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伯樂」其人嗎?--中外史地大翻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19:00

013 真有「伯樂」其人嗎?

    韓愈<雜說?四>云:「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之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比喻人材隨時而有,而賞
識人材者不常有。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說:「伯
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寄寓著天下人材幸逢
識貨之人,而被網羅一空的深切期盼。    <戰國策?燕策>:「蘇代曰:『客有謂伯樂曰:「臣
有驊馬欲賈,比三旦于市,人莫與言,願子一顧之,請獻一
朝之費。」伯樂乃旋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
。』」謂經識貨的一看,馬價陡漲十倍。<後漢書?隗囂
傳>:「數蒙伯樂一顧之價。」自謙實無才能,卻謬蒙抬
愛,而浪得虛名。<戰國策?楚策>汗明見春申君章載:「
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伸膝折,尾湛胕潰,漉
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而不能上。伯樂遭之,
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冪之,驥於是俯而噴、仰而鳴,
聲達於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
這個寓言闡釋了英雄遭終身埋沒的悲哀。    散見於先秦諸子書中的「伯樂」皆屬寓言:<莊子?馬蹄>:「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韓非子?說林?下>:「伯樂教其所憎者相千里之馬,教
其所愛者相駑馬;千里之馬十一,其利緩;駑馬日售,其利
急。」<尸子?恕>:「夫驥惟伯樂獨知之,不害其為良馬也。」<荀子?君道>:「伯樂不可欺以馬。」<呂覽?贊能>:「得十良馬,不若得一伯樂。」<呂覽?分職>:「夫馬者,伯樂相之、造父御之、賢主乘
之,一日千里。」    漢朝以後,關於「伯樂」的姓名、何時人,開始有了
交代:<淮南子?道應訓>:「秦穆公謂伯樂曰-----。」<韓詩外傳?七>:「使驥不得伯樂,安得千里之足?造父
亦無千里之行矣!註:伯讀曰博,[廣韻]以伯樂為博勞,善
相馬也。」<楚辭?九章?懷沙>:「伯樂既沒,驥將焉騁兮。王註:
孫陽,伯樂姓名也。」<楚辭?七諫?怨上>:「遇孫陽而得代。註:孫陽,伯樂
姓名也。言眾人不識騏驥,以駕敗車,則不肯進,遇伯樂
知其才力,以車代之,則至千里流名德也。」<新論?命相>:「善觀察者,猶風胡之別刃、孫陽之相馬
。」傳說孫陽古之善相馬者,一名伯樂,又云為秦穆公時
人,然其與秦穆公對話,卻僅於<淮南子>中一見。    複姓有「孫陽」:<通志?氏族略>:「孫陽氏,嬴姓。[英賢傳]曰:秦穆公
子有孫陽伯樂,善相馬;漢有侍御史孫陽放。」    「伯樂」又為星名:<星經>:「伯樂,天星名,主典天馬。」<詩?小雅>:「既伯既禱。註:以吉日祭馬祖而禱之。」馬祖,天駟房星之神,曰伯,「伯樂」似其全名。    <廣韻>:「伯樂相馬,一作博勞。」<韻會>:「古有
博勞,善相馬。」伯勞,鳥名,音同博勞,鳴禽的一種,體
比麻雀稍大,雄的性極猛。英語謂「鳥」的「Bird」音
叶「伯勞」、「百靈(鳥名)」、「百鷯(鳥名)」、「碧
落(天空)」、「琵鷺(鳥名)」、「漂亮」、「邠如(斐
如)」、「斐如(有文采的)」、「Fly(飛行)」、「漂然
」、「飄零」,「伯勞」蓋即上古人對鳥的通稱。    「Bird」又音叶「穆陵(河名)」、「毛憐(衛名)」
、「木倫或沒里(契丹語謂河)」、「湄南(暹羅語謂河)
」、「漭浪(大水貌)」、「沛然(水流盛大的樣子)」、
「湓流(水湧)」、「波浪」、「波瀾(大波)」、「跋躐
(跋前行)」、「薄努(勉努)」、「摩厲(養精蓄銳)」、
「勉努」、「忙碌」、「毛驢」、「麋鹿」、目?等,
倒裝為「?目(眨眼)」、「連忙」、「River(河流)」
、「牛馬」等,滿洲語謂「馬」音近「穆陵」或「毛憐
」,蓋著眼於馬之奔騰有如急流之稍縱即逝也。跋躐又
音轉為河流;「穆陵」音轉為滿洲語謂水的「烏拉」、
阿眉族語謂河流的「亞羅」,又音轉為突厥語謂馬的「
「賀蘭(Ghoran),「伯樂」本上古眾多馬名之一。    「孫陽」音叶「軒轅」,<說文>:「軒,曲輈轓車也
。徐曰:載物則直輈軒,大夫以上車轓兩旁壁也。轅,輈
也。」軒為大夫車,夫人車稱魚軒,卿車稱犀軒,故乘車
又說乘軒。「軒轅」又為複姓、星名,舉凡姓氏、星名
、神名、部族名,均即是圖騰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赤瑕駁犖。註:司馬彪曰駁犖
采點也。」<廣韻>:「駁犖,牛雜色。」「伯樂」又音叶?
