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票发行仍量缩价平 加息预期仍笼罩市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58:03

央票发行仍量缩价平 加息预期仍笼罩市场
  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16日将招标发行10亿元三月期央票,发行量较上周减少八成 正如我们此前的预测,在一二级市场利差严重倒挂的情况下,央行将继续采用量缩价平的策略来维持市场利率稳定,平抑加息预期 因此,本期央票发行利率料将持平于1.8131%

  央行在上周五(10日)宣布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趋紧,一个月期限以内的回购利率上涨明显,由于从年末到春节前都属于银行现金集中使用期,预计资金面紧张态势还将延续 因此,在这段资金敏感期,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方面,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仅仅是将预期的加息时点推后,但加息预期始终笼罩着市场 鉴于此,当前机构投资债市仍相当谨慎,收益率曲线短端上行明显,导致央票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程度不断加剧 截止15日收盘,3个月、一年和三年期限的利差分别达到126bp、82bp和68bp

  大幅利率倒挂严重抑制需求,导致央票回笼功能基本丧失,央行只能象征性的发行央票来维持一级市场利率的稳定 要缩小倒挂、恢复央票正常发行,或者通过连续加息抹平利差,或者未来几个月CPI能够明显回落,市场通胀预期减弱,收益率下降 从历史经验看,也发生过央行在上旬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下旬进行加息的先例。

  本周到期资金480亿元,比上周减少270亿,预计本周将净投放资金460亿 此前,央行在公开市场已连续4周净投放,累计资金2300亿 央行上周四(9日)发行了50亿元三月期央票,发行利率第四次持平于1.8131%(新华08)

  加息不加息?鲁政委:赶紧加 谭雅玲:现在不能加

  中广网12月1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央行最新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跌落至11年来最低点,加息议论再度升温:面对国内外经济的不确定性,能不能下加息猛药?控制物价任务艰巨是该马上加息还是明年再加?加息药效未必立竿见影,热钱是否会大量顺势流入?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与中国外汇投资院院长谭雅玲观点截然不同。
  主持人:你好,鲁政委,看到央行的调查结果,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加息。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鲁政委:我的第一反应也是应该马上加息。主要原因是,年内加息有利于缩短政策时滞,因为商业银行是按照日历年来调它的利率的,也就是说今年加,元月1号之后贷款利率才会上调;如果加在明年,那么要到2012年贷款利率才会上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也有利于表明我们政策当局坚定的反通胀的态度,稳定和引导通胀的预期。
  第三,其实也有利于改善目前的流动性管理的困境。我们看到,央票已经持续定量的发行,公开市场操作已经完全丧失了在管理流动性上的能力。这恰恰彰显了加息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因为越是准备金率频繁地上调,其实越是显示加息的必要性。如果说持续地流动性回笼,但是资金的价格不提高,要么说明我们的对冲是无效的。如果对冲是有效的,那我们的利率自然也应该随之走高。
  主持人:说加息可以,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是热钱,热钱现在攥在很多机构手里,就等着你加息,一加,热钱马上就进入,大赚一笔,您没有这个担忧吗?
  鲁政委:我相信这样一个担忧也是制约政策部门目前没有立即加息的原因。但是我觉得,这里中间可能存在一种误解:你不加息,市场的利率是不是就不走高?持续的准备金率在上调,市场利率已经在走高,哪里有热钱来了会像普通老百姓一样,把钱存在银行呢?它主要在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去投资。而他们的利率已经上来了,那么这样子依然会成为热钱流入的力量。如果是因为这个担心的话,我觉得是不能成立的。

  主持人:没有必要。
  鲁政委:是的。
  主持人:看来鲁政委对热钱的问题还是比较乐观。下面再有请经济之声另外一位特约观察员,中国外汇投资院院长谭雅玲,看看她是怎么评论。
  主持人:现在有观点认为说应该加息,就像刚才我们连线观察员鲁政委,他也认为不但要加,而且马上要加。您对这个观点持何态度?
  谭雅玲:我对这个观点相对来讲是持反对的态度。因为我觉得现在的市场状况,流动性是关键,如果你用加息来解决会进一步的刺激流动性。这样可能对防通货膨胀、防投机因素带来双不利。所以我觉得在加息的问题上是用传统的政策工具来应对现实的状况,可能在实施方面会有很大的阻力,因为人民币升值预期越来越大,这样对内部的宏观调控带来的困难和带来的压力会更重。
  主持人:也就是说,您认为加息措施出台一定要慎之又慎。
  谭雅玲:对。因为本身中国现在的货币政策的利率水平和美国货币政策的利率水平,包括欧洲还是有一定差异的,而现在更多的发达国家还没有完全明确的摆脱所谓的金融问题或者经济问题。所以它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这样的国家,充满了期待,所以投资也好,投机也好,囤积这样的市场的观望是值得我们警示风险的,而不是简单用传统工具调整自己的状态。

