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1:59:39
/* Styles for Notices */.notice-all a {text-decoration: none;}.notice-all a:hover span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div.notice-all div, div.notice-all span {margin: 0 !important;}.notice-pitch {display: inline-block;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notice-pitch-text {float: left;overflow: visible;color: black;font-family: sans-serif;font-weight: bold;text-align: center;font-size: 2.25em;line-height: 1em;padding: 0.5em !important;cursor: pointer;}.notice-slogan {color: #6E98C2;font-weight: bold;padding-right: 1em;}.siteNoticeBig {position: relative;float: left;width: 100%;border: solid 1px silver;background-color: #f3f3f3;margin-bottom: 1em;padding-top: 1em;padding-bottom: 1em;}.siteNoticeBig .notice-toggle {position: absolute;top: 0em;right: 0.5em;font-size: 0.75em;}.siteNoticeSmallAnon {position: relative;float: left;width: 100%;border: solid 1px silver;background-color: #f3f3f3;text-align: center;padding: 0.1em 0;margin-bottom: 1em;}.siteNoticeSmallAnon .notice-toggle {float: right;font-size: 0.75em;padding-right: 0.5em;}.siteNoticeSmallAnon .notice-slogan {padding-left: 0.5em;}.siteNoticeSmallUser {position: relative;float: left;width: 100%;text-align: center;margin-bottom: 1em;}.siteNoticeSmallUser .notice-toggle {float: right;font-size: 0.75em;}請閱讀︰
維基百科創辦人吉米•威爾斯
所寫的公開信 [隱藏][顯示]維基百科 薪火永傳 我們共享的知識,我們共享的財富, 請大家協助我們保護吧! [顯示]維基百科 薪火永傳 我們共享的知識,我們共享的財富, 請大家協助我們保護吧!

鑽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鑽石)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鑽石
基本資料 類別 自然元素礦物 化學式 碳 - C 分子量 12.01 u 結晶性質 晶系 等軸晶系 晶癖 八面體 光學性質 顏色 黃、褐、灰至無色。
少見藍、綠、黑、紫、橘、紅色等[1] 光澤 金剛石光澤[1] 拋磨光澤 金剛石光澤[1] 折射率 2.4175–2.4178 雙折射 無[1] 色散率 0.044[1] 多色性 無[1] 透明性 透明至微透明 物理性質 硬度 10[1] 解理 {111}完全解理 斷口 貝殼狀 條痕 白色 比重 3.52 (+/- .01)[1] 密度 3.5 - 3.53 g/cm³

鑽石,是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金剛石是無色正八面體晶體,由碳原子以四價鍵鏈接,為目前已知自然存在最硬物質。

目錄

[隱藏]
  • 1 化學性質
  • 2 觀賞用途
  • 3 工業用途
  • 4 釐定的標準
    • 4.1 卡
    • 4.2 淨度
    • 4.3 色澤
    • 4.4 切割
  • 5 出產
  • 6 國際寶石鑑定
  • 7 鑽石保養
  • 8 相關條目
  • 9 參考資料

[編輯] 化學性質

鑽石的正八面體晶體結構

在金剛石晶體中,碳原子按四面體成鍵方式互相連接,組成無限的三維骨架,是典型的原子晶體。每個碳原子都以sp3雜化軌道與另外4個碳原子形成共價鍵,構成正四面體。由於金剛石中的C-C鍵很強,所以所有的價電子都參與了共價鍵的形成,沒有自由電子,所以金剛石硬度非常大,熔點在華氏6900度,金剛石在純氧中燃點為720~800℃,在空氣中為850~1000℃,在真空下2000~3000℃,而且不導電。在工業上,金剛石主要用於製造鑽探用的探頭和磨削工具,形狀完整的還用於製造首飾等高檔裝飾品,其價格十分昂貴。

[編輯] 觀賞用途

金剛石由於折射率高,在燈光下顯得閃閃生輝,稱作鑽石。巨型的美鑽可以價值連城。而滲有深顏色的鑽石的價錢更高。當鑽石帶有藍、綠或粉紅色屬十分罕有,而顏色深而鮮豔則價錢很高;目前最昂貴的有色鑽石,要數帶有濃豔紅色的鑽石(血鑽,現存3顆,有2顆已丟失)。

