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学而第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18:17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如果父亲的职业和志向是当个黑社会老大呢?
也要全孝么?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无友不如己者
那么那个“友”为什么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第一个疑问,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当中提到:孔子为什么这样注重孝道,不得而知,可是吴经熊博士曾在一篇精彩的论文里《真孔子》说,其原因是因为孔子出世时没有父亲。如果孔子小时有父亲的话,他的父性观念一定不会含着那么浓厚的传奇浪漫色彩;如果他的父亲在他成人的时候还活着,这种观念一定会有更不幸的结论。他一定会看出他父亲的确定,因此也许会觉得那种绝对孝敬父母的观点有点不易实行。无论如何,他出世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死了,不但如此,孔子甚至连他父亲的坟墓在何处也不知道。他的父母的结合是非正式的,所以他的母亲不愿告诉他父亲是谁。
  
第二个疑问,钱穆的《论语新解》当中提到:人若各求胜己者为友,则胜于我者亦将不与我为友,是不然。所以这儿提到的应该是择友需慎重,不致无益有损也。关于第二的疑问,楼主可以参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来理解。
“无友不如己者”,不是说自己的朋友要在所有的方面都比自己厉害,只要有一处强过自己,自己就应该“择其善者而之”。
我们再联系“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看,孔子的仁其实更强调的是对自己的要求,所谓“克己”也。交朋友,也要多从自身来看,看看自己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需要向对方学习,而不是要求对方必须达到什么标准,才能和我结交,我想这个就会违背孔夫子的原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