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馆 新外滩打造全新金融生态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7:14:51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0年12月15日   第 05 版)

新外滩高楼林立

凯石投资

盘古银行
外滩是上海中心城区各级商务区的核心,地处“延安路——世纪大道发展轴”与“沿黄浦江发展轴”相交的上海“十”字形发展战略轴心,是上海沿江发展战略的中心,是黄浦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心,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一城一带”的核心功能区域。
筑巢引来“新金融”
根据已经制定的《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规划》,外滩金融集聚带北起苏州河南岸,南至陆家浜路-外马路;东临黄浦江,西到河南中路-人民路-中华路-桑园街所围合的区域,总用地面积约2.6平方公里,拥有沿江岸线长达4.8公里,是上海最具活力的黄金水岸线。它将定位于“金融延伸服务业的制高地”、“新型金融机构的集聚地”和“金融生态环境的特色地”,与黄浦江对岸的陆家嘴形成错位发展的态势,实现“一城一带”互补。
外滩金融集聚带“筑巢引凤”,首先将目标锁定在新型金融机构上。所谓“新型金融”包含这样几个特征:金融新业态、金融新业务、金融新领域、金融新力量。黄浦区区长周伟这样诠释:新金融包含新业态,即在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业外,发展起来的私募股权投资(PE公司)、风险投资(VC公司)等金融新业态;新业务,如证券公司从原来的自营业务和经纪业务,拓展到直接投资、资产管理等范围;新领域,就是金融业与其他领域“嫁接”,衍生出航运金融、能源金融、科技金融等;新力量,即非金融领域的央企金融板块、民企旗下的金融板块,这些金融新生力量日益活跃,为金融行业带来一股更具活力的新风。
新外滩将成“不夜城”
外滩金融集聚带的建设规划突破传统规划模式,变“功能分区”为“功能复合”,即有意识地把金融办公、商业零售、文化娱乐、居住配套等功能组织在一起,让外滩金融集聚带成为名副其实的“7×24小时”不夜城。这一规划思路,既是对百年外滩“远东金融中心”的历史传承,又凸显了以人为本、节能低碳的21世纪规划理念。
外滩金融集聚带的产业功能集中于“资产管理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三大板块。为此,外滩金融集聚带将采用“一轴三段”的组团式结构,“一轴”即外滩滨江发展轴,它既是金融产业发展轴,又是生态景观和公共活动轴;“三段”则以延安路、复兴路为界分为北、中、南三段。三个区段各有分工,北段为品牌提升段,它拥有深厚的金融文化底蕴,将依托老大楼资源,通过“分类保留”、“局部更新”、“整体开发”,突出金融商业、文化品质的综合提升,优化品牌形象;中段为功能示范段,是近期开发重点地段,强调功能快速聚集,对地区产业集聚形象提升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南段则为商务拓展段,规划强调功能的综合性,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三区段各有不同又相互依托,成为一个整体,共同支撑整个外滩金融集聚带的建设发展。
南外滩将媲美老外滩
为加快推进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形成世博会后上海新的聚焦点和兴奋点,2010年11月,市浦江办和黄浦区举行了“南外滩滨水区综合开发合作协议”的签约仪式。以商务拓展为主要功能的南外滩滨水区,北起东门路,南至陆家浜路,西至中山南路,东沿黄浦江,总占地面积52.6公顷。此次市、区联手合作开发的范围,初定为“中山南路—东门路—外马路—油车码头街”围合的区域,占地面积25.4公顷,内有新和平地块、596地块、复兴地块以及南浦地块等重点项目,是外滩金融集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黄浦江两岸及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的“开篇之作”,南外滩滨水区综合开发全面展开。南外滩滨水带的开发涉及到旧区改造、老码头文化传承、老仓库保护、防汛墙建设、滨江道路、公共绿地系统建设、公共步行活动系统建设、地下空间系统整体开发、塑造沿江第一层面建筑天际轮廓线等公共系统建设内容。用黄浦区区委书记王文涛的话讲:“建成后的南外滩完全有望媲美老外滩。”
十年打造金融集聚带
伴随着外滩滨江景观大道建成后的重新开放;外滩源一期工程的竣工,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的落户;外滩三号、十八号,三十三号等标志性建筑的重新投入使用;外滩投资开发公司、南外滩滨水区综合开发机构的设立;外滩国际金融服务中心、金外滩国际广场等系列工程的启动,外滩金融集聚带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到2020年外滩金融集聚带将基本建成,舒适的沿江公共走廊、错落有致的天际轮廓线,形式多样的商务空间载体、充满活力的金融生态环境,外滩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界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