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傻十日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24:07
太傻十日谈——太傻网出品
太 傻 十 日谈
序及其导读
为什么很多书都有序,是因为编者都认为,读者不会读这本书,于是浪费了编者辛苦的一番心血,于是请人写序,代为安慰一下编者的情怀,并给读者一些阅读提示,毫无疑问,我也是这个目的。说实话,这个世界上,好书很少,真正值得读的好书更少,但是,会读书的人更少。所以,我坚持在该写序的地方,写上“序及其导读”这样不伦不类的标题,用心不可谓不良苦呀。
当然,我相信,这本书,如果你正在准备留学申请,不管是美国、英国还是加拿大或者其他任何国家,不管你是申请本科,研究生,还是MBA,只要你是准备留学申请,不管你是准备自己做申请还是找著名的太傻留学咨询中心,这本书都肯定会成为你整个留学申请过程中常读和必读的唯一的一本书。
同时,我更相信,肯定有些所谓的经验人士或者留学专家不屑一顾的说,“就这半瓢水,也想拿出来炫耀,嘿,还没我徒弟懂得多”。五年前,也和这些人一样,我也是一个公认的留学专家,顶着专家的头衔,到处演讲,教导留学申请的技巧和方法,认为自己在国外喝过几年水,就掌握着真理,可以教导所有人、评判和指点中国那些愚昧懵懂的留学生们,并且博取众多掌声羡慕崇拜签名报告花环加上年轻MM们充满仰慕的情书。但是,现在,读完了这本书,我会说,“其实,我真的懂得很少”。就像人们所说的,认为自己什么都懂得最多是个大人,而能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懂得才算是成人!作为读者的你,也肯定会从这本书的内容中看到这本书的主人翁之一内心反省的历程和来自心灵最深处的思想变化轨迹。
而最值得敬佩的是这本书中的两位主人翁,现实中的他们,都是那么的年轻,同时那么的蓬勃向上,充满朝气,他们的想法,对生活的态度,对自己的鞭策,和对完美的追求,都是那么的令人兴奋。他们的激情和才华,让我不禁心潮澎湃地回想起自己大学时光里那些同样慷慨激昂的岁月和朋友。
我很希望这本书的每一个读者,在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能够不要被这本书的一些细节的表象所蒙蔽,而去努力看到,这本书真正传递出来的智慧。因此,我结合我自己的一些体会,给广大的读者,这样一些建议:首先,请读者不要去追寻、推测或者揣摩这本书的真正的作者的身份,也不要去追寻这本书的主人翁之一的太傻的身份,也许,这里面出现的每一个场景,人名,地名,都是虚幻的,也许书中的Harvard Yard实际上是时代广场,也许书中的版主只是一个有名的马甲,也许书中的太傻不是太傻论坛的创始人,而只是一个普通的申请者,就好像天龙八部里面少林寺的那位扫地僧。我充分了解作为一个人对某种层次上的明星的崇拜,但是,这些细节的探究只会阻碍你对这本书的理解。其实把这些都当成一些没有意义的符号,比如:“小兵甲”“张三”,并且告诉自己,这些场景只是为了帮助大部分的人,更好的理解书中传递的智慧而专门设计的罢了,这样想,无谓烦恼就会减轻很多了。
第二,请不要去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合时宜的追问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比如“你说的GPA 3.5是什么计算方法计算的呀”或者“怎么没把你的精彩的PS 贴出来呀”。各位读者,如果你想看PS范文,想知道GPA 计算方法,有很多很多其他的书籍,帖子,或者详细和你讨论这些问题,一直到分析到你呕吐为止,但是,这本书,很抱歉,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做这些事情,因为,这本书的两位主人翁,都不是留学刚入门的新手,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讨论这种问题。而且,请相信,当你真正用心读完这本书,你肯定不会再肤浅的提出这种问题,因为你肯定会为在这本书所讨论的层次上提出这种问题感到羞愧。
第三,请读者,不要去局限任何所谓的细节,或者情节,并被这些因素所局限?难道只有牛人才能看这本书,仅仅因为这本书的两位主人翁都是牛人?难道只有金融学或者生物学的才可以读这本书,仅仅因为这本书的两位主人翁一个人生物学,一个是金融学?难道申请MBA,本科,申请英国,加拿大的不可以读这本书,仅仅因为这本书的两位主人翁在讨论的是美国研究生的申请?看看这本书中两位聪明的主人翁旁征博引、纵览群书,融会贯通的能力,你其实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去反思,去学习,去突破个人的局限吗?无论你是一个平凡,普通,没有任何实际优势的申请者,或者你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大牛,不论你是在哪个领域,层次,相信你都会受教于这本书的智慧——如果你自认为很平凡,很普通,当你读完这本书,你会彻底的明白如何变得不普通,并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如果你自认为已经很不平凡,很不普通,你为何不向这本书的主人翁所作的一样,放弃那些无谓的自大和自夸,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呢?总之,这本书不是在向你传授任何神奇的申请技巧,而是努力告诉你,如何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未来。
最后,请读者,不要简单地阅读这本书,这本书中包含了那么多两位主人翁苦心传递出的那么多的智慧,这些宝贵的对话,每一段文字,在第二次,第三次读到的时候,都会有全新的感悟。我在拿到这本书后,把这本书反复阅读了七遍,仍很难感到融会贯通,难道真的是我水平差,理解不了这么高深的见解?所以,如果你有这种难受的感觉,请不要难过,你要相信,很多其他的人,就连我,也和你有一样的感觉。当你有这种感觉的时候,请这样做,回到前言,重新开始,不要走马观花,不要似懂非懂,不要不懂装懂,细心品味每一段文字,仔细地反思,诚实的面对自己,你肯定会在某个时刻,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
对于这本书的读法,我是这样建议的,你在第三章的22条留学定位法则那里,如果觉的不知所云,如读天书,你就应该及时回头了,之前的章节,你肯定没有完全明白,就着急看第三章的解答去了。我能体会作为一个读者初次读到这本书的时候的迫切心情,就好像很多人看电视剧最重视的是最后一集的结果一样,这是人之常情。
读这本书的人,最怕不懂装懂或者一知半解,其实大家很快就可以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了,如果在第一页就把所有的答案全写出来,这本书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了,这本书的价值,并不在任何结果或者答案,而在于探寻真理的过程和其中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这也是每一位读者真正应该学习的。就算你知道了一个答案又能怎么样,你是不是又想去简单的模仿呢,在你的自己的留学申请的操作上,你就真的会了吗——肯定还是不会。
10 个读这本书的人,也许只有1 个可以真正读懂这本书,那1 个人,是读者你吗,或者,你更甘心情愿的做那群似懂非懂,或者自以为是的9 个?当你读完这本书,如果你没有感觉已经拥有全新的感觉,并且已经对未来的留学申请有了融会贯通的充分的把握,那么你肯定是那9 个人中的一个。
已经在GT 考试上辛苦了那么久的申请人们呀,你们到底想获得什么呢?是用自己一年的时间去碰碰运气,还是想真正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呢?相信我,尽管很难,但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现在就是一个这样的机会在你面前,但是,只有真正很少的人会把握住这个机会。这本书我到现在,我读了15 次,书中推荐的《定位》《22 条商规》等辅助书籍也已经通读,才有了一点点融会贯通的感觉,我感觉到我在慢慢的把握自己的命运了,你呢,准备怎么读这本书呢,你是不是做好准备,在留学申请的千军万马中,把握自己的命运呢?
最后,真心的期望每一个读者,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的大门,在申请的路上铸造辉煌。
代序人(犹豫了很久,还是不留名字了,就此别过)
10/6/2005前言我把车停在Harvard Yard 后街的路边,这是一个Lucky 的早晨,因为我刚拐过seven eleven 就找到了车位,所有的人都知道在学校停车是多恐怖的一件事情!喂给Meter 两个quarter 以后,我锁上车。看着波士顿灿烂的阳光下,这一切带给我心满意足的微笑。带着这个微笑,我徒步走向最喜欢那家Starbucks.到这个梦想中神圣的地方已经整整一个月了,梦幻般的感觉一点点的变得真实。这个地方的每一个人,都有她自己的故事,有的人也许是才华横溢,有的人也许是名门贵族,有的人也许是经历了不平凡的奋斗的历程,他 (她)们,都有怎样的故事呢?
就在这个地方,今天,我打开我的笔记本,开始实践我的诺言,开始写下我的故事——我的一段奇特的经历——这段经历让我拥有了全新的生命和完全崭新的生活,也许在你眼里,它只是一段简单的历程。但我希望我所记录的这些文字,能够给你,正在留学之路上奋斗的人们一些启迪和思考。
曾经,我是一个失败者!
失败者,对我,是一个很刺耳的词语,也是一个让我无法接受的词语,我从来不认为我有可能成为会是一个失败者。大学的四年,我是一个被无数赞扬和掌声包围的人,无数令旁人眩目的荣誉,我习惯了作为佼佼者感觉,我相信在未来发展道路上会是一片光明,我相信我一直会是成功者——直到我开始了自己留学申请的历程。
当我步入申请者的行列的时候,我仍旧是所有人眼中的牛人,GMAT710,TOEFL657, GPA 3.5 Rank 1/175,中国顶尖名校金融专业,无数荣誉,无数奖励,大四上学期已经获得3 家世界500 公司的offer.美国,金融,TOP20,奖学金,我申请的目标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我相信,我强大的背景完全可以保障我目标的实现,而且,我周围的每一个人都羡慕的语气这样告诉我,“那还用说,你肯定可以的”。  .我不是一个枉自尊大的人,我相信,任何成功都来源于最精心的准备。所以,我用心准备我的每一份材料,用心的和每一个教授联系,请最“专业”的文书写作专家修改我的每一份文书,我虚心的向每一个有留学申请经验的人请教和讨论他们的心得经验,我还是一个中国最大,最知名的英语学习&留学论坛的版主,参与编辑众多留学指导的资料,如果你是在准备留学美国,你肯定读过由我执笔的文章。
我想不出我有任何理由,会去面对失败,但是,我终究还是失败了。
2003 年,美国秋季入学,我一共申请了12 所学校,获得了2 个AD,没有一个半奖或者OFFER.对这个结果,坦白说,我很吃惊。一些网友诚恳的跟我说,我的背景很好,但是,目标还是太高,而且缺乏工作经验,虽然这些都是我之前已经了解的个人申请的缺陷。
我决定再努力一次。
打点行装,离开学校,走入北京CBD 现代化的写字楼,开始一边工作,一边申请的历程。美国,金融,重点申请TOP50,TOP100 以内保底,接受半奖。强化工作背景经验和明确的学习目标,2004 年美国秋季入学申请,我获得了8 个AD,2 个半奖,2 个保底的学校都给予了奖学金,但是,我还是决定放弃去美国读一个我目标之外的学校,降低标准,虽然可以作为一个操作的手段,但并不是意味着我应该降低我留学的目标。我,不应该是一个会简单的向困难妥协的人。
但是,当我第三次站在面对留学之路的起点,我犹豫了。我大学的经历灿烂辉煌,职业发展之路也一帆风顺。但是,在我从大学三年级TOEFL 考试就开始追求的留学梦想却一直都不尽如人意。我陷入了困境,我在留学的漩涡中苦苦挣扎。
更可悲的是,我无法去回答我心中的疑问,是我曾经立下的留学目标根本就不切实际吗,因为无数的教授都告诉我“很欣赏,但是很抱歉”或者我应该转向申请更实际的MBA?如果我过去的成功只是我内心的幻影,我根本不适合留学之路?我真的是很多人眼中的大牛吗,我真的懂的留学吗?为什么我无法打动教授,或者,运气真的是有那么大的决定因素?
我变得不知所措。
我迫切的想同别人深入的交流,我想听一听他们意见。在我以往申请的历程中,我已经和无数已经正在申请或者成功申请,后者已经从美国研究生毕业在美国就业的人交流,他们大多数都有自己独特的背景,但在留学这件事情上,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还在追逐。在这样的交流中,更多的时候,是我给他们建议和意见——虽然我在留学上不是一个成功者,但我本身不是一个简单的入门者——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实际操作中,在我的中肯的建议下,很多人都成功的摆脱了困境,在很多人眼中我就是专家。同时,我和很多专家都交谈过,无论是“留学专家”,还是“职业顾问”,对这种留学咨询公司或者中介公司自封的专家,我从来都是不屑一顾的,即使他们很多人是从国外回来,顶着海龟的头衔,他们中的大多数,会的都只是夸夸其谈,“我是沃顿商学院毕业的,全额奖学金,只不过第二年的时候得了肝炎,就回国了,为的是帮助更多的人进入美国最高等的商学院。”这是最常见的也是我最讨厌的自我介绍模式,一切都太过炫耀。
我需要找一个人能够有比我更高的水准和经验,同时能够倾听并理解我的诉说,不夸夸其谈,不对我的话妄加评论,而只是提供建议的人,并理性的分析这种建议的合理性的人。事实上,在整个留学的历程中,我一直在找这样一个人。在2004 年的7 月,当我下定决心放弃获得的所有结果,我更期望能找到这样一个真正可以帮助我的人。
2004 年8 月的一天,那天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个周五的晚上,我习惯性的加班到了晚上9 点,从公司的落地窗望出去,长安街上仍然的霓虹善良,车水马龙。天空虽然暗了下来,但人为的光芒扔给了它别样的色彩。我回到电脑前,把工作计划关闭,连上太傻网,习惯性的在各个留学论坛浏览。虽然已经不做留学板块的版主很长时间了,那个曾经叱咤风云的ID 都换了好几批马甲了,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在这个地方,看每个人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梦想和追求,这样,我的留学梦,才不会随着时光消散。上太傻论坛很多次了,应该早就形成习惯了,但是,这一次我有一种很奇特的感觉,我凝视着地址栏,TAISHA.ORG,是我从2001 年开始准备留学就开始密切关注的论坛,对太傻本人的传奇经历我也有些耳闻,在我准备GMAT 考试的时候,还专门背过闻名遐迩的太傻单词,虽然我知道那是针对GRE 的,但我仍然希望它在GRE 上创造的奇迹可以让冥冥的保护我在GMAT考试中拿到高分。突然回想起几年前的那些和我熟悉的ID,他们现在都怎么样了呢,除了几个我现在仍偶尔联系的,大多数人都在哪里呢?!
一瞬间,我有一种很奇怪的想法和冲动,“为什么我不找太傻谈谈呢?”
我同时开始为这个想法感到很茫然,太傻,真的可以给我什么帮助吗?作为太傻网的创始人和著名的太傻单词的编者,我对他很尊敬,但是我怀疑,他是不是真的那么懂留学?而且听说他是学生物的,真的懂金融吗?当然,我不能否认,“太傻”,在留学领域,是一个很强的人,至少从以往的新闻报道上看是个很强的人,从大学时代的辉煌,到个人申请的成功,再到事业发展上的成就,虽然我一向对这种咨询中心不以为然,“与其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来管理还不如自己努力去把握好”——这是我对很多论坛上诸如“要不要找中介”这样的问题的一向观点。我和很多所谓的专家,导师,指路人,甚至所谓的教父都交谈过,他们几乎大多数都是夸夸其谈的花架子,因此,我对那些公众推崇的专家一向都不屑一顾。更何况,太傻的架子,其实很大。在太傻这么多年,就算当版主的1 年多,论坛短信都不超过5 条,直接的交流更是几乎没有,好像在一次论坛纠纷中,我站出来指责某个总版主处理问题不当,太傻在千呼万唤始出来之后,只对我的评论做出一些官方口吻的简单总结后就锁贴了。我甚至都不知道,“日理万积”的他会不会回复我的要求,或者会只是找一个简单理由推托掉。
我为自己的这个始料不及的想法感到莫名其妙,但是,又抵御不住那种内心深处的渴望。在表面,我是一个很强的人,即使面对两年留学申请的失败,我仍是一个在很多的层面相当骄傲和自信、乃至在一定程度上孤芳自赏的人。但我渴望交流,渴望一个真正可以指导我的人,我想,我至少应该去再多作一些尝试,即使不会发生什么根本的变化,也许会有一些不同或者机遇。最差也不过被冷嘲热讽一番,对我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大不了对这个论坛和他的神秘的老大失望罢了,可是生活,除了希望就是失望,我们都经历的太多了。
找到太傻,其实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网上有公司的宣传页面,找到了北京公司的电话,他的前台说:“陶总在开会。”于是,给他的前台留了言,留下了我姓什名谁,找他为何。我知道这一切都很职业化,没有陌生人的电话会直接接进老板的办公室,这是常规,而开会是惯用的无需掩盖的借口之一。但这个简短的对话仍让我感觉有些不适,我打电话过去是以一个曾经的版主身份找坛主讨论问题,但那个“陶总”的称呼让我觉得,那之间的距离迅速地从太傻网跨越到了现实中,就像两个世界!
在等回电的时候,我有点担心,如果他不回电话,我会觉得自己很愚蠢,很冒昧。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半个小时后,电话铃响起,他一边报上自己的姓名,一边解释刚才正在跟员工开会,这个开始很职业化,但是能看出来他不是夸夸其谈和盲目自大的专家中的一名!对这一切,我都很满意。
简单的寒暄之后,我简单的告诉他我现在遇到的问题,并表示希望向他请教——如果他依然愿意和我交谈的话。
在了解了我的疑问之后,他思考了一会儿,大概是10 秒左右,他告诉我,如果我愿意答应他三个条件,他就愿意和我继续谈话,并设法帮助我1.谈话每次不超过30分钟,如果我觉得有帮助,并愿意继续这种谈话,可以下次再约时间谈。但是,具体什么时候谈话,时间是不定的。如果我觉得任何一次谈话其实帮助不大,或者我觉得继续谈话也不可能再有什么进展,就不预约下次谈话了,样可以节省双方的时间。
2.每次谈话,他无意去给我解决任何具体的问题,他希望帮助我获得的是正确思维的方式,而不是所谓的技巧或者经验。
3.他让我答应,在整个留学季度结束,如果我觉得和他的谈话,对我有所帮助,我要与他人一同分享我的一些体会,并写一篇留学申请的文章,在太傻论坛发表,以帮助更多的人。
说实话,他的这三个要求,第一个最合我的心意,我从来都厌恶那种漫长的教导式的叙说和讨论,也讨厌看那种长篇大论的叙述经验和经历的文章,更不喜欢对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反复争论,这些都是那么的没有意义并且浪费时间,要是谈话没有什么意思,当然就应该马上停止,就好像看任何一本书,如果你觉得一开始就对你没有帮助,那这本书,十有八九是就算你耐心看完也不会有什么帮助的。
第二个要求,我也格外的理解,如果你是一个经常被请教问题的人,最辛苦的就是对一些事无巨细的细节进行无休止的探讨,我做版主的时候,曾经有个人,把她的PS的每一个词语拿出来和我讨论到底在同义词中用哪一个会更有效果,她的精神我很赞赏,但是方法问题太大了。
至于第三个要求,对我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从来都很乐意帮助别人,我也愿意写这样的文章,但是,我很疑虑,我和太傻的谈话,是不是真的会有什么新东西?也许我只会和他谈一次,我就已经比较失望了,那我到底写还是不写呢?
不过,我仍旧很高兴太傻提出了这些要求,至少我有感觉,他在留学领域所指导过的人,肯定比我多,对一些问题的处理肯定也比我有经验的多。而且,我很高兴,太傻对我的谈话的要求很重视,他能理解我的疑虑,并且也知道,我对于留学的了解程度。让我有理由相信,和他的谈话,我不会费力的绕弯了,可以直入主题,也许,一次谈话,就可以解决我心中的疑问呢,我想,我会很感激这样的结果。
因此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这三个要求,并且约了下周一晚上七点在国贸一座的星巴克见面。
而然,在之后的一年时间中,与太傻的十次谈话,最长的一次不到25 分钟,最短的只有3 分钟,却成为了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之一。在这之前,我永远不会想象,和一个人这样的谈话会这样大的改变我的生活,“和太傻谈话”成为了我生活中最期待的事情,尽管每一次都那么短暂,“结束谈话的想法”但从来就没有出现过。
2005年的8月,当我踏入哈佛的校园,翻开人生崭新一页的时候,我由衷的感谢太傻,太傻网,和太傻的十次谈话,曾经给我的帮助,这也是你看到这本书的原因,在实践我对同太傻谈话一开始就做出的承诺,也在实践我曾经作为一个留学论坛版主对所有朋友们的承诺——帮助别人——这是太傻论坛,这个中国最大的留学论坛,一贯的精神,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所在。
和太傻一样,我希望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都可以答应我——作为留学论坛曾经的一个版主,这本书的作者,一个曾经经历过留学申请失败并最终走出阴影,迎接新生的阳光的普通留学者——的三条要求。
1.学习思维方式而不是问题实际解决的途径——这本书是一本很特别的书,他不会给你解答任何实质性的问题,但是,它可以给你解答所有问题的根本的思维方法。有一些核心的问题,在谈话中就有直接的答案,但是,大多数问题需要你自己去思考和判断。这也是和太傻十次谈话中我获得的最大的收获,太傻从来不简单的告诉你一个答案,不去教导你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而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这个问题,并引导你自己得出结论。即使现在回想起来,我也对这样的谈话方式,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学会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比获得任何答案有价值的多。
2.学会独立思考判断而不是一味的模仿——不要局限于专业,目标,或者背景,这本书不是告诉你一个金融专业的牛人怎么申请Harvard 的案例,而是告诉你怎样看出自己的留学是个例,一个不能跟任何同专业,同背景,同目标的人相模仿的个例。无论你是学生物的还是学建筑的,无论你是申请英国还是加拿大,无论你是申请本科还是MBA,你肯定都会从这本书或者帮助。同时这本书不是留学申请的入门资料,入门的材料你可以看太傻论坛上很多的前人留下的经验,这本书的目的是帮助你从繁杂的各种建议,指导和信息中摆脱出来,并且找到自己在留学申请中应有的思维方式和判断问题的准绳。
3.和你周围的人分享你的进步和方法,而不是闭门造车——我相信,每一个人从这本书中获得的收获肯定是不一样的,即使我自己,这本书的作者,在记录那每一次谈话的时候,每一次的回顾,都会给我一些新的感受,有的是我以前没有理解到的,有的是我理解了,但是不够深刻全面的。因此,我相信,当你每读一次这些文字,在你留学申请的不同的阶段,肯定会有不同的感悟,那么去任何一个留学人群聚集的地方,去分享这种感悟,也从别人那里获取进一步的建议和更丰富的经验。我相信,太傻论坛,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就是因为他的分享和互助的精神,还有对所有人完全开放的态度,让我们抛开所有互相的成见和质疑,丢弃所有狭隘的思想和念头,真心的去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因为我们都是同路人!
最后,这本书在写作过程受到了众多我的朋 ,同事,和网上朋 的支持和鼓励,我日以继夜的完成了这本书,使这本书可以在2005 年10 月初就和大家见面,赶得上帮助那些2006 年美国秋季入学的申请者们。我当然也要感谢太傻,尽管你总是说,给我的帮助其实是微乎其微的,一直都是我自己在帮助自己,但是我从内心深处感激你的这些“微乎其微”的指点,就好像你在太傻网作的事情,同样的如你所言,微乎其微,但是,却造福了整整一代留学生。我最后要感谢太傻网所有批评我,帮助我,指引我成长和进步的Taishaer,我在未来所取得的任何成就,都归功于你们的教导,我也会很高兴得去帮助每一个和我一样努力中的人们。
所有的留学中努力的人们,相信你所有的努力,都会换来丰硕的果实。
祝你们好运。
Jim Zhou 2005-10-04目录NO.1    误区——留学申请的迷雾NO.2    本质——正确的认识留学申请NO.3    定位——认识你自己NO.4    超越——提升个人竞争力的实际途径NO.5    真相——信息的理性分析NO.6    推销——沟通决定一切NO.7    追踪——永不放弃的不懈努力NO.8    学习——从失败中获得成长NO.9    签证——比申请更艰苦的征程NO.10   反思——留学,你真的想清楚了吗- 8 -—— Page 9 ——NO.1 误区——留学申请的迷雾周一的晚上七点,我提前10分钟到达了约定的谈话的地点,国贸一座的星巴克,这个地方是太傻提议的,但我也认为是最好的谈话环境了。傍晚的时候,这里谈话的人很多,虽然有些吵,但是仍很有氛围。
我在星巴克转了一圈,就很容易找到了我的目标,太傻已经到了,正坐在角落里的一个沙发上看杂志,现在回想起来,很奇怪,为什么我们两个以前从未见过面,也没有见过互相的照片,就能够那么顺利的找到对方呢?不过,当时,我几乎毫不怀疑那就是太傻。
说实话,我对太傻能否真的改变我的现状非常的质疑,毕竟,我做留学版的版主已经做了相当长的时间了,其间自己有2 次完整地申请的经验,同时又在一家世界顶尖的公司工作了1 年多,在这其中我遇到了无数的留学申请的人,也见过了很多的牛人并和他们谈话过,我一向比较自信的认为,真正能够帮助我和指导我的人真的不多了,以往的几次经验,当我虚心的去请教并且交谈的结果,都很不约而同的成为了我反客为主,给了谈话的对方很多职业发展上的建议。在同几个顶着留学专家头衔的人的谈话和参加的一些留学讲座,更是异常的乏味和无聊,这些竭力吹嘘的培训课程和留学咨询或者中介的人员,要么就是搬弄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概念 (比如3C 法则,SWOT 原理),要么就是极力吹嘘一些所谓的案例——对此我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当然,我也在不断的提醒自己——如果我真的什么都懂的话,就不会在这个阶段感到困惑和需要帮助了,也不会主动的和太傻联系,现在的我正处于个人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今天的谈话,如果能让我确定未来是不是该继续准备留学申请,我就应该感到很满足了。“你要虚心,要加油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不断的鞭策自己,“不管怎么样,太傻是太傻网的创始人,是太傻留学咨询中心的老板,在中国,全国各地的留学的人都在从他那里受益,听听他的建议,肯定不会有坏处的,他能抽出时间来和你谈话,你应该感到幸运才对!”
就是抱着这样的矛盾的心态,我坐到了太傻的对面。
闲聊了几分钟,我们开始进入正题。
“Jim, 我们的时间都很宝贵,为了充分的利用我们的时间,我想需要制订几条简单的规则,所以,刚才在我等你的时候,随便写了些,你看看”
他把一张铅笔写的便签递给我,上面写着几条简单的规则:谈话的基本原则●不要在意身份的问题,就当成随便的聊天好了●实话实说,不要有任何的顾虑●尽量简短,不要怀疑对方的理解能力“我喜欢这样的方式”我说,“我可以办到,那么我们开始吧。”
“好吧”太傻说,“首先,你告诉我,你这次和我谈话,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
“我想知道”我说,“在2 次的留学申请失败之后,我到底是不是应该在今年再继续申请?”
太傻笑着说:“你以前是做版主的,要是有人问你同样的问题,你会怎样回答呢?”
“我会反问他”我毫不犹豫的回答道“要是你继续申请,你会在哪些地方做和以前不一样的事情吗,或者,你会在什么方面改进。”
“那么对方一般都会怎么回答呢?”太傻接着问。
我想了想,“他们会谈到自己以前申请中犯的一些小的错误,比如材料寄的时间迟了;或者没有对教授的某一封信及时回复;或者自己选校的时候把范围定的太狭窄了等等。其实,这些都是非常事务性的细节,就算这个申请者下次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也一样不会带来本质性的变化。说实话,我在留学领域这么久了,大部分人申请,或者说绝大部分人申请都是在碰运气,也许他下次改进了一些方面,比如和教授套瓷积极了一些,碰巧一个教授对他有好感,于是录取了,他在之后会和每一个传授他的经验,陶瓷是申请中最重要的环节,说不定会有一片文章出来,标题叫作《我的陶瓷经验》。但是事实上,每年留学申请有很多人成功了,有很多人失败了,但是他们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在碰运气罢了,运气好的,录取了,运气不好的就什么都没有拿到。因此,一旦一个人留学失败了,他会很虚心的总结自己的经验,但是,他们中大多数人其实并不明白为什么留学失败了,他们最大的问题在于, 过分的关注一些细节,而把最重要的东西给丢失了。”
“那当你自己面对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回答呢?”太傻提出了很尖锐的问题,“你既然清楚的知道几乎所有的人在犯的错误,那么你在之前也肯定有意识的回避了这种错误,但是,你还是失败了,那么,如果你明年重新申请,你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吗?”
我说:“这也就是我来找你的谈话的根本原因,我虽然对留学很有经验,清楚地知道每一步要做什么,怎么做,要注意什么问题,如何才能做的更好。但是,我如果明年重新申请,充其量是把一些细节作的更完善,并不会比去年发生什么很实质性的变化,因为我之前已经做到了可能的最好。如果是这样,其实我和其他人都一样,也在碰运气,说实话,我并不知道我该做什么才能改变我的现状。我不想像其他人那样去碰运气,但是,不知道到底是我那个地方没有做好或者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技巧,我没有使用,导致我的失败。”
太傻显得很有兴趣,他说“很明显,你和我大多数的谈话对象很不一样,你对留学懂得很多,说实话,我很少能见到这样客观的评价留学申请的人了。即使大家都知道自己的问题,但是,每个人都愿意相信,大家都这么做,于是我这么做,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每个人都相信这一点,即使失败了,也把自己的经历整理好了去跟别人的成功比较,找出那些不足成为差距的借口,给自己的失败一个说法。真正能够像你这样反思的人已经很少了,这应该归功于你当版主的经历吧!”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但是,很明显,你的反思还不够深入透彻,否则,你也不会遇到现在的困境。当然,因为你的经历和你的目标是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所以你所遇到的问题也是最尖锐,会将矛盾更突出的显示出来。比如,其他背景的人要是拿到排名70的金融半奖,他会很高兴得接受,但是你会认为这是一种失败,就是因为你的目标比别人更高,所以,对于留学申请工作的要求会更高,我非常地乐意帮助你重新建立一些全新的思维方式,但这些东西只是一种思维的方法,不会保证你实现你的目标,事实上,没有任何人可以给你这种保障,你需要自己去理解,并且自己去实践。但是我相信,你的申请肯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接下来,太傻说“首先,我们来看看,你以前是怎么做留学申请的,你已经完成了2次留学申请,到底做过什么事情呢,重点在什么方面呢,你简要的和我总结一下吧!”
在接下来的10 分钟里,我尽可能清楚但不罗嗦的描述了我之前两次申请的经历。
“2003 年秋季的入学申请,我申请的目标定的比较高一些,TOP20的金融学全奖,事实上那个时候我已经非常地了解金融学申请奖学金的难度,尤其是TOP20的大学的金融学申请更是竞争惨烈,主要是美国人自己申请的热门,一些欧洲国家,比如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申请占据了大多数申请者的主要竞争位置。这些国家的金融发展体系完善,大部分申请者都有金融方面很强的竞争实力。因此,中国学生申请的人数相对比较少,很多金融本专业的中国学生因为了解到奖学金和录取方面的劣势,都转去申请经济,有工作经验的人去申请MBA.因此金融学录取的除了金融学博士之外,很少有中国学生申请TOP20 成功的案例。有至少一半的TOP20 大学,金融专业上近三年都没有录取中国学生,那几个录取的人,我都通过各种途径联系过,要么金融方面工作背景至少3 年以上,要么就是在学校有一定关系。奖学金其实倒不少,关键是能获得录取已经是难上加难,奖学金更是凤毛麟角。
“我在确定我第一次申请的目标的时候,事实上把这些问题了解的很清楚,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换句话说,最后的结果,虽然让我很吃惊,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在预料之中,不论如何,一个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不管背景多么好,都是没有强大竞争力的,不只是金融专业方向,任何一个专业都是,本科毕业直接申请永远是处于劣势,除非你在本科期间做了很多实际研究或者工作中达不到的水平的工作。
“第一次申请,我的目标很明确,冲击最高目标。克服自己的职业上的劣势,并且突出自己个人校园背景的实际经验,尤其是我在国际辩论大赛上获奖的经验。尝试通过这些与众不同的细节打动美国的学校,将自己的发展潜力描述为最大的竞争力。当然,如果申请失败,我会马上进入一家世界500 强的公司从事金融方面的实际工作,在2004 年秋季的入学申请中再次冲击最强。
“当我定下我的目标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认为我的方案几乎万无一失,加上我的所有硬件背景,GMAT,TOEFL,GPA都没有任何缺陷。每一个人都相信,就像我以前取得的那些令人眩目的成绩一样,我一样会再次创造一个奇迹。
“于是我信心百倍的准备所有的东西,尤其是我的PS,推荐信和简历,我的PS数易其稿,找到最专业的英文教授逐一修改,和众多已经在海外留学的师兄师姐反复讨论,根据不同的学校的不同要求反复修改,还找专门的文书写作公司写过2 个版本的PS.推荐信方面,找到最牛的人和对我最熟悉的人完成推荐信6封,其中1封是中国金融领域的元老,一封来自银监会的副总,一封来自一家世界500 强的金融公司的大中华区总裁,2 封学校教授,院长,一封我的指导老师。
“在申请学校名单确定上,我找到TOP20 每个学校金融专业学习的中国人,有硕士,有博士,有助教,还有教授,了解这些学校每年招生实际人数,招生的风格,审核程序,对中国学生的态度和奖学金的发放的可能性,同时了解申请程序最终决定人的主要联系方式甚至一些个人的性格特点和交往注意事项。”
“无论是在材料包装,成绩寄送时间,和学校联系方式,或者申请的每一个细节,我都竭尽全力做到一丝不苟。”
“11月我就将材料全部完成,并且寄出,并且开始了和教授的进一步套磁。事实上,我从9 月份开始,就已经和教授联系了,大部分的邮件音讯全无,有一小部分教授给予了热情的回复,这也让我的努力获得了一点点安慰和回报。
“和教授还有学校的联系,占用了我后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主要时间都放在研究教授论文方面。”
“2003 年4 月,我基本已经知道了所有的结果,除了2个学校给我AD,其他的学校都拒绝了我的申请,基本的理由都是专业背景不够强,不是写在信上的,是我直接打电话问院系主任的结果,他们都建议我,金融学是一个竞争很激烈的专业,你最好有一些工作背景。”
“我从2003 年3 月,我就已经开始在一家世界500 强的公司实习了,之后也加入了这家公司正式的工作,我清楚地知道我之前申请失败的劣势所在,并开始全力弥补,我积极地工作,几乎是饥渴的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实际操作经验。”
“2003年8月我重考TOEFL,再次获得高分,正式开始2004年秋季入学的申请。这次我降低了学校标准,把目标改为前50,实际前20的申请6所,20-50申请了6 所,50之后申请2所。我告诉自己,奖学金太不现实了,只要TOP5的给我AD,我就会接受,其他的学校,尽量争取半奖。
“我继续之前详尽的学校研究方式,把我半年多工作的经验融入我新的文书,并且结合申请学校教授的研究领域和我实际工作的结合点,把这些细节作充分的描述。我同样积极地和学校教授联系,获取所有的第一手资料,并把变化体现在我的资料中。”
“2003 年的9 月一直到12 月,我在工作和申请过程中耗尽了所有的精力,简直是24-7,每天最多只睡5个小时,我告诉我自己,我一定要成功,否则……我当时其实想不出”否则“应该怎样,在我的座右铭中:YOU CAN GET IT IF YOU REALLY WANT!我找不到更加努力的方式,我相信,在中国做申请的人,不可能有几个比我更加努力,他们中的大部分是生物,物理,化学,EE,CS,经济,教育专业。这些专业,我相信只要有我10%的努力,就可以获得他们满意的结果。但是,我不想转专业,因为我相信我是最优秀的,无论在哪个领域,我不会因为目标的艰巨而降低我的标准,我相信我的努力会为我创造成功,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工作,这条原则,无不时刻激励着我,去追求我梦想的最高境界。”
“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定义第二次的申请结果,从表面上看,似乎好多了,TOP20的学校,我申请的6所,有4个AD,后面的学校给了4个AD,2个半奖,当我看到最后一个TOP20 的学校的结果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还是失败了。我无法逃避我对自己的标准。
“于是我陷入了迷茫,我真的像我想象的那么的优秀吗?但是,我知道,我不能这样去逃避,我应该去面对问题,肯定是我哪里出了问题,问题肯定有解决的办法,那么,问题在哪里呢?办法在哪里呢?”
说到这里的时候,我十分灰心丧气,那种LOSER 的感觉又回来了,那么的强烈。
太傻十分的平静,丝毫没有受到我沮丧情绪的影响,他说:“其实,你是一个很出色的人,相信这一点,不要放弃你留学的梦想,你肯定会成功的,因为我也相信,努力和成功是划等号的定理。”
“但首先,你要确保的是一个很关键的事情——你要确定你的努力都是正确的努力,而不是在做无用功。”
“不会” 我立即反驳道,“我坚信这一点,也许我在一些细节作的不是最好。但是,我不会在方法上犯什么错误,我参考了所有专业的意见。”
太傻继续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不是在质疑你做的申请方面的工作不对。事实上,在你对留学的认识水平上,你已经做得超乎想象的好了。我相信,你在留学版上曾经指导过的那些人肯定都受益于你的帮助。说实话,在一些实际的操作步骤和经验上,比如和学校的各种人联系的手段和收集信息的方法和对信息的处理上,你算是超专家水平了。”
在留学申请中,我最满意的就是我可以把我所有申请学校专业上,都找到可以密切联系的人,这一定程度上得力于我以往广泛的交际圈。当然,我的活动能力也是很重要的,那太傻所说的我的方法问题,到底是指什么呢?我,一个经验丰富的留学版版主,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东西吗?我疑惑了。
太傻继续说着“比如,你可以考虑一个问题,你对于留学申请的知识,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仍旧没有明白太傻的意思,我问他:“你说,留学申请知识,是指什么?是说申请学校的技巧吗?”
他点了点头:“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知识体系。比如你学的金融,需要先学各种基础常识,基本的概念,然后构架知识的基础结构,然后再一点一点地添加内容,最后经过实践,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留学申请既然也是一项需要花这么长时间完成的事情,那么它也会有自己的基础知识体系,如果你不能系统的了解这些知识体系,你如何确定,你对留学的了解是正确的呢,如果你所有关于留学知识的信息来源体系都是混乱的,不真实的,或者非系统化的,你如何保证,你基于这些知识系统的工作都是正确的呢?你如果连基础知识体系都不能保障,你如何保障你留学申请是万无一失的呢?”
我沉默了,我感觉太傻的话,和其他人告诉我的话,是那么的不一样,我隐隐的感觉到,这次谈话,将会彻底的改变我。
太傻继续他的讲解,我第一次有了“受教”的感觉。
“比如”太傻说,“谁告诉你留学申请文书是很重要的,真的是很重要吗?”
我疑惑了,“文书?难道文书不是最重要的吗?是谁告诉我文书是最重要的呢?”  ……突然间,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至今,仍记得那种感觉,我曾经自以为豪的留学经验,在一瞬间就崩溃了。我感到耳朵里发出嗡嗡的轰鸣,浑身的冒冷汗,我感到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说不出来……
是的!是的!是的!谁告诉我这些概念的?留学,我自己清楚的知道,虽然从整个流程而言是很清晰的,但在细节上,是非常复杂的。就好像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如果只是经验性的,因为我活在这个世界上,所以我就可以理解这个世界,这是多大的谬误呀。我有留学的经验,确实有,还有很多,但是,这些经验大多数来源于不知姓名的前人,他们一年一年的将这些概念口口相传,并互相传播,逐渐形成了现在大家,或者几乎所有人对于留学的概念。这些东西就好像一些根深蒂固的,约定俗成的东西,在我们脑海中生根,从我们接触留学的第一天起,就被这些概念所教导,因此没有一个人对这些东西去有任何的质疑,就好像哥白尼的地心说,就好像在远古时期你告诉民众,地球是圆的,每个人都会嘲笑你一样。
我们每个人,事实上都在这种根深蒂固的概念中开始了解留学,有的概念会自相矛盾,于是我们中的聪慧的人会站出来推翻这些东西,但是仍避免不了思维的冲击,不同的人为着不同的观点争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论和依据,无数的留学申请的文章,当你读完之后,很多人还是疑惑的,我到底应该怎么做。GT 考试到底重要吗,GPA 在申请中到底占多大的比重,套磁到底有用吗?到底什么才是留学申请中最重要的环节,到底什么样的文书才是优秀的文书……在我当版主的日子里,每天,我都在解答这些问题,并给出我认为最正确的答案。但我们心中的疑虑,我们对留学结果的不确定,我们对未来前途的渺茫,都来源于我们所固有的留学申请的知识体系。
如果我们不能对留学建立正确的认识,构建有效的知识体系,就根本不可能对留学有任何的准确的把握。就好像古代的人研究天象,他们从很多东西中总结出很多规律,并将之称之为理论,但是,这些大部分理论在现代天文学都被推翻了,大多数现代人都会笑言“星相”是多么荒谬的无稽之谈。但是,在科学上不发达的时期,这些就是国家决策的参考要素。
留学,申请,如果我们之前了解的都是假象,留学的真相,到底在哪里?
我在沉默了一会儿,向太傻说:“是的,你是对的,中国的留学生,就是在浓雾中穿行的人,每个人根据身边人的方向和行动决定自己的方向和行动,并且相信,大家都这么做,我这么做肯定没错。但实际上,如果他们之中的一个人走错了方向,会把所有的人都带上歧途。
太傻点头说表示赞同。
我接着问:“但是,留学,这件事情本身,决定的因素在于美国的教授,比如教授给某个人录取,也许只是随机性的行为,留学可能做到知识的体系化吗?”
事实上,我理解了作为一个留学申请者我的失误。但是,这个失误是几乎所有人都犯的错误,就算我真的先知先觉,我真的可能突破它吗?难道,太傻已经到了把留学知识的系统化,概念化的程度吗?我不相信,太傻做到了这一步,但是,我相信,现在太傻对于留学的见解,已经远在我之上。
太傻回答说:“留学申请,其实完全不用成为一个专门的知识体系,也完全没有必要,如果你是一个擅长分析的人,很多的其他领域的知识都可以应用于这个方面,我们以后有机会可以详细的探讨,关键是,你在建立完整的留学理念之前,你需要理解并且认识到自己的误区,如果我们不能知道什么是对的,至少要了解到什么是错的,如何不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意义很小,完全不值得浪费时间的事情上面。”
“比如?”我疑惑:“比如,比如……这就太多了!” 太傻说:“今天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我们需要尽快完成这个话题,以后再展开吧,比如,比如很多东西,事实上,大家的理解都在误区中。其中最大的误区,是获取基础知识的途径。你回想一下,你在一开始准备留学申请的时候,最喜欢的信息来源,是哪里?你看了什么系统的书籍吗?”
“信息来源,那些讲留学的书基本上都是垃圾,今年出了一本比较优秀的是北大一群人编的《飞跃手册》,我很推荐网站论坛的人看的。但是那本书,只是信息罗列上清晰一些罢了,总结了一些大家都知道的东西,便于初学者入门而已。要是说信息来源,还是网络。”我回忆着,尽量谨慎的回答这个问题,不过,真正值得推荐的书也就屈指可数了。
太傻接着问:“网络里那种信息形式是你或者是其他人最喜欢阅读的信息呢?”
“当然是申请经验了”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每篇申请经验都是每个人申请的缩影,你从中可以看到他的得失,成败,于是可以避免犯他们犯下的错误,总结他们做的好的地方。虽然这些申请经验都很零散,但是,他们毫无疑问是有巨大价值的,给留学申请者的帮助虽然是经验式的,经不起你说的系统化的推敲,但是,这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好的,那这些留学申请经验的文章,大部分是什么样背景的人写的呢,都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经验?”太傻在引导我的思路。
“大部分,有80%都是北大清华的学生写的,以前非常的集中于水木清华的飞越重洋版,基本上都是成功的经验。”我一边思考,一边回答。
“恩,就是这样,那么这些文章,如果你是一个北大清华的申请者,那些文章,对你会有直接的作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一般学校的申请者呢?”
“很明显,不但没有帮助,还会造成很大的误区”我理解了太傻的意思,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这些误区是很麻烦的,北大清华的申请者,基本上因为个人的背景,所以有很多选择的权利和实际可以运用的优势,但是,作为一个一般背景和学校的申请者,那些文章里传递了太多错误的观念,有的人思路很清晰,可以从中截取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大部分人会不加思考的接受,其中最大的麻烦,就是在对于美国学校的认识上”
是的,在80 年代,北大/清华/复旦/南开/武大等中国前10 名的高校,几乎占据了中国留学美国人数的95%以上,北大/清华/中科大的人更占据了一半以上,但是,随着近5-6 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的优秀学子选择留学美国的路途,但是,他们所获得的信息和指导,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北大清华中科大这三所学校。这三所学校的学生发表的留学经验占据了所有留学经验的80%以上。但是,每年真正留学的人,只有30%是这三所大学的。很多学校由于申请人数少,无法形成自己的留学氛围,所以,他们也习惯于从北大,清华的网站,BBS上获取留学的信息。在太傻网这样的网站发展起来之后,我了解到,在太傻网论坛上,反而北大清华的学生只是少数了。但以往水木清华等BB留下的留学经验的影响却仍然持续着。
这种影响,给很多申请者很好的入门途径。但是,由于这些申请经验,不可避免的带有作者主观的一些观念和来自学校本身的一些优势,这些经验存在很多会影响申请者人群主体的不正确的观念。
在我做版主的过程中,我无数次劝诫论坛上的人,不要只是盯着TOP50的学校,其实你的目标是去美国读书,是去美国拿奖学金,你对所谓的好学校或者差学校了解多少呢?现在论坛上,大家都称排名100以外的学校是烂校,作为保底学校。但在100-200 名之间的学校,有很多非常优秀,有的也许是在一个专业方向上很强,有的在综合实力上,比那些排名50名的学校好的多,仅仅是因为学校图书馆不够大,或者国家资助少,教授少,所以排名降低,比如Northeastern U,排名100开外,但我知道,这所大学是一所特别优秀的大学,只不过他的光辉被同城的Harvard,MIT,Boston掩盖住了而已,加上它和著名的西北大学只差几个字母,好多学生高兴的认为,幸好没有被这个野鸡大学蒙蔽住。
但是,如果要追究这些概念的根源,其实都是来自于这些申请经验,但是,作者无心,读者有意,大部分的申请者并没有判断的能力和自我分析的水平,很快,一些公认的观点就成型了。
我开始理解并且思考太傻说的“信息来源可信度”的观念了,并不是这些信息不可信,但是,如果你把它作为唯一的信息来源,就很危险了。因为,你本身就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没有对照,更容易不加辨别的吸收,就好像古代的宗教,因为那是对世界唯一的解释,所以信仰者无数。
更重要的是,这些广为流传的申请经验,到底有多大的参考价值?
