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 - 維基百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10:39:05
錢穆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錢穆
新亞書院校長
1950年-1965年
性別: 籍貫: 江蘇無錫 出生: 1895年7月30日(1895-07-30)
江蘇省金匱縣 逝世: 1990年8月30日 (95歲)
台北市杭州南路寓所 配偶: 張一貫 研究領域: 經歷

燕京大學講師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師
中央研究院院士
總統府資政

作品

1930年 《劉向歆父子年譜》
1952年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儒家 顯示▼隱藏▲儒學理論

天命 良知 天理 心性 中庸 誠敬
三綱 四端 五常 五倫 七情六慾 八德
忠恕 孝悌 廉恥 名節
格物致知 內聖外王 教化 和諧 大同
道統 聖賢 君子 小人
經權 文質 禮樂

仁政 王道 宗法 井田 顯示▼隱藏▲儒門人物

商湯 周文王 周武王 周公
孔子 孟子

四配
復聖顏子 宗聖曾子
述聖子思子 亞聖孟子

十二哲
閔損 冉雍 端木賜 仲由 卜商 有若 冉耕

宰予 冉求 言偃 顓孫師 朱熹 顯示▼隱藏▲古代儒者 中國

董仲舒 何邵公 文中子
邵康節 周敦頤 張載 程頤 程顥
朱熹 陸九淵
薛瑄 呂坤 曹端 王陽明 羅欽順
王夫之 顧炎武 黃宗羲
顏元 方苞 段玉裁 曾國藩
俞樾 吳汝綸

日本
桂庵玄樹 南村梅軒 藤原惺窩
林羅山 木下順庵 新井白石
室鳩巢 雨森芳洲 祇園南海
石田梅岩 山下龍二 加地伸行

朝鮮
王仁 崔致遠 薛聰 白頤正
安珦 禹倬 權簿 李齊賢 李穡
鄭夢周 鄭道傳 權近 李崇仁 吉再
徐敬德 趙光祖 李彥迪 李退溪 李栗谷

越南
朱文安 黎括 阮廌 阮秉謙
黎貴惇 潘廷逢 張定

琉球

程順則 向象賢 蔡溫 顯示▼隱藏▲儒家經典 《四書》《五經》《十三經》 顯示▼隱藏▲古典儒學 中國儒學

經學
程朱理學 陸王心學
實學 樸學

日本儒學
明經道 紀傳道 薩南學派 海南學派
聖學 古義學 古文獻學
水戶學 石門心學

朝鮮儒學
退溪學派 畿湖學派

越南儒學

琉球儒學 顯示▼隱藏▲當代儒學 學者

熊十力 梁漱溟 馬一浮
唐君毅 牟宗三 方東美 徐復觀 張君勱
蔣慶 杜維明 成中英 劉述先 蔡仁厚


學派

新儒家 孔教運動 學衡派 波士頓學派 顯示▼隱藏▲相關事項 六藝 諸子百家 孔子弟子 綱常

儒教 書院 孔廟 祠堂 宗族

衍聖公 科舉 國子監   儒家文化圈 檢  論  編  歷

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原名,字賓四江蘇無錫人,歷史學家儒學學者,教育家。

目錄

[隱藏]
  • 1 生平
  • 2 學術
  • 3 其他
  • 4 評價
  • 5 年表
  • 6 主要著作
  • 7 注釋
  • 8 參考書目
  • 9 參見
  • 10 外部連結

生平

錢穆與錢鍾書同宗不同支,錢鍾書是其侄輩,錢穆又稱錢基博(錢鍾書父親)為叔。錢偉長是錢穆長兄錢摯之長子,錢穆的親侄。錢穆九歲入私塾1912年輟學後自學,任教於中小學。1930年因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成名,被顧頡剛推薦,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錢穆居北平八年,先後授課於北京、清華、燕京、北師大等名校,與學術界友人時相切磋。

