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皇帝是怎么过生日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00:22

王建的《宫词一百首》之五十九写道:圣人生日明朝是,私地教人属内监。自写金花红榜子,前头先进凤凰衫。
  欧阳修的《归田录》卷二记载:“唐人奏事,非表非状者,谓之榜子。”用金花纸写红榜子,相当于制作精美的生日卡,表示非常重视。第二天皇帝过生日,宫女在头天私下里嘱托内监,把自己那份给皇帝的生日礼物放在前头,以引起皇帝注意。
  宫女给皇帝送生日礼物,有讨好皇帝之意,但写金花榜子、进凤凰衫之事并未于见史料记载,以王建对宫廷生活的了解来于大太监王守澄的直接告知,当为不虚。

  除此之外,唐朝皇帝在“庆生”时还有哪些说法和节目呢?
  把皇帝生日作为诞节,并且在礼典中制有庆贺仪式的规定始于唐朝。
  封演的《封氏闻见记校注》卷四有“降诞”条:
  太宗曾以降诞日谓长孙无忌曰:“今日是朕生日,俗云‘生日可喜乐’,以吾之情翻感思!”因泣下。
  中宗常以降诞宴侍臣贵戚于内庭,与学士联句柏梁体诗。然则国朝以来,此日皆有宴会。
  玄宗开元十七年,丞相张说遂奏以八月五日降诞日为千秋节,百僚有献承露囊者。是日皇帝御楼张乐,倾城纵观,天下士庶,皆为赏乐。其后又改为天长节。
  肃宗因前事以降诞日为天平地成节。
  代宗虽不为节,犹受诸方进献。
  今上即位,诏公卿议。吏部尚书颜真卿奏:“准《礼经》及历代帝王无降诞日,惟开元中始为之;又复推本意以为节者,喜圣寿无疆之庆,天下咸贺,故号节曰‘千秋’,万岁之后,尚存此日以为节假,恐乖本意。”于是敕停之。
  封演仕德宗朝,德宗不设诞节,有宴会。这段文字对之前几位皇帝的庆寿活动均有提及。
  在唐玄宗设置“千秋节”之前之后,皇帝对自己的生日就很重视。上文提到,唐太宗在生日那天百感交集,对着大舅子掉眼泪。另外,唐太宗对出生地还格外很重视。《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太宗生于(武功)庆善宫。”唐太宗曾于贞观六年(632年)九月和贞观十六年(642年)十一月来到他的出生地,写下《幸武功庆善宫》和《重幸武功》,虽然不是为了庆寿,但却在诗中特意提到降诞的事,显示出对出生地的重视,对父母孕育之恩的感怀。太宗另有《过旧宅二首》,旧宅就是武功庆善宫。
  中宗李显时还没有把皇帝生日确定为诞节,但宫中往往以宴饮的方式进行庆贺,而且宴饮时君臣还效柏梁体联句。
  《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参与者有李显、李峤、宗楚客、刘宪、崔湜、郑愔、赵彦昭、李適、苏颋、卢藏用、李乂、马怀素、薛稷、宋之问、陆景初、上官婕妤。
  “十月”应为“十一月”。据《旧唐书•中宗纪》与《唐会要》卷一,中宗生于显庆元年十一月五日。又据《唐诗纪事》卷九“李适”条,诗当作于景龙二年(708年)十一月五日。
  李峤有《中宗降诞日长宁公主满月侍宴应制》,中宗的生日恰逢长宁公主满月,一同庆祝。“侍宴”,表示宫中在这天举办祝寿的宴会;“应制”,表示这天大臣们写诗表示祝贺。
  “千秋节”的设置是在开元十七年,此前玄宗的庆寿活动也非常热闹。
  张祜的《退宫人二首》之二写道:“歌喉渐退出宫闱,泣话伶官上许归。犹说入时欢圣寿,内人初著五方衣。”
  崔令钦的《教坊记》记载:“开元十一年,初制《圣寿乐》,令诸女衣五方色以歌舞之。”
