藠头 小根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05:04




谁推动了藠头的价格(2004.7.19)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20日 10:18)

这种长得像葱,又像是大蒜的东西,叫做藠头。这种小小的藠头,不仅味道可口,而且具有消食、除腻等功效,所以,一直以来藠头就是南方人餐桌上的开胃小菜。
江西省新建县生米镇有着生产藠头的传统,但丰产却难以增收,每年大量的藠头都销往湖南、广东等地去加工、包装和出口,价格上,自然是收购商说多少就是多少,种植户们只能无奈地接受。

经纪人 罗小宝:“比如我们这个藠头,他们在这里看了货,讲好了多少钱一斤,5角钱一斤,或者6角钱一斤,送过去他又算我们4角5分、4角、3角5分,就这样搞,搞得你要亏。”
种植大户 熊保根:“这个价格是慢慢地降,慢慢地降。今天是6角,明天又是5角9分、5角8分、5角7分,就是让你感觉能承受又好像不能承受,不能承受又好像能承受,就这样的。”
卖不到好价钱,辛辛苦苦劳作一年的藠头种植户到头来只能分到最小的那块“蛋糕”。

经纪人 罗小宝:“我们种藠头赚的钱,还没他们收购的人赚的钱多。”
又到了藠头的收获季节,今年来收购藠头的中间商们发现,这里的市场发生了变化。今年收购藠头的价格不再是他们说了就算,生米镇开始拥有藠头价格的话语权。
湖南来的郭小姐每年都要来生米镇收购藠头,但今年,她觉得这个工作不太好做。
谭海龙:“到现在为止,收了藠头没有。”
郭小姐:“没有。”

谭海龙:“还没开始收啊?”
郭小姐:“价格这么贵,怎么去收啊?”
谭海龙:“多少钱1斤?”
郭小姐:“多少钱1斤,8角,太贵了。”
就在郭小姐认为今年藠头有点贵的时候,另一位同样来自湖南的客商已经开始将地里的藠头装车运往湖南了。
湖南客商:“今天可能发50吨”

记者:“多少钱收的?”
湖南客商:“他送到我们家,2130元1吨。”
记者:“合多少钱1斤?”
湖南客商:“合每斤1块6分5,包括包装费、运费全部。”
看到今年藠头的行情看涨,当地的农民也学会“待价而沽”。
种植户:“农民也希望富裕,就等一下。现在卖掉还早了一点,还可以等。”

当地农民与外地客商在藠头收购价上这么较劲,这还是头一次。以前,他们总是担心藠头卖不出去会烂在地里。那么,今年他们为什么不再担心?他们的信心又来自何处?
种了20多年藠头的罗小宝,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做起了藠头经纪人,帮助外地客商收购藠头原料。慢慢地,在和外地客商的生意往来中,他学会了腌渍藠头和粗加工的技术,办起了工厂。
经纪人 罗小宝:“我们把藠头收来,把它腌好了,卖给外地老板,卖个2200、2300元一吨,这样我们就要多赚一点钱。”

在加工中增值,也消化了当地的资源。生米镇的藠头加工业就这样逐渐起步。
加工厂厂长 罗爱火:“现在我们当地有厂,我自己可以消化,自己可以腌,可以慢慢地卖,价钱划得来,我就卖给你。”
生米镇党委书记 谭海龙:“8角钱一斤的鲜藠到他们那儿去,他还是要赚钱,所以他一定会收。即使他不收,我们本地的腌渍池和加工厂也有这个能力。通过对经纪人的培育和我们本地这些腌渍加工企业的出现,真正地摆脱了藠农在藠头收成的时候完全受制于湖南、浙江这一部分客商的价格,我们基本上能够自己掌握藠头的价格究竟是多少。”

有了藠头的加工业,才能掌握它的收购价,这也直接促进了藠头种植户的增收。2002年9月,在生米镇成立了由藠头种植大户、销售经纪人和加工生产厂家组成的南昌市藠头行业协会,在协会的帮助下,生米镇去年收获的1亿斤藠头给当地4万农民增加了4千万元收入。
南昌市藠头行业协会会长 黎国水:“去年刚刚开始收藠头的时候,藠头价格在3角8分到4角1斤,以后通过我们协会召集会员进行协商,与外地客商共同把这个价格协商好,价格达到6角1斤,最后达到8角1斤。”

起起伏伏的藠头价格使得生米镇的农民收入时高时低,很不稳定,这让当地的干部群众对于发展藠头产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今年5月,生米镇被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藠头之乡”,他们准备抓住这个机会,延伸当地藠头的产业链条,提高藠头的附加值,从而分享更多的利润。他们将目光投向了藠头的深加工,投向了国际市场。
加工厂厂长 罗爱火:“一天3个班,8个小时1个班。”
罗爱火是生米镇最早创办藠头加工厂的人之一,他说,现在粗加工后的藠头卖到日本是8千3百元一吨,而经过精加工后的藠头则卖到1万6千元一吨,价格翻了一倍。目前,他已经与日商共同投资1000万元以上,进行藠头的精加工。