「駁犖」、「斒斕(顏色不純潔)」、「斑斕(有美麗文
采的)」、「紕漏(錯誤疏略)」、「敗露」、「剝落」
、「靡膩(細緻)」、「本領」,小小的采點也瞞不過其
慧眼,故原為馬名的「伯樂」附會為善相馬之人也。「
馬祖」音近「媽祖」;「漭浪」音近「默娘」,倒裝為「
林默」、「娘媽」,由此又展開另一版本的神話傳說。上午 03:57 | 新增意見 | 永久連結 | 發佈至您的部落格 | 目次 013~024

014 真有「貂蟬」其人嗎?

    被封為中國歷史上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蟬」,其事
跡僅見於<三國演義>,自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一登場就炫麗奪目,其事跡也集中
在這一回,其後作者倒沒忘了交待「呂布至郿塢先娶了
貂蟬」,儘管第九回中「呂布只得棄卻家小,引百餘騎飛
奔出關,投袁術去了」,在第十一回又說明「龐舒在長安
城中私藏呂布妻小,送還呂布」,直到第十九回「下邳城
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以後,才在「操將呂布妻
女載回許都」下,從此在歷史舞臺上銷聲匿跡。    呂布的婚姻狀況,據云「呂布有二妻一妾,先娶嚴氏
為正妻,後娶貂蟬為妾,及居小沛,又娶曹豹之女為次妻,
曹氏先亡,無出,貂蟬亦無所出,惟嚴氏生一女,布最鍾愛
。」玩弄董卓、呂布於鼓掌中的貂蟬,竟然連「次妻」
的位置也撈不到。其實,「貂蟬」本冠飾之名,見<後漢
書?輿服志>,貂蟬(時連切)、戴勝一音之轉,戴勝或作
折勝,亦婦人首飾名,<山海經?西次三經>:「西王母其
狀如人,豹尾虎齒,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屬及五殘。
」戴勝又音近太師、嘆息、投效、睇戲、調戲、挑唆、
偷生等,遂附會出這個身世坎坷可悲的弱女子。元人雜劇中有<關大王月夜斬貂蟬>一劇,粵劇有<關公月下釋貂蟬>一劇,皆貂蟬傳說演化中之一環。    (按:「貂」和「蟬」都是古代武官的冠飾,<前漢
書?劉向傳>:「青紫貂蟬,充盈幄內。」<晉書?趙王
倫傳>:「倫諸黨皆登卿相,云云,至於奴卒廝役亦加
以爵位;每朝會貂蟬盈座,時人為之諺曰:『貂不足,
狗尾續。』」「貂蟬滿座」形容官爵多而且濫,而以「
貂」及「蟬」作為冠飾,實源自遠古之圖騰信仰,兩者
本皆「鱷(龍)」的指謂,各自因其生態而承襲圖騰名,
故武官擇此二物作為冠飾。作為女子首飾較諸武官冠飾
的歷史尤為古老,終致取武官冠飾之名代之而獨擅女子
首飾之名,故後世以「蟬」作為人名一如「鸞」、「鳳
鳳」等,漸為女性所專用也。)    <三國誌>裴松之註引曹瞞傳:「時人語曰:『人中有
呂布,馬中有赤兔。』」赤兔馬在<三國誌>中僅此一見,
且僅是以呂布與赤兔相比擬耳,在<三國演義>中則成為
董卓贈與呂布的見面禮,後為關羽取去作為坐騎,關羽敗
亡後竟不食而死,千百年來,赤兔馬已與關羽神像結為一
體,然此亦出於附會,<玉篇>:「?騠,良馬也,生七日而
超其母。」<宋書?符瑞傳>:「趹蹄者,后土之獸,自能
言語,王者仁孝於國則來,禹治水而至。」所謂的馬中「
赤兔」,實自?騠、趹蹄音轉附會而來者也!赤兔既為名
馬之稱,故第九十回謂祝融夫人「坐下捲毛赤兔馬」。    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
溪」一回中,又出現了一匹名為「的盧」而「乘則妨主
」的「千里馬」,「的盧」音叶丟臉、玷辱、顛連(困頓
的)、嗒然(懊喪)、耷拉(下垂狀)、闒冗(猥賤)、墮落
、拓落、凋零、凍餒、掉弄(玩花樣)、跳梁(作亂)、?