抗戰軍興,輾轉任教於西南聯大武漢大學華西大學齊魯大學四川大學江南大學各大學。撰寫《國史大綱》,採取綿延的觀點了解歷史之流,堅持國人必對國史具有溫情和敬意。

1949年4月,錢穆與江南大學同仁唐君毅一起應廣州私立華僑大學校長王淑陶之邀,南下廣州。10月,隨華僑大學再遷香港[1]。不久,錢穆答應了他的朋友在香港的亞洲文商學院出任院長。[2]1950年錢穆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使流亡學生得以絃歌不輟,而辦學有成,亦獲港英政府尊崇,於1955年贈予香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60年應邀講學於美國耶魯大學,又獲頒贈人文學名譽博士學位。1965年正式卸任新亞書院校長,應聘馬來亞大學任教。錢一生以教育為業,五代弟子,冠蓋雲集,余英時嚴耕望等人皆出門下。

1967年10月,錢穆應總統蔣介石之邀,以歸國學人的身份自,築素書樓於台北市士林區外雙溪[3][4]1968年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5]。晚年專致於講學與著述,雖目力日弱仍隨時提出新觀點,賴夫人誦讀整理出版,謙稱為《晚學盲言》。

1990年6月1日,錢穆不滿當時身為立法委員陳水扁與台北市議員周伯倫指控他霸佔政府建築物,以九十六歲高齡之身毅然搬離素書樓,同年8月30日逝於杭州南路寓所[6]

學術

錢穆沒受過正規教育,他的治學理念受呂思勉影響甚深。當胡適學派反對「崇古」與「迷信」,對中國封建文化及上古史作存疑與否定態度時,錢穆等人立表異議,說「余任上古史課,若亦疑古,將無可言」[7]。他在《國史大綱》一書中說:「今求創建新的古史觀,則對近人極端之懷疑論,也應稍加修正。」錢氏以後卻又承認:「……而余則疑《堯典》,疑《禹貢》,疑《易傳》,疑老子出莊周後,所疑皆超於頡剛。然竊願以考古名,不願以疑古名。疑與信皆須考,余與頡剛,精神意氣,仍同一線,實無大異。」

錢穆的《先秦諸子繫年》一書,考證數十本秦漢古籍,排出先秦時各事件的先後順序。後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一書;錢穆自稱該書以論證完整的二十八個不可通駁斥了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使當時再無學者為康文辯。[8]

錢穆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有良好觀感,認為中國傳統政治非但不是君主專制,實為「一種自適國情之民主政治」。張君勱《中國專制君主政制之評議——錢著〈中國傳統政治〉商榷》,以三十萬言,對《中國傳統政治》一書逐條批駁。徐復觀《良知的迷惘——錢穆先生的史學》,批判錢氏「所發掘的是二千年的專制並不是專制,因而我們應當安住於歷史傳統政制之中,不必妄想什麼民主」。錢穆的徒弟余英時稱他「一生為故國招魂」。錢穆也常有些即興的發揮。他認為西方人寫歷史,重事不重人,猶如《尚書》的體裁:「西洋史學還停留在我們周公《西周書》的階段。」又說「馬克思《資本論》講資本家如何賺錢,這是馬克思天天看報、調查得出來的,其實中國人一句簡單的話早就講明白了,這就是『為富不仁』」。

其他

原本胡適相當賞識錢穆,稱錢的《劉向歆父子年譜》乃「一大著作,見解與體例都好」,並對學生說:有關先秦諸子事,可向賓四先生請教,不必再問他。[來源請求]外界以為錢「喜治乾嘉學」,張君勱甚而勸錢穆「何必從胡適之作考據之學」。錢穆初到北平,胡適的弟子傅斯年對他優禮有加,邀至史語所,奉為上賓。胡適也將私藏「孤本」《求仁錄》借給錢研覽。

