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长寿 世界第一的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40:53
日本人长寿 世界第一的原因
人生在世,终有一结。但渴望生命之树的长青,尽可能地延长生命,则是人类共同的夙愿。而承载着一亿多人口的日本,其国民的平均寿命已经雄占人类的鳌头。日本平均寿命连续40余年排名世界第一,日本男人的平均寿命已至79岁,女性已达86岁,国民总体平均寿命问及82岁,已经遥遥超过世界65岁的人均寿命。因此,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正在致力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延长人口寿命而努力发奋的时候,日本却为其严峻的老龄化社会问题而绞尽脑汁,苦讨良策。为什么日本人活得时间最长?
当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决定着人口寿命。纵观世界人均寿命列于前20位的国家,为发达国度所包揽。日本作为世界经济顶级强国之一,这对提高其国民整体素质,增加人口寿命有着无可置疑的作用之外,日本人良好的生活习惯、高质量生活水平、安全健康食品、合理科学的食膳结构、极致的环境保护意识等也是决定其人均寿命的重要因素。笔者旅居日本的几年中,从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中,窥知并品味了日本人的生活良习,对保持生命康健,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时限而发生的润物细无声般的影响力。
首先是环境保护,日本人将自己的国家资源保护到了极致。日本全国没有裸露土地,处处都是绿蓝丛荫,在日本,晴天的时候,举目仰望,真是碧空如洗,乾坤朗朗,湛蓝的天空令人心情舒畅,神清目明。低头看水,清澈见底,河中鱼儿安闲神游。即使天气不好,风雨如磐的时候,也只是听到雨落玉盘,风声鹤唳,但绝没有黄尘飞扬,污水横流的烦恼。日本人有席地而坐或者将提包随地而放的习惯,因为楼堂馆所的地面都光洁如镜,脚踏无痕,笔者在日本曾经穿6个月皮鞋都没有丝毫灰尘,依然光亮洁白。不夸张地说,在地上打个滚也会一尘不染。虽然日本人每天必须更衣,但衬衣穿上3周,也不见领子上沾有污浊。这些都得益于日本对环境质量的高度保护。日本政府不允许企业对环境造成任何公害性污染,森林植被等生态更不准造次砍伐和破坏,为此许多日本的跨国企业都设立地球资源环境部之类的生态保护管理部门,以自律企业生产的环保意识。
日本人对品质追求达到极致程度,尤其对食物的精挑细选和严格的卫生标准却绝不放纵。绝对把住病从口入关。日本人喜食牛肉,因此需要进口大量的上等牛肉,但是当国外发生疯牛病的时候,他们立即停止进口。而且在超市内的牛肉柜橱上都醒目地标注提示:“国产牛肉”,对其本国养育和屠宰牛肉的安全和自信溢于言表。超市里所售卖的蔬菜瓜果几乎大小一样,清洁卫生,无残存公害。大米可以不用洗淘便可直接煮饭。笔者年轻时候曾在日本的一家著名面包厂打过夜工,生产车间简直就像一个真空室,若要进车间,作业工服将人的上上下下包裹的严严实实,像个太空人。而触摸食品的超薄手套,要每换一道工序,就要换一次。在日本,自动饮料售卖机随处可见。
日本人的食膳结构很科学,荤素搭配,喜食鱼类,菜肴清淡,少食油炸等高热量食品。日本人食量不大,但讲究营养均衡。例如,午饭仅一小时时间,因此大多吃套餐。但套餐品类丰富,虽量很少,但是,肉蛋、蔬菜、水果、汤等一应齐全。日本料理品类非常细碎,量少,却非常精致,清淡为主。而且不暴饮暴食,则是他们的饮食习惯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而食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合理科学,清淡营养的饮食结构,应该是成就日本人长寿的一个要因吧。
日本拥有先进而健全所有体育设施,很多还对民众免费开放,同时也非常重视体育科学锻炼,跑步、高尔夫、棒球、游泳、海外旅游成了日本最喜欢运动方式。节假日,可以看到很多不同年龄的男男女女围着东京皇宫一圈一圈地跑步,日本80%的人都热爱高尔夫运动,经常全家去玩。而在街上,经常可见等车或购物排队的人,下意识地揣摩和演习棒球或高尔夫球击球动作。
此外,日本健全发达的医疗保障体系,发达的医疗技术,也为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日本有国民医疗保险体制,全民都享受,无论大病小病都可由不同种类的保险项目进行医疗报销。日本不存在没有无钱就医的后顾之忧。就连外国留学生也享受这种待遇。日本的医生被日本人称为最聪明的人。因为医学院的考试最严格,最难。学制至少6年,即使考入医学院,残酷的淘汰制也使得学生不能懈怠,必须认真勤奋努力。因此对医生人才的严格筛选和培养也体现出其对人命关天职业的极端重视。医疗机构和设施的完善便利,也给其国民提供了健康保证。
众所周知,日本教育发达完善,义务教育普及到高等教育,也就是说日本国民无论是整体素质,还是个人素质都达到极高水平,都有良好教养和礼仪文明,社会自然会减少冲突摩擦。犯罪率也会大大降低,整体社会意识也得到稳定和加强。通常一个国家动乱,犯罪率高与这个国家国民素质有极大关系,而日本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同时日本政府也是世界最清廉3个国家之一。
公平社会在日本,、人民安居乐业,所以人民幸福指数高,自然寿命就高。路上很少看到欧美豪华汽车、大排量越野车和多用途汽车(MPV),受宠的往往是小排量微型车及环保动力车。日本人已不将汽车等当作判断人是否事业成功的标志,汽车只是代步工具,首要考虑的是安全节能环保,丰田、三菱的大排量越野车主要面向中国市场。在引进儒家思想时,日本过滤掉了一部分主张。同样的,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根深蒂固的“为富不仁”和“均贫富”的观念,日本也只继承和践行了“均贫富”的部分,而剔除了“仇富心理”和“为富不仁”的观念。
  日本人尊崇平均主义,并能从中获得安全感。日本1.27亿人口,却公认是“一亿中产阶级社会”,典型的橄榄型社会架构,中流阶层比例非常高达95%,社会福利医疗健康等保障健全,且社会贫富差距极小,公司CEO的收入一般也只有工薪阶层的5至10倍。富人住宅设计风格简单,昂贵的名牌家具摆满屋子被视为是“俗气的事”。在日本富人之间,流行“三不拥有哲学”,即“不拥有存款(注:辞世前最多留2000万日元)、不拥有房子、不拥有头衔”。
