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世博园(十二)德国馆的“怪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7 01:51:44

游世博园(十二)        

           国馆的怪球”

 

德国馆位于卢浦大桥附近的黄浦江南岸,与瑞士、法国和波兰馆相邻,展馆四面呈开放状。主要展区是由三个被底座支撑起来而呈悬浮状的建筑体和一个锥体形状建筑物组成,非常壮观。体外由一层透明的银色发光建筑膜包装起来,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

讲解员说,德国馆的外墙使用的是网状的、透气性能良好的革新性建筑布料,其表层织入了一种金属性的银色材料。这种新型薄膜是展馆应对高温的一个“秘密武器”。它如丝绸般轻盈,又对太阳辐射具有很高的反射力,就像建筑外墙之外的第二层皮肤,为展馆遮阳。同时,网状透气性的织布结构能防止展馆内热气的聚积,可减轻展馆内空调设备的负担。世博会结束后,德国馆总共约1.2万平方米的这种革新性建筑布料留给中国,可被再利用。例如,改制为小块遮阳罩,或制成提包等小件日用品。

展馆设计有展馆主题和自然景区两大部分。底层的自然景区是开放的。我们边走边欣赏起落有致的景色,不觉不知就到达了入口处,横排在门檐之上的 “和谐都市” 四个 宋体、正楷大字,非常醒目。

迈进展厅的大门,是一条长长的隧道,还有几处拐角。通道两旁有一连串的展示窗口,每个窗口都变换着不同的画面。我看到这些窗口中,有各种风貌的建筑群与山丘、与树林、与绿地、与水草、与花团锦簇的园圃同存共茂;郊外的许多开矿的遗址,都建成了美丽的公园或工业、农业用地;他们积极地迅速地发展风力发电,遍地都是新型风车……据说这些画面,都是来自德国16个联邦州的自然风景,用以证明在德国已经把自然空间、山水风景融入城市之中了。

迈上滚动电梯,到达展馆的上一层,便踏进了设计布置奇妙的都市生活体验空间。这一路就像走进迷宫一样,要穿过不同的空间、隧道、空地和院落,游历不同的城区空间:工作与思考的、休闲与修养的,以及居民的文化活动、公众游乐等等。展示的内容,多是介绍德国城市化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例如,一、为了解决城市内交通负担,德国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即推出“合伙用车”办法:把车辆与定点绑定,灵活地分配在城市各区,人们可以随意租用,并就近归还;使越来越多的人完全放弃私驾车。

二、为了解决社会老龄化加剧的问题,他们推出“多代屋项目”,使幼儿园、青少年俱乐部、中老年人的聚会地点以新颖时尚的方式集中到一起。在这里,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的人们可以轻松交谈,增进彼此了解。

三、为了方便人们出行,推出“移动钥匙系统”。即一人使用多种交通工具,无论乘坐轻轨、地铁、无轨和巴士,包括自行车存放,实行“一票制”。

四、为了保留城市更多的绿地,他们把城区内124万块绿地和花园统统租赁给私人,并自主管理。有些本来不起眼的闲散地,经过个人着意经营,很快变成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绿茵和园圃,构成了繁华都市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他们制造的生物制品“杨树绒毛”,轻柔、保暖且透气,集羽绒、动物毛及真丝于一身。

六、他们制造的“人造蜘蛛丝”,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延展性,可应用于建筑材料、过滤材料和制药技术等多种用途。

七、他们制造的“太阳能组件”既能获取能量,又能遮光;既能绝缘,又能隔热、隔音……产品多多,不胜枚举。             

讲解员说:“以‘和谐都市’为主题的德国馆,处处向观众说明:‘和谐都市’就是一座在更新与保留、创新与传统、城市化与自然化、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工作与休闲、全球化与民族化之间争取平衡、取得和谐的城市。”我久久思考着这些话的深刻含意……

走过“公园”、“文化艺术坊”和“城市广场”等展区,最终到达“动力之源”展厅。

“动力之源”展厅是“和谐都市”之旅的最高潮、最精华的部分,也可以说是“和谐都市”的心脏,更是德国馆的骄傲。据说要现场观众参与一个互动活动,也是德国展馆最精彩的一项娱乐活动;不仅可以给人们知识,还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给人们一个全新的、令人印象深刻又愉悦的德国形象。

我站在三层大厅的观礼台上,一眼便望到悬挂在天花板上的一个大球;长长的吊索,把大球稳稳地悬垂在大厅中央,一丝不动。

观众越聚越多,一、二、三层环形观礼台,人挤人,密密层层都已站满,期待着神秘的奇迹出现。

观礼台的最里层有一条单独跑道,上面站着男女两个青年,男青年说外语,女青年说普通话。他(她)们来回跑动着,呼唤着: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鼓掌、欢呼,就可以让大球转动起来!”

有部分观众呼唤了起来,但是大球一动不动。

男女青年再次跑动起来,要大家加大喊声。

观众加大力度,再次呼唤。只见大球颤动了一下,就停止不动了。

男女青年商量了几句话,把观众分为东西两部分,看哪一面喊声大。

大家一起喊叫加鼓掌;果然大球向声音大的一方倾斜。于是大家一起使出最大的力气,呼唤声震耳欲聋。

大球真的旋转了起来,随着观众的高声呼唤,大球也越转越快,最后近乎是腾飞的状态;既有自转,又有公转;既变换着不同的颜色,又变换着不同的图案:一会儿潮水汹涌澎湃,一会儿阳光灿烂夺目;一会儿呈足球的图案,一会儿变为地球的板块……我全神贯注地观看着这美丽的、变幻的奇景,听着观众们极度兴奋的欢笑声,兴致达到了顶点。

大约有七、八分钟的时间,随着呼唤高潮的降低,大球的兴奋度也逐渐降低下来。这时的大厅笼罩于绿色的光环下,上方呈现蓝色的天空,融洽自然的气氛弥漫在大厅。金属球上显现出地球的图像,地球上出现了一粒种子,种子又变成一朵花,新的生命诞生了。人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大球不转了,我的大脑却处于紧张的转动中:这个大球为什么这么“怪”?为什么众人的呼唤声能使大球转动?为什么声音越大它转动越快?为什么它的花色、图案变化那么多?这样一个“怪球”又为什么叫“动力之源”……

岂止是我,我发现观展之后的人们个个都在探寻“怪球”其中玄机和奥妙。

经过多次询问和观众之间的交流,我终于有了一知半解。原来这个“怪球”是金属的,直径3米,重达一吨,离地12米,外表装有40多万根发光二极管,表面浮动着多种图像和色彩;金属球悬挂系统内装有综合传感器,可以将音频转化为运动指令;也就是说,观众的呼喊声将引发金属球的摆动;而且分贝越高,摆动越快。随着金属球摆动频率的增加,球上的发光二极管也随之映射;在电脑编制程序的控制下,“怪球”则产生了相应的变脸效应,于是各种颜色、各种图案,其中更多的是关于德国以及“和谐都市”的图像便闪现在观众们的眼前了。

讲解员最后说;“城市需要动力,‘动力之源’哪里来?金属球给了人们一个答案:就是 ‘人心齐,泰山移’。参观者共同经历着齐心协力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它提醒着人们,创造都市活力要靠每个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