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可远离疾病 锻炼“有度”方能真健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29:20
运动可远离疾病 锻炼“有度”方能真健康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因发病甚众,危害巨大,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三大杀手。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已刻不容缓。
 
     应对三大疾病,除了在饮食上做到腹宜常空、味不可厚、食品天然、干净新鲜外,运动也应做到动中有节,就是运动必须符合法度和规律。法度一般包括动静八大得宜,即动静与年龄相宜,动静与性别相宜,动静与体质相宜,动静与健康状况相宜,动静与职业相宜,动静与气候相宜,动静与地域相宜,动静与人种相宜。规律是年轻多动,年长少动;肥人多动,瘦人少动;寒人多动,热人少动;壮者多动,弱者少动;健者多动,病者少动;脑力劳动者肢体多动,体力劳动者肢体少动。当然,运动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那么这个“度”该如何把握呢?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每周锻炼的次数与锻炼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次适量的运动后,对肌肉和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健身效果,可以保持几个小时到几天。所以,最合适的运动频度应该这样掌握:即在前一次锻炼的效果尚未消失之前,进行第二次运动。 

   这样,每次锻炼的健身效果逐渐积累,就能够达到提高体能、增进健康的目的。否则,每次运动之间的间隔时间过长,破坏了运动训练的连续性,就难以取得应有的健身效果,还容易在每次运动后产生肌肉酸痛、疲劳及某些运动创伤。 

   体质稍差、年龄偏大或初次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可以进行慢跑或跑走交替的运动方式,每次15至30分钟,频度为每周2至3次。经过几周或几个月后,根据体质情况再增加运动频度。增加频度时,一定要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如年龄、身体情况、进行运动的时间及运动后的反应等综合考虑。年龄较大、身体较胖、体质较弱的人易产生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的反应及肌肉酸痛等,因此在增加运动频度时应特别慎重。  

    如果你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消除体内多余的脂肪、减轻体重,那么,每周运动5次比运动3次的效果要好一些,但运动强度不可过大,运动方式不要过于剧烈。你可以通过增加运动频度和延长运动时间来增加身体的热能消耗,从而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