  单纯的有钱有势在日本很难赢得尊重,日本社会尊重的是那些不管多么了不起都坚持不奢华、过平常生活的人。比如,松下幸之助对财富本身没什么兴趣,他视权力为“痛苦与责任”。当《时代周刊》的记者1961年去采访他时,发现在一座古朴的京都宅邸内,安静的老人正和三位年轻的研究员边喝茶边探讨如何为人类创造更大的繁荣与幸福,他穷其一生领悟到的最高智慧即“自来水哲学”:把大众需要的东西,变得像自来水一样便宜。在幸之助看来,企业经营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将肩上的社会责任和大众期望通过数字表现出来。为完成远大理想,他制定了250年企业远景规划,以25年为一个阶段,分10个阶段完成。在他1989年去世时,创业仅70年的松下电器利润高达42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公司。他对美国《时代周刊》记者说:“我想探究人性,探询人类的幸福之源。”
宽容有秩序社会也是整个国家稳定同,国民安心豁达心态。
日本救护车不到10分钟就到,且全部免费。中国是需要收费的,而且通常需要先付。有时候对救护车送来的病人,会因为没有现金,医院不愿意救护。日本则是不管有钱没钱,也不管是节假日还是深夜,救助病人都是不可商量的最重要的事。
  日本孩子的医疗是全免费的。平常孩子小到发烧感冒,或者包扎小伤口,大到手术等,去医院拿药都不花钱。日本的各级地方政府都在以各种方式提供着儿童医疗补助。比如东京23区,不管家长收入如何,孩子的健康保险都是免费的,由区政府支付,对象是所有零岁到15岁的儿童。换句话说,15岁以前的孩子在日本是不需要花费任何医疗费的。日本医院用的药、打的点滴、手术、医生的诊察、各种检查、住院费、餐费等等全部免费。
  大到市政设施,小到室内装潢,日本的工程质量彰显精致。  
路面上的交通标线好似出自工笔功夫,社区里的方砖地精雕细琢,房间里的边边角角都严丝合缝。院里院外,屋里屋外,看不到一丁点粗糙的痕迹。日本的工程,档次纵有高低之分,品质则无优劣之别。
  在日本,规划上的集约和周密透着精致。在首都东京高密度的住宅区里,停车场和住宅的比例和谐,犹如先停车,后建房般紧凑。日本轨道交通非常发达,据说有一条地方轨道,对向发车,3分钟一班,而且分快慢车,车辆的交错准时在有两条轨道的站台里完成。
  日本细致入微的人性化服务中展示着精致。餐厅一般会摆出食品模型,让人一目了然。日本人安排宴会,常常提前一两个月就发通知,按人数备餐,时间表上连几点几分谁喊“干杯”都要写清楚。在城铁站等场所,站在任意位置,只要环顾四周,一般能很容易地看到钟表、指路牌和卫生间等标志,一些卫生间指示牌上甚至会注明目的地的距离。
  日本整齐划一的标准化让人感受着精致。各地的主要报纸,规格完全一样。超市里蔬菜按份儿卖,水果按个卖,同样价钱的两个苹果,挑不出来谁优谁劣。一日记者偶然间发现,手中的驾照、记者证和银行卡的尺寸也是分毫不差。
  日本人在遵规守矩的严谨中传承着精致。即便是在地价昂贵、人口稠密的居民区,总少不了根据居民数量建设的儿童游乐场,这是市政法律规定的。在手机普及之前,人员密集的场所里多少人必须拥有一部公用电话也有明确的规定。日本的小巷里,房子绝不超出路沿,不管翻盖多少次,也不会有人扩张。
  日本人在调研、统计和计算上的准确得益于精致。他们的汽车导航系统,几乎让人感觉不到误差,3米宽的路都能认识。为了更好地推广日语,他们弄清了全世界学习日语人员的分布、构成、年龄和学习目的,以求有的放矢。他们搞人口统计,各种数字精确到个位。
细节——无微不至
   乘坐大巴车行走在成田国际机场到东京市区的数十公里高速公路上,我发现要想在车上看风景很困难,只要有居民区,路旁就会竖起高高的隔音墙。街景大部分都被隔音墙挡得严严实实。只有在大山、海滨、田野等周边没有住宅的地方,才能直接看风景。巴士上一伸脚,发现下面有踏板,要放水杯有杯托,吃东西时可以放下折叠板,要挂包能找到挂钩,想看书头顶上有小灯,真是关怀备至。
  等待地铁时,我看不到焦急的眼神。因为电子屏幕上标明了下一趟列车到来的准确时间。工作日里,地铁会很拥挤。为了腾出空间,早上10点以前座椅是竖起来的,10点过后又自动放下。车厢上放有长条隔板,供站立乘客放东西。在地铁的老弱病残孕专座区域,有一项特殊规定,乘客必须关闭手机,这是为了避免手机信号对做过心脏搭桥等手术的老人产生辐射影响。
   精细与人性化,在日本大大小小的卫生间里体现到了极致。小小的空间里面,不仅有挂钩,还有放东西的小隔板。小便池上方,有一条约一尺宽的平台,供如厕人放东西。每个卫生间都有手纸。为了避免一个纸卷用完之后断档,马桶后还会放两三个备用纸卷。很多卫生间里,还能看见一张铺着棉褥、带栏杆的小床,这是为带婴儿如厕的父母准备的。
  日本的马桶堪称完美,让如厕有一种享受的感觉。为了避免垫板冰冷让人不适应,日本马桶有加热装置,一直插着电保持温暖。马桶基本都有自动喷水洗净烘干系统。翻译张先生提醒,喷水系统非常精确,男女需要清洗的点位有所不同,男士按蓝色按钮,女士按红色按钮,弄混了就有些麻烦。
   我们入住在位于东京闹市区的一家饭店,房间里的热水龙头,总是一打开就有温度适中的热水。洗浴时,我发现浴池有高低两个喷头挂点。后来问饭店服务员才知道,低处的挂点是专为小朋友洗澡设计的。洗浴完后,不大的卫生间充满了水汽,但当我走到盥洗台前抬头看镜子时,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脸。就那么圆圆的一块,在大片因水汽模糊的镜子中,唯有那个圆明亮如洗。这是酒店为了防止镜子雾化给客人带来不便,特意将中间照到脸的一圈镜面做了防雾处理。
环境——一尘不染
  日本的大街、小巷、山间、农村都几乎看不到一片垃圾,感觉不到灰尘,在日本皮革穿三年都没有灰尘。最繁华的东京银座街头没有垃圾、灰尘,偏远的大分县山村也没有垃圾、灰尘。我曾想如此干净,街上肯定有很多环卫工人和垃圾桶吧。然而,日本的大街上没有一个垃圾桶,只有商店、宾馆内有垃圾桶,环卫工人的主业不是打扫垃圾,而是回收垃圾。
