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测体系成形 外资并购成为焦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12:02
 
 
200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将同比增长13%、12%和15%左右,分别达到7.5万亿元、15.5万亿元和1.6万亿美元左右。
上述数字是3月31日发布的《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报告》(2005/2006)所作的预测,作为中国流通产业的年度权威记录,这已经是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和国研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的第二次合作。
在发布会上,国研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表示,今年报告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承上启下”,作为“十五”的收官,同时为“十一五”奠基。
报告显示,我国市场监测体系初步形成,政府调控能力增强,而随着中国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我国流通产业全面对外开放,外商投资出现新变化,商业领域内的并购和重组值得关注。
“431866711”计划
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司长房爱卿重点介绍了商务部在完善市场监测体系方面的计划。这个可以归纳为“431866711”的数目字管理计划,旨在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提高政府的市场调控能力,为市场和民众提供“商务天气预报”等公共服务平台。
这里的“431”是指对信息的监测、收集系统。对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和特殊内贸行业管理等的4个直报监测系统,目前已实现网上直报,下一步将实现提取信息、数据汇总、生成分析评价指标等的自动化流程。而对于无法直接采集的信息,新建设了由社会信息搜集、专项调查和专家评估等3个间接监测系统。在此基础上,形成1个完整的全国商品流通数据库。
目前已经有600多种消费品和300多种生产资料被纳入直接监测范围。对生活必需品情况一般一周报一次,紧急情况下每日一报,而对生产资料则实行半月一报,今后频率还要加快。
而“86”是指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形成的8大类基础指标(包括527项小指标)和6项加工指标。最新推出的6项加工指标包括———消费综合景气指数、市场景气指数、价格指数、销售指数、订单指数和库存指数,其中消费综合景气指数将有重大参考价值,而新的价格指数将改变目前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等多种出口的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在这些指标的基础上,创立“6”大“信息品牌”———市场动态分析、市场专题分析、市场综合分析、商品供求分析、市场预警分析和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根据市场情势的轻重缓急,运用“7”种方式调控市场———公布市场供求信息引导生产和消费;由大型流通企业投放商品稳定市场;区域将调拨物资;动用中央和地方的物资储备;启动紧急进口;规定市场限量或定量销售;国家征用。
而对市场情势的监测判断,国家建立了“1”个覆盖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商务部市场应急管理系统。
最后作为这个计划的终端成果,形成“1”个以“商务天气预报”形式出现的公共服务平台。房爱卿说,目前商务部网站已经可以提供一些数字预报,以后还要和电视台等合作,提供更即时、方便的信息。
外资商业企业并购成为焦点
《报告》的另外一大特点是关于商业流通领域的外商投资新变化。按照入世承诺,2004年12月11日我国取消了投资零售领域的地域、数量和股权比例限制,2005年分销领域入世过渡期结束,商业领域全面对外开放。
市场显然紧跟开放步伐。外商商业企业进入速度加快,2005年商务部批准设立了1027家外资商业企业,是前12年总数的3倍。
另外,外商独资经营已成大势,2005年批准的外资商业企业中,外商独资达625家,占61%。以合资方式进入的外资,也在调整股权结构,向独家经营努力。比如,继华润苏果超市和易初莲花实施独资计划之后,德国麦德龙集团也宣布对锦江麦德龙持股比例增加到90%。
而在经营形式上,外资商业企业也开始转向多业态,从东部向中西部扩张,由零售扩展到批发领域。
更值得关注的是外资并购案例增多。2005年商务部共批准外资并购项目24个。
报告认为应关注流通领域里的并购和重组,目前存在的问题有,规范引导并购重组行为的法规体系不完善,“拉郎配”式并购重组的负面影响很多,职工的利益得不到应有保障等。
另外一个问题是,一些地区的外资大型超市比重过高,有的甚至超过90%,这些地区外资企业间并购重组、外资对内资企业并购重组,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