(行無廉隅也)、痌?(病痛)、躲懶、偷懶、搗亂、拖
累、低能、單弱、叨濫(忝也)、汰虐(過份)等,倒裝為
落拓、落第、魯鈍、懦鈍、駑鈍、駑駘(劣馬)、懶怠、
懶惰、邋遢、潦倒、雷堆(累贅笨重)、尥掉(筋骨弱足
不隨也)、泥塗(地位卑下)、泥腿(不中用)、??(身不
端也)、僂?(短醜貌)、褦襶(不曉事)、?儓(駑鈍貌)
、陵替(頹廢)、踜蹬(蹶也)等,故云其能妨主也!「的盧
」又音?盜驪、故云其為千里馬也!    <三國演義>第七十八回「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
奸雄數終」一回,作者惋惜神醫華陀之死,假借「後人」
實係自己「有詩」嘆曰:「華陀仙術比長桑,神識如窺垣
一方。惆悵人亡書亦絕,後人無復見青囊。」據說華陀
生前曾著有一本<青囊書>,卻燬於吳押獄之妻的一把火,
第七十五回「關雲長刮骨療毒」一回,描述華陀「臂挽
青囊」,此「青囊」似即「醫藥調理箱」的指謂。但,醫
藥箱又為何稱作青囊呢?鑑察風水地理的堪輿學又或稱
「青鳥之術」,青囊、青鳥俱音叶窮理、腠理(肌膚的紋
理)、策略、處理,倒裝為理氣、亮察(明鑑)等,想必這
才是其得名真正的由來也。第八十七回至第九十一回記
述諸葛孔明率兵南征,「後人」有詩讚曰:「五月驅兵入
不毛,月明瀘水瘴煙高;誓將雄略酬三顧,豈憚征蠻七縱
勞?」對同一個人「七擒七縱」,實在是不合情理!岳騫
<笑談三國>謂武侯七擒孟獲是擒了七個酋長,其說甚有
見地,「孟獲」音叶室韋酋帥之稱的「莫賀弗」,「不毛
」則驃馬(BURMA)、八莫(Bhamo)之叶音也,不毛之地除
非是沙漠、鹹滷之類地形。祭瀘水時所製作之「饅頭」
音?「??(肥貌)」,而「??(丸)」之音轉也。上午 03:56 | 新增意見 | 永久連結 | 發佈至您的部落格 | 目次 013~024

015 真有「花木蘭」其人嗎?

    「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幾乎可說家喻戶曉,自
古以來就十分的膾炙人口,以一女子而冒父名從軍,歷經
十二年,迨解甲返鄉,人始知其非男子,其傳奇性真足以
引人入勝,多年前拍成電影,曾有不錯的票房;近年又製
作成卡通影片,卻遭到土耳其的抗議與抵制。    「木蘭」的故事載於「古樂府」中的<木蘭辭>,高
級中學的國文教科書選錄作為教材,「政治作戰學校」
的女生部,與「救國團」─「暑期戰鬥營」的女生團隊
等,更是以「木蘭村」作為營區的代號!但是,翻遍了廿
五史卻是「查無此人」,豈不怪哉?    「木蘭」的事跡僅見於<木蘭辭>,「木蘭」為何時
代人?其說不一,姚瑩<康輶紀行>以為北魏孝文帝、宣武
帝時人;宋翔鳳<過庭錄>以為隋恭帝時人;程大昌的<演
繁露>以樂府「木蘭篇」中有「可汗大點兵」之語,謂其
生世非隋即唐。    其為何地人?亦不一說,直隸<完縣志>載元.劉廷直
撰墓碑以為完縣人;河南<商邱縣志>以為商邱人;姚瑩的
<康輶紀行>以為古武威、今涼州人;清<一統志>以為潁
州譙郡城東魏村人。其姓亦不一說,明<一統志>以為姓
「朱」;清<一統志>以為姓「魏」;徐渭<四聲猿傳奇>以
為姓「花」,此說蒙世人青睞而採用至今。    「古樂府」的作者亦不詳,所載<木蘭辭>是歌詠「
木蘭」代父從軍的記事詩,詩凡二篇,皆為五古而雜有七
言句,辭意略同。<文苑英華>題唐.韋元甫作,明以來選
錄古詩者,多取前篇,屬之梁.無名氏,而謂後篇為唐.韋
元甫擬作。惟,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卷五>以詩前篇有
「策勳十二轉」之語,因引<唐志>司勳掌官吏勳級,凡十
有二轉為「上柱國」,云其詩當為唐人作。<古今樂錄>
曰:「木蘭不知名,浙江西道觀察使兼御史中丞韋元甫續
附入。」。    這種作者與詩中主角年代、姓名一概不可考的所謂
「記事詩」,其可信度較諸<紅樓夢>第七十八回,曹雪芹
所胡謅的「姽嫿將軍」─林四娘,其可信度尤低!「姽嫿
」形容靜好的、幽靜的樣子,宋玉<神女賦>:「既姽嫿于
幽靜兮,又婆娑于人間。」以曹雪芹慣愛寓諧音義於人
名的作風,「姽嫿」二字殆已明示其為「鬼話」矣!<聊
齋誌異>的「嬰寧」一篇,與其有異曲同功之妙,「攖」
通作「嬰」,外物擾擾無動於衷謂之「攖寧」,引申為「
鎮靜」,<莊子.大宗師>:「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
細味該篇,即可領會到作者創作靈感的出處。    明<一統志>以為「木蘭」姓「朱」,蓋因木蘭代父
從軍的故事既已深植人心,而又姓焉不詳,爰以當時朝廷
的國姓與之。姓「魏」、姓「花」二說,其實不過是聰
明人搞出來的文字遊戲:「魏」音同「?」,而<集韻>:
「?,又吾瓜切,瓦平聲,與譁同。」「譁」字從「華」,
「華」又與「花」同;<玉篇>:「訛與?同。」<爾雅.釋
言>:「訛,化也。」「化」加艸即是「花」,「?」又與
「詭」同,「詭」音同「姽」、「化」音同「嫿」,一個
巾幗英雄民間的偶像,讓她姓「花」,正符合大眾的心理
訴求(按:所謂「能生非類曰化」,古籍如<周禮?春官?