回到曾经的比喻,留学者就好象一群在迷雾中摸索的人,每个人参考自己身边的人做出决定,这样的方向,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是,并不是说,所有人都会迷路,有的人成功走出了,但是,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慧,这仅仅是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身强体壮,或者视力发达,就好像一个北大清华的申请者,不用花太多的功夫,就可以拿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学校。但是一个成都大学的申请者,可能要花10 倍的功夫还拿不到好结果。我和很多所谓的留学成功的人谈话之后,他们对留学的了解,远远不如那些留学失败的人的见解。因此,其实结果并不能说明什么。并不是中国留学生,每年 50%以上的申请者都会成功能代表什么特殊的含义,几乎所有的人,都对留学几乎是一窍不通的,即使有的人懂一些,就好像我,在大家看来,属于懂得很多的,其实,也没有什么见解,所有的所谓的见解都是一知半解的,唯一的申请者和申请者之间不同的认识上的区别在于有的人获得的信息多,有的人获得的信息少,有的人善于分析信息,有的人不善于分析信息,有的人盲目的去做一些事情,有的人在思考以后去做一些事情,但是这些对于结果其实并不具备觉得的因素,真正决定的因素在于个人的背景,背景好的人,比如毕业学校好,有工作或者研究经验的人,有更大的机遇去或者更好的结果,因为他们在迷雾中坚持的时间会更长,在自然选择的法则中属于最后被淘汰的一部分人,但是,这并不是说,这批人真的懂的比别人多。
而背景较强的这批人在传播的经验,如果你不是一个背景很强的学生,当你阅读这些经验的时候,你要保有的警惕更多,因为你没有这样的背景,一味的模仿之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太傻接着说:“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这些经验基本上都是成功的经验,却很少有失败的经验。但是,对于留学申请而言,真正有价值的,却是失败的经验。就像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同理可证,成功的原因就是那几个,也许作者认为的原因根本就不是原因,比如一个在文书上花了很多功夫的人,获得了申请的成功,但也许教授根本就没有看重他的文书,但是这个人在总结经验的时候,会马上把自己最主观的重点描述上,告诉大家,文书是最重要的环节。有的人,GPA很低,但是,他也成功了,于是他会告诉别人,GPA低其实没有什么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在留学领域有那么多混乱的思想,见解,每个人都可以找出自己的佐证。但那些只代表申请者本人,就好像,如果你今年申请成功了,你会去告诉每个人你成功的故事,但又有多少人会真正详细了解你的背景,你的优势,你的努力呢。就算你写了很多,你真的可以保证,读者能够真正理解你的意思吗?”
我摇摇头,太傻微笑着继续:“在留学准备过程中,我们最怕的就是申请人看了几篇申请经验,就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你看我的太傻留学咨询中心,每年处理上千的客户,我都不敢说自己真的懂了多少,这个咨询中心的每个客户经理对留学都是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的去发现新的东西,不断地去理解新的价值,作为一个为留学申请者服务的咨询师,最重要的品质应该是虚心学习,认真反思,而不是自吹自擂。当然,我也招聘过一些从国外回来的留学生,他们中有的人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在国外学习了3 年,对留学非常的精通,做留学咨询肯定没问题,这个时候,我会反问他,你留学申请的时候,失败过几次,他会说,一次申请就成功了,我接着问,既然你一次申请就成功了,你怎么知道一个的客户失败,到底是怎么失败的?事实也是这样,一个人可以帮助让在北大读书的自己进入芝加哥,他的所谓的经验,是不是真的能帮助一个在北京理工大学读书的进入Boston呢。但是,一个人失败的经验,会让每一个人反思和警醒,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对于每一个独立的申请者,我都会告诫他们,当你阅读一篇申请经验的时候,当首先要抱着质疑的态度,而不是着急的去照搬所有的东西,当你进行留学申请的每一项操作的时候,你首先要去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这样做是错了吗?当你不断地否定自己,并且不断地反思,当感觉到自己的关于留学的知识构架已经搭建成熟,可以有能力分析是非了,你就可以真正的说,我懂一些东西了,但现在几乎所有的申请者,包括那些已经完成申请的人,也没有多少真正愿意反思自己,否定自己的人。”
我赞同的说,“至少在论坛这个几乎所有的申请人获取信息的途径面前,没有什么人是愿意否定自己的。包括我以前也是,我认为我懂得很多,可以帮助很多人了,于是我开始当版主,我以前写过一些留学申请的指导文章,写的时候感觉很好,觉得某一类问题已经解决了,肯定不会再有人在板块上问这类问题了,但是真正发表出去以后却发现问问题的人不是变少了,反而变多了,后来才发现,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过这些问题,当问题暴露出来了,申请的人就会马上跑出来提问。事实上,在论坛上,除了少数几个有过多年申请经验的人懂一些东西,可以解答一些疑问,大部分人都是对留学申请一知半解。每年,都是那些问题讨论来讨论去,从来没有什么解决,大多数讨论的结果还是不了了之,谁也没法告诉你正确的答案。论坛,对于更多人来说,只是一个了解他人申请进度以及申请注意事项的平台,真的有人希望从那里获得什么问题的解决吗,有可能解决问题吗?”
太傻说,“就好像,你刚才推荐的那本《飞跃手册》,确实是一本很优秀的书。但它并没有提出任何明确的观点和有指导意义的见地,充其量是网上所有的申请技巧文章的总结和归纳,便于入门者由零到一的变化而已,但是,从一到一百,还有艰苦的路程,和无数的陷阱。你想想,如果你 100 满分来评价你自己,你觉得现在你是多少分?”
“估计有50-60 分吧”,我的心里盘算着,不管怎样,我也算一个对留学比较有经验的牛人吧。“我觉得我在今天和你谈话之前,我还50分都不到,但是我会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已经有了90 分,但是和你谈话之后,我意识到,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明白自己懂什么,而是明白自己不懂什么,因为我明白了我自己其实不懂独立思考,也在之前没有认真地独立思考过,我想我可以到50 分以上了,但是,你提出的独立思考和反思,只是一个思维方法,到底怎么独立思考,怎么反思呢?”
太傻笑了笑说:“你好像忘记了我们当初设定的提问原则的第一条,不要去问具体的操作方法。我可以教你一个问题解决方法,但是不能教你所有问题解决方法,你要自己学会思考,判断和分析。比如这个问题,当一个人学会独立思考的价值,学会反思的作用,最大的效果,就是他会有机会跨出留学最大的误区——模仿。”
“留学申请,看起来每个人都在自己做自己的,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人作的事情都一样——模仿和跟风。比如,去年有一片申请经验的文章,某文科专业申请,LSU,全奖录取,今年,这所学校的中国学生申请者一下子涨了10 倍,录取委员会都觉得吃惊,其实,这个学校去年录取的那个人,是因为这个申请者有特别的人推荐,而这个学校那个系很少录取中国学生,并且根本没有奖学金惯例,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中国申请者互相模仿的文书,互相模仿的推荐信,互相模仿的选校名单——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体系,所以模仿成为了最大的申请操作方式,这也是留学申请最大的误区——每个人都在一个小的圈子里做自以为是对的事情。但这个圈子实在太小了,那些尴尬的事情就不用一一列举了,比如两份完全一样文字甚至错别字的推荐信,只是推荐人的名字换了一下,这种事情,估计只在中国有出现吧!”
我禁不住摇头苦笑,“提到我以前找过的一些所谓的文书写作公司,我知道的写文书的方式,不过是把一些范文东抄一点,西抄一点,要是遇到个懒的,干脆全文照搬,还要价不菲,真是伤天害理呀。”
太傻看着我,一字一顿的说:“你不要局限于简单的文书,回想一下你自己,在自己整个申请的历程中,你每做一件事情,做一件你认为对的事情,你更多的是在模仿,还是因为自己已经完全的理解这样做的意义,并且理解如何去做的更好呢?”
我感觉一下子又被问得懵了,我?难道也在不由自主地在模仿吗?我无法回避这样的质疑,在冷静的思考后我回答道:“我很想说我想的很清楚,但实际上,我还是在模仿,我在模仿内心深处的成功模式,因为,我相信成功是可以传染的。”
太傻很理解的点点头,赞许的说:“一个人要认清一个事情,首先是要认清自己,只有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错误,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个人说学会反思,学会独立思考,最大的价值不是用在嘴上,而是真正去面对自己的误区,而不是在潜意识中去逃避。恩,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吧。”
“好”,我点头,“谢谢你,太傻,你让我明白了,我看似完美的留学计划,其实漏洞百出,最关键的问题是我没有学会反思,没有跳出相互模仿的误区。虽然你没有告诉我,究竟如何去突破这种误区。但你已经给我指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我在未来的留学申请中,首先要学会的是独立的思考,一个人如果不能学会独立的思考,他就永远在模仿的误区中,这次谈话之后,我将重新反思我的留学之路,我们下次什么时候可以有机会继续谈话呢?”我有点迫不及待下次的谈话。
“下次,估计3 周以后吧,我要去上海了……”
“好的,谢谢你,那我们再联系,虽然你这次没有时间具体讲述你的留学知识的构架体系,但是我相信,你现在已经有完整的一套思路了,我希望能在下次深入你的留学概念的核心,你说如何?”
“好的,下次我们具体谈的内容是‘留学申请的最大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你可以回去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下次我们再详细讨论。”
和太傻的第一次谈话,就这样结束了!
太傻: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你交谈,并且收获丰富,谢谢你的帮助,我已经下定决心重新申请2005年秋季的入学,和你的谈话,让我能有机会从全新的角度审视我自己,并且看到,我还有那么多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同时,我也产生了无数的问题,希望在未来和你的谈话中得到解答,希望我的这些过分的要求,没有打扰你的工作和生活,衷心地祝你一切顺利。
能和你谈话,分享你留学申请的经验和见解,我感到非常的荣幸,盼望着下次与你再次见面。
以下是我整理的和你谈话记录的一些要点和我自己的一些体会,希望我的理解正确并且能总结和你谈话的主要关键,望你指正:1.留学申请是一项系统的工作,这项工作的执行人首先需要建立的是对留学正确的理解,正确的理解来自正确的知识构架,这也是留学者现在最缺乏的——解决办法:建立自己完整的留学知识体系,并独立思考理解其价值。
2.由于信息的缺乏,留学申请者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来自于网络,但是由于信息提供者本身的来源局限,这样的信息存在大量的误导和自相矛盾,留学申请者必须认识并且正视这样的现状,并有效地应对。——解决方法:对网 和其他来源的信息要抱着怀疑的态度,而不要一味接受,用独立的思考和自身建立的留学知识体系来判断信息的真伪和使用方法。
3.在申请中,申请者最大的误区在于缺乏独立思考,而习惯于机械的模仿,但是由于模仿和复制的对象存在巨大的缺陷,这导致了很多人申请的失败——解决方法:当申请者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通过思考,理解这样做的意义和价值,并充分了解各种不同环境下变通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照搬所谓成功经验,努力通过独立思考和反思建立完整的留学申请体系的知识构架,才是正确的申请内宫之路。
4.在现在流传的申请经验中,背景强而申请成功的经验,远多于背景一般的申请者的经验和申请失败的经验,但也正是这两者的经 验才真正的具备阅读的价值。——当你阅读每一片成功的申请经验的时候,首先是去质疑它,然后才是去分析它,多问自己,为什么他会成功或者失败,可以排除哪些原因的干扰,有哪些经验,是值得我学习的。
祝好!
Jim  NO.2 本质——正确的认识留学“你好,Jim,这几周过的怎么样?留学申请有什么进展吗?”当我在太傻SOHO现代城的办公室见到他时,他热情洋溢的向我问候。
现在已经是9月初,太傻的留学咨询中心一片繁忙的景象,电话铃声不断,客户,工作人员进进出出,一眼望过去,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又是一年留学季。
今年,我的申请,等待我的结果会是完全不同的结果吗?
不管怎么样,自从上次和太傻谈完之后,我感觉到自己,真的已经在变化了。我不断的反思,不断地质疑自己,不断地思考我以前认为肯定正确的事情到底是在干什么,我知道,我在一条路上,尽管我并不知道这条路会通向何方,尽管我脑海中被各种各样的疑问挤满。
我曾经很骄傲的相信,我是一个对留学很有经验的人,并且我的经验是真正的从实际操作中和失败中获得的经验,在论坛上,我也确实凭借我的这些经验,帮助过很多人,帮助他们实现了自己的留学的梦想。我相信,我不是太傻最鄙夷的那种“以为自己申请成功了,就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可以教所有人如何申请” 的那种人。我曾经那样的自信自己的经验,认为这样的申请肯定可以保障最后的成功,即使我最后失败了,我也会去告诉自己,你的方法是没有错误的,你只是目标太高。
但是,现在,我再也没有任何的骄傲或者自豪,我清楚地知道,我曾经引以为傲的那些价值和观念,只不过是对以往成功者的简单的模仿,经不起任何的推敲,我们没有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没有去思考到底可以多做些什么,少做些什么,也没有真正的理解这样做的价值是什么,仅仅是因为,以往的所谓的成功者,都这样做,所以我们认为就应该这样做。
当然,如果留学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是什么都不重要的过程,这样的模仿当然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事实上,对于每个留学申请者,留学都是决定未来命运的关键关节,很多人辛辛苦苦的完成GT 考试,获得好的GPA,但是,却在留学申请这样一个本来应该最重要的环节上,没有真正的做到最好,并导致了最后的整个留学计划的失败,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呀。甚至我有些后悔以前在论坛上向那些刚入门的网友传递的观念,那个时候,我总是告诉他们“多看看以前人的留学经验,你就会很快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现在,我会告诉每一个人,“你只有真正的理解留学申请了,再开始你的申请,而不要盲目的去做任何的事情。”
唯一可惜的是,现在,并没有任何的书籍,或者完整的系统,让留学申请者们系统并且相对正确的留学观念,注意,我说的是观念,而不是任何所谓的技巧和方法,现在市面上所有留学的书籍,除了对经验,技巧,方法和注意事项作一些系统总结的书之外,无外乎一些夸夸其谈或者搬弄所谓案例的书籍。并不是说这些书籍没有用,而是他们都舍本逐末了。一个方法或者技巧,也许对一些人有 ,但是,这些技巧方法的本质在哪里呢?到底为什么会有作用,在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目标的人的身上,究竟如何变通的去运用呢?——留学的最大的误区,就是在于模仿,如果单纯的去模仿方法而不思考问题的本质,就好像准备数学考试,以为所有的例题都背清楚了,就希望能拿高分一样不现实。
是的,从上次和太傻的谈话,我想,我学会了反思,认识到了误区,学会了否定自己,学会了透过表面去看到问题的本质,虽然这些思维的方式每一个人都耳熟能详,但是,在面对留学申请,又有几个人真正可以做到这个层次呢,也许,这就是像太傻这样的大师级别的人物和我这样仅仅有一些所谓经验的人的本质区别吧。
但是,仅仅学会反思,了解留学的最大误区所在,对于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了解最大的错误在哪里,并不能够保证任何结果的成功。就如同一个人知道登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样,如果连这个基础的知识,都没有,要是成功了,肯定是运气,但是,就算你充分了解,登山要做好充分准备这个概念,你不明白如何去做准备,不知道有哪些细节,哪些环节,哪些要素,肯定还是没有用处的。这也是我上次和太傻谈话,经过3周思考之后的最大的疑问——留学申请,如果跳出模仿的误区,应该如何去正确的认识并且面对留学中各种环节的问题?——正确的留学申请的概念和知识构架,应该是什么呢?
也正是抱着这样的疑问,我坐在了太傻的办公桌的对面 “Hi,太傻,很高兴再次见到你,你的公司看起来真不错,不过我一直有个问题,为什么你创建了论坛为大家提供免费的信息和资料,又同时创建一个收费的咨询服务机构呢?你知道,要是论坛上有人问,我需要找留学中介或者咨询公司吗,我一般都会建议他们,留学申请,要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DIY (DO IT YOURSELF)会给你更多的把握自己命运的机会,这不是和你的留学咨询中心对着干吗?但是,你的太傻留学咨询中心好像从来不去反对这种言论,这个和你公司的利益不是冲突的吗?你上次告诉我,申请者要学会反思,要跨出误区,你觉得一个中介或者咨询公司可以帮助申请者做到这一点吗?”
说实话,我一向不喜欢隐藏自己的想法,尽管我知道谈话时间很紧张,但是,我一向对各种中介或者咨询公司都抱有强烈的反感,当初知道太傻咨询中心提供留学服务的时候,就在论坛上对它嗤之以鼻,“中介,做的人多了,太傻也想跑来分一杯羹吗?留学申请,当然是DIY 好”,所以,当我走进太傻咨询中心的时候,这个疑问就缭绕在我的脑海,所以,一见到太傻也直接的提了出来。
“Jim,这样很好,不要有任何的疑虑,有问题直接问就好了”太傻微笑的回答我,“你这样思考,DIY 当然是应该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自己把握自己留学的命运,而不应该把这件重要的事情交给任何其他人,但是,DIY 这个概念是很狭隘的,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信息的社会中,DIY 并不是意味着闭门造车,而是广泛获取信息,独立的分析思考,并且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但是,你想一想,你以前是在论坛做版主的,你觉得论坛给大家的帮助是足够给大家解决所有的问题的吗?”
我毫不犹豫的反驳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你认为论坛提供的信息的价值层面是很低的,我不否认这一点,确实,论坛的几乎大部分人对留学都是一知半解的,即使像我这样公认懂得很多的人,其实也有很大的误区,但是,论坛有一种良好的互相帮助,共同渡过难关的精神和氛围,让每一个申请者都感到自己是不孤单的,这是论坛最大的价值了。”
太傻点头赞同“没错,事实上,论坛给大家实实在在的帮助真的很有限,更多的是一个互相鼓励的平台,所以,太傻从来不反对大家灌水,但是,每一个到论坛来的人,都是希望获得帮助的,对吗?”
“对”我回答道,“他们希望获得帮助,希望自己的问题获得最完美的解答,希望自己可以获得牛人的指导,希望获得更多的信息,但是,事实上,论坛它本身的局限,无法做到这一点,大部分问题,不可能有效的解决,很多问题,每年都会讨论,每年都不会讨论出什么结果,一方面因为其实大家水平都差不多,一方面因为留学领域,缺乏真正系统的理论和体系。我想,如果我在未来能够真正走出现在的水平,我会把我的想法,整理出来,我会尽量形成一个体系,并通过这个体系,给所有的人最有效的知识构架,这样的局面就可以有效的改变了。”
“嗯,你这样的想法真的很好”太傻显得很有兴趣“你看,我总是想写书,可以,自从我写太傻单词之后,就太忙了,都快三年没有写任何的书了,如果你愿意把你自己的经历写出来,我想,会造福很多人的,其实,我想,就算我不和你谈话,你就只是把你以前的2次申请的经验,以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就可以帮助很多人,不是吗?”
确实,在以前当版主的日子里,我以前有过详细的写一个留学教程的打算,可是,我总是准备在留学申请成功之后再好好总结一番,也不愧对我做版主的经历,也对在网上的那些朋友有个好好的交代,但是,两次挫折之后,我的这个想法也慢慢的淡忘了,我真的有资格去指导别人吗?我总是这样问自己。后来在北大BBS 的版主们,推出了他们的《飞跃手册》——就算我自己写,或者组织一批人写,也就是这个水平了,就不要做重复 动了。但是,现在的我,有了更多新的想法,我想我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好得,于是我回答道:“确实,可是那又有多大的帮助呢?当年《飞跃手册》面世的时候,我告诉自己,这样以后就轻松了,这里面所有的问题,方法,技巧都解答了,至少,以后问问题的人肯定会少多了。可是,事实上,该问的还是继续问,《飞跃手册》给了一个很好的入门,但是,也只是入门而已了。”
“那你认为,如果你再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完整的留学的概念,总结出了一本书,这本本真的会和你想象的那样,让大家发生什么巨大的变化吗?”太傻不依不饶的追问。
我沉默了,确实是这样,一个论坛,一本书,一篇文章,是不可能完全改变一个世界的,哪怕只是一小群留学申请者,也不可能。
我承认到:“你说的对,肯定会有一些帮助,但帮助肯定是微乎其微的,留学,终究还是要靠自己,要是一个人自己不愿意学习,不愿意反思,就是坚持的认为留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什么书也改变不了他”。
太傻接着说:“就好像你说的,一些文章,一些论坛,一些书,给人提供的帮助,终究是有限的,但是,有的人需要更深入,更专业,更体系化的帮助,这不是任何留学圣经能解决的问题,太傻咨询中心给客户做的,和太傻网给网友做的,其实都是一样的事情,就是在不同的层次帮助有不同需要的人。因此,其实两者是完整统一,并且相辅相成的,就好象你是做金融的,大部分人买股票,会按照自己的经验,按照书本的教导,按照旁人的建议去买,既然他们都会了,为什么还有你现在的这样的投资公司或者金融公司呢?”
我理解了太傻的意思,但是,仍不愿意退步,反驳说,“因为不同的投资人有不同的目标级别,专业的金融或者证券公司服务的是需要用更专业的服务获得更专业结果的人,所以金融咨询公司是专业金融投资的主体,那些散户只不过是在小打小闹罢了,投资额也不大,就算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很大的损失,当然也谈不上任何的专业性。但是,留学中介或者咨询能够有什么专业性呢?不就是帮人写写文书,寄寄材料吗?”
“嗯,好的,这就回到了我们今天的谈话的主题了”太傻显然和高兴我的质疑,“我们上次谈话完成之后,我留下一个问题,留学申请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你说的 ‘本质’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转换我的思维,进入这次谈话的正题。
“所谓本质,就是留学的核心概念,嗯,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你觉得你在做申请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哪儿了”太傻提示到。
“大部分时间?”我回答到,“很多事情都花了很多时间,但是要说花时间最多的,肯定是制作文书材料的步骤,当然和学校联系获取信息的步骤,我也花了很多时间,但是,和文书相比,就非常的微不足道了” .太傻继续说:“那么你认为,抛开GPA,GT  成绩等不可变更因素不谈,留学申请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文书了,对吗?”
哈哈,这可说到我最得意的部分了,在中国,我几乎找不到几个对留学文书分析比我更专业的人了。
“当然是这样的,我明白你说的本质的概念了,我和很多人都谈过这个问题,留学申请,它的核心是前期是一个‘包装’的工作,后期是一个‘自我推销’的工作,你要把你最优秀的地方展现给美国的教授,而文书,就是这个包装的最关键的环节,也是真正体现个人素质和质量的环节,但是,大部分申请者,根本不懂得包装这个概念,他们认为,留学申请,就是简单的选择学校,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一片文书,然后邮寄材料,然后等结果,他们没有把握住最重要的文书的环节的价值,丢失了最能够打动美国教授的一个步骤。”
太傻微笑的让我继续。
我接着说:“其实,申请中,每个申请者,背景都是差不多的,要么就是学校的差异,要么就是GPA,GT 成绩的差异,这些,其实都是留学申请中不可变更的因素,换句话说,当你开始准备申请的时候,你的GPA,GT,学校背景都是已经完全确定的事情了,有的人认为自己GT 成绩不高,会影响申请,但是,其实GT 都是标准化考试,就算你去再考一次GT,成绩也不会高很多,我总是建议每一个申请者,与其你耗尽精力把TOEFL 提高10分,你还不如花时间真正把文书写好,对你申请的效果会大的多,说实话,我和很多美国教授都谈过,他们告诉我,GT 成绩,你一定要有,也不能太低,只要达到了中国学生的平均标准,就不会对申请造成什么影响了。一个托福考677 分的人,当然是一个牛人,但是,这个677  对于教授录取并没有任何意义,教授又不是招一个英语天才去编英语词典。说实话,对于理工科,TOEFL 考到600 就完全足够了,GRE 考到1300 就足够了,文科和商科稍微要求高一些,有的要考GMAT,当然,这个不是我的经验,是美国教授亲口给我说的,论坛里面其实这类信息也很多,只不过被其他的乱七八糟的信息给淹没了罢了,我相信,留申请的本质,肯定不是GT成绩,而这个也是在申请中无法个人操纵的因素,所以肯定不可能成为留学申请本质。
我滔滔不绝的讲了五分钟,我都有点觉得是在做一次演讲了,但是,我觉得我对包装的概念阐释的很详细了,这也是我这三周思考的主要成果,我反复的问自己,留学,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我们要写文书,我们到底要写一篇什么样的文书。各个其他的影响因素,到底是什么位置,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到底有没有价值?在我不断的反思和否定自己后,我才最终把核心定义在了“包装”这个概念上——其实,这个概念我很早就已经理解了,只不过,我从来没有这样完整的阐述过,同时,我也详细的分析了其他的留学影响因素的价值,如果以后,有人再问我,申请中GPA 占多大比重这个论坛里面讨论次数最多的问题,我会告诉他“就算我告诉你GPA 占比重12%,你又能怎么样呢?”
太傻饶有兴致的听我说完,继续他的提问:“你提出的‘包装’的概念事实上是很正确的概念,你觉得文书是‘包装’的主体,这种提法也没有问题,确实,两个人背景要是都差不多,只能从文书看出区别了,不过,你看,其实大家自己做申请,虽然没有你的思路那么明晰,每个人基本上也都知道,文书是重要的,有的人也确实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写文书,希望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呈现在教授面前,但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申请没有成功呢?”
我解释道:“确实,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文书很重要,每个人也都花很多时间写文书,但是,很可惜,基本上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文书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文书,他们每个人看似在文书上花了很多时间,其实,大部分工作都是无用功,包括我以前,看似很有经验,也做了很多完全没有价值的文书方面的事情。要是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每个人都可以明白‘包装’的意义和重要性,但是,又有几个人真的明白包装的精髓呢?在申请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是看着别人的PS,琢磨自己的PS,照猫画虎一番,然后反复修改,拿出一份自己很满意的PS,就算聪明的人会拿出去给朋 老师国外的人提提意见,做做改进。但是,他们真的理解‘包装’吗,在商业领域,包装会有专门的包装设计公司完成,很少由生产者自己倒腾设计一番,而包装设计和广告学一样,是一门专门的艺术,你要理解客户心理学,色彩学,文字艺术等多个专业层次,才能完成最好的包装设计。这个工作,一般的申请者还只是停留在了模仿的阶段,最麻烦的是,其实他们模仿的对象,都是根本不应该被模仿的,大多数人是从文书范本里面学习文书写作的方法,但是,那些文书写作的范本,大部分是一些文书写作公司流传出来的,语言华丽,词藻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就好像给一盒饼干穿上芭比娃娃的衣服一样,美丽是很美丽,但是,那还是饼干吗,会有人买吗?说实话,大多数那些文书写作公司基本上对什么才是好的留学文书一窍不通,找一些英语八级的人就可以写好文书了吗?中国的留学申请者,就是因为模仿对象的问题和个人实际经验的问题,所以,很少人可以真正理解,并且认识真正优秀的文书,所以,就算大家都知道包装很重要,但是又有几个人真正能够领悟其精髓呢?”
太傻点头赞同,继续他的提问:“你提出的包装这个概念,提得很好,但是,你刚才又提出了设计这个概念,也提得很好,你也谈到了很多人,缺乏正确的留学概念,照猫画虎的去设计包装 ,所带来的问题和实际操作中的麻烦,你看,你是不是应该把你提出的概念更加深入一步,给大家更明确的指导呢?这样,大家可以在一个完整的概念下,更有针对性的做事情,而不是似懂非懂的去包装设计?”
我有点迷惑,更深入一步,难道“包装”的概念还不够深入吗?我反问道:“那么,你觉得留学的本质难道不是包装吗,我详细的看过太傻咨询中心的宣传介绍,你们也很强调为客户战略定位,背景设计的环节,这些也是包装呀,那你觉得,留学的本质是什么呢?”
太傻笑了笑,说“其实,你刚才提出了很多的很好的概念,比如客户心理学,比如在超市买东西的比喻,比如给饼干穿芭比娃娃衣服的比喻,Jim,你知道吗,你是一个很有商业天赋的人,你也很善于从其他的体系中获取对留学基本概念的认识,这是很重要的素质,但是,你还需要更进一步,到一个更系统的层面上,比如,客户心理学,比如包装学,比如广告学,其实,都是商业体系的小的分支,如果在商学院去做分类,这些会归于哪个大的分类呢?或者说,你提出的设计,和包装,还有很多概念,其实在所有的都是为一个什么目的服务的呢?”
我想了想,仍旧很迷惑,问道:“你需要我给你一个什么答案呢?”
太傻说:“其实答案很简单,你给超市的饼干穿上正确的包装,充分考虑客户心理学,广告学,终极的目标是什么呢?”
“当然是把饼干卖出去”我回答道。
“那么把饼干卖出去,从你设计,包装一直到卖出的环节,应该用什么来概括呢?”太傻继续引导我。
“销售?”我回答道。“这个和‘包装 ’有什么本质区别吗,不过是一个大的概念,一个小的概念,你要和我玩一些文字游戏吗?”
“不,不,这个区别很重要,你说包装,其实,大家还是不知道到底如何包装呀,还是一个概念,没有经验的人还是得不到什么指导。你慢慢听我和你分析”太傻总结道,“其实,就好象超市卖东西,我们申请,目标也就是把自己卖一个好价钱,把自己卖出去,留学申请,不是你在选教授,而是教授在挑选你,你要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让自己被对方接受,这其中,你要学会设计,学会包装,学会心理,学会沟通交流,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学会营销,你看,你提出的包装,设计,只是为了促进营销的一个环节,对吗?”
“对,是这样的”我很赞同这样的说法,“其实,大家说包装,说广告,几乎每个人还是不知道要做什么,如果用销售就会明确很多,其实每个申请者看看一些销售类的书籍,会更快的帮助他理解,到底应该怎么做申请,其实,是完全一致的,每个人就是一个产品,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但是,你到底如何弥补这种优势和劣势,实现销售的成功呢?这就是留学申请的根本的命题所在。”
“其实,Jim,你还是没有跳出包装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最大的问题,不是不完整,也不是不体系,而是他太狭隘,会给人很多误导。”太傻很严肃的说,“比如,你所说的包装其实是在强调一种文书决定论,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文书决定论,没有这么高的帽子吧,我只是强调,文书是最重要的包装的环节,难道你不是这么认为吗?”我针锋相对的说。
“那你怎么解释,你自己刚才提到的学校背景的问题,一个北大清华的学生,其实文书不用写很好,就可以获得录取的”太傻继续他的质疑。
“因为这个是不可决定因素,难道你在申请中可以变化自己的学校吗?”我反驳说。
“你可以换一个角度理解”太傻说,“我们还是说买东西,比如买牛奶吧,你买牛奶最大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是包装吗吗?事实上,每个牛奶的包装都差不多,只是一些心理感觉上小的变化,影响你的最大因素,肯定是牌子,比如你会买光明的牛奶,或者雀巢的牛奶,其他的牛奶,就算包装再好,销售量也上不去呀。”
很明显,这点上我无法反驳,就算一篇好的文书,又真的有什么作用呢?我喝牛奶确实只喝雀巢的,我喝咖啡,也只喝星巴克的,就算其他的包装比他好看的多,在“营销”这个问题上,品牌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我还是不愿意退却:“但是,就算这是真的,你提出来又有什么意义呢,作为一个申请者,他是无法改变这一点的。”我反驳道。
太傻笑着说,“我只是举个例子,让你了解,为什么不能简单的把包装作为留学的本质,而要把销售作为留学的核心,因为如果用包装的概念,很多问题是处理不了的,但是用销售肯定解决的了。我们不是在讨论虚幻的概念,而是在讨论实实在在的问题,当然,在留学领域,每个中国大学就是一个牌子,但是,不用担心,北大清华的牌子确实很大,但是,其他的牌子也其实都不弱,不象买牛奶,只有简单的几个垄断型牌子选,牛奶的比喻也不恰当,因为牛奶的功能其实太少了,不象留学,有很多不同的方向,我更愿意把留学比作买药,当你走入药店,你就好像教授面对一堆申请材料一样!你走入药店的时候,一般是怎么选药的呢?”
我想了想,“我会知道,我大概要买什么药解决什么问题,比如头痛,发烧,或者嗓子疼,然后去买相应的药”
太傻接着说:“对,比如你头痛,除非你以前买过,现在指定就买什么,你都会问服务员,我头疼,买什么药,然后售货员会象你推荐几种,对吗?但是你不会简单决定,你会看什么呢?”
我回答道“首先,会看那个药品的介绍上是不是对症的药,必须是治疗头痛是首要的功能,然后会看生厂商,最好是一个熟悉的,知名的厂商,这样质量有保障,最后,会看生产日期。”
太傻微笑的说:“留学申请也是一样的,不是吗,如果同仁堂出了一个治疗头痛的特效药,你肯定会买,但是要是同仁堂不出呢,你也会考虑其他的牌子,比如北京制药厂,对吗,关键是他可以解决你的问题,然后很明显不是假药,过期药就行,对吗,你肯定听过北京制药厂吧,你肯定不会去找那种什么都治,包治百病的药,对吗?留学申请也是一样,教授首先挑选的是,自己需要的人,但是,自己需要的人,一定不是包治百病的那种人,一定是要一个最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人,当然,这个人要是名校毕业的当然最好,但是,首先是要解决问题,学校不是很差,就好了,至于GT成绩,就好像那个生产日期一样,不要过期就好了。对吗?”
我回答道:“对,确实是这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文书中一定要一定要,或者说最重要的就是写出自己最突出的能力,而不是把自己什么方面都写的好的原因,对吗?就好像,美国食品的包装上,都会用大大的字写上‘NOT FAT’,因为美国人虽然长得最胖,但是,最怕的也是长胖。”
“Jim,你还是没有完全的从包装里面跳出来”太傻看看表,好像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们说的更直接一些吧,你看,中国的留学生,每年,都写各种各样的文书,各种自己认为精彩,优美的文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写文书,但是这些文书,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在留学申请中起到了作用,这种作用是你可以证实的,还是你自己分析出来的?”
我的心又开始咚咚的跳动,太傻,其实真的很厉害,我看着对面那个其实年龄不是大我很多的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敬畏,难道他真的可以洞悉一切?
是的,尽管我对文书很有研究,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完成我的文书,很多其他的人也一样,但是,我真的知道,文书,即使是一篇真正优秀的文书,对留学是不是真的有像中国申请者想的那种价值?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在我的内心深处隐隐作痛,但是,我却从来不肯诚实的去面对这个问题。
太傻看我沉默不语,继续提示我“你申请过两次,你和很多招生的教授都谈过,他们有人告诉过你他们是怎么处理申请的流程的吗,他们会像中国学生想象的那样,专心认真的去读每一片文书吗,并且慧眼识珠,伯乐挑马,把金子挑选出来吗?”
我摇摇头,沮丧的说,“其实你说的对,很多人其实也都知道,这从来不是什么大秘密,只是每个人都不愿意承认罢了,我在申请的时候,几乎我敢肯定,我联系并且交谈过的招生教授,至少有一半根本我的文书都没有看过,另外一半看了也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但是,我的文书我敢肯定,写的是绝对可以吸引人的,为什么他们都根本没有被吸引呢?”
太傻笑着说,“如果美国招生的人,根本都没看你的PS,你又怎么去吸引他们呢,不管你是不是承认这一点,不说本科申请,也不说MBA 申请,这两个申请体系都是很正规的,研究生申请体系,偶尔也有学校很正规,一个一个详细的讨论,但是,基本上绝大多数,都是筛选形式的。你的PS,就算真的被人看到,肯定离垃圾堆只有一步之遥了。你肯定知道一半的研究生院的那些所谓的招生委员会是怎么筛选的吧?”
我点点头,“这个是很让人沮丧的话题,我确实知道,虽然,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程序要求,但是,基本上,所有申请人的信息列表会有一个表,然后所有申请人的申请表放在一起,大家围成一圈,先把明显最有竞争力的挑出来,然后把比较有有竞争力的挑出来,一般这两次筛选,人数就已经超过招生人数了,充其量占所有申请者不到1/10,一般学校会按照实际预计招生人数的2-3倍确定这个数量,但是,在这两步筛选中,最深入看到的层次,也就是简历了,肯定没有人会去看文书,文书的作用,更大是你在入围之后,教授希望对你深入了解的步骤做的事情。中国90%以上的申请者,就是在这一步被筛选出局的,而被筛选出局的材料也不会马上丢掉,因为未来会有至少一半的人拒掉offer,连waiting list 上都挑不出合适的人的时候,才会到那些材料中挑选,反正,中国学生的申请材料,你要是等着别人慧眼识珠,是肯定没戏的,最关键的是,大部分申请人,就算看到PS 这一步了,也看不出是颗珠,那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太傻点头赞同:“其实,既然你知道,PS 本身就是没有什么多大价值的,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呢?”
“不只是我,很多人都知道呀,但是这是没有选择的事情,中国学生能做的事情又有多少呢?”我很有些心灰意冷,这些都是每一个中国留学生心中的痛。
“真的没有选择吗?”太傻声音提高了一些,“其实,很多事情,很多事情都可以去做,但是,因为中国的申请者们都习惯了去模仿,去照猫画虎,所以,本来可以做的很好的很多事情,却被可惜的忽略了,如果要究其根本,还是我们上次提出的问题,申请者要学会正视自己,学会反思,学会去思考问题的核心价值,你看,其实这些情况你都知道,你以前很久其实都知道,虽然不系统,不完整,但是,你肯定知道,但是,你不愿意去相信这些,你甚至在内心深处逃避这些,你不愿意去做那些没有人做得事情,因为那似乎太冒险了,你更愿意做其它每个人都在做的事情,并且告诉自己,这样做肯定没错,而且我肯定可以比别人做的更好,是这样吗?”
我又感到冷汗从背后,又一次冒出,和太傻谈话,我占不到一点点优势,我以前习以为常的教导人的方式,荡然无存,而必须不断地去面对尖锐的质疑,也许这就是和高手对话的感觉吧。
我点点头,说“是的,我确实在逃避,我曾经想做过很多事情,但是,都最终没有做,我曾经所谓完美的留学计划,无非是比别人做的努力一些,做的辛苦一些,做的更完善一些,并不改变任何实质,就好像我的PS 还是没有人看,不管我的PS 写的有多好,但是,太傻,要是你面对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做呢,你愿意用自己的未来去尝试新的方法吗?”
太傻凝视着我,一字一顿的说:“也许并不是尝试什么新的方法,留学还有什么新方法吗,其实每个人要做的很简单,把真正最重要的事情,做好,就行了,关键是,你是不是真的理解,到底什么才是留学申请中,最重要的事情?”
我回答说,“你的意思是,文书,PS,推荐信,根本不用花那么多时间,对吗,而要把时间花在最有价值的地方,那么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什么呢?确实,我承认,在所谓的留学文书上花时间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但是,难道还有什么其它的事情比它有价值的多吗?”
太傻点点头,“当然有,而且很多,这些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什么,其实你可以自己完全分析的出来,你要记住,我们今天明确的留学的核心——营销,你回想一下,你面前摆着好几种药,品牌都差不多,其他信息也差不多,你怎么把他挑选出来?”
我回答道,“我会看包 上的药效说明?看那种要对症。”
“对,就是这样,你会看药效说明,但是,你肯定不会把包装打开,详细研究里面的说明书,对吗?你刚才说,我们整理的材料,最可能被教授或者招生委员会看到的,是简历,还有申请表,那你为什么不在那些东西上下功夫,而要在文书,也可以叫做产品说明书的没有什么人看的东西上下功夫呢。”
我无语以对,确实,简历,还有网上填写的申请表,都是中国学生花时间最少的部分,但是,那也确实是教授最容易看到的部分。
太傻接着说:“这就是为什么你要用销售来概括留学的核心,而不能简单的用包装来概括,其实,你要是一个营销学的专家,你会发现申请中很多很多的值得你花时间去做的事情,比如,你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这个学院现在缺乏什么样的学生,希望招收什么样的学生,这叫做市场分析,你还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在申请之前和教授联系,这叫做消费者调查,当然这提到的是留学概念里面的套磁和信息整理的问题,中国的留学申请者,都自以为是的做一些没有多大用处的重复工作,本来可以做得很好的事情,因为方法的错误而弄巧成拙,如果每一个申请者,都是用专业的营销的观念去处理留学,问题会简单很多,当然,这些我们以后会详细谈到的。”
我点点头:“是的,中国申请者花了太多的功夫在文书上了,他们每个人在药盒里放上用金箔打造的产品说明书,但是,却把对消费者最直接影响的其他部分都忘记了,确实,如果用销售的概念,作为一个产品,最重要的营销环节应该是根据客户需求的产品定位,然后才是设计,包装,最后需要通过有效的销售渠道和营销人员的努力,才能销售成功,对于留学申请而言,从一开始选择专业,个人定位,目标分析,教授信息处理,还有个人设计,包装,和教授的交流,跟踪,反馈,没有一件事情不可以做得专业化,我想,这些我以前确实都做过,有的步骤我还很自豪,但是,现在用专业的销售的观念来看,那些事情是多么的幼稚,我想,这次谈话之后,我会去好好的看几本营销学的书,我想这样我会有更开拓的眼界,把事情做得更好。”
太傻站起来,准备送我出门,同时指着办公室门外忙碌开放式的办公区和我说:“我现在可以回答你一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了,你看外面,太傻留学咨询中心,那么多员工,那么忙碌,他们在做什么,我肯定他们不是在给客户写文书,也不是在做什么材料,在这里,每一个客户就是一个产品,太傻留学咨询中心的目标是把客户这个产品给卖出去,写文书,做材料的地方,那是中介,我总是和我们的客户经理做比喻,中介是一座桥,凭着所谓的和学校的关系,把客户送到对岸,这种对英国,加拿大的很差的学校也许有点作 ,但是对好的学校,竞争激烈的学校,大家都抢的学校,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太傻留学咨询中心,我们给客户做的就是营销,做每一件可以保障销售量的更好的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我一边往外走,一边细心的观察那些员工的工作,却看不出什么头绪,我对太傻说,“我想我会更详细的了解,然后作出评价得,不管怎么样,谢谢你今天给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有机会突破自己的局限,去看到一个全新的领域,我想,下次谈话,我可以详细的和你讨论一下,到底在申请中,如何做对产品的设计和定位的问题,我想,这也是做产品营销的第一步吧,希望下一次能够同样收获,再次的感谢你,下一次是什么时候呢?”我再也没有一开始对太傻谈话的那种质疑,我坚信,这种充满智慧和交锋的谈话,会彻底的改变我的留学申请,我有些迫不及待了。
“下次?”太傻在盘算,“九月下旬吧,这样你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做独立的思考,对吗?我会和你联系的。”
我计算一下,那就是两周以后,这个时间很好,我想我已经走入了一个门,我会尽我自己的力量去获得突破,而不是简单的去模仿太傻的指导,我需要真正的明白和理解,我希望,下一次和太傻的谈话,他没有什么再让我冒冷汗的地方,我希望能自己突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我仅仅是希望从太傻的谈话中获得突破,我永远只是一个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跟随者,我相信,我应该是一个和太傻一样的领导者。我回答道,“好的,谢谢你,太傻”。
太傻微笑告别,我也转身走入电梯。
走出现代城的写字楼,我仰望天空,心中不再有一丝一毫的犹豫,我突然间发现,原来北京的天也可以这么蓝,以前我总是抱怨北京的风沙,也许天空其实一直这样的蓝,只是我们眼中的阴霾挡住了这美丽的风景。是的,当我们打开心门,不再逃避自己,我们会发现很多很多以往看不到的风景。
感谢太傻!
晚上,我仍旧给太傻的邮箱发了一封信,内容如下:太傻我不知道如何表达对你的感谢,尽管谢谢这个词语我已经说了很多次了,在太傻网上,估计也有无数人说过无数次了,但是,我还是很乐意再多说一次,谢谢你。
今天和你的谈话,彻底的消除了我对你的质疑,说实话,我在这之前,最大的担心,就是这样的谈话,能给我多大的帮助,就好像我一直质疑,像你所创办的留学咨询中心可以给人多大的帮助,但是,我现在了解了,我和其他的留学申请者其实都一样,都局限在一个自我封闭的小圈子中,我们不愿意去面对现实,不愿意去接受挑战,而更愿意在模仿和跟随中随波逐流,是你,打开了我的心门,让我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我想,我会更积极的去面对未来的挑战,去改正我以往的错误,同样期待和你的下次谈话。
以下是我总结的这次谈话的要点,谢谢指正1.在留学的整个知识体系中,最核心的概念是对留学本质的理解,正确的理解留学申请的“营销”本质是所有后续工作的最重要基础。
2.留学申请中的营销是一门巨大的学问,不是仅仅知道做什么不做什么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它涵盖了几乎所有申请者遇到的所有问题的解决的根本途径, 但是,具体的执行方式需要反复思考理解,而不能机械的模仿判断。
3.我们必须正视以往犯下的误区,并且正视内心深处各种传统观念的影响,并去真正的思考,到底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到底为什么该这样做,到底该怎么做。
4.  文书并不是留学营销设计的主体,甚至不是重要的部分,只是一个合理的补充。不要在留学文书的文字或者细节上花太多的功夫,一个申请者真正要思考的是,对方到底需要什么,我到底有什么,我怎么做好营销,把自己推销出去。
5.任何论坛,书籍,文章,给人的帮助永远是有限的,不仅仅是局限,更有很多的误导,DIY 的人,首先是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而不是自以为拿着某一本宝典,照猫画虎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这样的人,其实是在用自己的前途去碰运气,当然,大部分人也只能这样做,没有选择,因为,会独立思考的人,终究是少数的少数。
祝好!
Jim  NO.3 定位——认识你自己九月底的上海,还是那样闷热,坐在南京西路的恒隆广场的一层圆形茶座里面,心中充满了焦虑,有那么多的问题,希望和太傻讨论并得到解答。
自从太傻给我打开了一扇名字叫做“营销”的大门之后,我发现我在留学方面,我所懂的东西真的还不到30 分,当我越深入的思考,认真地反思,所遇到的问题也就越多,当我看得书越丰富,自己的想法也就越多。无论如何,我终究不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专业营销人才,我学习的金融投资方面,虽然也有很多客户销售培训,但是,终究只是纸上谈兵,一遇到实际的问题,就会一筹莫展。就好像我现在面对的留学难题,我即使认为我已经理解并开始掌握留学申请营销的本质,并在个人认识方面获得了飞跃性的突破,但是,一遇到具体操作的细节,我就感到很大的疑虑,“这样做可以吗,这样做是对的吗,要是太傻做,他会怎么做呢?”