  这位宫伎在容颜老去,歌声不复婉转的时候,被逐出宫。她逢人就说当时为皇帝祝寿表演的情景,可见当时的情景给她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
  《旧唐书·本纪第八·玄宗上》记载:“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宴百僚于花萼楼下。百僚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王公以下献金镜及承露囊,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假三日,仍编为令。从之。”
  公元729年,唐玄宗过生日,皇上在花萼楼请百官大吃大喝。百官上表建议把每年的八月五日――玄宗降诞日,作为“千秋节”,群臣进万寿酒,献金镜绶带和以丝织成的承露囊。举国欢庆,还放三天假。
  千秋节以三日为庆,可见其盛。《唐会要》记载:“千秋节咸令宴乐,休假三日。”
  据北宋·王钦若等编的《册府元龟》,当时上书提出这一建议的是尚书左丞相源乾曜和右丞相张说,他们在上表中已经列出了千秋节的活动内容。
  《旧唐书·本纪第九·玄宗下》记载:“天宝七载(748年)秋八月己亥朔,改千秋节为天长节。”意为人寿比天长,千秋无限期。
  顾况的《八月五日歌》写道:“八月五日佳气新,昭成太后生圣人。开元九年燕公说,奉诏听置千秋节。”玄宗的生日是在八月五日,他是昭成窦太后所生,与史料相符。但这里却说张燕公(张说)在开元九年就提出了设置千秋节的建议,与史料不符,应为开元十七年。
  《旧唐书》记载的是王公以下向皇帝献金镜,而据《唐会要》卷29,千秋节这天,皇帝赐四品以上金镜、珠囊、缣彩,赐五品以下束帛。
  唐玄宗有两首诗是专门写“赐群臣镜”的。
  李隆基的《千秋节赐群臣镜》写道:“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后,遇象见清心。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更衔长绶带,留意感人深。”“分将赐群后”,赐镜给群臣。
  李隆基的《千秋节赐群臣镜》写道:“瑞露垂花绶,寒冰澈宝轮。”不仅提到金镜,还提到承露囊。
  李隆基的《千秋节宴》写道:“月衔花绶镜,露缀彩丝囊。” 据《旧唐书·玄宗纪》,这首诗写于开元十八年(730年)八月五日,是确定千秋节之后的第二年。
  杜甫的《千秋节有感二首(八月二日为明皇千秋节)》写道:“宝镜群臣得,金吾万国回。”也提到赐给群臣宝镜。原诗小注有误,明皇千秋节应该是八月五日。
  杜牧的《过勤政楼》写道:“千秋令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得意,年年因雨上金铺。”也提到承露囊。金铺,铜制门饰,用以衔环,上作兽头或其它形状。物是人非,盛景不再。
  千秋节之际,皇帝宴百僚,群臣进万寿酒,举国欢庆。
  李隆基的《千秋节宴》写道:“兰殿千秋节,称名万寿觞。风传率土庆,日表继天祥。玉宇开花萼,宫县动会昌。衣冠白鹭下,帟幕翠云长。献遗成新俗,朝仪入旧章。”
  据《洞冥记》,兰殿即猗兰殿,汉武帝生于此。唐玄宗借指自己的出生地。
  花萼楼是当时最主要的宫廷娱乐场所,全称花萼相辉楼,在兴庆宫西南隅。宁王宪、申王撝、歧王范、薛王业邸第相望,环于宫侧,取《诗•小雅•棠棣》兄弟亲爱之义,意为花覆萼,萼承花,兄弟相扶。千秋节的盛会常在这里举行。
  诗注:“开元十八年,礼部奏请:秋社会并就千秋节,先赛白帝,报田祖,然后坐饮。从之。故诗云云。”“从之”,原作“散之”,误,据《册府元龟》卷2改。春秋二社在唐代都放假一天,千秋节跟秋社的日子靠近,合二为一。