大宗伯>、<禮?月令>、<禮?王制>、<夏小正>、<列子
天瑞篇>、<淮南子?時則訓>、<淮南子?畢萬術>、
崔豹<古今注>、<交州記>、<風俗通>等,字書如<玉篇>
、<正字通>等,均有述及不同物類間的變化。據<姓纂>
云「畢萬」為魏姓之祖,畢音同蔽、萬音近瞞,畢音近匕
、匕本同?,牝古作?、?古文化字,「牝化」音近「變
化」,這想必是拉扯上畢萬的因由。)。    <紅樓夢>第七十八回:「寶玉笑道:『閨閣習武,任
其勇悍,怎似男人?不問而可知嬌怯之形了。』」誠如該
書所云,在此不擬縷述女子之種種生理特徵,以說明其不
可能在軍旅生涯中,隱藏性別長達十二年之久,事實上人
人心知肚明,但是向來對於戲劇上女扮男裝的情節,卻總
是深信不疑,須知中國歷史上,以一女子而能衝鋒陷陣,
使敵人聞風喪膽的,五千年來也只有一個「秦良玉」,而
其優異的體能,又由於自幼生長於蠻荒!    因此,筆者敢於斷言,「木蘭」者「摹擬」也!「木
蘭」又音叶「目蓮」,蓋佛教「目蓮救母」的傳說,斯時
已傳入我國,易「救母」為「代父從軍」,也順理成章;
「木蘭」又音叶「沒儂(人)」,故云「阿爺無大兒,木蘭
無長兄」;「木蘭」又滿洲語「哨鹿」也,哨鹿者圍獵時
吹哨以致鹿也,清.康、雍諸朝,每歲八月,帝與王公等行
圍,是為「木蘭秋獮」,<木蘭辭>中既有「可汗大點兵」
一語,「可汗」為塞外游牧民族首領的稱號,作者當略曉
北方胡人的語言,行獵又有如出征也!    再者:「木蘭花」,詞牌名,或加「令」字,亦曲牌名
,北曲入平調隻曲,<詞譜>云:「唐教坊曲名,[太和正音
譜]注高平調,[花間集]載木蘭花、玉樓春兩調,其七字
八句者為玉樓春體,木蘭花則韋莊詞、毛熙震詞、魏承
班詞共三體,從無與玉樓春同者,自<尊前集>誤刻以後,
宋詞相沿,率多混填。」另,又有「木蘭花慢」,亦為詞
牌名,柳永<樂章集>注高平調,茲不再詳為引介,此又均
有可能為<木蘭辭>創作的泉源。    吳鳳故居仍在、後人猶存,其「殺身成仁」的事蹟,
卻已遭人抹殺,並從國小教科書中剔除;子虛烏有的「木
蘭代父從軍」,卻成為政府教忠教孝的樣板,只差還沒有
建碑立廟而已。「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位比「
上柱國」的功勳,不啻是國之干城,何以竟不見容於史書
其為詩人借題發揮也明矣!何世人不肯深思耶?上午 03:54 | 新增意見 | 永久連結 | 發佈至您的部落格 | 目次 013~024

016 真有「老子」其人嗎

    <博雅>:「李耳,虎也。」<方言>:「虎,江淮、南楚
之間,謂之李耳。」<史記?老莊申韓傳>:「老子者,楚
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名耳,字?,姓李氏,周守藏室之
史也。」老子名、虎名同為「李耳」,這純屬巧合嗎?這
裏面是否蘊含著解開學術上之大謎團的鎖鑰呢?    寥寥五千字的一部<道德經>,不僅是中國人的一部
智慧寶典,也是全人類最值得珍惜的一項智慧遺產。然
而,<道德經>的作者究竟是誰?成篇於何時?迄今仍是學
術界一樁未解的公案。司馬遷在<史記>中所提供的老子
傳記,雖然是最古老的史料,但是「迷離倘恍」(梁啟超
語)的措詞行文,確實啟人疑竇,早在宋代,葉適就已經懷
疑這篇傳記的可靠性。民國以來,學者更是聚訟紛紜,莫
衷一是。有人認為<道德經>的作者即是孔子問禮的老聃
(如胡適),有人則認為<道德經>的作者另有其人,成書年
代應在戰國時代(如馮友蘭),甚至有人懷疑<道德經>根
本不是一人一時之作,而是遲至西漢纂集前人的作品(如
張蔭麟)。到底真相如何?本文採用的是過去所有的學者
都不曾使用過的方法,但可能有助於釐清史實!    <中文大辭典>裏關於「老子」,就出現了九種不同
的解釋:(一)老人之自稱也。(二)謂父也。(三)猶老夫
也。(四)星名,<晉書?天文志>:「老子四星及周伯王蓬
絮芮各一,錯乎五緯之閒。」(五)謂老?也,<史記>索隱
:「許慎云:?,耳漫也,正名耳,字?,今作字伯陽,非正