比如,这次谈话,我最希望了解的问题,在于“定位”,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看似单,实际上包含了无数的难关。我曾经最确切的确信,我自己对自己留学申请的定位是肯定不会出错,现在回想起来,多么的幼稚可笑,即使是我第二次申请,更有“经验”了,我也其实对真正的“定位”什么都不懂,那个时候,无非是想着如何正确的确定选校范围,如何让所谓的文书成为一个整体,如何更多地了解学校信息这样简单的想法。但是,真正的留学定位,比那个时候的那些模糊的想法,要系统地多,也深入的多。在营销学中,定位也是最大难题之一,无数世界最优秀的公司为之折翼,其中不乏像IBM,GE 这样最顶尖的公司。我相信,留学申请的定位,也必然是任何申请的首要难题。定位的成功,也从本质上决定营销成败的最大基础。
这三周我看了几本营销学最经典的书籍,做了很多的笔记,当我的视野越开拓,我就越感到自己的无知,也越发对太傻充满了敬畏,我以前所自豪的‘包装’‘推销’,现在看起来是多么的浮浅和可笑,我还上次长篇大论的和太傻演讲一番,真的是一只不折不扣的井底之蛙。如果不是太傻给我提出营销的系统化的概念并且引导我看最专业的营销的书籍,我肯定现在还在为自己的所谓“见识”洋洋得意呢!
不过有点可惜,由于太傻的行程安排,他从九月下旬一直到十月初都待在上海,本来约好电话谈话的——如果那样真地太可惜了,电话的效果真的没有面谈直接。幸好公司在十月在上海有一个专门的为期两周的项目,我于是就顺理成章,和太傻在上海见面了。
面谈的地方在我所在的公司所在地中信富泰广场隔壁的恒隆广场,是一个环境很好的地方,虽然南京西路是上海的最繁华的中心,但恒隆广场的中心茶座,人却很少。
我一眼看到了太傻,他穿着一身运动 ,从地下一层的扶梯上来,我愣了一下,马上就明白了,太傻是从恒隆地下一层的Fitness first 上来的。
太傻坐在我对面,很快点了茶水,用毛巾擦擦汗,抱歉得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刚从椭圆机上下来,恩,Jim,现在怎么样呀?”
我真地一点都不介意,这样事实上比西装笔挺的在办公室谈话,轻松多了。
我说:“没关系的,只要你还有力气说话就行。”
太傻依旧很抱歉得说,“恩,这个你放心,说话是最不费力气的事情了,特别是和你谈话,是一件很让人放松的事情。我们尽快解决问题吧,我相信你现在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是,只要解决了几个最核心的,其他的都可以迎刃而解的,对吗,你就直接提出你的问题吧?”
我好不迟疑的开始了我的叙述:“前段时间,我看了几本营销方面的书,其中看得最仔细的是美国的营销学大师特劳特(Jack Trout)的《定位》和《22 条商规》,我觉得这两本书给我的启发最大,并且让我开始意识到在留学申请中定位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其中,在22条商规中提出的22条用于定位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你看,我把它们主要条目的摘录出来了。”
我递给太傻一张我记录的便笺,上面是我摘抄的条目1.领先法则成为第一胜过做得更好2.类别法则如果你不能第一个进入某个类别,那么就创造一个类别使自己成为第一3.观念法则首先进入消费者心中要胜于首先进入市场4.认知法则市场营销并不是一场产品战,而一场认知战5.聚焦法则市场营销中最强有力的观念就是在潜在消费者心中拥有一个代表自己特色的词语6.专有法则两个公司不可能在潜在消费者心中拥有同一个代名词7.阶梯法则采用何种营销战略取决于你站在阶梯的哪一级8.二元法则长远来看,每个市场都会呈现只有两匹马竞赛的格局9.对立法则如果你将目标锁定为市场第二,那么你的战略应由领先者决定10.细分法则一段时间后,一个产品类别将会进一步细分,并形成两个或更多的产品类别11.长效法则市场营销只有经过一段时期的运作才能显现其效果12.延伸法则总是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压力迫使公司延伸品牌的产品线13.牺牲法则有所失,才能有所得14.属性法则对于每个属性而言,都会有一个对立的、有效的属性存在15.坦诚法则承认不足,消费者会发现你的长处16.独特法则在每一种情况下,只有一种行动会产生显著的结果17.不可测法则除非是你在为对手制定计划,否则你无法预测未来18.成功法则成功常导致自大,而自大则会导致失败19.失败法则失败是可以预料的,也是可以接受的20.炒作法则实际情况往往与媒体宣传的相反21.加速法则成功的营销计划不以时尚为依据,而是以趋势为基础22.资源法则没有充足的资金,好想法不会成为现实 “我根据我对留学定位的理解,把这个22条商规作了一些注释,变成了这样”我递给太傻另外一摞便笺,上面的标题是《22条留学定位法则》,内容如下:22 条留学定位法则1.领先法则成为第一胜过做得更好——不要认为只要你做的更好,就可以确保你的更加的接近成功,你的竞争者的实际的范围永远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确保录取的唯一法则就是成为毫无疑问的第一,而不是仅仅比现在的自己做的更好。
2.类别法则如果你不能第一个进入某个类别,那么就创造一个类别使自己成为第一——如果你很明显不是第一,那么你要去创造一个领域,或者一个方面,或者一个层面,让自己成为第一,教授只会录取最好的,而不是比较好的。自己去创造一个可以让自己成为第一的领域。
3.观念法则首先进入消费者心中要胜于首先进入市场——成为所有竞争者中的第一是很容易的,真正难的是称为教授心中的第一。留学营销的定位的本质在于教授心目中对你的排序,而不是你自己对自己的排序。
如果你不是所有竞争者中的第一,那么就努力成为教授心中排序的第一,而后者更加有优势,毫无疑问。
4.认知法则市场营销并不是一场产品战,而是一场认知战——对于留学申请者而言,没有申请者之间任何的竞争,真正竞争的是教授内心深处的认知标准。如果教授对最优秀的申请者的形象和素质已经确定,你要把自己向那个标准靠拢,即使只是一个小的方面的达到,也比一个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精的申请者强。
5.聚焦法则市场营销中最强有力的观念就是在潜在消费者心中拥有一个代表自己特色的词语——你必须给自己的一个展现给教授的形象有一个简单而明确定义,这个定义代表了你独有的,明显处于第一位的最大的优势,并且是任何其他人都无法复制的,你拥有了这个定义,你也就拥有了最大的优势。
6.专有法则两个公司不可能在潜在消费者心中拥有同一个代名词——不可能有两个申请者拥有一个相同的定义,模仿他人成功的人必然面对失败,当你的竞争者已经在你潜在的教授心中又有了一个定义的时候,你若想再拥有同一个定义,那是徒劳无益的。
7.阶梯法则采用何种营销战略取决于你站在阶梯的哪一级——第一位优势目标是进入潜在教授心中虽然是最主要的目标,但是如果你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不意味着你会输掉这场较量,对于第二位,第三位,乃至waiting list 上的竞争者,都有合适他的战略。
8.二元法则长远来看,每个市场都会呈现只有两匹马竞赛的格局——如果将每一个教授的每一条录取标准细分,每一条标准下的竞争者只会剩下两个,其他的人都会淘汰或者进入其他的细分标准。
9.对立法则如果你将目标锁定为市场第二,那么你的战略应由领先者决定——强势之中隐藏着弱势,领先者无论多么强大,位居第二位的都有机会扭转败势,你首先要认识强者到底强在哪里,你必须发现领先者的本质,然后以对立的形象,站在教授的面前,一定是对立,而不是模仿最强者,那样你连第二都会被挤掉。
10.细分法则一段时间后,一个产品类别将会进一步细分,并形成两个或更多的产品类别——在留学的竞争中,随着申请竞争的加剧,所有申请者的优势会细分成不同的类别,这个时候,就是你占据最领先位置的时候,关键是你要敏锐的发现,这种细分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位置,你可以占据第一的那个细分领域到底在哪里。
11.长效法则市场营销只有经过一段时期的运作才能显现其效果——不要简单地在寄送完留学材料后等待结果的来临,也不要在教授对你表示好感后,认为万事大吉,不要被简单的假象所蒙蔽,所有的营销活动,短期的效果和长期的效果都是截然相反的,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你要去争取的是最重的结果,你需要越往后期,营销越集中,越强大。
12.延伸法则总是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压力迫使公司延伸品牌的产品线——你会遇到无数的诱惑,让你改变你最具备优势的竞销方面,但是,你必须不断的去抵御这种诱惑,并坚持在自己最具优势的方面做得更加强大,你可以不断延伸你的优势,但是不要去拓展你的领域,不给任何对手可乘之机,也许有一天一个你心仪的教授对你表示好感,这并不是意味着,你要做出任何变化,你很可能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仅仅因为你的摇摆不定。
13.牺牲法则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你必须学会去放弃,才能真正拥有自己最想要的价值,很多时候,放弃比坚持更加困难,但是同样很多时候,你所谓的放弃,并不是意味着失败,而是意味着更大的成功。在留学申请,你永远不可能成为所有领域的第一,你其实只要成为一个领域的第一就足够了。
14.属性法则对于每个属性而言,都会有一个对立的、有效的属性存在——每一个失败者都是在模仿成功者的足迹,他们思考,为什么会成功,于是去模仿成功,但是,模仿者都一一失败了。每一个属性,优势都是某个人独有的,如果你想再次成功,你需要去对立。在竞争中也是一样,不要跟随领先者的脚步,或者复制他的优势,你必须具有对立的优势,才能获得有效的追赶。
15.坦诚法则承认不足,消费者会发现你的长处——坦诚自己的缺点比叨叨不休自己的优点在营销上有价值的多,深入潜在的教授的内心最深处的方法就是坦诚自己的缺点,这种坦诚是真正的坦诚,而不是装模作样的做一些肤浅的自我批评,而是对自我的反思和诚实自责。每一个教授,都看得出你到底在说真话还是假话。
16.独特法则在每一种情况下,只有一种行动会产生显著的结果——不要将申请成功认为是很多的细小的成功地总合,不要简单地认为,只要把申请的每一个步骤都做得最好,就肯定可以成功,申请的成功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你在一个部分做得独特并且最好,也许这个部分是一个细小的部分,但是,一个人肯定只有精力把一个细节的部分做到独特并且最好,你真的能在哪怕一个细节做到独特并且最好吗?
17.不可测法则除非是你在为对手制定计划,否则你无法预测未来——你不是教授,也不要去猜测教授在想什么或者预测你的竞争者到底谁会录取,这是徒劳无益的,客户的心理都是不可捉摸的,你要做的不是去争取任何一个教授,而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样,肯定会有好的结果,永远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而放了一片森林。
18.成功法则成功常导致自大,而自大则会导致失败——永远不要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某种独特的优势,你如果有某些所谓的优势,你需要更加努力去争取更好的,而不是自大的认为所有的事情已经万无一失,自大导致失败19.失败法则失败是可以预料的,也是可以接受的——任何一个学校申请的失败,都是可以预料的,也是可以接受的,你只有学会接受失败,才可以有资格追求更大的成功,从失败中学习是最有价值的学习方式,不要心怀沮丧的把一封据信扔到垃圾堆,要向最珍贵的资料一样保存它,它将是你未来最大的财富。
20.炒作法则实际情况往往与媒体宣传的相反——不要认为频繁的和教授联系会有什么正面的效果,即使你已经具备了某种优势,过分的炒作也会让你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落后,真正的成功者都是敏言慎行的,而不是盲目吹嘘,自吹自擂的。没有一个教授是笨蛋,会被所谓的炒作蒙蔽眼睛。
21.加速法则成功的营销计划不以时尚为依据,而是以趋势为基础——在申请中,你需要洞察的是趋势,而不是短暂的成功,不要因为某个或者某几个教授表示好感而沾沾自喜,并忘乎所以,你需要控你的加速的速度,不要提前消耗你所有的资源,只要你坚持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成功。
22.资源法则没有充足的资金,好想法不会成为现实——在申请中,你必须拥有充分的可以利用的资源,每个人的 身边都有无数可以使用的资源,但是,只有真正善于利用这些资源的人,才能给自己创造优势,不要 抱怨可以使用的资源太少,那只是因为你并没有用心去挖掘。
太傻用心的把我做的注释一一看完,笑容满面,不久,他抬头洋溢着满面的笑容对我说:“Jim,你真的是一个很用心的人,从你做的这些笔记就可以看出,你是真正的明白并且理解了我们之前的两次谈话,并真正的开始反省自己,并超越自己的局限了,现在的你真的和刚刚找到我的时候完全的不一样了,才过不到2个月的时间,你就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你看,你现在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对吗?”
我点点头,说,“是的,这两个月,我学会的东西,比我之前两年学到的东西都多得多,事实上,我觉得我不仅仅是在重新学习留学申请,还是在学习一种全新的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我以前一直认为我懂得很多,缺乏的仅仅是经验和经历,我认为我的能力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我认为我的勤奋努力就可以保障我的成功,但是,现在,我能够理解,在个人的发展道路上,更重要的是学习和反思,这种学习,不是指专业本身的学习,就好像留学申请本身,其实没有什么好研究的,但是,如果你把你的视野拓宽,你会发现真正的宝藏,很多其他的体系中的知识,看似和你研究的对象毫不相干,但是,事实上,都是融会贯通的,我现在重点学习的营销学知识,就为我对留学申请的理解上到一个全新的台阶,我的专业本身是金融学,我以前只看金融学的相关书籍,但是,我现在,我更愿意看商业,管理,营销和人文类的书籍,这些书给我打开了全新的世界,并且让我在金融方面的理解到达全新的层次:”我相信,一个人的勤奋努力是没有错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的勤奋努力的方法,否则,你虽然仍旧在进步,但是,你的这种进步,和真正聪明的人比起来,速度太慢了。人家在飞,你却在爬,这是无法竞争的。因此,学习的能力,宽广的视野,旁征博引和融会贯通的能力,才是真正可以成功的人的关键。
“同时,我也真正学会了反思,以前,我总是说,要反思,但是,实际上,我根本不懂得反思,反思也是一种学习,但是,是一种更痛苦的学习,你必须真正的否定自己,从每一个细节事无巨细的追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不能那样,到底什么才是你做、或者不做的标准,你是不是真的明白要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还是在潜意识中继续模仿?这真的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你看,我在做的更好,对吗?”
太傻点头,把我的便笺整理好,推还给我,“但是,你还可以做的更好,不是吗?你看,你对于留学定位的这些注释,虽然涉及了很多的方面,但是,你并没有把它形成完整的一个整体对吗,这样,你会在具体执行的时候感到一种缺陷,总是觉得还漏掉了什么,或者还对什么不够放心,对吗?”
我回答道:“这也是我今天想和你讨论的主要问题,我对于定位这个话题,确实有很多理解和想法,我想,你是不是可以给我梳理清楚,让我更加明确,并且跟易于操作呢?而且,我不知道,到底应该从哪里开始,哪里是重点,应该按照什么步骤进行,我感觉思维走入一个巨大的宝藏,但是,我不知道,这个宝藏应该从哪里开始,首先应该去拿哪一颗最大的珍珠”。
太傻想了想,说:“恩,我能给你的这些便笺提些小意见吗?说实话,Jim,你做的工作和努力真的很杰出,所以,你的进步也很显著,《定位》《22条商规》还有另外几本管理类的书籍,比如《周一清晨的领导课》,都是我公司的主管和总监级别的管理人员要求阅读的必读书目。他们其实都读了,但是,没有一个人向你这么用心的读,也很少做这样的笔记。不过,你为什么不把你的这些笔记再拓充一下,发表出去呢,标题可以还是叫做《留学申请的22条定位法则》——我想这会给很多人很多的帮助的,毕竟,你现在做的注释,我和你看着都会很心领神会,但是,如果其他人,不是经验很丰富的,肯定会一头雾水,如果你能跟明确的把这些条目的阐释更加具体化,加上一些具体实际操作的分析,这样,应该也会更有利于你思路的形成。我可以在你写完之后给你一些修改的建议”。
—— 40 ———— Page 41——我琢磨了一番,说:“Hi,太傻,你这不是又在怂恿我写什么指导文章吧,这可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这些东西,要是想说明白,至少是一本10 万字的书吧,我想,等我今年申请结束了,我也许会写写这些方面的一些心得感想吧,估计明年的这个时候,我想肯定会写一些什么东西,但是,也许不会是这个标题,但是,我想,这会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吧。”
太傻显然对我的承诺很高兴,笑着说,“那就等着读你的大作了,不过,我给你一些建议,如果你真的准备写一本书,一定要注意形式的丰富,不要一味的说教,那样,不管什么好书,读的人,肯定会睡着的。”
“但是”我有些质疑太傻在这方面的热情,“你真的觉得这样的书,或者文章会给大家什么帮助吗?我以前写过很多这种文章,但是,实际的帮助其实很小,很少有人真正用心的去看这些东西,大部分人,就算看了,也只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要么就是不加思考的原样照搬,要么就是记住了几条所谓的技巧方法之后,把最重要的东西给忘的一干二净,到真正用的时候,又照猫画虎,做成一个四不像。你看,这样其实,还不如不写呢?”
太傻点头说:“但是,任何一个事情,肯定都需要一些人去推动向前发展才行呀,就看,你看我建立的论坛,不管怎么样,虽然帮助不大,但是终究有一些帮助,你以前写的那些文章,虽然不能帮助大部分人,但是,不论如何,也确实帮助了一些人,因为总是有一些人是用心的,并对自己的未来付责任的,你看,只要你能在10 个人中帮助到一个人,就至少有上万人可以从你做的事情中真正受益,你就应该感到很满足了。”
我很赞同的点头,“是这样的,如果十个人中哪怕有一个人是认真阅读的,我想,我确实就应该知足了。那么,回到我们的核心问题,如果你面对一个刚刚找到太傻咨询中心帮助的人,你会如何帮助他定位呢?”
太傻饶有兴致的反问道“如果是你自己,你觉得,定位的过程的本质是一个什么过程呢?”
“当然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来,我们具体一些,从你自己的经历和现在的体会”太傻又在引导我的思路,“你是怎样认识自己的呢?你周围的人又是在做怎样的定位呢?”
我想了想,回答说:“很多人都认为,其实定位,就是认清自己的优势劣势和竞争状况,并且给自己一个合理的选校的层次分布,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这个是留学入门时期最常见的想法,也是大多数留学申请者所在的定位层次,所以,论坛上关于到底GPA 重要还是GRE重要的讨论永远不会间断,就是因为,大部分人,还在这个层次上感到茫然。不明白自己到底是优秀还是不优秀,想弄清楚,自己到底申请哪些学校才有比较大的成功地把握。有一些所谓的留学专家,会给你搬出”SWOT 分析“的概念,无外乎对申请中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的总结,其实,并没有超越这个层次,每个申请者,有哪些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自己稍微思考一下都会弄得清清楚楚,定位最需要的不是明白自己很强,或者自己很差这种简单的命题,也不是的为了确定自己到底重点申请哪个排名层次的学校。这些其实都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过程,或者一个原因。
“但是,说实话,即使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层次,很多的留学申请者还是很难做好,最大的问题出现在盲目的自信上面。比如一个其实什么背景都没有的人,大学本科大四,做过一些简单的研究,GT 考的高一些,学校排名高一些,GPA 高一些,却在论坛上问:”大家看我申请前50的学校有多大把握‘,其实,你看这种问题,应该怎么回答呢,申请的决定因素在于你的努力,在于你如何把申请中的最有价值的部分做好,而不是决定于你的GT,GPA 这些东西。虽然这些东西必不可少,但是,这些东西什么都决定不了,更麻烦的是,很多人会以此为标准去决定自己所谓重点申请的学校层次,而且大部分人都定得虚高,尤其是那些中国所谓的名校的毕业生。我曾经对论坛上讨论这类问题的人说,’你这样的提问,真的是没有意义的,你真的明白你要什么吗,你真的明白美国学校是什么吗,你什么都不明白,就知道GT,GPA,PS,推荐信,套磁,你除了去碰运气,还能去做什么呢?‘虽然有些尖锐了,但是,这些都是事实。
“当然,这些也是很无奈的事实,中国学生,被GT 考试,已经逼得一头伤疤了,再遇到留学申请这样还远没有标准化的过程,就更无可是从了。中国学生,应对考试,可以很容易的把分数考到让美国教授瞠目结舌的地步,但是,这种瞠目结舌多了,也就没人在意了,我和很多教授谈过,他们录取的那些TOEFL 考高分,但是什么话都说不清楚,GPA 极高,但是去了实验室什么都不会做,PS 写的天花乱坠,面试的时候一问就露馅的经历都已经成为教授录取中国学生的普遍经验了,但是,虽然大家都知道这种情况,但是,和我以前一样,很少有人愿意去正视它,更愿意自我麻醉的想,你看我GPA3.7,怎么也肯定比那些GPA3.3 的强吧,说实话,如果教授实在没人选了,只有两个人申请,其他所有的标准都一样,一个过了4 级,一个过了6 级,教授当然会去要那个过了6 级的。但是,这只是自我陶醉的幻想罢了,没有人会和教授强调,”你看,我过了六级“,但是很多人会去强调”你看,我是经过艰苦努力把GRE 考到了1500“或者,”我是学校合唱团的成员,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合唱团“……教授录取的是做事情的人,不是会考试的人,或者会唱歌的人——但是,就算大家都理解这些,也没有什么用处,因为大多数人根本不明白什么才是”定位“,他们的眼中,只有GT,GPA,PS 这些东西,他们没有机会,也不可能超越到更高的层次上去。
“这几乎就是申请入门者在留学定位中的最容易犯的错误——肤浅的认识自己和认识留学——所达到的层次,在这个层次上,几乎违背了22 条定位原则的每一条,甚至可以说,连定位的门都没有进入,连留学是什么都不明白,连自己是什么都不清楚,怎么可能入门呢?从本质而言,这个层次的申请者首先违反了22 条法则的第4 条,认知法则,他们把自己作为一个产品,只是关注产品本身(比如GPA,GT,PS),关注市场竞争(我到底比别人强还是弱),但是却丝毫不关注消费者内心(教授到底想录取什么样的人),违反了这一条,也完全谈不上任何定位的价值了。定位,首先要明确,你不是根据自己定位,至少首先不是根据自己定位,而是根据你的目标定位。这也是营销学最基本的原则,首先了解消费者需求,然后再设计产品,而不是颠倒过来。
“有一些人,一小部分人,比如说曾经的我,在申请的时候,会对留学申请会比较有经验,或者说,更善于从一些表面简单的信息分析出一些复杂的价值,或者更善于同人沟通交流,更善于利用资源,更善于收集整理信息——我就曾以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而自豪——这部分人会把定位的层次作的更深一步,他们会去客观的认识自己努力的目标,并且从简单的自我定位的局限中跳出来。这些人中做的最简单的层次,是去逐一认真地研究学校,比如我在论坛上听说有人从7 月开始,花了3 个月的时间,把前150 名的学校每所学校网页都看了一遍,然后做好信息记录,然后发信向学校索取材料,并和招生的Email 联系询问一些奖学金,录取之类的问题。这样辛苦的工作的精神是可嘉的,但是,这样花三个月的时间是典型的做了事情没有效果的,充其量是帮助你确定几个奖学金比较多的学校,并且你知道了他们的今年的截止日期罢了。同样的效果的事情,就算是一个完全不熟悉的专业,指导一下,一个最不勤奋的人,也可以 3 天做到,而且做得更好。
“这个层次中,有的人会做得更进一步,他们会用多种方式,和学校建立很深入的联系,他们会很快的确定一个大概30所左右的初选名单,然后和这30 所学校里面能够联系沟通上的所有人,所有资源获得信息和帮助,比如我,在第二次申请时,我和所有的初步确定申请的学校所有可以探索的资源尝试建立联系——教授、院长、招生主任、该系在读学生、教务、管理人员、讲师、助教、在读硕、博士、本科生,甚至我爸爸的姑妈的一个朋 的女儿的一个网友——努力从各种渠道获取对申请更有效的信息,还经常挖掘各个美国学校BBS 上的资源,那里有很多很有价值的东西或者评论;在google 上搜索每一个教授的每一个细节这个步骤会有很大的帮助,至少在了解实际情况的方面,会帮助你正确的认识你所面对的目标。唯一可惜的是,在每个申请人群中,能够做到这个层次的人太少了,所以,你根本没从你周围的人,或者网上人找出和你分享信息的人,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也只有你自己才能完成。
“从本质上,这些人是在潜意识中在运用22条法则中的第四条的认知法则,努力明确教授录取人的标准,努力获取消费者消费的信息,并以此确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到底不做什么,他们也在潜意识中去运用一些其他的法则,比如第一条领先法则等,但是,都是非常随机的。
“这样的定位,估计是中国学生自己申请能做到的最高的位置了,能做到这个层次的人,已经算是非常有经验的人了。大部分已经在海外留学的人,如果他们要继续申请中,因为他们基本已经对美国学校比较了解,所以基本上都是在这个层次上,至少,他们肯定不会把150 个学校的网页全部看一遍,或者花时间索要什么材料,多打几个电话就完了。这也是在这个层次上的定位的优势,所以这个层次上的人很少遇到很大的麻烦,申请的成功率也肯定比较高。就好像我,虽然没有达到我自己的目标,但是,第二次申请比第一次申请效果要好得多,在很多旁人看来是非常成功的申请。
“但是,即使是在这个层次上,也没有人能说,我对自己的命运完全的有了把握,很多人本质上还是在碰运气,唯一不同的是,很明显,不是盲目的碰运气了,而是针对性很强的碰运气了。但是,他们并没有本质的变化,遇到竞争激烈的情况,每个人还是不知所措,茫然的等待结果。
“在我开始理解营销的理论之后,我很快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明白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从22条法则中了解到的。当我反复分析22 条法则,我注意到一点,或者说认识到一点,22条法则里面有至少三分之二,都是谈产品自身的价值设计和如何在竞争中采取正确的策略,相对,认识消费者这个层面谈的很少。但是,我以往自己的申请准备工作,做的事情大部分都是在22条法则的第4条的范畴下,我开始很不理解,但是很快就想通了。
“其实这是很简单的,因为在营销学的概念里面,了解消费者,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正确界定市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东西,是一个根本不需要强调的概念。真正的定位,谈得是产品自身的设计,改进,定义和应对市场变化的策略。到留学上而言,真正的定位,是在了解招生真正需求基础上对于自己的改变,对留学申请策略,重点申请角度和层面,实际竞争优势定义和在竞争劣势位置上的应对方式等一系列命题,换而言之,定位,不是确定申请什么学校,也不是确定到底学校要什么样的人,而是确定,作为一个竞争的产品,到底采用什么策略才能获胜。这也是22条商规在留学申请中最主要的运用。”
“啪,啪,啪”太傻很赞赏的鼓掌,说到“Jim,你真的很有天分,这么短的时间就能理解到这样的层次,你真的已经入门了,从你对22 条商规的注释,其实就可以看出来,你已经把申请定位的重点放在了,申请人的正确的个人营销方式的策划上了。”
我回答说:“是的,我是反复琢磨22条商规才真正的明白这一点,其实,很多人,包括我,以前总是喜欢把留学申请的过程分为选校,写文书,寄材料,陶瓷这样的机械的分类步骤上,但是,其实,选校和文书的设计,都只是定位的最基本的环节,属于一定要做的基本事情,后面的写文书,寄材料,套磁,只是一个定位策略执行的环节,这样的分类本身就是最没有水平的分类,就好象一个5 岁的小孩把上学认为是一个背上书包,走去学校,然后待几个小时,然后回家的过程,因为他们只能看到这个层面,但是,真实的留学比这个复杂的多。
“比如,第一条和第二条的领先法则和类别法则,应该是最经典的营销法则了,也是最适 于留学申请的法则,很多人都觉得,教授只录取1-2 个人,那怎么有我的机会呢,其实,就好象在药店买药,其实每个人也只买一种药,难道,除了一个最牛的包制百病的药,其他的药都没在碰运气吗?当然不是,如果你不是很明显最强的一个人,那你首先要给自己创造一个领域让自己最强,然后,去吸引对这个领域会感兴趣的教授,比如一个申请会计的,各方面都没有什么第一位的竞争力,但是,他做过一个倒闭的上市公司的清算工作小组的助手,其实这件事情对他自己也很小,都快忘记了,但是,她在一个教授的严重成了最需要的人,因为这个教授现在正在研究一个上市公司倒闭后清算的课题,在那个独特的领域里面,这个人就是第一,就算她GPA 很低,GRE 不高,就算她PS 写的很差,也会被录取的,这就是领先法则和类别法则的结合应 ,如果可以把更多的法则结合起来,比如对立法则,就算多了一个也有类似经验的人在竞争这个位置,你也有很大的机会去把握成功,你找到和竞争者的不同点,并且把这个对立点强化出来,肯定比你去模仿竞争者的战略有效。
“这些法则,肯定是正确的,并且有强大效果的,一个人在申请中,如果能真正理解这22条法则,并把它应用于实际,他的申请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尤其是把很多条法则一起实践的时候,效果更明显。”
太傻点头赞许道:“你说的很对,中国申请者最大的问题,就是盲目的模仿而缺乏有效的指导,我想,等未来你详细阐述22条法则应用的书出来的时候,会有更大的指导性,至少很多人不会再盲目的或者自以为是的琢磨,遇到什么问题,要怎么办了,返回来好好看看这22 条法则,肯定可以找到答案。比如,很多人问,和教授陶瓷,到底按照什么频率联系,在22条法则里面第20 条就讲得很清楚。”
“是的”我接着说,“但是,真正理解这22 条法则只是一个表面,真正需要理解的是营销的手段和本质,我现在看每一个案例,比如IBM 推广ThinkPad 的营销案例,马上就会联系到留学申请的营销方式,并努力从中获得启发。我现在理解你为什么要用营销来作为留学的本质了,这并不是一个词语的替换,更加是一种思维的方式,留学不可能自己建立起一套专门的理论,也完全没有必要,留学申请的本质就是营销,只要理解了营销,就可以理解留学。”
“但是,可惜的是”太傻说,“大部分中国申请者,都局限于自己所在的专业,没有什么能力去理解营销真正的价值,更多的是人云亦云的去做一些模仿,因此,在中国,留学申请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
我格外理解的点点头“是呀,我以前做版主的时候,就算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也要反复讲很久,还是很多人不明白,也不知道如何运 ,像营销这么复杂的层次,运用在留学领域,更加要求申请者有强大的融会贯通的能力,这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呀,终究,大部分人,还是需要去模仿,而不可能真正在懂得基础上去运用。现在 真的不会强求别人去做出什么实质的突破了,唯一希望的是,申请者所模仿的东西,至少是一些对的东西,至少知道为什么要模仿,至少在模仿得时候,会尝试着去思考,而不是简单而机械的去仿制, 觉得能达到这样的层次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现在能理解太傻论坛,太傻咨询中心的价值了,不管怎么艰难,正确的东西终究是要推广的,总会有一小部分人,会克服困难,理解到这个层次,并且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的,就好象Matrix,虽然醒悟的人很少,但是,那些都是我们的希望。随着更多地人,有更好的模仿对象,会有更多的人跨上更高的层次,这也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对吗?”
太傻点头,“对,一个论坛不能一下子改变一个世界,但是一个论坛可以慢慢的改变一些人,只要能让一小部分人突破自己的局限,我们就很心满意足了,而且,你要相信,中国留学申请的人,都是中国毫无疑问最精英的一批人,你要相信他们,并且尽你的所能去帮助他们,这也是太傻网,太傻留学咨询中心创立的根本目的”。
我接着说,“从这个层次上说,‘太傻咨询中心’也可以叫做‘太傻留学营销中心’了吧,你说得很对,我尤其感谢你引导我进入留学营销这个大门,但是,我即使已经理解到这个层面上,还是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需要你帮我解答。”
太傻挥手打断我的话:“好,让我来猜猜,你是什么问题,你是不是想问,这些营销学的理论,知识,尽管你理解,并且确定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一个申请者身上,到底如何应用呢?你有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在你自己想尝试将这样的理论 于自己的申请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对吗?”
我点头说:“是的,这不难猜道,比如,我一直在疑虑,作为一个留学申请者,他在开始准备申请的时候,个人背景,都基本已经确定了,他有多少的空间去做营销呢?比如,一个本科大四的学生,申请EE,他也确实没做过很多实际的研究,背景也比较确定了,他真的可能去创造一个领域让自己成为第一,并实践22条法则的第一第二条原则呢?比如他本科都什么都没有什么很精通的,就算有所精通的,也达不到什么特别的高度,这样的情况,他如何去确定类别法则呢?比如我,我是学金融的,有一些实际的项目经验,但是,和那些有10 年工作经验的人比起来,肯定少的多,我虽然可以找到一个类别让我成为第一,但是,如果这个第一没有教授需要怎么办呢?比如聚焦法则,我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但是这个特点,其实在教授类型标准中并不是最重要的特点,最重要的特点的位置,已经被别人占据了,我应该怎么办呢?”
我一口气道出了我最大的疑问,其实,这也是我最大的疑惑,我接着说,“诸如《定位》《22 条商规》这类景点的参考书籍,大部分的案例都是谈第一第二的争夺,比如IBM 和DELL 的争夺,比如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争夺,我看不到什么很直接的案例,描述一个没有什么竞争优势的产品获得成功的案例,但是,事实上,大部分申请人都是一个没有什么竞争力的产品,但是他们在教授的细分中,都必须占到第一第二的位置,这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吗?比如Dell的直销,是从一开始就确定的优势和第一位的价值,所以他可以从小长大,但是,如果是一个不知名,也没有什么特点的中华电脑呢?他应该怎么办呢?所有的市场细分,肯定都被占光了,他可能成功吗?”
“哈哈,你这个比喻真有意思”太傻笑着说,接着把问题抛回给我“要是你是中华电脑的CEO,你会怎么办呢?”
“要是我是中华电脑CEO,我会确定,他没有任何优势,它必须创造优势,但是,创造优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比如,降价,降到一定低的位置,肯定有销量,但是这是饮鸩止渴的办法,但是是可以尝试的办法。还有就是,放低姿态,去其它所有电脑都不愿意去的地方,比如农村。这就好象留学申请,如果你认识到自己没有什么优势,也很难创造什么优势,你最应该做的,不是去碰运气,而是去正视这个问题,既然你的目标就是把自己送出去,你要判断自己真实可以接受的标准,并且向这个标准的最低线靠拢。我需要强调两点,第一,真实地自我判断,就是,你要问自己,自己的底线,最低可以接受的到底是什么。并且这种最低,要你自己去发现去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的最低。很多人说,非前100 不去,其实这些人对100 之前和100 之后的学校真的了解吗。这就好象中华电脑,拼命觉得自己是一个民族品牌,不能卖太低的价钱一样,其实,没有人买才是最可悲的,如果一个人在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他会觉得说这种话的这样很可笑,说实话,能给你讲学金的学校都是好学校,而100 以后的很多学校发大量的奖学金,中国人对所为的排名真的有懂多少呢,就好像中华电脑以前不屑于去农村销售,认为那里肯定没人买,但是,实际他真的研究过吗?对于留学也是一样,真正的去研究并且确定自己的底线,你会发现无数自己的可以操作的空白区域。但是很多人认为,100 名之外,大家都不去,大家都认为是烂校,我干吗去。于是继续扎堆。在营销学里面,正确的思想应该数,”因为非洲没有人穿鞋,所以 要去卖鞋;而不是因为非洲所有人都不穿鞋,所以我不能去卖鞋“,只是,这些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又没有几个人愿意。
第二,如果你确定了自己其实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并且把底线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你就应该去重点在这个最低的程度上努力,就好像中华电脑,如果确定面对农村的销售人群,就要集中力量去销售,不要一边说针对农村,所有的力量还集中于明显竞争激烈并且销量低的大城市。谁都知道这很荒谬,但是,申请的时候,人们可不这么做,明明知道自己被前50 的学校录取机会几乎为0,还把最大的时间和精力放排名靠前的几所学校,而保底的学校,自认为,既然是保底的,肯定就是没问题的,也不去努力了。这样做恰恰是失败的开始。没有任何一个学校会肯定给你什么结果,只有你努力才会有结果。这并不是说,一个申请者要在保底的学校上花最多的时间,而是说,不要在任何自己不切实际的目标上花最多的时间。虽然我理解,每个人都是想去好的学校,但是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正确认识自己’因此,我也把定位的核心,归结为 ‘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和手段。“- 46 -—— Page 47——太傻笑着说,”你提出的‘认识自己’,是你现在认为的留学定位的最大的核心吗?“
很明显,太傻在向我下一个圈套,我仔细思考了一会儿,说:“我觉得,可以用认识自己来归纳定位的核心观点,因为我基本上可以把22 条规则,都用‘正确认识的自己’来概括。我想,认识自己,结合22 条法规,是一个很博大的内容,它包含了正确的认识你的竞争局势,正确的认识你的个人优势和劣势,正确的设定竞争策略,正确的采用合理手段解决营销问题等多个层面,并且,我认为,现在中国留学生,申请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他们被太多的迷雾所干扰,缺乏完整的营销的知识,还受到各种各样根深蒂固的观念的冲击和影响,一个人如果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会在留学申请中,跨出巨大的一步。”
“但是”太傻接着说,“这一步其实是不够的,还需要跨出更进一步,对吗?否则,你的问题也可以解答了,对吗?”
“是的”我回答道,“认识自己是必须的,但是,仅仅认识是不够的,就好像我提出的问题,中华电脑的销售,如果正确的认识了,只能保证不死不活,但是,每个留学申请者的目标都是去最高的目标,而不是去最低的目标,当认识自己了,之后呢?”
太傻说:“我们可以这样看,你说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个留学申请竞争策略的制定的过程,这个竞争策略包含了认识自己这个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但是,这个竞争策略必须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提出更明确的对产品本身质量和设计问题方向的质疑,而不能简单的 销售手段去达到目的,究竟,不管什么包装或者销售手段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短期行为,最大的关键,还是在这个营销体系的最大的核心价值处——产品的设计理念和定位。
如果我们用中华电脑的案例来谈,就是,降价和进入农村这样一个新的销售渠道的方式,终究只是被动的销售行为,短期是可以带来一定小的成功,但是,这样一个电脑品牌,如果需要走向真的成功,必须通过提高产品自身的竞争实力来完成,它必然要回到那个竞争最激烈的的生死拼搏的区域去。从留学申请来说,就是,每个人,不论采用什么类似销售的手段,事实上都不能达到真正的申请的成功,只有通过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直接去面对最残酷的竞争,才可能获得最大的成功——我把这样一个提高自身竞争实力的过程,叫做‘超越自己’的过程。“”超越自己?“我在心中默念这四个字,”认识自己,超越自己,这是多么自然的一个过程呀——是的,只有这两个过程加起来,才能真正的称谓留学营销的本质,才能更加完整的概括22 条留学法规的所有精华和概念,而且,这样,事实上,我们在留学营销所有活动中的目标也变得异常的明确——22条留学定位准则,从本质上说就是如何认识自己,超越自己的实战指导,并且这22 条实战指导都把追踪目标放在了对自身的探索上,而不是象在第二次留学申请中做的,仅仅把重点放在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这样肤浅的前期准备工作上。“- 47 -—— Page 48——我接着说:”是的,太傻,你这样的总结,让我的思路更加的清晰明确了,确实如此,一个人对自己清晰而准确的认识的目标,不应该是去降低她自己的申请的标准,而是应该去直面更残酷的竞争,换句话说,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在申请中,一个人首先要做的,是清晰的认识自己,在认识自己之后,如果你可以提出有效的竞争策略,你就可以去面对相对一个层次的竞争,但是,如果你希望把竞争的层次升上一个等级,那么你要做的事,就比简单的认识自己要复杂的多,你必须去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当然,这一切都是要建立在准确并且深入的理解 校和教授信息,并且不断的 证自己处于信息最前沿的营销基础上。
从主动和被动的层次上可以这样看,如果一个人在产品定型以后去被动的营销,不管怎么做,都是在一个局限中的,不可能超越产品本身的定性,就好象中华电脑,如果电脑本身不变化,任何营销手段的效果都是有限的,也是无法突破的。但是,如果能基于市场分析,突破产品本身的局限,就会有机会到全新的天地去。留学申请也是一样,如果申请人不对自身进行突破,而只是在自身的层次上徘徊,再有价值的营销也是被动的,只有主动的突破自己,才有机会进入营销的全新天地,这就是为什么在认识自己之后一定要去突破自己。
就好像一个留学申请者,如果他首先必须做到营销的最基本的层次,就是深入的理解并却掌握教授的需求和潜在的消费标准,然后他需要根据这个需求和消费标准认识自身的竞争状态和可以采用的竞争策略,并且定义在这个策略下应该主要针对的消费群层次也就是申请教授和学校的层次及其对于这个层次的重点执行策略,如果他需要突破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他就需要做更进一步的对自身的改变和发展。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一个申请者,在清楚认识自己的层次上,他到底应该采用什么策略呢,应该如何定义并且执行这个策略呢?如果他希望改变自己,超越自己,他到底应该如何做到呢,从哪些环节做到呢?做出了这种对自身的超越之后,需要对相对的策略作什么改变呢?——我想,这就是我现在的核心问题所在了。“我的思路越来越明确,我感到自己已经清晰的从”定位“这个概念性的问题与”22条留学定位法则“的指导中更进一步进入到我内心关注的核心深处——一个人掌握了信息,对自身有了正确的认识,他之后应该如何正确的使用这种优势呢?——这事实上也是在根本上困扰我的问题。
是的,在以往的申请中,我在申请的信息收集整理及其消费者心理调查上,确实做得很出色,但是我只是在这样通过潜意识,在这个入门层次上走出了一步,我并没有用营销的正确观念系统的分析我可以做的事情,更多的是在一种朦胧的状态上去思考。当我推开营销这扇门,看到22条留学定位法则这样的层次,我以往很多朦胧的思想,一下子就变得明确了,也变得更有指导意义和操作价值了。我可以更清晰地看清楚自己的竞争位置和在这个竞争位置上可以采用的多种策略,可以在每个步骤上获得直接而有效的指导,同时,那些营销学的案例更让我有了比留学申请案例本身更有价值的实际操作的参考,让我可以在认识自己这个步骤上就清晰的评估自己所采用的策略到底会遇到什么问题。
但是,这只是一种认识,我以往的疑惑,根本的症结就在于,在初步自我认识之后的执行方法,也是更加核心的留学申请最核心的操作部分——如何制定策略并执行策略。
想通了这一点,我对太傻说:“谢谢你,我想,我在这点上,已经有了很明确的目标了,我在未来的2-3 周时间,根据我自己留学的现状,会设法设计出明确的执行步骤,并设法真正的去超越自己现在的层次,我想,下次谈话,我们可以就这个话题更深入的探讨一下。”
“好的,下次估计是在10 月中旬了,我想,这个时候,也应该是大部分申请人开始实际的留学操作的阶段了,希望在下次谈话的时候,你可以更清晰的告诉我,你会对你留学申请的执行步骤和方法,做哪些具体的变化,会重点做好哪些事情,如何去做,如何去实现对自己的超越的,并且,我们在下次谈话,可以更深入的探讨一下,处在竞争的不同层次的申请者,究竟需要如何调整自己的战略,在他所在的那个层次,做出超越,并如何面对这个层次的竞争,我想,你肯定会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的,因为它涉及到最核心的操作了,你看我们谈了三次,才终于进入到了这个核心,真不容易呀。”太傻很高兴的说。
“是的,我想,不管怎么样,能走到现在这一步真的已经很不容易了,也很多人包括我在内,以前一直认为,这些所谓的认识层面的东西和思想层面的东西是无足轻重的,认为留学最关键的是如何去做好一些步骤和细节。但是,我现在会说,重要的不是去做事情,而是你知道到底需要做什么事情,到底怎么去做好这件事情,而具体做的申请,在思路清晰,策略明确的前提下就会事半功倍,而不会像大部分申请者一样,做那么多无用功。”
太傻笑着说:“那么,你现在已经明白我们第一次谈话我提出的问题了——我当时说,‘你要确定的是一个很关键的事情——你要确保你申请的努力都是正确的努力,而不是在做无用功’。你现在怎么认为的呢?”
