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战争与元朝的覆亡(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55:51
农民战争与元朝的覆亡(三)

三)大宋农民军北上作战

一三五五年十二月,宋帝韩林儿自毫州退守安丰。元军答失八都鲁部与太不花部合围安丰。一三五六年十月,赵均用部攻下淮安,杀镇南王丰罗普化,接受大宋号令,大宋军在淮安设立行中书省,命赵均用部将毛贵由海道攻打山东,开展外线作战,以解安丰之围。一三五五年二月,毛贵攻陷胶州,杀元金枢密院事脱欢。三月,攻破莱州,占据益都,山东郡邑多为农民军所占有。一三五六年冬崔德、李武部,进取关中,被察罕帖木儿部战败。次年初,崔德、李武部重整军兵,进攻商州,攻武关,直趋长安,兵逼坝上,关中大震。元廷急命察罕帖木儿、李思齐驰援关中。大宋军盛文郁部也在此时渡河,攻占曹州。

大宋军东西两路进取,打破了元军围攻安丰的计划。元朝急调太不花军驻卫辉,分兵守山东。答失八都鲁部进兵曹州。

一三五七年六月间,大宋丞相刘福通等,面对农民军胜利进军的形势,指挥全军,分道前进,北上作战。刘福通自率主力大军进攻汴梁。西路军由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率领,攻取关中,与崔德、李武部会合。中路军由原盛文郁部下的失择(号关先生)、潘诚(号破头潘)、冯长舅、沙刘二、王士诚等率领,进攻怀庆,深入山西、河北,指向元朝的京城大都。东路军由毛贵率领,自山东北上,向大都进军。浩浩荡荡的红巾军几路并进,高举战旗,上写“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掀起了北上灭元的战斗高潮。

攻占汴梁 刘福通率领大军北进。七月间,元驻守黄河义兵万户田丰叛元降宋。元归德知府林茂、万户时公权等也向大宋农民军投降。大宋军因而打通了北渡黄河的通道。八月间,刘福通军攻下大名,再由盛文郁部已占领的曹州和濮州,西向进攻卫辉。卫辉是通往大都的重镇,答失八都鲁和子孛罗帖木儿部在此驻守。农民军逼进。十月间元朝又增派知枢密院事达理麻失理领兵增援。刘福通率领农民军与元军激战,各路元军都被击溃,达理麻失理败死。答失八都鲁兵败,退驻石村。元朝指责他“玩寇失机”。十二月,答失八都鲁在军中忧愤而死。答失八都鲁军是元军镇压农民军的主力。答失八都鲁兵败而死,对元朝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农民军声威大振。

至正十八年(一三五八年)正月,元朝诏令答失八都鲁子孛罗帖木儿为河南行省平章,总领其父原管军马。二月,田丰军攻陷元济宁路、东昌路。三月,刘福通军攻卫辉,被孛罗帖木儿击败。田丰部攻下益都路,四月,攻下广平路。五月,刘福通军攻打汴梁。元汴梁守将竹贞弃城逃跑。大宋军进驻汴梁城。

汴梁是北宋的首都。农民军打着“重开大宋之天”的旗帜,开进汴梁,影响是巨大的。刘福通攻占汴梁后,随即自安丰迎来宋帝韩林儿,以汴梁为都城,建造宫室,并设置丞相、六部、枢密、御史等官属,又在江南、山东设置行省,颁发符印。大宋政权以灭元复宋为号召,一时之间,巴蜀、荆楚、江淮、齐鲁、辽海,以至甘肃等处,农民起义军四起,拥宋灭元,声势浩大。

在农民军胜利的形势下,元河南行省平章周全据怀庆路叛元,投附刘福通,率怀庆民众渡河,入汴梁。刘福通命周全领兵攻打察罕帖木儿占据的洛阳城。周全在城下,追巡不进,刘福通斩周全。

西路进军 大宋农民军的西路军,由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率领,在一三五七年十月,攻下兴元,北上凤翔。察罕帖木儿、李思齐部由陕州、虢州来袭。宋军退走四川。不久,又进兵秦陇,进据巩昌。一三五八年二月,白不信部再攻凤翔。察罕帖木儿计诱农民军合围凤翔,元军自两翼夹击,城内守军响应,白不信军大败。四月,察罕帖木儿、李思齐部又与陕西行省兵联合攻打巩昌李喜喜部宋军。李喜喜败退入川。