也。」(六)謂老萊子也。(七)謂周之太史儋也。(八)謂
李伯陽也,<路史>:「李伯陽甫生而能語,黃面皓首,故謂
之老子。」(九)書名,二卷,周老?撰,又稱<道德經>,初
但分上下二篇,漢文帝時河上公為之作注,分為八十一章
,上篇三十七章,下篇四十四章,每章附章名。縱合上述
九項解析,單是人名就有老?、老萊子、太史儋、李伯
陽等四種說法,更不可思議的是竟然還有叫「老子」的
天星,以古人名做為天星名的除此而外,尚有傅說、奚仲
、造父、軒轅等星,余前有寫就「伊尹、傅說研究」一
文,發現古天星名中有上古圖騰名與古老傳說的附會,那
麼循著同樣一個途徑,必然就可尋繹出真相了。    上古人本操複音語、奉「龍」為圖騰,傳說「女媧
」為人類始祖,實即最原始之圖騰名,龍即是「鱷」,女
媧分化出龍、鱷兩音。一切語詞均為「女媧」一語或其
倒裝所衍生,再由音生義,並依音義覓字。女媧音叶龍吟
、獰惡、Lion、李耳、牛耳、立萬、龍王、令聞、弄瓦
、女娃、女兒、男兒、人兒、人物、人員、人煙、日月
、年月、那顏、令尹、廊簷、樓宇、領悟、了悟、難易
、如意、女巫、老物、老翁、老爺、老媼、老嫗等,倒
裝為元老、元戎、宜人、安人、悠然、晏然、幽靈、魍
魎、兒女、衙內、?囡、遺老、月老、月輪、月亮、月
娘、岸然、傲然、慵懶、隱忍、爺娘、額娘、頑劣、喭
喇(猛悍)、?儗(呆滯貌)、隱匿、愚魯、翛然(快捷)、
嶽立、屹立、游龍、晏龍、應龍、烏龍、蚵蠪(蜥蜴)、
臥龍等,虎以其獰惡喭喇而承襲鱷名。一說「老子鹿邑人」,「鹿邑」實乃「李耳」叶音。    「兒」與「子」都是所謂的「指小詞」,慈禧太后
小名「蘭兒」,閩南語讀若「蘭ㄚ」;孔子口中的「賜也
」、「點也」,閩南語讀若「賜ㄚ」、「點ㄚ」,或「賜
ㄝ」、「點ㄝ」;孔門弟子中的「子游」、「子夏」,相
當於閩南語「ㄚ游」、「ㄚ夏」,舉凡「戲子」、「車
子」的「子」或「阿兄」、「阿嫂」的「阿」,閩南語
無不都讀若「ㄚ」,余曾撰有「兒化韻與ㄚ語尾」一文,
闡釋兒女、?囡、兒郎、衙內與兒子、幼稚之間的音韻
變化,「兒」本通作「子」,「子」有「ㄚ」音,韻書漏
載!古音「老子」實又音叶「老爺」讀若「老ㄝ」,故為
老人之自稱及父親之稱謂。印尼語謂虎曰「Lawu」,閩
南語「耳」又音「ㄏㄧ?」,李耳又音轉為Lawu、老虎
、老漢、老夫,故云老子猶老夫也。    自「女媧」以降,女皇、女禖、女魃、女祿、女隤
、女古、女嬌、女虔、女希等音,皆為女媧一語所衍生,
黃龍、尨龍、蟠龍、驪龍、毒龍、夔龍、蛟龍、螭龍、
蜥龍等帶「龍」字的名詞,則為上述諸冠「女」字名詞
的倒裝。「女祿」、「驪龍」均音?老萊、老聃、老弱
、老娘、老農、老人、娘娘、奶奶、姥姥(嫽嫽)、娘嬭
、老練、歷練,老人自稱老子,故又扯上老萊子也。<正
字通>:「聃,俗?字。」?音耽(ㄉㄢ)、音舑(ㄊㄢ),又
音?(ㄋㄢ/)、音南,「女隤」音叶龍頭、老大、老頭、
老爹、練達、了得、老到、老天、樂天、樂土、靈通、
睿圖(明達一切)、藍圖、隆替、人丁、人道、嘮叨、論
調、論定、論斷、念頭、腦袋、老的、老?、爐丹、煉
丹,倒裝為道理、討論、定理、定律、天籟、天理、韜
略、吐露、??(言不可解也)、泰然、陶然、頭腦、嘟
嚕(一連串)、嘟嚷、砥礪、叮嚀、玎玲(金石聲)、耷拉
(下垂狀)、調理、吐納,故又扯上老?也。    「丁」、「了」形似,「?」為「了」字倒轉,「?
」音「鳥(了)」又音「屌(?)」,「女隤」音叶「人丁
」,分化出「鳥」、「島」二音,故<集韻>、<類篇>並云
「鳥與島同」。「了」加一橫為「子」,日本語「子」
音「?(si)」又音「?(ko)」,分別出自「女希」、「
女古」這兩組音。「了」加一撇為「乃」,乃加子為「
孕」、加木為「朵」,分別出自「女媧」、「女隤」這
兩組音,故「也」加人為「他」,「孕」、「朵」合音為
「耳朵」。「勺」加糸為「約」、加足為「趵」、加白
為「的」、加金為「釣」;「詹」加竹為「簷」、加目
為「瞻」、加月為「膽」、加人為「儋」,均不離冠「
女」字的這十組音。<韻會>:「?同?。」<集韻>:「?
