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纣王的恶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16:00

1商纣王的恶行

【原文】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

王曰:“嗟1!我友邦冢2君越3我御4事庶士,明听誓。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5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

“今商王受6,弗敬上天,降灾下民。沈湎冒7色,敢行暴虐,罪人以族,官8人以世,惟宫室、台榭9、陂10池、侈11服,以残害于尔万姓。焚1213忠良,刳1415孕妇。皇天震怒,命我文考16,肃17将天威18,大勋未集19

“肆20予小子发21,以尔友邦冢君,观政于商。惟受罔有悛22心,乃夷2324,弗事25上帝神祗,遗厥先宗庙弗祀。牺牲粢26盛,既于凶盗。乃曰:‘吾有民有命!’罔惩27其侮28。天佑下民,作29之君,作之师,惟其克30相上帝,宠绥31四方。有罪无罪,予曷敢有越厥志?

【译文】在文王十三年春天,周武王在孟津大会诸侯。

周武王说:“啊!我友好国家的大君和我的进行战争的大小官员们,明白地听我宣誓。惟有天地是万物的父母,惟有人类是万物之灵。诚然聪明的人,可以做君主,君主就是人民的父母。

“如今的商王受,不恭敬上天,降灾给下民。沉溺于酒贪求于美色,敢于做残暴虐杀之事,用株连九族的方式惩罚人,用世袭的方式任用人,大建宫室、台榭、池塘、穿着华丽奢侈的衣裳,用来残害你们万民。他火烧残杀忠臣良将,解剖挑肉剔骨怀孕的妇女。皇天动了怒气,命令我先父文王,恭畏奉行上天的震慑,但大功未能完成。

“如今我小子姬发,和你们友好国家的君主,观察殷商政事。那纣王受没有悔改之心,仍然是傲慢无礼,不侍奉上天神灵,舍弃他先人的宗庙不祭祀。供奉的牛羊谷物,也落入凶盗之手。他还说:‘我有民有命在天。’丝毫不知道警戒自己的轻慢。上天爱护下民,为民立君来治理人民,为民立师来教育人民,应当能够辅佐上帝,保佑安定天下。有罪的应该讨伐,无罪的应该赦免,我怎敢违背那上天的意志呢?”

【说明】周武王首先描述了商纣王的恶行,说商纣王“沈湎冒色,敢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宫室、台榭、陂池、侈服,以残害于尔万姓。焚炙忠良,刳剔孕妇。”然后他又回顾了父亲周文王本来是要讨伐殷商的,但可惜未能完成。现在由他来主持这件事,希望八百诸侯共同观察殷商政事,决定其有罪无罪。

——————————————————

【注释】1.嗟:(jiē街)《易·节·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书·费誓》:“公曰:‘嗟,人无哗,听命。’”《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诗·小雅·节南山》:“民言无嘉,憯莫惩嗟。”《小尔雅·广言》:“嗟,发声也。”这里用为感叹之意。

2.冢:(zhong肿)《书·伊训》:“侯甸群后咸在,百官总己以听冢宰。”《书·牧誓》:“我友邦冢君。”《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於冢宰三年。”《礼记·内则》:“冢子则太牢。”《尔雅》:“冢,大也。”《白虎通》:“冢者,大也。”这里用为地位高的官吏之意。

3.越:助词,无实意,相当于“于”。《书·盘庚上》:“越其罔有黍稷。”《书·吕刑》:“越兹丽刑。”《书·微子》:“越至于今。”《广韵》:“越,于也。於也。”

4.御:(yù玉)《易·蒙·上九》:“不利为寇,利御寇。”《诗·邶风·谷风》:“亦以御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人御师必于殽。”《论语·公冶长》:“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公羊传·桓公八年》:“御寒暑之美服。”《孟子·万章下》:“今有御人於国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荀子·荣辱》:“于是又节用御欲。”这里用为防御对抗之意。

5.亶:(dan胆)《书·盘庚中》:“乃话民之弗率,诞告用亶。”《诗·小雅·祈父》:“祈父亶不聪。”《诗·大雅·板》:“靡圣管管,不实于亶。”《尔雅·释诂上》:“亶,信也。”《荀子·强国》:“相国之于胜人之势,亶有之矣。”这里用为诚然之意。

6.受:即商纣王。《史记·殷本纪》:“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郑玄说:“纣,帝乙之少子名辛。帝乙爱而欲立焉,号曰受德。时人传声转作纣也。史掌书,知其本,故曰受。”《书·西伯戡黎序》:“祖伊恐,奔告于受。”

7.冒:《书·秦誓》:“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诗·邶风·日月》:“下土是冒。”《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黄宗羲《余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记》:“舟人冒利。”这里用为贪求之意。

8.官:《礼记·王制》:“论定然后官之。”曹操《论吏士行能论》:“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这里用为当官、作官之意。

9.榭:(xiè卸)建在高土台或水面(或临水)上的木屋。《楚辞·招魂》:“层台累榭,临高山些!”《礼记·月令》:“可以处台榭。”

