南平市经贸委2010年工作思路 - 发展规划 - 南平经贸信息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17:13
南经贸[2010]综8号 南平市经贸委2010年工作思路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贸工作全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全省经贸工作会议、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中央支持海西建设,省委支持闽北新兴发展区域建设的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全省、全市发展大局,围绕工业扩量、提质、增效,坚持项目和品牌引领,创新和服务推动,打响产业振兴攻坚战,加快企业做大,产业升级,结构调优,效益提升;坚持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资源节约、能耗降低、防污减排,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两产互动、工贸结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商贸流通业,实现工业、内贸经济共赢共兴,携手发展。二、主要目标规模工业产值增长20%,总量突破72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7%;单位GDP能耗下降率为3.47%,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三、主要措施(一)以项目带动为抓手,推进产业调整振兴对接国家、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方案),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资源转化型产业整合、提质。一是实施产业调整振兴方案。按照市政府确定的“5+3”产业发展模式,对接“十二五”规划编制,实施机械(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林产加工、冶金建材、生物、创意等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组织、实施150项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产业调整与振兴项目,总投资165.14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8.23亿元,其中,列入省14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项目61个;强化组织保障和要素保障,建立、健全重点产业发展机制,在资源配置、政策扶持、资金安排上重点支持列入省、市产业调整振兴方案的项目;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建设电线电缆、肉鸡加工、铝型材等国内、省内知名的产业研发、生产、集散基地;积极指导各县(市、区)突出地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组织、实施县域产业调整振兴方案。二是强化项目招商建设。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实施省市重点工业项目100项,总投资169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45.7亿元;健全项目工作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改善创业竞赛项目考评办法,分解落实年度工业项目招商任务,落实责任、加强督察,新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50项,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60项。力争突破大型生产性项目,策划、实施一批投资上10亿元、5亿元和1亿元的大型生产性项目;突破与央企、省企的合作项目。精心策划一批股权融资、技术改造、技术开发项目,吸引央企、省企与我市企业开展高位嫁接、战略合作;突破产业转移项目。加大政策引导支持,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突破南台产业深度对接项目。建立南台产业合作的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南台产业深度对接,瞄准台湾的接卸、食品、建材、创意等优势产业,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对台产业合作项目。突破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合作项目。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签订的机遇,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合作。(二)以调整结构为主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清洁化、环保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一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机械(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电线电缆、电池、绿色照明灯具、水电设备、风电设备、汽车及配件以及橡胶、木工等专用设备,加快建设海西电线电缆城和中国绿色照明产品基地;食品加工业:加快推进肉鸡、肉兔产业化发展,实施茶产业振兴战略,提升笋制品加工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快粮食转化利用,巩固白酒、黄酒业在省内领先地位;林产加工业:发挥闽北竹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档竹木加工产品,严格限制新上初加工企业。要推进林浆纸一体化,加快调整制浆、造纸产品结构,开发竹浆粕与竹纤维等新产品;纺织服装业:加快合成革产业集群发展,扩大针织童装、针织内衣、旅游用针织品、针织T恤等产品出口,做大邵武洗洁巾产业规模;冶金建材业:加快培育以南铝为核心的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日产4500吨及以上规模的新型干法水泥和利用废渣、废料为原料的各种利废、节能墙体材料,引导我市钢铁企业通过参股、联合等方式进行整合。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生物、创意、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和生态工业发展。推进海峡生物科技园建设,争创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加快规划建设武夷创意园,培养、引进创意产业开发人才和技术人才。二是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完善节能工作体制机制,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制评价考核;加强全市50家重点耗能企业监督和管理,继续实行“三色管理”办法,在50家重点企业中推广能源审计工作;加强重点行业节能管理,实行重点行业能效对标达标;推进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实施一批节能、循环经济重大项目和示范项目;加强节能监测和执法,重点监测重点能耗企业的变压器、工业锅炉、供热管网等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核工作,严格限制新上、新办高耗能项目和企业。万元GDP能耗降低到1.18吨标准煤以下,50家重点能耗企业综合能耗降低3%。此外,按照上级要求,继续抓好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等工作。(三)以重点企业为支撑,加快工业扩量提质突出重点工业企业、品牌企业、上市企业和成长型企业的培育,坚持提升内涵和拓展外延相结合,加快工业总量扩张和质量提升。市本级规模工业产值确保增长20%以上,力争25%,县域规模工业产值增长20%左右。实施新增产值1000万元以上新增长点项目100项,计划新增产值56亿元。一是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引导太阳电缆、圣农、南纸、南纺、南孚、南铝等骨干企业,充分挖掘上市资源,加大资本运作,扩大融资规模,开发建设新项目、大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对接市级三大组团建设,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加快发展成为大型企业集团和领军企业,并以领军企业为龙头,延伸、拓展和填平补齐产业链,加快发展电线电缆、铝加工、肉鸡加工等产值超百亿元产业集群。二是做大一批“新五南”企业。