加工厂厂长 罗爱火:“明年,我准备上个藠头精加工的生产线到生米,办一个2000吨的生产线。”
发展藠头的深加工,生米镇具有明显的产地优势,这里是我国最大的藠头生产基地,据统计,我国出口的藠头中80%的原料出自这里。生米镇的农民也长期以种植藠头为主要收入来源,现在,这里从事藠头行业的有近4万人,今年种植面积达到4万5千多亩,藠头总产量7000万公斤。意识到在整个藠头产业中,卖原料的利润最低。生米镇开始大力发展藠头加工业。一年时间,大大小小的加工企业由过去的5家增加到50多家,加工能力在100万公斤以上的就有5家。然而生米镇对此并不满足。

新建县县长 姜玉林:“所以我们规划了一个山坡地,大概是600亩,集中搞一个藠头的加工基地,让千家万户的农民,愿意搞藠头深加工的都到这里办加工企业,使收入越来越多。”
编导:喻人旺
责编:肖阔  来源:CCTV.com
[图文]藠头破壁垒 香飘东南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 07:52 中国质量新闻网
编者按
湖南湘阴藠头能冲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成为独步国际市场的特色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种植对其质量的稳定与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产品深加工要实现产业化,其技术支撑也离不开标准化,与国际接轨其实就是中外标准的接轨。
各地质量技监部门应把农业标准化工作抓紧抓实,根据自身实际,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建立农产品流通标准化体系,启动农业名牌带动战略,把农业标准化与开发、培育品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等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推行全过程标准化生产,促进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经济基础。
走在湖南湘阴6月的田埂,到处弥漫着藠头淡淡的、略带刺激的香味。当地农民告诉记者,6月正是藠头收获的最好季节。
湘阴县石塘乡高峰村的种藠大户霍根星一句“今年亩产大概在3000公斤左右”的估算,让等候验货的农户们羡慕不已。霍根星种植的2.3公顷藠头收成达到了10万公斤。这么多藠头,卖得出去吗?一旁的农户们笑道,当然卖得出去,不然的话他那“藠头楼房”、“藠头车”从哪里来啊?用种藠农户们的话来说就是“藠头种植带来了希望,标准化种植带来了财富”。
藠头种植是湘阴的一项传统的农业生产项目,有近千年栽培史。1979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湘阴藠头就成为了日本市场的佐餐佳品。然而,传统的种植方法产量低、农药残留量高、质量参差不齐,从而收购价格低,农民收益少,尤其是国外进口的技术门槛日益提高,“走不出去”成了农民们最大的“心病”。
有8年种植藠头经验的霍根星告诉记者,进行标准化种植后,产量翻了一番多,收购价格也从每公斤0.5元上升到1.3元左右,最高时达到了2.4元。
据了解,湘阴藠头的市场主要是东南亚、日本和韩国等国际市场,而日本藠头农药残留限量表就有291项。湘阴县藠头种植专家、高级农艺师刘晖拿着日本在中国投资、惟一认可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报告自豪地说,农药残留量全部都是“ND”(未检出)。这就是农业标准化的威力。
从2002年开始,湘阴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藠头标准化领导小组,全面铺开了藠头标准化实施工作。湘阴县质量技监局在总结传统栽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系列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制订了《藠头栽培》地方标准。《藠头栽培》既遵循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农药使用准则、肥料使用准则等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还与主要进口国日本2005年的《食品卫生法》藠头农残限量等标准保持了一致。并结合实际,制定了《藠头栽培简易操作卡》,从土壤准备、品种选择、整地作畦、播种、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采收、运输及副产品处理都作了详细规定,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规程和操作卡的制定使农户种植藠头有了技术依托,为培植高品质藠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要让养成种植习惯的农民按标准化生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藠头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加工及运输全过程中,种植户随时都可翻阅到湘阴县质量技监局免费发放的可行性技术依据的各项标准。而像刘晖这样的5名高级农艺师、25名农艺师和48名乡镇农技员组成技术指导组,根据藠头生长期的特点,指导种植户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帮助农户按标准组织生产、科学施肥、科学防病虫。每年两次对土壤养分进行普查,根据普查结果确立科学的施肥方案;预测预报病虫情报,采用低毒低残农药进行防治,提高了藠农种植的技术水平,藠头产量、质量也随之大幅提升,标准化种植的优势不言而喻。