  主持人:刚才鲁政委认为只要控制得当的话,不用因为担心热钱流入而丧失一个调控的大好时机,您认同他的这个看法?
  谭雅玲:我现在并不认为时机是大好的,因为现在中国面对的流动性可能比国外面对的流动性的压力还要大。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产品、我们的制度、包括我们的专业都存在很大的偏差,甚至是很大的不足,所以这个时候简单用传统的工具来对应加息的政策的出台的话,可能会给我们中央政府带来的两难会更严重。再一个,更多的加息舆论认为是负储蓄率,难道老百姓的收入就靠储蓄率来给予解救和帮助吗?我觉得我们思路太僵化了。(中国广播网)

  巴克莱资本称明年中国加息可能性不大

  巴克莱资本经济学家常健12月16日发布报告称,预计2011年中国政府将继续优先使用定量工具,特别是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来管理流动性和控制通货膨胀的风险,而不是提高基准利率。

  12月10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对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定调。

  常健认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指出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和健康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确保农产品充足供给;加快推进经济 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协调经济发展和竞争力;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并引入创新的社会管理机制。

  常健指出,保持价格稳定,包括稳定房地产价格是明年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考虑到2011年上半年通胀压力上升,但确保稳健增长并达成充分就业也将仍然是政府高度重视的政策。

  他还表示,鉴于2011年也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调整经济结构及改善收入分配将被列为中期政策的重点。

  华泰柏瑞基金:未来加息在情理之中

  华泰柏瑞上证红利(510880,基金吧)ETF基金经理柳军表示,通胀已成为管理层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CPI不断升高,通胀风险已成为当前国内经济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柳军认为,政府短期采取行政手段以抑制价格水平,未来加息也在情理之中。当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有助应对市场过度充裕的流动性,但难以改变负利率的现实,尽管如此,鉴于加息对实体经济毕竟会产生影响,因此,数量型工具仍是首选。此外,汇率升值也能部分抵御输入性通胀。因此,准备金率、利率、汇率货币政策组合工具将会成为应对通胀的重要政策选择。

  从短期来看,柳军认为,市场整体流动性不会发生本质性改变,市场处于流动性和政策之间摇摆的震荡行情。未来市场的走势取决于通胀水平,如果通胀继续在高位运行,市场将对货币政策形成持续紧缩的一致预期,对市场形成压力,如果通胀特别是通胀预期能够缓解,市场将出现转机。因此,柳军建议,投资者要密切关注后续货币政策的调整,注意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的调整过程中具体政策的变化。

  年内加息概率几近为零 上攻3000点不是梦

  □华融证券研究所 周隆斌

  在加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11月宏观经济数据这三大不确定性因素陆续明朗的背景下,市场或将震荡向上,年内有望突破3000点。投资策略上,建议增加对强周期品种的配置,特别是煤炭、有色金属、机械设备和建材;并积极配置中等规模的蓝筹股,参与市场重心的抬升过程。

  年内加息概率极小

  当前形势下,加息之剑,或指向迭创新高的CPI,或指向过热的经济。11月份CPI突破5%,央行却选择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非加息,本身就减弱了加息的预期。考虑到今后CPI将逐月回落,我们预计年内加息的概率极低;即便加息之剑再次举起,其意也主要在于逐步回收流动性,防止经济过热,而且这也需要有确定的经济回升数据做支撑。如果明年一季度GDP同比数据见底回升,则届时或将迎来新的加息窗口。

  过去的几个月,在CPI屡创新高的情况下,市场加息预期日益强烈,从而成为制约此前市场上行的重要因素。不过央行在年前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显示其对加息的启用十分谨慎。此次央行选择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紧缩力度显著小于加息,从而有助于市场筑底回升,本周一的市场走势也证明了这一点。

