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我们到底要爱哪个“国”——从语言学角度看“爱国”(2008-8-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01:17
我们到底要爱哪个“国”
——从语言学角度看“爱国”
徐达
【该文章阅读量:1461次】【字号:大中小】
今日在选举网上看到了纪念俄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索尔尼仁琴的一篇文章:有一种良知叫索尔尼仁琴,文中提到索尔尼仁琴的伟大在于他并不将自己对祖国的爱盲同于爱政权。正是由于索氏毕生对苏俄政权采取的那种批判、反思的态度,使他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同时他自己也为此付出了流亡的沉重代价。
2008年,从美国大选(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到中国奥运(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爱国主义),大家都在谈论爱国主义。无可否认我们需要爱国,但这个国到底指什么?也许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考虑过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汉语的一词多义现象十分普遍,这体现出其表意含蓄和丰富性的优势,中国古典诗词正是得益于汉语的这一优势所以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需要指出的是,汉语的这一特点也往往导致表意含混,概念不明晰。在爱“国”这一问题上即为一例。对于“国”这个概念,印欧语系各主要语种,在概念上区分地的十分鲜明。对应于汉语的“国”, 印欧语系各主要语言至少有三层含义和表达法,即:
1.英文country     德文das Land          法文le pays
2.英文nation       德文die nation       法文 la nation
3.英文state            德文der Staat          法文 l’état
这三种表达法在语义指涉方面都各有侧重,第一层含义主要指涉的是一个国家的山川大地、森林河流等等自然地理特征;第二层含义主要指涉的是生活在某片土地上的“民族”,侧重于表达“国”是某种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第三层含义主要指涉的是统治国家的政权,以政府为代表的整个上层建筑体系,侧重于政治学意义的表达。
除了上述提及的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英语、德语和罗曼语族的法语之外,根据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的俄语、罗曼语族的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等不约而同地都对“国”这个概念存在类似三种含义的切分,这表明这种情况并非是偶然或者巧合。
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国是要爱第一种意义上“国”和第二种意义上的“国”,而非第三种意义上的“国”。第一种意义上的“国”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这片土地上壮丽山河,所以诗人艾青有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第二种意义上的“国”是要热爱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的繁衍生息的人民,他们往往有着共同的历史、语言和风俗习惯,即班乃迪克特?安德森所谓的在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这两种意义的爱国都来自于人们内心一种朴素的情感,是一种对生于兹长于兹的土地的眷恋和对我之所以区别于他者的文化意义上的身份认同。而第三种意义上的“国”,即国家的政权,政府等上层建筑与普通民众并没有像第一种和第二种含义的“国”那种先天的亲近关系。近代政治学和国家理念揭示了民众和政府的本质关系是一种契约。民众保障自身的权利不受侵犯和维持社会整体的安定愿意让度出一部分自由来结成政府,并认可政府的管理。这种契约关系并不能够引起任何爱“国”的联想,政府给民众提供各种福利并不是对他们的恩赐,而是在契约关系得以缔结的要求。民众并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来爱这个政权。当然也不否认某些个人的确受到了政权的特殊照顾和有待,这是特殊现象,又另当别论。
可惜的是,在汉语中由于将三层意思合并都以“国”来统称,结果造成了很多误区。更不幸的是,人们往往忽视对第一层和第二层意义上的爱“国”,而错误地被灌输进行第三层意义上的爱“国”。这导致中国人在讨论爱国主义问题的时候常常头脑发热,往往存在着时空错位、概念混淆的困境。难怪有人会要发出感叹:爱国,爱国,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索尔尼仁琴一生的传奇经历就充分证明了爱国并不等于爱这个政权。他1994年在总统叶利钦邀请下回到祖国,刚下飞机面对欢迎的人群,出人意料地俯下身来,用双手抚摸着故乡的泥土,这就是第一种意义上的爱国;当他沉痛地说:“我到这里向这块土地哀思,成千上万的苏联人当年在这里被杀害,并埋葬在这里。在今天俄罗斯迅速政治变革的时代,人们太容易遗忘过去的受害者。”这是第二种意义上的爱国。肖邦在背井离乡的时候怀揣故土,普法战争时期阿尔萨斯省乡村小学学生用法语上的最后一课,以及项羽在乌江边“愧对江东父老”的感叹,都是古今中外爱国主义的生动体现。
明辨爱“国”的不同含义,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我们到底要爱哪个“国”,让我们的爱国主义真正充满理性,让我们理解并意识到爱国者可以有自身尊奉的价值主张和利益诉求。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08-8-6       本站发布时间:2008-8-6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3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