突出品牌企业、上市企业、高成长型企业和新兴产业企业,建立高效、务实的重点企业培育机制,在资源配置、政策扶持给予倾斜;优化重点工业企业管理,建立有进有出、滚动管理的良性机制;加强重点企业运行调度和协调服务,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融资、用地、用电等问题,扶持一批有潜力、前景好的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成为产值上5亿元的“新五南”式企业,争取新增“新五南”式企业5家。三是打造一批工业强县。以项目为抓手,以优势产业为支撑,着力打造百亿工业强县和特色产业县。支持邵武、延平、建瓯、建阳继续发挥全市工业排头兵作用,着力培育优势企业和产业,加快做大总量,争取多做贡献。支持光泽县围绕打造“百亿圣农”的目标,在产业配套和专业化分工协作上下功夫,争取成为全市工业的新增长点。支持武夷山、浦城、顺昌、松溪、政和等县(市)要结合地域产业特色,做精、做强1-2个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精品产业。(四)以扩区升级为契机,推动产业集中集聚抓住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的政策机遇,对接闽北新兴发展区域规划、建设,支持园区做大规模,做强产业,做优环境,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在园区集聚。一是推动发展空间拓展。组织开展全市工业园区建设发展调研工作,制定优化园区空间、产业布局的政策措施,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全市工业园区发展。加快推动闽北经济开发区、南平工业园区以及邵武、建瓯、浦城、光泽等工业平台扩园升级,扩大园区规划面积,做大园区经济规模,提升园区整体实力。支持浦城荣华山组团、延平、政和、松溪申报省级工业园区,争取做到每个县(市、区)有一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同时,严格限制乡村工业平台布点、建设。二是调整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推动、引导各工业园区、产业组团组织编制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逐步推进园区产业合理、优化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聚度、行业关联度,有效降低园区物流成本、治污成本和管理成本。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园区,创建1-2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强园区产业政策、投资强度、税收贡献、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审核,培育一批纳税超1000万元的企业,推进闽北经济开发区的万亩海峡生物科技园、延平炉下机械制造园、建瓯笋竹城、武夷创意园、邵武金塘化工园等专业园、特色园和循环经济园发展。鼓励企业退城入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园区外企业向专业园区集聚。三是提升园区运作水平。以招商为根本,突出项目引进和落地,谋划大项目,运作大招商,做好大服务,力争引进一批对全市产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每季度有一批项目落地,每年有一批项目投产;以融资为突破,着力创新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整合融资平台,积极寻求融资的多元化,在加快项目落地回笼资金、包装优质土地作为抵押物融资、利用工业地产向外招商融资等方面积极探索、尝试;以稳定为保证,围绕创建和谐园区的目标,努力实现园区与地方的互动双赢,重点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保障问题。(五)以品牌建设为先导,着力提升竞争能力建立品牌培育、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的有效机制,打造具有闽北特色的名牌、名企,提升我市工业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一是扩大品牌产品规模。建立各地各部门协调一致、紧密配合的品牌工作机制,健全品牌创业竞赛考核体系,加快培育一批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力争新认定国家级品牌2个,省级品牌 30 个。整合、培育产业品牌和地域品牌,促进南平电缆、光泽肉鸡、建瓯锥栗、武夷岩茶等树立产业或地域品牌形象,形成整体的竞争优势;支持、引导品牌做大、做强,开发生产新产品、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国内外市场,增强产品竞争力。二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老企业、老产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品牌产品集聚,建立一批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争取新认定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 个、4 个。通过“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举办行业产学研对接会,生成、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解决一批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瓶颈技术。支持企业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参与行业标准制(修)订。三是开拓工业品市场。以名优地产品为重点,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拓展闽北工业品市场占有率。落实省、市甲供、甲控政策,积极争取扩大甲供产品范围,推动政府采购、市政工程和重点项目优先采用地产名优产品;加强区域协作,推动闽东北五市联合出台区域内材料甲供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10县(市、区)互相采购机制;扩大“5.13”网上产品交易会规模,支持产业集群企业抱团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展销会、博览会,在国内大中城市举办1-2场闽北工业品展销、订货会,利用闽北会展中心等举办日用工业品展销会;推动商贸企业和工业企业联手开拓市场,引导工业企业与大中型超市直接订货,组织参加省上工商企业战略合作活动。(六)以增强实效为中心,改善优化服务环境加强政企互动,继续完善服务企业的体制机制,制定出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增强服务企业的实效。一是继续改善融资服务。建立政银企会商协调机制,由政府相关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定期会商解决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新增长点项目融资问题;细化扶持担保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配合人行和中介机构开展担保业信用评级工作,引导、支持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搭建创投服务平台,引进国内外大型创投公司和专业创投人才,开展创投机构与我市成长型企业投融资对接活动,做大我市创业投资规模;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争取尽快设立试点企业,开展业务;引导典当行规范发展,扩大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规模;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支持青松、元力、富宝、南电、华闽、亚达等企业加快上市前期工作,力争今年有2家工业企业上市。二是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用好国家、省出台的海西、苏区、库区和产业调整振兴等优惠政策,对接省经贸委十个工作专项,有针对性地组织项目向上申报,争取上级更大支持;三是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完善工业企业服务网功能,及时协调省有关部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通过运行调度会、工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会,工业专题调研等形式,及时收集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分解落实有关部门解决。整合、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协调、组织各级各部门进企业、下基层为企业帮扶解困。四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创新审批机制,积极推进审核审批服务提质、提速、提效;积极配合市纠风、减负等部门,开展企业减负专项督察,切实把国家和省各项减负政策落到实处;五是加强管理培训服务。