10.陂:(bei倍)《易·泰·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书·禹贡》:“九泽既陂,四海会同。”《诗·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尔雅·释地》:“陂者曰阪。”《释名·释山》:“山旁曰陂。”《吕氏春秋·辩土》:“其为晦也,高而危则泽夺,陂则埒。”这里用为倾斜的山坡之意。

11.侈:(chǐ齿)《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管子·侈靡》:“莫善于侈靡。”《左传·昭公三年》:“于臣侈矣。”《孟子·梁惠王上》:“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荀子·王霸》:“四方之国有侈离之德则必灭。”《韩非子·解老》:“多费谓之侈。”司马光《训俭示康》:“以侈自败者多矣。”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说文》:“侈,一曰奢也。”这里用为奢侈、追求过分的享受之意。

12.焚:《周礼·掌戮》:“凡杀其亲者焚之。”《左传·成公十三年》:“遂从而尽焚之。”这里用为用火烧死的酷刑之意。

13.炙:《孟子·尽心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韩非子·难言》:“翼侯炙。”《汉书·戾太子传》:“炙胡巫上林中。”这里用为烧灼人体之意。

14.刳:(ku枯)《礼记·内则》:“刲之刳之。”《荀子·儒效》:“刳比干而囚箕子,飞廉、恶来知政,夫又恶有不可焉?”《说文》:“刳,判也。”王充《论衡》:“引刀自刳其腹。”这里用为剖开之意。

15.剔:(tī梯)《诗·大雅·皇矣》:“攘之剔之,其檿其柘。”《韩非子·显学》:“夫婴儿不剔首则腹痛,不痤则寝益。”这里用为挑、拨之意。

16.文考:指文王。

17.肃:(sù素)《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诗·大雅·思齐》:“肃肃在庙。”《左传·文公十八年》:“忠肃共懿。”《国语·楚语》:“又能齐肃衷正。”《训文》:“肃,持事振敬也。”《汉书·五行志》:“貌之不恭,是谓不肃。”这里用为畏惧、恭敬之意。

18.威:《书·益稷》:“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管子·君臣下》:“此先王所以明德圉奸,昭公威私也。”《战国策》:“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史记·陈涉世家》:“教我先威众。”这里用为震慑之意。

19.集:《书·多方》:“不集于享,天降时丧。”《诗·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左传·成公二年》:“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这里用为成功之意。

20.肆:《书·盘庚下》:“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书·多士》:“肆尔多士!非我小国敢弋殷命。”《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於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尔雅·释诂下》:“肆,今也。”这里用为如今之意。

21.发:即周武王。

22.悛:(quān圈)《左传·襄公七年》:“亦无悛容。”《左传·昭公九年》:“为是悛而止。”《韩非子·难四》:“过而不悛。”《广雅·释诂三》:“悛,更也。”这里用为悔改、改变之意。

23.夷:《论语·宪问》:“原壤夷俟。”《荀子·修身》:“由礼則雅,不由禮則夷固僻违,庸众而野。”这里用为傲慢之意。

24.居:通“倨”。《韩非子·诡使》:“莫肯下遗,式居娄骄。”这里用为傲慢之意。

25.事:(shì士)《易·蛊·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书·甘誓》:“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诗·大雅·烝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老子·二十三章》:“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孟子·梁惠王下》:“间於齐、楚,事齐乎?事楚乎?”《荀子·臣道》:“事圣君者,有听从无谏争。”《韩非子·存韩》:“今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扦蔽。”《玉篇·史部》:“事,奉也。”作动词,这里用为侍奉之意。

26.粢:(zich知)《公羊传·桓公十四年》:“御廪者何?粢盛委之所藏也。”《孟子·滕文公下》:“诸侯耕助以供粢盛。”《玉篇》:“粢,稷米也。”这里用为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物之意。

27.惩:《诗·小雅·节南山》:“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诗·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郑玄笺:“惩,艾也。”《易·损·象》:“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礼记·表记》:“则民有所惩。”《玉篇·心部》:“惩,戒也。”《广雅》:“惩,恐也。”这里用为鉴戒、警戒之意。

28.侮:(wǔ午)《礼记·曲礼》:“不侵侮。”这里用为轻慢,不敬重之意。

29.作:《书·禹贡》:“恒卫既从,大陆既作。”《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孟子·公孙丑下》:“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易·系辞下》:“包牺氏没,神农氏作。”《论衡》:“周秦之际,诸子并作。”这里用为产生、兴起之意。

30.克:《易·益·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书·尧典》:“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诗·小雅·正月》:“既克有定,靡人弗胜。”《诗·大雅·文王》:“王国克生,维周之桢。”《诗·大雅·皇矣》:“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尔雅》:“克,能也。”《荀子·君道》:“赏克罚偷,则民不怠。”这里用为“能”之意。

31.绥:(suí随)《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书·汤诰》:“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诗·小雅·楚茨》:“乐具入奏,以绥后禄。”《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论语·子张》:“道之期行,绥之期来,动之斯和。”《荀子·儒效》:“修修兮其用统类之行也,绥绥兮其有文章也。”《后汉书·西域传·序》:“时军司马班超留于寘,绥集诸国。”这里用为安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