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身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26:48

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身份”?!

 

  尽管“奋斗决定命运”成为不少没有“身份”的人的信仰,但他们实质上不能不面对“身份决定命运”的现实!

其实,“身份”差别无处不在:“你是哪个单位的?”、“我爸是李刚”……这些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反映出那些有“身份”者的骄横与张狂;而从“蚁族”艰难的处境、“拼爹就业”的现象中,又可以反映出那些没有“身份”的人们的辛酸与无奈。

事实上,不同“身份”的人的生存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

因此,“身份”成为反映社会地位不平等、资源分配不公平、发展机会不均等一切不平等的根源。

  其实,“身份”往往还通过“级别”来体现。有人认为,中国人“的级别情结”过度弥漫,或破坏社会均衡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曾表示,在全社会都以行政级别作为评价标准时,取消高校行政级别将贬低教育,导致高校无法与社会对接,引起社会广泛争议。中国向来是个级别的社会,不光大学,医院也有级别,部级医院、副部级医院,甚至和尚还分级别。以行政级别来衡量社会地位的一种价值观在中国社会很有市场。为什么总想和级别沾点边?“级别情结”的根源在哪?

  中国人有很强的级别情结,无论是在工作场合,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行政级别总是时不时地表现出来。不仅官场存在着严重的级别意识,如某某级别调研员、巡视员、主任等,即使是大学、医院、国有企业等也存在着严格的官本位制,如副部级大学、局级大学、局级医院、副部级国有企业等等,甚至一些名义上的民间组织如基金会、协会、研究会等,也都是套着行政级别的;更有甚者,一些寺庙、道观的住持也都具有行政级别的身份。总之,级别无处不在,渗透到了人们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事实上,很多人把“面子”也当成是“身份”的一种体现。在很多人看来,“身份”、“级别”、“面子”是密不可分的。“级别”越高,越有“身份”,越有“面子”。

所以,即使没有真正的“身份”、“级别”,很多人也会梦想通过“面子”来体现自己的身份:即使自己的口袋空空、不吃不喝,也要穿名牌、开名车……

实际上,个人的“面子”问题终究无可厚非。但政府的“面子”问题就不得不议了。很多政府官员对“面子工程”出手阔绰,不惜大手大脚;但对民生工程则是囊中羞涩,甚至一毛不拔……可见这样的“面子”不是什么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