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退赛24小时舆论观察(中国青年报 2008-8-2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9:11:57
刘翔退赛24小时舆论观察
本报记者 唐勇林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8-20

8月18日,临近上午11时50分,越来越多的电视被次第打开,期待飞人刘翔的出场。
来自尼尔森的数据说,转播110米栏小组赛的央视1套在那一刻收视率达到7.53,是过去9天同时点收视率的3.5倍,几近于当天晚间黄金时间的最高收视率。
守候在电视机前的人们,看到的却是刘翔痛苦的表情,和一个转身离去的苍凉背影。
权威收视调查机构CSM媒介研究19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1亿中国电视观众通过直播与鸟巢中的现场观众同步感受刘翔悲壮离场。
“整个中国愕然。”法新社这样写道。
愕然之后的人们,第一个感受是理解。在网上,人们纷纷留言:“翔飞人,挺你!”“不管怎样,你永远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不过,毕竟事发突然,和对刘翔的尊重和理解一起浮出的,还有各种疑虑、猜测、甚至粗话。
第一个正式的说法在半个小时后出现。12时20分,中国田径队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和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参加。冯树勇称,刘翔退出比赛,实乃万不得已。孙海平则痛哭失声。
中央电视台直播了这场新闻发布会,各大网站都及时发布了新闻发布会实录。世界几大通讯社及时发出了相关权威消息。
发布会后,表示理解的网友逐渐增多。有人反思:“刘翔有没有资格退赛”,“金牌面前人性实在太渺小”;有人展望,“因伤退场,难掩刘翔辉煌成就”;有人呼吁:“真正的关心刘翔就是宽容刘翔”,“停止造神运动,请为刘翔减负”。支持刘翔者成为主流。在几大新闻网站的新闻评论中,几乎每一个对刘翔的负面评价,都有更多人数的网友表示反对。
17时20分,新华社播发60字的快讯:“习近平18日中午获悉刘翔因伤退出奥运会110米栏预赛的消息后,立即致电国家体育总局,请转告对刘翔和孙海平的亲切慰问和热情鼓励。”
18时50分,新华社播发5000余字的长篇通讯《悲壮刘翔》,以官方通讯社的权威态势,详述刘翔无奈退出比赛的前因后果。
当晚22时,刘翔接受央视记者采访,对关心和支持他的人表示了歉意。
当晚22时多,刘翔母亲吉粉花黯然回到了上海家中。一脸倦容的她动情地说:“真的很感谢,这么多人能够原谅、理解和支持我们家‘翔翔’!”
当天和次日出版的各大媒体,角度各异,但立场一致:请理解刘翔。
今日出版的香港报纸纷纷对此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对刘翔的退出表示惋惜、理解和鼓励。香港舆论认为,内地观众对刘翔的宽容和理解,体现出人性之美和从容的“平常心”,令人看到了新时期中国人的精神风貌。《香港经济日报》在题为《平常心待刘翔国民质素提升》的社评说,国民对刘翔、程菲等冲金失败,予以宽容与支持,可见国民质素提升,渐具大国国民应有的自信与平常心。
据搜狐报道,刘翔的因伤退赛也牵动着竞争对手的神经。“我对刘翔因伤退赛而感到十分遗憾。”8月19日下午,古巴田径名将罗伯斯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我衷心祝愿刘翔早日康复,并尽快重返田径赛场!我在这里等他回来!”记者详细地向罗伯斯介绍了刘翔伤情,罗伯斯惊讶地表示:“这太糟糕了!这几乎是运动员最难治疗的部位了。他带着这样的伤竟然还能跑雅典奥运会,还能创造世界纪录,他实在是……太伟大了!”
