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官员回忆30年前中国:空姐见相机尖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5:29:46
 
2008年10月10日19:30  来源:新华网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1979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初稿作者胡福明在南京大学哲学系讲课
新华网消息:美国前财政部长助理理查德·费希尔最近在美国《全球主义者》在线杂志撰文指出:中国三十年的变化使她具有了堪与美国硅谷匹敌的能力。作者认为,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经济解放”是中国另一个历史转折点。
1948年,(中国)共产党革命者行将关闭上海港时,我的澳大利亚籍父亲和出生于南非的挪威籍母亲乘坐“威尔逊总统”号邮轮离开了那里。此后的故事说来话长,我出生于次年3月,这个幸福的“副产品”原本可能焦虑地待在外滩的和平饭店里。
几乎60年了,我的出生经历令我自视为中国问题观察家。但是,直到1979年,在我担任卡特政府政策制定协调人兼财政部长迈克尔·布卢门撒尔的助理时,我才第一次亲眼看到中国。
公路上的变革
在中国的早期经历,以及20年后代表克林顿总统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行谈判的经历,构成了我现在观察中国的视角。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与毛泽东和周恩来会晤,并实现了两国政治关系正常化。
1979年中美两国财政部长在北京会谈,美国财政部长布卢门撒尔及其一行(包括身为他最信任的首席顾问的我)于当年2月23日从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奔赴北京。我们与邓小平、华国锋以及财政部长张劲夫举行了会晤。
1979年3月1日,我们达成了初步协议。那天,我们在美国驻华大使馆上空正式升起了美国国旗。
在观看盛大壮观的北京奥运开幕式时,那次北京之行的记忆又涌上心头。我们于1979年2月24日晚抵达这座城市后,立即被红旗轿车接送至宾馆。
进入北京城的公路上没有汽车———不是因为这条路线为我们代表团设置了警戒线,而是因为根本就没有车。我们看到的交通工具有瘦骨嶙峋的马匹、驴子、牛、冒着黑烟的卡车以及无数上海“永久”自行车厂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生产的自行车。
仅仅27年过去后,截至2006年,北京的机动车已达240万辆,而这只是全国3700万辆机动车中的一小部分。1979年,当布卢门撒尔代表团抵达北京时,欧佩克及其他产油国的主要客户还是美国、日本和西欧。而目前,产油国的客户中增加了13亿中国人———其中很多人不仅自己有车,而且开工厂,居室还要取暖;同时还有正在迎头赶上的国家的人民,如印度以及东欧国家。
这就需要考虑石油、柴油和汽油的供需问题。如果中国的人均消费量与节俭的日本人一样,将大大超过我们75亿桶的消费量。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