3年来,湘阴县质量技监局先后组织360多人(次)技术人员下到各藠头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制定标准29个,完善程序文件113项,使企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12月,湘阴藠头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审定,为企业拓展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全县98%以上的藠农接受了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依据《藠头栽培》地方标准开展藠头种植,农业标准化在藠头种植上全面开花结果。以龙头企业为基础,全县建成标准化示范乡镇12个,建立优质良种藠头标准示范区基地2600多公顷。2005年全县甜酸藠头出口量占全省出口总量的80%,占全国出口总量的60%,出口创汇3500万美元。
湖南省质监局副局长蒋新祺表示,农产品深加工要实现产业化,其技术支撑就是标准化,与国际接轨就是中外标准的接轨。湘阴藠头能冲破国际贸易壁垒,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独具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和农业创汇重要产品,标准化种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为6月15日,我国最大的藠头出口生产专业厂家之一——岳阳湘阴振湘食品有限公司员工正将一车车刚冲洗完的新鲜藠头送往加工车间。
张红波 张海波 摄
作者:王融国/文
中国藠头之乡的切肤之痛:人参咋就只卖个萝卜价
2004年08月25日
经过长达两年的“正名”运动,最近江西新建县生米镇终于从国家农业部捧回了“中国藠头之乡”的金字招牌。如今,新建县生米镇,这个在中国藠头原料出口中占据80%份额的江南小镇,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世人,这里才是全国最大的藠头生产基地。
出口藠头八成来自生米
新建县生米镇地处赣江中下游,位于南昌市西南郊区。全镇拥有耕地6万亩,种植藠头4.5万亩,总产量达7000万公斤。全镇8000多家农户,家家种植藠头。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该镇仅有斗门、生米两个行政村种植藠头,面积约2000亩,亩产不足1000公斤,总产量约200万公斤,主要用于腌制成咸菜食用。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南昌罐头厂收购生米藠头为原料做成“长青牌”甜酸藠头,荣获国际博览会金奖后,国内收购厂家逐年增多,藠头价随之上升,生产面积迅速发展。
生米藠头酸甜适口,具有消食、除腻的功效,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藠头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生米镇的藠头作为原料或半成品被湖南、湖北等省的厂家收购后经精加工包装上市,畅销全国,并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据调查,日本每年进口的藠头90%来自于中国,而中国出口的藠头有80%来自于生米镇。
外省企业的“淘金桶”
说起藠头,是生米人的骄傲,也是生米人的切肤之痛。尽管生米人起早贪黑,摸索出一套套种植经验,种植出又多又好的藠头,但在国际上最享有盛誉的藠头产地却是湖南,从藠头中赚钱最多的也是湖南人。生米镇虽是名副其实的藠头之乡,可长期以来,生米人却仅仅把藠头局限于腌制农民自己食用的咸菜,即出卖最初级的原料。而精明的湖南人却从中看出无限的商机,纷纷从生米购买藠头运回湖南进行加工,然后大量出口日本、韩国。于是,“生米藠头”摇身一变,成为“湖南藠头”。据了解,这些湖南企业以每公斤0.6元左右的价格购进,加工后再以每吨8000元左右的价格出口,其每吨的利润差额就达7000余元。
生米镇政府有关人士介绍,生米镇因本身条件所限,原来一直只“出口”原材料头,导致深加工的企业绝大部分在湖南,也就是说收购藠头的主动权掌握在湖南企业手中。湖南企业一般通过当地“农民经纪人”这个中间环节收购,经营方式是农户+经纪人+湖南企业。所以,有几年湖南的深加工企业联合起来,压低生米藠头的收购价,使当地农民吃了不少亏。
生米藠头,由于没有深加工,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卖原料,产品真正的附加值与利润大都被外省的深加工企业拿走了。生米藠头这种粗放型的经营方式,直接为这个产业的做大做强设置了障碍。
对此,新建县生米镇党委书记谭海龙告诉记者,“原料是我们的,名被别人抢走了,钱也被别人赚去了,农民没有得到实惠,惭愧啊!”
产地优势亟待转化成产品优势
对于生米藠头产业现状,生米人用了“惭愧”两个字来形容。寻找藠头产业“突围”之路,把产地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这是生米人的当务之急。那么,藠头“突围”之路在哪里?“加工”,谭海龙说道,“不进行加工,藠头无法保鲜,更无法出口。湖南人正是因为掌握加工技术,所以才一直处于主动地位。生米藠头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引进一大批深加工企业,突破‘瓶颈’。”
据介绍,到目前为止,生米镇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深加工企业,现有的50来家加工企业还只是加工成半成品。生米镇李兆根镇长表示:“我们的藠头色白、个儿匀、肉嫩、层多,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优势十分明显。政府接下来就是要牵头建设更多的加工企业,并扶持几家大的企业成为地方上的龙头。并向国家申报头良种繁育基地,继续提高单产和品质。近期,生米镇还准备孵化一个藠头加工基地,将所有的加工厂全部集中到一起生产,形成农户+本地深加工企业集约化的生产模式。”
如今,生米镇已清醒认识到,只有将自己的产量、规模做大做强,并进行全方位的深加工,才能在全国“称王称霸”。
湘阴藠头无序竞争苦了藠农
http://www.csh.gov.cn  2007年5月10日  中国农产品加工网
湘阴藠头去年产量丰收,价格猛跌,藠农利益大损。眼下,该县待收获的藠头较往年减少三成以上——
无序竞争,苦了藠农