今天,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在博客中发表了刘翔致全国人民的公开信。刘翔在公开信中说:“在看到我受伤离场之后,非常非常多的朋友给我发来短信,给我打来电话。真心感谢这么多理解、支持和鼓励我的朋友。也要感谢全国人民这些年给予我的巨大支持和荣誉。我相信自己还是很有实力。你们会看到跑得更快的刘翔。”
这封公开信经众多网站转载,刘翔得到更多网友的尊重和谅解。
来自新浪网和腾讯网的各有60余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对于刘翔的退赛,84%的人可以接受。72%的人认为,刘翔退赛,不会影响他在自己心中的形象。
本报北京8月19日电
照片:8月18日,北京一家餐厅内正在播出刘翔参加北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第一轮比赛的实况,顾客们纷纷关注。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摄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8/20/content_2320701.htm
鸟巢的哭泣,是心疼自己的孩子
李鸿文(时事评论员)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8-20
也许是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刘翔,他退出鸟巢赛场,却跃上了各大媒体的社论。
《刘翔哭了,我们心痛》,香港《星岛日报》的这篇社论,批驳了刘翔抵受不住压力,怕输,在场上亮一亮相向赞助商交代后,借伤退出比赛的“阴谋论”。社论分析,大家习惯了刘翔的笑容,一时之间不能适应刘翔的痛苦表情,因而找来诸多借口开解,甚至从阴谋角度看问题,其实可能只是接受不了现实,要为自己寻找心理平衡。原来承受压力的不只是刘翔,还有寄予厚望的论者自己。但是,奥运之所以精彩,除了夺奖的辉煌,还有胜败者的真情流露和其他戏剧性的场面。奥运精神不只表现出对胜利者的礼赞,还有对失败者的支持和体谅。
是的,我们心痛。今天,早已不是那个用无谓牺牲来换取抽象精神动力的时代,我们需要英雄,也懂得爱惜英雄,心疼英雄,心疼自己的孩子。除《大公报》外,香港《明报》在社评中祝福刘翔疗伤回归再战江湖。此时此刻,最重要的是安排刘翔接受最先进的治疗,使他能够康复,再度驰骋田径场上。同时,也希望刘翔退出事件能引发有关方面更加关注运动员身心健康。
经济学里的“时滞”,也可适用内地媒体和海外媒体在时评领域的差异。当内地媒体的评论还在进行情感宣泄和价值判断的常识普及时,香港一些媒体就跳开了道德高蹈的说教层面,呼吁要加大力度发展运动医学,取法西方在这方面的先进医学和科技水平——这是“识”的时滞。
《明报》这篇社评文章提到,类如刘翔这样的顶尖运动员,谁不是带着一身伤患?对于运动员而言,问题不在满身伤患,而在于如何对待这些伤患,若讳疾忌医,伤患最终会摧毁运动员。中国已经晋身为体育强国,但是在运动医学水平与西方先进国家存在巨大差距,我们绝不贬低中西合璧的运动医学手法有其独到之处,但是西医在这方面的科技确实大幅领先。例如,中国女排的两名主将赵蕊蕊和冯坤的腿伤,严重到连走路都有问题,到美国医治后,现在两人已经再度在排球场上蹦跳扑杀。
中国已成“金牌大国”,但在运动科学,包括运动医学和运动心理学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香港《大公报》社评就认为刘翔退出比赛事件,更说明了“科技奥运”的重要性。社评并不认同一些评论所谓的“压力说”,说像刘翔这样的金牌精英,压力一定是有的,否则也就不成“名牌”了;但若说赛前国人对刘翔的鼓励、呵护就是压力,显非事实。刘翔的问题,恐怕还是应以科学态度对待伤痛。他的脚跟筋键伤患久久不愈,可能与本人求胜心切或训练方法有关——对待伤病的科学态度,不也体现了“科技奥运”理念吗?
当然,谈科学,更离不开人文,这方面内地媒体的评论在人文价值的普及上,特别擅长。刘翔退出后,有人讨论是否该退出比赛,还有论者以为这一事件可以梳理国民心态。但事实是,刘翔铩羽之后,不论是场内观众,还是来自全国四方八面的反应,多的是谅解、鼓励。香港媒体就肯定了国人对刘翔退出比赛的正面反应。高度评价道,一种祥和、包容、均衡的心态和氛围,已开始在中国观众中形成,人们比过去更懂得体谅和尊重别人。这一点,路透社也注意到了,他们认为,“中国观众理解刘翔”。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8/20/content_2320776.htm
刘翔退赛24小时舆论观察(中国青年报 2008-8-20) 宋广辉:“最牛县委书记”东山再起,很像“报复”舆论(中国青年报 2008-11-24) 宋广辉:“最牛县委书记”东山再起,很像“报复”舆论(中国青年报 2008-11-24) 曹林:未受监督之权难免被舆论妖魔化想象(中国青年报 2008-5-8) 奥运观察:操控舆论与关注奥运 陈方:网民可以制造舆论,不一定能探究真相(中国青年报 2009-2-24) 陈方:网民可以制造舆论,不一定能探究真相(中国青年报 2009-2-24) 贺方:抱怨“舆论审判”应指向行政权而非媒体(中国青年报 2008-3-13) 网络公关已成摆布舆论工具(中国青年报 2008-9-23) 网络推手制造舆论漩涡底线何在(中国青年报 2008-11-7) 网络推手制造舆论漩涡底线何在(中国青年报 2008-11-7) 网络推手制造舆论漩涡底线何在(中国青年报 2008-11-7) 刘俊宝:我的情感立场被舆论搞垮了(中国青年报 2003-8-13) 张伟:让舆论的归舆论,权力的归权力(中国青年报 2009-2-25) 王亚忱案背后的舆论面孔(中国青年报 2007-1-31) 观察66小时布林带上下轨支撑压力 记者观察:难忘巴基斯坦46小时 - 新闻 - 国际在线 唐亚林:乡村观察六记(中国青年报 2009-2-18) 赵辉:《舒立观察》:难得的十年思潮观察样本(中国青年报 2010-4-6) 谢昱航:法院判决应该在舆论面前“说得清”(中国青年报 2009-4-21) 曹林:不为喧嚣的舆论烟幕遮望眼(中国青年报 2009-7-2) 认错和道歉:政府应对舆论质疑的常识回归(中国青年报 2009-10-27) 刘畅:删帖公司:互联网舆论时代的道德追问(中国青年报 2009-11-4) 认错和道歉:政府应对舆论质疑的常识回归(中国青年报 200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