  布局蓝筹股时机逐步临近

  11月份的经济数据进一步表明,实体经济的复苏在持续。我们认为,这强化了市场关于经济见底回升的预期;而强劲的实体经济也增强了市场对政策调控的耐受力。

  11月PMI、工业增加值、货币供应量、投资、出口等指标已经企稳回升,我们一直强调的经济软着陆进一步得到确认。总体来看,1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实体经济复苏力度增强,CPI虽然超预期攀升,但我们相信,随着政府调控物价政策效果的显现和经济复苏力度的日益增强,通胀的影响将有所减弱。

  而强劲的实体经济能够增强市场对政策调控的耐受力。投资者一直担心“政策紧缩会伤害经济增长”,这种担心在资本市场上往往表现为蓝筹股的踌躇不前。国庆节后蓝筹股行情戛然而止,表面上是因为CPI数据的超预期,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市场对政策调控的承受力。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分析框架下,随着CPI逐步下行,市场将会重新审视中国经济增长所蕴含的深远含义。一方面,强劲的实体经济能够承受紧缩政策所带来的各种冲击和压力,并大幅缓解投资者对紧缩政策的风险厌恶程度;另一方面,以蓝筹股为代表的板块将因其低估值、业绩增长较为确定而获得更多的认同。从这个角度而言,现在应该是着眼于2011年布局蓝筹股的好时机。

  突破3000点指日可待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1年六大任务,第一点是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经济稳定增长仍是政府推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前提;第二点是大力发展农业,这为农民增收和抗通胀打下了基础;第三点是调整经济结构;最后三点才涉及到改革开放。因此,2011年政策将在稳增长、控通胀和调结构之间进行相机抉择。会议同时对“十二五”期间的财政投资进行了战略部署,政府要将更多的财政投入民生领域,达到富民、拉动内需的目的,未来各部委将陆续落实这些投资政策,而投资项目的公布将对市场构成直接利好。2011年,是十二五的元年,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加速之年,我们有理由对2011年的行情保持乐观态度。

  然而,尽管乐观的态度应该保持,但乐观的程度却务必谨慎。近来,有媒体报道中央政府适当降低GDP的增长目标至8%,并提高CPI的容忍程度至4%。一增一降间,反映了中央政府对调结构的殷切期望,也为明年的宏观调控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因此,在乐观看待2011年的同时,我们仍需对市场的上涨空间持谨慎态度。虽然蓝筹股的阶段性行情将抬升市场重心,但围绕转型、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以及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仍将此起彼伏,贯穿全年。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年内市场将震荡向上,并有望突破3000点。投资策略上,建议增加对强周期品种的配置,特别是煤炭、有色金属、机械设备和建材;并积极增加中等规模蓝筹股的配置,从而参与市场重心的抬升过程。

  央行加息周期已经开启 商品走高难脱阶段性特征

  2011年“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宏观取向已基本定调,但货币政策回归常态意味着“稳”还是“紧”?笔者更愿意将这两个字拆分为二,即“稳货币、紧利基”。

  究竟是“稳货币”还是“紧货币”需要从内部和外部综合考量。若论广义货币供应量M2/GDP比值,中国无疑是全球最高的,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必须正视,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整是必然,关键环节在于调整的节奏和周期如何配置。从11月投资、消费、货币信贷等数据综合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力和外围经济体修复似乎在得以增强,特别是美国近期经济数据开始明显好转,高盛、巴克莱等机构纷纷上调美国经济增速预期,此外欧洲尽管经受着主权债务间歇性阵痛,但欧元区核心经济体如德国、法国等经济增长保持稳定。因此,全球主要央行一致性的量化宽松(美国QE版本不断升级)政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政府主动管理货币存量和流动性的空间,若实施“紧货币”政策,不难想像人民币将承受何等升值压力,汇率的过快和跳跃式抬升可能对中国经济构成致命性冲击,甚者重现日本式衰退的图景。另一方面,“紧货币”在境外资本不断涌入中国的背景下显得尤为被动,外汇占款的增加需要央行基础货币的冲销投放(广义货币主要由外汇占款和国内信贷构成),进而削弱了金融机构满足实体经济信贷供给和货币创造的调控能力。