由于无序竞争,湘阴县三塘乡金塘村7组村民汪建国面对长势喜人的藠头,却显得一脸的无奈。罗新国 摄
初夏时节,湘阴藠头收获在即。往年,从三塘至白泥湖,连片上万亩,举目皆藠头。眼下,地里的藠头却明显减少,不连片的“插花丘”多了,有的田还是一片空白。
据悉,湘阴藠头多年稳定在5万亩左右,今年至少减了3成。最有名的三塘乡,往年藠头面积1.5万亩以上,如今不足1万亩。
县里的同志介绍,去年藠头大丰收,收购却大跌价,对藠农伤害至深,导致藠头面积大幅萎缩。
种藠头风光难再
由于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湘阴出产的藠头,颗粒均匀,含水量低,肉紧白嫩,香脆可口,被誉为“白鸡腿”。
上世纪70年代末,湘阴开始出口藠头,主要销往日本。10年前,藠头出口价格每吨高达1.2万元以上,最好时每吨高达1.6万元。
“那时候,从地里挖出一担藠头,送到收购点,能拿回170元现金。”在全国藠头标准化生产基地———三塘乡苏仑村,藠农吴佑魁正在地里追施最后一次壮籽肥,他无奈地摇了摇头:“那样的好日子不知能不能再来。”
他扳着指头与记者算账:种一亩藠头,种子要300公斤,去年藠头价贱,每公斤种子只要1元,这一项就是300元;施底肥与追肥,需复合肥、碳铵各50公斤,钾肥10公斤,尿素7公斤,加上杀菌药一瓶,共需230元。由于藠头季节性极强,一户如果种3亩以上,种植与收获就要请人,一亩藠头请四五个帮工,50元一个工日。全部加起来,种一亩藠头,成本至少要780元以上,远高于种水稻。
去年,湘阴藠头大丰收,平均单产1500公斤以上。令藠农伤心的是,收购价却猛跌,每公斤从上年的2.2元,跌至0.6元,种得最好的藠头,每亩也只有1200元的毛收入。
吴佑魁满腹心酸地叹息,以往,再怎么跌也比种水稻强。去年,种藠头的纯收入还不如种水稻。
价格在无序竞争中崩塌
据调查,一美元湘阴藠头出口到日本,在当地超市能卖到9美元。去年,湘阴藠头收购价大跌,而日本超市藠头价格平稳。业内人士分析,湘阴藠头收购价如此之低,是无序竞争酿就的“苦酒”。
湘阴现有藠头加工企业78家,其中最大的8家所加工的藠头全部出口日本。湘阴藠头出口到日本后,再重新包装,打上日本品牌才能进超市,改包装后仅标明原产地是中国。这种无品牌的出口,极易引发争夺销售商的降价厮杀。
华鑫食品公司的老总陈威介绍,公司去年加工藠头2000多吨,全部出口日本,却卖了3个价:最早的一批每吨1215美元,后来降至820美元,最后再跌至每吨780美元。
“出口一吨藠头成品,需要2.5吨原料,工资开支1400元,包装、辅助材料1600元,成本总共达5000多元。按最低出口价,基本上只能保本了。”
“不降价行不行?”
“日方经销商每次掏出一大把订单,放出话来:别的厂生产的藠头质量好,报价低,你们不降价,生意便没得做。”无奈,厂里只得跟着降价。你降我也降,价格便全线崩塌。
海日食品公司副总经理吴细初称,上规模的藠头企业都建有核心基地。由于去年藠头大丰收,市面上藠头堆积如山,一些没有实力建基地的小企业不愁原料来源,搞乱出口价格,加剧“降价大战”。
降价到最后,加工企业无一例外都要打藠农的主意:原料收购价下降、再下降。
产销协会不对等的话语权
湘阴藠头年出口2万吨,占日本藠头市场30%%的份额。按一般常规,供货占到30%%,生产商几乎可主宰市场定价。但由于湘阴生产企业一盘散沙,无序竞争,导致藠头出口定价权旁落。
湘阴2000年就成立了酱业协会。几年来,协会在帮扶农民种植藠头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在规范行业公平竞争方面却力不从心,每年发布的指导价,仅能“指导”而已。
与之相比,日本盐渍协会却能使数十家藠头销售企业变成“铁板一块”。每年藠头播种、收获期间,日本盐渍协会都会派人来湘阴,了解藠头面积、产量等情况。然后根据情报,制定进口藠头的数量、价格,日本所有藠头销售企业均严格遵守。
湘阴三塘酱厂曾一度禁止日本客商进厂参观。但日方以检查质量、产地为由,现场调查藠头生产、收购、加工的各个环节。一切了如指掌后,便在价格上步步紧逼,每吨藠头出口价从1900美元削减至数百美元。
去年,日本盐渍协会提出,把仓库建在湘阴,销售商销完一个集装箱柜,再调下一个集装箱柜,导致湘阴藠头生产企业成品压库多,资金回笼慢,加剧了价格下跌。
湘阴酱业协会会长侯皇松称,湘阴藠头产业健康发展,当务之急要强化协会的权威,针对无序竞争出台管理办法,对搞乱价格制定惩罚措施。各藠头加工企业要加快开拓韩国、东南亚市场,着力培育内销市场,不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日本盐渍协会早已把湘阴藠头琢磨透了,而湘阴酱业协会却未能组织一次日本之行。侯皇松表示,协会将尽快组织有关人士,赴日考察藠头销售的有关情况。
作者:张尚武