  翻译张先生下车前必做的事情,是把车上的所有垃圾收集起来,并进行分类。他告诉我们,日本人都会把垃圾带回家处理,分类非常细致。比如牛奶纸盒,必须拆开洗净叠好,才能扔出去;再如饮料瓶,瓶子和商标要分类投放。为了方便人们把商标撕下来,厂家在商标上打下了两个小缺口和裁撕线。即便是在皇居对面的公共绿地上,10多名流浪汉席地而卧,每个人都带着塑料袋,装着各种垃圾。无怪乎1994年广岛亚运会闭幕式结束后,10万日本人起身离开体育场,没有留下一片垃圾。世界各国媒体都惊呼,这是一个“可怕”的民族。   日本的干净卫生,更体现在食品、水体的洁净。在中日友好会馆的欢迎晚宴上,我被橙汁酸得眯起了眼。日本友人告诉我,他们的果汁饮料都是百分百纯正的,不含添加成分,味道虽然有些酸涩,但绝对正宗、安全。千叶县海上町农协负责人穴泽清告诉我,农户在出售农产品时都要提供详细的化肥、农药用量,协会必须严格把关。因为只要一家农户的产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整片区域的产品都将“连坐”禁卖。东京的河流沟渠、千叶县的湖泊池塘、大分县的溪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清澈洁净。在大分县宇佐市美惠子老人家里,我想喝水时,她把我带到屋旁的小溪。看见我有些迟疑,她告诉我,这里的水很干净,可以放心地喝,并且舀起一瓢“咕噜噜”喝了起来。   干净卫生的环境,安全放心的食品,直接促进了人们的健康。日本女性平均寿命超过89岁,男性平均寿命82岁多,已连续30年保持世界第一。
规则——无处不在
 在日本,处处都可体会到自觉的规则与秩序。无须各样的规则,无须明文规定,或纯属道德规范,所有人都默默地遵照规则行事。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就像一个人一丝不苟、井井有条。
  每到一处访问地点,大巴车司机等我们下车后,就会熄火、关上车门,到一旁静静等候。在日本访问期间天气异常炎热。我们每次上车,都感觉到阵阵热气。其实,日本的汽油价格并不贵,一升油跟当地一瓶纯净水价格相当。司机告诉我们,在日本,为了节约能源,司机最多只能提前3分钟上车开空调。这不是一项明文规定,更没有什么惩罚措施,但大家都会这样做。
   从东京到千叶县农村,先要走一段高速公路,再走近一个小时的乡村道路。乡村道路是双向两车道。一去一回近两个小时车程中,我们的大巴车没有越线超过一辆车,也没有一辆车超过我们的大巴车。   在东京市区路口,当信号灯为绿色时,驾驶员不仅不会减速,反而都加大油门“一闯而过”。因为他们知道,绝不会有人闯红灯过马路,加速是为了让更多的车辆通过路口。等候在路口的行人看见信号灯变绿时,会大踏步走过斑马线;信号灯变红时,斑马线上的行人已经一个不留。车辆在斑马线上遇见行人时,一定会降低车速或者直接停车为其让行。  日本人乘电梯会自觉站在左侧(日本交通规则是靠左行),将右侧空出来供有急事的人快速上下。在东京新宿等繁华地段的电梯上,会是这样的场景:左侧的人静静站立,右侧是一条快速移动的人流。一静一动,甚是和谐。  东京的地铁线多达数十条,密集到一方示意图画不下的程度,每天有几千万人次乘坐地铁。不管有多拥挤,人们都会自觉地排队上车。车厢里没有手机铃声,没有人打电话,更没人谈笑嬉闹,大家都安安静静,睡觉、看书、玩游戏或者发短信。我听到的声音,只有行车的“卡嚓”声和报站音。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日本的社会规范里,公共场所应该保持安静,不做影响他人的事情。
消费—— 低调节约
我喜欢车,以为在汽车社会的日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靓车、酷车、豪车,结果,我大失所望。
在东京街头,豪华车很少见,除了出租车多是丰田、皇冠,其他的车基本是丰田、本田等,还有很多比两厢本田飞度还小的“小不点”。这些“小不点”车身比奇瑞QQ略大一点,排量却小得多,大部分都只有0.66L。
大分县居民田村惠子小姐告诉我,在日本,约有一半人使用微型车。车对于日本人来说仅仅是代步工具,早已不是身份的象征。不必要的情况下开大排量汽车,不仅不能凸显身份,反而可能被人看不起。因为日本人的环保观念极重,他们觉得大排量汽车消耗了更多的能源,制造了更多污染,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田村惠子小姐说,在日本,政府鼓励购买微型车,因为微型车的车税不到一般轿车的一半。
与汽车一样,香烟,在国内也已经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在日本呢,若是在免税店购买各种品牌的香烟,基本都是200日元(合16元人民币)一包,不同品牌的香烟价格相差不超过5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他们买一包香烟的付出,跟买两瓶纯净水相当。日本的禁烟措施极为严格。只要你能想到的公共场所,包括宽阔的马路上,都已被列为禁烟区域。在自动售货机上买烟必须凭电子卡。这种电子卡只有成年人才能申领,从而杜绝了青少年通过这种渠道获得香烟。而商店若出售香烟给未成年人,会被处以50万日元的罚款。
日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由“均富”酿成的民众心态和谐、平稳。这也是用GDP难以评估的重要项目。许多外国人在日本工作生活几十年,在日本几乎没有见过街上人吵架,人们们都非常礼貌,谦让,自律。日本普及到大学义务教育,整体文化素质都比较高,解决矛盾方式更文明更智慧一些。另据联合国人类发展署一项最新民调,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日本支持“富人多纳税”的人最多,但认为“贫富鸿沟太大”的人最少,日本在“仇富”排行榜中垫底。这里有日本人平时的教育、培养团队精神等原因,但最重要的是日本已形成了一种“均富”的现实及机制.世界银行10年调查表明,日本的基尼系数是0.21,在世界基尼系数最低的国家,也就是说贫富差距最小的国家。
日本长期垄断了全球最高长寿、最佳卫生环境、最佳治安环境、最佳社会环境、最普及教育等多项的桂冠,在世界上各种有关人类发展及生活质量的排名中,日本9成名列世界第一。
日本精致、文明、严谨、执着、一丝不苟、安定,稍显刻板;实际上,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时代,正是日本60多年前的时代。这也预示着,我们的未来,如果能好好把握,坚持N代人不断努力奋斗,也有可能过上与日本一样精细、雅致、规则的文明生活。
难怪有人戏言,整个日本就是一台精密仪器。他们的精致是文明的成果,也提升着社会生活的效率、秩序、品质与和谐程度。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也许只有在态度和作风上有了这些精致和讲究,才能最终过上高品质的生活。
中国需要学习发达国家高品质的精致生活,首先从态度开始。
日本对生活品质和品味追求达到极致了,时尚,科技,生活方式,生活细节艺术化等无处不在。
日本推出全新马桶产品集便盖加热、温水洗净、暖风干燥、杀菌等多种功能,加上市场的大力推广,2011年,目前日本市场智能马桶的普及率达到98%以上。日本的智能马桶技术代表世界智能马桶发展的高度。