中路进军 大宋中路军避开屯驻彰德的元军,绕道山西北上。一三五七年九月,自曹州攻下陵川,闰十月攻下潞州。一三五八年二月,沙刘二(扫地王)部攻下晋中重镇冀宁(太原),北进大同,被察罕帖木儿部将关保截回。三月,王士诚部攻下晋宁(临汾),又被察罕帖木儿部下夺去。

大宋丞相刘福通命关铎、潘诚两军分道出绛州、沁州,逾太行、焚上党,进而攻大同、代州等地,纵横数千里。四月间,李喜喜部败退入川后,察罕帖木儿留下部分军兵屯潼关,自率大军东返,屯驻闻喜。关铎部因大宋毛贵部在北方受阻(见后),被迫南撤。关铎部与察罕帖木儿的元军在晋南南山相遇,关铎部中伏兵败退。九月,关铎部南攻保定,不下。北上大同,远至塞外兴和诸郡,成为远离主力的孤军。十二月,关铎军向元上都发起进攻,攻下元上都城,进入城内,焚毁元官室。上都是元朝两都之一,农民军出其不意,攻下上都,远近震动。

关铎军在上都留驻七日,又挥兵东进。次年正月,攻全宁,焚毁鲁王府宫室,进军辽阳,攻入高丽。

东路进军 东路毛贵军转战山东,田丰部也在山东连续获胜。一三五七年底,山东州邵,已大多被大宋农民军所占有。一三五八年二月,毛贵部攻下济南,又乘胜北进,攻占清、沧、长芦,斩元将董抟霄。三月,毛贵部攻下般阳,北攻蓟州、漷州,至枣林。元枢密副使达国珍败死。毛贵军距大都仅一百二十里,元朝内外大震,朝臣在议论着迁都避祸。左丞相太平自彰德调遣刘哈刺不花军来战,毛贵受挫,退守济南。大宋军在山东设益都等处行中书省。毛贵行省事,设置官属,又立宾兴院,选用元朝官吏,并在莱州设置屯田,进行建设。

大宋军的失败 一三五七年,当大宋军北上作战时,东南的张士诚却投降了元朝。方国珍在一三五六年降元之后,元朝又加封他为行省参政、命方国珍领兵攻打张士诚。张士诚迎战于昆山,七战七败。张士诚又与朱元璋军相攻,兵败,张士诚弟张士德被擒。元军杨完者部也屡败张士诚部。一三五七年八月,张士诚向江浙行省达识帖睦尔请降。元朝授给张士诚太尉的官职。张士诚降元,为元朝镇压农民军,成为大宋农民军的又一个敌人。

一三五九年初,张士诚部向占据淮南的赵均用部进攻,赵均用北走山东,投毛贵率领的东路宋军。赵均用与毛贵不合,四月,竟乘机将毛贵杀死。大将毛贵被杀,大宋农民军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一三五九年五月,察罕帖木儿率领大军,自南北两道,水陆并进向大宋都城汴梁大举进攻。宋帝韩林儿、丞相刘福通等拒守汴梁。三路北上的宋军,西路受挫,中路远入高丽,东路毛贵被杀,汴梁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刘福通等困守三月,山东农民军仍在相互攻杀,而不救汴梁。八月间,元军攻破汴梁,农民军官吏五千余人被俘,刘福通率数百骑拥韩林儿退走安丰。宋军失汴梁,形势捩转了。

山东战场上,一三五九年七月间,毛贵部下续继祖等自辽阳至益都,杀赵均用。两军部下自相仇杀。毛贵、赵均用死后,农民军各部陷于混乱。一三六○年,只有田丰和王士诚等部仍在继续进攻。三月,田丰军攻下保定路。四月,元朝派使臣至田丰军谕降,田丰斩使拒降。王士诚部转战晋冀,七月间被孛罗帖木儿军击败,走依田丰。田丰、王士诚等据东平,指挥各部。一三六一年六月,察罕帖木儿进兵山东,发山西及汴梁军两路并进。八月,察罕帖木儿养子扩廓帖木儿(汉人,原名王保保)等由东阿造浮桥渡河,田丰部二万人夺桥抱战,失败。察罕帖木儿部关保等渡河攻占长清,至东平。田丰战败投降。王士诚及棣州俞宝、东昌杨诚等部农民军相继投降。察罕帖木儿进兵济南,攻围三月,农民军济南守将刘珪降元。山东地区全被元军夺去。只有益都一城,仍由农民军陈猱头部拒守,声援安丰的大宋。