小藠头承载几多希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8日07:41 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金中基 张尚武 通讯员 史明清
在耒阳西部山区,“藠头风波”曾给乡亲们留下几多的无奈与伤痛。
那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最不起眼的藠头,几乎一夜间成了俏货。这里一下竟冒出了上万亩藠头。外面的商家纷纷闻讯而至,坐地收购。尤其是1998年,藠头俏得不得了,七八家收购商抢货,价格一涨再涨,从原来的每公斤几角钱涨到了两元多。不料,第二年行情陡变,藠头再贱卖也没人要了,大片大片地烂在地里。后来,藠头在这里几近绝迹。藠头,这个耒阳西部山区农民迈向市场的“宠儿”,却成了他们心头久久抹不去的隐忧。
可谁曾想到,2月16日记者在这里采访时,藠头又梅开二度,漫山遍野长出翠绿的苗子。据说,仅长坪、磨形、太平圩三个乡,就种植了6000多亩。
海拔600米的神岭峰,是个光头山。山下,乱石成堆,不成型的小块土地上,泛出点点生命的绿色。然而,这种环境下生长出的却是湘南最好的藠头,它个大、皮薄、肉色雪白。连日本的商家,也准备来此拍摄藠头种植的宣传片呢。长坪乡人称之为“口老”的藠头,是这里主要的经济作物,农民靠它换来日用生活品。可是,“藠头风波”同样使这里的藠头在前些年销声匿迹了。去年秋天,在乡政府引导下,农民与金利食品公司签下了2000亩藠头订单。藠头,在这个贫困山乡又“复活”了。神岭村的贺开仕,原是种藠头大户,现在又重操旧业,种了3亩藠头。记者问他为何又干了起来。他说,有了订单才敢种啊。再说,不种藠头,也没有别的挣钱门路。
藠头是避旱作物,种下去就可以成活,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对耒阳西部山区的大多数农民而言,种藠头是一条增收的门路。过去不种藠头的磨形乡石余村,因为有了订单不愁销,如今家家户户种,少的几分,多的4亩。没有种子,他们从江西调种,每公斤价格高达2.6元。可眼下犯愁的是:种下去3个月了,没有一场透雨,藠头的收成可能要大打折扣。
老农唐维周领我们去看他种的1亩藠头地。1亩地用250公斤种子,每公斤村里补贴1元,他自己共花了400元,又用了150元肥料钱。他说,照目前长势,单产最多750公斤,赚不了几个钱了。然而,他的目光里却有几分坚定。他表示,如果不大亏,明年还种。
藠头在耒阳西部山区东山再起,政府引导下的订单农业把农民的积极性又调动起来无疑是重要原因。但眼下农民拿不准的是市场价格,外面市场价低了,怕商家不兑现收购,市场价高了,又怕卖亏。
与这三个乡签订合同的金利食品公司,其产品直接打进日本的超市,目前正在建设投资2000万元的加工厂,计划明年发展藠头过万亩,后年2万亩。公司老总凌宇满怀感叹地对记者说,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他们以每公斤0.8元的保护价与农民签订了订单,他心里也有些放心不下的是,怕农民不按合同把藠头卖给他们。
小小藠头,在一些人眼里也许不值几何,但在耒阳市西部山区农民心中分量有多大,承载了他们多少期盼与希望啊!
跟着市场走
金中基
农民增收的问题,是门大学问。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眼睛要盯着市场,心里要想着市场,跟着市场的节拍前行。
市场瞬息万端,变化无穷。今年种头赚钱,明年可能是种辣椒或者别的什么赚钱,赚钱与否,完全凭借市场供需矛盾引发的价格波动。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建立起有效的市场信息传导渠道,帮助农民掌握市场信息、分析市场行情,努力使农民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跟着市场走,不是盲目随从,也要学会点市场法则。在市场行为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农民自己的利益,大力倡导政府引导下的订单农业,同时购销双方也要信守合同。倘若一味地追逐利益而放弃市场信用,撕毁合同,失了市场,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点评

