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觉悟得太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58:04
张五常在最近的一篇文章《北京要立刻撤销宏观调控》一文中谈到:“因为国际原料价格上升而带来的中国通胀,用西方的早就证明是有问题的货币政策来搞中国的宏观调控,当然不妙。原料价格上升不是货币现象,不应该用货币政策来处理。这一点,我自己也曾经看错。中国本身无法控制的物价变动,大势所趋,可以不管不要管。如果认为这原料价格的上升的一个主要部分是起于中国的需求,那么要压制,把人民币以一篮子物品为锚是最上选的方法,用不着宏观调控的。”
可以说,包括张五常在内的很多所谓经济学者都做了这样错误的判断,正是因为死搬硬抄“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的结论,而无视通胀的成因,导致了这次宏观调控的失误,所以才会有央行通过货币紧缩来压物价,最后把一大批企业都搞死。
张五常之流觉悟得太晚,或者说,他们中很多人故意犯了这个错误,如果是这样,则是用心险恶。我在三个月,也就是6月20日写了一篇文章《华尔街的嘴脸》,其中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正是渴求在人民币升值中套利的美元源源不断的流入,才导致中国央行要不断发行货币对冲,从而导致了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大增。同时,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则抬高了中国制造品的成本和价格,因此,中国的通货膨胀,实际上是典型的“输入型通胀”。
笔者这种观点,在发表时曾经受到不少自称“弗里德曼信徒”的嘲笑,现在回头看,他们应该向我道歉!
华尔街的嘴脸
http://www.jrj.com  2008-6-21 1:57:22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周斌
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在操纵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从期货市场上赚到数万亿美元,进而导致全球通胀之后,却寡廉鲜耻地把全球“滞胀”的责任推卸给中国。
近日,一位华尔街的“大佬”——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摩根士丹利亚洲董事长)跳了出来,公然宣称:中国正在向全球出口“滞胀”。
斯蒂芬·罗奇的观点是:考虑到亚洲新近获得的全球制造者角色,该地区通胀疾升的爆发,可能给全球经济造成严重的风险……亚洲出现的通胀疾升问题尤为严重。中国作为亚洲新的产出及出口引擎,表现得最为明显。因此他得出结论:全球出现新一轮滞胀的风险正不断加大……与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其它东西一样,此次滞胀可能也会是“亚洲制造”。
既然中国是引擎,自然这个推断背后的含义是全球“滞胀”中国制造。
笔者不禁要问:此次的全球通胀,始作俑者真的是中国吗?
在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先生上任后不久,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为了挽救美国金融体系,伯南克采取了不断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减息等手段。而过多的货币发行造成美元贬值,今年前五个月,美元指数跌幅约为4.9%。由于原油价格以美元计价,美元贬值客观上造成了原油价格大幅上涨。
华尔街的玩家们在次贷危机爆发后,通过做多原油及大宗商品期货,获利估计高达5万亿美元,以弥补他们在次贷危机中的损失,而操纵石油价格的,有关报道指出,元凶是美国华尔街的四大投行:高盛、花旗、摩根大通以及斯蒂芬·罗奇所供职的摩根士丹利。