“是的,我在以前确实做了很多无用功”我承认到:“如果究其根本,还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就是你第一次谈话提出的,我也许有一些经验,但是,终究还是在模仿, 有一些想法,但是不系统也很混乱,在开始了和你的谈话之后,我开始了反思,开始抛开自己思想上根深蒂固的局限,并开始建立系统的留学概念和体系。在这次谈话之前,我在你的指引下,并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进入了留学营销的新天地,但是,我的面前有无数的山峰,无数的路径,我看不清到底该走哪一条,虽然进入了一个体系,但是,这个体系是混乱的,我自己也感到茫然,理不清头绪,谢谢你引导 进入深入理解营销的大门,并在这次谈话中让看清了未来需要攀登的那座高山。能进门并且找到路的感觉,真的很好——我想,这也是我这次谈话最大的收获”。
“我相信,你在2 周以后,会有更大的收获的!祝你好运!”太傻把信用卡递给服务生结账,并起身向我告别。
“谢谢,也祝你一切顺利。”我和太傻握手告别,突然有一种特别的感觉,这是我们第一次握手。
和太傻的第三次谈话,就这样结束了,我目送太傻的背影在下行的电梯那边消失的时候,我感到一种内心深处的温暖。当我从恒隆广场的大门走出,我感到面前,是那样一条光明的大道,也许这条道路上仍充满荆棘和坎坷,但是,有了太傻这幢明亮耀眼的灯塔,我已经不再惧怕黑暗了。
晚上,我依旧给太傻发了一封信,表达我的感谢:太傻首先还是致谢,当我回想起我们今天的谈话,突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这次谈话,你说的话很少,以致于我的笔记上,都没有记下什么要点,但是,你的每一句话都给我指明了方向,并引导我把内心的疑虑表达出来,当我最后到达结论的时候,我已经不再有之前的那种混乱和疑惑了,你让我想起了灯塔的作用,它不是太阳,给世界光和热,但是,它总是在人找不到方向的时候,给人以指导。
下面是我总结的这次谈话的一些要点,请指正:1.营销是一个巨大的概念和体系,如何理解这个体系,需要不断的去学习和思考,一些营销学的书籍和大量商业营销领域成功和失败的案例都会给申请很好的指导,比单纯的申请经验要有价值的多。
2.申请人需要不断的将营销的概念、案例,努力融会到申请中,并且建立完整的思维和指导体系,不要简单去照搬诸如22 条定位法则,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理解,融会贯通,并在申请中获得真正实际的指导。
3.认识自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尤其重要的是用营销的思路去分析自己的竞争策略并且给自己合适的定位,同时设计可执行的战略规划,并用营销学的案例分析去判断这种战略的可行性。
4.认识自己,只是营销设计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提出完整的实践方案和计划,更努力通过突破自身获得更高层次的竞争机会和动力,从营销学角度谈,基于市场分析的产品的设计行为,要比在产品定型后的销售行为有价值的多,销售行为是被动的适应,但是,营销学的产品设计阶段却是主动的突破——这也是营销的更高境界——突破自己。
祝好。
Jim  NO.4 超越——提升个人竞争力的实际途径十月的清晨是美丽的,当我被闹钟的音乐声吵醒,和往常一样,很不情愿的翻了一个身,但是,马上就想起,今天是和太傻约好见面谈话的日子,瞬间就清醒了过来,走到窗边,拉开厚厚的窗帘,洒落一片明亮,从黑暗一下子走入光明,有一阵眩晕,现在应该才不到早上六点半,但是,这个忙碌的世界已经开始了它内在的运作。
突然间,想起,曾经熟悉的大学校园生活,多么的似曾相识的感觉!应该也是这样的早上,被定点的刺耳的广播声吵 ,窗外还传来一片片清脆的鸟鸣,睡眼朦胧的在清晨的清新的空气中,三五成群的在校园里晨跑  大学美丽时光不再,很多的好习惯也在成长中失去——北京的CBD,别说鸟鸣,连麻雀的很难飞过一两只;起床的时间铁打不动的变成了7点半,目标由学校食堂变为了公司楼下的星巴克,早餐的馒头牛奶变成了拿铁、再加上一块小松饼;每天的晨练也被一周2 次的健身房运动所取代,突然间,有些疑虑,我真的还能回到那种平静而忙碌的校园生活中吗?
和以前的见面一样,和太傻约的时间是在早上7 点半,地点在国贸后面的使馆区中的一小片公园,10月北京的清晨已经有一些寒冷,路上尽是背着书包,系着红领巾,穿着校服上学的小学生,个子小小的,充满朝气的在路边走着,我突然在内心深处有一丝感动,这不也是十年前的我自己吗,那个时候,每天盼望着长大,不用上学,而现在,却期望着回到年轻时候的校园生活,无忧无虑的童年——难道我已经老了?
在日坛公园很顺利的找到太傻,公园里随处零散的都是晨练的老人,我很顺利的找到了太傻,他穿着很随意的运动装,背着手,一动不动的站在一边,很是醒目。我走上前去和太傻打招,他点头向我问好。
“Hi,早上好,Jim”
“早上好,太傻,你是每天都这样早起到这里吗?”我从来不在心中保留任何的疑问,所以,一见到太傻,就说出了我的问题,我之前一直疑虑,难道太傻把和我谈话的地方,安排在这里,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当然不是的,我又没有老”太傻笑着解释,“只不过,我觉得心情烦躁的时候、压力很大的时候,尤其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忙碌之后,我总是会选择一个早晨,很早起来,到这里走走,看一看清晨的太阳,想一想自己的生活,这样,一个人会轻松很多。”
我似乎理解的点点头,但是,却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说出疑问,“哦?心情烦躁?”——这难道不是只有我这样未来尚没有着落的人才会发生的情况吗?我虽然见太傻次数不多,但是,每一次见到太傻,他都是精神百倍,充满信心的样子,难道他现在遇到了什么问题,不过,应该不会呀,看他一点都没有愁眉苦睑的样子。
太傻显然很理解我的疑问,他笑着对我说,“位置越高,压力就越大,越需要用各种手段去调节自己,你也是一样呀,让自己有一个好的心情,会更容易看清自己的位置和发展,嗯,Jim,这2周,过的怎么样呀?”
我笑着回答:“我这段时间尤其感到压力巨大,连十一长假都没有休息过,不过和你不一样,我把和你的谈话,作为是放松的最好时机了,因为我每次和你谈完过之后,都会有一种很奇特的感觉,就好像在一个昏暗的屋子里,找了很久,终于推开了一扇窗,看到了一个清晰的世界,但是,终究只是在屋子里看世界,就算看的清楚,也只是在看,当你必须走出屋子,面对整个真实的世界的时候,你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这是那种在纸上谈兵的谈留学概念无法解决的问题,尤其这段时间,当我尝试着开始重新整理自己的申请文件,浏览那些以前做好的文书,材料,重新开始联系教授的时候,这种感觉尤其深刻。”
太傻理解的点点头,我和他一起沿着草坪上的小径散步。我继续说“你看,太傻,和你以前的谈话,我确实感觉我自己懂了很多东西,确实,我走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不再像以前做申请那样,认为把每个细节做好了,就会获得最后的成功,我学会了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先去反思,反思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我学会了置疑自己做每一件事情的动机,我学会了独立的去思考而不是机械的去模仿,我学会了用更加系统的观点看待申请,我学会了如何去学习营销学的知识,并和我在商业领域所积累的经验,一同运用到到留学申请中,我认识到申请的核心的工作在于超越自己……但是,究竟如何去超越自己呢?这难道不是一个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那么容易的超越自己,就没有人去找你的那个什么太傻咨询中心了吧,说实话,我觉得,你说的‘超越自己’,就好像在中学时候老师和我们说的‘只有用功才能考高分’一样,是谁都可以懂的事情,但是,究竟应该如何去做呢?难道,你可以帮助我超越我自己吗?连我自己都觉得困难,难道你会比我更了解我?”
我一口气,说完了我所有的疑虑,说完之后,甚至有一些心跳加速的感觉,心中有些后悔,“这么问,不是太不给太傻面子呢,是不是我应该问的更婉转一些呢?”说实话,当我不断的努力按着太傻的指导去做留学申请的时候,更多的不是感觉清晰,而是更加的迷茫,我知道了那么多以前根本没想过的东西,甚至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理解层次,但是,我也陷入了一个更大的迷茫,我发现,太傻只是给我推开了一扇窗户,但是,并没有告诉我如何去应对那个全新的世界,他给我展示了很多理念,但是,只是展示,没有演示,但是我现在更需要的也许不是理念,而是比理念更重要,更直接的东西,方法。——我想知道,我到底要做什么,怎么做!
我了解,我有些急躁,也特别能理解为什么太傻不在一次谈话中,把所有的问题全部讲完,而是耐心的一次半个小时,一次半个小时的引导我。也许,这就是太傻自己做事情的风格,不是要求你做什么,也不是命令你做什么,甚至不是指导你做什么,他希望你理解,真正的理解,一点一点的在实践中理解,并且慢慢的到达更深入的层次,他几乎从来不告诉你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答案,自己去获得答案,然后让你真正的体会其中的痛苦,然后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再给你一个提醒,让你再都快失望灰心的要放弃的时候,找到一丝光明,于是你会向溺水者抓到一根稻草一样的去追逐他给你的这一点点信念,然后,到达一个新的层次。这样的辛苦,虽然,对于我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不断的在起伏跌宕中发展,低落,突破,飞跃,但是,我理解,只有这样,这样一点点的给予,才能真正的让被教导者深刻的理解,而且这种深刻,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深刻,你会在每天都感到疑虑不安,你会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被一些东西所牵绊,你会深刻的体会之前他给你讲的每一句话,几乎每次回想一遍,或者看看以前总结的笔记,你就会加深一些不安,每次,你都以为你完全明白了,但是,每次重新回顾的时候,还会有那么多新奇的发现,并让你无比的去期待后一次的谈话——难道这就是太傻谈话的艺术?至少,我知道,这样的谈话,比我之前做版主,写的那些指导文章,大而全的指导文章有用很多。那些,又大又全,期望一下子把所有东西都给别人的那种文章,一向都没有人真正用功的去看,每个人都觉得获得了帮助,但是,其实每个人又什么帮助都没有获得。我想,要是下一次,我再写一篇这样的指导文章,我会模仿和太傻谈话的风格,每次只发一个部分,分十次发完,也许,这样,可以真正的让一些人用心的去期待,不过,我写的文章,能够有和太傻谈话这样值得期待吗?
太傻似乎一点都没有被我尖锐的提问所影响,只是微微点点头,甚至走路的步伐都没有一点点变化,显然,我的问题已经在他的意料之中了,或者在以前这种类型的谈话中,已经无数次遇到这种问题了。太傻用他习惯的平静的语调说:“Jim,你看,这个世界上每一件事情,都有他自己的位置,每个位置都和他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就好像这个公园里锻炼的老人们,生活是那样的规律,但是,这些老人和你不一样,你有着不确定的未来,并且正在时刻为这种未来在努力,你虽然有自己现在习惯的位置,但是,你和 一样,和每一个在争取留学的人一样,都在努力获得新的位置,更好的位置,更有利的位置,你真的觉得,诸如‘超越自我’这样的话题,不是一个很深刻的话题吗,你现在是怎么理解它呢?”
我不假思索的说:“我认为,‘超越自己’,是一句很空洞的话,他是一种必然,而不是一种选择,每个人都是在努力超越自己的过程中,要不然,他们为什么要选择留学呢,他们事实上都在超越自己,每个人努力的去克服TOEFL、GRE、申请、签证等各种难关,追求一个更好的未来,他们本身就是在超越自己的。”
太傻笑了笑,说:“是的,每个人,每个阶段,事实上都在超越自己,可以说,人生的每个步骤上,我们的目标都应该是超越自己,但是,你真的觉得,在留学申请这个独立的事件上,大多数人做的事情,是实质性的超越自己吗,他们确实是在像克服TOEFL、GRE考试中的那些困难一样,在申请这件事情中,在实实在在的提高自己吗?”
我被问的有些不知道头绪,这种时候,我知道,只要我沉默,太傻会很快继续他的说话,在我总结了在以前和太傻的三次谈话后,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我说得太多,太傻说得太少。
太傻果然继续他的叙述,这个时候,我们恰好走过一个小小的喷泉的时候,他说:“你看这个喷泉,如果他有生命,他每天都在努力,把水喷向更高的高空,当水落下的时候,回到水池,喷泉又把水吸入,再次喷射出来,一样的努力,一样的用功。但是,他们这样的努力,这样的用功,是为了什么呢,要是究其根本,这个喷泉做的事情,是什么呢?——你可以把这个喷泉的工作叫‘展示,但是你会叫这个喷泉’超越‘吗?”
我若有所思。
太傻顿了顿,继续说:“你觉得申请人在留学申请中,所做的更多的工作,是‘展示’,还是‘超越’呢?”
我点点头:“是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努力在展示自己,他们认为,在申请中,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给教授看’,我之前也是这样想的,我认为,‘只要我能够有效的把我自己最优秀的地方展示给教授,那么,我就会有更多的机会’,于是,申请的工作,很多人就将其演变其‘如何展示自己’,所以很多人关心的如何写文书,如何做材料,到底用什么样的纸打印推荐信,到底要怎么和教授陶瓷,知道教授是不是招人……恩,确实和你所说的那样,他们的确只是在展示自己,而不是去希望超越自己。但是,难道你不觉得要在申请中,要求申请者在这个阶段去超越自己有些为难他们吗?他们已经在GT 考试,以前的学习获得高GPA 中筋疲力尽了,申请的过程,能把展示自己的工作做好,已经很不错了,他们怎么可能在这个阶段去超越自己呢,而且,申请中,你的所有的背景,成绩,都已经确定了,难道真的可能去超越吗?”
太傻很无奈的耸耸肩,说:“你看,Jim,你都快成为申请者的代言人了,而且,你也说出了几乎所有的申请人对申请的定位——‘展示’。当然,展示的技巧也是‘营销’的一个很重要的层次,能把这个做好,其实对大多数人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你知道吗,就是因为几乎所有人把申请营销认为是一种‘展示’,所以他们失去了在申请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换种说法,其实,有很多的事情,比写文书,制作材料,和教授陶瓷要重要的多,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愿意去做,于是他们在无形中,处于了劣势,尤其像你这样个人背景有一定优势的人,格外的显著。”
我有些急躁:“你是不是又要绕回‘超越自己’这个话题,‘超越自己’我想了很多,但是,说实话,我觉得,我不可能在申请中做到,如果你在大二时候,和我说这些,我会给自己明确的目标,要去学一些课程,参加一些研究项目,于是我在申请的时候,实力会很强,但是,你看,现在都十月份了,我可能现在去超越自己吗?这是不现实的问题,不是吗?”
太傻还是那样不紧不慢的语气,一点点的解答我的疑惑,我都快有些被他逼疯了:他接着回答我说,“Jim,我反复和你说,我们第一次谈话提出的话题,Jim,你看看自己以前的申请,你觉得自己真的了解申请,了解你自己吗?”
我被他问的又一愣,我还是不说话,等着太傻解答我的疑惑,这个问题,我本来也无法回答;——我真正了解申请,了解我自己吗——我曾经以为我很了解,但是,实际上,我不了解,我觉得自己在每次谈话之后学习了很多,但是,我实际上陷入更大的疑团。
太傻接着说:“Jim,你看,我们从第一次就提出要反思,你真的深入的反思了吗——你最应该反思的问题是什么呢?你觉得,所有的申请人最应该反思的问题是什么呢?”
我想了想:“我觉得应该是——为什么会失败——这是每一个人必须去面对的问题,也是首先需要反思的问题。”
太傻很快的打断我的话,说:“那在这个问题上你自己反思的结果是什么呢?”
我说:“我确实反思了很多,就像你教我的,我反思自己对留学的理解,我反思自己是不是目标太不切实际,反思我应该做营销的对象……”话又被太傻打断。
“Jim,你不觉得你在内心深处在逃避什么吗,这些真的是你失败的原因吗?这些真的是很多人即将失败的原因吗?你终究还是不愿意面对自己,当然,这对每个人都是最难的,但是,Jim,你必须去克服它,对吗?”
我有点不知所云,感觉自己在云里雾里,太傻究竟要说什么呢?我沉默不语,难道我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失败吗?
太傻继续提示我“Jim,这个问题,不是很简单吗?你回忆一下,所有的给你拒信的学校,他们,为什么拒绝你呢,你和他们的学校负责招生教授都谈过,难道你不知道他们究竟是为什么拒你呢?”
我感到有一些胸闷,“那些教授都说,我很优秀,对我很欣赏,但是,他们招生人数很少,他们认为我不够有竞争力,他们都会‘competitive’这个词,可是……”
太傻又打断我:“但是,他们肯定不会说,你的文书不够生动,肯定不会说你的GT 不够高,对吗?他们也不会说,其实你对留学理解的不多,对吗?”
我点点头。
太傻接着说:“一个人理解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知道怎么做,而去做出选择,就好像你刚才说的,‘超越自己’并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那么你为什么不直面它,去做这种必然呢?是因为你内心的恐惧,还是内心的惰性呢?”
太傻的问题,也变得尖锐了,更加触及实质了,我感觉,这么快,我们的讨论已经进入关键部分了,于是我打起十二分精神,说“是因为,决大多数人,包括我,都认为,申请这么短的时间,是不可能做出什么根本的变化的,你可以说,这是内心的恐惧,也可以说,这是内心的懒惰,但是,我认为,更多的人是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做,所以,我才希望获得你的帮助,希望你给我指点。”
太傻赞许的点点头,说:“Jim,你是一个很诚实的人,是一个对自己很诚实的人, 能感觉到,你在努力去克服你的性格和习惯上的弱势和缺陷,这是很好的,但是,你还做的不够。你必须正视自己的恐惧,并且努力克服它。这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连我也一样。你看,中国学生,其实是很勤奋的,如果他们只有2个月的时间准备TOEFL、GRE,他们会用这两个月的时间,去做最精心的准备,在正确的方法的指导下,自己摸索,获得自己能力上最高的分数,所以,中国学生在考试上,无论哪个国家的人,都是无法媲美的。但是,中国学生最大的缺陷,也是在于,习惯考试,太会考试,重视考试,甚至不知道一点点变通,他们宁愿花2 个月的时间去把所有的学校全部信息查询一遍,整理一遍,也不愿意去多看两篇专业方面的论文,他们会再花两个月的时间把GRE 多考10 分,也不愿意把这些时间去花在实验室或者论文的研究上!你呢,Jim,你觉得,你真的不能提高吗?现在离你最后寄材料,离最后和教授面试,还有2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你真的没有办法提高吗?一个留学申请的人,一般是从8月份就开始准备留学申请,但是,他们真的把这些时间用好了吗?”
我感觉很难堪,真的,我觉得很难堪,我不知道,怎么去回答太傻的问题,也许,我确实一直都在逃避这个问题,我总是告诉我,这个是你无法改变的,也许,再过一年,你工作经验更丰富了,会更有竞争力,但是,在申请的时候, 几乎从来都不愿意去真的做任何专业方面的努力,更多的是“总结”“归纳”“描述”“展示”“套磁”!
我叹了一口气,说:“太傻,我需要你的帮助,希望你可以告诉我,我究竟应该如何提高,确实,就像你说的,如果我在专业方面可以提升一些,我会更有竞争力,我也知道,这种竞争力的提升,对申请是最有效的,但是,我真的不知道,到底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中提升。我相信,我很清楚这种竞争力比任何文书,任何推荐信都有价值的多,但是,究竟要如何去做呢?”
太傻停下来,转过身来面对我,很认真的说:“Jim,你知道吗,我很喜欢和你的谈话,因为你很诚实,也很善于学习,你要看到自己的这个最大的优点,我给你举个例子,我以前和很多人都说过,‘有机会可以看一些营销类的书,会对你的申请有很大的帮助的’,但是,很少人会真的这样去做,但是,你不一样,你会去认真的读,并且努力的获取知识。比如你上次给我看的你阅读‘22条商规’所做的笔记,我真的很感动,真正的认识自己并去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是每一个可以成功的人所必须的品质,但是,很多人,他们并不这样,甚至不认识这一点,当我告诉他们,去读书,他们会点头,‘说我从和你的谈话获得了很大的收获,会去努力思考,努力反思,你推荐的书,一定会去读’但是,实际上,他们大部分人都没有读,你知道这个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吗?”
我回答说:“我理解,事实上,当我第二次和你谈完话之后,我很理解这种心情,我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但是, 在怀疑,我也不知道 究竟在怀疑什么,怀疑自己,怀疑你,怀疑你给我的意见?我说不清楚,但是,我知道,我内心是不愿意去改变的。我们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更愿意去模仿,更愿意去跟随,更愿意去走别人已经走过的捷径,如果你希望他们去做一个领袖,或者去走一条新路,每个人会说‘恩,其实很不错呀,再看看吧!’,于是,很多人就在那里观望,而不愿意去做什么实质的变化”。
太傻点点头,说,“是的,这也是一个人在申请中所要跨越的最大的难关,不是自己不愿意跨越,其实,每个人,你要记住,是每个人都知道,申请究竟应该做什么,但是,他们即使知道了,也没有几个人真正去做,但是,终究有一些人,比如你,会在失败之后,去反思,所以你会去认真的改变自己,去真正的学习,但是,我问你,要是你第一次申请就和我谈话,你真的会去读那些书吗?”
我摇头,说:“肯定不会,就算你在我第一次失败之后和我谈话,我估计也不会,因为,那个时候的我们一边在自负,一边也在怀疑自己,这是一种很奇特的感觉,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可以征服世界,但是每个人又怀疑自己什么都不是,这也许是这一代人的迷茫吧。”
太傻说:“申请也是一样,对吗,每个人要超越的,首先并不是任何具体的学术水平,而是自己的内心,就好像你说的‘超越,从来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一个人如果不能超越自己的固执,超越自己的自负,超越自己的恐惧,超越自己的怀疑,超越自己的性格的缺点,又何谈超越其他的更具体的东西呢?”
我深有体会的点头,说:“是的,这是几乎每一个申请者都必须面对的最大的难关了,包括我也是,如果我始终怀疑自己无法提高,怀疑自己无法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就根本不会去做,事实上,在整个申请的过程中,从确定要走这样一条路开始,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的同这些东西斗争,我们怀疑自己是不是需要留学,我们怀疑自己是不是可以解决GT考试,我们怀疑自己是不是能完成申请,怀疑自己所做的一切最后都可能被签证击败……。我们怀疑无数,真正能走到申请这一步的人,其实本身已经超越了很多东西了,很多人也在这些过程中自己放弃了,但是,这些走到申请这一步的人,还是必须去面对,最大的难关,最大的一个需要超越的步骤。我想,这是我们自己内心的问题,我会去正视它的。”
太傻笑着说,“如果一个人能理解到这个层面,他就可以真正意义上做好了超越自己的准备,他至少在正确的路上了,对吗?”
我回答说:“是的,太傻,我现在能一定程度上理解,你说的超越的意义了,他有两层的含义,一层是要在心理上超越自己的,克服自己的怀疑,和恐惧,还有自负,一层是要在实际的申请中,获得更高的竞争力。”
太傻点头说:“那你认为,如果你现在已经解决了心理上的障碍,你会去做什么呢?如果我们现在就谈 ‘现在就开始着手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不是如何展示自己的竞争力’,你会做什么呢?”
我想了想,望了望远方,遥想着我以前曾经紧密联系的那几个教授的研究方向,说:“首先, 会给自己确定一个更实际的,更细致的专业研究方向,作为我自己提高的目标。我其实有一个疑问,也是我之前的一个很困扰的问题,我之前一向认为,申请首先要完成的是营销的定位,那么我怎么在没有细致研究教授方向之前,确定我究竟应该把自己的细节定位定义在哪个方向呢,如果我不确定这个方向,怎么才能去提升呢?”比如,我现在对‘垃圾债券市场前景分析’这个方面角度很感兴趣,我尤其对美国美国垃圾债券大王迈克尔。米尔肯(Michael Milken )的通过垃圾债券融资的操作方式很感兴趣,但是,好像美国做这个研究的教授很少,我上一次申请,就是申请这个方向,但是失败了;另外一方面,我现在在工作中主要从事大企业并购和融资的财务方面的分析工作,我虽然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它在美国金融分析方面是很大的学科,教授很多,招人也多一些,我理解你上次和我说的凸现‘客户需求’的问题,我了解要根据市场需求决定自己的产品方向,但是,市场需求多,事实上也意味着竞争更激烈,我到底是应该选择什么呢,我想这不只是我的问题,也是每一个申请者在给自己定位的时候最直接的问题,是不是我应该在详细和学校沟通过,了解今年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况之后,再确定自己提高的方向呢?“
太傻没有任何的表情,说:“Jim,你和很多其他的申请者一样,都遇到过这个矛盾,你们会说自己的兴趣是什么什么,也很清楚的了解什么竞争激烈,什么招生人数多,或者少,但是,你们会犹豫自己的选择,然后给自己的犹豫加上很多借口。 Jim ,要是我现在不给你任何提示,你现在回去,是不是会马上开始你以前很得意的和教授事无巨细的联系工作呀?其实这个事情你现在已经开始了,对吗?”
我点点头,事实上,我这两周一直在做这个事情,和教授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我想重新确定确定我未来应该申请的方向。
太傻面无表情的说:“Jim,你说,你在反思自己,是真正透彻的反思吗?你去年也这样做过,你今年为什么还这样去做呢,你难道没有去反思,这样是不是值得吗?”
我有点吃惊:“可是,不是你和我说,要了解教授真正的需求吗,我要是不了解这些,我怎么做你说的留学营销呢?”
太傻说:“那你去年做过那么细致的一次,你真的觉得那些给你很大的帮助吗?”
产品的市场定位,销售技巧这些环节,终究只是一个次要的环节,只要你知道重视,就足够了,但是,更关键的是什么呢?就好像我们上次说的例子,中华电脑,去农村做营销,这个是一个选择,但是这不能是永远的选择,一个产品要想最成功,要做的事情不是去不断的调查市场,而是要直接面对最关键的环节,产品的竞争力,让更多的人因为电脑好而买电脑,而不是价格便宜而买电脑,中华电脑,要发展,回到城市,不是一个选择,要选择的是,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开始实实在在的提高产品质量,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太傻停了一下,继续说:“你刚才的问题,很多人都疑惑于这类选择方向的问题,但是,其实非常的简单,只要你肯面对自己的内心,你就会很快解决,真的需要等你再调查一个月以后再解决吗?你首先回答我,你的所谓的兴趣,你到底懂多少,是真的巨大的兴趣,不允许更改的兴趣,还是,只是一些所谓感兴趣罢了。”
我擦了擦额头冒出的汗,“其实,我也不懂多少,只不过看了一些文章,了解一些华尔街的历史,对这个方面有一定的兴趣,但是,你要是说多大的兴趣,其实也说不上。”
太傻继续问:“你说的另外一个方向,你说不是特别感兴趣,你真的不感兴趣吗,我问你,要是哥伦比亚录取你去读这个方向,你会很高兴的去读吗?”
我点头:“当然会”
太傻说:“那么你还犹豫什么呢?当然选那个招生人数多,竞争激烈的方向作为自己的申请方向了,你刚才提的那个小方向,就算有几个教授招人,你自己知道录取的机率比这个录取机率大的方向低多少,不是一点点吧。”
我说:“是的,但是,这个大的方向也竞争激烈呀?”
太傻反问:“那又如何呢,你是在害怕竞争吗?”
我沉默了!是的,我还是被自己蒙蔽了双眼,我自己其实很清楚,我的兴趣,其实根本不是什么兴趣,自己也不怕竞争,但是,我还是在不断的犹豫自己的选择,还给自己找到了许多的借口,比如要详细的了解学校信息,其实学校的信息,了解的再多又如何呢,只不过是把已经知道的东西再确认一遍罢了。周围的很多人其实也在犯和我一样的错误,他们不断的犹豫,该做什么选择,想多了解一些学校信息之后再选择,但是,时间就是这样无形的流逝了,当他们最后迫不得已做出选择的时候,其实,那个选择,和3个月前,没有任何的区别,即使他们不知道那些所谓的信息。——选择只有一个选择——选择自己背景最强的,最有竞争力的,或者录取机率最高的,就这么简单。
太傻接着说:“Jim,你知道吗,每个人只有真正的反思自己,才能推开自己心灵的窗户,不再被自己的很多思维的假相所干扰,每当你觉得你在疑虑的时候,你首先告诉你自己,为什么我在疑虑,我真的需要疑虑吗,也许答案很清楚,只不过我不愿意承认罢了。而且,很多人不断的在诸如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背景方面反复琢磨——浪费了无数的时间,其实,你不管做出什么选择,真的那么重要吗,你为什么不把这些时间,真正的放在去提高自身的水平上呢?”
我很无奈的说,“太傻,你是对的,其实,我一直在逃避自己, 在潜意识中,不愿意面对自己最困难的部分,也是自己最应该思考的部分, 会不由自主的去想那些我熟悉的步骤,去做那些我熟悉的事情,就好像我和很多人说,不要在推荐信的格式上花太多时间,但是,那些人还是会做,因为这些事情,其实不用动多少脑子,而且做起来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成就感,每个人于是觉得自己很辛苦,很用功,每天熬夜做这些事情,但是,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感觉,其实,没有必要,但是,每个人又不愿意不去做……。我曾经觉得自己很不一样,但是,我终究还是和别人一样。”
太傻说:“你看,我们为什么在现在第四次谈话,是谈论如何提升自己的,如何超越自己,为什么不谈论‘如何搜集信息,选择学校’,虽然很多人,包括你,都认为这个是应该最先做,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你想想,要是你从九月份就开始认真的把自己的重点放在研究一些企业并购方面的案例,论文方面,这一个月下来,你是不是至少会有比现在更大的收获呢?”
我点点头,诚恳地说:“太傻,你就别再打击我了,我已经很难受了,要是一个其他人,他估计都要崩溃了,想一想自己以前花的那么多时间做的那么多事情,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平静的对待的,大部分人会选择回到原来的位置,继续做自己熟悉的那些事情,他们会想,我其实没有必要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太辛苦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失败了,很多人只不过没有拿到自己最高目标的学校罢了,他们也许会很心甘情愿的接收一个普通的申请结果呢?当然,我不会这样,我会继续和你的谈话,我希望争取最高的成功,我希望你能最直接的告诉我,我需要做什么,希望你可以最中肯的告诉,未来的十月份到十二月份我到底应该干什么?”
太傻笑了笑:“你现在真的需要我给你答案吗?你现在还不知道应该干什么吗?”
我有些无奈,难道太傻就不能不直接给我一个答案吗?我说:“我现在就把方向定在企业并购和公司金融领域,然后,我会去看一些资料,让自己,在这个领域多了解一些,多懂一些,我的问题是,太傻,我需要还做什么其他的事情吗,或者怎么把这件事情做的更好。”
太傻微笑的说:“你看,我们已经进入问题的尾声了,我再给你一个小小的提示,你就会明白了,你已经开始摆脱自己心灵的禁锢,开始直视内心了,这样很好。我给你一个例子吧!”
例子,又举一个例子,这是最后一个吗?为什么这次谈话我感到这么累呢,以前不是举了很多例子吗,什么中华电脑,什么芭比娃娃,什么超市买饼干,举例子,难道不是我最喜欢的说明方式吗,我在公司开会,最喜欢的就是,举个例子,但是,为什么我现在听到要举个例子,就会要晕倒过去呢?我感觉头痛欲裂,要是身边有一口井,我肯定纵身就跳了下去,要是地上有一个榔头,我肯定马上捡起来,用力向自己脑门敲下去,我感觉在和《大话西游》里面的唐僧说话一样。我似乎也感到一群苍蝇向我飞来:-画外音-悟空:所以呢我就抓住苍蝇挤破它的肚皮把它的肠子扯出来再用它的肠子勒住他的脖子用力一拉,呵——!整条舌头都伸出来啦!我再手起刀落哗——!整个世界清净了。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我要杀他!
我深呼吸一口气,看看手表,时间过的真快,确实已经快到8点了,谈话应该马上要结束了!
太傻说:“我总是把超越自己的过程,形象的比喻成‘青椒肉丝’,我在各个场合用过不同形式的例子,也有很多不同的表诉,但是基本大同小异,有时候,青椒会变成青菜,或者芹菜,但是,肉丝基本不变。这是大学生食堂里面最普遍的一道菜!”
我点点头,思维有一些混乱,难道这个也和申请有关。
太傻接着说:“当你在一个美丽的中午,拿着饭盆走进食堂,你告诉自己,最近申请辛苦了,今天中午多吃些肉,于是你一眼忘过去,食堂窗口的菜,品种还是那些,什么水煮茄子,什么西红柿鸡蛋,什么大白菜烧肉片……你的经验告诉你,其实西红柿鸡蛋10个巨大的西红柿才会放一个小鸡蛋,水煮茄子就是非常的实话实说,连一点油星都看不到,大白菜烧肉片其实都是大肥肉  你是肯定不会上当的,这个时候,你看到一个菜,新出的,‘青椒肉丝’,这个菜曾经是你在家,妈妈最常做的菜,于是你的心中范起一片温情,盘算着,虽然是肉丝,估计也不会没有肉,就将就了,于是你排队上前,排队的人也特多,终于排到你了,这时候,你期待的望向装着青椒肉丝的大铁盆,(注:大学的菜都是 一个大铁盆装着),你想想这样的场景,你希望看到什么?”
我笑了笑,有点放松,这个还是比较好懂的,我还是有食堂买饭的经历的,而且学校的菜也不像太傻说的那么惨,但是还能理解,于是我回答:“ 希望看到肉多一些。”
太傻点点头:“你现在了解一个教授看学生,他希望看到什么吗?是GT 分数吗,是所谓的文书吗,是所谓的推荐信吗,那些都好像食堂门口的食谱介绍或者窗口好听的名字而已,充其量是吸引人去看一眼,但是没有一个教授会被简单的名字蒙蔽住,他们可比打饭精明多了。那么你说,对于教授,什么才是他眼中的肉丝呢?”
我说:“学术能力,当然,因为教授招人的根本目的是做研究的,那些理工科的就更直白,招人就是做苦力的,就好像中国劳工,又便宜,又勤奋,又听话,而且学术能力也不低,挑一个熟练工罢了,就这么简单。”
“对,就这么简单”太傻说,“我们再深入一层,既然我们知道教授要的肉丝是这个,我们想要被录取,在竞争中有优势,应该怎么做呢?”
我说:“多给些肉丝?”
太傻说:“要是你一眼看过去,盆子里面不仅仅有肉丝,还有一些零星的肉块,你会怎么感觉?”
我说:“会惊喜,觉得今天真赚了!”
太傻接着说,“要是你发现,那个所谓的青椒肉丝的地方,摆错了,实际上是一个红烧肉的盆子,但是你还是可以用这个价买,你会怎么办?”
“会毫不犹豫买3份”我说,“这么好的事情,会发生吗?”
太傻接着说:“要是你看见,青椒肉丝,里面只有青椒,没有肉丝的影子,但是替代了一些鸡蛋,土豆,黄瓜,茄子,你会有什么感觉?”
我回答到:“立马掉头——这不是骗人吗?”
太傻很满意的点点头,你看,你现在应该知道,未来2个月,你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了吧!
我突然间,省悟了什么,我突然觉得我所有的问题都获得了解答,一种说不出的奇妙感觉。我以前疑虑的各种问题,这时候一下子在青椒肉丝中获得了解答,我不会再问,文书到底应该怎么写,到底写什么内容,是不是要写自己参加的一些活动,要什么样的开头,结尾,要什么样的推荐信,怎么包装成绩单,这些都是青椒肉丝里面的鸡蛋、土豆、番茄。文书只有一个作用,就是给教授看自己的肉丝,我不会再问到底我未来两个月要做什么,要做的事情很简单,把肉丝变成红烧肉,让每一个教授都有惊奇的感觉,一个人买上三份,我不会再问,到底还要不要做其他的事情,因为只有一件事情是有价值的,和肉丝的多少有关系的事情,我不会再疑虑自己是不是要和教授联系,因为,我现在相信,只要我变成红烧肉,就不愁卖不出去,我觉得我理解了太傻说的营销——营销,就是让客户获得的肉丝更多,更大,更美味的过程,所谓的客户需求,其实很容易定义,几个大学生不想吃肉呢,所谓的客户心理也不用去琢磨,只要是一块肉,巨大的肉,就会有市场!
还有很多很多难以言语的感觉,我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我说,“我想我已经明白了,我可以问最后一个问题吗?太傻你觉得,我现在,应该如何把自己尽快的变成红烧肉呢?我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 希望最合理的利用这个时间!”
太傻说:“你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你要把思路打开,其实,每个人,不管他在什么环境,什么专业,什么背景,只要他能睁开自己的眼睛,他们都可以找到无数可以做的事情,无数比查询学校信息,无数比花时间写文书,无数比拼命的做材料有价值的多的事情,这些事情,在最后一周,集中做就完全足够了,比如,我会建议每一个生物系的人,如果自己的方向和未来希望从事研究角度已经确定了,找到至少10篇这方面的研究论文,看完,写一篇综述出来,恩,这个是一个一般一年级的研究生进入实验室之前一般都要做的工作,现在的本科生完全可以做到,当然,最好有一些人给一些小指导,这个综述不用那么那么正规,那么系统,甚至,写综述都是一个形式,你要做的是真正的学习,提高,每个人其实都可以,都可以做好,就像你解决GMAT 那样的真正的提高,那样的学习,真正的把自己的水品提升上去,即使你只是一点点的提高,也比你就用一个所谓‘优秀的自己’展示给教授要有价值的多——记住一点:”到底什么才是教授眼中的肉丝‘——不断的问自己:我到底有多少肉丝。不要怀疑自己做不到,这只是一个人内心的恐惧,你做和不做,永远都是弱者和强者之间的选择,真正你要选择的是,我到底可以做到5,还是10,而不是选择0,还是1.“首先要有了肉丝,才有肉丝展示的问题,没有肉丝,展示什么呢?青椒吗?肉丝的展示一定要文书吗?难道你不能给肉丝拍一张写真,难道不比你费力的描述要好的多。要不,就来更直接的,取个好听的名字,简短的说明:”巨大肉丝烧青椒末——青椒已售空’!当然,展示肉丝的方式,最直接的是——先尝后买,免费吃一顿!申请也是一样,你为什么不想办法让教授直观的看到肉丝,非要费力的用文书去说明呢——一个电话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不是吗?——这些都是肉丝展示最有效的方法,不要等待,主动去销售,刺激购买欲!
为什么申请一定要写文书呢,仅仅因为学校要求吗?你真的理解学校为什么这么要求吗?你是不是应该去想想,教授到底最想看到的是什么,青椒成分说明书吗?
“就算,你坚持一定要写文书,很多人问,PS到底写什么?我会告诉她们,你们不要那种抒情的,散文化的所谓的文书,那些都是青椒,一片最强的文书,应该全部都是肉丝,没有一点点青椒,虽然有些腻味,但是,肯定是最吸引人的。你要是想牛,为什么不把自己的这片综述就作为文书呢,谁告诉你文书一定要写成八股文,写自己从童年开始的坎坷经历,那些连青椒都算不上,会真的有教授对你和白血病抗争的历史所感动吗,会有人对你晚上在图书馆自习被锁在门里面的经历感兴趣吗,对教授来说,他们更愿意看到你在实验室睡觉,或者把一个凝胶电泳做20次,把一个PCR 做得机器都做坏了,当然,这些都只是小肉丝,你要做红烧肉,就是把自己的水平,——至少看起来的水平,向一个更高等级的人看齐,本科生要看着像研究生,硕士看着像博士,博士看这简历就像比自己的副教授还牛,这就是营销,营销的本质,是产品设计,如何让客户感到惊喜,毫不犹豫的去购买!比如中华电脑如果要针对学生销售,送一个保护视力的屏幕,对客户比降价要实在的多。那么,Jim,对于你,你觉得你可以做什么呢?”
我说,“我想,我可以做一些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把自己以前参与过的项目一些资料和案例的资料做对比,并且分析这样的操作方式的利弊,同时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然后可以和教授讨论一下这样的利弊,听一些教授的意见,还可以把一些教授的论文好好研究一遍,把不懂的问题整理出来,向教授请教……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为什么我要去琢磨怎么写文书这种事情呢,难道那个不是最简单的事情吗?太傻,你说得对,超越自己,这些其实是申请者,最应该做的,也是最值得做的。”
太傻点点头:“申请,只要你可以真正把握住营销的本质,并且理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超越自己,你就能够把自己最大的精力放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面,如果一个人愿意从7月份就开始这样努力,他到1 月,有半年的时间,半年,一个用功的人足可以完成一个研究生第一年的所有需要做的事情,难道这些事情,不比写文书重要的多吗?”
我回答说:“是的,我现在才真正的明白,什么叫做营销,为什么你在第一次的和我谈话中,首先问我,我真的确定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事情,虽然你到现在才告诉 ,真正需要做什么事情,我觉得,我还有很多可以努力的方向,我想,在未来的2个月时间,我不会在任何文书,任何推荐信,任何材料上花任何时间,只要我是一个真正的红烧肉,就算材料晚到了,又能怎么样,给教授打个电话就解决了,对吗?”
太傻说“但是,Jim,你要正视在未来中会遇到的困难,其实,就算大家都知道要超越自己很重要,是最重要的,你觉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会真的发生很大的变化吗?我和你打赌,就算每个人都知道提升自己价值的重要性了,他们中几乎所有的人会一开始尝试做一些努力,不久就会感到困难重重,然后怀疑自己是不是需要这样做,然后,你知道啦,大多数人肯定会毫无疑问的回到原来的方式中,然后告诉自己‘其实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我不要一定真的要去最好的学校,有个学校要我就好了’。你现在明白,太傻留学咨询中心到底是在给客户做什么了吧,太傻留学咨询,就是通过系统化的服务体系,帮助所有的客户,有步骤的提升个人的学术水品。我们给客户明确的规划专业方向,要求客户按照要求读论文,做总结,然后把这些专业的肉丝放到文书中,并给客户重新的设计简历,在各个环节体现更多的肉丝,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语言培训,强化这种肉丝在客户语言中的表达效果,通过直接的和教授联系、电话,让教授直接的看到摆在面前的肉丝,保障最后的结果。虽然,这件事情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很复杂也需要客户花众多时间配合的事情,比写文书复杂麻烦的多,但是,这些也是最有价值的,这样的成功机率,你肯定是可以想像的,至少,太傻咨询肯定不会给客户做什么填表、打印文书、邮寄材料这类事情吧?这类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事情的,就连太傻这样的最专业的做申请地方都不愿意花时间去做的事情,为什么值得一个自己做DIY的人去花那么多时间和经历呢?Jim,你呢,你真的确信以后会在两个月坚持住自己的方向吗?!”
我点头说,“我会努力的,我相信,我有能力做到。同时,我觉得,我要去学习,我现在相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虽然 以前对太傻咨询很不屑一顾, 觉得这个地方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其实,现在想想,我真的又懂多少留学呢,我又真的有什么能力去做出这种判断呢,还是我自己的自负和疑虑蒙蔽了我的心灵,让我和真正可以给我帮助的地方和人失之交臂,我总是想,要是我去年就给你打一个电话,也许我现在就是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现在,我想,我有时间一定要去太傻咨询好好看看,看看最专业的做留学的地方在做哪些事情,做哪种事情,怎么做这些事情,到底给客户哪些建议,我想,我会睁大双眼,好好的学习,我会抛弃各种成见,从每个地方学习,只要我认为,这些对我的申请是真正有价值的,我就会去学习,就会去做,我想,太傻,和你谈了4 次,我已经把自己的自负,自己的恐惧,自己的疑虑全部的抛开了,我想我还有很多很多还不懂,还不会,还不知道如何操作的事情,但是,我想,我会用心从你那里学习的。”
太傻赞许的点头,说“你以后可以随时到太傻咨询公司来,那里面有很多对你的专业方向很熟悉很有经验的人,你可以虚心的向他们请教经验,我想他们都会很乐意帮助你的。”
我点点头,“好的,太傻,真抱歉,我今天和你的谈话超时了,我想,今天和你的谈话,是我最有收获的一次,也是我最辛苦的一次,但是,我也了解了你的良苦用心,要是你在第一次和我谈话,就告诉我什么什么要做,什么什么不用做,我肯定什么都不会了解,什么也不会改变,但是,现在,我感到自己非常的有信心,虽然即使是现在,我相信,你只是给我指出了一条上山的路而已,这条路我还有无数的艰难,但是,我相信我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太傻说,“别介意,本来这么早叫你到这里来和我见面,就已经很抱歉了,所以你不用这么客气的,你要相信,是你自己在帮助你自己,而不是太傻在帮助你,如果你不愿意诚实的面对自己,不愿意去改变自己的自负,不愿意把自己的恐惧和疑虑抛开,如果你不是那么善于学习,不是那么的愿意追求最高的目标,你早就在第二次谈话之后就知难而退了,但是你现在已经谈到了第四次,你已经很不错了,而且,我相信,你在第五次,六次的谈话,会学到更多的东西。恩,下次,我想可以放在11月初和你谈话,那个时候,我想,你应该有了不少自己的心得体会吧,下次我们主要谈一谈,今天我们提到的,如何最有效的搜集整理信息,获取和筛选最有价值的信息,并将信息使用在最恰当的地方。Jim,你现在能理解,为什么应该在11月初谈这个问题吗?”
我说:“是的,我现在理解方法和次序的重要性了,先做最重要的,而不是先做自己最熟悉的,搜集学校信息,我想我有很多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和你探讨,饯想我也会从你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我想,从11月份再开始搜集整理学校信息,每一个人都会认为晚了,实际上,这是最合适的时候,重要的是方法,而不是你用错误的方法花了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对吗?”
太傻满意的点点头,“那我们下次再详细讨论吧,下次我们还可以总结一下,你这段时间提高自身学术水平的一些实用的方法,我想,我也可以给你一些进一步提升,做的更出色的建议,这几周不要太辛苦了,调整好压力,多健身,多出来走走,会感觉好一些的。”
我点头像太傻告别“好的,我会的,谢谢你的帮助,再见”。
太傻点头微笑,那张圆圆的 看起来更像唐僧了……。
走出日坛公园,顺着光华路走向国贸,路上已经是车水马龙,开始了CBD 拥挤的一天,我想,今天,可真的很忙了,我是不是应该请两三周的假呢……?
到了公司,我打开笔记本,给太傻写了一封信:太傻:首先还是感谢你。
和你的谈话,我学到的远远比一个简单的留学要多很多,至少今天,我学到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越自己,超越自己是一个必然,不是一种选择,人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要努力去达到,或者说真正的做到,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最简单的问题上犹豫不前——因为我们的自负,因为我们的犹豫,因为我们的置疑,因为我们的不诚实。这些东西蒙蔽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无法真正的走在正确的路上。申请,看起来只是一个体力劳动,但是,即使这个很小的环节,也体现了人的真正的价值,真正的素质。谢谢你对我的教导,让我有机会睁开眼睛,推开窗户,拨开所有云雾,看到事情最本质的一面。我想,我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个几乎谁都可以理解并认可的事实——“留学申请,只有真正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能获得成功”,更重要的是,我获得了真正超越自己的动力,这是一种难以表达的感觉,我觉得我语言笨重,无法体现我现在的心情,所以请见谅了!
