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贄:晚明傑出的反封建鬥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29:26
2010年03月24日
在泉州萬壽路,一座明代建築靜靜地坐落在市井之中。這座民居歷經數百年風雨,經過幾次修葺,依然保持當年風貌。這裡曾經居住著著名的思想家,被稱為「異端之尤」的叛逆鬥士李贄。他以大膽叛逆、桀驁不馴的狂人姿態,打破歷史沉寂,在中國思想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宦海沉浮塑造叛逆個性
李贄,原姓林,名載贄,嘉靖三十一年中舉後,改姓李,後來為避諱,改名贄。李贄出生於泉州南門外的一個回教徒家庭,原籍河南,元朝以後才遷來福建。這是一個航海貿易世家,李贄的五個世祖,都是從事海上貿易的商人,曾到南洋以至西亞經商。從李贄祖父那輩起,家道中落,到了李贄出生時,一向做大生意的家族,變成了只經營雜貨、販賣魚米的小商人。
20歲時,由於生活所迫,李贄決定棄商從政,參加科舉。26歲那年,李贄考中福建鄉試舉人,30歲時他離開家鄉到河南任輝縣教諭,後來他相繼擔任南京國子監官、禮部司務、南京刑部員外郎和郎中等職,最後出任雲南姚安知府。
20多年宦海生涯,李贄耳聞目睹官場的種種黑暗,以及百姓造反、朝廷兵變、倭寇騷擾我國東南沿海等現實,深深感到明王朝內部的腐朽沒落。他與那些昏官腐儒和假道學者格格不入。
54歲那年,雲南姚安知府之職3年任期未滿,李贄便毅然辭官歸隱,著書立説,傳帶弟子,被統治者斥為「異端之尤」,屢遭迫害。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李贄受道學家的排擠與打擊,從湖北麻城輾轉河南商城,最後隱居河北通州(今北京通州區)。兩年後,因在著作《焚書》中揭露湖北黃安大官僚耿定向的偽道學而遭人誣告,被明神宗下令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罪逮捕入獄。但他以76歲高齡,在獄中仍堅持著述,以筆墨為武器繼續向封建禮教開戰。他視死如歸,在寫下絕命詩「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願早一命歸黃泉」後,于同年3月15日在獄中自刎而死,以示對封建統治者的反抗。
反理學的旗幟人物
李贄是學術界公認的晚明反理學反封建思潮的一面旗幟。他的進步思想,首先表現在反對封建統治者盲目地尊孔。他嘲諷「千古一詞」、「千年一律」的尊孔思想,無異於隨聲附和之犬;認為千百年來人們「鹹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是盲目的,「是非」是日夜不停地發展變化的,人們對是非、對人的評論也沒有固定的結論,其衡量的標準應該隨著社會前進而發展變化。
李贄的哲學思想受泰州學派和佛教禪學的影響較大。他反對程朱理學「理在氣先」、「理能生氣」的觀點,認為宇宙以物質性的陰陽二氣為基礎,經過無數變化,生出萬事萬物來,體現了自然觀方面樸素的唯物主義傾向。
在社會倫理道德方面,李贄強調社會平等説,反對聖人凡人之分、智愚之別,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公開為商人辯護,説「商賈亦何可鄙之有?」他還反對封建教條和男尊女卑觀念,認為《六經》、《論語》、《孟子》等只是其弟子隨筆記錄,並非「萬世之至論」。針對朱熹「存天理,滅人欲」的説教,提出了「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除卻穿衣吃飯,無倫物矣」的進步思想。
著述豐富自成一家
李贄幼年喪母,7歲便跟隨父親林白齋讀書做詩,修習禮義文章,學業進步迅速。12歲的時候,剛開始學習寫文章的李贄,讀完《論語》「樊遲問稼」後,就寫出《老農老圃論》,提出為人應該學習農事,反對孔子把農民看成「小人」的錯誤思想。李贄善於獨立思考,不受傳統封建思想的束縛,養成了「倔強難化,不信學、不信道、不信仙釋」的性格。李贄客居麻城龍潭湖以及後來到山西、南京、北京等地訪友期間,先後撰寫了《初潭集》等大量著作,其中以《焚書》和《藏書》最為著名。此外,他還著有《四書評》、《史綱評要》、《李氏焚書》、《續藏書》、《李氏文集》、《李氏叢書》等。這些著作內容豐富,觀點鮮明而自成一家,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在文學方面,李贄提出「童心説」,主張創作須抒發己見,反對復古模擬。他重視小説、戲曲在文學上的地位,將《西廂記》和《水滸傳》稱作「古今至文」,並將它們與《論語》、《孟子》等並提。到晚年,李贄愛好史學,根據歷代正史編著《藏書》,又到處蒐集明史資料撰寫《續藏書》,兩本書相繼問世,打破了漢、唐、宋以來的一些傳統史學觀點。
李贄是一位富有戰鬥精神的反封建的思想家。他高尚的人格和品質,敢於叛逆的精神,影響了明末的社會思想。直到五四運動前後,他對封建制度的抨擊,仍然起著積極的作用。(黃帆 林惠/整理)
來源:閩南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