鑽石分為一型和二型兩種,這主要是根據它是否含有N元素:一型含;二型不含。而藍色的鑽石是二B型的,是半導體。

[編輯] 工業用途

由於金剛石的硬度極高,科學家會利用高溫高壓製成金剛石微粒,用於沙紙、鑽探、研磨工具之上,可以用來切削和刻畫其他物質。

[編輯] 釐定的標準

傳統釐定鑽石價值高低的標準是「4C」制度,即卡、色澤、淨度、和切割。

[編輯] 卡

卡,或譯克拉、克拉(Carat),是鑽石的質量單位。一卡相等於200毫克,相傳早期鑽石商人稱量鑽石所用的砝碼為稻子豆樹(carob)果實,一粒這樣的果實大約就重200毫克。因為鑽石的密度基本上相同,因此越重的鑽石體積越大。越大的鑽石越稀有,每卡的價值亦越高。下表為2005年時的價格比較。

卡 每卡價值(美元) 總值 0.5 卡 3,000 1,500 1.0 卡 5,000 5,000 1.5 卡 7,000 10,500 2.0 卡 10,000 20,000 3.0 卡 15,000 45,000 5.0 卡 20,000 100,000

[編輯] 淨度

淨度(Clarity)以鑽石內的瑕疵多少決定。瑕疵可能是天然的雜質或裂痕。瑕疵的數量、位置、大小等都會影響評級。鑽石礦開採出來的金剛石中,只有20%可以成為寶石,其餘的因為瑕疵較多通常只能作工業用途。而20%的寶石級鑽石中,大部分都包含肉眼可見的瑕疵。在此級別以上的鑽石較為大眾喜愛。至於屬完美級別的鑽石更為罕有,被稱為「博物館級」鑽石。通常使用10倍放大鏡觀察鑽石內部及表面瑕疵的大小、數量、分佈及對鑽石光彩影響的程度,分出等級。一般通行的淨度分級如下:

  • FL - 「Flawless」,完美無瑕。在十倍放大鏡下內外俱無瑕疵。
  • IF - 「Internally flawless」,內部無瑕。在十倍放大鏡下只有表面有輕微花痕。
  • VVS1, VVS2 - 「Very Very Slight」,非常非常小。在十倍放大鏡下只有很難看見的瑕疵。VVS1 淨度高於VVS2。
  • VS1 and VS2 - 「Very Slight」,非常小。在十倍放大鏡下可看見瑕疵,但肉眼難以辨認。VS1淨度高於VS2。
  • SI1 and SI2 - 「Slight Inclusions」,小瑕疵,肉眼可能看見。
  • I1, I2 and I3 - 「Imperfect」,有瑕疵,可以被肉眼看見。

現代科技之下,有些鑽石的瑕疵是可以修補的。不過修補過的鑽石的價值會稍低。

[編輯] 色澤

鑽石的色澤會因為化學上的雜質而有所偏差。完全純正的鑽石應該是透明無色的。鑽石偏向不同的顏色會影響它的價值。絕大部分的鑽石都是因為帶有氮原子而偏黃。白鑽越偏黃,價值便越低。但是偏粉紅或藍的鑽石價格卻較高。顏色強烈偏向粉紅或藍的鑽石可能是價值連城。