据日本内阁办公室数据显示,2012年98%的家庭在日本都装有智能马桶。这一数据可以和其他家庭设备看齐:举例说,在日本,个人电脑普及率100%,数码相机摄像机等普及率为100%,智能3G手机普及100%(目前更在普及4G)家电洗碗机加湿器除湿器等的普及率是100%。可见,智能马桶在日本是比较流行的,甚至比许多其他电器更常用。
而在公共场所,智能马桶的普及率还高达100%。以一日本商店为例,洗手间配置的都是智能马桶。具有自动冲水、冲洗等基本功能外,如厕后还会放出柠檬香味驱走如厕尴尬。女洗手间中还配备独立化妆间,十分私密,与洗手台区分开。在欧美,智能马桶的普及率也仅仅只有35%,可见日本智能马桶已经深入日本民众的生活。
目前日本GDP占世界的20%,亚洲的75%,教育、卫生、社会环境、国民素质、医疗长期第一。这其中必定有它的原因。
   在日本生活几十年,也在其它国家工作生活过,感触很多,改变很多。  日本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极度文明,极度干净,卫生。日本道路上竟没有一张纸屑丢在路上!这已使我们非常惊讶了,但是接下来的事更是让我们目瞪口呆:自来水可以喝,垃圾场内见不到任何垃圾,玻璃透明到看不见一丝灰尘,皮鞋穿1年,还是乌黑乌黑的。这些小事一方面折射出日本人讲卫生,爱干净,另一发面又与我们的邋遢形成鲜明对比。 日本是一个礼仪之邦,也是一个非常讲礼貌的民族。见面问好,离开告别,吃饭前说“我开始吃啦”,吃完饭后说“我吃饱了”,晚上说晚安,见面鞠躬,从不打断别人谈话,尊老爱幼,女士优先等等都体现了日本人的文明礼貌。      厕所专人打扫,里面摆满鲜花
    通常一谈到环境卫生,最令人头痛的就是公厕。有人说,看一个国家的“讲卫生程度”,应先看它的公厕。日本的公厕是无可挑剔的,因为日本水源充足,所以公厕无论规模大小,无论设备简陋与先进,也无论地点如何偏僻,都安装了水冲洗便器和洗手池,而且都有人定时清扫,保证做到清洁无味。厕所里还放着鲜花,能把人们印象中比较肮脏的地方打扮得近乎“美丽”,是日本公共环境卫生中很值得称许的地方。
    社区专人维护,地面比家里的地板还干净
    小公园也是日本的一个特色。园内多绿地,没有多少人文景观,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场所。散步的、遛狗的、晒太阳的,每个人都保持着安静。公园里挂着不许随便投放食品的牌子,遛狗的人都随身带着塑料袋,粪便各自负责收回。
    这种社区公园都有专人负责打扫。笔者住处附近的居民小区花园就如此,保洁员多是退休再就业的老人,他们整天拿着抹布、水桶和扫帚在小区里转,即使看到一片枝叶也要拣起来,连水泥砖石都要沾着洗涤剂拼命擦洗。有朋友说,这里简直比会客室的地板还要干净。
    出租车司机打着领带,车里从来没有怪味
在日本,出租车也总是干干净净的,这给很多到过日本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租车司机打着领带,戴着白手套,不仅让人觉得他们干净整洁,还让人觉得他们很精神。大街上的出租车不管新车旧车,都擦得一尘不染。上了车,从来都不会闻到扑鼻而来的怪味,而且车内的坐垫让人感觉总是新换洗过的。其实,这不仅表明了司机个人的卫生习惯,也表明了他们强烈的职业意识。
    除此之外,日本的地铁和电车也是如此。虽然,地铁和电车的客流量远远大于出租车,但很多人都说,坐地铁和电车与坐出租车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因为它不仅方便,更重要的是清洁!
    废水多次处理,下水道中细菌病毒受抑制
    日本城市上下水道设施的完善也堪称一绝。对自来水,日本有着严格的卫生标准和监督系统,饮用生水完全不必担心卫生问题。实际上,遍布日本公共场所的饮水机使用的就是自来水,不必再进行任何处理,市民可以放心饮用。
    日本的生活污水需要经过多次处理,达到一定标准以后才可以排放。因此下水道中的细菌和病毒大多被杀死,水质也就有了保证。工业废水由企业自己负责处理,一般以不污染环境为标准,但大多数企业的废水处理标准很高,有些经过处理的废水甚至可以直接饮用。由于持之以恒,即使大城市如首都东京,流经市中心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主要河流也是鱼虾成群。每年春天市中心筑地川里都会出现大量游鱼,成为东京一景。
垃圾分类严格,不能乱扔旧家电和家具
垃圾分类是日本人必须掌握的一项生活技能。日本人从小就被教育识别哪些垃圾是可燃垃圾(燃烧不会产生有毒气体),哪些垃圾是不可燃垃圾(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哪些垃圾是资源垃圾(纸张、金属、玻璃等)。
    日本回收垃圾有专用垃圾袋、专用垃圾车、专用垃圾场,由政府统一处理。各地区都有固定的垃圾回收日期,居民会严格按照日期处理垃圾。2001年4月,日本政府开始实施《家用电器再利用法》,对于家用电器等较大的垃圾不仅不能当作废品出售,还要征收垃圾处理费。对于乱扔垃圾的害群之马,日本的媒体会毫不留情地曝光。对爱面子的日本人来说,与其被曝光,不如按规定处理垃圾。因此,在日本几乎没有脏臭的垃圾堆,也就减少了细菌、病毒的产生。日本的环卫工人在清扫垃圾时根本不用铁锹、扫帚之类的清扫工具,只需戴上工作手套把装满垃圾的塑料袋扔到清扫车上就行,而且确保垃圾堆放处不留残物,整洁如初,不为蚊蝇留下滋生地。
    2000年,日本提出了推进“健康日本21”计划,把预防“生活习惯病”作为目标之一,把日本人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提升到社会发展的高度。去年,日本国会又通过了增进健康法案,为公共健康计划的实现提供了法律的保障。这些举措将为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日本人态度认真严谨。中国很喜欢排日程的时候用小时来作单位。而在日本,更多时候是精确到分,甚至是秒的。安排在8点集合,他们决不会拖到8点1分;15分钟的午餐就是15分钟;游览博物馆,从头到尾刚刚好符合规定的时间;上课时,老师一说下课,铃就响了。不仅在时间观念,在实际操作方面也是极严谨认真的。进行实验前必须吸收,消毒;只有穿上工作服才能进入实验室;算术步骤过程一丝不苟;工作的时候决不交流聊天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思考。  
