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专业学习规划 - 信息化教育博客 - 博客大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1:14:38
教育技术专业学习规划 - [教学互动]
2009-05-20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etprc.blogbus.com/logs/39662217.html
第三章 专业学习规划
在前两章里分别探讨了作为“学科”的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以及作为“专业”的教育技术学实践领域,目的是说明教育技术学是什么,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做什么。这一章里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大家知道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培养我们的专业技能,给四年的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做一些规划。
一、学科知识体系
李龙教授在经过多年的调研和对教育技术学科体系深入研究后认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框架应该由本体论、核心论、过程论、资源论和绩效论五个部分组成。
(一)本体论
在本体论中,论述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与定位,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的目的、任务、对象、领域和范畴,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学科基础以及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历史等内容。通过本体论的内容阐明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概念,明确教育技术学科“是什么”。
(二)核心论
在核心论中,主要包括教学设计和教育信息处理两个方面。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中智能技术的代表,它包括教学设计的理论、层次和模式三部分,详细阐述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教育信息处理是教育技术中媒体(物化)技术的代表,包括教育信息的基本概念、教育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方法三部分,详细阐述教育信息技术(媒体)的理论与方法。教学设计能力和教育信息处理能力是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核心论中所涉及的内容是培养教育技术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的理论与方法,体现了教育技术学科“用什么”去提高教育的绩效,即阐明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
(三)过程论和资源论
优化学习过程的技术主要是智能技术,也包括一定的媒体技术;优化学习资源的技术主要是媒体技术,当然也包括一定的智能技术。通过对过程与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及过程和资源的整合,促进教育绩效的提高。从技术和方法的层次对过程和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是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它解决教育技术学科“如何做”的问题。
(四)绩效论
教育技术学科从课程开发(重点是网络课程开发)、教学系统开发、资源(媒体)开发、绩效系统开发和教育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等几个方面,提高教育的绩效。通过绩效论的内容,明确教育技术学科能够“做什么”,即从哪几个方面去促进教育绩效的提高。综上所述,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框架可用图3.1来表示。

图3.1 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框架
根据上述理论框架的内容,可以完善教育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并可作为构建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依据。
为了更形象、更清楚地表示教育技术学科内涵的体系,李龙教授把它设计成一棵树的形状,称为教育技术学科树,如图3.2所示。

图3.2 教育技术学科树
二、专业知识的学习规划
作为专业的教育技术学,是以作为学科的教育技术学为基础的,同时教育技术专也涉及到对不同学科的组织和选择问题,更重要的是专业的发展是要面向社会实践需要的。也就是说我们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同时受到学科基础与社会需要两者的指导和制约。因此我们在制定本专业的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
在上一章里已经对本专业的社会需求以及专业培养方向做了探讨,在本章的前半部分对教育技术的学科知识体系也进行了简要说明,这些都是我们制订培养计划的重要依据。从社会需求与发展方向来看,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不仅仅与教育技术学学科有关,还涉及到影视艺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那我们在制定培养计划的同时就应该对这些学科领域的知识有必要的体现。
(一)专业知识体系
下面分别从理论基础、技术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和实践领域来对本专业的知识体系进行说明,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素质的培养提供一些指导。
1、理论基础
现代教学论与课程论、教育心理学、教育传播学
2、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
3、理论研究领域
本体论(教育技术学)、方法论(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信息化教育理论(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教育电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理论、媒体理论
4、实践领域
教育技术项目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媒体使用与维护实践、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实践、网络课程设计开发实践、摄影实践、影视作品摄录编播实践)、教学设计实践(传统课堂教学设计实践、课件教学设计实践、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实践、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教学过程实践(微格教室教学实践、模拟课堂信息化教学实践)
(二)核心能力结构图解
在充分考虑学科基础以及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几种专业培养方向提出了以下四种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核心能力,分别是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能力、影视作品创作能力和网络课程设计开发能力,其中信息和教学设计的能力代表着本专业人员最核心的能力,也是本专业最有特色的能力。下面以图形的形式加以说明。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认识选择一个或者几个努力的方向,把自己某一个方面的专业技能最大限度的发展起来。