一般的方法是把鑽石按偏黃的程度分為不同的等級,把樣品與已知色級的比色石對比確定,以D級最高,Z 最低。

  • 無色: D, E, F
  • 接近無色: G, H, I, J
  • 微黃: K, L, M
  • 輕淺黃: N, O, P, Q, R
  • 淺黃: S, T, U, V, W, X, Y, Z
鑽石顏色分級表[2] GIA 狀態: 現在 AGS Status: current AGS 狀態: 歷史: 1995年前 CIBJO 狀態: 現在 IDC 狀態: 現在 Scan. D.N. 狀態: 現在 Old World Terms 狀態: 歷史 分級及描述[3] 分級及電子色表[4] 分級及電子色表[4] 分級[5] 分級及描述[5] 50克拉或以上的分級[6] 50克拉以下的分級 series 1 scale[5] series 2 scale[5] D 無色 0 0 - 0.49 0 0 - 0.75 Exceptional white + Exceptional white + 無色 River 白色 Finest White Jager E 0.5 0.5 - 0.99 Exceptional white Exceptional white River 1 0.76 - 1.35 F 1.0 1.0 - 1.49 Rare white + Rare white + Colorless when viewed through the crown Top Wesselton Fine White 2 1.36 - 2.00 G 接近無色 1.5 1.5 - 1.99 Rare white Rare white Top Wesselton H 2.0 2.0 - 2.49 3 2.01 - 2.50 White White Wesselton White Wesselton I 2.5 2.5 - 2.99 4 2.51 - 3.0 Slightly tinted white Slightly tinted white Slightly colored Top Crystal Slightly tinted white Commercial White Top Crystal J 3.0 3.0 - 3.49 5 3.01 - 3.75 Crystal Top silver cape Crystal K 微黃 3.5 3.5 - 3.99 有色白 有色白 Top cape 有色白 Top cape 6 3.76 - 4.5 Silver cape L 4.0 4.0 - 4.49 M 4.5 4.5 - 4.99 7 4.51 - 5.50 有色 1 有色 Slightly colored to colored Cape 宥色 Light cape Cape N 輕淺黃 5.0 5.0 - 5.49 有色 2 Low Cape O 5.5 5.5 - 5.99 8 5.51 - 7.0 淺黃 Cape 輕淺黃 P 6.0 6.0 - 6.49 淺黃 Q 6.5 6.5 - 6.99 R 7.0 7.0 - 7.49 9 7.01 - 8.5 Dark cape S 淺黃 7.5 7.5 - 7.99 有色 3 黃色 T 8.0 8.0 - 8.49 U 8.5 8.5 - 8.99 10 8.51 - 10.00 V 9.0 9.0 - 9.49 W 9.5 9.5 - 9.99 X 10.0 10 + 10+ Y Z

[編輯] 切割

戒指上的鑽石(圓多面型切割法)

切割指金剛石是如何從原先開採的石礦中切割成寶石。切割往往是最能影響鑽石的品量及價值的一個指標,但是它卻沒有單一的分級方法。

幾種常見的切割形式

  • 圓形
  • 祖母綠型
  • 橢圓形
  • 梨形
  • 公主方型
  • 枕形
  • 心形

[編輯] 出產

參見:鑽石礦

大約130萬卡 (26000 千克) 的鑽石已被開採,總值接近美元90億美元,100000 千克的鑽石每年被合成。[7]

大約49%的鑽石來自非洲中部和南部,雖然在加拿大,印度,俄羅斯,巴西和澳大利亞已發現重要來源鑽石礦。They are mined from kimberlite and lamproite volcanic pipes, which can bring diamond crystals, originating from deep within the Earth where high pressures and temperatures enable them to form, to the surface. The mining and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diamonds are subjects of frequent controversy such as with concerns over the sale of conflict diamonds or blood diamonds by African paramilitary groups.[8] The diamond supply chain is controlled by a limited number of powerful businesses, and is also highly concentrated in a small number of locations around the world (see figure).

[編輯] 國際寶石鑑定

  • IGI(國際寶石學院)
  • GIA(美國寶石學院)

[編輯] 鑽石保養

雖然鑽石是世上現知最堅硬的東西,但若將兩顆鑽石放在一起,鑽石之間依然會互相刮花。應將鑽石獨立放在首飾盒內,避免與其他飾物同時存放。

清潔鑽石應該以清水加入少量清潔劑,浸泡後以軟身的毛刷洗刷鑽石,再以清水沖洗及將水份吸乾。也可以專業鑽石抹布輕輕抹擦鑽石,或到購買之鑽飾店請職員代替清洗。

[編輯] 相關條目

  • De Beers

[編輯]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 GIA Gem Reference Guide 1995, ISBN 0-87311-019-6
  2. ^ Organizations: GIA - 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 AGI - Antwerpse Gemologische Instelling, AGS - American Gem Society, CIBJO - Con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 de la Bijouterie, Joaillerie, Orfèvrerie des Diamantes, Perles et Pierres (World Jewellery Confederation), IDC - International Diamond Council, Scan. D.N. - Scandinavian Diamond Nomenclature
  3. ^ Diamond Grading: Lab Manual 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 Carlsbad, 2004
  4. ^ 4.0 4.1 The AGS Way: Diamond Grading Standards American Gem Society, 1999
  5. ^ 5.0 5.1 5.2 5.3 Pagel-Thielsen, Verena G.G., F.G.A. Diamond Grading ABC: The Manual Rubin & Son n.v., Antwerp, 9th edition, 2001, ISBN 3-9800434-6-0.
  6. ^ Engagement Diamond FAQ
  7. ^ Yarnell, A.(2004年).The Many Facets of Man-Made Diamonds.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News,82(5):26–31. 
  8. ^ Conflict Diamonds.United Nations(2001年3月21日).於2009年5月5日查閱.


