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學習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15:45
數位學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此條目可能需要進行清理,以符合維基百科的品質標準。(2007年10月1日)
請盡量協助改善這篇條目,詳細信息請參見討論頁。

數位學習,就是 e-Learning,其前身為遠距教學 (Distant Education)。遠距教學在有郵政系統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當初是為了協助無法入學但又有進修需求的社會人士,讓他們以函授的方式,進行各種進修學習活動。後來電視出現,遠距教學又多了一項媒體可以運用。網際網路技術興起之後,遠距教學的實行者發現,網路將是一個更有效率的媒體,因此展開了各種研究計劃,希望能大幅增進傳學習的效率,而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就產生了許多意義相近的名詞,諸如:線上學習(Online Learning)、遠距學習(Distant Learning) 、網路學習(Web-based Learning) 、網路教學(Web-based Instruction) 、網路訓練(Web-based Training) 、及分散式學習(Distributed Learning)等等。

台灣於二OO三年開始執行的五年計劃:「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劃」中,對於數位學習的定義則是:「以數位工具,透過有線或無線網路,取得數位教材,進行線上或離線之學習活動」;其定義中新增有關無線學習與學位工具(學習載具與輔具),為該科技計劃中希望帶動無線網路與電子書包之產業發展,因此將其納入數位學習的範圍內。

目錄

[隱藏]
  • 1 數位學習的定義
  • 2 電腦化教育與教學科技
  • 3 數位學習的有效學習模式
  • 4 數位學習的標準
  • 5 參見

[編輯] 數位學習的定義

數位學習是學習者應用數位媒介學習的過程,數位媒介包括網際網路、企業網路、電腦、衛星廣播、錄音帶、錄影帶、互動式電視及光碟等。應用的範圍包括網路化學習、電腦化學習、虛擬教室及數位合作。

根據美國人力資源發展協會ASTD (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的定義,數位學習的範圍則包含很廣,諸如利用網際網路、衛星廣播、互動電視、以及光碟片教材等來進行課程學習,都屬於數位學習。

美國知名市場研究機構 Gartner Group 亦持類以的看法,認為數位學習是遠距教學的一種,使用衛星廣播,互動電視,光碟等來進行授課程教學,但主要以網際網路的界面來傳輸數位教材。

美國另一知名的市場研究機構 IDC (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也與 Gartner Group 持類似的看法,定義數位學習是透過網際網路或公司的內部網路,將訓練課程或服務傳遞到最終學習者面前的過程。訓練可以是同步或非同步的。同步是指學生跟老師在同一時間上線,而非同步則指學生可與其它學生在不同的時候取得課程內容進行學習。

綜合以上三種定義,可以歸納出數位學習的幾個共通性質:

  • 它是一種遠距教學的模式。
  • 它使用數位化的學習資源。
  • 它可以使用衛星廣播、互動電視、光碟教學、網際網路等方式傳送教材。
  • 它主要採用網際網路的使用者界面。
  • 它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非同步的學習方式。

[編輯] 電腦化教育與教學科技

電腦科技很早便開始應用在教學上,從電腦開始發展,美國軍方即開始運用電腦發展訓練方法,以電腦模擬戰場實際情況,讓軍方的受訓者學習如何在戰場的情境下做決策,當時運用資訊科技的輔助,建立一種作戰沙盤推演的訓練模式,以使軍官在受訓時,可以有效的學習作戰時各種決策所可能產生的後果,在經過訓練後,面對實際的戰場,才有辦法在短時間內,作出正確的判斷。後來這些與學習理論相關的研究,在美國大學逐漸形成「教學科技」及「電腦輔助教學」的學派,演變至今,成為一項影響教育與企業訓練的重要趨勢。

但教學科技的發展,在九O年代初期以前,其普及程度仍然有限,早期最常使用的方式是以光碟的形式儲存課程內容,再讓學習者運用光碟在電腦上進行課程活動。儘管在光碟上可以將教學方式做得很好,但以光碟的形式進行學習活動仍然有兩個不容易克服的問題:第一是內容更新的問題,第二是內容送達的問題。假設知識的內容不斷更新,課程便必須不斷改變,但光碟送達學習者手上之後,便無法再更新內容,當然學習者可以取得最新的版本,但如何將最新內容運送到每一個學習者的電腦上,仍然是過去使用光碟教學的最大困難。

網路的發展,卻是很具體地解決了以上的兩個問題,這便是目前主要的數位學習的成長因素。學習者是透過網路連線到課程提供者的伺服器取得課程內容,並且在自己的電腦上進行課程的學習,同時,由於課程內容儲存在課程提供者的伺服器,課程提供者可以隨時將最新的課程內容,隨時更新內容及界面,讓透過網路取得課程的學習者,隨時可以更好的教學方法,取得最新的知識。因此,今日的數位學習,因為網路的發達,解決了教學科技過去所面對的瓶頸,這也是數位學習發展的第三個原因。