,吐舌貌。」<類篇>:「?同?。」「?」音近「儋」
,故又扯上了太史儋。左阜、右邑素來都寫作「?」而
俗稱曰「耳朵旁」,其字形實無異於「乃」字之變形,「
邑」與「阜」合音又音叶韋編(書籍)、淵博,倒裝為博
奧、伯陽,此又所以牽扯上李伯陽也!    「老聃(ㄋㄢ/)」音叶理論、論理、喃喃、呢喃、
嗹嘍(多言也)、囁嚅(多言也)、?縷(細述)、譊譊(爭
辯聲)、牢落(陸離)、陸離(參差的)、懰慄(憂貌)、憭
慄(心目傷也)、柔軟、柔弱、軟弱、荏弱、忍耐、忍讓
、容忍、容諒,老莊思想的精髓在「以柔克剛」。    「老?(ㄉㄢ)」音轉為老君、老子、龍鍾、老丈、
靈機、腦筋、老祖、認知、例舉、例子、理智、睿智、
良知、理解、禮節、禮教、勵節、勵志、冷靜、寧靜、
囉?、老成、人情、仁慈、歛藏、理氣、縷陳、論證、
論據、流傳、亮察、??(吐舌貌)、??(吐舌貌)等,
倒裝為青牛、青鳥(堪輿)、青囊、傾囊、窮理、瓊林,醫者「臂挽青囊」,傳說神醫華陀著有<青囊書>。「老
」音叶雷電、煉丹、老頭,倒裝為吐納、鼎鼐、鄧林;
「太上」音叶「兜率」,道教徒謂雷公姓「鄧」、尊奉
老子為「太上老君」,青牛為其坐騎,平素總在兜率宮中
煉丹。科舉時代,皇帝賜給新科進士的宴會名「瓊林宴」,依望文生義者的説法必以為在瓊林中賜宴。    <史記?老子列傳>載孔子別去老子後謂弟子曰:「
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
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
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謂老子「
其猶龍邪」,無意間卻觸及了問題的核心,所謂的「老子
思想」,正是根源於自古一脈相傳的圖騰信仰,而龍(鱷)
則是此一信仰的主軸。鱷體健少病,是地球上最長壽的
動物,上古人甚至以為其能死而復生,「長視久生」可不
是道家所夢昧以求的嗎?男與女、陰與陽、上與下、安
與危、老與嫩、刑與賞、文與武、生與死、盛與衰、授
與受、掩與映、依與違、恩與怨、冷與暖、虛與實、禍
與福、褒與貶、榮與辱、買與賣、抑與揚-----等,義正
相反,卻均同韻相?,「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互為
表裏是道家思想的特色,此亦淵源於圖騰。    <周禮?春官>籥章:「以息老物。註:休息之也。」
鱷的壽命可以活到兩百多歲,所謂的老物即是鱷。王充
<論衡>:「上世之人,侗長佼好,堅強老壽。」佼本形容
蛟,侗本形容童,童也就是龍、董亦即是龍。深藏曰董,
<史記?倉公傳>:「氣當大董。」道家奉「深藏不露」
為圭臬,本源自對鱷的倣效。「深藏」又音叶「守常」,
「守常」是道家思想極重要的信條。    <東方朔畫贊序>:「蟬蛻龍變,棄俗登仙。」古人以
為鼉(揚子鱷)冬眠結束啟蟄復蘇,即完成了一次蛻變。
鼉通作?,又作?,?或?亦即是鼉。?字從單,戰與獸
亦均從單,單又通作亶,又或音善,鱷音同惡,鼉與蛟也分
別代表了善與惡,故孟子「性善說」與荀子「性惡說」
相持不下。鱷生性凶猛,獵食動作敏捷迅速,靜止不動時
又如死去一般,<集韻>:「蟺同蟬。」<類篇>:「蟺,與鼉
、?通,水蟲,似蜥蜴。」寒蟬音?蜿蟬(群蛟之形也)、
蟺(引無)、蜿?(蚯蚓)、蜿?(蟲不伸貌)、寒螿(蟬
屬)、寒憲(蚯蚓)、封禪,所謂的「噤若寒蟬」本形容鱷
。寒蟬又衍生出殯殮「含蟬」與「封禪」之俗,期望能
如「知了」般蛻變再生,噤蟬則衍生出「金蟬脫殼」一
語,「參禪」或「坐禪」不難理解乃是效法鱷。    「武」與「無」通,「蹻蹻,武貌」本形容鱷,老子
云:「無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無、有同韻相?