  张说的《杂曲歌辞•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写道:“金天诞圣千秋节,玉醴还分万寿觞。”写到群臣向皇帝进万寿酒的事。“万寿觞”当指皇帝赐宴,群臣借皇帝所赐之酒举杯祝皇帝万寿无疆之意。
  顾况的《八月五日歌》写道:“丹青庙里贮姚宋,花萼楼中宴岐薛。”写到在花萼楼设宴,宴请王公贵族。还有在集贤殿赐宴或者只提到举行宴会但是未明确地点的情况。
  张说的《皇帝降诞日集贤殿赐宴》写道:“仲秋金帝起,五日土行昭。瑞表壬寅露,光传甲子宵。阴风吹大泽,梦日照昌朝。不独华封老,千年喜祝尧。”可能在集贤殿的宴会要比在花萼楼的宴会更正规一些,更加具有仪式性。
  千秋节这天不仅举行宴会,而且君臣还赋诗唱和。张说还有《奉和圣制千秋节宴应制》诗。
  关于举国欢庆的情景在诗中也有所反映。在系列庆祝活动中,乐舞杂伎表演必不可少。
  戎昱的《八月十五日》写道:“忆昔千秋节,欢娱万国同。”
  郑嵎的《津阳门诗》写道:“千秋御节在八月,会同万国朝华夷。花萼楼南大合乐,八音九奏鸾来仪。”在花萼楼之南举行盛大仪式,君臣与外国使节一起观看表演。
  杜牧的《华清宫三十韵》写道:“歌吹千秋节,楼台八月凉。神仙高缥缈,环珮碎丁当。”有“歌吹”的声音,有“环佩”的舞动。
  
张祜的《杂曲歌辞•千秋乐》写道:“八月平时花萼楼,万方同乐奏千秋。倾城人看长竿出,一伎初成赵解愁。”赵解愁是以表演竿技著名的伎人,在千秋节的庆祝活动中进行表演,演出时满城人都出来观看。
  诗中还提到生动的马舞表演。王建的《楼前》写道:“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飞龙老马曾教舞,闻著音声总举头。”
  当千秋节的热闹随着安史之乱烟销云灭之后,抚今追昔,这一天令人倍生感慨。
  舒元舆的《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写道:“八月日之五,开卷忽感激。正当天宝末,抚事坐追惜。”
  唐玄宗的儿子肃宗的生日(九月三日)名为“天成地平节”,或称“地平节”,表示在太上皇的天长节之下,节日庆典是在这一天于三大殿置道场。
  宪宗生日起初称为“降诞节”,后在武宗时追改为“降圣节”;此后,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五朝没有设置诞节,但仍有庆祝活动,有休假,地方政府也照样进献礼物。
  文宗恢复诞节设置,其生日名为“庆成节”;武宗生日名为“庆阳节”;宣宗生日名为“寿昌节”;懿宗生日名为“延庆节”;僖宗生日名为“应天节”;昭宗生日名为“嘉会节”;哀帝生日名为“乾和节”。
  《新唐书•礼乐十二》记载:“自肃宗以后,皆以生日为节,而德宗不立节,然止于群臣称觞上寿而已。”
  宪宗和穆宗的生日都没有专门设置诞节,但是大臣们往往写诗祝贺,诗的内容一般都是歌功颂德。
  广宣有《降诞日内庭献寿应制》:“仙驾三山上,龙生二月中。”广宣仕元和(宪宗年号)、长庆(穆宗年号)两朝。宪宗李纯的生日是大历十三年(778年)二月十四日,所以说“龙生二月中”。
  广宣还有《早秋降诞日献寿二首应制》,穆宗生于贞元十一年(795年)七月六日,正是早秋时节。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那首歌:“有生的日子天天快乐,别在乎生日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