數位學習有隨時、隨地學習的好處,也就是學習的時間及地點已經不再受限於傳統的教學方式,必須配合老師的時間與教室地點的交通問題,只要連線上網,就可以學習。但是數位學習更重要的一點,可能很多人都忽略掉了,也就是「個人化」的功能,也就是教育所談的適性教學的問題。運用資訊技術以及教學科技的設計,可以針對每個人的特性,提供不同程度的教學內容,該學習者的效果可以提高,這是數位學習的一項重要指標。

[編輯] 數位學習的有效學習模式

以印地安那大學數位學習中心所使用的實務應用,共分為四個程序,也就是情境(Scenario)、主要概念(Key Concept)、演示(Demonstrate)、應用(Apply)。對企業而言,其教育訓練的目的,在於使員工接受到對公司競爭有利的知識,並且使這些知識成為員工在工作上的技能,我們可以策略性的眼光來分析這個程序,其結果是以「是否認知到知識(Consious/Unconcious)」與「是否取得技能 (Skilled/Unskilled」」來決定訓練的程序。

一般而言,員工的在技能的取得,一定經過如下的階段:一、尚未知覺到某項知識的存在及其重要性,相對而言,也就沒有該知識所賦予的技能;二、當員工接受到訓練時,也許接受到了某些知識,了解其重要性,但在實務操作上仍不夠熟練;三、等到經過一些練習,員工在知識及技能上均已經成熟,遇到實際狀況時可以運用已有的知識及技能來解決問題。很多人以為訓練到此便結束了,其實不然,最重要的歷程,是在:四、所有的知識已經內化成為員工的潛意識,可以隨時運用這個技能。以學習外語(英語)為例,第四個階段,就是當學習者已經可以不經過思考轉化,直接以外語的思考模式,說出流利的外語。而第三個階段,則是在說外語時,還需要在腦中將中文的意思想一遍,再將其翻譯成為英語。

美國軍方以電腦模擬戰場實際的訓練方式,這種結合技術、教育與模擬技術的模式,後來演進成為學習科技的理論基礎,在美國形成教學科技(Instructional Technology)或電腦化教育(Computer Education)的學習科技學術領域。

學習科技的應用領域,主要有兩種學派,其中電腦輔助教學(CBI, 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以開發循序式教材為主,使用編輯系統來製作教材,學習順序固定且一致,課程難以拆解為小模組,須在專屬之軟硬體系統下使用,但無論在課程設計或使用上,教較為單純簡便,成為市場主流。

另一學學派則為智慧型引導系統(ITS,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則希望能運用人類在教學方法與認知學習上的專業知識,動態地根據學習者的特定目標,偏好與需求,來調整學習內容。由於科技的躍進,使此學派的理論與應用逐步落實,而因為網際網路的興起,兩學派都發展出「可再使用學習元件」(reusable learning object)、「內容與控制程序分離」(separation of content and control)的設計概念,使兩學派已有整合的趨勢。

在網際網路發達以後,學習科技逐漸將網際網路納入其研究範圍,其研究重點都集中在:

  • 定義可再使用之學習元件 (Defining reusable learning object)
  • 發展新學習模式 (Developing new learning models)
  • 發展學習評估模式 (Developing learning assessment models)
  • 建立內容排序的新模式 (Creating new models for sequencing content)
  • 建立學習的知識倉儲 (Creating learning 「knowledge」 repositories)

[編輯] 數位學習的標準

美國為確保政府、企業與個別使用者在數位學習上的投資,不致浪費,乃參照學習科技發展趨勢,推動可再使用學習元件的參考模式 SCORM (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並提出:「同一教材內容可在不同平台上操作,同一平台可操作不同廠商開發的教材」的要求,此即為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可達成產品、工具與教材間的相容與互通。

各種數位學習提供者若要達成互通操作性的要求,需要各提供者遵循一系標準,由於這些標準的提供了前瞻的數位學習標準,因此也是站在領先地位帶動數位學習產業的發展。

1997年秋天,美國白宮科技政策會與美國防部發起了一項推動數位學習標準的計劃—ADL, Advanced Distant Learning,邀請了美國政府單位、教育界、產業界等專家,討論使數位學習成為高品質(state of the art)所需之標準,並協調其它相關之標準制定單位,如:AICC, IMS, IEEE, ARIADNE等,「建立一共通之標準,以創造一個符合美國國防部對於網路學習內容高品質水準要求的相關技術規格與設計規規範的參考模式」(create one unified "reference model" of interrelate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nd guidelines designed to meet DoD's high-level requirements for Web-based learning content)。

[編輯] 參見

  • 翁嘉立,《數位學習產業經營模式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商研究所。2003年。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5%B8%E4%BD%8D%E5%AD%B8%E7%BF%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