,故老子又云:「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無為
、閼與(容暇貌)、于于(自足之貌)、委蛇(雍容自得)、
嬰兒、元元(人民)、引無(蚯蚓)、艾安(治平無事)、燕
安(安適)、芸芸(眾生)、幽微、陰陽等皆一音之轉,而
即是兩儀、日月之音轉,「無為而治」是道家高懸的理
想,「能嬰兒乎?」是道家追求的境界。至柔、致柔、自
然、真人一音之轉,道家的真人相當於儒家的聖人,道家
「損有餘,補不足」的主張,也有似於儒家的中庸。<道
德經>:「道之為物,惟恍為忽」,恍、忽本皆形容鱷。    「儋耳」之國,見<山海經?大荒北經>,「儋耳」又
為郡名,<前漢書?武帝紀>應劭註:「儋耳者,大耳種也,
其渠率耳垂肩三寸。」世上並無所謂大耳種,耳垂肩三
寸應屬人為。王孝廉<中原民族的神話與信仰>云:「[山
海經]所見的博父國、聶耳國之巨人,和後來[神異經]所
見的巨人樸父都是夸父,由其神話性格或名字的字音字
義可以確定。」夸父的神話,見於<淮南子?墜形訓>:「
夸父耽耳(高誘注:耽耳,耳垂肩上,耽讀褶衣之褶,或作
攝,以手攝耳,居海中。),在其北方,夸父棄其杖,是為鄧
林。」「聶耳」音近「李耳」,閩南語「耳」又音「ㄋ
ㄧ?」,「聶耳」又音近閩南語「老人」,「攝耳」又音
近仙人、素女,「耽(ㄓㄜ/)耳」又音?巨人,倒裝為老
子、老君,「儋耳」又音叶鄧林、大人,「博父」又音轉
為<列子?湯問篇>愚公移山神話中的「夸娥」,「夸」
音ㄎㄨㄚ又音ㄅㄛ/,「夸(ㄅㄛ/)」娥音近「伯陽」,此
巨人夸父之神話影響及老子神話也。    「儋耳」又音轉為道德、道統、談吐、談天、慆慆
(久長地)、喋喋、餖飣(堆砌文詞)、諦聽、督導、探討
、敁敪(衡量輕重)、倜儻、泰斗、天帝、天地、體統、
到底、端的、大抵、大同,故以「道德」作為經典之名,
此猶「陽秋」之音叶委曲、隱情,亦猶「春秋」之音叶
躔次(經歷的次度)、掁觸(感觸),遂訂為此書之名也。
    「道德」蓋即道家最初之全名,道家以鱷為師,從而了
悟、領悟天地之道,其最高精神指導老師即稱之為「老
子」,而儒雅、仁愛、人文、禮儀、論語、論議、榮耀
、榮譽這組音則為儒家的源頭,但孔子則實有其人,不似
老子之迷離倘恍。吾於<道德經>一書,較傾向張蔭麟先
生的看法,而否定有「老子」其人,甚至於所謂「紫氣東
來」,都可能是「儋耳」所衍生的附會。至於道家、儒
家思想之蒙受「龍圖騰與複音語」之深度影響,散見於
我「龍圖騰與複音語研究系列」諸書。太上又倒裝為
玄德,青牛音叶曲仁又音轉為苦厲也!結論:
    「女媧」音叶禮儀、仁愛、儒雅、人文、榮耀、榮
譽、容與(閒適貌)、容悅、如意、銳意、諾言、瑞應、
洛涌(反覆背誦)、來往、狃於(因襲)、領悟、朗吟、論
語、論議、利用、利益、祿位、錄用等,倒裝為顒若(嚴
正貌)、儼然(莊嚴)、言論、議論、延攬、雅量、揖讓
、晏然、安然、晏樂、安樂、安寧、怡然、毅然、膺任
、往來、音律、娛樂、圓潤、溫潤、演練、諳練、遊歷
、閱歷、攖寧(鎮靜)、逌然(自得)等,這個叶音義的內容
所形成的教條發展而為「儒家」。    「女媧」又音叶農業,倒裝為務農;「女皇」音叶農
夫、農婦,倒裝為行栗、豐稔(莊稼成熟);「女禖」音叶?
農民、糧秣,倒裝為勉努、忙碌;「女古」音叶農耕、牛
耕、耐苦、勞苦,倒裝為耕牛、耕農;「女祿」音叶勞碌
、努力、耐勞、農人;「女隤」音叶樂天、勞動,倒裝為
稻梁、天祿;「女嬌」音叶農家、稑稚(稻種);「女虔」
音叶農場、糧草;「女希」音叶糧食、耒耜等,這個叶音
義的內容所形成的教條發展而為「農家」。「女古」又
音叶南柯、雷公,倒裝為崑崙、閩南語「五雷」,道家尊
崑崙為山祖、謂人生如南柯一夢,「雷霆」為道家斬妖
除魔的法力憑藉,其所畫符籙多設想附有雷的神力。    「女皇」又音叶立法、律法(六法)、南華、禮法,
倒裝為法令、法律、符籙、方略,這組複音是「法家」
的源頭。「女媧」、日月音轉為陰陽、鴛鴦、猶豫、游
移、依違、猗違、疑訝、疑問、原因、原委、因由、緣
由等,這組複音是「陰陽家」的源頭。「女禖」又音叶?