实际上,美元贬值才是全球通胀的罪魁祸首,在2007年12月8日参加法国-阿根廷经济论坛时,法国总理菲永就指出,是美元的持续贬值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通货膨胀压力。从2002年迄今,美元指数下跌接近40%。同期,原油价格涨幅最大超过8倍。
在美国也面临着通货膨胀压力、市场猜测美元将步入加息周期时,华尔街的投行却大力推销其观点:“我们仍然认为加息既不适当,也不会很快实现。”不适当是因为:经济基本面依旧疲软、金融市场仍然脆弱、通胀担忧过度。“我们认为美联储会认同我们的观点。”(摘自高盛旗下高华证券《美国经济分析》报告,6月13日)
华尔街投行深知,要缓解美国面临的通胀压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将责任推卸到他人头上,让他人为全球通胀买单,这样美联储就可以继续奉行其低利率政策,从而刺激原油价格最终达到高盛预言的每桶200美元,华尔街投行自然能够赚取更多“黑金”。
于是,中国又成了替罪羊,因此,我们看到了斯蒂芬·罗奇的奇怪结论,全球通胀的受害者之一中国,竟然成了全球滞胀的制造者。殊不知,正是渴求在人民币升值中套利的美元源源不断的流入,才导致中国央行要不断发行货币对冲,从而导致了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大增。同时,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则抬高了中国制造品的成本和价格,因此,中国的通货膨胀,实际上是典型的“输入型通胀”。
斯蒂芬·罗奇的推论让笔者有似曾相识之感:2002年,在中国出口大幅增加情况下,日本财务省高级官员在英国报刊发表论文,指出“中国在向世界各国输出通货紧缩”。为此他们开出的药方是:人民币升值。并宣称,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有好处。
从2005年7月人民币开始升值迄今,人民币兑美元已经从当初的8.11:1升值到6.9:1,中国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存亡困境。据央视经济半小时(6月12日)的调查,仅在丝绸之都的江苏吴江,停产的中小企业就已经约占整个中小企业数量的三分之一。
眼下,中国正在努力控制通胀,但是,在弱美元的政策不改变的情况下,资源和商品的价格很难回落,而热钱又不断涌入,控制通胀面临强大的挑战,我们固然要为抵抗全球通胀“做贡献”,更要警惕沦为替华尔街买单!
(上周“基金观察”《只有人,没有神》一文发表之后,法国巴黎证券分析董事黄春华先生来信告知,他在2007年11月就曾对A股和港股的走势做出研判,结论是A股当时已经见顶,调整到3000点才值得投资,港股可能在一年内跌至2万点,在牛市的喧嚣声中,像他们这样理性思考的声音仍然太少。)
张五常文章:
北京要立刻撤销宏观调控!
张五常 @ 2008-9-12
佛利民(国内称弗里德曼)在生时屡次说我是世界上对中国经济看得最乐观的人。事实证明我对,他错。九三年……大手推出他发明的宏观调控,我对中国经济还是审慎地乐观。九七亚洲金融风暴,北京的朋友悲观,但我的乐观却变为不「审慎」了(理由可见于○六年四月发表的《铁总理的故事》及最近发表的《中国的经济制度》)。跟着的通缩与房地产之价暴跌,我乐观依旧。
年多前,我见央行处理人民币的手法频频出现问题,认为很不妥当。去年十月收到「新劳动合同法」的文件,一读就跳了起来,转为悲观了。其实这新劳动法本身的杀伤力不是那么大,但加上人民币升值(尤其有外汇管制使做厂的不能以人民币结算)与宏观调控,结合起来的杀伤力威不可挡。是非常复杂的经济分析,不是三几篇文章可以解释得清楚。
高斯的芝大会议我全力协助,而跟着是北京奥运的热闹了。另一方面,我要多观察市场才动笔。历来不大重视官方的统计数字。不是说官方不诚实,而是公式化的统计有问题。因为种种原因,公式化的统计在中国更不容易算得准。我相信自己用了数十年来的调查方法:到街头巷尾跑,加上在不同地区有自己认为是可靠的查询站。