  “紧利基”是“稳货币”的衡量尺度,且二者相辅相成。笔者认为,管理通胀预期和房地产调控尽管属性不同,但实质上却同属一脉,与之相对的无外乎是流动性的大环境,换言之,流动性管理的成败奠定了二者的生死。客观而论,当前市场流动性的环境确实在发生改变,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年内1次加息、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笔者认为,“稳货币”的政策条件下,随着资金使用成本的不断走低(名义利率固定,而CPI不断走高,标志着实际利率的负溢价水平扩大,11月实际利率为-2.6%),资金不是选择沉淀而是选择更加流动的形式,流到股市及大宗商品市场。货币的流动速度增加,加上目前的存量基础,将进一步对流动性形成正向支撑,这容易滋生资产泡沫和通胀题材的炒作。因此,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若没有利率等价格型工具的配合,调控的实际效果有可能“事倍功半”,而从“宽利基”到“紧利基”的转向或者恰好符合当前宏观调控的路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中国经济而言,“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宏观取向宜“稳”字当头,“宽财政”、“稳货币”和“紧利基”的三维组合有可能成为贯穿全年的政策主轴,换言之,央行加息周期已经开启,实际利率将逐步正向回归,股票和商品市场的走高难以摆脱阶段性特征,其中黄金牛市于2011年“寿终正寝”更是大概率事件。(笔者为新湖期货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策略分析师)

  年内加息预期弱化

  昨日上证国债指数收于126.27点,微张0.02%,中长期国债领涨,成交量维持低位。

  为减小准备金率持续上调对货币市场冲击,近期央行维持净投放操作思路。本周二央行1年期央票仍仅发行10亿元,发行利率连续五周企稳。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为740亿元,由于下周一为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实施日,将冻结3500亿元资金,预计本周公开市场将维持净投放思路。

  受一二级市场倒挂影响,央行调整了公开市场操作思路,于上周重启一个月正回购,同时暂停3年期央票发行。央行在11月数据公布前夕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0BP,另外10月中旬实施的差别准备金期限被延期3个月。上周末公布的宏观数据表明经济增速继续企稳回升,11月物价指数略超市场预期,但考虑政府的价格行政干预短期效果较好,因此预计12月CPI有望回落,年内加息的概率降低,但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央行将继续使用数量手段和价格手段可能较大。(新闻晨报)

  国泰君安:短期加息概率下降 债市收益率将企稳

  国泰君安认为,央行短期内加息概率下降,债市近期收益率走势将有所企稳甚至下降

  大型投行国泰君安最新债券报告认为,央行短期内加息概率下降。债市近期收益率走势将有所企稳甚至下降。

  11月信贷数据再次超预期,居民贷款继续保持稳定,显示楼市和车市的持续回暖,而企业流动性需求也在经济持续回升下有所增加。国泰君安预计这些需求短期内仍将保持稳定,预测12月新增信贷维持在5000亿水平,10年全年信贷7.9万亿,维持11年全年新增信贷7.5万亿的预测。

  在经济回暖信贷需求回升的背景下,央行在年末上调准备金率也能对明年年初和全年信贷大幅超增起到预警作用。但准备金率的出台意味着短期加息概率的下降。

  国泰君安认为,尽管央行在短短30天内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对流动性影响有限,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的信息也使得市场对短期内政策继续收紧的预期有所回落,结合准备金率的出台和12月物价的短暂回落,央行短期内加息概率有所下降。

  报告认为,随着12月物价的短暂企稳和流动性的改善,再加上短期内加息概率的下降,近期债市收益率的走势仍将有所企稳甚至下降,但由于物价的回落主要依靠蔬菜价格的管制,物价总体而言仍然孕育了上涨动力,因此收益率降幅也将较为有限,且目前的低利率政策持续的时间越长,利率产品在明年上半年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不过国泰君安指出,对于紧缩预期的加重导致短端利率延续了此前上行的趋势,而中长期利率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无风险收益率曲线平坦化程度日益显著。各年限银行间国债收益率曲线延续平坦化走势,短端利率升幅显著,而超长期利率降幅较大。