令名、榮名、人名、乳名、盧牟(規矩)、禮貌倒裝為明
朗、明瞭、明理、明令,這組複音是「名家」的源頭。
「女禖」又音叶蠦?、靈敏、憐憫、仁民,倒裝為摩厲
、謀略、明理、敉寧(安撫)、勉努、勉勵等,盧義同墨,
這組複音是「墨家」的源頭。「?蠦」又音轉為明達、
明德、美德、墨翟,倒裝為頭目、敦睦;「墨翟(ㄉㄧ/)
」又讀如勉釗、名節、懋績、「墨翟(ㄓㄞ/)」,史上從
無以墨為姓者,「墨翟」蓋即墨家稱領導人之通稱。    「老君」又音近「老莊」,「鉅子」又音近「莊周
」、「莊子」,墨家稱其領導者曰「鉅子」,史上的「莊
周」是否實有其人?亦是一個問題。舉洛涌、朗吟與喃
喃、呢喃、嗹嘍、囁嚅與囉?、囉?及嘮叨、??等為
例,在於闡釋「老聃(ㄋㄢ/)」、「老子(ㄗv、ㄝ?)」
、「老?(ㄉㄢ)」之間的音韻變化,也間接在說明何以
「聃」字、「?」字從「耳」。舉論語、論議與論理、
理論與論據、論證與論定、論斷及談天、談吐等為例,
在於闡釋「論語」、「道德經」作為書名的淵源。舉老
翁、老爺、老媼、老嫗與老人、老弱與老祖、老丈及老
大、老到、老爹、老頭等為例,在說明何以老子、老聃
、老君、老?均不離「老」字。      「駱駝」固可音轉為「橐駝」,「蝃蝀」與「螮蝀
」亦有音韻的通轉關係,「蝃蝀」又音轉為玄天、上帝
、祀典、信條、信徒、修道、薰陶、孝悌、鄉黨、社團
、生徒、學徒、師徒、訓導、賢達、顯達、心得、曉得
、薫陶、杏壇,倒裝為太上、太史、導師、德行、道士、
典型、讀書、提攜、篤信、篤實、兜率、泰山、天師、篤行、篤學、惇信、體行、大師、同學、通曉、洞悉、
底細等,英語合「薫陶」與「探討」為學習、求學、讀書、研究等之指謂的「Study」,合「訓導」與「督導」為學者、學生等之指謂的「Student」。     按:一説三國時代的神醫董奉在廬山定居後懸壺濟世,訂下了一條奇特的規章:看病不収費用,但重病癒後,要在他居住的山上中杏樹五株;輕病者種一株。遠近民眾紛紛前來,數年之間就種植了十多萬株杏樹,成為一片杏林,後世人稱醫家為杏林,就由此而來。雖然有此一說,但何嘗不是因為醫家早已有杏林之稱號,啟發了董奉的靈感?就如同在講學處植杏稱曰杏壇一般。中醫有砭灸科,用針刺入肌膚(穴道)治病稱為「砭」(古時最初用的是石針),灼艾葉治病稱作「灸」,兩者合稱的「砭灸」音叶擯除、病除、炮炙(古醫書有<雷公炮炙>一書)、泡製、飽嚐、鞭策、鞭草、百草、本草、扁鵲,倒裝為去病、麴蘗、歧伯(<黃帝內經>以模擬黃帝與歧伯之間問答的方式書寫)、滋補、鑑別、治病,傳說遂云上古有神醫名曰「扁鵲」,戰國時的名醫秦越人被視為「扁鵲再世」,由此可見「針(鍼)灸」這一門醫術的古老。「砭」音同「鞭」,「神農鞭百草」乃是諧音而生的附會。    <正字通>:「聃,俗?字。」<說文>:「?,耳曼也。
徐曰:耳無郭也。」<廣韻>:「?,耳漫無輪。」耳曼與
耳無郭本兩碼子事,卻混為一談。儋又通作擔,負荷也,
背曰負、肩曰擔,閩南語「?」音同「儋」,<玉篇>:「
<倉頡>云垂頭之貌。」閩南語謂垂頭曰「?頭」,垂與
擔本不同指謂,卻由於同音而混為一談。司馬遷疑太史
儋即老?,實因?音近儋、又音轉為詹,然「詹」字從「
言」,「詹」加「貝」為「贍」,「女媧」又倒裝為言論
、議論、輿論、原理、義理、要領、無量、五雷等。「
女嬌」又倒裝為呫嚅、詀諵、資料、記錄、策論、經綸
、青鳥(堪輿)、青囊(醫書)、主腦、窮理、祈禳、敕令
等。「女希」又音叶歷史、錄事、領袖、鈴下、南贍、
老師、老朽、老身、靈犀、靈秀、凝神、斂神、仁心、
仁術、力行、任俠、禮俗、禮數、泐石、論說,倒裝為
首腦、首領、上人、仙人、修煉、杏林(醫界)、性靈、心靈、燒煉、神農、玄女、素女、善男、信女等,「杏林」、「杏壇」一音之轉,「杏壇」又音叶「黃帝」,閩南語「黃帝」音近「炎帝」,「神農」遂被附會為「炎
帝」,<素女經>模擬黃帝、素女之間的問答。道家與醫
家淵源甚深,道家相沿稱中國曰「南贍部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