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环境 促进自主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40:46

一、间题的提出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的一项前瞻性课题。纵观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课堂教学仍然徘徊在重知识传授、重分数评价、课业负担过重的误区。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的研究,正在创造出各种高水平、个性化、高效益的崭新学习模式。如何尽快适应和驾驭这种新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模式,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舞台上一场最激烈的竞争。正是在这样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我校开展了"以学为中心",基于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索、协作学习、创新发展"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二、理论依据

基于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索、协作学习、创新发展"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就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靠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起来的。这种建构无法由他人来代替。所以"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换句话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是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为实现基于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索、协作学习、创新发展"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论,

是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逐渐发展起来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这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可见,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三、可行性评估

我校的硬件设施,具备三台服务器并能以100M的带宽高速访问互联网,有三个网络机房,可以实现一人一台机,并且已经连入校园网络。校园内网上有专门的学科教学平台,可作为教学和交流的园地,经过必要的注册和认证,形成一个虚拟的校园网络教学社区。教师把相关帮助都提前发布到网站上去,学生可以浏览,学生之间可以任意交流,可以上传文章作品,提出疑问,也能答疑。网络机房环境:机房的计算机全部联网,教师机装有必需的电子教室软件能控制学生机,广播教学,学生演示,文件分发,还有用于中转的ftp共享空间。

我校的信息技术课部分章节就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络教学,所有学生的已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能熟练应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交流与发布。我校教师经过系统培训对制作简单的站点与课件已能胜任。

四、具体实施

下面以一节课为例来说说这种以主题站点为主线,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展开的网络教学的具体实施。

基于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索、协作学习、创新发展"教学模式的要点是,教师利用信息资源和计算机网络特性创设学习情境。由于我校的教学平台与网络教学环境是由信息技术组统一建构,作为学科教师只需制作相关主题站点,制作“酸碱中和滴定”主题站点。站点截图如下:

本主题站点设有理论自学(知识准备、实验要点)、实验演示、视频展示、问题与思考、拓展练习、好站推荐、在线测验、在线问答、大家讨论等栏目。

课堂操作程序如下:

1.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即意义建构的对象(通常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

2.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仪仪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因此,情境创设显得非常重要。在本节中,由于酸碱滴定过程有很多细节学生在做实验时不易把握,为此,我们利用Flash制作了整个实验过程的电脑模拟实验,并进行动态分析模拟,放大细节变化过程。虽然模拟不能替代实际操作,但能强化细节,让学生能在实际操作时更好地把握时机。

3.自主探索。
教师引导学生先浏览“学习目标”、"学法指导"网页,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然后学生自主浏览网页、自主探索,教师利用教学平台监控辅导或巡堂指导(以上为第一课时)。

4.协作学习。
学生在个人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或班级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

善和深化对当前学习主题的意义建构(在第二课时进行)。

讨论的问题一般由教师提出,课堂讨论的问题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围绕已确定的主题设计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

②设计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

③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代替学生思维)

④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5.交流评价。
它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归纳评价。学生根据小组讨论所形成的共识进行组际交流、思维碰撞、集体性评价。教师归纳总结,帮助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6.创新发展。
学生根据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结果进行归纳发散、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善于自我表现,标新立异,形成具有个人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进行点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7.组际竞赛。
由两个小组比赛,相互提问题并回答对方的提问,另外3个小组作评判和记分,教师及时给予激励(时间约5分钟)。此项活动足仿照目前电视上流行的知识竞赛节目设计的,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积极参与,情绪高涨,效果显著。

8.总结延趣。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达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五、实践体会

  1.以学为中心,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拓展了学生个性发展的时空。

  2.协作学习方式和学习论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协作空间。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材的培养。

 3.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现代教育技术介入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明显提高,参与机会明显增多。由原先的被动接受改为独立思考,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发展,并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独立思维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4.网络环境为学习平台、教学平台和交流平台提供了技术支撑,克服了学生难于进行交流、教师难于监控辅导的弊端。

  5."以学为中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的教学原则。

  6.加大了学生学习的信息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存在问题:由于强调学生的"学",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由于忽视教师主导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这在实际操作时要特别注意。

结语:

教育需要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实践证明,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会学生学习"(陶行知语)。让更多的人都能参与的教学改革的行列中来,为培养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下一代而上下求索!

2005年3月发表于《考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