围绕重点产业调整振兴,组织举办政策解读和企业精细化管理培训,计划培训1200人。进一步强化培训需求调研,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七)以提升质量为重点,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推进工、农、贸经济相互融合、协调互动、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坚持项目带动加快发展大型专业市场、现代物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和服务一、二产的功能。一是推进现代商贸体系建设。加快中心城区和县级城市商业网点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建设一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功能较齐全的商业中心;发展现代社区商业,培育一批省级示范社区;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园区建设,重点抓好武夷新区以及延平、建瓯、邵武物流园区的前期准备工作,建设一批大中型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配送中心;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争取扩大到全市所有较大村;抓好第三批下派流通助理的总结和第四批下派流通助理的选派工作。发展各类新型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力争全市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累计达到1500家;改造县乡集贸市场,争取“十一五”期间完成对50个集贸市场改造的目标;培育流通龙头企业,争取营业额上亿元商贸企业2-3家,申报老字号2个。二是繁荣活跃城乡市场扩大农村消费,继续推动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加大政策宣传,加强市场监管;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扩大展会消费,鼓励企业参加5.18商洽会、广西东博会、海西网洽会等商贸业洽谈会,促进闽北工业品市场开拓。举办或参加2-3场农产品展销活动,促进农产品销售。三是强化市场监管和供应。加强商品市场运行的监测分析,新增10个以上市场监测点,继续做好市本级生猪活体储备工作;加大副食品蔬菜、蛋品基地建设,新增3个蔬菜、蛋品基地,做好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逐步建立救灾物质、医药用品特别是甲流药品等储备,调整增加应急医药品种;继续做好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和成品油的安全监管工作。四是切实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创新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与广大市民的联系和互动,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推进商务综合执法和食品安全12315联动网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全市12312商务投诉举报和食品安全12315投诉举报联动网建设,督促和指导建瓯市作为全省商务系统综合执法试点县(市)的组织实施。结合机构改革,着手开展商务部综合执法试点城市申报工作;推进“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加强牲畜从屠宰场加工宰杀到市场销售的全程有效监管,实现肉品溯源制,让人民群众真正吃上“放心肉”。 强化牲畜屠宰专项治理,依法取缔非法屠宰窝点,严厉查处私屠滥宰特别是生产加工、销售病死病害畜禽及其产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八)以互利共赢为目的,深化区域经济协作完善山海协作考评机制,强化对山海协作项目项目落地、税收增长等方面的考评,提高引资项目的有效性。加强泉南经济、技术合作,突出泉南在项目、产业上的合作与发展,由“输血”型扶持向“造血”型扶持转变;加强区域经济、技术协作,组织、承办闽东北经济协作区五市书记市长联席会议,落实《闽东北翼“十一五”区域协作区规划》项目,做好与“十二五”区域规划的衔接;推进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协作区、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泛珠三角等区域协作,深化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协作区合作,推动协作城市间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开展经贸、交通、公安、环保、旅游、教育、文化、农业、商贸等领域协作活动。认真做好第六届泛珠三角经贸洽谈会项目推介、布展等相关工作。此外,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造好援藏、援疆和三峡、宁夏对口支援工作。(九)以党的建设为核心,扎实推进自身建设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经贸工作实际,以落实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为抓手,以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和党的建设“三级联创”为载体,加强思想、政治、能力、作风、廉政建设,精心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解放、作风务实的经贸干部队伍,为推动闽北工贸经济跃升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一是提升干部素质,推进能力建设。以打造学习型机关为载体,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八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政治信念和理论水平,在思想上融入全局、观念上求新求变,增强实践科学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开展经济、科技、法律、金融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教育、培训,不断增强经贸干部谋划发展、服务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二是落实党建责任,推进组织建设。以打造“创先型”机关为载体,激发党组织和各级经贸机关内在活力。落实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开展创建第五轮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党支部”和经贸系统“三级联创”等活动,扎实推动机关党的建设“三个走前头”。建立委机关党支部(科室)挂钩联系县(市、区)经贸局党组织工作制度。加大对优秀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努力营造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干事成事的良好氛围。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推进干部交流、轮岗,培养多专多能型干部。三是完善体制机制,推进作风建设。以打造服务型机关为载体,着力改善机关作风,提升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树立经贸机关良好形象。进一步加大效能督查力度,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健全、规范机关考勤、请销假、会议、接待、用车、收发文等各项制度,从体制机制上减少“四岗”现象,解决忙闲不均、苦乐不均等问题。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四是加强监督管理,推进廉政建设。以打造廉洁型机关为载体,加强党风政风建设,营造和谐党群干群关系;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电化教育、警示教育,促进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树立廉政形象;健全完善廉政工作制度,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财,建立健全党务、政务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自觉接受服务对象和基层群众的监督。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落实人事、资金、项目等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做好安全生产、维护稳定、支前保障、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