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昕捷:任庆泰:兴衰成败“大观楼”(中国青年报 2010-8-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4:46:06

    

    任庆泰(1850~1932)字景丰,原籍山东,生于辽宁法库,开设京城第一家照相馆,中国电影之父。

    尽管扛着“中国电影诞生地”的金字招牌,北京前门大栅栏的大观楼影城已不复百年前的辉煌。据说,1905年,当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此上映之时,有“万人空巷之势”。

    可惜,这部电影的胶片早已散失,后人只能从为数不多的记载中,去遥想当年的盛况。

    戏曲家吴震修是指称这部电影确实存在的人之一。据他的一位挚友转述,有一天吴震修溜达到琉璃厂附近的丰泰照相馆,老远就见支着一块白布。走近一瞧,不是在拍照,竟是在拍当时京城上座最高的“电光大戏”。只见“伶界大王”谭鑫培着黄忠的全套行头,手提一把金刀,耍了一个《定军山》里的“舞刀”后下场。吴震修发现,有个大块头一直在旁“指挥照料”。

    这位大块头,就是后来被誉为“中国电影之父”的任庆泰,“指挥照料”大概是对导演工作的一种描述。依照现在的标准,任庆泰应该是类似詹姆斯.卡梅隆的那种技术派导演。

    任庆泰生性聪颖,心灵手巧,原本是一位杰出的木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上海给一家外国人开设的照相馆做镜框活儿,学得了照相的基本技术。后来他又自费去日本深造,从此认定照相业作为一种商业文化,必定会在中国有可观的前景。

    1879年,任庆泰回国后,在北京琉璃厂土地祠附近创办了京城第一家照相馆。

    据当时的一则新闻记载,过年期间,土地祠西院那个小夹道内,游人总是挤不动。再加上任庆泰力推八折优惠,所以半个月内,照相的人,每天多至千号,少也七、八百号,以女士居多。

    任庆泰以擅长拍合影和“戏装照”闻名,颇受老北京人的欢迎,还曾数次应召为王公贵族拍照,甚至还被慈禧赏赐过一个四品的虚职。

    作为一位在清末民初颇有影响的实业家,任庆泰投资创办过药房、木器店、汽水厂。与此同时,他对刚诞生不久的电影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后来,他建造经营了“大观楼影戏园”,那是北京第一家带有专业性质的电影院。

    由于不满那些舶来的电影“尺寸甚短,除滑稽片外,仅有戏法与外洋风景”,任庆泰萌生了利用照相馆的技术能力,自己摄制影片的念头。与戏曲界交游颇广的任庆泰很自然地想到,要把京剧名伶的表演拍成“活动照片”。据说,1905年的春夏之交,他力邀谭鑫培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尽管《定军山》是否真的存在,尚存有争议,但任庆泰作为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之一,是毋庸置疑的。

    光绪年间的《京话日报》,曾有一则消息很有意思。文中说大观楼开设人任庆泰奉卫生局批示,戏文全为开通民智,不是淫词小调。且观影男女分座,不准任意混杂。由此看来,对电影的审查和管制,自电影在中国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开始了。

    不过,作为中国电影开拓者的任庆泰,历来主张“开风气之先”。1927年,大观楼在全国率先上映有声电影,1930年代又最早实行男女同座。1932年,任庆泰去世。其后风云变幻,大观楼也在历史的浪潮中实行了公私合营。如今,大观楼影城与其他国营影院面临着同样的经营困境,近年来不得已,又兼营起茶楼的业务。

    今年年初,电影《阿凡达》一票难求之际,一位网名叫“阿不”的影迷,花40元钱在大观楼影城看了场2D胶片版的《阿凡达》。他发现偌大的放映厅里,稀稀拉拉地只坐着六七个人,且音响一般,胶片效果也远不及数字版。“阿不”由此感叹,在这个无力更新3D和巨幕设备的“中国电影诞生地”里,也只能看看怀旧电影了。

    在“阿不”的镜头里,影城外任庆泰的半身雕像,掩映在一片暮色中。不知道这位总是“开风气之先”的“中国电影之父”,若听到观众此番评价,会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