日本的国民素质极高,高度文明高度自觉。我民宿的家庭是一户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他们怎么也不会闯红灯,即使在没有任何车辆行人的情况下;超市商店普遍没有防盗装置,但是没有人提了东西就往走;家庭也没有防盗网和窗;排队的时候秩序井然,绝没有人插队;乘电梯自动向角落站,为行人提供方便。 
  我们是制造企业,对此感觉很深刻。日本的工业科技已有几百年历史,而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只有不到15年。日本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员工辞职被认为是一种耻辱,而我们员工跳槽已成为家常便饭。日本工人品质质素是首屈一指,是我们无法企及的,日本工业经过数百年经营,他们的标准、品牌、技术、口碑早已享誉全球,是高品质代名词。研发、制造早已一体化,而我们还只是一个代工国家,毫不客气地说,中国的制造业与日本普遍存在120年的差距。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学的东西很多很多,日本是超级发达国家,在经济开发、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国民教育等发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我相信,中国吸收了日本的经验之后,一定能发展得更快,更好。
总之,日本人的长寿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优良的生存环境,豁达心胸,宽容的社会,严谨自我要求,高素质的国民教养,干净整洁生活环境,良好的生活习惯,高品质生活水平和饮食习惯,完善的医疗保证制度,极高幸福指数,都是其中的主要原因。试问在一个浮躁、火急火燎、缺乏诚信的社会,一个缺乏公平的社会,一切权力金钱至上权贵社会,一个简单粗暴犯罪率高,国民缺乏安全感,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人与人之间总是麻木敌意,没有安全食品,没有卫生优越生活环境,上不起学,看不起病,养不起老,住不起房,我们每天都会生活很累,很痛苦,又何来长寿?而长寿的秘诀应该是良好生活习惯和生存意识的日积月累,如果平素对坏的生活习性信马由缰,只是到了垂暮之年才开始注意修生养息,恐怕只是杯水车薪式的桑榆做秀了,生命自然不会予以长寿的回馈。
中国除了没有日本那样优质的生存环境、生活环境、卫生环境、生活习惯之外,还有社会福利、教育、医疗水平与技术、经济能力、还有一系列社会问题,幸福指数不高也是直接原因。
社会心理学家们对现代中国人幸福感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1.老爱比较、虚荣 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越是亲的,越熟悉的人越是自己对比的对象,羡慕嫉妒恨是中国人的毛病。特别是亲戚之间比较更严重,谁过的好,越亲比较的越厉害;中国所谓亲人只剩下血缘关系,还不如真正朋友真诚。中国人的幸福来自比亲人或邻居房子大他几平方米......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2.缺乏信念。 在经过20多年冲刺般的财富赛跑后,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理想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3.不善于发现阳光面。 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但许多人却忽略了,“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是其真实写照。4.不知道奉献。 日本早稻田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中国人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的很累。5.不知足。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这些欲望,指使着人无休止地奔波劳碌,硬撑着去争取登上那“辉煌”的顶峰。6.相互不信任。 社会虽然通讯高度发达,但人们的心灵却渐渐疏远了。现在的人越来越倾向于“右脑”思维模式,而右脑掌管个体、权力、地位等,对于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来自于左脑的感受,很多时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们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7.过于焦虑。 购房、子女养育、家庭养老负担等问题;因为职场晋升空间感到担忧而产生的工作压力;朋友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成为了中国人的“压力源”。在大城市中,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孩子,多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这让人们无法从心底感受到幸福。8.不懂珍惜,没有感恩的心。 对于眼前当下拥有的一切,包括亲情,爱情,物质等觉得都是理所当然,对于别人包容,理解视为应该,而对自己自私自大无视他人感受也被视为应该。对于得到一切不懂珍惜,保护,而是任意挥霍。不懂反省自己不足,以自我为中心总喜欢自以为是,习惯只以自己角度视野平台去考量比自己更高更远的世界,不懂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不懂感恩他人对自己无知、错误的包容。
压力最大的日本人,为什么寿命世界第一?原来他们坚持五大长寿法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5年版《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6.83岁,男性为80.50岁,均刷新了历史最高记录。日本人的平均寿命连续2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日本人为什么就全球最长寿?除了较高的医疗水平和医疗保障外,他们遵循了这五条长寿法则!