以下是我总结的此次谈话的一些要点:1.超越自己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个选择,是一种必然。
2.几乎所有的申请者,对申请的认识,只是展示,但是,申请实际更应该做的是超越,展示只是超越之后的一个必然的步骤,是不值得花时间和精力的,更多的时间应放在超越自己本身。
3.如果你完成了超越,那怕只是一点点超越,你就应该用把全部的肉丝用最直接的方式体现出来,不要去在文书中堆砌任何不必要的情节,只有满眼肉丝的文书才是好文书,文书也仅仅只是一种展示肉丝的一种形式,你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形式,比文书更好的形式,把肉丝展现出来。
4.不要在超越之前,花时间在所谓的选择,所谓的选校,所谓的信息搜集整理上,认清自己的优势,和自己的目标还有所谓的兴趣,并快速的选择一个自己最有把握的方向,然后迅速的投入到肉丝的制造过程中,不要犹豫,不要迟疑,重要的是肉丝本身,而不是哪种肉丝。
5.肉丝要变成红烧肉,才会给教授惊喜,这也是超越的最终目标。
6.擦亮自己的眼睛,抛开自己所有的成见,学会从所有的地方学习,相信总有人比你更优秀,相信会有人可以给你最直接的帮助。
Jim -65 -—— Page 66——NO.5 真相——信息的理性分析当我走进太傻留学咨询中心的大门的时候,还没来得及向前台的小姐打招呼,就已经听见了太傻在会议室里面的抑扬顿挫的声音,“这些都是垃圾……。”,我有些尴尬的对前台的接待小姐笑了笑,坐在了接待区的沙发上,很明显,我比约定的时间来得提前了15 分钟,太傻的会还没有开完。
太傻说话的声音很有特点,带着一点点口音,但是速度飞快,而且抑扬顿挫非常的显著,是那种很适合做演讲、很适合渲染会场气氛的声音,太傻说话的速度实在太快了,往往你还没有完全理解上一个比喻的意思,他的下一个观点已经开始展开叙述了。
在门口接待处的沙发上,呆坐了几分钟,尝试着偷听一下太傻会议的内容,又听得含糊不清,好像在讨论什么难题;想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等会儿好集中向太傻提问,又觉得,这些问题,其实都已经想来想去好多遍了,也没有什么好整理的。今天估计和太傻的谈话会比较快的结束吧,但是,会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惊喜呢?
正觉得无聊的时候,从门外进来一位胖胖的女孩,和门口的的前台小姐说了一两句话以后,也坐到了等候区旁边的位置上。看到有了同伴,我很高兴的向她问候到:“下午好呀,你也是今年准备申请的吗,现在准备的怎么样了呀?”
那个女孩似乎很高兴有人和她说话,“我是北航的,申请EE,你呢?”
我笑了笑,“恩,我都毕业一年多了,我是申请金融方向的,现在正在头疼那些论文呢,真是麻烦透了,你呢,现在感觉如何?”
那个女孩立刻显示出特理解的表情,点头说,“那可不吗,要是早知道申请这么复杂这么辛苦,我当初就肯定保研去了。不过,别担心,我现在有一些经验了,有很多专业内容,其实只是看起来很麻烦,但是,只要把一些核心的步骤和原理弄明白一小半,说起来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了,我今天来是做面试培训的,专业的那些东西,我都准备了两周,终于感觉能把那些头痛的东西说个条理清楚了,估计真的和教授面试,谈个20分钟左右不会有很大问题吧,虽然经不起追根究底的质问,但是,我准备了很多补充材料,估计顶一下,可以过去吧。”
我有些疑惑,但是没有表达出来,点头说:“恩,好好加油,肯定不会有问题的,申请最艰难的时段就是11月到12月,现在才只是11月初,再坚持过了这个月,到12月份,寄完材料就会轻松很多的。恩,你现在就开始要和教授面试了吗,看来你联系的挺顺利的吗!”
女孩笑了笑,“没有啦,就是模拟一下,我现在都还没有和什么教授联系过呢,不过我觉得思路清晰很多了,估计今天讨论完,就可以开始讨论PS的规划了?我想,我会在12月初把大部分学校的申请材料寄完吧,希望之后真的能轻松一些,这段时间,我感觉都比高考那段还要透支了!”
女孩正说着,就看到她的客户经理和她招手,于是和我笑了笑,说“我先去了,你的客户经理估计也出来了。”接着就跟着她的客户经理走了进去。
我看着她的背影,却陷入了沉思。
难道是我的水平太低了,还是我什么东西听错了?我怎么感到逻辑上的一阵混乱呢?
我仔细的回忆,刚才那个女孩寥寥的几句话,更加的头疼了。
那个女孩,她说她现在正在准备套磁面试,还说准备了好多专业的东西和教授讨论,但是又说还没有联系到任何教授,最后又说马上可以开始讨论文书规划了,这个女孩是不是准备的有些糊涂了,还是我自己糊涂了。难道,太傻留学咨询的方法就是教人倒着做事情吗?虽然我承认,太傻咨询确实经验丰富,确实人才济济,确实方法独有一套,但是,再怎么独特的方法,也不能把最基本的顺序倒过来呀!
是的,和太傻之前的4次谈话后,我终于深入的理解了专业性的重要,也充分的理解到,要想申请成功,就必须抓紧时间,有效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我更加理解太傻上次所说的充分的利用时间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自己的专业价值的意义,我也确实这样去做的,虽然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大部分的我都一一解决了,三周的时间,我看完了2本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的金融专业指定书辑,还看了一些教授的研究论文,辛辛苦苦的找到大学的导师深入的讨论,还和几个已经完成金融博士学位的同事请教了好多次。三周的时间,我真的什么都没有做,没有管任何留学的事情,没有管文书,没有管美国学校,没有管网上申请,甚至连太傻网留学论坛都没去几次,我如此全心的投入到和我分离很久的学习的过程中。
虽然,我没有从公司请假,但是,我相信,我三周每天深夜的努力到晚上2 点的效果,已经完全超过了我大学四年级整个下半年写毕业论文那段时间的收获。我记得,那个时候,我刚刚放弃当年留学的想法,也是全身心的投入毕业论文中,毕业论文也很顺利的获得了最高的分数。但是,即使那样,和现在的收获相比,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大学毕业那个时候的目标,不过是完成一片比较强的文章罢了,但现在,是要真正的掌握知识,当一个东西真正的摆在面前而不能去用各种手段逃避自己的时候,就会变得困难很多。就好像,一个人可以把TOEFL考得很高,因为那终究只是一门考试,可以有很多技巧,但是,要想真正学好英语,就是另外一件艰难的事情了,来不得半点虚假。这三周,当不断的质问自己到底是真的懂,还是假的懂,当我和真正懂的人一起讨论的时候,一切的虚伪,一切的投机,一切的我们很习惯做的表面功夫,都无处躲藏了,我必须去诚实的面对我自己,因为我知道,教授,懂的比我多的多,他们会在一两句话就看出你到底是真的懂,还是假的懂,或者干脆在不懂装懂。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太傻当初这么反对我使用“包装”这个词来概括留学申请了吧——再精美的包装,也不能掩盖真实的质量,“包装”只是一种障眼法罢了,就好像那些希望在留学申请中投机取巧的人,希望用一些所谓的花招蒙混过关的人,最后都不会获得什么好的结果。
但是,我很快又遇到了新的问题,一个人对自己的专业价值的提升,毫无疑问,是应该在申请中最重视的事情,但是,专业价值的提升,是没有止境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超越,也是没有止境的,可是,申请,可没有那么多时间,我花了三周,感觉自己获得了真正专业上的飞跃,但是,然后呢,继续学习吗?怎么判断自己什么时候可以有足够的水准,可以开始准备申请了呢,之后最应该做的是什么事情呢,虽说文书不重要,但是,终究要写一篇文书,一篇真正优秀的文书到底是什么样子呢,需要在寄送材料前和教授联系吗,怎么联系呢,联系到什么程度,才能确定申请这个学校呢?……
其实,这些问题,在以前,我都不会问,我相信我自己的经验,我有一种特别的自信,就好像大多数的申请者都曾经认为:“只要把自己有效的展示出来,展示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就可以获得录取一样”,我之前肯定会对这些问题不假思索的给出一大堆答案。但是,在和太傻的4 次谈话之后,我只能用一次比一次吃惊来形容我自己的感觉,并无数次的觉得自己曾经的自信那么的幼稚可笑。所以,当我再次、应该说第三次面对这些看似最简单的申请问题的时候,我想我再也不会向曾经的自己一样去想当然了,我虽然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考,但是,我希望获得太傻的确认。而且,我相信,在这些问题上,我之所以现在还含糊不清,是因为我还有很多东西,关于申请真正重要的东西并不明白——这也是我逐步走入申请天地之后的最真实的感觉,不断的觉得自己不懂的东西那么多,不断的发现新的疑问,不断的超越自己之前的认识,我想,这应该是正确的感觉吧。我知道,什么都不懂的人,总是自以为什么都懂了,就好像曾经的我自己。
说实话,这段时间,这三周,当我真正静下心来面对我自己,面对我的专业的时候,我真的非常的后悔自己曾经在大学中,在大学毕业后浪费的时光,尤其是自己在之前申请的时候浪费的那些时间——我不断的问自己,其实 很早就可以这样做,为什么没有呢?——如果我从一年前就开始做这件事情,从一年前就开始向着一个研究角度开始深入的自学,我估计现在的自己已经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了吧,也许现在offer 就已经在手里了,可是我现在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我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准备TOEFL 的时候,就开始这样做呢,也许只要用现在一半的用功,我肯定,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已经被称之为天才了,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诸如“年级第一”“十佳杰出”,这样的所谓的优秀。可是我却是从三周前才开始……。
但是,我又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相信我之所以可以在现在,在这个时候,这样无畏的跨出这一步,真正的开始走上超越自己的路,是因为我终于愿意完全的抛开了我曾经自以为是的骄傲,自豪——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不由自主的觉得,自己已经很优秀了,这种感情尤其在留学申请者、这群大学中的佼佼者中尤其显著——我们的骄傲让我们不愿意去学习,我们的骄傲让我们不屑去做那些真正可以提高自己能力的事情,我们的骄傲让我们相信,就按照现在的方法,就可以是最优秀的了,为什么还要改变呢?
但是,现在,我曾经的骄傲和自豪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我真的有足以引以为自豪的大学经历吗?我现在会告诉我自己:太傻在大学三年级就创办了太傻网这样规模壮观的网站,在大学三年级就编出了黑宝书这样的经典书辑,大学毕业2年后已经是2家公司的老总……我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还在捣腾什么全国大专辩论赛呢!也许,这就是人和人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吧。有的人,可以一眼把事情看得清楚透彻,不在任何一个事情上浪费时间走弯路,但是,大多数人,只是在不断的模仿,跟着大多数人的脚步,走一样的路……。
也是,是在太傻的刺激下,我终于能够静下心来学一些东西吧,我相信,这种安静,诚实的,无畏的面对学习,面对自己的境界,是每一个申请者最难做到的境界吧。
曾经,很多次,我也会尝试着然自己静下来,专心的研究一些东西,专心的学习一些东西,但是,没过多久,就放弃了,我很清楚的记得每一次放弃时候的感觉——每一个人,每天,都会不断的面对各种幻影,各种诱惑,让你放弃自己曾经的决心——你会看到周围的人都在那样做一样的事情,所有的人在论坛上都讨论类似的问题,于是你会告诉自己,“难道他们都做错了,难道他们都是失败者?”;当你终于下定决心,真的要用功学习的时候,打开一本书,你会很快又想,“这样真的有吗?是不是应该换一本”;当你信心十足的下载了教授的一片论文,准备一天看完,结果发现连一段都弄不明白,你会想,“也许我真的达不到这种水平”,是不是我应该更现实一些,有个学校要我就不错了,干吗要这么辛苦去争取最好的呢,大多数人有一个offer 就会很满足了……。也许这是大多数人,最终放弃自己坚持的理想,坚持的信念的过程吧。也许我是算幸运的,没过一段时间,可以找到太傻给我一次刺激,让我重新的精神振奋的面对未来的挑战,但是,未来呢?其他人呢?
当然,就算太傻确实很杰出,太傻咨询的留学确实很不一般,但是,留学也不能去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呀,难道,一个人连教授是谁都没弄清楚,就要去准备什么面试?那不是每年春节前后的事情吗?或者,太傻咨询有什么特别的手段、我不知道的手段,在11月份就和教授通上电话吧,这个时候,好多教授还没开始真正考虑招生的事情呢!难道,真的有什么我不知道的玄机。
正在胡思乱想的琢磨,一边后悔自己过去浪费的时间,一边尝试弄懂那个女孩的那几句话,是不是我误解了什么,前台小姐走过来通知我,“可以进去了,陶总在办公室等您”。
我从混乱的思绪中跳出,快步随着前台小姐穿过开放式的办公区,进入太傻的办公室中。
太傻显然还没从刚刚开会的热情和兴奋中跳出,看见我便高兴的向我打招呼,“Jim,你来了,坐吧,恩,最近这段时间进展如何呀?”
我很耐心的向他描述了我最近三周的工作,进展,体会和感悟,也告诉了他我刚才在门口遇到的女孩那段简短的谈话和我自己的疑问,然后,我停下来,期待地看着太傻,这次,他会说什么呢?
太傻很理解的点点头,“Jim,你有这样的疑问,是很正常的,其实,你遇到门口那个客户并和她谈话,这个是一个意外,属于提前发生的变量,如果你今天和我谈完了之后,再遇到她,再和她谈话,肯定就不会有任何的疑问了,你会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你现在肯定不懂,就好像,要是我第一次和你谈话,就告诉你,现在回去,好好学习专业的东西,你会明白为什么吗?你就算看着明白了,你也不会去做,对吗,因为你其实还不明白?”
我同意太傻的说法,可是,他并没有解决我的问题,“但是,如果第一次你就让我去看专业的资料,我只是疑问,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价值吗?但是,刚才你的那个客户说的话,难道就是太傻咨询的服务程序吗,这不是很离谱吗?不是疑问,是完全不可理解。”
太傻笑了笑,说:“没有不可理解的,因为你听到的也只是一知半解的,而且你还有自己很多根深柢固的观念的影响,所以会不理解,等你把你对留学所有的局限都破除了,你就会不会再有任何的疑问了,就好像那个《倚天屠龙记》里面张无忌学太极剑,要学的不是招式,不是太极剑的‘形’,而是根本的太极的精髓,太极剑的‘神’,而且,你没发现吗,要学到真正的‘神’,需要把原来的‘形’都完全的忘掉,才能真正的融会贯通,才是真正的学会。”
太傻越说越玄了,我看着他,就好像看着“张三丰”,可惜我不是张无忌,我只是一个愚笨的弟子,于是我说:“我没学过太极,不懂什么神和形的,别瞎扯没用的,你就告诉我,你的那个客户到底在干什么吧!”
太傻笑着说,“别这么紧张吗,这个又不是什么天大的秘密,我等会儿给你一提示,你就明白了。恩,这样说吧,你为什么觉得那个女孩说的话都很奇怪呢,是因为她和你对留学操作程序的想象完全是不一样的,对吗?”
“对”我斩钉截铁的说,“你以前说的很多东西我都懂,比如什么才是留学中最重要的呀,申请最大的误区是什么呀,到底要先完成什么部分才能真正具备实力呀,包括你上次和我说的,不要着急和教授联系,不要着急写什么文书,我都明白,这些都是理念,我承认,你给了我很多很有用很有用的理念,比如营销,比如超越自己。但是,这些理念更多的是思想层面的东西吧,更大的作用是,通过正确的思想方法指导行动,指导申请者更有效的完成申请,不要把时间花在没有用的事情上面,更有效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这些都只是思想上的指导,并不是意味着,申请可以不填表,不寄分数,没有找到教授就面试,这么离谱吧,难道你想告诉我,你有什么理念,可以让人们不申请就拿到offer 吧。就算对那种特别强的人可以,对一般人也不会适用的呀。”
太傻一边听着,一边点头,似乎很理解我的问题似的,说,“恩,Jim,你不要着急,你现在的问题,是因为你理解了一些,但是理解的并不完全,对一些更实际的操作方法上的具体的技巧更没有什么概念,所以,这些东西堆在一起,会显得格外冲突,这样,你慢慢的顺着我的思路回答问题就好了,我保证,你谈完了,会很深刻的理解的。”
我点点头,示意太傻继续说。
太傻接着说:“恩,我们这样开始,Jim,当你走进这个公司,看到这样一个女孩,知道她是太傻的签约客户,这样的客户有很多,每年都上千个,你觉得这样一个女孩,走入太傻的服务体系,如果是作为一个专业的留学咨询公司,要给这个女孩做些什么事情呢,到底要做什么才能真正的给他提供帮助呢?”
我回答说,“你以前也问过我这个问题,嗯,我现在会说,你们会帮助她建立对留学正确的观念,帮助她提高自己的专业上的优势,并通过文书呀,选择学校呀,面试套磁呀这样的环节的帮助,帮助她更有效的获得申请的成功。你以前总结过,做的事情就是营销,把客户作为一个产品卖出去”。
太傻点点头,接着问,“要是你是一个客户经理,你会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去帮助这个客户呢?”
我思考了一下,怎么说,我也是做金融的,和客户打交道这种事情难不倒我:“ 会首先分析这个客户的优势和劣势,并且通过和他的谈话,让她了解一些重要的环节和理念,然后首选帮助她选择一个大范围的学校,然后确定一个专业定向,然后帮助她在这个专业定向上去提高,然后进一步筛选确定学校,这个过程中需要和一些教授邮件联系确定一些细节和招生情况,最后写文书,然后网上填表,然后整理其他的申请材料寄给学校,然后继续套磁,等和有意想的教授联系上,最后面试,或者通过电话交流,确定offer,就是这样。”
太傻点点头,说“其实,你要是自己给自己做申请,也会按照这个程序,对吗?”
“当然了”我回答到,“正确的方法只有一个,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是一样”
太傻接着说,“其实,这个操作方法,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对吗,大部分人申请,都是这样做,对吗?你看,几乎所有的申请者都是先选择学校,然后和教授或者秘书联系一下,然后确定学校,再写文书,等等,对吗,就算有些人有一些思想上的不足,或者个人背景的不足,或者她根本就不是特别了解留学,事实上,也会这样做对吗?”
我点点头,“是的,当然是这样,难道这个几乎必然的程序也错误了吗?太傻,我很欣赏你在留学领域提出的那些理念,这些都会有很好的辅助作 ,比如,以前很多人花特别多时间去琢磨怎么写文书,怎么包装自己,我现在肯定不会范这些错误,但是,并不是说,申请的程序要变化呀,你看,你打开任何一个学校的申请网站,它都会给你一个list,申请要哪些要求,按照什么程序,提交哪些文件,在什么时间完成,学校都是这么指导的,难道有错吗?”
太傻笑着说,“并不是说有错,只不过你们太看重这个程序了,也太局限于这个程序了,要是你现在是一个准备留学的申请者,你会找太傻咨询帮助你吗?”
“不会”我很肯定的说,“因为我觉得申请这些事情我都可以自己操作,我需要的更多的是一些理念和指导,如果我获得了这些理念和指导,我自己完成我自己的申请,我会更有把握,我相信,没有人能够比我更了解我自己。”
太傻很满意的点点头:“嗯,Jim,你看,你在潜意识中有一个根深柢固的观念,并且你把自己的这个观念运用到所有的地方——你认为申请整体上这样的程序这样是对的,而且只有这样一个方法是对的,所有的人都应该这样做。所以,如果就算找到太傻,太傻咨询给你做的也只是这样一件你本来已经懂了的事情,所以,你不会找太傻咨询。但是,你真的觉得这个一定是对的,或者一定是这样吗?比如你认为申请一定要选校、填表、写PS,所有的人都要选校、填表、写PS,就算找到太傻,做的事情也不过是选校、填表、写PS,只不过稍微做的好一些对吗?”
我很疑惑看着太傻,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回答。“难道太傻咨询不选校、填表、写PS吗?那做什么,就算做营销,也不能每天睡大觉呀。”
太傻接着说:“我这样给你总结一下,你刚才的所有的话,反映了你的一个内在的逻辑——申请的操作步骤和申请理念是分开的,你认为很多人操作的步骤是肯定没有问题的,只是思想理念的问题,我想你也是自己这么总结自己的,你相信,只要你可以在正确的理念的指导下,就可以更加有效的完成申请的程序,获得更好的结果。是这样的吗?”
我点点头,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太傻接着问道:“那么,你今年申请,和曾经以往你进行的申请到底区别在哪里呢?你如何认为你今年的申请会有本质的变化呢?仅仅在你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所以,你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吗?仅仅是在于你知道如何更有效的利用时间,就可以保障获得更好的结果吗?仅仅在于你学会了反思自己,就可以进入你最理想的学校吗?——你既然已经这些都会了,那么为什么还在这里和我谈话呢?”
我被问的有点迷糊“因为,我还有一些问题,感觉没有把握,比如,到底应该怎么写文书,比如套磁到底应该按照什么步骤,比如,和教授联系到底应该怎么把握尺度,等等,这些问题,我当然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觉得没有把握,想得到你的意见。”
太傻继续说,还是那种抑扬顿挫的语气:“这个就是问题的实质了,你难道不奇怪,为什么你看起来理解了那么多,明白了那么多,好像把握了很多的理念,但是遇到问题,还是无法自己去解决呢?”
我点点头,“是的,这个确实是我的难题,我觉得好像没有什么理念没有掌握了,但是遇到实际的问题,还是不懂得到底应该如何操作,虽然有一些经验,但是,为什么没有能力,或者那种自信去做出判断呢?”
太傻笑着说:“原因很简单,因为你在现在只是理解了留学申请的 ‘形’,而没有看到留学的‘神’,你现在还局限在按照步骤去操作留学的层次上,你不得不承认,你现在还只是在模仿,尽管你很用功的反思,但是,你并没有突破表面的局限,把整个留学申请融会贯通,所以,你模仿的时候,会有很多的疑问,这些疑问你需要我给你解答,是这样吗?”
我有些无奈,我确实很努力的思考,但是,我确实没有融会贯通,我总是期待下一次太傻和我的谈话,给我更多的道理,这样我可以学会更多,其实,在不由自主中,我还是在模仿。我回答道:“是的,你说的没错,我还有很多东西不懂,你能告诉我,到底什么才是留学申请的‘神’吗?”
太傻笑着说:“这个其实很简单,不过,首先你要理解,神和形的区别,不要以为这是玩文字游戏,如果你突破不了这个局限,你就永远无法做到融会贯通,你是学金融的,你可以理解,你说说看,金融的‘神’是什么?”
这个可是我的专业的东西了,我回答到“嗯,这个我很有把握,虽然专家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但是,基本都是大同小异的,金融的 神‘,是’钱的运转规律以及钱和人和企业之间互动关系‘”。
太傻接着说:“你们学金融,是不是努力去掌握原理,理解那些最根本的规律,还是去学习,到底销售股票,要哪些步骤?”
我回答说“从最根本的来说,理解金融的实质理念,是最重要的。当然,那些方法步骤,虽然也重要,但是,掌握原理理论更加核心,因为很多方法必须随着不同的环境进行变化,只有能够掌握金融最根本规律的人,才能设计出最完善的操作方式,比如,一个企业IPO,到底采用哪种模式,这个虽然有很多所谓的案例总结,有很多书辑指导,但是,最终到一个具体案例操作的时候,你不能简单的套用任何一个案例,必须重新的日理论去分析,用数据去证明,设计最合理的操作模式。”
太傻说:“你看,你其实自己就可以很清晰的把握一个事物的形和神的区别,我们再换一个角度,你应该很熟悉股票,你看,股票市场上,有那么多人都在炒股,有的人自己按照自己的直觉买卖,有的人有所谓的内部消息,有的人每天看报纸分析文章,你是学金融的,你看这些人有本质的区别吗?他们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呢?”
我回答说“这个很简单,不管什么人在怎么弄,他们都叫做业余,就算有的人运气好,有的人看好多书,也是业余,一个股票市场的发展,变化,不是一个人看看报纸,看看书可以弄明白的,就算一个金融学博士去炒股,也会亏得一塌糊涂,但是,真正的机构投资者就不一样,他们有一群专业的人,每天在拼命的研究各方面问题,他们不仅仅看报纸,还分析报纸,不仅仅看新闻,还系统的整理新闻,他们不简简单单因为一个什么消息而做什么决定,他们用各种模型分析,并且得出最合理的结论,在最合适的时候,买入最合适的股票,这就是机构投资者和散户的本质区别,那些散户,就是自己瞎琢磨,他们其实什么都不懂,永远亏的人多,钱最终,都是被机构投资者赚去了,当然,有的投资机构也做的很差,一样亏损,但是,总体上是有按照实实在在的方式,认真做分析研究的。”
太傻接着说:“你看,你把这些你熟悉的问题,分析的这么透彻,为什么看不清留学上的问题呢?你现在眼中的文书、套磁、选校、教授,都是一个一个独立的环节,它们在你的眼中,就是那些散户心中的报纸、就是那些人眼中的所谓的消息,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把这些信息,这些获得的资源用最专业的方式整合起来,他怎么也不可能获得好的结果的,对吗?”
我还是很迷惑,太傻究竟想告诉我什么呢?我问道:“太傻,你是想说,其实每一个做留学申请的都是一个散户,自己在瞎琢磨,太傻咨询这样的专业的机构,是机构投资者,会用最专业的研究方法,保障获得最好的结果吗?”
太傻很用力的摇头,说:“不是,我的意思是,每一个人,但他自己做申请的时候,不要把目光局限在诸如文书,诸如套磁,诸如教授,这样的环节上,事实上,这些环节,都只是留学申请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其实都只是在做一件事情,没有任何的区别,到底谁先做,谁后做,谁多做一些,谁少做一些,都是最次要的事情,重要的,你要真正明白你在做什么,到底你要获得什么。就好像你要是一个机构投资者,你会把每天看一个相同的证券时报作为必做的功课吗?当然不会,作为一个专业投资者,你会很理解,为什么要看这个报纸,你会真正明白并且你会有更好的信息途径,对吗?”
我点点头“是的,没有两个个机构投资者会用完全一样的方法,信息资源去判断事情,更重要的是理解,到底要什么信息,怎么分析,达到什么结果。如果只是去模仿领先者,最终肯定是失败。”
太傻点点头说:“留学申请也是一样,为什么两个申请者要按照一样的程序去操作留呢,你为什么一定要把留学分成选校,套磁,文书,这样的步骤呢,他们其实做的不是同一个事情吗?”
我还是无法透彻的理解。其实,就是不懂。
太傻接着说:“好了,我们说得更加明确一些吧,我问你一个问题,你之前三周,做的专业研究,是不是做了很多笔记,看了很多书,有了很多的收获,获得了很多的提高。”
我点点头。
太傻接着问:“那你的简历做好了吗,和一年前的简历,有什么变化吗”
我点点头,“做好了,我记得你第二次谈话的时候,曾经说过,简历,申请表,要比文书价值大的多,他们是最直接的向教授反映你的价值的环节,所以我已经重点重新制作了简历。虽然我只做了三周的学习,但是,我的简历已经完全变样了,我比去年多了很多更深入的东西,我按照你说的,把我现在所有的新的理解,新的认识,全部的融汇到的以前的工作经验和研究经验的项目说明中,虽然我的简历的条目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每一个经历的价值都深入了很多,我现在看我的简简历,就有一种很不一样的感觉,比我去年的那种简历可以说完全深入了一个全新的层次,我完全变成了一个不一样的人,而且,这种变化是真实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变化,绝对不是文之上的变化。我现在看以前做的每一个项目,都有全新的,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我在简历中,把我的这种感觉如实的表达出来了而已。”
太傻很满意的点点头,接着问:“那你的文书准备怎么写呢?”
我有点疑虑,这不是我的问题吗,“你说我应该怎么写呢?你曾经说,文书要写的是自己的‘肉丝’,其他的东西都不用,我在想,到底用一个什么样的开头,会显得肉丝更大一些。”
“你这个想法就是有问题的”太傻打断我说,“你这样想,如果你是一个教授,你从文书里面最想看到的是什么,你会很期望看到一个优美的开头吗,你会期望什么呢?”
摇摇头,我又不是教授,我怎么会知道的那么清楚呢。
太傻想了想,说,“其实教授招人和一个公司招员工,一个老板招民工,没有什么很本质的区别,对教授都是一种招聘,对学生,都是一种求职,对吗?”
我点点头,当然是这样的,我一直也是这样认为的。
太傻继续提示:“好了,你要是能理解这个就很简单了,这样,要是你是你们公司的一个主管,负责一个小部门,你现在要招一个助手,在51job 上发了广告,于是有很多人给你发历了,你会怎么做?”
我回答:“我会看他的简历,看他以前到底有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到底有哪些经验,然后会选择喜欢的人面试,确定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并了解他到底有什么其他的优点和缺点。”
太傻接着说,“要是所有的申请者,和简历一起附上一片自诉文章,你会看吗?”
我说:“我会先用简历把比较喜欢的挑出来,然后按喜欢的顺序,看看他们的自诉中有没有什么特别有优势的地方,没有在简历中体现出来的,这样会便于我进一步的筛选,因为只能招一个人呀。”
太傻接着问:“你会去在意,到底这个文章是用什么纸打印的吗?”
我摇摇头,“又不是招秘书”。
太傻接着问:“要是你一天已经看了10篇大同小异的自述文章了,当你看11篇,你会仔细阅读吗,你会读什么?”
我说:“其实这类文章就好像报告,开头,结尾都是没用的废话, 会跳过所有的乱七糟的陈述、经历、感想、感悟,未来的计划——这些都是谁都会写的很漂亮的没有任何作用的东西—— 会直接看他是怎么描述自己在简历里面提到的那些项目经验的,尤其想知道他们在这些项目中,到底参与了哪些部分,做了多少事情,遇到了哪些困难,怎么解决的,这些最容易看出一个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己的价值。”
太傻点点头,说,“你会注意到他写错一个单词或者打错一个标点吗?”
我说,“当然不会了,我又不是语文老师,管那个呢?”
太傻打断我说,“你看,你现在已经知道文书要写什么了!”
我有点迷糊,有点疑虑的问:“你是说,文书,都不用管开头,结尾,不用有什么经历,陈述,感想,未来计划,只要把自己的实际做事情的过程和具体环节写出来就够了?”
太傻很奇怪的看这我:“你说呢?你不写这个,想写什么?难道你会在招聘一个人的时候,你会去管他高考怎么辛苦考上重点大学的吗?你会去管他怎么晚上学习到12 点吗?你会去看他所谓的对金融学的深刻感悟吗?你会想看这个人是不是在大学里面参加了很多体育活动,有很多特长吗?你会去在意这个人到底说了多少未来的宏伟目标吗?”
我点点头:“是的,越是看起来写的漂亮的文书,越是那种没有什么意义的所谓的个人经历,专业的感悟的文字堆砌出来的,比如,‘My diligence in the coursework resulted in my top 5% ranking in my class. As our school’s grading system was unusually strict, my GPA failed to be as good as I would have desired. But I would like to call your attention to my performance in my specialty-related subjects. My GPA would have been much higher if I maintained my academic momentum of the first two years.‘;或者 ’It is my belief that life should be a constant process of self-transcendence and an attempt to arrive at new heights. In this quest for personal fulfillment, the advent of every single day constitutes a new starting point for me. With this belief, I have mad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in the days gone by. It is again with this belief that I have forced myself to embark on a new journey of challenges.‘这些文字,要是我是教授,估计读的都吐出来了,其实申请和找工作都是一样,没有什么人是可以靠说漂亮的话获得录取的,教授对这些伎俩清楚的很,现在的教授也很现实,我曾经遇到一个教授,在一次面试前,他和我说’别和我说什么你的经历,我又不是你追的女朋友;你也别和我说你有什么诸如勤奋的优点,会有人说自己不勤奋吗?也别和我说什么个人理想,未来计划, 要是认为你合适,我会告诉你要做什么;你只要告诉,你以前做了什么,现在会做什么,最擅长什么, 为什么一定要录取你‘,所以,终究还是要靠实力说话,所以申请中最需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实力,即使只是一些表面的提升。但是,太傻,我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你的观点,毫无疑问,是对的,我想我也很理解,但是,你看现在的优秀的文书范文,网上的那些,一篇基本上90%的内容都是刚才我们最唾弃的内容,那把这些都去掉,还剩下什么呢?一篇最优秀的文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太傻笑着说,“难道中国人的文书不是90%都被直接扔进垃圾堆了吗,那些漂亮的文书,其实最致命的问题在,一个稍有经验的招聘的人都知道的真相——越是堆砌那些虚伪无用的言辞,逃避核心问题的人,越是没有价值的人,所以,我在招聘的时候,一看到勤奋努力,一定会好好工作这种表白,就会直接跳过,我想你肯定也会。那么,Jim,你就不要管你以前看的文书是怎么样的,你要是现在给自己写文书,你会写成什么样的。”
我想了想,想象了一下自己文书的模样,更疑惑了,“那,这篇文书,不就是一个简历中的研究和工作经验部分的详细版本吗?这样能行吗?这样是不是太乏味了。”
太傻说:“难道一篇文书,不应该是简历中最核心的部分的详细版本吗,如果你给教授看的文书,不写这些,你想写什么?你要这么想,谁规定了文书一定要长什么模样吗,谁要求过文书一定要有优美的开头,总结性的结尾了,谁规定文书的每一段要说明一个不同的主题,谁规定文书每一段的第一句一定要是总结的句子了,你知道最强的文书是什么吗?你看博士申请,要求写文书吗?你现在看,文书,和简历,有本质的区别吗?”
我突然间感到一阵眩晕,我突然间觉得隐隐把握到问题的实质了。
我之前,对文书的所有的概念,都只不过是一个文书的‘形’,文书,其实,什么都不是,只不过是一个申请表的延伸部分罢了,便于招生人员更有效深入的了解你,因为有一些东西是申请表上无法体现出来的。所以学校申请会要求文书。但是,现在中国申请者严重的这个‘形’,早就不是申请表延伸文件这么简单了,我们把他变化为申请中‘最重要的部分了’,还自以为是的强加了很多文书理论,更可笑的是,还应景的出现了很多文书写作公司。这个所谓的‘文书’,只是我们自己在模仿着所谓的‘文书范文’建立的一个虚幻想法,更有无数的所谓的文书专家,文书公司,把这些所谓优美的文字,所谓生动的开头结尾,所谓个性化的事例,等无数‘形’拿出来要求你模仿。于是,我们每个人,于是,就慢慢的接受了这个“形”,更可悲的是,我们会把这些所谓的‘形’整理成为经验,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于是,我们会有很多很多文书指导书,文章,给你各种各样的经验,但是,最终,我们每一个申请者都陷入在这个可悲的‘形’中了,还怡然自得的互相传递着各种错误的经验和价值。
我很重的点点头:“太傻,我明白一些了,你能说得更明确一些吗,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文书?”
太傻笑着对我说:“这个问题的答案你已经说出来了,你想想你刚才在谈招聘的时候说的是什么?”
我回想着!
“其实这类文章就好像报告,开头,结尾都是没用的废话,我会跳过所有的乱七八糟的陈述、经历、感想、感悟,未来的计划——这些都是谁都会写的很漂亮的没有任何作用的东西——我会直接看他是怎么描述自己在简历里面提到的那些项目经验的,我尤其想知道他们在这些项目中,到底参与了哪些部分,做了多少事情,遇到了哪些困难,怎么解决的,这些最容易看出一个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己的价值。”
是的,这就是一片文书中最应该写的东西,这些东西是简历,申请表中无法详细描述的部分,也是一个对你有兴趣的教授最想知道部分。如果一个教授,通过简历对你发生了兴趣,他会想通过文书进一步了解这些东西,对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类型,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有的文科的教授会更关注你的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具体计划,但是,毫无疑问,一份文书,就是要完成简历,申请表中没有完成的任务。
我突然感到霍然开朗,很重的点点头说:“我理解了,这些就是文书的‘神’”。
太傻笑着摇头:“你看,你还是没有忘记文书,真的有文书这个东西吗?我问你,你做主管,招人,看完简历之后,面试,面试时你会问什么问题,希望面试的人详细回答什么问题?”
我突然间,又感到一阵内心的涌动:“是呀,面试,这难道不是一样的东西吗?对,就是完全一样的东西,我因为只是看文字,感觉无法细致的了解,所以需要面试,面试的时候,我还会问一样的问题”。
我很大的舒了一口气。
是的,这就是留学申请的最高境界吧,当你再回头看留学,看不到文书,看不到简历,看不到套磁,看不到教授,只看到留学最本质的东西的时候,一切都变得很清晰很简单,留学申请,本来就好像找工作一样,你的目标就是录取,什么文书,什么套磁,什么选校,都只是一个建议的程序,没有什么一定要怎么样,也没有什么东西一定规定怎么样,关键是,你自己要理解,要把握住实质。
太傻看我很高兴的若有所思的样子,对我说:“你现在能明白张无忌学太极剑的心情了吧,当你把所有的招式都忘记的时候,你就会把握到最关键的核心,然后你就可以流转自如,自创剑招了。你现在想一想,之前那个客户和你说的话,你现在能明白为什么了吗?”
我突然吃了一惊,把这个事情都忘记了。我想了想,点点头说:“是的,申请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如何说服别人接收你。不管用文书,邮件,还是面试,你要做的事情都是完全一样的。如果我专业的提升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我会先让自己尝试向一个陌生人介绍自己,用最短的时间把对方最想知道的东西告诉他们。把自己懂的那些专业的东西说出来,这是比写出来更难的事情。因为一个人说的时候,必须要完全的理解,才能够说好,听的人一旦发现有什么含糊不清的地方,马上就会指出来。一个人如果都自己说不明白,更不可能在文书中把这些东西写清楚,最后简历更会混乱。嗯,太傻,我觉得你的这个办法真的很好,在面试中,我们面对的其实,都是教授最关注的问题,把这些问题说好,说得让教授信服,是最大的难关,把这个难关克服了,文书,就是把这些教授最想知道的东西文字化罢了,而简历,就是一个简化的过程,但是,要把最核心的留下。太傻你说得对,没有什么文书,教授,简历,推荐信,一切只有一个‘神’,这是一种很玄很玄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真好。我想再之后,我也会按照这个步骤去准备的。”
太傻笑着说:“Jim,  你要记住,没有什么步骤,也没有什么需要模仿的,你要做的,只是让教授接收你,就这样就足够了,现在你不会再疑虑到底文书用什么开头了吧?”
我摇头苦笑,“太傻,我都不准备写什么文书了,我想我把我之前做的一些笔记,整理一下,当文书好了,我觉得,那个应该是一个很有特点的文书吧!”
太傻高兴的点头说:“就是这样,那你准备怎么和教授联系呢?这不是也是你之前一直疑虑的问题吗?”
“现在没有问题了”我笑着说,“我记得自己以前找工作的时候,最有用的一招就是直接给人事主管打个电话,和他们聊聊,所有问题基本上都可以用这一招解决…”
太傻点头说:“你看,你已经懂了,基本上不用我再教什么了,嗯,你现在明白我为什么要举那个散户和机构投资者的例子了吧,你觉得你现在是做到一个机构投资者的位置了吗?”
我摇摇头,“还远没有,我现在只不过是一个所谓的股市里的博士的水平吧,在申请中,我相信,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到达的境界,你呢,也许你的太傻留学咨询中心已经达到了一个专业投资机构的水准了吧,但是对于我,还有很多的路要走,终究,我只是认识,没有实践。”
太傻笑着说“其实,Jim,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观点,对吗,你想一想最强的博士后是怎么做申请的,教授怎么找工作,其实一切就会很明白,对于大多数申请者,他们要跨越的最大难关,其实只是专业提升上的难关,因为,那个专业的提升,是实实在在的提高,大部分人是很难在1-2个月完成这个目标的,其实,你看,太傻留学咨询中心的客户经理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帮助客户完成这个步骤。就算你不找太傻咨询,自己坚持自己的目标,多看几篇论文,多找一些师兄师姐讨论一下,也一样可以获得一些提高呀,总比自己坐着等死,或者睁着眼睛等天上掉馅饼要好。”
沟通决定一切!”
“嗯,好的”太傻笑着说,“这个就是我们下次的讨论话题。”
我微笑的向太傻致谢,起身告别。
又是一个晴朗的下午,在太傻留学咨询中心的办公室,我学会了一招“张无忌太极剑”,一招?有招数吗?
晚上回到家,我照例给太傻发了一份致谢的邮件。邮件内容如下:太傻:感谢的话就不多说了,每次说我也累了,估计你这三年,都已经听的耳朵起茧了。
今天和你的谈话,你让我到达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我对申请大部分的问题和疑问都迎刃而解,并且,我相信,至少我不会对诸如,文书,推荐信,套磁,有任何的疑问了,你说得对,那些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心中的枷锁,我们一天不跳出这种枷锁,就无法掌握真正的世界的真相。
我将今天我们谈话的要点整理如下:1.留学申请中,信息的搜集整理和有效分析是我们建立对留学正确理解的最大障碍,只有真正深入的把握留学申请的本质,并破除自己内心的惯用的思维,才能真正的把握申请的正确的方法。
2.文书,套磁,选校,教授,面试,都只是一个形式,这个形的本质只有一个“用专业说服教授接收你”,因此在这些位置,要做的事情也是完全一样的,只是用不同的载体罢了,但是,内容和深度应该是完全一致的。
3.专业的提升是申请中最应该花时间去完成的部分,而且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到它,完成了专业的提升后,你要尝试把自己介绍给教授,并模拟教授的置疑,从最难的开始,把所有的东西尝试说清楚,学会说服对方,然后只需要把语言的要点整理成文书,把文书的要点整理成简历中的核心部分就足够了。
4.文书中,开头,结尾,个人经历,感想,对专业的体会和感悟,自己的课外活动,一切和你所做的专业研究或者工作经历无关的东西都只会给你的申请造成障碍,也没有人会去看这些,你要在文书中用列表或者陈述的方式,告诉教授,你做过什么,你做的什么部分,解决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做错了什么,以后怎么改进。这是一个教授最希望看到的,不要尝试告诉教授什么你的优点或者你的未来的方向,这些教授会有自己的判断。
5.最优秀的文书,就是乏味的文书,它抛弃了所有华丽的包装,这个世界上没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文书,那些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当然,如果一个教授想招聘一个文字秘书除外。
6.一个人首先是要超越自己,然后学会把自己的优势体现出来,学会向别人介绍自己,学会说服别人,然后才可能获得最有效的结果,因此,一个人的选校,应该是在完成套磁准备之后的事情,而不是最先做的事情。
7.留学申请,努力做一个真正理解自己在做什么的机构投资者,把握自己的结果,而不是像一个股市的散户,人云亦云,撞大运,谁都知道,股市亏钱的永远都是那些自以为可以未来发财的散户们。
JIM  NO.6    推销——沟通决定一切和太傻的第六次见面的时候,已经是11月底的时候了,北京的寒风凛冽了,又是一个萧索的冬天。我不喜欢北京的冬天,从上大学直到现在,一直都是这样。和太傻约定见面的地点,是第一次见面的那个国贸一座的星巴克,这一次,我提前了20分钟到,虽然是下午四点,但是这里的人还是很拥挤,我坐在我们上次坐的那个角落位置,一个人抱着一杯‘当日’,回想着往日的事情。
往日,这个词似乎用的太过分了吧,从和太傻的第一次见面,一直到现在,才不到4个月的时间吧,但是,为什么,我感到会是那样的漫长的经历?回想起和太傻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不禁有些感触。有多少人会在自己生活真正发生改变的时候,体会到那种改变所带来的变化呢?即使是第一次谈话之后,我有一些感悟,但是,更多的,在我的心中,也许是质疑。在谈话之前和谈话之后,我更多的是在问自己,有必要吗?现在看起来,也许这已经不再是问题,和太傻的每一次谈话,我都会有一次比一次更加深入的收获,每一次谈话之前,我都在问自己,这次真的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新东西吗,但是,每一次谈话之后,我总是更加惊奇的告诉自己,原来还有这么多东西。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当你每天无所事事或者日复一日的做着按部就班的事情的时候,时间就会像飞一般的流过,就好像,我们曾经经历的大学生活,现在回想起来,似乎只是一瞬间,虽然,看起来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它在你的心中,到底留下了多少的烙印呢?当你每天不断的发现自己,突破自己,不断地为新的进展而快乐,或者为遇到的挫折而沮丧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生活的实质的意义,这个时候,时间在你的心中,就会留下深深的烙印,当你走过这段日子之后,你会满足的回忆起曾经的时光,多么的充实美好,多么的漫长的一个夏天。
和太傻的上次谈话之后,我几乎每天都在忙碌于申请,我再次重新制作了简历,进一步强化了简历中的对专业背景,经历的描述和分析,我将自己以往的工作中和在项目中的一些笔记,整理成一份资料,作为我的文书,也已经基本定稿,我继续的详细地钻研一些专业的书籍和资料,让我更多的了解每一个理论,或者原理的实际应用及其操作事宜,并且,我开始找到一些朋友和同事,让他们像模拟招聘一般的对我进行面试,几乎每天至少一次,我想,这应该是我这段时间的最大收获了吧。
模拟招聘面试,当初我和太傻谈话的时候,仅仅只是理解,它的本质和申请简历,文书,是一个内在的完整体系。同时我理解了它事实上是申请中最复杂,或者说最具有难度的部分,通过这个部分的突破,我们可以更有效的认识到自己在专业表述上的缺陷,和潜在的漏洞,进而反向的获得提高的动力。但是,当我真正的开始实践的时候,才发现,这件事情,远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很多曾经认为自己已经掌握的很好的东西,或者自己本身就很熟悉的项目细节,当在面对事无巨细的质疑的时候,所有当初模棱两可的想法、默认正确的思路、或者习以为常的见解,都一一的摆在面前,需要接受提问者的质疑。当我第一次和朋友一起进行模拟的时候,我很有信心的告诉对方,“OK,我已经准备的很好了,你想怎么问就怎么问吧!”,结果,我在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当时你们要采用融资,而不是借贷”的时候,就败下阵来。当时,我一下子就被愣住了,“是的,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我们的项目计划里面就是用融资的方式进行的,可是,为什么不用借贷的方式呢?这个似乎也是可行的,但是又好像有问题,但是,问题在哪里呢?”朋友看我陷入沉思,笑着对我说,“你看,不行了吧!  要不,回去再研究研究!”我笑着转移着话题,心中却无比的沮丧!
