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市化的全球性路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3:42:58

推动城市化的全球性路径

2010年02月21日 13:34经济观察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刘波

经济观察报:在本次的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地的人士都在讨论如何建立新的经济模式的问题,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李克(JamesLeckie):本次的全球经济危机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们可以严肃地重新思考全球金融秩序和金融框架。当前的金融体系是在二战之后由美国和几个欧洲国家建立的,也就是说完全是在西方建立的。这个体系并不是一直都运行得很好,本次危机更使它的不足之处显露了出来。由于经济力量的影响,世界的重心在向东方转移,新的经济体系的面貌将会如何,现在还不清楚。我猜测世界各国将在未来的十年里协商确定其框架,使其运行正常。

另一个使这个改变过程变得复杂的因素是,在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东南亚国家等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和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世界的资源在逐渐枯竭,资源的有限性变成了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特别是中国,对于石油等能源和水的需求都变得很迫切,而资源变得越来越稀少。好的一点是,在发展新能源,尤其是太阳能、风能等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我个人的观点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西方的发展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为代价的,在它们的发展史中,它们掠夺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这种旧的经济秩序是非常不好的,而现在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秩序正在发生变化。

经济观察报:这样的改变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意味着什么?

李克:我想强调一个例子,这个例子说明了中国在未来几十年的工业化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中国政府实际上已经决定在未来的20年里使将近3亿的农村人口城市化,这是一个良好的政策,其动机也是多方面的。仔细想想这件事,我们会发现,这相当于在20年里完成美国人用了200年才完成的任务,建立一个国家的基本构架。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而且这个任务只能一次性成功,不容许多次尝试,一旦失败就是永久性的。而中国准备实行大规模城市化的这段时期,正是全球对于资源的争夺变得日益激烈的时期。美国等发达国家要发展,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要发展,各国都在努力改善本国民众的经济福祉。因此,中国的城市化必须走一条非常高效和可持续性的道路。可以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具优势的一个,中国人口众多而且勤奋,中国的教育体系也在不断改善,但这并不能掩盖中国面临的问题。

我认为未来的十年将是史无前例的十年,在应用新的高效科技方面,在以现代化的方式使用水、能源和新材料方面,在以更聪明的方式实现循环利用和改善工程与生产科技方面,我们都将实现历史性的突破。中国可以通过发展科技,提高能效,为其他国家的高效发展作出贡献。

经济观察报: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如何找到发展路径?

李克:新的发展路径必然是一种全球性的路径,因为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小,我们必须与他人分享知识和科技。我认为实现这些目标的唯一途径是发挥商界的力量。政府能做一些企业所不能做的事情,但有时效率与利润不会很高。从历史上看,总体上而言,企业要比政府更具创造力。我们所要做的是与商界合作,帮助个体的企业和产业调整生产方式和结构,使其生产更具效率,同时使生产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免于产生污染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能适应形势、顺利调整的企业将会遭遇破产的命运。

在斯坦福大学,我们和致力于帮助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企业合作,与农业领域的企业合作。现在的形势需要我们进行更好的跨境合作和跨专业合作,这就是我现在考虑最多的问题。

经济观察报:你谈到了你们在斯坦福大学进行的努力,能否介绍一下贵校的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竞争力中心的主要工作?

李克:“可持续”这个词对于不同的人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不是一个可以轻易界定的词汇。我们在这个中心所做的事情是推动经济、工程和科技的转变,为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服务。而“全球竞争力”则蕴涵了与商界合作的意思。这个中心的工作是与企业合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合作,试图实现一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企业模式。现在中国、印度等国的环境问题,有许多是西方国家也经历过的,这样的发展方式给环境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美国历史上也出现过类似的水污染等问题。如果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单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那将是一种巨大的智力浪费。我们要将西方的知识基础通过商业界的活动,应用到发展中国家,同时带来新的思想、理念和绿色科技,帮助发展中国家的进步,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及时利用目前已有的最新科技。我们在世界各地有许多同事,一同推进这项工作。

经济观察报:你们为什么如此重视在中国的活动?

李克:最近总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们会对中国感兴趣,为什么一个美国大学会关心中国的水资源问题。这与斯坦福大学对自身的定位有关。我们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国际性的组织,30%以上的教职员工来自海外,我们从来不在意对方来自哪个国家,我们只是共同培养一种国际合作的气氛。这是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的问题并不会局限于中国,污染不会在中国的边界上停下来。根据一项统计,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污染有30%的源头在中国,来自中国工厂的污染物会跨越太平洋[15.82 -2.71%]到达美国海岸。因此帮助中国解决环境问题也是符合我们的切身利益的。

通常来说,一个国家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并不在于它自己的后院,而是在其他地方。斯坦福大学已树立了一个基本的框架,要把自己建成一个国际性的知识共同体,所以我们的格局是要比普通的大学更为宏大的。我们在录取学生时也要求他们考虑全球的问题,我们不只是让他们学习斯坦福大学和硅谷的经验,也要求他们将眼界放宽,致力于解决全球性的问题,这是我们挑选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

经济观察报:作为一位外部的观察者,你对于中国的发展前景有哪些思考?

李克:中国的经济在以极高的速度增长,这样的增长从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但在近期是可以持续的。我对中国的担忧是,如果不在发展的同时解决环境等问题,这些问题就会给它们的未来构成拖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医疗、教育等社会福利体系,要是没有这一体系,将难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在美国人们都认定,下一代人的生活肯定会好于上一代,中国人也有这样的期待,所以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满足中国人的预期非常重要。相对于中国的人口规模而言,中国的教育机构的数量仍是比较不足的,应该以更好的教育为未来的中国人提供更好的科技。

我认为中国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不要为了发展经济的需要就牺牲许多社会公众的利益,中国的农村地区潜伏着许多危机。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是包括两部分的,一部分是已经在经济上变得很发达的地区,例如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和西方世界已经很相像,但如果去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就像是回到了一千年以前的时代。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在未来的十年里,中国必须努力解决这样的发展不均衡问题。同时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也必然伴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

以美国的历史为例,美国在19世纪末有70%的人是农民,但不到20年的时间这个比例就降低到20%以下,现在则不足3%。这是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中国也会经历同样的过程。

但中国还有一个独特的问题,就是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从控制人口增长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政策,但我认为我们对这一政策可能造成的后果是认识不足的。中国在未来的10-15年里可能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在西方许多人不理解这一点,他们不明白一个有13亿人口的国家怎么会遇到劳动力不足问题,但事实是中老年人口的比例确实在增多。日本已经经历了社会老龄化的过程。对于美国而言这个问题不太严重,因为我们不断引进移民,也许可以说,我们是通过输入人口来解决老龄化问题的。但对于不具有这些条件的中国而言,人口老龄化是个必须引起关注的问题。

(詹姆斯·李克教授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首席讲座教授、斯坦福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竞争力研究中心的主任。他于1981年荣获美国土木工程学会鲁道夫赫凌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