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科中的中國形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31:49
教育工作者聯會教研部副主任      韓湛恩
2006年7月11日  大公報
記得在二十多年前,在本港的歷史科中(筆者所指的是世界歷史),中國的形象是十分負面的。
事緣本港中學歷史科一向詳近略遠,是典型的近現代史課程,因此,涉及政治是無可避免的,特別是當代歷史,關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形勢,東西方兩大陣營對壘,既然有西方資本主義陣營與東方共產主義陣營的對抗,也例必涉及「民主」、「自由」鬥極權政府的劇情了。本港一向以西方「自由世界」為「正朔」,在過往的中學歷史學撰寫立場方面,都把共產主義國家視為對現存和平秩序的挑戰者。作為走社會主義路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便在過往歷史編修過程中,扮演了「邪」的角色了,在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都把中國描寫為侵略者,是中國擾亂了美國維繫下的亞洲和平。更有甚者,在著述中連「中國」也不屑叫一聲,索性稱「中國」為「中共」。筆者還記得二十多年前讀到朝鮮戰爭時,是這樣描述的:「美國軍隊因為克制,採用有限度殺傷戰術,才被中共軍隊逼和的」。越南戰爭則是「越共在蘇聯及中共卵翼下發動了侵略南方的戰爭」。
回歸九年 學生觀念轉變
在這樣的語境之下的中國,其形象與納粹德國或軍國主義日本相差無幾,試問又如何能推動學生對國家身份的認同。
香港回歸九年之後,學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觀念真的大為改觀,也客觀了不少。不少學生,甚至是公開試的考生,對鄧小平的評價是極高的。
對一九七八年後中國政府推動的「開放改革」大部分學生持正面評價的態度。也有把中國政府順利收回香港主權算上為一項難得的政績。更有學生對社會主義理想及制度有著更持平的看法,不會一下子便把社會主義等同極權政治。這些觀念的變化很重要,也值得大家留意及反思。值得一提的是,本港中學歷史科一向標榜思想自由,主張學生在史料的基礎上要有個人的觀點,因此在歷史評價方面確實沒有硬性灌輸某種價值取態,在這種沒有硬性灌輸的情況下,不少學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地位增多了正面的評價,並非一味否定,這是一種可喜的發展。另一方面,在推動國民身份認同的時候,課程內容及其語境傾向是值得大家留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