追着太阳走,才能活得长

在过去的日本,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画家命长,作家命短。同样都是投身文艺界的人,为什么寿命长短却差很多呢?

画家为了上色时看清楚,通常太阳一出来就开始工作,尤其过去缺乏照明工具,非得这么做不可。

可是对作家来说,只要看得见字就可以做事,夜晚依赖昏暗的照明,刺激着眼睛继续写下去。一句话总结,就是画家的生活追着太阳,而作家却躲着太阳,追着太阳的人比躲着太阳的人活得长。

可是夜晚时分,副交感神经处于优势,血流恢复的同时,体内老旧废物到处流窜,于是淋巴球异常增加,以清除自体细胞。对于消除一整天累积下来的疲劳而言,夜晚是十分重要的时间。

十分会致命,八分才健康

“健康的心脏,每0.8秒跳动一次,这是人体循环的最佳状态。”

“烹饪时,用盐量若能从1勺改为0.8勺,不仅能保有食材的生鲜原味,对肾脏也不会造成太大负担。”

“吃饭不宜吃到十分饱,感觉到八分饱就要停筷子了。”

或许我们可以学学心脏。人们印象里,心脏永不停息、不知疲倦。事实恰恰相反,心脏的工作是非常理性的。

心脏的跳动也分为工作期(收缩期)和休息期(舒张期),其中1/3的时间工作,2/3的时间休息,相当于我们的8小时工作制。到晚上入睡时,心跳会自动调节为50次/分,收缩期仍然是0.3秒,舒张期却变成0.9秒,即1/4时间工作,3/4时间休息,相当于我们的6小时工作制。

可见,心脏是多么善于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正常体温上升1度,免疫力就提高6倍

医学书籍上写着日本人腋下温度的平均值是36.89±0.34度,但这实际上是50年前日本人的体温。现在大部分都只有35度多。人类平均体温应该是36.5度,但能达到这一体温的人相当少了。

体温下降会使血管收缩,血液流通不畅,血压上升,引起心肌梗塞、脑梗塞等血栓症。就像水遇冷会结成冰一样,一切物质遇冷后都会硬化。而且,体温下降会阻碍血液中糖分及脂肪等能量源的燃烧,还会阻碍尿酸、丙酮酸等废物的燃烧和排泄,容易引发高血糖、高血脂和痛风等病症。

人体40%以上热量是由肌肉产生的。以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运动,然而,近四十年以来,随着科技的发达,现在人已经很少进行体力劳动了。

运动或体力劳动后稍微出一点汗,就会让体温上升1度。而体温上升1度免疫力就会提高5~6倍。所以,如果能做到“一日一出汗”,就会变得不那么容易得病。

男人腰围<><>

腰围多少是个人的事,但日本法律规定,企业必须每年对40~75岁的员工进行腰围检查:

男性小于等于90厘米,女性小于等于85厘米。

腰围超标者必须要去检查血压、血糖、血脂,若其中一项不合格,将被列入代谢综合征危险人群,两项不合格,就要被列为代谢综合征患者。这些人须在3个月内自行减肥,如果减肥失败,必须接受饮食控制教育,再过6个月仍然超重,则要接受再教育或自行离职。

几乎每个日本家庭都备着一台体重秤,有的家庭甚至有2~3台,而体重秤在日本被称为健康秤,使用最多的是人体脂肪测量仪。

保持快乐很重要

苦恼不安、郁闷烦躁等精神压力会压迫血管,血液循环变慢,因此要极力避免。相反,快活阳光、乐观大度会使血管舒张,血液循环畅通——谁保持了这种状态,谁就掌握了健康的关键。

访问癌症患者发现,当中有不少人表示“我已经有一年没有笑了”。一个人在一年当中都没有笑,工作或精神上的压力不断累积,于是交感神经持续处于优势,难怪会生病。

大笑让副交感神经活跃,大笑时会跑出泪水或鼻涕,能促进排泄与分泌。大笑时,身体会分泌出脑内啡,心情就会变好。笑的时候,负责免疫功能的细胞活跃起来,使身体变得更健康。

日本人如何生活

饮食

1、量少类多

日本人的膳食特点是食物种类多样而不偏嗜,每顿菜肴品种多,数量少。都用小碟、小碗盛装,花样繁多,这样每顿饭都摄入多种而且均衡的营养成分。

2、爱吃发酵食物

日餐真正每天的饭食当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是味噌汤、泡菜,在东日本一带的地区不可缺少的还有由黄豆发酵而成的纳豆。可以说,真正的日本食文化就是发酵文化,而日本人的长寿,也和每天吃发酵食品息息相关。

三类食品该多吃:

我们现在常吃的发酵食品主要分为谷物发酵制品、豆类发酵品、乳类发酵品。

谷物制品主要有甜面酱及米醋等食品,它们当中富含苏氨酸等成分,它可以防止记忆力减退。另外,醋的主要成分是多种氨基酸及矿物质,它们也能达到降低血压、血糖及胆固醇之效果。

豆类发酵制品包括豆瓣酱、酱油、豆豉、腐乳等。发酵的大豆含有丰富的抗血栓成分,它可以有效地溶解血液中的血栓等物,起到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压之功效。

酸牛奶、奶酪含有乳酸菌等成分,能抑制肠道腐败菌的生长,还含有可抑制体内合成胆固醇还原酶的活性物质,又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调动机体的积极因素,有效地预防癌症。

故日本的保健医师们建议:现代人应该提醒自己每天摄取一种发酵食品,这样可以维持健康、促进长寿。一般来说,每日选择性食用1―2种发酵食品即可。但须注意的是,腐乳豆豉含盐较高,高血压和心脏病人应控制食量。