錢穆在治學方面與胡適頗多抵觸。胡適繼承傳統的說法,認為老子略早於孔子;錢穆則創立新說,認為老子略早於韓非,後於孔子。一次,兩人不期而遇。錢穆說:「胡先生,《老子》成書的年代晚,證據確鑿,你不要再堅持你的錯誤了!」胡適說:「錢先生,你舉出的證據還不能說服我;如果你能夠說服我,我連自己的親老子也可以不要!」

錢穆與胡適二人在老子生年、《說儒》等學術問題上觀點迥異,時有爭辯。具體學術分歧尚屬表面,深層原因是錢對胡的「新文化」主張不以為然,他後來甚至認為,中國思想界「實病在一輩高級知識分子身上」,如「新文化運動,凡中國固有(文化)必遭排斥」,貽害深遠。當年北大講壇上最叫座者乃胡適和錢穆二人,錢穆稱「大凡余在當時北大上課,幾如登辯論場」。

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內有錢穆故居,此即錢穆曾居住之素書樓。

 評價

  • 楊樹達《積微翁回憶錄》引陳寅恪評錢穆《諸子繫年》:「1934年5月16日,出席清華歷史系研究生姚薇元口試會。散後,偕陳寅恪至其家。寅恪言錢賓四(穆)《諸子系年》極精湛,時代全據《紀年》訂《史記》之誤,心得極多,至可佩服。」[9]
  • 錢穆對中國文化是一個有名的溫情主義者,李敖質疑他是不是對中國的歷史「太滿意了」;歷史學家不能感情用事[10]。李敖更認為:「錢穆作為史學家,本已令人皺眉;但他不以為足,還要做經學家、理學家、甚至儼然當代朱子,這就更鬧了大笑話。」[11]
  • 錢穆的《總統蔣公八秩華誕壽文》歌頌蔣介石:「誠吾國歷史人物中最具貞德之一人。稟貞德而蹈貞運,斯以見天心之所屬,而吾國家民族此一時代貞下起元之大任,所以必由公勝之也。」李敖說:「知識份子反動到這步田地,真太令人失望!回想錢穆當年給我寫信,標榜『學問』與『德性』的關係;如今『學問』竟不勝阻止『德性』的淪落,我真忍不住爲他悲哀!」[12]
  • 汪榮祖教授在《錢穆論清學史述評》一文以為:「錢穆論清學史的代表作《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不僅在形式上是傳統的學案式的綱目體,而且內容也不脫傳統的義理,尤重宋儒朱熹。這部書基本上是由二十世紀的人,寫十九世紀之書。錢氏寫清學史,似設身其境,與先賢唱和或辯難;而不似異代學者,作旁觀超越之論析。世人多知,錢賓四頗具民族主義意識,並見諸其史學;然其民族主義也未脫傳統的華夷之辨與漢文化意識,以及崇宋尊朱的基本心態。」