可以这样说吧:半个世纪以来我没有见过一个经济像中国今天那样,只几个月就变得面目全非。外来的因素存在,但从时间的先后判断,我认为主要还是中国本身的政策出现了严重的失误。见不到失业率暴升吗?那当然,因为四个月前在厂打工的开始辞工归故里,耕田去也。倒闭的工厂不是那么多吗?厂房出租随处可见,有租金切半也租不出去的实例。减产或停产所在皆是,但统计上不算是倒闭。比较偏僻的县政府不认为形势转劣吗?五个月前他们是这么说,但最近改了口,说洽商好了的投资者不知躲到哪里去。六个月前我说中国的庞大对外贸易顺差,会在一年内转为逆差,香港几位朋友在某电台作评论,说我的推断胆大包天,难以置信。可幸他们又说我的推断历来可靠,否则今天要找他们赌一手。
股市我没有跟进,或像牛顿那样,不懂,但房地产的市价是过高了吗?九十年代后期的楼价下跌了三分之二以上,我没有说什么。今天也应该暴跌吗?经济高速增长了那么多年,人民收入的积蓄投资要放在哪里才对呢?房地产之价是反映着人民投资的财富累积,无端端地减半愚不可及。当然,楼价可以被炒得脱离了财富累积的现实,是否过高的判断非常困难。我喜欢拿上海的楼价与世界各大都会的相比,衡量市民的不同收入后,认为上海的没有偏高。
转谈此文的重点,我认为中国的通胀,就是年来最高的八点七,不是那么严重。绝大部分的升幅是因为农转工的人多,农产品之价急升了。求之不得,最好不要管。炎黄子孙老是得把口,声泪俱下地说要帮助贫困的农民,说了数千年,但农民的收入因为农产品之价上升而上升了,他们却破口大骂?在国内,蔬菜及较差的白米今天还是两块人民币一斤,你去种吧。朋友说猪价飞天,建议投资养猪。我说农民比朋友聪明,怎会轮到我们去赚他们的钱呢?看来猪比朋友聪明。
重点是非农产品的物价上升,来来去去只在百分之二左右。我大略地算过,这升幅补偿不了国际的原料价格上升,反映着中国工人的生产力是上升了。加上新劳动法增加了非农产品的成本,工厂用不着宏观调控也容易关门。不明白在原料价格急升、外国市场再不满是中国货的情况下,北京会推出那些对工业不利的政策。也不明白为什么近来美元对所有其它主要外币是相当可观地上升了,但兑人民币却升得甚少。人民币还是钩着一篮子外币吗?是何时脱钩了?
因为国际原料价格上升而带来的中国通胀,用西方的早就证明是有问题的货币政策来搞中国的宏观调控,当然不妙。原料价格上升不是货币现象,不应该用货币政策来处理。这一点,我自己也曾经看错。中国本身无法控制的物价变动,大势所趋,可以不管不要管。如果认为这原料价格的上升的一个主要部分是起于中国的需求,那么要压制,把人民币以一篮子物品为锚是最上选的方法,用不着宏观调控的。
目前我最担心的燃眉之急,是中国可能出现企业破产大潮。坚持目前的政策三个月,最多六个月,这大潮出现的机会不小。就是立刻修改政策也可能是太迟了。新劳动法一定要大改或取缔,央行的运作多处不对,也一定要处理,但这些不能急办。可以急办的是撤销宏观调控。这里还有另一个重点:货币及利率的变动,与经济反应的时间差距有六到十八个月。十多年前跟佛利民研讨过,大家同意中国的反应时间较短,约六个月吧。这样看,如果北京在一夜之间撤销所有宏观调控,正在下降的通胀还会下降一段时期,而通胀短期内复升的机会是零。快要破产的企业是不能等的。
要小心了。目前濒临破产的企业究竟有多少大家不知道,银行放宽贷款虽然是正着,但可以惹祸上身,引起挤提就大件事。要先挽救哪些因为宏观调控而近于破产的,不容易判断。其它因为政策而近于破产的,不幸地要等一下。与政府政策无关的破产,市场经济说不要管。
两项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要大手切。其一是银行的储备金率年多来提升了十多次,其二是利率提升了不少。不要慢慢来,要一次过地大手切。大手地减储备金率要做,但判断上有困难。那就是银行可能贷给不应该贷出或无可挽救的企业。减息是安全的,一手减两至三厘吧。
可能太迟了。不要一点一滴地做,也不要斤斤计较。让银行少赚一点是高棋,因为少赚一点比收不到坏账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