3、多吃鱼、海藻等海产品

日本四面环海,每餐都会有新鲜的海产品。日本每年人均吃鱼100多公斤,超过大米的消耗量,海产品消费量世界第一,所以,日本是彻底的食鱼民族。

章鱼、鱿鱼、虾、蟹、秋刀鱼、蚝等海鲜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牛磺酸,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减少中性脂肪。鱼和贝类的牛磺酸含量丰富。

此外,日本人还常吃海带、海苔和裙带菜等海藻类,海藻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食物纤维,是抵御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杀手锏。

拼命工作也最会休息

别看日本人工作压力非常大,但是日本人很懂得劳逸结合,工作时认真努力,休息时尽情放松,这一点从世界各地到处可见挎着相机、背着行囊的日本游客就可见一斑。日本人酷爱旅游,旅游使他们变得年轻而愉快。

“工作有张有弛,就可以排除孤独和忧郁感,忙忙碌碌的人往往是最快活的人——这是日本人的共识。”王德荣说,“工作使人能与社会广泛接触,得到友谊、温暖和真诚,有益于身心健康。”

退而不休更能长寿2017-01-20 10:27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 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 熊必俊

本报记者 唐 珍

“忙了大半辈子,退休后要好好歇歇。”这是很多中老年人的想法。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忙比闲好”,适度忙碌的人,寿命比普通人高出29%。美国《职业健康心理学》杂志刊载的论文显示,退休后仍然工作的人,身体和精神状态好于完全停止工作的人,前者罹患重病的几率低17%,精神健康测试得分高31%。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程书钧曾在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指出,退休后待在家里什么也不做,让生命处于停滞状态,身心机能都会下降。为了健康长寿,老年人应学会“退而不休”,给自己找些事情做。我们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情况,大致划分了7种类型,分别请专家给出合理安排退休生活的建议。

热爱工作型。医生、教师、科研人员、文字工作者等职业“越老越吃香”。从这些行业退休的人,不乏热爱工作、希望发挥余热者。与年轻人相比,他们经验丰富、技术扎实、心态成熟,对自己钟爱的事业充满眷恋。如果完全离开工作,不仅自己一时难以适应,也是社会的损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研究员指出,对工作投入越多的人,越难接受退休后的生活。特别是上述行业的从业者,退休后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障碍,男性比女性更易出现心理落差。这是因为,男性的生活重心更偏向于事业,投入在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更多,突然离开干了半辈子的岗位,很容易失去人生目标和成就感,从而产生失落感。这类人退休后可以通过兼职、返聘、当顾问等形式回到工作当中,继续在本行业发光发热。例如,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八旬高龄仍活跃在科研一线;前面提到的程书钧院士、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南方医院传染病学泰斗骆抗先教授等医学大家,也坚持在临床、科研战线上。由于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生活更加充实,这些老者都是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专家提醒,重回工作岗位的老人要秉持“绿叶衬红花”的原则,多提携年轻人,多给建议和帮助,尽量少做决策,少干涉具体事务。

热心肠型。有些人天生有副热心肠,爱热闹,爱张罗事,喜欢组织活动,乐于伸出援手,人缘一级棒。离开单位后,身边突然冷清下来,就像一场热闹的戏剧戛然而止,心里空落落的。“人是社会性动物,离不开群体。”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熊必俊指出,热心肠的老人不能闷在家里,不妨去社区做志愿者,为邻里忙活。陕西西安就有一位93岁的老人,退休后在小区里组建“快乐大本营”,组织同龄人打桥牌、拉家常、晒太阳养生等,还亲手制作板凳、桌子,提供茶水。如今,每次活动都有四五十人参加,老人的身心状况都很好,顺带让老伙伴们也踏上“健康快车”。身体状况好的老人还可以去慈善机构、社区康复中心等地方做义工。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乐于助人的老人幸福感更强,寿命更长。

归隐田园型。人越老越容易想家,这个“家”就是故乡。尽管岁数大了,脑子不太灵活了,但儿时爬过的山、下过的河、熟悉的乡音依然历历在目。李娟说,中国人历来有归隐田园的文化传统。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描述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乡村生活,蕴含着远离尘世、清静无为的自然哲学,能让漂泊多年的长者找到灵魂的归宿。养鸡、种菜等简单的农活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清醒头脑,为长寿打下良好的基础。很多人会念叨,等我退休了就回老家,但往往等来等去也没有实现。因此,如果早已有了退休回老家的计划,不妨提早置备住所和田地,同时定期检查身体,找到能相互照应的亲友。

梦想未了型。年轻时,孩子太小、钱太少、休假太短、工作离不开……上了岁数的人总喜欢回头看,他们会发现,因为上面种种理由,让自己攒下很多未了的心愿。大津秀一是日本的一名临终关怀从业者,他倾听了1000多名患者的“临终前遗憾”,很多都是年轻时未完成的小事,比如“没有去想去的地方旅行”、“没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享受过美食”等。人生就像个旅行团,已经加入了,不走完全程很可惜。如果很想试着去实现梦想,身体状况也还不错,就勇敢地去做,不要给人生留下遗憾。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艾伦·朗格曾在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指出,我们对自己身心健康的掌控力远比你感觉得要多,积极把握对自己生命的控制力,去发现那些年轻的“可能”,身体完全能接受这些挑战。专家提醒,老人一旦下决心实现未完成的梦想,要就把心愿变成目标,并加一个“截止日期”,才更容易实现。

学无止境型。对于老一辈人来说,年轻时条件有限,学习是很“奢侈”的事。“一些老人求知欲强,喜欢学习新东西,愿意了解新事物,这非常好。”熊必俊说,国外的研究发现,有好奇心的老人更长寿。学习能延缓智力衰退,还能创造更多兴趣爱好,帮老人加强人际交往,增强幸福感和价值感。退休后有了大把时间,老人不妨有计划地学习电脑、摄影、书法、绘画等比较复杂且需要动脑子的技能,也可参加老年大学。好强的老人要避免攀比,能学到知识就好,没必要追求比他人学得更多、更好。

依赖子女型。许多老人跟子女难舍难分,要么同住,帮着带娃、做家务,要么时不时去子女家“视察”。熊必俊指出,许多长寿老人都与子女共同生活,晚辈恪尽儿孙本分,悉心照料老人,老人也尽力辅助儿孙。不过,从心理学角度看,父母和子女要学会“分离”,保持适度的距离。如果用“亲情脐带”始终捆绑到一起,老人还经常有意无意干涉子女的婚姻生活,就很容易出现家庭矛盾。

