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的前世今生———传承篇(历代是如何维修、保护的)(8P)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34:01

云冈石窟的前世今生———传承篇 
       更多精彩内容请到:http://blog.sina.com.cn/dtxxgz

 

    大唐时期:
            
    据《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记》载:“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1年)守臣重建”。《古清凉传》卷上记载,俨禅师“每在恒安修理孝文石窟故像”。但无法辨认唐代重修和重建的具体内容。据考证,现编号第3窟中的佛像,可能为初唐时在北魏未完工的洞窟中续雕的。该像面相丰颐,饱满,颈下饰三横纹,菩萨面如宫娃,宝冠正中饰化佛与宝瓶,雕饰繁缛,面容亲切,更多地表现了人的精神风貌。

 

阿弥陀佛  第3窟  初唐(公元618-741年)

 

放大看一下,菩萨  第3窟  初唐(公元618-741年)


    初唐时,有数位僧人用不同形式对云冈石窟作了描述,其中最著名者有《广弘明集》的作者道宣与宋昱的《题石窟寺;即魏孝文之所置》,宋昱写道: 
    梵宇开金地,香龛凿铁围。影中群像动,空里众灵飞。 
    出神入化,贴切入微的描绘,突出了云冈石窟引人入胜的艺术风貌。


    宋辽金时期:
          
    公元1049年至公元1060年,进行过连续十多年的工程,工程的主体部分应是兴建十寺:即“一通乐、二灵岩、三鲸崇、四镇国、五护国、六天宫、七崇福、八童子、九华严、十兜率”的“辽代十寺”。十寺均为洞窟前建木构窟檐的寺院。现存云冈1至20窟崖面上部大量的梁孔椽眼,就是辽金建筑遗存。另外,第13窟南壁下部佛龛座上曾发现辽代“修大小一千八百七十六尊”佛像的铭记,可知辽代曾对一批佛像进行过整修。第11窟中心塔柱南面二胁侍菩萨、35窟东壁的释迦塑像和网目纹石绿背光,都是修整后的遗物,其风格与大同华严寺辽塑极为相似,辽未保大年间,十寺毁于兵火。据《金碑》记载:金皇统初年,由(禀慧)和尚主持“重修灵岩大阁九楹”,用时四年,费钱二千万。现“九楹大阁”已荡然无存。辽代以后,武州山石窟寺又称石佛寺。契丹人佞佛,残塔旧寺无不兴复。据《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记载:辽兴宗重熙十八年(1049年),皇太后发愿重修石窟寺,但因工程规模巨大,一时没有完成。道宗清宁六年(1060年),朝廷委托山西转运使刘某监修。咸雍五年(1069年),禁山樵牧,又差军巡守。寿昌五年(1099年),又委托转运使提点。天祚帝天庆十年(1120年),幸西京,赐大字额。可见,辽代武州山石窟寺的修建工程,大约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也许是对旧有寺院的陆续修复,也许是仿效北宋重修五台山十寺的做法,辽代西京大石窟寺内分立了十座寺院:一日通乐,二日灵岩,三日鲸崇,四日镇国,五日护国,六日天宫,七日崇福,八日童子,九日华严,十日兜率。可惜十寺郁立的好景不长,“亡辽季世,盗贼群起,寺遭焚劫,灵岩栋宇,扫地无遗。”(《金碑》) 


           云冈五华洞第9、10窟崖面上部大量的梁孔椽眼,就是辽金建筑遗存

 

    金朝“天会二年,大军平西京,故元帅、晋国王到寺随喜赞叹,晓谕军兵,不令侵扰;井戒纲首,长切守护。又奏,特赐提点僧禅紫衣,并‘通慧大德’号。九年,元帅府以河流近寺,恐致侵啮,委烟火司差夫三千人,改拨河道。”(《金碑》)西路元帅、晋王宗翰(粘罕)于天会九年(1131年)将石窟前的武州川河道南移,遂形成今天十里河云冈段现状,可谓功德千秋。皇统三年至六年(1143年~1146年),住持法师禀慧重修“灵岩大阁” (今第3窟外的阁楼),“自是,山门气象,翕然复完矣。”(《金碑》) 



第3窟外景中部、崖面上部大量的梁孔椽眼,就是辽金建筑遗存

 


第3窟外景左部



放大看一下

           
    金代中后期,迫于蒙古族逐渐强盛的压力,在西京北境加强了边墙、边堡的防御体系建设,武州山前筑起了一座军堡。这座名为石佛寺堡的建立,宣告了云冈石窟的再次走向衰微。1214年,金朝迁都汴梁(今河南开封),五京旧都相继沦陷。据《至元辨伪录》记载,蒙古大举“兵火已来,精利名蓝率例摧坏”。各地佛寺,“兵火之后,无僧看守。”正是在这种山寺无僧钟自鸣的情况下,全真道土进驻了云冈石窟,并在东部留下了“碧霞洞”“云深处”“山水有清音”等遗迹。云冈之名,大约从此酝酿、产生。

       

      元帝国时期:

   
    元代忽必烈至元年间(1264年~1294年),西京大华严寺慧明大师僧徒,重新收复了石佛寺,但是无法挽回云冈石窟的整体颓势。


      大明时期: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重修石佛寺堡为云冈堡,万历二年(1574年),又建云冈上堡并上下堡间的夹墙。从此,石佛寺局缩于第5、6窟,彻底变作山野小寺。


       

      大清时期:
         
    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驻宣大总兵佟养量募集官资,在第5、6窟重建四层五间木构楼阁,之后以此为中心增建了配殿、过殿、山门等,形成了较为规整的寺院格局,名曰“石佛古寺”。清代曾数次对云冈石窟进行个别洞窟窟檐的修建和洞窟佛像的重新泥塑与彩绘,第5、6窟及五华洞中留下的艳丽色彩即为这一时期所为。同时在东部窟群的断崖上凿有数十方题迹,是研究云冈石窟晚期雕刻不可多得的史料。


第5、6窟重建的四层五间木构楼阁

 

五华洞之第9窟的二佛坐像 

看了本文的读者还看以下文章:

云冈石窟的前世今生——缘起篇(为什么开凿云冈石窟):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9v8.html

云冈石窟的前世今生---建造篇(如何开凿(建造)的云冈石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cag.html

云冈石窟的前世今生———传承篇(历代是如何维修、保护的)(8P):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cbk.html

云冈石窟导游词: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2vt.html

云冈石窟详细解说词之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2cd.html

云冈石窟十大看点: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2c9.html

云冈石窟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m32n.html

大同名胜古迹之三:云冈石窟(16p)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ef8a30100lxad.html

 更多精彩内容请到:http://blog.sina.com.cn/dtxxg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