  渣打:中国明年是与泡沫作战的一年 料人行加息四次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发表研究报告表示,展望明年中国经济展景,指将是与泡沫作战的一年,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胀走高似乎将成为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的基调,预计,宏观调控政策将大范围收紧利率和准备金率将进一步调高,人民币升值步伐将加快,而饣品和公用事业将受到价格管制,并料2011年GDP增速将达8.5%(2010年预计为10%),而CPI增速将从2010年的約3.2%涨至2011

  年的5.5%。

  渣打银行认为,中国於2011年上半年将经历通胀走高和经济增速放缓;而下半年,通胀压力将减弱,经济增速回升,目前最大的风险在於明年上半年的通胀包括饣品、大宗商品和资產价格走高,此将对调控政策產生抵抗力,这意味著下半年政策将很难出现实质性放松,进而将抑制经济增长。

  渣打王志浩指,2011年更紧迫的问题是应对资產价格通胀,预计人行还将四次加息,每次25个基点(四次加息分別出现在2010年四季度以及2011 年一、二、三季度)并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过,该行认为调控重点,将是对伸贷以及M2增速的量化管理;就一些人担心,加息将使实际利率由负转正,进而刺激更多热钱流入,并预计调控的第一步,将把2011年全年银行伸贷限额将设定在約6万至7万亿元的规模(意味著伸贷增速将从2010年的18%降至約12至14%)。

  王志浩认为,人民币升值速度将加快,预计人民币兌美元全年升值幅度达4%至5%。

  民族证券陈伟:明年上半年央行将加息2次

  12月16日,中国民族证券2011年投资策略年会在京举行,主题是“中国制造升级”——点亮转型之路。民族证券宏观分析师陈伟分析和展望了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结构优化引领经济新增长周期》。

  演讲中,他表示明年政策基调将转为“防通胀、稳增长”,具体来说,货币政策将转为稳健,为抑制通胀,明年上半年央行将加息2次;而为稳定增长,财政政策仍维持积极基调,但鉴于市场投资力量有所激活、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将是民生领域,以激活中国消费增长潜力。

  对于物价形势,陈伟表示由于翘尾因素,各类要素成本上升导致的中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而面临较大压力,但考虑到明年信贷的持续收紧,翘尾因素的逐渐降低,以及主要农产品(000061)供应的充足等因素,物价不大可能出现2007年那样的大涨。

  天相投资: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趋紧,央行年内再次加息的可能性降低

  一、新增贷款依然超出预期。从目前情形看,央行已将信贷调控的重点由窗口指导转到控制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上来(更加市场化的信贷调控办法),因此,预计12月新增贷款很可能仍在5000亿元以上,全年信贷接近8万亿元。
  二、住户存款小幅反弹,财政存款下降较多。
  三、M1增速与上月持平,M2增速继续反弹,维持货币供应量增速仍运行在下行通道的判断不变。尽管M1增速与上月持平,而M2增速继续反弹,但我们依然认为目前M1和M2增速仍运行在下降通道。考虑到10月、11月银行存款增加量都较小,而M1和M2增加量都较大,从均衡角度考虑,12月M1和M2增幅不会太大。
  四、我国M2存量与名义GDP比值过高是个伪命题。首先,广义货币M2与GDP的比值偏高只能说明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投资渠道狭窄,而不能就此推断它是导致国内物价和资产市场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其次,各个国家对广义货币M2的定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国广义货币和名义GDP的比值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比的。第三,广义货币M2是一个存量概念,而GDP是一个流量概念,用一个存量和一个流量进行比较,得出的比值是没有任何经济学意义的。
  五、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趋紧,同业市场月加权平均利率呈上升趋势。考虑到上周(12月10日)央行再次上调了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目前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已经非常接近中性水平,因此,与市场的流行看法不同,我们认为目前央行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管理压力不是在增大,而是在降低。从数据上看,未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的空间已经微乎其微。
  六、对近期央行货币政策的再解读。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只会给市场带来短期的心理冲击,它对未来物价走势几乎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影响,理由是如果真是担心实体经济中流动性过多的问题,央行完全可以通过强化窗口指导,通过降低每月新增贷款规模的办法来更有效地应对流动性过剩问题。
  七、未来的通胀压力并不大。目前密集的货币政策操作并不意味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已出现恶化的趋势。相反,随着11月CPI触顶持稳并逐渐回落,自年初以来实行的严控新开工项目的投资政策很可能会逐渐出现松动,相应地,对信贷的控制也会因物价的回稳而逐渐放松。
  八、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升值压力有所缓解。考虑到目前外汇占款增速仍运行在下降通道,央行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管理压力大为缓解,因此,人民币未来的升值幅度不会太大,今后很可能呈现双向波动并平缓向下的走势。
  九、年底前央行再加息的可能性降低,但市场要求加息的压力加大。由于存款负利率水平持续扩大,居民存款增速持续下降,其结果不但会导致居民财富的缩水和未来消费能力的下降,而且短期内很可能把过多的资金导入消费市场,进一步推动物价上涨。因此,来自市场要求加息的压力在加大。
  十、解读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基调。同时强调“稳增长”和“调结构”一定意味着管理层今后几年对通胀的容忍程度会有所提高,这也是为什么是“管通胀”而不是“压通胀”的原因所在。

