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92期 梁晓声VS史静寰 大时代与个人命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5:12:55
梁晓声VS史静寰 大时代与个人命运2010年12月14日16:40腾讯公益梁晓声 史静寰我要评论(44) 字号:T|T

(梁晓声、史静寰、庄婧在92期燕山讲堂&首期阳光新青年活动现场)

2010年11月28日(周日) 下午15点半-17点,首期阳光新青年&燕山大讲堂第92期活动在清华大学建筑馆报告厅举行。著名作家,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梁晓声和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史静寰与阳光卫视主持人庄婧共同探讨“大时代与个人命运”。这是燕山大讲堂首都与阳光卫视合作。以下为活动实录,更精彩的视频将在1月由阳光卫视和腾讯网共同推出。

精彩目录:

梁晓声:我们这代人是缺氧的

前天和昨天我在北京展览馆看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返城知青演出,我听了他们唱京剧、歌剧。当时有知青战友跟我说,我们这代人是缺氧的……

梁晓声:重活一遍,我将是最大的愤青

在我们那个年代,外界的诱惑对我们很少,现在外界的诱惑太多,不同人的人生有很大差距,这个差距造成的心灵冲击是我们这代人在年轻时绝对想不到的……

缺了“自由思想、独立精神”,清华校训被拦腰斩断?

清华、北大这两所学校是一定要培养出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还要有高尚品格的学生。中国有那么多的大学,有那么多的大学学子,这两所大学的学子在精神上、思想上和人格上一定更要有责任做示范……

五四以后,国家的希望过多压在青年身上

我们这个国家自五四以后,习惯于把国家的重任、国家的希望压在青年身上。如此一来,那中年人应该承担什么呢?其实,有些责任不只是年轻人的,中年人、中老年知识分子,每个人都要担一份在身上……

不要屏蔽历史,过去的伤痛要抖露给人看

一定要把过去国家的伤痛抖出来给人看,我一直想发现,在那样一种伤痛中,国人在人性中的善良、同情还存在吗?还有吗?我发现的情况是依然有,像费孝通和潘光旦的师生情……

80后一代的梦想未绽放就败了?

当一个社会的主要问题不是我们造成的,我们甚至会是问题的承担者。这种情况下,前一代人对我们的状况不满意,是否首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哪一代的青春像我们这么不容易……

改革首先是思想改革

学者和媒体最重要的是独立起来,现在大多数媒体没有独立性,只有相对意义上的一点点独立性。希望未来中国有更多的独立媒体,独立学者,推动中国的社会改革。改革首先是思想改革,思想没有改变的话,其它改变都是没有意义的……

主题:大时代与个人命运

主讲嘉宾:梁晓声(著名作家,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评议嘉宾:史静寰(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办:腾讯燕山大讲堂 阳光新青年

时间:2010年11月28日(周日)下午14:00-16:00

地点:清华大学建筑馆报告厅

主持人:庄婧(阳光卫视主持人)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庄婧,大家已经看到了到现场的嘉宾,他们是梁老师和史老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嘉宾的短片。

(嘉宾短片)

我们有请两位老师!(掌声)

今天总的主题叫“时代·成长”,刚才说的是“两代人的命运”,请到的是一对母子:毕淑敏与芦淼。这一场说的是“大时代中的个人命运”,请到的两位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为人者师。在今天这个论坛里,一方面是我跟两位嘉宾互动,另一方面,给大家更多的机会,让新青年站出来发声。具体的主题是:第一,青春;第二,人者师;另外,在大时代中,每个人的个人命运以及自己在这个社会中与这个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关系,在这个社会中,又何以自处。

“大时代与个人命运”,对于年轻人来说,从小在父母的怀抱中,每个人都很关注自己如何取得更好的成绩,如何获得别人的尊重以及在群体当中取得自己的位置。所以我想,今天先听两位老师评价当下的年轻人群体,他们身上有什么样的特质,他们的青春是什么样?