原在陕西的李武、崔德部未能与白不信等西路军会合。李喜喜等败退入川。李武、崔德成为无援的孤军。一三六○年,曾一度向西发展,攻占宁夏、灵武等地。一三六一年五月,李思齐部向四川进兵。李武、崔德部向李思齐率领的元军投降。

宋军中路关铎、潘诚、沙刘二部转战高丽。一三六一年九月,高丽各路军反攻开京。关铎、沙刘二等败死。潘诚率残部逃回辽阳,被元军俘掳。

一三六一年冬,察罕帖木儿攻下济南后,即移兵围攻农民军陈揉头部拒守的益都。元军列营数十,百道并进。陈猱头拒城坚守。元军围攻半载,不能攻下。投降察罕帖木儿军中的田丰、王士诚见益都固守,元军疲弊,合谋杀察罕帖木儿。一三六二年六月,田丰、王士诚请察罕帖木儿观察营垒。察罕帖木儿至田丰营,王士诚刺死察罕帖木儿。田丰、王士诚率部入益都城,再投宋军。察罕帖木儿自起兵以来,一直是元朝依持镇压农民军的主要的地主武装。察罕帖木儿被杀,朝中大震。顺帝随即任命扩廓帖木儿继领父兵,攻打益都。扩廓帖木儿围攻益都,又达五月之久,城守益固。陈猱头遣使向安丰刘福通求援兵。刘福通自安丰领兵来援,中途被元军击退。一三六二年十一月,元军掘地道入城,大宋农民军领袖陈揉头等在拒守一年后被元军擒捕,押送大都。田丰、王士诚被扩廓帖木儿杀死祭父。农民军在山东的最后一个据点,也丢失了。

韩林儿、刘福通在安丰驻守抗元,到一三六二年底,已坚持三年有余。这时,北上的各路军已先后丧失,东起淄、沂,西越关、陕,都被元军和地主武装夺去。安丰城中粮饷不继,至于人相食,仍坚持拒守。一三六三年二月,降元的张士诚派部将吕珍向安丰进攻。安丰兵少粮尽,宋帝韩林儿与刘福通派遣使者向朱元璋部求援。吕珍攻破安丰,刘福通力战牺牲。朱元璋领兵来援,救出韩林儿,拥至滁州。小明王韩林儿以宋帝名义,加封朱元璋为大宋中书右丞相。

刘福通是元末农民战争的首先发动者,他拥戴韩林儿,建立大宋,组织农民军发展到数十万人,红巾军咸震中原,给予垂死的元朝统治以沉重的打击。在建都毫州后,内部失和,杀杜遵道。又由于战略的错误,刘福通命各路军匆忙北上,被元军拦腰截断,各个击破,致使大宋军由胜而败,终于全军覆亡。但刘福通点燃起义烈火,坚持战斗十余年,英勇抗敌,至死不屈,功绩是巨大的。

四)天完的覆亡与汉、吴之争

当大宋农民军三路北上作战的年代,元军的主力被吸引在北方的战场,徐寿辉等的天完农民军和朱元璋领导的农民军得以在江淮地区进军扩地,继续发展。但农民军各部之间的斗争也随之逐渐激化,形成相互厮杀的混战局面。

汉国的建立 一三五六年,天完军在汉阳重新建都。丞相倪文俊自恃功高,迎徐寿辉称帝,又图谋杀徐自立。一三五七年九月,倪文俊谋杀徐寿辉不成,率部逃奔黄州。倪文俊部下领兵元帅陈友谅乘机杀倪文俊,兼并部众,自称平章政事。陈友谅出身沔阳渔家,父陈普才是普通的渔民,可能也是白莲教的信奉者(白莲教以普字排名)。一三五八年,陈友谅领兵攻下安庆,又破龙兴、瑞州、分兵取邵武,自领兵入抚州。继而又相继攻下建昌、赣州、汀州、信州、衢州,在江西战场上取得重大的胜利。