  银河证券:等待加息靴子落地

  谨慎的市场情绪是比较理性的。上周市场窄幅波动,成交量保持低位,主动做空的动力不足。就上周市场总体表现而言,投资者情绪较为谨慎,既不愿主动做空,也不愿主动做多。我们认为,市场保持谨慎是理性的,在宏观经济数据和政策不太明朗的情况下盲目做多或做空都缺乏依据。
  货币紧缩预期将增强。国家统计局周末公布了11月份的经济数据,总体来看,11月份投资回升、消费稳定、出口超预期,但通胀压力持续加大,CPI突破了5%大关,信贷也超出市场普遍预期。因此,经济形势需要进一步紧缩货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低于预期。单就这一个政策调整而言,市场有理由当成利好,因为单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低于市场预期,市场之前的普遍预期是加息或者加息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进行。
  除了政策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影响市场运行的因素。首先,业绩和估值具有一定支撑,如果没有超预期的利空因素出现市场应该可以企稳。其次,年底结帐可能会使一些投资者保持谨慎观望。再者,接近年底基金排名压力可能会使部分基金有做市值的动力,对市场影响偏正面。最后,10月份巨大的成交量将压制反弹的高度。虽然市场或有反弹,但突破沪指3100点附近区域的难度很大。
  由于未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政策,在政策做出进一步动作之前保持谨慎,控制仓位、多看少动、适度参与。在政策进一步明朗之后相机抉择。根据我们上面的分析,如果明年的目标低于市场预期、如果加息幅度大于0.25个百分点,则后期市场不乐观,可能破位寻找下一个支撑;如果明年的目标符合或好于市场预期、加息幅度为0.25个百分点,则短期市场可能有所反弹,但对高度不能给于太高期望。对于品种而言,如果反弹以选择周期股和消费品为主,如果弱势震荡或向下波动,新兴产业的核心公司可能具有相对超额收益。