顯示▼隱藏▲ 檢 • 論 • 編 • 歷 珠寶材料 貴金屬: 金 · 鈀 · 鉑 · 銠 · 銀 貴金屬合金: 銀金(Electrum) · 玫瑰金 · 純銀(Sterling silver) · 白金 卑金屬: 黃銅 · 青銅 · 銅 · 不鏽鋼 礦物寶石: 東陵玉(Aventurine) · 瑪瑙 · 變石(Alexandrite) · 紫水晶 · 海藍寶石 · 紅玉髓(Carnelian) · 黃水晶(Citrine) · 鑽石 · 祖母綠 · 石榴石 · 玉 · 碧玉 · 孔雀石 · 青金石 · 月長石(Moonstone) · 縞瑪瑙(Onyx) · 蛋白石 · 翠綠橄欖石(Peridot) · 石英 · 紅寶石 · 藍寶石 · 方鈉石(Sodalite) · 日光石(Sunstone) · 坦桑石(Tanzanite) · 虎眼石 · 黃玉 ·綠松石 · 電氣石 有機寶石: 琥珀 · 柯巴脂(Copal) · 貴珊瑚(Precious coral) · 煤玉(Jet) · 珍珠 · 象牙 · 硨磲 · 玳瑁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hk/%E9%92%BB%E7%9F%B3"4個分類: 寶石 | 鑽石 | 超硬材料 | 碳的同素異形體
檢視
  • 條目
  • 討論
  • 編輯本頁
  • 歷史
  • 不轉換
  • 简体
  • 繁體
  • 大陆简体
  • 港澳繁體
  • 马新简体
  • 台灣正體
個人工具
  • 試試測試版
  • 登入/建立新賬號
 
導航
  • 首頁
  • 分類索引
  • 新聞動態
  • 最近更改
  • 隨機頁面
幫助
  • 幫助
  • 社區
  • 方針與指引
  • 互助客棧
  • 詢問處
  • 字詞轉換
  • 聯絡我們
  • 關於維基百科
  • 資助維基百科
工具箱
  • 鏈入頁面
  • 鏈出更改
  • 上傳檔案
  • 特殊頁面
  • 可打印版
  • 引用此文
其他語言
  • Afrikaans
  • Aragonés
  • ???????
  • Az?rbaycan
  • Беларуская
  • Беларуская (тарашкев?ца)
  • Български
  • ?????
  • ???? ???/????????????? ???????
  • Bosanski
  • Català
  • ?esky
  • Cymraeg
  • Dansk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
  • English
  • Esperanto
  • Español
  • Eesti
  • Euskara
  • ?????
  • Suomi
  • Võro
  • Føroyskt
  • Français
  • Frysk
  • Galego
  • Hak-kâ-fa
  • ?????
  • ??????
  • Hrvatski
  • Magyar
  • ???????
  • Interlingua
  • Bahasa Indonesia
  • Ido
  • Íslenska
  • Italiano
  • 日本語
  • Lojban
  • ???????
  • ?????
  • ???
  • Latina
  • Limburgs
  • Lumbaart
  • Lietuvi?
  • Latviešu
  • Македонски
  • ??????
  • Монгол
  • ?????
  • Bahasa Melayu
  • Mirandés
  • ????? ????
  • Nederlands
  • ?Norsk (nynorsk)?
  • ?Norsk (bokmål)?
  • Polski
  • Português
  • Runa Simi
  • Român?
  • Русский
  • Саха тыла
  • Srpskohrvatski / 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
  • Simple English
  • Sloven?ina
  • Slovenš?ina
  • Shqip
  • Српски / Srpski
  • Svenska
  • Kiswahili
  • ?????
  • ??????
  • То?ик?
  • ???
  • Tagalog
  • Türkçe
  • Укра?нська
  • Ti?ng Vi?t
  • Winaray
  • ??????
  • Yorùbá
  • Bân-lâm-gú
  • 粵語
  •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 16:24。
  • 隱私政策
  • 關於維基百科
  • 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