确实如此,对于科学,对于知识,每一个人,都来不得半点虚伪。记得上次谈话的时候,太傻曾经说过,“永远不要希望在教授的面前蒙混过关,不管是文书、简历、还是面试,他们是一群每天沉迷于一个项目研究的疯子,他们清楚地知道每一个需要知道的细节,他们也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他可以在和你简单的谈话之后,清晰的知道,你到底懂多少,懂什么,是不是在耍一些花招?永远不要希望和教授去玩一些自以为聪明的文字游戏,或者自以为是的专业。”我想,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从申请准备阶段就用最严酷的方式去面对申请的根本原因吧——不要等到真正面对教授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什么都说不出来;也不要期望申请材料的文字的简单可以隐藏你的缺陷——如果你是真的不懂,无论如何包装,无论如何伪装,都不会有任何的作用——只有你真正的懂一些东西的时候,你才是真正的有价值并且有竞争力的一个申请者。
从一开始,就直接面对最残酷的质疑,并逼迫自己去弄明白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缺陷,确实是最辛苦,但是,毫无疑问是最有效的申请准备方式。
事实上,当我做到第五次模拟面试的时候,我就开始重新修改我曾经认为满意的简历了和文书了。我曾经认为很有效的描述,看起来很有见解的评论,现在看起来,真的有几分自以为是的幼稚。确实,任何一个字眼,几乎都可以体现你的水平、你的层次,你到底懂的多还是少,是精深还是肤浅。同样是做一个试验,有的人会满足于一个试验的结果的成功,有的人会去分析是不是有更有效的方法或者途径,有的人会去思考这个实验的扩展领域,有的人会反向的去分析可能性的失败的原因,或者成功的机率因素,还有的人会走到应用体系的环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角度和水平,在一个真正的专家的眼中,正是这些细微的差别,可以发现完全不同层次的两个人。
我想,现在,我可以理解,为什么太傻强调“去说,而不是去写”,“首先做模拟面试,而不是首先制作简历了”。如果你无法真正深入的理解你所做的事情,你是永远无法做出最有效的描述,即使在简历中的那简单的一两行字符上。更不要说在文书,那种大段的文字中。很多时候,你认为你在说服一个人,但是,实际上,你在让对方更加的看清你的水平。也许这就是在我的部分,我每周必须要向主管汇报工作,而不是提交所谓的文字报告的原因吧。在语言的交锋中,所有的缺陷都无处躲藏,当然,真正专业的人,即使只拿到一份文字的报告,也可以敏锐的看出你工作的实质和价值。
我想,我在慢慢的理解申请前期的主要文件及其准备工作的实质了。经过了五次和太傻的谈话之后,我终于开始对申请的前期准备工作,有了一种融汇贯通的感觉。这是一种很神奇的感觉,也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我很难用语言去描述它,但是,我知道,我真的已经变化了。当我再重新看我以前申请写的文书,写的邮件,看之前的那些精心准备的资料的时候,我经常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陌生感——这,真的是我以前做的东西吗?我难道那个时候,真的会写出这样幼稚的文书吗?那些曾经自以为豪的文书中,我不断的抒情,不断地感慨,不断地表达自己的兴趣与决心,不断地尝试着用所谓优美的文字去打动教授,现在看起来,只有一种虚伪的无病呻吟,我现在相信,为什么中国学生的申请文书大部分都被扔进垃圾堆了,我也能理解,为什么美国教授都不会喜欢甚至厌烦看中国学生的推荐信,文书了,因为,在那些东西里面,几乎从来都找不到教授需要的东西,反而是教授们最厌烦的空洞,修饰和虚伪——那种某些老师们传授的“白血病”类型可以把教授感动的“泪流满面”的开头,文书专家所炫耀的“流畅如水文字”,那些我们曾经自以为豪的在每个申请者之间传颂的优美文书,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垃圾”。唯一可惜的是,这样成堆的垃圾,每年成堆的生产出来,成堆的涌向美国,成堆的进入美国的垃圾箱,却没有多少人能够知觉。
我想,现在我也可以理解,真正有价值的申请准备,是把所有的美丽外衣都抛开,用最直接的方式去面对教授需求的申请准备,这种准备的核心在于“有效的提升个人的专业价值”——这毫无疑问,也是教授筛选一个人的唯一标准。我们其实都知道,教授不会因为你“有开朗的性格”而录取你或者因为你“能歌善舞,或者能言善道”而喜欢你;但是,曾经的我们,都会不由自主自恋的想“教授当然会喜欢一个性格开朗的人,会喜欢一个能给实验室带来快乐的人”——现在,我相信,教授只会喜欢一种人,“能带来最直接的价值,或者最直接的收获的人”。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可以回到我大学四年级的那个12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那个时候信心十足的我自己:你没有任何所谓优势,不要浪费了自己未来一年的时间,你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开始提升个人专业价值,毫无疑问,这是最重要的部分,也许你是本科大四,没有任何实际的项目经验,但是,为什么不抓紧时间去参与一个呢,就算只是打打杂,也比你每天在寝室自怨自艾,或者空洞的信心百倍要好吧,在那些项目中,你只要身在其中,可以有机会学到很多东西,参与到很多东西,你会有机会弄懂很多东西,即使现在已经是12月份了,你也可以有学到东西的机会。这些东西,也许远远不足以你保障你申请到好的学校,但是,为什么不去努力呢?至少你可以获得一些改变,一些提高,你的命运,也许会因此改变。如果你什么都不做,把时间浪费在推荐信,文书,所谓的文件包装上,你肯定不会有任何的改变,你还是你自己,还是在等待着所谓的运气的降临。
我默默地坐在星巴克的角落中思考,心中尽是对曾经过去的时光的感慨,我丝毫没有注意到太傻已经走到了我的身边,当他向我打招呼的时候,我才从沉思中跳了出来,向太傻点头微笑。
太傻在我对面坐下:“Hi,想什么呢,想的那么入迷?”
我笑着说:“没有什么很重要的,我在想,你今天会和我讲一些什么新鲜的东西呢?”
太傻说:“那看你想知道什么了,我又没有做什么授课提纲,不是每次都是随便聊聊吗?”
我点头说:“我现在已经能够掌握申请前期准备的核心了,大部分的问题我都可以自己解决了,在营销学的说法上,应该是,产品已经生产好了,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去把这个产品卖出去了吧!”
太傻点头说,“Jim,我已经感觉到你的信心了,这种信心和以前你展现出的那种带有很多迷茫的自信是完全不一样的,你是不是已经可以自我感觉到一种很平静的满足了,我是说,在申请准备上面。”
“很平静的满足……”我体会了一下太傻这个用词,说,“应该是这样吧,在以前申请的时候,不管我怎么对自己信心满满,但是,都很急躁,总是觉得自己要做什么要做什么,很急切的到网上去看别人在做什么,自己在做什么,虽然自信,但是焦虑,我说不清楚,但是,感觉是一种对未来结果的迷茫。嗯,是这样的,我总是担心,总是想,这次申请,会有什么结果呢?我虽然表面上在自信,但是,我知道,我自己总是不断的在怀疑,在担忧。”
“那现在呢,就不担心了吗?”太傻接着问。
“担心?我应该担心什么呢?结果吗?结果很重要吗?不管结果是什么,我想我现在已经对自己很满足了,就算今年再没有什么满意的学校录取我,我都不会有一点点失望,我从申请这个过程中获得的价值,已经足够我受益很久了。再说了,为什么会没有结果呢?太傻,你知道吗,很奇怪,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现在真的对申请的结果没有一点点的担心,我想申请结果还是对我很重要的,因为不同的结果,会不同方向的改变我的生活,但是,不论怎么改变,我都会很满足。”
太傻点点头:“Jim,你看这说明,你已经真的理解留学申请了,当你不再为方法、手段、策略、途径的选择而焦虑的时候,就是你已经将申请融会贯通的时候了,你现在应该感觉到,要做的事情,是一种非常存在的确定,你会说,‘当然应该这样’,你不会再有任何的类似‘怎样才能做的更好?’疑虑,对吗?”
我沉思着,点头。是的,这段时间,我真的很少再像以前那样,感到漫无目标的琢磨,不断地怀疑自己什么地方没有做好,或者什么事情做错了,我甚至都没有想过这样做是不是正确还是错误,我只是努力的把事情做好,并且,我知道,我还有很多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我感到生活在掌握之中,申请也在掌握之中,没有什么值得疑虑或者担心的地方。也许的确实力不是最强的申请者,但是,我对我申请的结果毫无疑问,我知道“真的尽力了,并且我真的超越了我自己”。
太傻看我沉默不语,笑着说,“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状态,把它保持下去,我相信,你的结果肯定是出乎你的意料的好。”
我不可置否的笑了笑,说“现在我知道我怎么也不算一个次品了,但是,并不是良品就一定可以卖一个好价钱吧,要是你是我,你会怎么把自己卖出去呢?”
太傻笑着说,“我首先当然要首先要确定自己到底需要卖给谁,然后给自己一个好的价格,A GOOD PRICE!”
我点点头,“要是你是我,你会想希望卖给谁呢?”
太傻说:“要是我是你,我会把自己卖给TOP10的学校!”
我说:“这个目标是不是太高了,要是卖不出去呢?是不是应该先分析分析,到底前三十名的学校,有哪些教授,他们都研究哪些方向,然后再具体的确定卖给哪些人呢?”
太傻微微的笑了笑:“Jim,你看,你其实都明白,不用套说我的观点的,我肯定,你这段时间,没有和任何教授或者学校联系或者给教授发什么邮件吧!”
我笑着说,“确实没有,因为我觉得,我以前这件事情已经做得很多了,该知道的我都知道了,所以不用再费力做什么联系了,把自己做成一个好产品,让自己的肉丝多一些大一些,比费力的去琢磨,到底什么人要买,有价值的多吧。不过,如果你要是第一年申请,都不知道什么教授做什么方向,你会怎么做呢?”
太傻说:“我想,我还是不会去在自己没有做好专业准备之前,去费力的联系什么教授,看起来,就算联系了,又能获得什么信息呢?”
我有些感概:“说实话,要是一个没有申请经验的人,可真的是一只瞎眼的苍蝇,到处乱撞了,很多人在开始申请的时候,对学校并没有什么敏锐的概念,这种对学校层次的概念,基本上要自己做过一次申请,才会真正的获得吧,我记得我第一次申请的时候,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和各种人联系,套取各种信息,奖学金呀,录取率呀,教授是不是招呀,可累坏了。”
太傻点头说:“可以想象呀,但是,Jim,我问你一个问题,现在你再回想一下,那个时候,你花了那么多时间,和那么多教授联系,是不是真的让你了解了你需要了解的学校申请的信息呢?”
我摇摇头:“说实话,现在看起来,真的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虽然,那个时候,我总是很激动,我总是觉得,我了解了很多别的申请者都不知道的小道消息,比如某某学校今年奖学金设置特别多呀,或者某某教授对中国学生很有兴趣呀,我觉得,我在申请中,就是因为这些消息的存在,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于是我会更乐此不疲的去收集这些东西,但是,现在看来,真的有一些好笑,好像申请中,能有20%的人做到我那种程度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从本质上,这样做,对申请根本不会有什么实际的帮助吧。”
太傻接着问:“为什么不会有实际的帮助呢?”
我想了想说:“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实,哪些大学热门,那些大学冷门,都是摆在面上的事情。你看,中国每个申请者,一般都申请10-15所左右的学校,要是有人对自己不够有信心,甚至会申请30所以上。但是,虽然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申请学校有一些从排名上的重点定位,但是,几乎都是毫无疑问的把重点放在中间,也不放弃最好的挑几所,保底的学校也要挑几所。于是,排名30-80的学校几乎每个学校都是人挤人,尤其是申请热门专业,中国申请人挤到上千,尤其像USC,IOWA,OHIO 这种最喜欢招收中国学生的地方,谁都不会忘记把它申请了。就算像我们一些文科比较不是很热门的专业,基本上每个学校至少扎堆300以上的申请人。这么个扎堆法,你所谓的通过小道消息,内部信息的所谓的再准确的选校方案,最后你会发现,只是进一步扎堆到那种人已经成堆的地方了。而且,虽然很多人不相信,但是,每年申请人中至少50%以上的人,给自己最后确定的学校方案,就算他之前还象征性的所谓看了看学校网页,看了看USNEWS的排名,和网上的人讨论了一下,但是,最终他只是凭自己的一些感觉,作的一些比较随机的选择。大部分人,都只是在碰运气罢了,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了,美国所有的学校,排名150名以前的,几乎都会被扎堆,而且是毫无例外的被扎堆,就算Harvard 也不例外,为什么呢,因为很简单,至少5 个人里面肯定有一个人,就算他自己知道,肯定不会被Harvard 录取,也会去把它加在自己的学校列表里面,试试吗,又不死人,申请15所和申请16所有本质区别吗。于是,每年Harvard 至少收到超过2000的中国学生的申请材料吧。你说,就算通过一个月的努力,终于明白了,原来Harvard 今年会多2个国际学生,于是要申请Harvard,这会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更可笑的事情是,中国学生在选校过程和套磁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自以为是的把所谓的收集教授信息作为第一目标,他们都认为,要是我发现某个教授今年有比较多的奖学金,比较多的招生计划,于是我就可以主攻这个对象,这样会有更大的成功率。于是大家都会拼命的去收集这类信息,还给教授发无数的问奖学金呀、问是不是招人的呀、问招不招中国学生的邮件,把每一个教授的邮箱都弄的垃圾邮件成堆,我以前也总是做这样的事情,但是,我后来第一次申请失败后就在想,就算我知道了某个教授要人,又能怎么样呢?我还有很多不知道也无法知道的事情——比如,他是不是已经有了确定人选了,比如他是不是根本没打算招中国学生,比如,他要招的人是不是一定要具备某些特殊要求。就算你把这些信息都弄到了,你肯定只会有一个结论——这个教授,不适合我申请”。
太傻笑着点点头,说“事实上,这是一个本质上的误区,很多人认为申请中信息很重要,这句话本身当然是对的,但是,他们并不能真正的理解信息的价值,这种学校信息、教授信息,不是给他们确定申请学校用的,是给他们确定自己的定位用的,而且,我们很早就说过,这个定位,不是申请学校层次的定位,而是自己专业上的定位,而这个定位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对吗?”
我很重的点了点头,“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非常非常的关键!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申请,首先不是考虑学校要什么,而是考虑自己有什么,我们不是根据学校变化自己,而是,把自己卖给 校。这个好像是和营销学的理论相违背,但是,实质是完全吻合的,比如,如果你自己是一个面包,你的目标就是买面包的人,确实,每个人都有对面包不同的口味,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法国面包,你没有必要花多少时间去详尽的研究到底多少人群喜欢吃法国面包,多少人喜欢吃德国面包,因为你就算知道了,也不可能把自己变成一个德国面包,不是吗?你有研究这些的时间,还不如去研究如何把自己的法国面包变得更可口呢!在申请中,一个人有什么背景,是什么方向,都是基本确定的,根本没有必要去犹豫自己到底要申请什么方向这种问题,其实,我相信每个人的专业目标都是很明确的。与其花时间做什么琢磨申请什么专业,你还不如花时间去真的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就算多看几页专业书,都更有用。选校也是一样,其实,真的有什么好选择的吗?真的有所谓的准确的选校吗?你不管申请哪些学校,都只是一个几率的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花一个小时选校的结果,和他花3 个月选校的结果,不会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吧。太傻,你的留学咨询中心,不是也给客户选校吗?你们的选校方案,估计是最专业的吧,我看你们介绍上,先做选校模型,再做专业规划,然后三次筛选,每次设定筛选标准,还要提交明确的选校报告,不会有比你们选校作的更专业的选校结果了吧,但是,你觉得他的几率真的是更高吗?”
太傻笑着说,“说实话,那些都是给客户看的东西,本质上,太傻选校只有一步,对比以往历年类似背景专业客户的选校方案和录取结果数据,确定选校基本的一个20所的方案,再从中做一些有标准的删减,比如,根据给学校发信询问的特殊答复删除一些确定有变化的学校。这是唯一的和一般申请者申请不同的地方,这也是我们认为最核心的地方,其他的所谓选校模型,事实上只是让客户清醒地认识自己需求的一种方式,之后的多次筛选呀,不过是补充一些信息罢了,对根据纯粹的数据分析结果做一些小的变动,反正,太傻的选校,肯定不会根据什么网上信息,或者和小道消息,也不会因为某个教授今年要招人了,去申请什么学校,那些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我点点头:“嗯,我忽略了这个因素了,太傻每年做那么多客户,每个专业方向,每个客户的选校,最后录取结果,积累到现在,估计有上万个项数据了吧,这样选校,肯定是其他一般申请者没法比的,但是,就算是这样,又有多少成功率的提高呢?是10%和90%的差别吗?”
太傻笑着说,“要是和随机的选校相比,是40%和 60%的差别,这个是实话,所以我总是建议,一个DIY申请者要是自己选校,觉得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直接随机选择一下,或者直接copy 一个你师兄去年的选校方案,或者让几个简单的人给你提提意见,就足够了,要是有时间和精力也不要唱在选校上,多做一些实在的个人专业提升更加实际。”
我点点头:“我以前之所以花了很多时间选校,另外一个原因,是我总是觉得,每一个学校各个专业方向有侧重点的差别,我需要确定它。比如我想学公司财务金融,但是,金融有很多方向, 总是想去找那种在公司财务金融方面招生人数最多的学校申请,或者比较多的教授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校申请,现在看来,这也是一种无用功。事实上,一个地方到底哪个方面强不强,只要看看他们专业设置,学校网页,教授分布,就一目了然了,一个方向做的人多,肯定就招生多,没有必要去琢磨,这个学校到底招不招中国学生呀,反正,要是一个学校只有少数几个人研究一个方向,肯定这个方向招人少,而且,那少数的几个人,肯定轮不到你,永远不要希望自己慧眼识珠之类的事情发生。
“所以,一个申请者完全没有必要去花多于一周的时间去做什么选校,你直接根据一些你知道的信息,和你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位,选择一下就好了,不用去考虑什么是不是招中国人,不用考虑是不是有奖学金,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财政支持,你只要记住,这些你考虑的东西,以前无数人都考虑过了,无数人以前都花了比你多的多的时间,你就算简单的copy一下别人的选校,或者把几份综合一下,和同专业的人讨论讨论,看看他们都要申请哪些,直接就申请那些就好了。不要觉得和自己同学申请一样的会有什么问题,中国学生扎堆那么久了,你不会幼稚的认为,你的同学会真的和你竞争什么吧,你要是有时间,多去学一些东西,超过你的同学的水平,才是最有价值的。”
太傻笑着说:“你说的很对。你看,就算太傻咨询自己做申请,每一步都是最专业的,最后申请15所学校,一般也就4-5所录取,太傻咨询每年有一半以上的客户都是有比较大的申请缺陷的,比如TOEFL特别低呀,我们的一向经验都是,小道消息、学校信息、网上的讨论,其他人的选校方案,只对排名150 名之外的保底学校有作用,对150名以前的校不会有任何的意义。那么,Jim,你现在对选校已经这么有感触了,你会怎么做自己的选校呢?选好了吗?”
我回答说,“Oh,选好了,我这次给自己确定的申请目标是专业排名前30的学校,我从里面随手挑了10所我的专业方向比较知名的学校,就是这样,今年没有选什么保底的学校,我知道就算录取了也肯定不会去的。你看,我在选校上,就花了不到一个上午,看了看专业排名,看了看学校科系的网页,就定了。这个方案,其实和我以前,花了几个月确定的方案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就1-2所变动了一下罢了。其实,一个申请者要了解,选校,永远不可能去达到50%以上的成功率的,因为,录取,本质上根本不是你做决定,只有一个因素能让你的选校成功率提高20%以上,就是你变成一个比自己现在牛的多的人,其实还是回到了提升自己专业价值的话题上了。我相信,肯定不会有一个人,背景很一般,但是因为所谓的学校内部消息多,选校正确,被录取了,这种情况除非教授瞎眼了,从一百多个人里面把这位慧眼识珠的人挑出来了。”
太傻点点头:“那,Jim,你现在有什么计划呢,接下来,准备做什么呢?”
我回答道:“ 既然已经确定了学校,我想我下一步就会把申请材料全部提交了,然后开始和教授联系了,嗯,这个也是我今天主要想和你讨论的地方,我以前也和很多教授联系过,Email,电话,见面,但是,对实际的申请结果好象作用不大,太傻,你要是把材料都准备好了,把和教授面试套磁的话都准备好了,你会怎么做呢?”
太傻站起来,说“Jim,坐着挺无聊的,我们在国贸里面逛逛吧!”
我当然没问题,边走边说,思路应该会更清晰。
我和太傻走出星巴克,穿过走道,从LV旁的电梯下到地下一层。国贸的地下一层,连通了国贸一座,二座,中国大酒店的地下部分,成为一个巨大的shopping mall,是我最喜欢的逛街的地方。
一边走,太傻一边对我说:“Jim,上次我们说到,申请的‘形’和‘神’的问题,在申请的前期准备阶段,我们把申请的‘神’——也可以说是申请的本质叫做‘营销中的产品定位和设计’它的重点在理解客户需求、提升产品价值;在完成价值部分之后,我们的任务就转变为销售了,对吗?Jim,你认为,这个销售的环节上,最核心的价值,或者说申请的‘神’在哪里呢?”
我毫不犹豫地说:“沟通,交流——我认为这应该是申请后半部分的‘神’。”
太傻没有什么表示,示意我继续说下去,于是我接着说:“事实上,申请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互相了解的过程,申请人要了解教授需要什么,教授也要了解申请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只有双方充分的互相了解,才能达到最后的结果,我认为申请就好象结婚一样,申请人找到自己满意的教授,教授找到自己满意的学生,就结合了!所以,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基于专业和真诚的沟通交流是最主要的。”
太傻接着问:“那么你现在会怎么做呢,和你以前做申请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吗?”
我想了想,回答说:“我第一次申请总是把一封所谓的套磁信到处发,希望从教授那里获得什么肯定,或者什么消息,比如今年是不是招生呀,有没有奖学金呀,但是,几乎就没有什么教授搭理,要有搭理,也就是礼貌的建议你按规范递交材料。第二次做申请的时候,我变得更加深入了,我首先研究一下教授的研究方向,他发表的论文,然后在信中说,对教授的研究很感兴趣,想和教授探讨一下,于是,效果确实不错,有一些教授很热情地回复了,但是,几次邮件往来之后,就无影无踪了,现在看起来,第二次申请,虽然套磁范围变小了,但是效果好一些,但是,从本质,还是没有什么变化,套磁,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事情,教授不会和一个只是为了套磁的人做任何的交流。这也是为什么99%的套磁信有去无回的原因吧。
“我现在要做的事情,其实更加简单,既然已经确定了学校,直接把自己的简历发给那些学校和自己背景比较相关的教授,并且我会简要的在邮件中表示希望和教授有一些进一步的交流,我想,我估计下一周就会开始做这件事情吧。事实上,这个和一般的申请的提交材料的程序没有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是,我希望从教授那里获得进一步的意见,比如,他要是对我感兴趣,自然会和我联系,要是对我不感兴趣,自然不会搭理,其实,就算教授不搭理 ,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每个教授都有很多想法,大部分的想法是申请人永远猜不出来的,也没有必要费心去猜什么。太傻,你觉得我这样的做法,对吗?”
太傻笑了笑,说:“Jim,你现在至少比之前作申请有了很大的进步不是吗,你现在至少能理解套磁实际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套出来的所谓的‘辞’对申请也不会有什么实质的帮助,你更加看到了申请中教授关注的实质。你的价值,并且会很主动的通过电子邮件把这种价值展现给教授看,这都是很正确的。你看,第一次你申请,目标其实就是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从来都不是什么秘密,教授甚至都没有兴趣回答你,第二次,你看起来专业了一些,但是,还远没有和教授沟通交流的位置,也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可以打动教授的东西,所以必然也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了。这一次,你已经做好了很充分的专业的准备,我想就算教授给你电话,你也不会有任何的不适应了吧,如果有教授对你真的很感兴趣,你们就会很顺利的进入对专业的讨论并很顺利的确定录取,对吗?”
我点点头,回答说:“所以,我把后期的申请主要的实质,定义为 ‘沟通交流’,我想,只要能够有效地交流,我就完全可以打动教授,因为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但是,如果教授都不找你呢?”太傻很快的提出了问题,“比如,很不幸,你的所有邮件,都被当成了垃圾邮件,被屏蔽了怎么办呢?”
我想了想,说:“我会选择几个我最感兴趣的教授,给他们电话, 去年申请就这样做过,效果好象不错,但是,很难深入的谈下去,教授都很礼貌,不会挂你的电话,他们会听你说完,问一些问题,然后给一些鼓励,给你一些意见,但是,我不知道他们具体在思考什么,我想,那应该是因为我的专业背景还不够强吧,我想,今年,应该会谈的更深入一些的。”
太傻接着问:“要是情况还是像去年一样呢,比如你给一些教授打电话,但是他们仍旧很礼貌,也谈了一些东西,但是仍旧不给你明确的答复,你会怎么办呢?”
我摇摇头,说:“没办法了,要是这样,我也只能认了。”
太傻停了下来,向四周看了看,对我说:“Jim,你知道吗,这也许是个人性格的原因,也许是你的认识的问题,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你对申请后期工作的实质的定义是有问题的,你说的交流,沟通,还有你刚才举的结婚的例子,都有一个和申请本质的区别,你知道在哪里吗?”
我愣了一下,“本质区别?”我摇摇头,“我认为就是一样的。”
太傻说:“不对,结婚,两个人是平等的,对吗,但是,申请中,申请人和教授是平等的吗?”
我有一些迷惑,“当然不平等,当然是申请人求教授了,除非某人特别牛,直接可以当教授了,才会被教授求吧,但是,消除这种不平等,不是要通过交流吗?”
太傻说,“并不是说,交流不对,但是,单纯的交流, 过于消极了,不是吗?你看你刚才的计划,你觉得那是一个积极的计划吗?”
我回答说:“积极?我都准备好给教授打电话了,主动的打电话,这还不够积极吗?”
太傻笑了笑,这个时候,我们的位置在国贸二座的下方,左边是一家西班牙的MNG Miss Sixteen  的服装店,右边是一家Alexander 的头花店,太傻指着这两家店对我说,“Jim,你看这两家店,为什么位置这么近,但是,生意这么不一样呢?”
我看了看,MNG的那家店中人很多,但是Alexander里面几乎没有什么客人,只有2个售货小姐在柜台后呆呆的站着。
我观察了一会儿,慢慢把握到太傻的意思了,“你是说,推销吧!这家MNG门口总是会有2个人,在门口招徕过往的女性,‘新品到货了,进来看看吧’他们对每一个过往的女性都这么说。”
太傻点点头:“Jim,申请也是一样,既然双方本身就是不平等的,既然你知道自己的优势,这是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些优势,为什么你不去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呢?这个商品的社会,这个竞争的社会,任何一件商品,都不能‘酒好不怕巷子深’,对吗?如果你不努力的去推销自己,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可能会被埋没的,对吗?”
我点点头,“太傻,我明白你的意思,这样说,当然是正确的,可是,我除了给教授打电话,还能做什么呢?写邮件吗?不停的打电话吗?送礼品吗?这些我觉得会让教授厌烦的,不是吗?”
太傻笑了笑,转身继续向前走,说:“这就是推销的技巧的问题了,有很多推销员,是很让人讨厌的,每天不停的打扰你,但是,有很多推销员,他们很懂得推销的艺术,他们会把自己的东西卖的比其他推销员多的多,这是为什么呢?你知道吗,太傻咨询每年处理的客户,其实大部分都是背景比较差的,比如毕业学校差呀,或者TOEFL成绩差呀,或者不管怎么提升,终究没有很强的研究背景呀,他们最后大部分都拿到了很好的申请结果,你知道本质的原因在哪里吗?”
我摇摇头,太傻接着说:“你看,我曾经有一次和你在我们公司谈话的时候就说过,太傻咨询做的事情,不是写文书,不是填表,更不是邮寄材料,是把客户做成一个优秀的产品,并且有效的推销给教授的过程,如果没有主动的推销,那些本来就有一定问题,有销售难度的产品,怎么可能卖出去呢?对于你这样背景有很多优势的人,难道不应该更加的把握这些推销的技巧吗?”
我很疑惑的说:“你不会说太傻咨询的工作人员向推销笔记本一样的向那些教授推销你们的客户吧?”
太傻笑着摇头,“当然不是,太傻咨询怎么会做那种事情呢?我们教客户如何推销自己,并且培训他们在和教授交流中的每个步骤,这也是推销,不是吗?”
我想了想,说:“太傻,真的很抱歉,但是,我对推销这门很大的学问一向都不是很懂,你可以给一些更进一步的提示吗?”
太傻点头说:“你说的对,推销是一门很大很大的学问,但是,也许并不是你不懂,是你内心深处不屑于去懂!在美国,一个优秀的推销员是要经过长期培训才能做好的,而且,大部分在商场上很成功的人,都是从推销员出身的。但是,现在到了中国,尤其是中国的大学生们,特别看不起推销这个行业,总是觉得是低人一等了。这个是心态的问题,不管是在求职就业,还是在留学申请中,如果你不学会放下自己的姿态,抛弃自己所谓的清高,去争取自己的未来,你就必然处于劣势。你想想,位置就那么少,每个人都在努力,并且,越是有缺陷的,在这种努力上,必然会更多,只是一个方法的问题,但是,申请人为什么要等待别人的审判呢,为什么不应该自己去努力争取呢,你真的开放自己的思想,真的有什么很大的困难吗?具体怎么推销是一件事情,你愿不愿意通过推销获取好的结果,是另外一件事情。你看这个诺大的国贸,永远是有人在努力的推销,有人在消极的等待,不是吗?”
我点点头:“太傻,你说的对,说实话,我确实在这件事情上有些消极了,我想,我是不是应该看一些销售的书籍呢?比如教科书?学习一些销售的技巧呢?”
太傻摇摇头说:“不用看那些书,那些所谓的讲销售技巧的书只是照本宣科,或者空泛的总结一些理论,销售,每天,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用心观察,你看看到很多对你的申请有价值的东西。你要去体会,要从内心深处主动的去学习,然后你就会明白,在申请中,一个申请者应该怎么去把握自己的命运了。”
我若有所思:“身边,你说国贸吗?”
太傻笑着说:“我给你随便提醒一下你就明白了,比如,有一天你正在工作,接到一个电话,居然是一个‘马术俱乐部的销售人员’向你做会籍销售,让你去参加什么马术俱乐部,有这样类似的事情吗?”
我点点头“这种事情是很让人头疼的,虽然不多,但是推销人员都很执着,尤其是推销保险的,推销信用卡的。”
太傻说:“要是你接到这样一个电话,你会把他挂掉吗?”
“不会,那样是很不礼貌的”我回答说:“就算是推销,这也是他们的工作,我会比较耐心的听完,然后建议他把资料传真给 ,我会去参考的,如果有意向,会和他们联系的。”
太傻点点头说,“你看,这和你和教授打电话的过程很相似吧,恩,你有没有被哪个推销人员打动过,最后买了他的东西的经历吗?”
我想了想,“嗯,我记得,我刚开始正式工作的时候,就有一个招商银行的推销信用卡的到我们公司,我那个时候,正想办一张信用卡,但是,没确定办哪一张,于是我就特地要了一份材料,后来那个推销员每隔几天就给我打一个电话,介绍招行的信用卡的情况,最后我就办了招商银行的信用卡。”
太傻点点头说:“你看,其实招商银行的规模,要比中国其他的大国有银行小的多,实力也差的多,基本不是一个层次的,但是它的信用卡,银行卡,销售都是中国最好的,这应该大部分都是推销人员的功劳吧! Jim ,我问你,当你见到招商银行的信用卡的推销人员的时候,你知道他要对你做推销吗?如果你现在正在考虑办一张,你会反感这种推销吗?”
“不会”我摇摇头,“我知道他们确实想卖给我东西,但是,这没有什么不对呀,我也正好需要。”
“那他之后隔几天就给你打个电话,你会觉得烦吗?”太傻又问。
“有时候会觉得, 觉得他应该介绍完就好了,我自己会做决定的。”我回答说。
“但是,要是这个推销人员,只给你打过一次电话,你真的会办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吗?”太傻接着问。
我想了想,“不知道,我也许会办中国银行的吧,那个时候, 主要在这两个银行的选。中国银行名气大,而且外币交易比较顺利,招商银行服务系统好,服务很热情,各有特点吧。”
太傻点点头说:“Jim,你看,这就是推销的作用,对吗?推销员让你在犹豫中作出了最后的选择,因为他每次给你打电话,都会和你强调招商银行的优点,并努力说服你,对吗?你看,你最后还是被说服了。但是,这个推销人员的销售技巧很明显,还是最简单的跟踪技巧,而且对时间和客户心理的把握都有问题,所以会让你有厌烦的感觉,但是,肯定比工商银行的信用卡,坐着什么都不干,等客户上门要好得多吧。你知道这样一个招商银行的信用卡推销人员一天要跑多少写字楼,打多少电话,才能销售出一张吗?”
我摇摇头,“销售人员是很辛苦的,都是最底层的员工,但是他们都是利益的最大创造者。”
太傻接着说,“销售,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它隶属于营销学,你看,原来你总结的营销的二十二条定位原则,所谓的定位,大部分都是用于销售的,对吗?比如,第一法则,类别法则——你看,现在招商银行加大了信用卡对校园群体的销售,以前很少有人用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交申请费,现在呢?这不是类别法则吗?”
我想了想,感到有些吃惊,“确实是这样的,这些其实都是为了销售设立的,比如,其中还有‘坦诚法则——承认不足,消费者会发现你的长处’,我记得那个推销员很诚恳地和我分析,招商银行的信用卡有什么缺点,比如网点不够多,但是他们在努力改进,我当时就很感动,也就是这一个细节,让我决定办招商银行的信用卡的,对了,还有‘炒作法则——实际情况往往与媒体宣传的相反’,这个是提醒我们,不要过分的和教授联系,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那个信用卡推销人员也是没有把握好这一点,其实他要是,一周只联系一次,而且,只在上班时间联糸就好了。我想,我在工作时间是很愿意和他讨论这个问题的。对了,还有‘长效法则——市场营销只有经过一段时期的运作才能显现其效果’,它告诉我们,不要随便的放弃,效果要在一段时间后显示出来,确实是这样的,我想,需要用多种手段,和教授保持联系,只要不让他反感就好了。”
我觉得有些激动,自从前一段时间研究了“二十二条商规”在申请中的应用之后,一直没有找到真正使用这些营销经典的地方,感到有力而没处使,现在,我明白了,那些法则,只有小部分是应用于产品设计领域,大部分都是应用于销售领域,我想,我回去以后要好好的研究一下了。
太傻点头,很郑重的对我说:“Jim,申请,和销售一样,都是一个要主动努力的过程,你要记住,去做一个像招商银行那样的积极进取的推销员,不要做像工商银行那样坐等客户上门的人,你也要相信,还有无数的人在你的后面准备随时超越你,你的前面还有很多的竞争者,等着你去超越,你要努力,对吗?”
我点点头:“是的,太傻,我现在能理解,为什么不要把申请的后期工作的实质称为‘交流’了——因为这太被动了,应该叫‘推销’,只有基于推销的沟通,才能决定申请的结果。”
太傻接着说:“Jim,销售并不难,也不低级,但是你要努力去学习,你想一想中国最积极进取的工作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比如华为的销售部门,他们是如何在中国做到第一的,华为的产品比Cisco 好吗?Cisco 的产品确实很好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但是,没有销售,就什么都没有,Jim,你有机会,你应该去研究一下华为‘狼性’的销售哲学。销售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销售中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案例,你都可以从中获得启发,了解到底留学申请中销售的技巧是什么?你要是善于观察,可以从身边发现无数经典的销售技巧的例子,这些会开启你的思路的。”
我点点头,思考着我的身边的案例!
太傻饶有兴致的说:“我给你随便说一个吧”。
我点点头。太傻开始讲第一个小例子。
“一家日本二手房房地产商,在接待一对老夫妻看房时,一进门老夫人就大叫一声:啊,樱桃树。推销员知道了院子里的这棵樱桃树在老夫人心中的位置。在老夫人抱怨厨房太小时,推销员说:厨房小是小了点,但是您在做饭时,会随时看到院中的那棵樱桃树,她会给您美好感觉。在老夫人报怨客厅地砖不平时,推销员说:地砖不平可以换,不过透过落地窗,夕阳下的樱桃树该有多美。最终,老夫人抵挡不住心中那株樱桃树的诱惑,立即买下了那套小房子。”
我会心的笑了笑,沉默不语,教授心中的樱桃树,应该是什么呢?每个教授心中应该都有一颗完全不一样的樱桃树吧。
太傻接着说:“Jim,销售是一门魅力无穷的技术,你越钻研他,越会发现其中闪耀出的智慧,你会看到一个低级的推销员和一个高级的推销员的区别,你也许听过玫琳凯,他们就是纯粹的通过推销技巧,获得产品的成功,他们的推销员不同的等级,将推销的技巧演绎到不同的层次,但是,不管是什么推销,最终都只是达到一个目的,就是销售。当你获得教授offer 的那天,你就会深刻的体会到,只有主动的推销,才能真正的把握自己的命运。销售的技巧有很多的层次,有很多有特色的方法,我想,我们下一次,可以更深入的谈一谈,如何把自己向教授推销出去的具体的操作的细节和方法,你为什么不马上开始做这件事情呢,我想,说不定,下次我们见面的时候,就可以听到你的好消息呢?”
我点点头说:“好的,太傻,我想我会马上开始着手学习推销,学习如何把自己推销给教授的,嗯,我应该从哪里或者这类的指导呢?”
“网上的就足够了”太傻说:“去看看一个优秀的推销人员,到底要什么素质,要重视什么问题,电话营销的途径和手段,如何从陌生建立好感,如何把握客户的情绪,如何有效地跟踪,如何尊重对方,如何用语言引导客户的思维,如何让客户说出自己的需求,等等,这些所有的东西,指导,你都可以在网上,书店里很容易的找到,但是,你要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学习,你才能真正的把握到留学营销的实质,而不会弄巧成拙。恩,Jim 你知道推销最经典的案例是什么吗?——让和尚买梳子——我想你一定可以明白这些道理,只要你愿意去把握自己的命运,你就一定可以做到。”
我点点头:“谢谢你,太傻,我想,我首先是要‘行动’,我会按照你说的去具体做的,我想,我下次会有很多做一个推销员的经历和你分享的。
太傻笑着点点头,向我告别。
和太傻的第六次谈话就这样结束了。
“是的,为什么要等待别人来决定自己的命运呢?为什么要鄙视那些掌握自己命运的推销员呢?我应该去努力获得结果,而不是等待好运,我要去努力,我要开始学习销售的技巧,让自己成为一个最伟大的推销员,嗯?不是就有一本书,叫做《最伟大的推销员》吗,也许我应该找来看看。”在上行的电梯中,我又陷入了思考。
晚上回到家,我依旧给太傻写了一封邮件。
太傻:谢谢你再次为了打开了一扇门,其实,我们的生活,真的非常的丰富多彩,但是,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去发现自己身边的保障。是的,这应该也是一种超越自己吧,为什么要等待着被人恩惠呢?
下面是我总结的这次谈话的几个要点:1.专业价值提升要经得起语言表述的考验,知识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教授会一眼看出你到底懂什么不懂什么。不要等到需要面对教授的时候,再去亡羊补牢,切实地提高自己的水平。
2.任何小道消息,网上讨论,内部信息,都不会对申请选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也没有必要在那个上面浪费时间去搜集整理。
3.学校的专业重点方向,招人信息,教授的特点,奖学金分布,都是显而易见的息信,不要在所谓的选校上浪费时间。
4.如果你无法获得准确的申请学校的信息数据分析,你只用参考你有的信息,就可以做出选校方案,他肯定和你花了无数时间搜集整理的选校方案没有本质的区别。
5.申请的后期,最主要的工作核心是积极主动地向教授推销自己,而不是消极的等待,或者采用一些所谓的“套磁”。
6.做一个把握自己命运的推销员,首先需要破除自己心中的障碍,只有你愿意放低自己的位置,才能找到把握自己命运的机会。孤芳自赏,自怨自艾,只会让自己后悔。
7.推销是一门巨大的艺术,善于从身边发现和学习,并将其融会到申请中,做一个最伟大的推销员。
Jim  NO.7   行动——永不放弃的不懈努力当我快步走进现代城楼下的那一家太傻在电话里描述的咖啡厅的时候,一眼就看见了坐在一个角落的沙发上看杂志的太傻。我走上前去,向太傻问好,坐在了太傻对面的位置上。
“下午好,Jim,你现在看起来气色不错。”太傻看见我,很高兴的对我说。
“是的,昨天的时候,已经把所有的申请材料全部寄出了,谢谢你今年的帮助,我现在对今年的申请充满了信心。我现在有一种很轻松的感觉”我点头说到。
太傻说:“恩,看起来,你最近的进展不错吗。和上次谈话算来也有2周了,这两周你主要的收获在哪里呢?为什么觉得对未来充满信心呢。”
我回答说:“这段时间我看了一些销售类的培训资料吧,对你上次和我说的销售的技巧很有感悟,所以,我设法和几个我确定申请学校的负责招生的人,主要是几个教授打通了电话,向他们很详细的介绍了我做的工作,项目内容和希望未来学习研究的方向,几乎所有的我通过话的教授,都对我的背景很感兴趣,他们基本上都认为我是很有竞争力的,大部分都建议我按照正规的申请程序把材料寄给他们,从他们和我谈话的语气看,我觉得我最后获得录取不会有很大的问题。而且,这周一的晚上的时候,我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我十一月初就已经把申请材料寄出的学校的教授,他很直接的告诉我,他们已经看过我的申请材料及其附加的一些资料了,对我的背景和研究方向很感兴趣,问了我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我回答的很好,我个人觉得,教授也很满意。他很直接的告诉我,基本已经确定录取我了,只用二月份左右,需要委员会讨论确定一下就可以了,他还很细致的询问了我还申请了哪些其他的学校,我都如实地告诉他了。嗯,太傻,你知道吗,而这个学校我之前两年每次申请,几乎都是最早发拒信拒我的学校,我一直都认为,这个学校根本不会搭理从中国来的申请人呢,现在看起来,这个学校对申请人的背景筛选是很严格的,基本上,没有一定实力的,连面试的机会都不会有,会直接被拒绝的。现在看起来,太傻,你说的对,提高自身的实力,才是最关键的所在,其他的东西,诸如文书,诸如推荐信,诸如选校,都是次要的——其实,这是谁都明白的简单道理,但是,又真正有多少人可以了解其中的精髓呢?就好像我以前申请,总是认为,我就是这样了,不会在有多少提高的空间了,其实,一个人真正需要突破的是自己内心的恐惧和自负,只要过了这两关,不管你是什么背景,你都有无限的提高的机会和空间。”
太傻点点头,说:“Jim,你看,你确实有了很大的收获,对吗,并且你把你现在的收获,归结为对自己的恐惧和自负的突破,这已经是和你一开始和我谈话时的你完全不一样的层次了。你看,你现在充满了信心,对未来不再疑虑,对自己不再怀疑,这种感觉很好,对吗?”
我说:“是的,太傻,所以我要谢谢你,如果不是你,我永远走不到这一步。前两天的时候,我偶尔在太傻论坛上浏览,好像看到了当初的我自己的影子,我看到一个讨论,谈‘本科生申请的时候的优势在哪里’,大多数参与讨论的回帖者都很沮丧,因为他们事实上都在准备寄材料了,但是,他们知道,研究经历、论文、实际的项目经验很重要,本科生在这方面和研究生比基本上没有人任何的优势可言。但是,几乎每一个人都认为,现在都12 月了,什么都没法改变了,没有一个人会站出来说,其实现在还有很多机会,我们还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自己的实际水平的。所有参与讨论的人,更愿意相信,一些虚无飘渺的东西。比如,有人说,本科生申请最大的优势是在于‘潜力’,这个是在文书中应该体现的重点,认为,研究生的研究方向都定型了,但是,作为一个没有定型的本科生,却有无限的可塑性,于是潜力无穷,教授录取本科生,实际上,都是在选潜力股。但是,这样认为的人又都很郁闷的说,潜力这个东西,太虚幻了,很难在文书中体现出来。说实话,在两年前,我自己申请的时候,这几乎也是我最大的困惑,我认为自己非常的与众不同,我认为自己潜力无穷,不会比任何一个硕士,博士差,但是,我又不知道,到底去如何体现这种潜力。现在,我了解了一点,所谓的‘潜力’‘发展’‘可塑性’,都是废话——一个真正有潜力的人,会做真正有潜力的事情,不会大学四年,什么都不干,然后告诉教授,‘你看,我是很有潜力的’;或者和教授说,‘你看,我是辩论赛的第一名,所以我有无穷的思维和推理的潜力,做生物研究一定没问题。’——这些都是‘自恋’的想法;但是,参与这些讨论的人,更愿意去着迷于自己就是一个‘潜力股’的自恋,而不愿意去做任何实实在在的事情,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抱怨自己实力不够,没有什么时间和机会去提高,但是,他们中任何一个人愿意真正的打开一本专业书,认真地读一读,做一做笔记,最后的结果都会比他们把时间浪费在网络上自怨自艾强的多。当然,我其实没有资格去批评他们,当初的我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如果不是有你太傻的不断地警醒,我永远也不会走出那最重要的第一步,也不会有今天现在的任何突破,估计等到12月的时候,我还是会在不断的叹息,‘没有什么可以做的了呀,就算做也来不及了。’”
太傻点点头:“其实,你提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个人,要想突破自己的局限,首先要做到事情,不是思考、犹豫、或者质疑,而是去行动——如果没有行动,一切都没有可能,你记得有一本几乎每个人都读过的书,叫做《谁动了我的奶酪》,很多人读过,但是,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付诸一笑,认为,这么简单的故事,自己肯定不是那两个矮人,认为自己一定会是那两只勤奋的老鼠,但是,事实上呢?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是那两只矮人中,最失败的那个。”
我回忆了一下《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我2年前就读过,那个时候,我好像正在做第一次申请吧。这本书中有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固守在已经消失的美好幻觉中追忆和抱怨,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奶酪”自然是个比喻,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爱情、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
我突然有一些感动,我点点头说:“是的,我想,《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是每一个正在做留学申请的人都应该认真去读的一本书。谁都不相信自己是行动的矮子,但是,实际上,几乎我们每个人,都事实上是那个躲在自己的洞中不愿意行动的‘哼哼’,就好像那些在论坛上叹息本科生没有很多竞争力的人一样,他们不愿意去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他们犹豫不决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们都知道应该去做一些事情,但是当他们开始做的时候又会犹豫是不是真的可以做到,他们不断的去琢磨,去思考,却不愿意有哪怕一点点行动,等到12 月来临的时候,他们会说:”没有办法了,时间太短了,我没法有什么竞争力了,也没法提高了,本科生想和研究生竞争,就是幻想,不过,我应该还是很有潜力的,而且,每年那么多人都被录取了,应该我也没问题。‘——他们大多数人,和当初的我一样,都宁愿做那个等待着幸运的offer 在某一天降落到自己身上的’哼哼‘,给自己找出无数的不用去行动的理由,比如,’等我把申请材料都做好了,再看看能学些什么吧‘,比如,’其实我就算去看一些资料,就真地能有什么提高吗?‘。这本书,现在看来,所传递的真的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也是一个在变幻无常的竞争的环境中个一个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应对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挂在脖子上,时刻准备穿上它,在千变万化的起界里奔跑追寻——这也是留学申请者最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行动,而不是犹豫。“- 98 -—— Page 99——太傻点点头问道:”那么,Jim,你觉得你现在是一个’把跑鞋挂在脖子上,时刻准备穿上它‘的老鼠了吗?“
我回答道:“我觉得我算是吧,我虽然不算那个一直在奔跑的老鼠,应该算是那个冲破自己思想障碍的‘唧唧’吧。”
太傻接着问:“你现在觉得你看懂了《谁动了我的奶酪》了吗,如果你看懂了,那么,如果你有一天已经找到奶酪了,应该去做什么呢?”