年表

  • 1895年光緒廿一年生於江蘇省金匱縣
  • 1900年(六歲)入私塾讀書
  • 1903年(九歲)進果育小學就讀
  • 1905年(十一歲)父逝
  • 1906年(十二歲)入常州府常州中學堂
  • 1910年(十六歲)退學,離開常州,轉入南京私立鍾英中學;適逢辛亥革命,學校停辦,遂輟學
  • 1911年(十七歲)任教無錫三兼小學,為教學生涯之始
  • 1918年(廿四歲)任教鴻模學校(即原果育小學),出版《論語文解》同時任教縣立第四小學(梅村鎮)
  • 1919年(廿五歲)任後宅泰伯市初小校長,創辦無錫歷史上第一個圖書館「泰伯圖書館」,任館長
  • 1922年(廿八歲)赴廈門任教集美學校,為任職中學教師之始
  • 1923年(廿九歲)任教江蘇省無錫第三師範學校
  • 1927年(卅三歲)轉任教蘇州中學
  • 1928年(卅四歲)連遭三喪:妻歿、兒殤、兄亡。
  • 1929年(卅五歲)與小學校長張一貫女士締婚,4子2女自1931至1940年先後出生,四子早夭
  • 1930年(卅六歲)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後任教北京燕京大學。為任教大學之始
  • 1931年(卅七歲)任教北京大學歷史系,並兼課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北師大
  • 1935年(四一歲)出版《先秦諸子繫年
  • 1937年(四三歲)隨政局南遷,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
  • 1939年(四五歲)《國史大綱》脫稿,回蘇州侍母一載
  • 1941年(四七歲)往成都任教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及武漢大學
  • 1943年(四九歲)先後任教於華西大學四川大學
  • 1944年(五十歲)撰文〈中國歷史上青年從軍先例〉,號召知識份子投筆從戎
  • 1946年(五二歲)赴昆明任教五華學院、兼任雲南大學
  • 1948年(五四歲)任無錫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課餘撰《湖上閒思錄
  • 1949年(五五歲)應張其昀之邀赴香港創辦亞洲文商學院,任院長
  • 1950年(五六歲)成立新亞書院,應邀赴台灣講演
  • 1951年(五七歲)為籌辦新亞書院台灣分校,滯留台灣數月,未果。
  • 1952年(五八歲)四月,在淡江文理學院驚聲堂講演,屋頂泥塊墜落擊中頭部,暈厥送醫。
  • 1955年(六一歲)新亞研究所正式成立。代表教育部訪問日本,教育部頒贈學術獎章。香港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 1956年(六二歲)新亞書院農圃道校舍暑期落成,為自有校舍之始。與胡美琦女士於九龍締婚
  • 1957年(六三歲)新亞書院增設藝術專修科
  • 1960年(六六歲)赴耶魯大學講學,課餘撰《論語新解》,耶魯大學頒贈名譽博士學位後赴歐洲訪問
  • 1961年(六七歲)新亞書院理學院成立
  • 1963年(六九歲)香港中文大學成立,曾辭新亞書院校長職
  • 1965年(七一歲)正式卸任新亞書院校長,離開香港,赴吉隆坡馬來亞大學講學
  • 1967年(七三歲)十月,遷居台北
  • 1968年(七四歲)遷入素書樓,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
  • 1969年(七五歲)任中國文化學院歷史研究所教授、故宮博物院聘為研究員
  • 1974年(八十歲)撰《八十憶雙親
  • 1976年(八二歲)是年冬,胃病劇作,幾不治
  • 1978年(八四歲)該年常病,目不能視(抱病赴香港新亞書院『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主講人。
  • 1979年(八五歲)赴香港出席新亞三十年紀念會
  • 1980年(八六歲)與三子、幼女會於香港,卅二載未見,得七日相聚
  • 1981年(八七歲)與長女、長侄晤聚香港,五子女兩年內分別見面
  • 1984年(九十歲)獲頒行政院文化獎章
  • 1986年(九二歲)為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學生上最後一課年(受聘為總統府資政
  • 1988年(九四歲)在家中授課至是年方休
  • 1989年(九五歲)赴香港參加新亞四十年紀念會
  • 1990年(九六歲)6月1日遷出素書樓,8月30日逝於台北市杭州南路寓所
  • 1992年歸葬蘇州太湖之濱

主要著作

  • 錢賓四先生全集
  • 先秦諸子繫年
  • 國史大綱
  •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 中國歷史研究法
  • 中國歷史精神
  • 國史新論
  • 中國史學名著
  • 中國文化史導論
  • 中國文化十二講
  • 中國文化叢談
  • 民族與文化
  • 文化學大義
  • 湖上閒思錄
  • 人生十論
  •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
  • 國學概論
  • 古史地理論叢
  • 史記地名攷
  • 靈魂與心
  • 晚學盲言
  • 孔子傳
  • 庄老通辨
  • 中國文學論叢
  • 朱子新學案
  • 朱子學提綱
  • 清儒學案
  • 宋代理學三書隨劄
  • 秦漢史
  • 黃帝
  • 論語新解
  •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
  • 中國思想史
  • 新亞遺鐸