夷陵农民种藠头尝到甜头
发布者:周成富 陈红          更新日期:2008-4-14       浏览:232次       文章来源:
本网讯:4月9日,笔者在夷陵区鸦鹊岭镇新场村四组看到:碧绿的细长的藠头叶子呈“伞”形挨挨挤挤,几乎把一块农田整个儿遮盖住了,好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农民冯长蓉正在藠头田里除草。她高兴地说:“2007年元月,我种了0.5亩藠头,去年挖藠头1300多公斤,生产的无公害藠头无农药残留,味道香、品质好,走进了市民的菜篮子。雪白的藠头果子大,成了抢手货,每公斤售价3元,收入近4000元,让我尝到了甜头。2008年元月,我扩大了面积,增加到一亩地。由于施足了底肥,科学管理,勤除杂草,如今藠头长得很好。5月中旬就可以卖了,这块田可以挖藠头2500多公斤,按去年的价3元计算,收入可以超过7500元。
据悉,该村在计生户冯长蓉的带动下,有50户种了藠头,面积达40余亩。
藠头换个方式栽 钞票翻倍来
10-05-12作者: 周成富[ 大 中 小 ]
本网讯:(通讯员 周成富)近日,夷陵区鸦鹊岭镇新场村四组村民女能人刘新珍将100多斤新鲜藠头运到宜昌卖。她种出的藠头个大、胖、秆白、嫩、长,虽价格比别人的卖的高些,但在市场上却是抢手货,以每公斤6元的价格卖了300多元。她今年种了1.2亩藠头,可产藠头2000多斤,收入5000多元。
据介绍,刘新珍以前种藠头运用传统的方式,掏沟、将藠头竖放在沟里,然后施肥,盖土时将藠头秆露在外面,长出来的藠头秆是青色的,青色的藠头总是不好卖,又卖不出好价钱。2008年,她潜心摸索,终于从传统的方式中悟出了道理:掏沟栽种时将藠头横放在沟里,重施猪牛粪等农家肥料,加氮磷钾肥,盖土时将藠头完全覆盖。藠头的叶子钻出地面后,适时除草追肥,垒蔸。这样长出来的藠头个大、秆白、嫩、长,每亩能产2000斤,收入5000多元。
“只要动脑筋,黄土出黄金。”刘新珍说,这种种藠头的方式不仅在本土推广,新场村、金河村等村民也向她学习采用这种藠头的新方法,增加了收入。
风吹肉炒藠头
发布: 2010-08-31 13:29 | 来源: 未知 | 编辑:想着吃就乐 | 查看: 59次

风吹肉,又名晒肉。上周在一些回复里简单说明了风吹肉的做法,今天才重复一下    风吹肉一般选用带皮的猪后腿肉,其***与腊肉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风吹肉不需烟熏,直接挂在透风处晾晒即可。
风吹肉的特点是肉质咸鲜,配以辣椒蒸炒食用都很下饭,是长江以南的特产肉制品。
本菜选用藠头与风吹肉同炒,辅以剁椒,用极少量的食盐、生抽、味精调味。
藠头,掐往根和叶子,切段。下图是较嫩的米藠头。