史静寰:每代人对个人成长的外在环境都心怀遗憾

史静寰:非常高兴今天参加时代论坛第150场,能够和我的偶像梁老师坐在一起,比较遗憾的是,我没梁老师去东北建设兵团的经历,因为我们那一代人所生活的时代,自己的很多选择并不是自己做出的,而是时代安排的。所以到69届大批的学生到东北建设兵团之后,70、71这两年的初中毕业生有一批就留在城里,而我就是初中毕业以后被留在学校工作,以后念了大学。梁老师1974年在复旦上学,而我于1974年在师大读书,1974年我险些和梁老师同学,因为当时招学生时,只有复旦、师大。我有一个长我一岁的姐姐,我们共同生活,父母在外地,跟我们一起长大的奶奶刚刚去世,所以当时我选择了师大,失去了和梁老师同学的机会。

所以一不留神,从70年代初当老师一直到现在。我记得非常清楚,在2001年(2002年调入清华)师大举行从教30周年的一个表彰会,当时我也站在场中间接受表彰,给我颁奖的副校长大吃一惊说:你怎么当老师都30年了。是啊,一不留神,当老师已经30年了。

每个人都年轻过,每个人都有青春美好的大好年华,但当每个人有了一把年纪以后回顾青春时,感受非常不一样。我们这一代人出生的时候有大量的孩子出生;在长身体时,赶上了自然灾害;该念书时,赶上了文革;该成家时,赶上了晚婚晚育;该生孩子了,赶上了计划生育;该好好毕业了,又赶上了文凭潮,要回去重新念研究生,重新去出国留学等等。自己个人命运和大的外部环境并不是那么匹配,我听我的学生抱怨自己的经历时,就能感觉到,每代人对自己的命运和外在大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一种遗憾。

主持人:以史老师本人的经历来说,她是大时代中逆向生存,逆着时代做了很多个人的努力,我们现在听听梁老师的经历。

梁晓声:我们这代人是缺氧的

梁晓声:前天和昨天我在北京展览馆,我们看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些返城知青在演出,我听了他们唱京剧、歌剧。当时有知青战友跟我说,我们这代人是缺氧的。这些知青返城之后,工作问题,家庭的困难,包括个人的问题,要去倾诉,要征求意见,他想来想去,没有别人,还是找当年的知青战友或者当年的班长、排长,这样一找,关系就延长到今天。

一个独生子女想不自我为中心都不知道怎么才叫做不自我为中心。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焦灼

主持人:我们听梁老师说关于他的内在,我才发现,原来我们作为独生子女是一种痛苦,但您说的是另外一种痛苦,那种必须要考虑到国家、集体和家族的痛苦,所以这样说来,两代人有必要坐在一起交流。我们同样认为自己很痛苦。

梁老师说到他从小的选择,说得没错,对于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代人来讲,更多的是父母希望我们幸福,我们幸福就是父母的幸福,只要我们过得好,他们就已经非常舒服了,所以我们在进行学校的选择、职业的选择包括专业选择时,不会考虑到我家里哥哥姐姐在做什么,在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他们需要我们什么时候毕业进入这个社会,去挣得一份工资以及我的父母需要我哪一年去赡养他们,更多的考虑是留在北京还是出国留学,是本科毕业就去哪个单位还是继续念书,是现在跟女朋友结婚还是等到5年之后买车买房后结婚,这可能是这一代人的困惑,每个时代有不同的焦灼,并在每个时代应运而生。

刚才两位老师已经讲了,他们作为40后、50后,在那一代人不能选择的时代里,细微的选择哪怕是复旦和师大之间,史老师选择了离家更近一点。而在文凭潮过后,史老师不断的学习,读研究生、博士生,一路的读下去,在当年传为美谈,这跟史老师后来成为会长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在大时代当中,不管一个时代有什么样的伤痛和错误,通过自己努力都可以纠正过来。

现在做一个互动。我说的第一个问题是,请两位老师谈谈他们认为你们的青春如何?但两位都回答了他们的青春是怎样的,所以我们反其道而行之,现在讲讲在座各位自己的青春是怎样的?上一场我们说到了幸福和痛苦,这一场我们就说说青春和这个时代产生冲突的地方。

刚刚提出了一种观点:我们认为自己的职业选择、专业选择、结婚生子是一个痛苦,还有没有更为细致的痛苦?

欢迎点击进入:燕山大讲堂首页

注: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腾讯评论“燕山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