我有点纳闷,“找到了奶酪,那难道不是故事就结束了吗?”
太傻摇摇头,“你看,其实你并没有完全看懂,对吗?如果就算看懂了,也只是局限在这本书本身的故事中,而无法获得突破。你要这样思考,就算是两个勤奋的小老鼠”嗅嗅“”匆匆“,他们虽然勤奋可嘉,但是他们真的就不需要反思吗?要是有一天,他们辛苦寻找的奶酪又没有了呢?他们总是当危机发生的时候,才考虑去解决危机,你是学习商业的,难道看不出这样做的问题吗?”
我有一些震撼。是的,找到了奶酪了呢?难道就安于这个奶酪一辈子吗?难道要等下一次奶酪又消失得时候,再去费力的寻找吗?为什么不能未雨绸缪呢。作为两只小老鼠,不应该找到奶酪的时候,就安心下来坐吃山空,而应该继续行动,把所有的奶酪都把握在手中。这应该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更深一个层次的境界了吧。
我点点头说:“太傻,你的思维能力让我感到很惭愧,确实,就算小老鼠也不应该满足于自己的所谓的成功,而要更加积极的去面对现实。找到了一个巨大的奶酪摆脱了困境之后,就不要停止努力,而要继续去寻找更多的奶酪,以防止这个奶酪又再次消失,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公司在终于摆脱一个市场困境,开发了一个新的成功产品之后,不能安于这个产品的原因,因为,所有的市场都不是可以一辈子赚钱不止的,终究有一天市场会再次陷入困境,每一个公司都应该在自己最顺境的时候,开始开拓新的领域,而不能坐吃山空,再次陷入困境之后才开始努力。这个世界,永远不止是有一个奶酪,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地去寻找,找到很多的奶酪,包含最大的那个奶酪。”
太傻放下手上的咖啡杯,谈过头来,看着我的眼睛,说“那么,Jim,你呢,你现在找到奶酪了吗,你找到的奶酪是最大的那个奶酪吗?你现在的所谓的信心,仅仅因为你找到了一个奶酪了吗?”
我突然间,感到一阵胸闷的感觉,这种感觉,每次和太傻谈到核心的问题的时候,都会发生。我发现脑袋有一种眩晕的感觉。“我找到最大的奶酪了吗?”我喃喃自语。
现在离我走进这家咖啡馆和太傻开始谈话,还不到3分钟,但,我刚遇到太傻时候的那种兴奋、自信、春风满面,一下子荡然无存!我现在真的快把太傻当作我生活的导师了,他的年龄比我大不到2岁吧,但是,他总是在我最不经意的时候,把我最大的错误,暴露在我的面前,让我惊醒,让我惭愧,让我反思,让我看到自己的错误,让我有机会获得再次的超越。
难道我真的永远也超越不了太傻的境界吗?我以前一直认为,我已经把和太傻大部分的谈话的精髓掌握了,我认为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不断地怀疑自己,不断地叹息的小矮人‘哼哼’了,我认为我自己已经摆脱了自己思想的束缚,学会了反思,学会了行动,掌握了太傻的谈话所传递的精髓,我认为我自己已经是那个找到了自己方向的‘唧唧’,我认为我已经掌握了寻找奶酪的精髓。但是,现在,我突然间发现,自己不过只是一个“唧唧”,在“唧唧”“嗅嗅”“匆匆”之上,还有更多更高的层次,而我却在自己的局限中已经开始自满了。
我一边想,一边觉得冷汗从我的头上冒出,我对太傻说:“太傻,我知道,你在批评我,你在批评我不应该有了一点点成绩,找到了一点点奶酪就开始自满,我想,你是对的,太傻, 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太傻点点头说:“Jim,你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很善于学习,有真正的无限的潜力,我相信对于你的未来的成功是完全指日可待的,但是,你必须不断地去反思自己,才能更快的走向成功,否则,即使你非常的优秀,你也会在一些不必要的情况下,走到错误的路上。比如,现在,Jim,确实,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好的提高了自己的竞争力,并且获得了学校很好的反馈,但是,应该做的是反思,而不是自满,你肯定有很多没有做好的地方,肯定,不管结果怎么好,在任何时候,你都应该去想这个问题,‘我还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而不是我‘已经很有信心了’,对吗?”
我点点头,“太傻,你觉得我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呢?我刚才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以前的申请的时候,比如去年申请的时候,就有一个教授给我很高的评价,我当时记得也曾经认为自己肯定会被录取,但是,最后,他告诉我,还是不能录取我。我想,现在我所面对的情况,虽然比那个时候,好的多,但是,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我还是没有拿到录取,就算现在教授已经说,问题不大了,终究还是没有拿到,太傻,你的意思是,我应该继续努力,去确保这种录取,对吗?”
太傻点点头,说“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犯的错误,大部分人都认为,只要材料寄出了,申请基本上就要告一段落了,就可以安心的等结果了。事实上,在太傻咨询公司,我每年都会不断地和客户经理们强调——‘申请材料寄出了,真正的竞争也开始了,不要看着其他的申请者都在休息了,于是你们也开始准备放假了,现在才是你们真正帮客户获得结果的时候,所有人都在休息,这就是你们手上的客户最大的机会,从现在开始,把握这个机会,就算你的客户有一些缺陷,也一样可以获得成功。不要坐着等待offer的降临,去通过每一分努力去争取它,尤其在你们的竞争者都在休息的时候,这就是你们最好的机会。’,Jim,你想一想,每年太傻咨询做那么多客户,中国每十个成功的录取中,就有至少一个是从太傻咨询中心出来的,你想想,你就算是有一些优势,在和太傻咨询的客户经理们陪训的那一批批像‘狼’一样做营销的客户比一比,你真的就有很大的优势吗?就算你现在已经获得那个学校那个教授的很好的评价,但是,你真的保证,这个位置就万无一失是你的吗?你知道,太傻咨询每年的结果里面,至少有1/3 是靠积极的营销,把其他申请竞争者挤掉,而获得的录取,Jim,你真的有把握自己足够的强,可以不被别人挤掉吗?”
我有些吃惊,但是也不得不点头承认。“太傻,你说的对,没有什么事情是不会发生的,太傻的那些申请者,在你们的那种培训下,确实不可忽视,我想,也许我去年没有申请成功,就是被你们培训的人给挤掉了,今年,不能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太傻,你们的客户在申请材料寄完了之后还会干什么呢?”
太傻笑着说:“做得东西可多了,其实,每年,太傻咨询服务最繁忙的时候,也是最有收获的,是在每年的1月到3月,这个时候,不正是美国学校的教授们作最后决定的时候吗,这个时候你不忙碌起来,去保障录取,确定结果,难道等着拒信来吗?其实,Jim,你应该做什么,你比我更清楚对吗,只是你的内心总是告诉你,‘不用这么去做,结果也不错’,所以,很多人才往往不会去做,对吗?”
我点点头,有些难受的说,“是的,我以前其实更愿意给教授写信,而不是给教授打电话,虽然我清楚地知道,打电话的更直接,效果也更好,但是,遇到的挫折也会更大,所以,我总是不愿意去打电话。其实,每个申请者遇到的问题都一样,每个人都是在这种恐惧和犹豫中,不断地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有的人觉得自己的语言太差,有的人觉得自己根本没可能把事情在电话里面说清楚,有人即使打了也找不到人,有的时候好容易找到教授了,却被教授泼一盆冷水,这些感受我都经历过,虽然我现在可以很娴熟的和教授打电话了,可以侃侃而谈没有任何问题了,但是,和教授打电话仍旧是我的一个内心的障碍,我需要不断地去克服它。我想,太傻,你上次和我提到的推销,我需要进一步的去实现和完成,确保最后获得录取,对吗?就好像我们上次说到的,一个推销信用卡的推销员,他很不容易的找到了我这样一个有意向购买的客户,如果他不能持之以恒的跟踪,我肯定会最后改变主意,去用中国银行的信用卡的,这和我现在的情况其实是一样的,虽然有一些教授给我很好的反馈,但是,最终他们还没有决定,我如果不能有效地跟踪把握,最后也不会有好的结果的,对吗?”
太傻接着说:“Jim,其实,你现在的问题,远远不只是你看到的这些,你虽然看了一些营销的资料,一些推销的指导,但是,你有几个很重要的关键没有把握住,导致了你现在还没有很大的突破。这样,Jim,你觉得,作为一个推销员,最需要的素质应该是什么呢?”
我想了想,回答到:“我想,应该是持之以恒,一个推销员不会在第一次和客户谈话,就获得好的结果,他必须不断地努力,永不放 .”
太傻说:“Jim,我们一起出去走走吧,坐着怪闷的。”
我知道太傻想给我展示什么,点头起身,和太傻一起走出了咖啡厅。
太傻领着我,从现代城写字楼中间的B座C座中间的中空走廊穿过,走到现代城的前面,接着走我们走进一家车行。对,是一家车行,规模不大,摆着几辆展示的汽车,最门口的一辆,是一款BMW750Li.车行里面人很少,几个销售人员坐在旁边的桌上,讨论什么文件或者报表。门口的前台小姐,看见我们走进来,挤出一丝笑容,说:“请随便看看”。
太傻领着我,在车行里走了一圈,一直没有什么销售人员过来给我们介绍什么,估计看我们也不像要买车的。太傻向门口的前台小姐笑了笑点点头,说“谢谢了”,然后走出了车行。
我们走回了咖啡厅,重新坐下来,太傻笑着对我说:“Jim,你看到什么呢?有什么感觉吗?”
我想了想,回答说:“刚才那家车行的销售人员好像不是很积极,估计一眼就看出了我们不是要买车的。”
太傻点点头说:“Jim,要是你是这样的一个汽车销售人员,你会认为哪种人会买那个BMW750 呀?你会重点向哪种人销售呢?”
我回答道:“我想,如果我是一个这样的推销人员,我会去向大公司的总裁级别的人销售,只有他们有这样的消费能力。”
太傻接着说:“所以,要是你看到一个穿这我这样牛仔裤的,20多岁的年轻人,走进你的车行,你也会认为我只是随便去逛逛,肯定不是你的车的购买人群,对吗?”
我点点头,“应该是吧。”
太傻笑着说:“你看,Jim,其实你就不算是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在用自己的观点去推测这个世界可能发生的所有的事情,因为你自己在这样一个年龄肯定买不起那一款车,你的世界观念里面可以买得起那款车的人都是你们公司的总裁级别的人,所以你会用自己的观念去判断什么人买得起,什么人买不起,于是会去有意识的筛选推销的对象,这好像是很聪明的方法,实际,真的是吗?Jim,你现在算比较熟悉我,你会认为我可能买那款车吗?”
我有点纳闷“你,应该买得起吧,但是,这个也太难判断了吧,谁看的出走在街上的一个人到底是不是富豪,可以买得起呢?”
太傻接着说:“嗯,Jim,    问题就在这里面,其实你想想,买这款BMW 的人,基本上连外企的总裁都很少买,买的大部分基本上都是私营的企业家,什么山西的煤矿主呀,什么做农用机械的浙江人呀,你想想,这些人,当他走进这家车行的时候,你看得出来吗?”
我摇摇头:“肯定看不出来,我们公司的很多客户,都是浙江,江苏一带的民营企业,他们的老板,一个个都几乎土的掉渣,如果他们走进我们国贸,估计保安都不会让他们进来,认为他们走错了。但是,他们确是最有消费实力的大客户,要是买宝马,肯定是一批一批的买,我知道的山西那边的随便一个县城,奔驰宝马都成堆成堆的。”
太傻接着说:“所以,Jim,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推销员,你应该怎么做呢?是不是去自以为是的判断什么人会买,什么人不会买吗?说实话,从这家车行开的第一天起,我就进去过,当时,我告诉自己,要是有一个人来向我介绍一下这款车,也许我就会买的。但是,你看,一直到现在,都从来没有一个人搭理过我。”
我点点头说:“太傻,我明白了,一个优秀的推销员,首先要具备的素质,就是,不要去自作聪明的筛选,只要是一个走进车行的人,都是你的潜在客户,你就要去搭讪,也许销售机会就在其中,而不要自以为是的认为,哪些人会买,哪些人不会买,其实,要是这些人真的知道哪些人会买,哪些人不会买,就不用这么费力的推销了呀。”
太傻接着说“我们上次举过一个商店的例子,你还记得吗,我们是 那个国贸的两家店的例子,说明为什么销售人员要积极,对吗?现在我们可以了解,销售人员不仅仅要积极,更需要的是对每一个潜在客户都做出努力,而不是只是对自己看得上眼的客户做努力。所以,Jim,你想想自己的申请,是不是也犯了和刚才的车行的销售人员一样的错误呢?”
我有点吃惊,我确实还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旋即一想,马上明白过来。我回答道:“太傻,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告诉我,不要自以为是的只和少数几个自己认为会给自己录取,或者有可能给自己录取的教授联系,而要更广泛的和各种各样有可能的教授交流,对吗?”
太傻点点头“你广泛的联系,虽然会很累,但是,会有很多不同的收获,比如,你会从一个教授身上获得另外一个教授正在招人的信息,就好像,你用心的对待一个客户,他会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你一样。但是,首先你不要自己去筛选什么人联系,什么人不联系,而是要把所有可以联系到的人尽量都联系到,这就是为什么最优秀的推销人员每天都在和不同的客户打电话,而差劲的推销人员总是在等着客户来找他们。”
我点点头:“太傻,我明白了,要尽量广泛的联系,而不是自作聪明的筛选,确实像你说的那样,我因为对给教授打电话,始终还是有一些障碍,所以,我一般一个学校只会挑一个和我的专业研究最接近的教授联系,现在看起来,我真的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
太傻点点头说:“营销的广度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营销的深度又是另外一个问题,它强调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营销策略,Jim,你考虑过这个问题吗?”
我有点疑惑:“策略,难道我们打电话本身,不就是营销的策略吗?”
太傻摇摇头,“我们还是用我们上次谈过的国贸的两家店的营销策略来谈吧,你仔细想想,只是销售人员积极与否的区别吗?”
“MNG跟Alexandra的问题, 难道还有什么我没看到的东西吗?”我很疑惑的摇摇头。
太傻说:“这个问题你应该换到另外的角度去分析,这是一个用来证明,品牌定位决定营销方案的例子!一件女装300块,一个头花6000,能一样卖吗?Alexander就算是叫卖!卖得出去吗?”
我点点头:“嗯,确实不一样。”
太傻接着说:“要是Alexander头花这么卖,反倒是降低自己的格调。但是、为什么MNG里面那么多人,这说明,推销人员要积极,给不同层次的客户不同的帮助,是要积极,但也需要恰到好处。MNG的中国营销做的成功,客户发展趋势明朗,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营销方面的举措很适合品牌定位,具体点说,他们的促销活动几乎是无时不刻得再进行,打折,送礼,吸引眼球,还有他们近乎超市的卖场设计,跟敞开式的试衣区。他们给客户自由,因为很多人买衣服的时候,谁都不愿意被盯着,尤其是穿着光鲜,但生活花销过大,有的时候财政出现赤字的白领一族。对他们而言,逛街的乐趣,在逛,有心情则买,而大多数时候,是试。如果专业的销售人员在旁边,他们就不能肆无忌惮的试衣服,这种不自由的感觉直接会限制他们走进这家店。
而对于Alexander来说,这种高端产品的客户群体是不可见的,任何一个名品都不可能挤满客户,fashion show当天除外,因为他们要的就是高雅,安静的环境,他们付出去的昂贵费用买来的不仅是东西,更多的是一种购买过程的满足,这就是为什么MNG这种品牌的客户流动性强,今天Esprit打折了,他们就去Esprit,明天Only返券了,他们就去Only,相同的,MNG促销的时候,他们又都会聚集到这里来。
但是,高端品牌则不同,他的客户甚至可以痴迷达到不买别的牌子的东西,就像有一个词汇叫做Chanel lady,说的是浑身上下都是Chanel的女人,这种从头到脚的双C表识并不是对名品的崇拜,只是对于她来说,这个标徽向名字一样成为标志。
申请学校也是一样的,好大学,好教授,就像是名品。少人问津,更少购买,但是一旦购买就是持续客户,他能给你带来的震撼不是普通学校可以比拟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申请中给自己预备了back up,可当那些学校真地伸出橄榄枝,他们又决定放弃掉。每个品牌都应该有适合自己的营销,每个客户也是一样。如果是不正确的不恰当的过度推销,只能造成反效果。就好象LV开始打折,给哈佛的教授看你的奖项和吹嘘你的成就一样。不要把自己塑造成万金油。
如果是申请名校的话。因为他们要的不是“大宝”类的人才。又管头、又管脚、又管男、又管女,老人,孩子一起来的。一个人只应该成为一方面的人才,那就是奇才。全方位的,就是蠢才了,至多,是个勤奋的普通人。“我深有感悟的点点头:”太傻你说得对,不同的教授有完全不同的性格和要求,有的人希望擅长数理分析的,有的人需要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有的人喜欢你通过电话同他们细致的谈话,有的人更喜欢你用短的总结,快速的说明你的目的,但是,这些区别如果你不打一次电话,你是根本不知道的,对吗?所以,我们要和教授接触,迅速的分析到底教授喜欢什么样的沟通方式,然后,用最合适的方式去去保持联系和沟通。并最终获得确认,对吗?“
太傻点点头:“是的,这就是策略,但是,这些都是简单的策略,申请中营销的策略包含更深刻的层次,这些层次需要你去发现和体会,我给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你给教授电话,打了两次,每次都是一个教授的秘书接电话,每次都告诉你教授很忙,不能接电话,你应该怎么办呢,第三次电话,你用什么方法去突破这个问题,你思考过吗?”
我摇摇头,说:“我遇到过这种情况,说实话,要是我遇到了,两次都被挡在外面了,我就不会打第三次了,可是,要是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办呢?”
这也是策略。“我深有感悟的点点头:”太傻,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的意思是,我们申请中要去突破每一个和教授联系的障碍,当然,就算和教授联系上了,也要采用正确的策略扬长避短,对吗。“太傻点头说:”Jim,申请的营销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虽然你现在有了一些进展,掌握了一些东西,但是,你离最后的成功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你要相信,当你进入一月之后,才是申请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就好像谁都知道应该在公司招聘的时候去投简历一样,你应该去做更大的努力,保障自己是第一个被录取的人,而不是等待着自己被别人挤到一边去对吗?“
我点点头:“太傻,谢谢你,你总是能这么快的把握住我每一个阶段上出现的问题,我想,我今天从你这里学到的东西不仅仅是如何去做营销,更重要的是,一个人需要不断的超越自己,即使在快要获得成功时候,也不能有任何的松懈,反而应该更加的努力。就好像你说的,营销是一项巨大的学问,就算再研究一年,也只是一个刚刚入门的学生,申请,我们必须不断的去突破,不段的去获得更好的结果,我想,我会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最辛苦的推销员,我会努力在最短的时间里去获得最好的结果。”
太傻突然间很有兴致的问我,“Jim,你最想去的学校是什么呢?我是说,你的Dream School?”
“Harvard,这是我从大学开始的梦想。我大学毕业那年申请了,那边的负责招生的秘书告诉我,他们系已经有连续三年没有招过中国大陆的本科生了,而且他认为要至少有3年以上的金融领域的工作经验的申请才是有竞争力的,最好在华尔街工作过。我觉得,这个目标对我不现实了,我想我应该在美国学习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真的有需要再学习,会再申请哈佛吧。反正我去年和今年没有申请,估计就算申请了,也会被拒的。”
太傻点点头:“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其实你现在的水平申请什么芝加哥大学呀,什么哥伦比亚大学呀,估计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哈佛确实太难了,不过,我觉得,你应该试一试,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摇摇头:“我看不出成功的希望。”
太傻接着说,“Jim,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并不是一定为了一个结果,但是,努力的过程会给我们很多的收获,你既然知道哈佛是你最难达到的目标,那你就应该去以这个目标作为第一目标而努力,只要你不是像很多人一样只是申请着碰运气,什么都不做,只是等拒信,就肯定会有收获,你可以尝试着向这个学校发起努力,并且尝试着和他们的教授沟通,交流,这个过程,会比申请其他任何一所学校都难。但是,你要记住,就算最后没有成功,你所获得的收获,也会比申请其他的学校多的多。这就是为什么每一个登山的人都去努力攀登珠峰一样,即使没有攀登成功,你再去攀登世界第三第四的高峰,都会简单的多,对吗?而且,Jim,你真的不会成功吗?你既然已经做了这么多的突破,真的有什么你不能突破的难关吗?”
我突然间,很受鼓舞,我很重重的点点头,哈佛,这确实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为什么我不应该去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呢。努力的本身并没有问题,而且,我相信,我已经做好了准备。
是的,现在已经是12月中旬,申请的竞争才刚刚开始,登山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似乎已经看到太傻留学咨询中心的客户们在他们的客户经理的带领下,已经信心百倍的开始了最后的冲刺,我也应该开始了,向着最高的高峰开始我的努力。我突然间感到斗志昂扬,有一种火辣的感觉在我的胸中燃烧,还有那么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完成,我还在等什么呢?
晚上,回到家里,下午的激情依然还在心中彭湃,看看时间,已经是九点了,美国那边现在有一个小时的时差,再过一个小时,我应该给三个教授打电话了,在打电话之前,我打开笔记本,给太傻写了一封信。
太傻:每次和你的谈话,我都会感到一种震撼,回想起曾经和你之间的每一次谈话,回顾每一次谈话的笔记,我总是会有一种感动,每一次我都认为我已经掌握了精髓,但是每一次你都给我展开新的天地。我无法知道你是如何达到现在的境界,是经过了怎样的磨练和挫折,但是,我相信你每天都在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反省。这也是我从和你的谈话中,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我现在能够理解,为什么你在这样的成功的状态下,还会有这样的激情去不断的突破而获得新的成功。我相信,如果我的每一天也能和你一样的去发现,去学习,去反思,我也会迈入人生的全新的境界。
我经过反复的思考,我想,在我获得确定的结果前,我不会再找你进行下一次的谈话,我想,我不应该是一个只有在和你的谈话中才能获得突破的人,你已经给予了我那么多那么多的东西,不断的提醒我,不断的刺激我,不断的帮助我突破我自己的局限,我想,我需要自己开始认真的做一些事情了,我想,缺少了你的帮助,我会走一些弯路,但是,我相信,通过和你的七次谈话,已经足够我完成申请了,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指导,而是如何把和你的七次谈话,融会贯通,真正的掌握申请的实质,并获得最终的成功,我想你一定会理解的并真心的祝福我的,对吗。
我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一个和你一样,每天都在不断的突破自我的人,我想,我应该从现在开始,真正的独立起来,否则,我将永远只是你的学生,而不会有机会成为一个和你一样优秀的人。
下面是我总结的这次谈话的要点:1.行动而不是等待或者抱怨。每一个人都在抱怨申请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各种问题,但是真正的成功者在每一个时刻都是行动者。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只要你真的想去解决。
2.克服恐惧和自负。如果你告诉自己“做不到!”——你在恐惧。如果你在问自己“需要做吗?”——你在自负。恐惧让我们不愿意做事情,自负让我们懒于做事情。它们的结果都是让我们和所有其他的申请者失败者一样等待。等待只能等到拒信,成功的录取需要每一个人去争取。
3.找到奶酪之后的事情——不要安于一个奶酪,任何奶酪都有消失的一天,你必须不断的去努力,即使你获得了任何的好的结果,你也不能停止你的脚步。在申请中,竞争者永远在窥探你的位置,只有你积极的争取,才能确保最好的结果,否则,等待录取的结果,就是被不幸的挤掉。而那些期望着奶酪有一天会幸运的从天而降的人,只会永远的面对失败的黑暗。
4.不要自己认为自己可以判断什么教授会录取你。你永远不会理解到底教授在想什么,你要做的不是自作聪明的筛选,而是对每一个潜在的录取都做出尽量多的努力。这样你会有无数意外的收获。
5.营销的深度要求我们在申请中积极的采用各种策略,对不同的人,不同的部分采用灵活的方法。策略在申请中决定你到底用什么方式获得结果,正确的策略的选择在其中至关重要。
一个人可以从很多已经完成的案例中,思考和分析,到底什么才是申请中面对每一个问题的正确策略。
6.去努力争取最高的最难得目标。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你会获得真正的提高,这种提高即使无法保障你最高目标的实现,也可以让你更轻松的达到一些稍为低的目标。
7.不要等待,从现在开始,不要去看那些落后的竞争者,你的前面有无数已经走在前面的人,你继续的等待,只会让你不断的被超越,直到落到最后。
8.对任何人都不要简单的模仿,你只有自己超越自己,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独立的思考,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JIM  NO.8   领悟——决定申请成败的素质二零零五年三月初,北京依旧冰雪料峭、寒风凛冽,但是却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影响我慢慢趋于平静的心绪,申请的努力已经接近尾声,大部分学校的申请结果已经了然于心,没有了对未来的太多的悬念,人会很容易陷入一种对自己的思考,也真是这种思考,让我再次给太傻打了一个电话,约他到三环边上的那家星期五餐厅,算是感谢他一直以来的帮助,同时也可以交流最近在我内心的一些想法。
从上次12月底和太傻谈完之后,我几乎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在以往的每次申请,等我寄完申请材料之后,就会陷入无尽的等待的迷茫和焦虑中;但是这一次, 没有任何机会去感受这种迷茫,太傻说的很对,当申请材料被寄出之后,一个学校开始正式的讨论申请的筛选的时候,就是一个人最值得去努力的时机,也是最忙碌的时候——日夜颠倒,饮食无序,我甚至从公司请了两周的假加上春节假期,全力的投入到这最后的努力中。“不要去等待幸运的降临,在你可以努力的每一分钟做出最大的努力,你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在等待中焦虑的人最后获得的永远是失望。”——这是 最深刻的记住的一句话,在这最后的时光中一直的鼓舞着我,从黑暗中去抓住每一丝光明的影子,最终走出命运的迷宫。
每天,我在电话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请相信,我将是你接触到的最优秀的学生之一”;每天,我都告诉自己,“路还很长,很艰苦,做好长期斗争的心理准备就好了”;每天我都曾经在一种忙碌的劳累和经历过程的快乐中,这样的努力所带来的快乐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的,即使每天只睡2、3 个小时也无法让我停止工作和思考。我是如此的快乐和忙碌,以至于当我曾经根本不敢相信的结果在某一天降临的时候,我仍在习惯性的做着日程表上的工作,直到那一天的结束,我才有机会回味一下——“就这样就结束了?可是还有那么多事情没有做?我是不是应该把这些事情做完?”。过程的快乐被结果的确定所带来的冷静所取代,没有一丝一毫的喜悦,甚至还有一些隐约的可惜。
很多东西,当你到达某种境界的时候,结果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现在我深深的相信一个人的信念是决定一个事情发展的根本,你多大程度的去坚守这种信念,你就会多大程度的为这种信念而努力。但是,我们更多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所做的事情并不是去追求这种信念,而是在疑虑,这是不是我应该坚守的信念。就好像在我和太傻谈话之初,我充满内心的疑虑迷茫和我之后慢慢体会到的那种坚定和必然,和太傻的七次谈话改变了我,不仅仅是改变了我的申请,更多的是改变了我对生活,对追求的态度。态度决定了行动,态度决定了一切,但是,什么去决定态度呢?——应该是对你所追求的信念的坚定——只有当你真正对你所做的事情的全部都达到融会贯通的时候,你才会真正感受到这种信念的坚定,和太傻的七次谈话,加上我自己的努力,就是这样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
甚至没有想过去做任何的庆祝,连任何我最亲密的朋友家人都懒得去通知。很快,我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努力中,申请只是人生的一个小小的阶段,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做,很多。但是,唯一,我感到的是不安是和太傻的谈话。我知道,虽然申请已经结束,但是和太傻的谈话还没有结束,申请只是一个小小的过程,但是,生活有更多的需要我们去理解的部分,虽然我不知道应该和太傻谈一些什么,但是,我相信,应该还有一次谈话,而且应该是最重要的一次谈话。我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是,我深深的相信,在这一次谈话中,我会获得更大的收获,但是,这种收获会是什么呢?
当太傻从星期五餐厅的宽大的楼梯走上来的时候,我正好坐在酒吧的吧台边上,喝一杯蓝色电波,太傻一眼就看到我,向我招手,我点点头,转到吧台边的一个小桌子上。开始了,我和太傻的谈话。
“Jim,恭喜你呀,申请成功了,都过了这么久才想起找我呀!”太傻有些责怪的说。
我抱歉的笑了笑“真不好意思,因为我总是觉得你很忙,所以总不好意思打扰你,所以只给你发了一封邮件,虽然文字很简短,但是请你相信,那是我最真挚的感谢。”
太傻笑着说:“没关系的,其实,看到你能走出留学的困境,我真的也为你感到由衷的高兴,虽然你不是太傻的客户,不会像其他客户一样给我们带喜糖吃,但是,我想,你的邮件是我今年到现在为止收到的最大的一颗喜糖了。嗯,Jim,怎么看起来不是很开心呢,有什么特别的心事吗?在犹豫到底去哪个学校吗?”
我摇摇头:“不是的,我的学校很早就没有什么疑虑了,这并不需要做出什么很困难的抉择,我今天之所以和你谈话,是因为我还有一个心结没有解开,即使我现在留学申请算是获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如果我不能够把这个问题解决,我会觉得我今年的申请仍旧是失败的。可是,我并不知道这个心结到底是什么,但是,我知道一定有什么。因为这个东西让我耿耿于怀,就算面对最理想的申请结果,我也高兴不起来。”
太傻很困惑的看着我,说:“你怎么也要描述一下你的问题吧,比如你在担心什么,或者你对你自己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或者你觉得自己的申请有什么地方还做的不够好,或者,你像很多拿到offer 人一样,在拿到offer 之后开始思考留学的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我摇摇头,慢慢的说:“应该都不是。我想应该可以这样表诉,我对我自己其实并不满意,这次的申请,虽然我获得了很好的结果,我也确实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我总是在问我自己一个问题 ‘Do You Deserve It ?这是你应得的结果吗?’我反复思考之后,觉得我没有办法说服我自己,因为我知道,如果没有你的帮助,今年的申请,也许我可以拿到一个好的结果,但是,我相信这个结果也是在碰运气中获得的,也有可能我和去年申请一样,一个我可以接收的结果也拿不到。我是在你的指导下,才真正走出申请的迷宫……太傻,我知道你会告诉我,我本身的素质和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但是,我并不能说服我自己。太傻,我相信我自己是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但是,我现在认为我以往所自豪的优秀是远远不够的,申请只是人生的一块小小的试金石,在这三年三次申请的过程中,还有和你的这些谈话中,我真的学习到很多的东西,但是,我在不断的问自己,现在这样的结果真的是你自己该得的吗?也许是我今年运气更好呢?要是明年再申请,或者不是申请,只是其他另外任何一个问题,摆在面前的难题,我真的已经具备了去解决所有困难所需要的素质了吗?我不可能在未来每遇到一个问题,就去寻求一个新的‘太傻’的帮助,那么,我究竟是不是已经具备了可以独立的通向成功的大部分素质了呢?”
太傻想了想,回答说:“Jim,你看一个杰出的人,最大的一个特征之一,就是不会为了任何所谓的成就而自豪,在这个人心中更多的是更高的目标和对自己的反思,你看,你已经具备了这样一个很重要的特质了,其实,从你上次和我谈话之后给我写的那封电子邮件中,我就已经知道你真正的已经具备通向成功关键的品质,当你说服自己不再依附他人的帮助,而要努力通过自己的独立而努力成功的时候,这就是你真正的最大的飞跃。就好像一只雏鹰再也不要老鹰的帮助,可以振翅高飞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一只新的老鹰真正成熟的时候。你也是的,不是吗?”
我点点头,问道:“可是,即使我真的会飞了,我真的就已经是一只具备了独立生存能力的老鹰了吗? 真的可以去解决未来所有的困难了吗?”
太傻笑着说:“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你只有去面对了,才能真正知道呀。Jim,我很明白你心中的疑虑,这是每一个真正杰出的人都会经历的过程,你也清楚的知道,自己并不惧怕任何的未来的挑战,而且事实上很期待的去在未来的挑战中再次检验自己的价值和自己的杰出,对吗?”
我点点头“是的,太傻,我很期待,非常的期待一个更大的挑战的到来 ,我可以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成功。也许这个挑战是即将面对的签证,也许这个挑战是未来在哈佛的竞争,也许这个挑战是在一份新的职业追求中,但是,我真的很期待这样一个挑战的来临。”
太傻若有所思的说,“所以…Jim,你现在的心结应该是这样的,当你在对自己重新的反思的时候,你认为你虽然获得了留学申请的成功,虽然可以把申请融会贯通,但是,你疑虑自己是不是同样具备了把其他所有未来遇到的问题同样融会贯通并顺利解决的素质——比如,你在疑虑,就好像很多对留学不是很了解的人,在简单的模仿之后,也能获得一个不错的结果,但是其实他自己并不懂得多少,就算可以侥幸成功一次,但是他并不具备真正获得成功的素质,他在未来所遇到的更大的挑战中,会再次失败并一蹶不振,Jim,你是在反思或者总结,一个真正可以不断的通向成功的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和价值,对吗?”
我有一些心跳的感觉,为什么太傻总是能怎么快就把握事情的关键呢?难道他也经历过一些不平凡的经历,让他可以这样准确的把握住我内心的疑惑,我相信太傻的经历一定非常的不平凡,远不是那些报纸报道的浮浅的描述,但是,那些经历是什么呢,我是不是也需要去有这样一些不平凡的经历,才能具备一样迅速把握问题本质的能力呢,也许这就是我最缺乏的素质吗?
我毫不犹豫的点点头,说:“对,就是这种感觉,如果有一天,我管理一个很大的企业,他的生死存亡都决定在我的每一个决定上,我不可能再像申请一样,去失败两次,然后再在某个人的帮助下走向成功,我看过很多人成功的传记,最近两天看的是花旗银行董事长桑迪。韦尔的传记,努力去把握这些不断走向成功人们最核心的一些素质,并且思考这些素质,是不是我同样的具备,可惜,那些传记都写的太过于叙事了,我根本无法去体会当事人在那些人生和企业的关键时候之所以能做出正确的选择的根本的原因,我相信,他们并不是凭借运气,而是凭借自己的才华,但是究竟是哪些才华呢?太傻,为什么你可以在申请的问题上思考的那样的深入透彻,但是我自己却只能像一只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呢?我想,一定是有一些素质,是你具备的,但是我不具备的,那么,太傻,我希望通过今天和你的谈话,我能清楚的了解,到底是哪些素质,能够真正确保一个人申请的成功,到底是哪些素质,在这个获得录取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想,只有我清楚的认识到这个层次,我才能真正的明白,到底什么才是我的缺陷,到底什么是我的优势,我到底应该如何面对未来更大的挑战和竞争。”
太傻想了想,说道:“这样,我们可以一条一条的总结一下,究竟在申请中,我们需要具备哪些素质。你可以把他记录下来,Jim,我相信你可以感觉的到,申请,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第一次独立的和外部社会系统直接打交道的过程,申请看似一个很简单的流程,很多人认为申请只是简单的程序化的工作,但是,它本质是社会竞争的一个部分,而且是一种真正的竞争,一种把自己所有的虚伪的外衣全部脱掉,一种把曾经习惯的所有庇护全部抛开之后的面对整个世界的对真实的个人价值的竞争,我们现在所讨论的个人在申请中所具备的素质,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一个人面对竞争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对吗?”
我点点头,说:“是这样的,我们虽然总是说自己是在一个竞争的环境中,但是,我们从小到大,所面对的竞争,都是一种制度下安排的有局限的竞争,比如高考,它并不是一种有效的竞争的环境,它只是筛选出了很多擅长考试的学生而已,但是,这些人真的因为高考的成功具备面对竞争的素质吗?中国现在年青一代的富豪,四十岁以下的富豪,大部分都是没有本科学历的,这从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悲哀。当然,这是中国本身的国情决定的,要是中国大学本科录取和美国一样的是申请制度,肯定会更加混乱而无法控制,中国还远没有体系成熟到去运用真正的竞争筛选去筛选优秀的程度,所以,考试竞争,是一种必然化的结果。但是,一个人不可能永远躲在考试制度设置的庇护和屏障后去面对竞争,当一个人真正需要面对社会的时候,也就是对他的个人素质最大的挑战的时候——对于大部分准备出国学习的人而言,留学申请,毫无疑问,就是第一个最现实的挑战,尤其是美国这样顶尖的教育环境,是世界每一个学生最高的追求的梦想,在美国申请中所体现出的竞争的素质,也是最直接最激烈的体现。”
太傻接着说:“美国申请,所有中国学生所感到的最不习惯的部分,应该就是,所有人最后都发现,其实自己曾经最重视的分数,在申请中并不像以前的考试制度一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甚至,连最重要的因素都算不上,当中国学生费力的将TOEFL,GRE,GMAT全部考完,认为自己应该理所当然的获得结果的时候,却发现申请远远没有那么简单,还需要很多很多其他的东西,于是,大部分人,可以说绝大部分人都开始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这是他们第一次把最真实的自己去面对最直接的竞争,但是,他们中几乎所有的人,几乎都并不具备真正去把握这种成功的素质。”
我点点头:“这是很无奈的事情,包括曾经的我自己,就算求职很有经验,但是遇到美国申请这样的竞争也一筹莫展,美国的大学申请制度,虽然也并不是完全成熟完善,但是它终究是一种有效的筛选的模式,也许并不是中国学生不具备适应这种竞争的素质,只不过他们从来没有真正习惯过这种竞争的模式,这种模式从本质上是不看重分数,看重对个人素质的综合审核。但是,一个习惯在象牙塔里长大的中国学生,从来不把同人沟通交流的素质作为竞争的第一素质来培养,遇到这样最直接的竞争形式,当然会手足无措了。你看,从80年代中国留学浪潮兴起到现在,还不过25年时间,但是这25年中国 学生,不管是北大清华,还是其他大学的任何学生的申请,讨论来讨论去,都只是一些简单的技巧,方法,有多少人真正能够把握住申请竞争的本质呢?有多少人是在这种竞争来临之前,为这种竞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的呢,大多数人都在走和其他人完全一样的路,我想这就是你开办的傻网、太傻论坛和太傻留学咨询中心意义所在吧。”
太傻点点头说:“是的,但是,不管是论坛,网站,还是咨询中心,都是一种外部的帮助,它们只能看病治病,而不能解决中国学生所面对的根本的问题,就算太傻网是中国最大的留学网站,就算太傻咨询中心是中国最有规模最专业化的留学服务机构,又能如何,就算它们真的帮助所有的中国人留学成功了,又能如何,这些并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对吗?也许这个根本,就是为什么中国的留学生,辛苦的留学海外,但是,却很少有人取得任何实际成就的原因吧,也许这就是留学生人群并没有像很多人想象的一样必然的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一群人的原因吧。不能真正学会如何去面对竞争,就算这个人真的出国了,等待他的却是更辛苦的环境;一个人如果真正能够学会如何去面对竞争,就算他不出国,又有何妨呢? Jim ,你现在觉得你一定要出国吗? ”
我很坚定的摇摇头:“不管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或者任何一个国家,真正有价值的人,都会获得一样的成功,事实上,我相信,对于中国人,他最大的成功应该在中国,这就是我坚信我为什么未来一定会回国的原因。中国有太多的机会,太多的空白,你看就算你做留学咨询,就可以做的如此的杰出,我相信,未来还有更多的机会等待着我们。我选择出国,并不是一种必然,而是一种选择,我相信,不管在哪里,我都会一样做的很好。”
太傻接着说:“因此,说白了,申请,只是人生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他的成败,根本不会有任何的决定意义,申请的成功不意味着一个人走上了平坦的康庄大道,对于更多的准备留学的人而言,留学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因为这些人根本就没有具备去面对在国外更直接的竞争的素质和价值,如果他们继续茫然的去走下去,他们会和几乎所有在生活美国的大多数中国留学生一样,只是增加一个美国的廉价劳动力罢了,比如 CS 的博士在美国超市里卖菜,这样的留学生实在太多了,对于这种人,出国真的意味着更好吗?只有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人能够最终凭借自己的素质获得突破而成为中国留学生中杰出而优秀的一部分代表,其实,就是在中国国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大部分大学生毕业,一样要面对求职的竞争,这种竞争虽然不是对个人价值的广泛筛选。但是,同样也是考核一个人的素质,而不是分数,有几个公司在录取人的时候会看GPA 呀,没有人问你高考多少分吧,就算一次求职侥幸成功,一个不懂得社会竞争,无法融入社会的人,终究还是要被淘汰出局,不管是在中国,美国,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一样。申请不会决定什么,只有个人的素质,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
我点点头,很赞同的说:“尤其对于那些并不是中国名牌大学的毕业的学生而言,不论在申请中,还是求职中,都会有一定的劣势,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真正的杰出的人,是无论在哪种竞争环境中都会竞争成功的一批人。留学申请更是这样,在美国教授的眼中,中国的大学,除了少数几所有一点印像,其他的所有大学,几乎都是一个层次,只要是一个正规的大学,那里面的学生在申请竞争中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山东大学和山西大学会有本质区别吗?就好像对于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印度的新德里大学到底是好大学吗?因此,留学美国,对于普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比求职更好的改变个人命运的机会,但是,对他们的要求一样的更高——只有个人本身的素质才是决定因素,而这个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应该是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和素质——留学申请就是这样一种素质最直接的检验,如果一个人可以这样的看留学申请,他就可以很快的了解,到底申请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那么,太傻,现在的问题是,留学申请也好,社会竞争也好,到底有哪些素质才是最根本的,最关键的,也是一个准备留学的人或者准备面对社会竞争的人最应该具备的素质呢。”
太傻笑了笑,说:“Jim,这种素质其实很多的,你看外面泛滥的那种成功学的书辑,不都是谈这种成功需要的素质吗,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实际的体验,这些书,即使读了,也不会有任何的体会的,对吗?就好像每个人都读《穷爸爸富爸爸》,但是有几个人真正把握住了那本书的核心并且真的获得收获呢?但是申请,这件事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既然每个人都会身处其中,都会经历一段这样的历程,我们可以就申请本身来谈谈,到底哪些素质是最主要最关键的。如果一个人可以真正的把申请的竞争融会贯通,我相信他一样可以有能力把任何其他的竞争的问题解决的很好,不管什么形式的竞争。如果一个人真正可以把这些素质具备,他同样可以把申请解决的很好。”
我点点头,问道:“那么,太傻,你认为最重要的素质应该是什么素质呢?是我们谈过的营销,还是反思,还是自我突破呢?”
太傻摇摇头:“Jim,这些不叫做素质,这些叫做方法,是因为具备了某些素质,所必然产生的行动,对吗?就好像,人人都了解人生需要反思,但是,他们中有几个人真的会反思呢?因为他们并没有学会反思的素质,而只是形象的去做一些所谓的反思罢了。”
我深有体会的点头,说:“是的,我以前一直认为我是一个很会反思,很诚实的对待自己的人,但是,只有和你谈话之后我才理解,根本不是那样的,那样的反思只不过是自己瞎琢磨罢了,不会有任何的结论,就算有结论也不会实质性的改变任何行动或者生活。真正的反思应该是像和你谈话一样,一种震动,并且剧烈的让你的生活和行动发生本质的变化,这才是真正的反思。那么,太傻,你所说的最重要的素质,到底应该是什么呢?”
太傻想了想,说:“有一个素质,也许并不应该叫做最重要的素质,但是肯定是最先需要具备的素质,没有这个素质,就没有一切的其他的素质。Jim,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你回忆一下,我们第一次谈话,所谈到的问题,我们从最开始讨论留学申请,在讨论什么呢?”
我几乎可以毫不费力的回忆起第一次和太傻谈话的每一段内容,我毫不犹豫的说:“走出模仿的误区,开始独立思考”
太傻点点头:“对,走出误区,独立思考。这个也是方法对吗?那么,Jim,为什么你以前没有认为自己所做的留学申请是有问题的呢,即使在两次申请之后,你那么的困惑,也不会去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出现了本质的问题呢?你现在认为你最缺乏的一种素质是什么素质呢?”
最缺乏的素质?我陷入了沉思,确实为什么我从来都没有置疑自己做的事情的对错呢,仅仅因为其他所有的人都在这样做?仅仅因为我并没有深入的思考过吗,是我没有反思过自己吗?是我自己不够独立吗?到底是什么素质,让我从来都不会怀疑自己呢?