图3.3 影视作品创作

图3.4 信息化教学设计

图3.5 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

图3.6 网络课程设计开发
三、学习方法指导
教育技术学专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既存在着各专业知识学习的共性,也有本专业知识学习的特殊性。本章就从专业知识学习的共性和个性的角度给大家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内容涉及到理论类课程的学习方法、技术类课程的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的策略以及正确看待考试等方面。
从整体上说理论类的课程需要多读书、多思考,技术类的课程需要多动手,时间的管理需要同学们善于订计划,对于考试需要大家保持“平常心”。
学习理论课程时大家经常反应枯燥乏味,有时还觉得有些抽象。不可否认这与老师的授课方式是有必然联系的,但是在我看来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大家的身上。学习是一个很自主的活动,如果我们不主动的参与进去授课艺术再好、理论水平再高的老师也不能高效的帮助大家学习知识。问题是有时候我们不是不想主动参与,而是我们想参与却没有这个能力参与,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不能和老师共有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而这些知识储备仅仅靠老师课堂上的提点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大家利用课外的时间自己来构建。换句话说我们该利用课堂之外的自主学习机会多读相关的书籍,多思考相关的问题,在上课以前就形成某个领域内丰富的背景知识,从而搭建起来与老师共同交流的平台。
在进行技术类或者技能类的知识学习时大家更加不能仅仅依靠课堂那点儿吝啬的时间了,应该充分的利用好我们课外的时间。我们在《卖油翁》一文中就已经知道了“我亦无他,唯手熟尔。”的道理。对于我们专业而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等是需要较高水平的,这就需要我们专业的同学要争取到更多的机会来动手操练这些技术,这也是我一直鼓励教育技术专业的同学应该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计算机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计算机之于我们就如同笔之于书法家一样。
关于时间的管理上我已经给同学们考虑到了,这就是在开学之初我们班级集体购买两个可以本子的原因。其中一个本子是便签本,我希望大家在每天早上都把这一天内需要完成的任务列出来,并经常性的检查自己预定任务的完成情况,这个做法是希望大家一直能处在一个有明确的事情可做的状态。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人一样,一天都只有24小时,但区别就在于他们如何利用这所拥有的24小时。条件基本相同的两个人同时面对相同的工作量,有的焦头烂额,而有的轻松自如,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在此向大家介绍时间管理技巧里面的其中一部分——第二象限组织法。
(一)传统时间管理法的核心:以“急”为重
低效的管理者大抵陷入了传统时间管理的圈套,天天处理“急事”,天天救火,在焦头烂额的同时,内心深处还会升腾一种“忙”的“成就感”!从而也就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把本来可以不“急”的事情也逐步转变为“急”事。
(二)高效时间管理法的核心:先轻重,后缓急
在考虑行事的先后顺序时,应先考虑事情的“轻重”,再考虑事情的“缓急”,也就是我们通常采用的“第二象限组织法”。用时间管理的方法来探讨“急事”与“要事”的关系,请看四象限图(图3.7):
1、第一象限是重要又急迫的事。
这是考验我们的经验、判断力的时刻,也是可以用心耕耘的园地。如果荒废了,我们很会可能变成行尸走肉。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很多重要的事都是因为一拖再拖或事前准备不足,而变成迫在眉睫。
本质是缺乏有效的工作计划导致本处于“重要但不紧急”第二象限的事情转变过来的,这也是传统思维状态下的管理者的通常状况,就是“忙”。

图3.7 时间管理象限图
2、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荒废这个领域将使第一象限日益扩大,使我们陷入更大的压力,在危机中疲于应付。反之,多投入一些时间在这个领域有利于提高实践能力,缩小第一象限的范围。做好事先的规划、准备与预防措施,很多急事将无从产生。这个领域的事情不会对我们造成催促力量,所以必须主动去做,这是发挥个人领导力的领域。
这更是传统低效管理者与高效卓越管理者的重要区别标志,建议管理者要把80%的精力投入到该象限的工作,以使第一象限的“急”事无限变少,不再瞎“忙”。
3、第三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
表面看似第一象限,因为迫切的呼声会让我们产生“这件事很重要”的错觉——实际上就算重要也是对别人而言。我们花很多时间在这个里面打转,自以为是在第一象限,其实不过是在满足别人的期望与标准。
4、第四象限属于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
简而言之就是浪费生命,所以根本不值得花半点时间在这个象限。但我们往往在一、三象限来回奔走,忙得焦头烂额,不得不到第四象限去疗养一番再出发。这部分范围倒不见得都是休闲活动,因为真正有创造意义的休闲活动是很有价值的。然而像阅读令人上瘾的无聊小说、毫无内容的电视节目、教室聊天等。这样的休息不但不是为了走更长的路,反而是对身心的毁损,刚开始时也许有滋有味,到后来你就会发现其实是很空虚的。
关于对待考试的态度上我希望大家抱有一颗“平常心”就可以了。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评价,分数仅仅是一个外在的表现,如果大家过分的看重这个分数,那它的信度就应该被质疑了。现在的考试情况已经是昭然若揭,只不过是老师和学生心照不宣罢了。我建议大家不要活在一片虚荣下,把努力分散到平时的学习中来。如果我们用了四年的大好时光来强化机械记忆的能力的话就太荒唐了,当然记忆能力是必要的,但它仅仅是基础,大家每天在山脚徘徊,就算你踏破铁鞋也不会看到多精彩的风景。
【参考文献】
[1] 李龙.教育技术学科知识体系的构成.[J].电化教育研究.2004.2
[2] 信息化教育博客.教育技术专业培养计划的再思考1.[DB/OL]
[3] 信息化教育博客.教育技术专业培养计划的再思考2.[DB/OL][4]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第二版.388页
随机文章:
乱七八糟 2009-05-10
教育技术专业的实践领域 2009-05-04
教育技术学科研究领域 2009-05-04
关于构建网络教研室的构想 2009-04-30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与人才定位、培养模式研究(转) 200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