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构建网络学习环境 - 专业漫谈 - 信息化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07:00
   今天在上午网络教育应用的课堂上,讲到了以小组学习为主的网络教学模式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忍不住发了一顿感慨。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也试图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学习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可是效果很不理想。而据我说知其他老师也在进行这样的尝试,比如计算机辅助教育课就经常见到学生们在QQ群中进行一些讨论,然而效果也不理想,讨论无法深入,简单几句话以后就不见有人参与了。那么为什么小组学习的形式在课堂和网络上都如此难体现出它的优势呢?
      我给大家分析了几个原因,不一定准确。我认为首先是我们给同学们准备的学习问题出了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不适合同学们进行合作学习,基本不需要大家进行深度的交流就可以产生成果,或者经过自己的独立学习就完全可以完成;其次我认为是对同学们进行小组学习的指导不够,在进行小组学习以前没有给同学们说明白如何进行小组学习,或者没有给同学们用鲜活的方式展现小组学习的开展过程,在同学们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同学们要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第三个原因也很突出,就是同学们已经习惯了独立学习,通过竞争来学习,在刚刚接触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有点不适应,出现了应用障碍。可以看出要实现高效的小组学习还有一段路要走,急不得。
      返回来讨论网络环境中的讨论学习和协作学习,问题更严重了。我们本身就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但是我们反思一下自己真正的进行过网络上的讨论和写作学习吗?远的不讲,就说同学们的博客。问大家有博客吗?大家基本会告诉我有博客;问大家现在还更新博客吗?大家基本会告诉我不更新;再继续问为什么不坚持写下去了?同学们基本上无语。于是我又给大家分析了期中的原因,当然还不一定正确。我们为什么很多同学在兴致勃勃的开通了博客以后却无法坚持下去了呢?我想大家开始写的时候很有热情,但是写着写着就会发现,基本上除了自己看自己的博客基本上没有别人看,基本得不到大家的回复,更无从谈起和大家进行思维碰撞。这就是说我们的博客过于独立,没有建立起一个群体,造成了只有自己是自己博客的读者。因此我呼吁大家首先建立起自己的博客群,起码要建立起班级内的博客群,这就是我前段时间号召08教技班同学建立班级博客群体的原因所在。建立起来博客群只说明我们在客观上已经具备了相互交流探讨的平台,实际上这仅仅是个开始,博客群要健康的发展下去必须有同学们积极认真的参与。说到这里不禁想起了黎加厚老师提出来的李克东难题:一是为什么海盐教师博客有着丰富多彩的博客文字,但缺少深度互动的思想碰撞?二是为什么海盐博客发表了近万篇博文,却不能够说出解决了哪些教学问题?可见即便有了客观平台的支撑还是很难实现深度的思想碰撞,很难实现合作式、面向共同发展的学习。关于这个问题我这样给大家分析,我告诉大家我们看别人的博文然后继续默默的潜水,这种行为表明我们的信息素养不足,对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认识不足,大家在做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可以这样假设,我们写了一片博客,同学们在看完我的博客以后,多少会有一些想法,有的可能赞同,有的可能反对,有的可以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有的可以提供更好的资源等等,重要的是他们还把自己的观点反馈在了我们的博客上,那这时我敢保证大家会继续写博客,继续利用博客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继续利用博客来和大家进行深度的交流(写出来的东西和直接说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一个有深刻的理性,一个感性特征更明显)。同理我看完别人的博客也及时的写出我的一些想法和观点,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最终形成一个高效的、充满深度思考后的智慧、充满观点和灵感相互碰撞的火花的学习共同体。这也就是这篇日志的标题“共建网络学习环境”的由来。
      今天在教育技术思考论坛的课程学习模块中关于网上看到教育技术专业学生拍的一个视频的一个分享,不禁让我想起了去年贺老师组织05教育技术班同学进行电视教材编导课程实验时拍的一些作品,在大家的作品中没有一个是和电视教程相关的,虽然大家学习的是电视教育编导。于是写了一句评论“为什么很少见到教育技术学专业同学拍摄电视教材呢?多少还是有些遗憾。”下午在重新打开这个帖子的时候发现已经得到了孙老师的回复,同样引出了他的一些困惑:“为什么很多教育技术专业学生,不喜欢论坛这样一种交流方式,论坛里真正参与交流的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很少”?我想这与我们同学们的信息素养有关系,大家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个共同构建网络学习环境的理念。这个时候老师们应该及时的给予指导和提醒,进行积极引导,当大家充分体会到共同构建高效网络学习环境的好处的时候自然就有了“甜柠檬心理”。不仅主动使用还会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