风吹肉切片,焯水往亚硝酸盐(炒时不必再放盐)。

锅内放油,下藠头段略炒,放盐、剁椒翻炒至断生,加进已焯过水的肉片继续翻炒,待藠头变软,放生抽、味精翻动几下即可出锅。

本菜的特点藠头的特有香味与风吹肉的咸鲜很完美的结合,咀嚼肉片时会有种独特的味道,妙不可言。
全程化服务 产加销一体 新工艺助力
多措并举振兴藠头产业
2008-11-11
本报讯(张湘华 张浩果易和平)11月2日,从江西调进的15吨优质藠头种子刚运抵湘阴,就被该县白泥湖、三塘等乡镇的藠农抢购一空。据湘阴县县长黎作凤介绍,今年,该县采取政府、藠头加工企业、藠农共同负责购种资金的办法,从江西、湖北等地调进优质藠头种子120吨,目前,已落实藠头种植面积4.4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4100多亩。该县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新的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已见成效。
湘阴素有“藠头之乡”的美誉,湘阴藠头已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高峰时,藠头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半壁江山”。近年来,因受日本消费群体单一、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该县藠头产业逐步萎缩。该县经过反复调研讨论认为,发展、壮大藠头产业既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个有效载体,又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痛定思痛后的该县决策者决定以土地流转促进农村零碎生产旧模式向规模经营的转变,初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动、政策驱动、农户主动的流转机制,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县财政设立藠头发展基金,采取以奖代投的办法,用于藠头种植户补贴和科研开发;农村信用社积极扩大农户小额贷款面和贷款额度,加强对藠头种植大户的信贷支持;由农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藠头技术指导专家组经常深入村、组,包乡镇办示范片,负责藠头种植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农业、工商、质监部门则加强对藠头种苗、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和加工、生产环节的监管,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
该县还全力扶持现有藠头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并以优惠政策引进藠头加工企业,做到产、加、销一体。为使企业有序竞争,良性发展,由县农办牵头,组织成立了藠头协会。藠头加工企业在藠头协会的指导下,在藠头下种前与农户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建立了稳定的高产核心生产基地。藠头加工企业均与科研院校联姻,组建了科技攻关小组,研发新工艺。如去年引进的岩下天之果公司就在省科研部门的指导下,研制出了适合日本年轻一代口味的藠头,市场前景看好。
全程化服务,产、加、销一体,新工艺助力的必然结果,是催生、壮大了“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模式,湘阴藠头走出低迷,重新崛起。与藠头基地相联的33家藠头加工企业吸纳劳动力1.5万人,今年已加工藠头2.1万吨,创汇1400多万美元,藠农从该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其现金收入的七成多。
“藠头之乡”四面楚歌 2000多吨腌制藠头被积压 平均每吨要亏800...
“藠头之乡”四面楚歌 2000多吨腌制藠头被积压 平均每吨要亏800元(图) 谈及新建生米的藠头,当地干部不禁眉飞色舞,一粒粒洁白如玉、松脆清香的小藠头成为老...
www.jxnews.com.cn/oldnews/n1198/ca799775.htm 2009-12-11 - 百度快照









