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兴经济区的城市化特点与路径选择(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12:18
中国新兴经济区的城市化特点与路径选择(2)论文发表时间:2010-09-21 09:27学术论文来源:www.csscipaper.com 论文发表者:免费论文 点击:97次2 政府主导型城市化特征明显。 西方 发达国家的新兴经济区大都实行企业主导型管理模式,按比较纯粹的工业房地产开发模式经营,政府介入与干预较少。而中国新兴经济区的发展则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发展。新  2 政府主导型城市化特征明显。西方发达国家的新兴经济区大都实行企业主导型管理模式,按比较纯粹的工业房地产开发模式经营,政府介入与干预较少。而中国新兴经济区的发展则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发展。新区的创设、布点、运作、经营,处处体现着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发展目标、城市发展规划的综合意志。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深深介入其中的各个环节,新区与所依托母城更是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在行为动因和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新区也不是单纯的工业房地产项目,而往往是集产业、居住、商业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城市”开发,因而新兴区域发展与城市发展、新区管理与城市管治、新区运营与城市经营,自然格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国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新型区域管理体制的探索必然会置于政府的管理和调控下进行。政策对于新兴经济区的城市化进程具有极大的决定权,是催生城市管治变革的起始点和发动机。  3 新兴经济区与主城区关系错综复杂。新兴经济区一般都是依托主城区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跳跃性、快速性、外驱性、增长模式单一性、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性等特征,在新区的初创阶段,主城区的要素注入必不可少,并且在政策上会给予更多的优惠,而新区对老区的关联效应和极化效应并不明显。但随着经济规模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发展,部分进入成熟期的新区逐渐独立于主城区,和母城形成相对平等的联系。尽管在产业结构和要索引进上形成错位和互补性特点,但由于新区的快速城市化,逐步与老城区拉开距离,其依附和从属的属性逐步淡化。新城功能和效应对主城区不仅仅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更多的是不可避免在资源、环境、人才、资本等方面产生竞争和排斥。尤其是在地方主体利益和地方竞争不断强化的体制背景下,新兴经济区对老城区的带动以及两个区域的城市化同步协调推进问题始终是贯穿于新区发展全程的难题。
  4 新兴经济区空间界变动和扩张引致城市管治的不稳定性和系统的碎化。与行政疆界稳定的一般行政区不同,新兴经济区的空间界线虽然明确但更容易发生变动。因为经济政策始终处于调整中,改革的试点也处于频繁调整之中,新兴经济区设立的直接结果是在城市植入了一组新的空间界线,这种空间界线的不稳定性,导致了新型城市管治单元的不稳定性。另外,随着新经济区范围和层次不断扩大,其类型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经济区经常是在城市特定区域的整体开发,其区域具有很强的整体性,但新经济区受到土地供给状况和产业区位特性影响,其类型在不断扩展,“一城多区”及“一区多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城中城、城中园、城中区等新型管治空间体的不断产生,这些新空间、新结构、新组织的产生,注定了要在招商引资、项目引进、财政分成、空间规划、政策优惠等方面产生利益冲突,新区之间、新区与母城之间的博弈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城市管治形态多样化、过程复杂化、权力分散化、空间分割细碎化。
  5 产业基础和土地利用是新兴经济区城市化的两大基石。新兴经济区作为“经济景观”,本质上是空间集聚的经济。包括同一产业内部同类企业聚集和不同产业多类企业聚集。在要素和产品市场均处于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企业为了获得规模经济和外部性带来的经济利益,就会选择在新兴经济区集聚和集中,劳动力为了减少工作成本和时间等就会选择在企业附近生活,从而形成人口的集中。企业与人口的集中为上下游产业、配套服务业、公用事业等进驻提供了条件,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人口在此进一步集聚,以共享区域集聚带来的经济收益,城市化由此开始。如果说工业化是新兴经济区城市化的动力源。那么产业集聚效益则是新区城市化进程中最根本的动因。
  新兴经济区一般邻近城区,但在地理位置上又相对分离,是位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各种资源要素转换频繁的特殊区域。土地利用是新兴经济区城市化的又一重大影响因素,新区的产生和成长得益于土地比较收益和规模化利用。对土地的先规划后建设是新兴经济区城市化发展不同于传统城市的区别点之一。土地的规模和范围决定了新区的规模和大小,土地的利用和收益决定了新兴经济区的资本积累。新兴经济区城市化过程容易出现两种极端:其一是工业聚集和人口规模急剧增加使新兴经济区发展工业的基础设施用地和满足城市公共服务的公共用地不断增加,土地规模不适应城市化发展需求,需要不断调整旧有的土地边界,更改经济区版图;其二是对未来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估计不足,对新兴经济区的吸引、负载和发展潜力认识不足,出现了盲目圈地,土地闲置的现象。
  
  三、中国新兴经济区的城市化道路选择
  
  新兴经济区的竞争优势,使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但在城市化进程的背后,也暴露出新区城市化功能滞后等问题:过分强调区域产业化功能开发而忽略了新区城市化功能开发;过分重视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而忽视社会文化、科教文卫领域的投入;过分重视新区经济结构的布局和优化而忽视人口结构、社会结构的统筹;过分重视新区的生产功能而忽视了生活功能,等等。这些问题不仅仅影响了新兴经济区城市化的进程,也影响到居民对新区的认知。因此,中国新兴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培育和发展新区的城市功能,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等协调发展。
  1 从经济区向城市的回归。新兴经济区的成长路径是采用外在推力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跨越式发展。为了实现经济增长这一核心发展目标,决策者采用了通过优惠政策引进外来资本快速发展的策略,将经济区的职能简单化,抛开传统城市繁琐职能的束缚,从而达到减轻新兴经济区负担,集中精力搞建设的目的。应该说,这种将宏观经济发展目标专一化为增长目标,解决了改革开放初期在经济发展上的种种争论,对区域发展功不可没。但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各类新兴经济区不仅在规模上不断扩张,而且城市功能上也已融入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成为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更好地实现城市功能回归,首先需要新兴经济区在产业开发、新区建设、社区构筑等方面,为城市功能的开发与创新进行积极尝试。一些高规格、大规模的新区,如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等,已经成为地区和城市发展的示范区和辐射源。这些区域在城市功能的回归上,着手创建园林新区、绿化新城、卫生新区、环境管理示范新区;在城市产业的建构上,积极构筑以研发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城市产业链;在城市发展规划上,主动服务城市总体规划定位,自觉服从于城市规划的设计与调整。 (转载请注明网络来源:CSSCI学术论文网)
本文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http://www.csscipaper.com/ 全文阅读链接:http://www.csscipaper.com/eco/contemporary-economic-research/20794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