注釋

  1. ^ 人民政協報《錢穆1949年的選擇
  2. ^ 《二十一世紀》網路版:完整的人格 偉大的事業─《新亞遺鐸》與錢穆的教育理想
  3. ^ 1989年,受立法委員陳水扁及台北市議員周伯倫「質詢政府財產不當佔用」之影響,年屆96歲高齡的錢穆主動遷出素書樓,另覓居所,數月後辭世。1990年,夫人奉先生靈骨,歸葬太湖之濱。素書樓在錢穆返台前原為招待外賓之用,現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轄下的臺北市立圖書館,已闢為錢穆先生紀念館
  4. ^ 李敖表示:蔣介石「用公帑建賓館」,為錢穆安老於「素書樓」,證明了雙方都公私不清。今天中央日報登錢穆搬出「素書樓」,是「國家和社會不尊重知識分子」(裴普賢語),其實,請錢穆不要霸佔公產、請他遷出白住二十二年的豪華住宅,正是大家所以尊重他。錢穆談了一輩子「義利之辨」,自己義利當頭,卻貪鄙如此,實在有愧晚節。「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逼他搬家,正顯示了大家愛他以德,他在搬家三個月後死去,頗有「曾子易簀」味道,這全靠錢太太深明大義之功。(李敖:〈我最難忘的一位學者〉)
  5. ^ 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選舉,錢氏名落孫山。1966年始獲提名,錢氏恥而不受,並憤憤表示:「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第一次選舉院士,當選者多到八十餘人,我難道不該預其數!」兩年後,錢氏始同意列名院士。在胡適有生之年,錢穆就是未能當成中央研究院院士。日後李敖認為這是不公道的,他說:「錢穆的理學怪說固不足論,但他在古典方面的樸學成就,卻更該先入選成院士。」
  6. ^ 探訪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故居
  7. ^ 錢穆:《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第139頁
  8. ^ 錢穆:《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北京:三聯書店,二零零五年)第153頁
  9. ^ 楊樹達,《積微翁回憶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頁八二。
  10. ^ 「我們姑且舉一兩個例子,錢穆說「中國人自由太多,不是太少。即如伯夷、叔齊,他們反對周武王商紂,但他們仍有言論的自由。可見反對的意見,在中國常被容忍的。」又說:「自唐代杜佑《通典》以下,三通、九通、十通,一切政治制度——納稅怎樣、當兵怎樣、選舉怎樣、考試怎樣,一切都有法;而這些法都是從上到下、歷代一貫相承的,所以才叫做通。我想按西方的觀念來講中國傳統政治,只可說是君主立憲,而絕非君主專政。」又說:「依照漢代慣例,皇太子必先受教育。他十八歲做皇帝,信用他老師王臧之言,要重用儒家,那只是他青年時代所受教育的影響,哪裡是他早知專制便該用儒家言呢?」」(引自余傑:〈錢穆 大師還是奴隸?〉)
  11. ^ 李敖:〈我最難忘的一位學者〉
  12. ^ 李敖:《蔣介石研究》五集,《蔣介石和錢穆之間的一些臭史》

參考書目

  • 余傑:《我來剝錢穆的「皮」》

參見

  • 中國文化
  • 儒學
  • 新亞書院
  • 余英時

 外部連結

維基語錄上的相關摘錄:錢穆
  • 錢穆故居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E9%8C%A2%E7%A9%86"19個分類: 1895年出生 | 1990年逝世 | 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 | 中央研究院院士 | 中華民國歷史學家 | 中華民國教育家 | 香港教育家 | 民國儒學學者 | 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 西南聯合大學教授 | 燕京大學教授 |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 國立清華大學教授 | 北京大學教授 | 香港大學榮譽博士 | 台灣外省人 | 無錫人 | 錢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