藠头
百科名片
  藠头
藠头为多年生草本百合科植物的地下鳞茎,叶细长,开紫色小花,嫩叶也可食用。成熟的藠头个大肥厚,洁白晶莹,辛香嫩糯,含糖、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烹调佐料和佐餐佳品。干制藠头入药可健胃、轻痰、治疗慢性胃炎。据《本经》记载:藠头“治金疮疮败,轻身者不饥耐老”、“治少阴病阙逆泄痢,及胸瘅刺痛,下气,散血,安胎。”如此既好吃又治病之物,世间实为难得。
编辑本段
简介  藠
拼音:jiào
薤(xiè)的别称:~子。~头。  
藠头为多年生草本百合科植物的地下鳞茎,叶细长,开紫色小花,嫩叶也可食用。成熟的藠头个大肥厚,洁白晶莹,辛香嫩糯,含糖、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烹调佐料和佐餐佳品。干制藠头入药可健胃、轻痰、治疗慢性胃炎。据《本经》记载:藠头“治金疮疮败,轻身者不饥耐老”、“治少阴病阙逆泄痢,及胸瘅刺痛,下气,散血,安胎。”如此既好吃又治病之物,世间实为难得。
传统的种植品种体型狭长头大尾小如鸡腿状,俗称长藠头,有纤维脆嫩、口感舒适的特点。后来又引进一种型体似球状的品种,其特点是盐渍不散,切口好看。藠头生长适潮耐肥,一般多种于背阴潮湿的鸡粪土之地,每年秋季下种,次年入秋收获,生长期在300天左右。只要施足底肥,其问只需除草一二次,亩产都在数千公斤,是一种投入少而经济效益高的作物。
编辑本段
食用方法
  图片
藠头的吃法,很考究。鲜品切片或切成丝炒肉。味道独特,而更多的还是用来腌制。个大色白的可按各人喜好腌成酸、甜、辣等口味,不但色泽晶莹鲜亮,而且馨香沁人,令人闻而生津不止;品质稍差的则拌入辣椒剁碎腌成藠头辣子,都是开胃佐餐顺气的佳品。
从商代起,我国人民就开始种植。鄂州梁子湖畔的公友乡、涂镇一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粘而不板,宜于生长优质藠头。它大而圆,皮薄、色白、脆嫩、无渣,用其加工的盐渍藠和甜酸藠头具有颗粒晶莹,卤汁澄清,香气浓郁,甜酸适度,颜色乳白,质地脆嫩等特点,享誉海内外。藠头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盐类,具有建脾开胃、延缓衰老、防癌等功效,不仅适于佐餐,还可作馈赠佳品。
编辑本段
藠头特征
为百合科植物的地下鳞茎。成熟的藠头个大肥厚,洁白晶莹  藠头
,辛香嫩糯,含糖、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烹调佐料和佐餐佳品。干制藠头入药可健胃、轻痰、治疗慢性胃炎。据《本经》记载:藠头“治金疮疮败,轻身者不饥耐老”、“治少阴病阙逆泄痢,及胸瘅刺痛,下气,散血,安胎。”如此既好吃又治病之物,世间实为难得。
藠头传统的种植品种体型狭长头大尾小如鸡腿状,俗称长藠头,有纤维脆嫩、口感舒适的特点。后来又引进一种型体似球状的品种,其特点是盐渍不散,切口好看。藠头生长适潮耐肥,一般多种于背阴潮湿的鸡粪土之地,每年秋季下种,次年入秋收获,生长期在300天左右。只要施足底肥,其问只需除草一二次,亩产都在数千公斤,是一种投入少而经济效益高的作物。
藠头的吃法,很考究。鲜品切片或切成丝炒肉。味道独特,而更多的还是用来腌制。个大色白的可按各人喜好腌成酸、甜、辣等口味,不但色泽晶莹鲜亮,而且馨香沁人,令人闻而生津不止;品质稍差的则拌入辣椒剁碎腌成藠头辣子,都是开胃佐餐顺气的佳品。
株高45~55 cm,分蘖性强,一个鳞茎可分蘖成15~20个,多的可达50个。叶三角形中空,长40~50 cm,粗1.4~1.6 cm,绿色,叶鞘长7 cm,鳞茎纵径4~5 cm,横径2.5 cm左右,单个鳞茎质量为10.5~15.5 g。肉质细嫩,微辣,盐渍或醋渍后质脆,味好。迟熟,生长期265 d左右,耐寒性强,耐热性和耐旱性中等,不耐涝。
编辑本段
栽培技术
1.整地作畦
选择连续3 a以上未种过藠头的沙壤土整地作畦。  藠头
结合整地施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667 m2施腐熟厩肥2 000 kg加三元复合肥10 kg。在整好的地块上作宽85 cm的畦,沟宽20 cm,开好栽植沟,深7~10 cm。
2.适时播种
在我市藠头一般播种期以9月中旬-10月上旬为宜。播种过早藠头芽尚未萌动;过迟在年内生长天数短,气温低,生长慢,影响产量。据我们试验:9月19日播种的平均667 m2产量为963.6 kg,比10月7日播种的平均667 m2产716.9 kg增加34.4 %。播种时按株距15 cm,把藠头顺次斜放在栽植沟内,再覆盖2 cm厚细土,注意覆土厚度不要太浅,过浅后期藠头易外露变绿影响外观及质量。一般667 m2栽藠头1万~1.2万穴,每穴放藠头2粒为宜,667 m2用种量90 kg左右。种植密度单种大于套种,平地高于坡地。
3.田间管理
(1)施肥 为达到优质高产必须重视增施有机肥和氮、磷、钾的合理配比,特别是钾肥的使用,对增加产量效果显著。在头整个生长期需要追肥3~4次,年前(即出苗后)施有机肥1 000 kg左右。翌年2月上中旬气温回升,是头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结合锄草松土,667 m2施尿素20 kg加氯化钾10 kg;3月底头进入鳞茎膨大期,667 m2施三元复合肥25 kg,如施用过迟会推迟鳞茎的膨大,影响产量。每次结合施肥松土除草。
(2)培土 培土是夺取藠头优质高产高效的一项关键性技术措施,尤其是新发展的产区,更应强调后期培土。在藠头生长中后期,地下鳞茎膨大迅速,如果暴露于表土,接触到空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暴露部分容易变绿,农户称为“绿籽”,“绿籽”食味差,并有低毒,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培土一般在“小满”前后进行,连续2~3次,把根茎部裸露的鳞茎全部深盖。
(3)病虫害防治 藠头的病虫害发生比较轻,但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加重,已成为藠头老产区的关键性问题。在生产实践中对病虫害防治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一是选择无病区的健壮藠头鳞茎作种子。二是轮作,对连续种植2~3 a的土壤进行轮作换种。三是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特别是防止土壤的内滞水。四是重视科学配方施肥,改变农户重氮肥轻磷钾肥的思想,增加钾肥的施用量。五是药剂防治,藠头的虫害以蓟马为主,可用10 %吡虫啉或2.5 %菜喜进行防治;病害以霜霉病和炭疽病为主,霜霉病可用60 %灭克锰锌防治,炭疽病可用25%使百克乳油或80 %炭疽福美防治。
4.采收与留种
在我市,藠头的采收时间常在“芒种”至“夏至”,即在地上部叶子有1/3枯黄,藠头鳞茎充分成熟时即可收获。如要留种,可到9月中旬起挖,一般667 m2留种地可移栽大田667~1 000 m2,也可用于假植,或拔起藠头连上部叶捆扎好挂于阴凉通风处,可以节约土地。但种植后植株生长势不及前一种方法。
编辑本段
品牌产地
藠头之乡---新建县生米 。在生米几乎每户人家种地都会种 藠头。 藠头在生米的历史很久。
生米镇是我国最大的藠头生产基地。生米藠头因其色白无污染,层多耐腌制,肉脆爽口,个大匀称,具有杀菌、健胃、消食、除腻等功能,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据统计,中国出口的藠头原料中有80%出自该镇。2003年,生米镇的藠头通过国家农业部的验收,被认定为"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并被授予"中国藠头之乡"光荣称号。因为味道爽口,生米藠头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多家。生米藠头已经是一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