  中信建投:静待经济全面向好,银行业借道加息升值利好

  监管环境日趋稳定,银行业经营空间确定性增强。
  从监管层面来讲,监管政策决定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和发展空间。
  2010年,银行业监管政策变动频繁。监管政策主要包括:资本金、拨备和流动性监管。主要是为了保护银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经历2010年大规模再融资后,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已切合巴塞尔协议3的要求,在中期和短期内,我国银行业不会出现类似的集中性大规模再融资。就存量贷款而言,拨贷比类似于拨备覆盖率,按照2.5%,如果在未来几年内平均分配达到目标值,对上市银行业绩影响相对有限。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达标。
  银行股上涨的主要动力:增长率上行、通胀率下行。
  从宏观层面来讲,增长率上行、通胀率下行、适度零售销售增长是拉动银行股上涨的动力。2011年,我国的宏观基本面中各项经济指标将表现不一,货币供给增速将回落、零售销售增长率将回升,经济增长率前低后高,通胀率前高后低。从宏观基本面来看,2011年,银行股总体是上涨的,前低后高的可能更大,毕竟经济复苏、通胀率在可控范围内。
  加息提升净息差和业绩,非利息收入需快速增长。
  从银行基本面来看,尽管新增贷款规模(大致在7万亿)减少,但是加息带来净息差提升,利息净收入增加;同时随着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提高,企业和个人金融服务需求增加,而且银行监管政策的变动,银行需加快发展非利息收入,优化收入结构。2010年3季度,16家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达到20%,相对发达国家30%以上占比,这部分收入仍有提高空间。
  2011年,上市银行有力的政策环境是:加息(基准利率可能提高到3.75%)和升值(升值幅度为3%—5%)。长期内,加息对银行板块利好。升值和升值预期对银行板块也都是利好。
  银行业板块的估值处于历史的低位。
  从PE和PB来看,银行板块指数下降到历史的低位,而且低于沪深300指数和全部的A股,在主要蓝筹板块中,银行板块估值也最低。目前银行业估值低于美国、英国、中国香港和印度。
  16家上市银行10/11年的PE和PB分别为:10.35/8.35,1.67/1.49。
  我们预测银行业10/11/12年净利润30%/25%/18%。银行业业绩增长有保障,信贷资产风险可控,在低估值的背景下,银行股继续下降的空间有限。我们维持银行业“增持”评级,依据加息、升值、升值预期、高贝塔值筛选股票,推荐:招商、北京、兴业和光大。
  银行板块系统性机会更可能出现在一季度以后。银行股上涨需具备客观条件:低估值和宏观基本面全面向好。1季度以后,通胀率下行,经济增长率上行,银行股才会在估值修复和业绩兑现中呈现系统性投资机会。银行板块交易性机会贯穿在全年,主要投资时点是市场关注重心开始集中在加息、升值或者升值预期上。

  叶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短期利好市场

  12月10日傍晚,股市一周交易结束,次日,重要的宏观数据出炉。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使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创纪录的18.5%的历史高位。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多种约束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既不能在人民币缓步升值之际与欧美之间形成过大的利差吸引热钱,又要向市场传达明确的货币稳健预期;既要压缩信贷,又不能提升年底的利率成本。

  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替代加息,说明11月食品及12月的物价在严厉打压下已经有所好转。从公布的蔬菜等食品价格来看,虽然仍处于高位,已有趋稳迹象。严厉控制物价不一定能取得长期的效果,却能吓阻交易商,给货币政策腾出数月空间,可以暂时不动用加息手段,让市场与企业过个舒心的好年。加息对于疲于应付利息支付的地方政府与各个企业绝不是一个好消息。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说是为了收缩3000亿元左右人民币的流动性,不如说是个紧缩的姿态。时近年末,各家银行的放贷接近尾声,即便不收缩流动性,银行也无款可贷,此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不是真正收紧。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来说不是利空,而是利好。

  市场预期央行可能加息,来回震荡,显示市场已经提前反映加息的利好空预期。此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让市场暂时放下了快速加息的大石头。敏感的资金已经进入大盘股,事实上,大盘股已经有企稳上升的趋势。对于市场而言,超出预期的利空不是真正的利空。

  房地产不会受到货币政策的太大影响,不管货币政策怎么变,收紧开发贷与个人房贷的预期不会变,一些中小开发商资金窘迫,已经开始向海外、向民间大规模融入高息贷款。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数据,今年1到11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63220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国内贷款11245亿元,增长25.0%;利用外资656亿元,增长59.0%;自筹资金23806亿元,增长49.6%;其他资金27513亿元,增长20.4%。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15935亿元,增长19.4%;个人按揭贷款7937亿元,增长13.2%。贷款的增量资金每况愈下,房地产资金在银监会可以控制的系统之外。

  不仅人民币资产,包括澳元等与中国经济、人民币密切相关的货币,同样受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在短暂的下调后,开始走稳,与中国证券市场如出一辙。

  真正的风险不是春节消费旺季之前。受价格规律的制约,明年一二季度可能处于物价上涨的顶峰,由此,明年上半年会加息一到两次,同时辅之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便将信贷控制在预定规模内。

  因此,认为明年证券市场将有大牛市,或者认为明年会有房地产牛市的说法都不靠谱,明年房地产受到房产税与房贷紧缩制约,而证券市场则受到坚定的逐步收紧的货币政策制约,由于经济结构转型带的阵痛,会一一体现在上市公司的股价中。

  再次强调,由于融资额世界第一,由于市场调整刺破泡沫的信心,中国近两年不可能出现大牛市。必须经济找到新的支撑,市场不再成为融资工具。而这两点,目前还不具备。一万点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