内向好静型。有些人生性好静,不爱与人过多接触,就希望退休后能清清静静安享晚年。李娟说,喜欢安静不等于离群索居,无所事事。活着,绝不仅仅是寿命的一个数字,而是你活的质量。如果觉得带孩子、养宠物等“闹腾”,不妨在家种花养草,或学习书法、烹饪等,看看大自然的样子,感受季节的变化,聆听艺术的召唤。长时间居家生活,很容易作息混乱,电视一看就是一天,饭也凑合“糊弄”。建议好静的老人列出生活作息表,把起床、睡觉、三餐、锻炼、读书、散步等都包含进去,精确到几点几分,并严格执行,才能把清净日子过得充实。▲

医生们对付炎症有一套2017-01-20 10:29生命时报

北京安贞医院老年心内科主任 张维君

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 左小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亚健康科主任 彭玉清

北京朝阳医院口腔科主任 王左敏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王少军

本报记者 单祺雯

炎症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可以由感染引起,也可以由机体内部的异常反应引起,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近日,美国《预防》杂志刊文总结了5个不同领域医生的“个性”抗炎法。除了吃药,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饮食也能起到辅助“消炎”作用。在此基础上,《生命时报》采访了国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更为详细的解读、指导。

美国纽约大学牙医学院教授马克·沃尔夫:正确洗手,戒除烟酒。

北京朝阳医院口腔科主任王左敏解读:病毒、细菌感染以及上火等,是口腔炎症的常见诱因。口腔与外界相通,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有菌环境。食物残渣滞留在口腔内,形成腐败物,在牙齿上形成牙菌斑。不认真刷牙、饭前不好好洗手、抽烟、酗酒等,都可能诱发口腔炎症。

对抗口腔炎症,要做到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到不洁物或细菌密集的东西后,防止细菌入口。早晚刷牙、饭后用淡盐水漱口;每半年洗一次牙,清除牙刷“够不到”的菌斑微生物;少吃甜食、碳酸饮料等,冬天少吃火锅、麻辣烫等,都能让口腔远离炎症困扰。

美国急诊医师特拉维斯·斯托克:多吃含益生菌的食品。

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解读:胃肠炎症与肠道菌群失调关系密切。胃肠道生长着很多细菌,既有善良的有益菌,也有邪恶的致病菌。有益菌与人体是共生关系,可以“镇压”致病菌,形成菌群平衡,人就不得病。如果不按时吃饭、总吃外卖、滥用抗生素、心情长期压抑,有益菌的力量被削弱,致病菌通过肠道黏膜“杀入”血液,诱发炎症。

对抗肠道炎症,先从饮食入手,三餐规律,平衡膳食,每天吃适量酸奶、酸菜、乳酪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补充好“兵员”,让致病菌呆在“监狱”里。果蔬具有抗炎效果,每天至少摄入400~500克蔬菜,吃250克的水果。搭配粗粮、豆类等,护肠效果更好。每天喝2升水,能滋润肠道,让炎症因子灭活。少吃精制谷类食品,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美国皮肤病专家阿德南·纳西尔:减少压力,常和朋友聊天。

中国医学科学院针灸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王少军解读:皮肤炎症不一定都是感染引起的,心理压力也是诱因之一。牛皮癣、湿疹、斑秃、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炎症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压力缠身导致的忧郁、焦虑等情志波动,会造成免疫功能紊乱,增加体内的炎症水平,并体现在皮肤上。

出现精力不足、情绪低落、易怒等消极情绪时,应放下手中事,试着暂时放下烦恼。倒头就睡、出去溜达、看看窗外风景,都好过纠结眼前事。学会放松心情,多想得,少想失,并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学会管理时间,别把事情排得太满,尽量在11点前入睡。压力大时,可以按摩膻中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极泉穴(腋窝顶点)、耳穴(搓搓耳朵)。皮肤病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别用手抓挠皮肤,不混用洗浴、护肤用品;饮食忌辛辣。

美国西达-赛奈医疗中心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研究中心主任普莱蒂曼·沙哈:找到真正的快乐。

北京安贞医院老年心内科主任张维君解读:心情像过山车忽上忽下,血压也会随之波动,诱发心血管问题。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是导致血管内膜炎症、动脉硬化、心律失常的重要诱因。精神因素使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分泌增多,促使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后者“跑到”血管里,侵入血管壁,造成破损、炎症,进而形成血管斑块,形成血栓,加重粥样硬化及血管狭窄程度。心情差还会降低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得不到约束,四处“作乱”。

遇到不顺心的事别太较真。如果坏情绪难以排解,试着找点喜欢做的事情,先“强迫”自己着手去做,慢慢转移注意力。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从中获得价值感和真正的快乐。此外,少吃油腻、高盐、高糖的食物,多吃水果、绿叶菜等,也能让血管免受炎症侵袭。

美国爱达荷州家庭医学院院长特德·埃珀利:坚持锻炼,保持幽默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亚健康科主任彭玉清解读:从中医角度讲,炎症主要是湿邪。缺乏锻炼导致湿邪产生,阳气瘀阻,身体阴盛阳虚,湿气内郁,不能推动和振奋脏腑运转,打破机体平衡,各类炎症乘虚而入。从西医角度看,久坐不动使得机体脂类、糖类代谢紊乱,影响血液循环,出现局部微血栓和血管炎症。

各年龄段的人群都要经常运动。中青年群体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次半小时,微微出汗即可,健步走、瑜伽、慢跑、跳舞等都可以;配合肌肉力量训练,胸部、上臂、腹部、下肢都要练到,不求像健美运动员那样,但要让身体看上去结实。老年人可稍放松要求,每天出门走走,但不推荐爬山、爬楼梯等运动。

专家最后提醒,炎症通常情况下是有益的,但长时间得不到控制,会扰乱正常生理功能,诱发心脏病、糖尿病、肿瘤等。上述方法可作为大众进行炎症预防以及自我抗击炎症的辅助做法。若炎症已经发生或者辅助治疗效果不佳,就要及时就医,进行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