陈友谅破龙兴后,徐寿辉拟迁都龙兴,陈友谅不允,徐寿辉不听,引兵从汉阳,下江州。一三五九年十二月陈友谅在江州伏兵杀徐寿辉的部众,只迎徐寿辉入城。一三六○年五月,陈友谅拥徐寿辉领兵攻打朱元璋占据的太平。在驻军采石矶时,陈友谅乘机杀徐寿辉,自称皇帝,建号汉国,改元大义。徐寿辉等创建的天完,由于内部相杀而覆灭。

汉、吴之争 陈友谅建立汉国后,占有江西、湖广地区,随即向朱元璋部占据的应天府(集庆改名)发动进攻。

朱元璋在一三五六年三月,攻占集庆。四月取镇江,七月称吴国公。一三五六、五七两年之间,又在江浙地区连续取得胜利,部将徐达连克常州、常熟,在常熟大败张士诚军,俘获张士诚弟张士德。赵继祖克江阴,胡大海克徽州,缪大亨克扬州。扬州地主武装张明鉴投降。一三五八年春,部将邓愈攻下建德路。冬十二月,朱元璋又领兵攻下婺州。一三五九年九月,常遇春攻下衢州。胡大海攻下处州。朱元璋连续占有江左、浙右诸郡,与陈友谅占据的地区邻接。

早自一三五七年,朱元璋部将常遇春夺取陈友谅部占据的池州,朱、陈两军即不断相互攻战。一三六○年春,朱元璋征聘浙东儒士刘基、宋濂等至军中参议军事。刘基建策,消灭陈友谅,孤立张士诚,然后北上中原,以成王业。五月,陈友谅进攻应天,谋与张士诚合兵。朱元璋计诱陈友谅领兵东来,至龙湾。朱部伏兵夹击,陈友谅败走。朱元璋乘胜夺回太平。九月,天完旧将欧普祥在袁州降朱元璋。

一三六一年八月,朱元璋派遣使者与察罕帖木儿通好,以解除元军的威胁,集中兵力去攻打陈友谅。朱部攻下安庆,陈部将丁普郎、傅友德迎降。朱部乘胜追击陈友谅,攻下江州,陈友谅部将以龙兴路降朱元璋。朱元璋改龙兴为洪都府。一三六二年二月,金华降人蒋英杀朱元璋部将胡大海,叛附张士诚。洪都降人也相继叛朱元璋,杀朱部守将。四月,朱部将孪文忠、徐达再次出兵,收复处州、洪都。

一三六三年三月,朱元璋领兵北救安丰,四月,陈友谅大举围攻洪都。五月,又分兵夺得朱部的吉安、临江。七月,朱元璋亲自领兵救洪都,朱、陈展开激战。陈友谅迎战于鄱阳湖,联结大船为阵。朱军分军十一队,以小船轻驶御战。激战三日,值东北风起,朱元璋纵火攻陈军。陈军大乱,陈友谅弟友仁败死。陈友谅突围出湖口,朱元璋在泾江口邀击,陈友谅中流矢死。余部挟陈友谅子陈理逃回武昌。

一三六三年是元末农民战争的重要的一年。春季,张士诚部杀刘福通,大宋红巾军败亡。秋季,朱元璋部杀陈友谅,天完及汉国一系的红巾军败亡。次年正月元旦,朱元璋在应天称吴王,建置百官。李善长为右丞相,徐达为左丞相,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但朱元璋仍沿用大宋龙凤年号,红色旗帜,以示继承红巾军的传统。

一三六三年发生的另一事件是:张士诚在助元灭宋后,要挟元朝封予王爵,未能如愿。九月,张士诚又叛元自立,在平江自称吴王。元江浙右丞相达识帖睦迩自杀。吴国(东吴)据地南至绍兴、北越徐州,至于济宁之金沟,东至于海,西括汝、颍、濠、泗诸州。江南地区形成张士诚与朱元璋东西两吴王并立的局面。

徐寿辉天完部将明玉珍,一三五七年领兵入蜀,据有重庆。次年,扩地蜀中。一三五九年,陈友谅杀徐寿辉,明玉珍与陈友谅决裂,在蜀中为徐寿辉立庙祭祀。明玉珍自称陇蜀王。一三六二年三月,明玉珍在重庆称皇帝,建国号大夏,年号天统,形成独据西南的一大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