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匡政:儒学不是专制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51:16
 儒学不是专制的 叶匡政

       今天的人们一谈起儒家,大多把儒家和专制政治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极大的误会。儒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思想体系,在孔子时代,这个体系基本是统一的,此后便发生了各种分化。从历史演变来看,政治层面的儒家和思想层面的儒家,一直处于对抗之中。这种对抗,使儒家思想染上了更多的反专制色彩。

       先秦儒家所面对的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虽然手中并无政权,也没有经济实力,却可以直言批评和谴责各国君王和世袭贵族。在季康子问政三章中,孔子明确地表达了他的政治思想。孔子说:“政者,就是正的意思。你若以正道来统治民众,民众谁敢不正呵?”又说:“你是一个执政者,怎么还要用杀人的手段呢?执政者心向善了,民众也会跟着向善的。”

       这些言论,孔子显然都是站在民众一边的。孔子的弟子曾子,告诫当时一个执法官,当发现一个普通人的犯罪证据时,一定不要为此感到欢喜,而是应该感到同情和哀伤。因为一个普通人的犯罪往往是因为执政者治民失道,民心离散的原因。

       可以说,儒家在对待执政者的思想上,作过严格的区分。儒家代表的“道统”,和君王官吏代表的“政统”,是两个独立又相涉的系统。对于政统,王侯是它的中心;对于道统,师和儒则为它的中心。在儒家世界观中,道统永远是高于政统的。

       在孔子思想中,人在权力面前也是完全平等的。《论语》中,孔子甚至说,他的一个叫雍的弟子,是可以面南成为一国之君的,虽然这位弟子不是国君的儿子。可以说,这对当年的世袭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孔子一直主张有德行和有能力的人,应该代表民众利益进行统治。在一个世袭封建时代,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观点。

       为了能够改变这样的世袭体制,孔子巧妙地使他的弟子拥有了“君子”这个美名。从他以后,君子便用来称呼那些有德行有才能的知识分子,而不是指有贵族出身的人。从此儒者可以在君子的这个称呼下,来勇敢地直面和批评专制权力中心了。孔子一直期望看到一个为了民众利益而各尽所能的合作性社会。

       到子思与孟子,儒家又把“道统”与“政统”,具体演变为“道”与“势”、“德”与“位”的对抗,这也是为了反抗专制权力而建立起的政治哲学观。这种哲学观认为“道高于势”、“德尊于位”。所以孟子说:“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友。”

       可以说,儒家的这种以德抗位的思想,形成了对专制政治的一种强有力的抗议和制约,也为后来历代反抗暴君独夫的儒士诤臣,提供了极为明确的思想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