当“怀疑”这个词语出现在我的脑海的时候,我突然把握到了问题的实质,我豪不犹豫的说:“怀疑——科学研究最根本的素质——是的,这也是申请最需要的首要素质之一。一个人如果不怀疑自己所信仰的事情的根本对错,就根本不可能做出任何深刻的反思,也更不可能走出任何的误区。是的,如果没有对几乎所有人都坚信的地心说的怀疑,哥白尼不会提出日心说。如果我们不去怀疑大多数其他人做的事情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就只会陷入一味的模仿。”
太傻点点头,说:“Jim,你总结的很好,确实如此,‘怀疑’是一个人把握任何事物真像的第一步,对于留学申请这样的社会竞争形式而言,‘怀疑’意味着你必须去认真的思考每一个人走的路,大家所公认的最应该走的路线的价值和真实的意义,然后你才能做出正确判断。但是,‘怀疑’这个词语的含义远不止这么简单,它意味着一个人突破常规,打破传统的勇气,它意味着你要去面对一个没有任何人走过的路,没有任何的参照和模仿的对象,它意味着你要经受其他所有人都无法想象的困难和曲 ,但是它必然意味着你获得其他所有不去怀疑的人,走着常规道路的人无法到达的成功。在申请中,有几个人会去怀疑文书的价值呢,有几个人能真正的愿意拿起电话给教授做自我营销呢,有几个人敢自信的告诉教授‘我就是你今年录取的学生中最优秀的一个’呢?——‘怀疑”的价值在于它可以导致,也只有它可以导致一个更加根本的行动——摆脱模仿,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路。“我深有体会的点头回答到:”太傻,对于这个我真的太有感触了,我现在格外的明白你第一次和我谈话所说的’走出模仿的误区‘的重要意义了,这次申请,我没有去做任何的模仿,我跟随着自己心中的信念,去为自己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条路走得真的很辛苦,可以说太辛苦了,没有任何的同伴,没有任何的人会给你支持,你要一个人孤单的面对所有的问题,但是,毫无疑问这也是我这次申请能够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其实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你要是和别人做的事情都一样,为什么要录取你呢,仅仅因为你的GPA 高一些,或者作文写的优美一些?只有你做的和别人不一样,你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每个申请的人都说,申请中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特色,但是,有几个人能真正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特色——特色就是,你和周围的每一个人都不同,而且是巨大的不同,不是GPA 或者文书的那种不同,你要获得特色,就必须去走和其他人完全不一样的路,走一条真正面对竞争,直面竞争的路。“太傻笑着说:”Jim,其实,你刚才说自己看了很多成功人的传记,其实每一本传记都会写一个相同的道理——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你的道路有多少的和别人不同,他就会获得多大的成功,你想想比尔盖茨,戴尔,埃里森……这些顶尖的成功的人,他们连大学都不愿意继续读完,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因为他们愿意去走一条和别人完全不一样的路,所以可以获得辉煌的成功,对吗?“
我点点头说:“太傻你在大学三年级就编写太傻单词,创办太傻网站,这也是和其他所有你周围的人完全不一样的路吧,当你最后拿到录取,最后却放弃出国,这也是不一样的路对吗?这些,我想我是永远无法做到的,你那个时候也是因为内心的‘怀疑’,对吗?”
太傻笑了笑,说:“因为怀疑现在背单词的方法,所以写了太傻单词,因为怀疑出国对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所以留在了中国,当然是因为怀疑,才有不同的行动,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因有果的,多么深刻的怀疑,导致多么深刻的变革,就是这样。”
我接着说:“如果这样说,我们未来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事实上,都是在潜意识中在模仿,对吗?包括我们选择的出国留学,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种或大或小的选择,都应该去用‘怀疑’的态度去对待,对吗?”
太傻点点头:“生活中有太多理所当然的事情,真的是这样理所当然吗?有的时候你意识不到,因为你没有任何那方面的专业训练,有的事情你可以意识的到,但是你无法把它想清楚,于是不能获得透彻的理解,和深刻的怀疑,因此也不可能做出任何的变化,但是‘怀疑’这种素质本身是不会错的。”
我努力的去回忆,到底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去怀疑的,看着我苦苦思考的样子,太傻笑着说,“Jim,你不用刻意的去思索的,当你处于任何一个决定的时候,你思考自己的选择的时候,记得去主动的怀疑就是了。比如,现在,Jim,要是,你们公司奖励你发了你20万,而你在北京一直没有买一套自己的房,你会考虑什么呢?是用这20万去贷款买房吗?你现在估计是在一直租房吧。”
我点点头:“嗯,我肯定会去贷款买一套50万左右的公寓,这样,我就可以不甲付租金了,而且,大概10年后这个房就是我自己的了,这样很好呀。我现在租房,每个月要花掉3000多,还住的很不方便。”
太傻笑着说:“你看,在这样的问题上,你就应该学会去怀疑,你想一想自己留学的时候,为什么一开始就会去琢磨怎么写文书,是因为这样的事情,是每个人都这样想的,你在买房这件事情上也是这样,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这样计划,你周围的同事,每天都在做这样的计划,所以你不会对这样的计划,有任何置疑,但是,真实的呢,你怀疑过吗?Jim,你是学金融的,难道没有学过金融投资领域现金流的重要性吗?你肯定看过《穷爸爸富爸爸》,那个富爸爸要是拿到20万,在你的情况下,会做什么呢?”
我真的很震惊的听到太傻和我这样专业的讨论现金流的问题,我简直惊呆了。更令我吃惊的是,我马上意识到,我真的错了,在这个我最熟悉的金融投资领域,对于我一个把《穷爸爸富爸爸》至少看了3 遍的人。是的,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会去贷款买房,然后再把这套房租出去,于是他可以获得持续的现金流,资产总额是在增加的;如果我买房自己住,用富爸爸的话说,这次投资导致了负债,我是亏损的,而且是持续亏损的。好像我为自己节省了租房的钱,但事实上,我给自己增加了负债。——这对于一个金融专业的学生,难道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可是当面对选择,我还是那么趋从于习惯的力量。 真的非常的惭愧。
我点点头对太傻说:“太傻,你说的对:怀疑,真的是一种需要不断磨练的素质,否则,我们会不断的在各种选择上陷入平庸,但是,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有很多我们可以是专业,可以怀疑并且找到正确的处理方法,但是,对于那些我们没有经验的领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太傻说:“永远记住一点,在事关重大的选择问题上,一定不要选择每一个人都做的事情——你要去观察,去分析,去怀疑,然后做出自己的决定。有很多领域都是这样,比如,你即将遇到的签证。Jim,不管别人告诉你签证是怎么回事,不管你看到多少人怎么准备签证,成功或者失败了,一定要记住,去怀疑,而不是相信,或者跟随。就算每一个人都这样做,你也要记住,不要跟随,你要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当然,Jim,一个人仅仅知道怀疑这一种素质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怀疑的本身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走入误区,并且走一条真正正确的道路,但是,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如何去判断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什么才是错误的,他就算知道怀疑的精神,也都没有任何用处,对吗?就好像很多申请者都怀疑,是不是这么写文书有 ,但是,他们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对吗?他们面对申请的其他问题,同样,就算怀疑了也无法解决。这样单纯的怀疑,还不如简单的相信呢。这就是我认为留学申请,或者社会竞争所需要的几乎是最重要的一项素质。Jim,你说这是什么素质。”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从其他的领域获取知识,你才能够真正的在申请这件事情上融会贯通其他领域的各种概念方法,比如我们既然认识到申请是一项竞争,一项必须通过最直接的交流获得结果保障的竞争,我们就要去学习到底如何同人交流,如果获得交流的成功,对于大多数对交流并不擅长的人来说,这个学习的素质是最关键的素质。有的人天生聪明,很快就可以把握交流的本质,所以,很快可以获得交流的成功,但是有的人,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不断的学习,才能获得一些交流的技巧,还有一个运用的问题,很多人就算学也根本学不会。再比如我们既然知道申请的本质就是一次营销,我们就要去理解到底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营销,如果做一个最优秀的推销员,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通过怀疑理解到我们其实并不懂的真正的营销,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营销的知识和技巧,这个时候善于学习的人会很快的把握营销的本质,还会看很多的书,通过很多的案例获得很多的指导,于是他们会把握营销的本质,但是,大多数人,认为营销这件事情太专业,自己肯定学不会,很快就放弃了,有的人学了,但是学的不好,用起来还弄巧成拙,这些都是学习的能力,对吗?”
太傻点点头:“Jim,你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所以,你才能这么快的从我们的谈话中去把握本质,并且获得最大的突破,对吗。你有很多善于学习的品质,比如很乐于去接收新的知识,比如你善于总结,比如你很认真的对待自己不懂的事情,这些都是学习的最本质的素质,但是,学习的本身,一方面是从其他知识领域的学习,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层次是从自身,从周围人身上的学习,这个层次的学习,会对你有更大的影响和或者真正的反思,对吗?”
我点点头,说:“比如,我从你,太傻的身上学到了无数的东西,我通过这些东西,反思我自己的曾经经历的得失,再从我自己的身上获得突破和学习,真的是这样的,这个学习的层次,结合从其他领域获得学习的知识,才能真正让我们走出‘怀疑’的迷宫。”
太傻接着说:“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各种各样周围的事情,行业,广告,宣传,生活的各个细节去学到对我们最有用的东西,比如我们以前讨论过很多东西,超市的饼干,芭比娃娃的衣服,食堂的饭菜,汽车的销售,国贸的服装店……。那些东西所给我们的启发,都可以让我们很快的把握事情的本质,对吗?”
我笑着说“我记得你说的 ‘青椒肉丝’——这是我见过的对申请最生动的比喻了,真的是这样的,我们周围的每一件事情,都存在着那么多智慧,只要一个人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就可以看到各个位置的价值,如果他们能够把这些东西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他们就不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申请也是一样,虽然有很多的疑问,但是这些疑问的答案几乎都在某个地方等待着你,只要你善于学习,你就可以很顺利的解决几乎所有的问题,比如,很多人问,到底怎么给教授打电话,其实你去看看推销员怎么给客户打电话,看看面试人怎么给求职申请者做面试,所有的答案就在那里,但是一个人如果不会学习,就根本无法从怀疑的迷雾中走出,也根本找不到申请正确的路。”
太傻点点头:“学习,永远是关键的关键,但是,仅仅怀疑了,学习了,明白应该做什么了,这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中国的申请者,有一个最大的难关,就是我们上次谈到的一个话题——‘行动’的素质,Jim,你不这么觉得吗,申请到底要做什么,到底怎么做才对,很多人都可以明白,但是,很少人能够真正做到,这是为什么呢?”
我点点头,说“太傻,这个我有很深刻的体会,从本质上,如果一个人真正深刻的怀疑了,真正深刻的学习了,他就不会在行动上有任何的置疑,但是,很多人只是简单的怀疑,简单的学习,所以,当他们真正需要行动的时候,他们会被很多其他的事情绊住手脚,而无法行动。他们会说,这样真的有用吗?他们有犹豫,我真的可以做到吗?他们会计算,我的时间这么少了,肯定没法有什么进展吧?他们会不断的犹豫,而不去行动,最后继续和所有其他的人一样去做完全一样的事情,然后安慰自己——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其他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我这么做,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很大的问题——于是,最后没有任何行动,我相信,这些人,即使他们留学申请最后真的有一些结果,就算真的去了美国,最后也不会有任何的成就——不能行动的人就是无法突破自己的人,他们注定平庸。但是,行动,和怀疑,学习一样,意味着痛苦,意味着彻夜不眠,意味着孤单,还意味着你没有任何模仿的对象,必须一个人去承担所有的压力,但是,只有行动的人,才是真正可能成功的人。——所以,行动的素质,是在怀疑和学习之后,最重要的环节,也是达到个人超越的最根本的素质,也是留学成功最需要的素质之一。”
太傻想了想说:“Jim,你知道吗,破坏我们行动的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吗?”
我回答说:“恐惧,疑虑,自负,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在行动前经历的过程,有人会恐惧走一条全新的道路所面临的挫折,有的人会从本质上怀疑自己曾经的怀疑根本没有必要,更愿意走其他人走过的路,更多的人是自负的认为,自己根本没有什么好学习的,没有什么好向其他人请教的,他们更不会行动,就好像曾经的我自己,我自负的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不懂了,自己可以解决所有的事情,不愿意去请教你,也不愿意去找咨询中心,自负也是阻碍我们行动的最大的障碍。”
太傻接着说:“还有一项阻碍,叫做‘借口’——有一句格言,叫做‘借口是失败者的座右铭’。但我们每个人面对一项需要自己去超越的东西的时候,我们总会给自己习惯的找来很多的借口不去行动,对吗?”
我回答到:“是的,借口是最害人的东西,在论坛的讨论上,充斥着各种格言不行动的借口,有人说,‘大学本科,都没有什么给本科生的项目,所以,没法去实验室提高的实际水平’;有人说‘要是早点知道这个就好了,可是现在都没有时间了,没办法了’;有人说‘刚刚才考完 TOEFL,分数还没出来,我怎么知道是不是应该申请什么学校’;有人说‘要是在美国有什么教授亲戚就好了,可是没有’……这样的借口我们每天都会听到,我们也习惯于用这样的借口给自己开脱,比如市场部的人员说:”最近股市很低弥,所以客户很少‘,研发部的人员说:“实验条件这么差,经费不足,怎么出成果’,行政部门的人说:”最近工作很多,所以没有时间做好人事管理制度‘……这些都是借口,真正以行动作为第一素质的人,面对任何问题,不会说任何的话,开始行动——我记得有一本很有名的书,我想每一个留学申请的人都应该看看—— 《没有任何借口》“- 117 -—— Page 118——太傻点点头,”其实行动,只要你抛开了任何的借口,摆脱了恐惧,焦虑和自负,一个人就可以走到自我超越的起跑线上,真正开始实现自我超越,留学申请也才能获得真正的突破。如果他能在这个过程中像你一样的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突破,任何一个人,不管他的背景是什么,他们都会获得申请的成功,而且是必然辉煌的成功。“我心领神会,突然感到内心中一片开阔:怀疑,学习,行动,超越——多么必然的成功的步骤,以前我虽然从各种成功类的书辑上都看到过类似的文字,但是,我从来没有想过,它们会这么深刻的体现在我熟悉的留学的领域,并可以指导我获得真正的申请成功。我之前,只是望文生义,自己认为很懂了。但是,真正的成功是需要努力去获得的,没有任何东西是可以随意捡到。不要希望自己看过一本激励的书辑,就可以从此改变生活,只有一个人真正深刻的走过”怀疑,学习,行动,超越“的历程,他才能真正的了解,成功的真蒂。
我微笑着对太傻说:“太傻,真的很感谢你,和你的谈话,又再次让我获益匪浅,我相信我已经获得了绝对不仅仅只是对申请的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对生活,对竞争的领悟,我想未来会在每一个我所在的部分,去不断实践这个‘怀疑,学习,行动,超越’的历程,我相信,我可以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人。谢谢你给我带来的飞跃,带来的成长。生活,是一门多么美妙的事情,也许人生的本身,就是一场精彩纷呈的营销,我们用这么多年的时间把自己培养出来,为的何尝不是飞跃的时候的精彩呢。太傻,谢谢你给我的生活带来的精彩。”
太傻点头笑着说:“Jim,你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但是,你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优秀,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人是很多的,所有优秀的人都在竞争着,你应该努力去成为一个杰出的人,一个杰出的成功者。很多人说‘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话是谬误的。没有任何东西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任何一个东西如果成为习惯了,就会没有价值。留学申请,我们的生活工作,不仅仅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么简单,进是一种必然,就好像优秀是一种必须一样,一个留学申请者如果连优秀这种最简单的层次都作不到,又何谈其他,但是,优秀却远远不够,一个人需要的是飞跃,是不断的超越,每天都在学习和行动,这样他才可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即使在一次成功之后,也不会停歇和庆祝,会继续前往下一个目标。Jim,我这么说,只是希望你,不要把习惯于任何形式的成功,只要你不断的超越自己,我想,连我都会自叹弗如的。”
我点点头,站起来,双手紧紧和太傻握在一起。——精彩的人生,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不要在等待幸运的降临,不要再疑虑自己的选择,走出自负,摆脱恐惧,不断的怀疑,广泛的学习,积极的行动,没有任何借口——你一定会获得成功。
晚上,我回到家,给太傻写了一封简短的邮件。
太傻:很高兴今天和你的谈话,我所有的问题,心结都一扫而空,我晚上的时候,回忆着和你的谈话,还禁灾住激动不已。我现在已经开始准备签证了,预计5月中旬去签证,我看到网站论坛上你发布的《签证的艺术》的这本书,虽然刚看了前言,但是已经觉得签证是一项比申请复杂的多的事情,但是,我想我会自己独立的完成签证的准备,我会尝试着用你今天总结的“怀疑-学习-行动-超越”作为我解决签证这个难题的一次实战,我想我可以在完成签证后和你再进一步深入的讨论我对于签证的理解。
下面是我总结的这次谈话的一些要点:1.申请只是人生的一个小插曲,它不会决定任何事情,也不会改变任何事情,只有你自己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
2.申请是一项竞争,是大学生走入社会竞争的第一站,你从申请竞争中所获得的价值,可以真正深入的影响你未来对待所有竞争的态度。
3.怀疑——真正走出误区的第一步,也是申请的最首要的素质。没有怀疑,对自己的怀疑,对周围常规的怀疑,就永远不会有任何的突破。
4.学习——从其他的知识领域学习,从周围的人学习,从自己的经历学习,从生活本身学习,学习让你走出怀疑的迷雾,找到正确的方向。
5.行动——没有任何借口,面对问题,只有行动才能带来变化,带来最终的飞跃,不要唉声叹气,不要妄自菲薄,行动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深刻的怀疑,深刻的学习,会带来深刻的行动,最终获得最大的飞跃。
6.超越优秀,到达卓越,从优秀到卓越,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不要把优秀当作一种习惯,习惯只会让人在竞争中失败。
Jim  NO.9  签证—— 比申请更艰苦的征程我坐在太傻的前台的大厅,耐心的等待着和太傻的第九次谈话,看着太傻墙上那个醒目的红苹果的标志下的前台小姐耐心的接听一个一个的电话,突然想到,还不到一年以前,我也曾经打过这个电话,希望有机会和太傻谈话,并获得一些指导,那个时候,我是那样的迷茫,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应该继续申请,但是,现在,已经是完全不一样的景象了。
时光飞逝,现在已经是2005年的5月,而我已经预约了6月初的美国签证面试,尽管我从上次和太傻谈话之后,就已经开始着手签证的准备,但是整个三月四月,不断地有让我惊喜的Offer 寄到,我整个人一直都在一种兴奋的状态中,几乎没有任何办法能够集中精力准备签证。直到四月中旬,等最后的几个学校都尘埃落定,我才的从那种近乎癫狂的状态中慢慢走出。
我不知道到底有没有人可以体会我的感觉,但是,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想象,一个为留学等待了3 年,投入了近5 年的时间去准备人,经历了那么多的失败、挫折、无助和彷徨之后,终于在这样一个日子收获到最美丽的成果。似乎之前一切的坎坷都是为了今天最灿烂的收获,这段日子,我经常怀着崇敬的心情去感谢上天,感谢上天能给我这样一段奇妙的经历,在这段经历中,我不仅仅找到了我人生一个阶段的方向,更收获了无数比留学申请,比考试更有价值的东西,比我之前所有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受到的所有的经验、价值和理念更丰富也更有内涵的东西。我更要感谢太傻,是他一步一步的,把我这样一个几乎快绝望的溺水者引向正确的道路,并不断地警醒我,帮助我。当我走过这些,我最大的感觉是,我清楚的感觉到自己已经不在是曾经那个盲目又自大的学生,永远不会再幼稚的认为:“已经完全懂了,没有必要再学习什么了!”——我会怀着谦逊的目光去看待我未来遇到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挑战,并在每一个过程中去学习。
也许很多人会有和我一样的经历,曾经幼小的我们,对每一个事情都充满了好奇,我们每天都问自己很多的为什么?我们不停的去学习,去探索生活的答案,我们每天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我们把图书馆当作自己最温馨的家,我们向周围的每一个人学习,我们每天在清晨醒来的时候,告诉我们自己,“感谢上帝,我又要去学习新的东西了,真好”。但是,随着年龄的变大,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已经可以分辨所有的是非,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所有的挑战,我们渐渐的变得不再谦虚,我们渐渐的不愿意去学习任何的东西,我们总是在对一个事物肤浅的了解之后就对自己说:“没问题,我已经懂了,我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了”,我们慢慢的丧失了对事物的好奇,对真理的探究的热情,我们不再每天用心的读书,我们不再每天在督促自己反省自己,我们慢慢的开始习惯并爱好那些我们曾经讨厌的快餐文化、无聊影视、网络游戏、所谓的待人处事技巧、职场圣经与肤浅的成功学。我们慢慢的长大,也慢慢的在这个纷乱的世界中迷失自己。
但是,经历这段奇妙的经历,我好像又一次擦亮了我曾经被灰尘蒙住的眼睛,我突然间发现,其实,我曾经的迷茫、困惑、疑虑是那样的肤浅——因为我的无知,我的自大,我的幼稚,我慢慢的丢失了我那些我最应该珍藏的东西。于是,我和这个世界的很多其他自以为是的人一样,陷入了自我的困境。但是,我只能说,我很幸运,我遇到了太傻, 开始了对自己的反省,走出自我的陷阱,找到了迷失已久的自己。
当所有的迷雾最后拨开,每一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太过于简单,但是,正是这种简单中,蕴藏了我们最需要了解的真理。申请是什么?留学是什么?出国是什么?当你真正的走过这一切,不管你面对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你可以真正的圆满回答这些问题,你就已经真正的理解了申请,理解了留学。
(各位读者,当你读到这里,你也许在试图回答这些问题,那么,请回想一下,当你打开这本书的第一刻,当你读完这本书的前言,第一章,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究竟如何被哈佛录取吗?究竟有哪些我不知道的申请技巧吗?到底其他成功者怎么在做申请吗?但是,当你读到这里,你的问题,到底解决了吗?你真的读懂这本书了吗?
有的人会说,其实这些我都懂,但是,究竟要怎么做呢——其实,这些人没有懂,只是自己以为自己懂了;有人会说,这本书很好,但是,应该讲一些更实际的技巧——其实这些人也没有懂,只是慢慢的入门了罢了;有的人会说,这本书很深刻,我会多读几遍,这样会懂得更多——这些人正在慢慢的掌握这本书的精髓;有的人会说,这本书,我每读一遍,都发现自己不懂得东西更多了,于是我不断的思考,不断地反思,我感觉越来越好——这些人是真正读懂这本书的人。)
申请是什么,申请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最现实的一个缩影,你对待生活是什么样的态度,你就会在申请中有什么样的结果。你对生活理解多么深刻,你就会对申请理解多么深刻。你在申请中面对的每一个选择、每一种态度、每一份心情,你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完整无缺的复制。我们不断地思考留学申请的技巧、方法和原则,试图了解申请的本质,获取最后的成功。但是,最后,我们却发现,留学申请的原则、方法、技巧,却回归到了我们从小就受到的教育——怀疑、反思、学习、突破、创新,以及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原则、方法和技巧——交流、推销、营销等等。留学申请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他密不可分的一个部分,你对生活有多么深刻的理解,你就会对申请有多么深刻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留学申请,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一个能够让我们完整地体验生活的挑战的机会,真正聪明的人,会把留学申请看作一次最现实的生活,从中获得最大的生活体验。当我回想我这三年的申请历程所走过的路,我会真心的感谢上天,没有让我在第一次申请就幸运的成功,而是让我经历了我生活中最需要的失败,上天也没有让我幼任何投机取巧的机会,在第二次申请也用无情的失败打击我,并且逼迫我走上自我反省的道路。如果,我真的不幸的在任何一种侥幸中获得了录取,我现在充其量只是一个在美国学习的学生,和无数在美国学习的学生一样的思考、生活、工作。但是,正是经历了这么多的失败之后, 终于有机会可以突破自 的局限,在申请中找到自己真正的世界。
也许,不仅仅是申请,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每一个难题,都在给我们这样体验生活的机会,但是,有的人会在这些过程中,真正的理解生活,理解人生。有的人则会不断地和机会擦肩而过。什么是机会——这曾经是最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我现在可以给我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了——机会就是你多么深刻的去理解生活,当你真正理解生活,真正的正视自己的时候,机会就已经在你的手中。
而我们每个人要做的,不是去追求什么通向成功的捷径,什么肤浅的人生哲理、技巧方法,而是真正的去体验生活,真正全身心的去融入到所有的挑战中去,在失败中不断地反思自己。也许和之前的我一样,认为自己还没有机会经历真正的失败,请相信,如果你并没有对一切都充满了信心,对未来充满了绝对的自信,如果你还对自己有任何的怀疑——你就是在最大的失败中,唯一的不同是,你并没有真正体会到这种失败,因此你也不会体会到这种失败的痛苦。也许并不是没有失败,只是没有到体会这种失败痛苦的时候。
抓住每一个挑战的机会,去勇敢体现生活的真谛,并从中学习,这就是申请给我最大的财富。
而现在,我很快就面对着一个比申请更大的挑战——签证。
太傻的办公室已经从原来的SOHO现代城,搬到了使馆区的丰联广场,就在中国外交部大楼的旁边,公司办公面积也扩大了3 倍多。我一点都不怀疑,太傻留学咨询中心将成为中国留学咨询领域的领袖,因为这个地方就和太傻网一样,有太多令人惊奇的东西了。你如果不深入其中,你根本无法体会它的魅力,就好像我曾经以为太傻网就是有一些资料下载,就好像我曾经以为太傻留学咨询就是一个给客户写写文书,填填表的普通中介。但是,现在,任何和太傻名字相关的东西,我都不会有任何的忽略——这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我相信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尤其是我看了太傻网正在论坛上连载的《签证的艺术》。
我希望这次同太傻的谈话,能够帮助我在面对签证的挑战中,理清头绪,掌握签证准备的核心要素。虽然我已经把我可以获得的基本上所有的签证信息,指导文章,签证经验详细的分析过,也详细的阅读了《签证的艺术》已经发布的部分,但是,越准备深入,越了解得充分,越感到自己没有足够的把握。我尤其可惜的是,还无法阅读《签证的艺术》全部内容,但是,我的签证已经临近了。我还剩下不到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但是,仅仅是看看《签证的艺术》的目录,我就知道自己还有那么多不理解的东西。希望和太傻的谈话,能够让我真正的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未来的面对签证应该主要努力的方向。
很快,就看到太傻走进了办公室,太傻看见我,点头向我示意,说:“不好意思,路上堵车了,这个地方,除了交通拥堵,什么都好!走,到我的办公室去谈吧。”
我点点头,拿起包,跟着太傻穿过公司里面的一条走廊,进入到一间独立的会客室。
太傻坐下来,饶有兴致的问道:“恩,Jim,你要签证了吧,在论坛上发布的《太傻签证》看过了吗?”
我点点头说,“当然看过了,要是一个准备美国签证的人现在告诉我没看过《太傻签证》, 我肯定觉得这个人是不是消息太闭塞了,估计他连太傻网是什么都不知道吧。不过,太傻,我给你提一个建议,《太傻签证》的内容是毫无疑问很好的,但是,作为读者,读起来太费力了,很多人也许读完第一章就会把书扔在一边,觉得这本书实在太艰深了,然后自己先准备签证,等自己遇到什么真的解决不了的困难的时候,再去读 《签证的艺术》,看看能有什么启发。你看,这肯定不是你编辑这本书的本意。”
太傻无奈的耸耸肩,说:“这个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我们其实很想把这本书写的丰富而生动,让更多的人更有效的运用这本书,但是,有一个很本质的问题,这本书本身就不是一本由作者写出来的书,它的前身是太傻签证咨询中心的研究报告,是公司的每个签证研究团队的成员每周必须缴纳的一篇研究论文的合集。其实,你肯定知道那种公司内部的研究报告的,只要自己内部的人能够理解,就足够了,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任何对外发表意图,有很小的一部分是用于给签证客户看的东西,所以编辑的比较生动,比如《签证的七个层次》,《签证的十大误区》,这些大家都喜欢看,因为,一开始编辑这种东西就是给太傻签证客户入门培训的东西,所以尽量会编写的生动有趣。但是,其他的大部分研究报告,都是抓住一个论点的分析说明,有的会结合一些案例分析,用于内部交流,其实所有的咨询人员都是很有经验的,所以,交流上没有一点点障碍,但是,一个没有什么签证经验的外人看起来就会很头大了。就好像你,就算已经作了很多签证的准备,是不是就算看前面几章,也感觉很头疼呀”
我点点头,说:“其实,这是必然的,现在也没有几个人能看懂相对论,《签证的艺术》这本书和以往的那些凌乱的、没有任何系统的前签证文章根本都不是一个层次的。也许这就是专业研究和”自己瞎琢磨“的区别吧。在我们金融咨询公司,那些咨询报告都是绝对对外保密的,保密只是对专家,就算把那些公司分析报告拿给一般的人看,他肯定也什么都看不出来。可是,太傻,你知道吗?你现在手上的这些研究报告,确实是很有作的。在中国签证咨询领域,也没有什么其他机构能和太傻签证咨询中心的实力和影响力竞争了,那为什么不直接把所有的研究报告都发布出来呢?我相信肯定有人会详细研究并获得很大的收获的,其实谁都知道,这些才是准备签证的最大的金矿,或者你是担心这些研究资料的发布会影响太傻签证咨询服务的客户量?”
太傻说:“其实,这个真的不是什么保密的问题,也和太傻的咨询服务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在于另外一个更关键的问题。你知道吗,Jim,签证领域和留学领域一样,从来没有什么系统理论性的指导的东西,中国留学美国,从80年代中期的风潮开始,到现在已经20年了,几乎所有的人准备留学、签证都是基于一些口口相传的经验和技巧,从来没有什么人给予过系统的整理和总结,也没有任何的成型的理论和方法,市面上那些所有的留学指导的书籍,你也是知道的,基本没有什么指导意义。如果真的出现了一本系统的讲解签证和留学申请的书籍,很快,所有人都会把他看作救命稻草一样的东西。基本上所有的人都会去读,并且会努力去理解。这里面就会发生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要么你就不懂,要么你就是在一本真正有指导性的书的帮助下系统的懂,最怕的是,一个人看了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懂了一些,但是又不能完全懂,于是就开始自己胡乱的琢磨,这样反而更容易走上误区。你看,我们推出《太傻签证》,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但是,如果因为里面的资料太过于艰深,反而让很多不懂的人以为自己懂了,那不是‘误人子弟’吗?”
我点点头,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事实上也确实有这个问题,做教育的人都知道,不怕没有老师,最怕遇到错误的老师。其实,也许老师并不是错,而是老师并没有找到正确的教授的方法,让学生受到了误导,对吗?”
太傻点点头:“事实上确实是这样的,你看太傻签证咨询服务,每年为上千人做签证培训,但是,这种培训,从来不是用上课的形式,因为每个人的背景、情况和难点都完全不一样,很难用同一套东西去解决,签证又不是考试,有什么正确答案,太傻咨询摸索了那么久,才总结出一套咨询培训的体系,一个一个的给客户最有效的帮助。从这几年的签证情况看,也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之所以行之有效,是因为这套方法是一套咨询类方法,而不是课堂培训的方法,所以,可以很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但是,如果一定要用一本书去概括大部分要点,并做到真正的有指导性,就是一个很大难度的工作了。”
我赞同的说:“这个是肯定的,就好象律师咨询一样,从来没有哪个律师准备开一个培训班,把10个客户放在一起培训,既然是咨询就必须是有针对性的,一对一的服务模式,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哪一本打官司的书,可以教你如何打所有的官司。”
太傻笑了笑,说“至少律师咨询,金融咨询这个行业有很多已经成型的规范,你至少可以找到一些系统的指导,签证就完全的不同,几乎没有任何系统化的东西。反而有很多很多完全错误的观点,理念和方法,更可惜的是,这些错误的东西是很根深蒂固,而且流行的东西,再加上一些不懂装懂的所谓的签证专家呀,中介呀吹捧的什么的哲学呀、技巧呀,你无法想象这个签证领域有多么的混乱。”
听到“哲学”这个词语,我毫不犹豫的想起了中国的一个曾经名声很响的签证专家的著作,这本书曾经风靡一时,是每个准备签证的人的必读的书籍,但是,似乎这本书并没有给签证领域带来任何的实际的变化,而那个时候,似乎也是留学美国签证最低潮的时候。
于是我向太傻问道:“其实,我在《签证的艺术》中也看得出来,你们对所谓的签证哲是很反感的和抨击的,但是,我虽然没有完全看完《太傻签证》,并没有看出两本书本质上的区别呀,其实都是讲签证技巧和方法的呀,只不过那本哲学的书用了一个确实很吓唬人的标题。”
太傻点点头说:“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内容的问题,而是和你一开始问的问题完全一致的问题。你知道吗,在太傻有很多很多有留学资料,签证研究论文,但是,太傻从来不随随便便的拿出来做什么宣传,或者炫耀什么,因为,我们很清楚,如果这些东西出现了,但是其内容和方法是有错误的,这对于很多人的影响,就不仅仅是一篇小的留学经验文章的影响了。一个人的位置越高,他说的每一句话的影响就越大,他所面对的责任也就越大,他的每一个错误的影响也就越大,即使只是一个很小的错误,或者是一个很主观的错误。你知道在2000年左右的那段时间,美国签证领域最流行的观点是什么吗?”
我摇摇头,太傻接着说:“那个时候,几乎每个人都认为签证官是中国人的敌人,是中国留学生留学美国的最大的障碍,每个人谈到签证都咬牙切齿,认为美国签证官就是最大的恶魔,那个时候,民族主义的情绪很明显的泛滥,即使美国签证处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澄清美国签证的问题,但是,这些观点从来就没有实质的改变过,并且愈演愈烈。后来,出现了签证哲学,首先,这本书确实是第一本系统化的总结签证经验和方法的书,但是,这本书有两个核心的问题,导致了它根本方向性的错误。”
我打断太傻的话,说“一个本质错误是签证哲学宣扬了和签证官对抗的观点,对吗?”
太傻摇摇头说:“那只是一个表面的现象罢了,最本质的错误在于,这本书的作者很明显把自己的主观观点凌驾于签证事实之上,于是用自己的主观去分析签证过程,这是很危险的做法,同时,作者的主观受到了那个时代流行的民族主义的影响,于是这本书很必然的变成了一本教导签证者如何机智的反驳签证官,如何找出签证官的漏洞,试图用无可辩驳的逻辑打败签证官的书籍。Jim,你能理解吗,这是一种多大的误导!”
我点点头说:“这是我们做研究的人很回避的错误,就好像,你要是主观觉得某个公司有前途的,你在咨询报告里面就会列举支持你观点的事实,但是,真正的研究是,先列举所有的事实,然后再得出观点。签证哲学里面确实洋溢着一种民族主义的情绪,真正读的时候,你会感到很畅快,觉得签证官真的很不堪一击,觉得真的可以有办法打败签证官,但是,真正的签证确实不是这样的。我相信你提出的‘交流’,而不是签证哲学中所认为的‘对抗’。其实,这并不能怪作者,他其实并不是认为对抗是解决的途径的,但是,他在主观并没有认清这个问题的本质,所以,这样的错误也不可避免的融入其中了,读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样的影响,确实是很麻烦的误导。那你刚才说的第二个本质问题在哪里呢?”
太傻点点头说:“第二个本质问题是研究方法的问题,Jim,我问你,现在你被世界顶尖的大学录取了,你会转脸就自称为留学专家吗?”
我摇摇头:“我估计是最反感那些自称为留学专家的人了,很多中介公司,找了一些从美国留学回来的人,然后说,”哈佛、MIT、斯坦福毕业的留学精英,指导你的留学申请,为你撰写留学文书,其实,真正懂留学的人绝对不是那种那哈佛学习的人,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在留学申请领域失败过,所以他们不可能懂得申请的真谛。他们能上哈佛只是因为他们本身的专业优秀,一个人可以为自己申请到哈佛,就可以为其它人申请到好学校吗?这个逻辑是任何一个考过GRE逻辑的人都不会犯的错误。但是,还是有很多人相信这种逻辑。“太傻接着说:”那么,Jim,你看你都在金融咨询领域做了一年多了,有觉得自己是一个金融专家吗,到底什么人才真正有资格称之为专家呢?“
我想了想,说“首先,我肯定不是专家,我离专家还差得远呢,一个金融领域的专家首先肯定是一个系统的研究者,他应该是一个有丰富经验的执行者,接触过各种各样的金融问题,并将各种实际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才是真正的专家。”
太傻点点头,说:“你说的很对,并且指出了一个事实,没有实实在在的研究,就根本没有资格自称为什么专家。签证和申请、考试一样,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学问,你多么深刻的研究它,你就可以多么深刻的理解它。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任何的发言权。但是,现在市场上的各种所谓的签证专家们,他们宣扬着各种各样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但是,这些却经不起任何的考验——因为这些人不过是一些和你们一样的基于经验的总结者,而远没有到一个”授人以渔“的研究者,这就是现在几乎所有的签证方法,经验,技巧以及专家们的本质缺陷——没有研究,何来结论。”
我突然之间感到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似乎慢慢的把握到了太傻和我谈话的主线——是的,签证和申请一样,是一门学问,从表面上看,他很简单,但是,你要想真正的把握它,却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他的难度在于无从捉摸,在于无法把握,但是,这种难度,并不意味着它不是一门学问,恰恰相反,这种难度,决定了签证是一门比申请更值得钻研的学问。一个人要掌握签证,唯一的途径,应该就是像一门专业知识一样的去研究它,而不是简单的基于一些经验判断,就自以为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我对太傻说:“是这样的,一个人只有把签证真正的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才能真正的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而不是简单的签证过,或者拒签过,就有资格来指导别人,那么,太傻,现在的问题是,每个人,从确定offer 开始,到签证,最多也只有2-3个月的时间,他们真的能把签证研究清楚吗?研究签证到底要研究什么呢?而且,我最大的疑虑在于,签证到底难度在哪里,我如果真的想花足够多的时间研究签证,应该怎么去做呢?”
太傻点点头说:“嗯,Jim,其实,你只是带很多其它人问出了这个问题,你看,你到现在也准备签证有一段时间了,你说说你对签证准备的感觉吧?你觉得签证的难度到底在哪里呢?Jim,对于签证,你现在最大的疑惑在哪里呢?”
“运气和形势,这是每一个人面对签证的时候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我看了很多签证经验,但是,却一点点头绪都没有,在我的脑海里只有运气和形势这两个词语。太傻,我知道你在《签证的艺术》中从头到尾都强调这两个是签证者的最大的误区之一,也给出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例子,但是,我想,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对吗?你真的可以否认运气和形势在签证中没有任何影响吗?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人的疑惑吧,事实上,这两个词语在我的脑海中是始终挥之不去的阴影,因为我看到太多的人他们其实在签证中表现得很差,但是签证官让他通过了,很多人表现的很好,却受到刁难,如果不解决这个阴影,我想我没有办法去静心的研究签证的。你看,我现在已经把《签证的艺术》的已经发布的部分看了三遍,但是,当我想试图对签证做一些研究的时候,这个阴影就跳出来,告诉我,你看现在的形势其实挺不错了,那么多人都通过了,你也肯定没问题的;但是我的理智又告诉我,不能这样的把关系我前途的签证这样的交给运气,我希望去把握,但是,又感到无从把握!”
太傻点点头,说“Jim,你说的感觉是每一个刚刚开始准备签证的人的必然的感觉,也是每一个人必须跨越的一个难关。事实上,你不要把事物简单的局限于签证本身,你放开你的眼界,去看到更宽阔的世界,你的疑问就会很快迎刃而解了。你看,我们刚才说过,签证也是一门学问,唯一不同的是,在之前并没有任何人把它当做一门学问看,即使很多人拒签了,也很少去真正的反思,到底如何把握签证,于是,运气和形势的说法的流行就几乎是一种必然了。这就好像,当古人仰望天上的星星运行的时候,他们会很自然的,认为,那些是没有任何规律的,于是他们会用各种各样的奇怪的理论来解释他,这些解释,都必然和运气和形势这样虚无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对吗?因为人们不理解,所以他们会相信运气和形势,但是,现在你还会相信星星的变化和运气有什么的关系吗?当你理解的时候,你会说,这是一种必然。”
我突然间慢慢有了一种感悟,说道:“太傻,你的意思是,之所以我们会认为运气和形势是主要的决定因素,问题的本质还是在于我没有理解签证?”
太傻点点头,说:“Jim,你说你真的看了很多签证经验,你这样想一想,你只是看签证经验,你是不是在认真地研究签证经验呢?就算你看,你认真地看了多少篇呢?你想想,你看的那些,足够你真正的理解签证吗?就好像一个做天文研究的人,没有任何指导,看星星看1年,也不会有任何实际的收获,对吗,他更容易把不可预知的星象和我们的生活变化联系起来,对吗?”
我有些汗颜,确实,我真正认真分析的签证经验有几篇呢?50?100?事实上,当看到第10篇左右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兴趣了,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大同小异的,有的人犯了很明显的错误,有的人最后通过了也莫名其妙,事实上,今天我找到太傻谈话的最主要的原因也在于,我费尽心力,都找不到真正应该下力气去做的事情,但是,我却从《签证的艺术》的目录上,看到那么多我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我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我很惭愧的说:“太傻,你说的没错,就好像古代的人不懂得洪水,地震一样,他们认为那是运气,那是神仙的惩罚,事实上,这些都是不懂的人给自己的借口,我想,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原因有结果的,也必然存在他本身的规律,问题就在于,你是不是真的有能力去掌握这种规律。那么,太傻,签证真的没有任何运气和形势的因素吗?”
太傻点点头:“首先,形势这个东西,是对签证影响最小的,几乎是没有任何影响。签证官又不是美国间谍,他们只是一批政府官员,按照规章办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形势的变化如果引起规章制度的变化,才会真正的影响签证。比如,911 之后,美国签证制度发生变化,有大概半年时间的不稳定,因为规章制度没有确定,但是,很快,制度确定了,签证就没有任何受形势影响的可能性。以前很多人流传什么总理访美呀,总统访华呀,于是签证会好或者不好呀,其实,Jim,你仔细的想一想,这是多么幼稚的想法呀,怎么这种想法当年会那样的在留学生中流行呢,这就好像古人说下雨是龙王打喷嚏一样是无稽之谈。”
“其次是运气,这个似乎大家都愿意去相信它,比如今天签证官心情是不是好呀,我排队是不是排上一个杀手呀,这些都是每个人最乐于谈论的运气。但是,Jim,你这样想,这个世界上,有任何一件事情的发展是会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的呢,你和一个客户谈判,也许他就因为你的领带好看而对你有好感,也会因为你也许长的太高而不喜欢你。但是,就好像生活本身,我们面对的都是一批职业化的人,做职业化的事情,没有人会因为喜欢你的领带而和你签约也不会有人会因为不喜欢高个子而不和你签约,对吗?签证也是一样,签证官只是一群照章办事的人,他们问你问题,得到答案,做出判断,也许会受到一些小的因素的影响,但是,Jim,你真正的想一想,到底这种小的影响因素会起决定作用吗?你在面对一次商务谈判,会花多少时间去担忧这些虚无的东西呢?”
我点点头,开始慢慢的理解太傻的话。我回答说:“太傻,你知道吗?我在准备签证的时候,会受到无数的干扰,我现在真的很痛恨这种干扰。我看每一篇签证经验,他们都会格外的强调自己的运气,我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告诉 ,现在的形势好或者不好,在论坛上,每个人都在讨论一样的问题,却真的很少人去用心的准备什么或者真正的去思考什么?你刚才说的那些,我其实都能慢慢的理解,但是,我究竟应该怎样去摆脱这种干扰呢?难道要说服自己,周围的人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错的吗?难道中国人准备签证这么久,他们做的都是错的吗?”
太傻笑了笑,说:“Jim,你刚刚走过了留学申请的难关,你看,中国学生不也是做申请做了这么多年,你觉得大部分人都理解申请了吗?他们做的都是正确的吗?你愿意继续模仿着这样再做一年申请,再碰一年运气吗?你看,你在今年的申请之前,不也是总是希望今年的运气更好一些,但是,当你走过这些,你告诉 ,今年你的运气真的好了吗?”
我无奈的摇摇头:“确实,尽管我很不愿意承认,但是,这真的是一个事实,中国学生做了这么久申请,真的没有什么人真的懂申请。也许,签证也确实像你说的那样,没有几个人真的懂签证。”
太傻斩钉截铁的说,“不是也许,是肯定——你看看每一篇签证经验,看看论坛上讨论的内容,你就会知道,中国人对于签证是理解是多么的肤浅。不要看每年那么多人通过了,那些通过的人,真的是因为签证官很仁慈,没有和你计较什么,遇到一个稍微刁难一点的签证官,马上一批一批的落马,也就是因为中国人不理解签证,所以很自然的,签证者会把问题归结到签证官的身上,这个签证官成了杀手,那个签证官成了水车,但是,却很少人真正的反思自己, 到底做的是对还是错。太傻咨询服务对所有的客户有一句至理名言——如果你签证通过了,很可能是因为运气;你要是签证被拒了,肯定不是因为运气,而是因为你的错误。你要做的不是一个等待好运的人,而是确保自己100%可以通过的人。Jim,签证,是一个多么简单的过程,比起留学申请而言,要简单那么多——就是和一个签证官谈话三到五分钟,但是,之所以签证难,也就难在它的简单——如果签证是一门考试,考45分钟,还分出好几个题型,绝对没有人会说有什么运气和形势的问题,但是,签证只有5分钟,5分钟就要决定一切,所以,签证成为了申请中最大的难关!”
我很有感悟的点点头说:“是的,要是从整个留学申请的流程上看,考试应该是最简单的一个环节了,事实上,中国学生最擅长的也就是准备考试,比如把GRE 考到接近满分,这是所有美国学生难以想象的事情,但是,留学申请就复杂多了,要检验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是营销和交流的能力,但是,申请,对于中国学生事实上也不是难题,没有什么人真的会说申请是在碰运气,那一看就是根本不懂申请的人说的话,申请检验的素质很多,但是专业素质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很多人就算其他能力不强,申请也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是,一到签证,几乎所有的人马上就傻了,每个人都抱怨,为什么会有这么变态的签证,为什么加拿大签证只是看材料,美国签证要面谈,既然面谈为什么就谈3、5 分钟,这么短的时间能了解一个人吗?事实上,签证这个流程是对中国学生最大的考验,也难怪中国学生对签证这么恐惧以至于连运气、形势这种无稽之谈都会占到主要位置,可见我们对签证的了解是多么的肤浅。那么,太傻,签证究竟应该如何准备呢?”
太傻回答说,“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你要了解三个基本的要素,一个是签证本身的本质难点,一个是签证官的立场和判断标准,一个是自己的正确思考方式,只有这三点都真正透彻的了解了,才算签证正确的入门,可以走上签证准备的正确途径。”
“首先是签证的难点的本质,这个我们之前已经说过了——签证最难,难在你要在3、5 分钟的时间里去说服一个对你有偏见,还存在巨大文化差异的一个美国政府官员。事实上,这是最大的劣势,也是最大的优势,以后你就会慢慢的理解了,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这种难点和用什么方法去应对他。很多签证的人,要是像加拿大那样只审核材料,美国签证是肯定无法通过的,但是,在美国的面签制度下,却有很好的机会。签证官必须在短时间作出判断,这是真正聪明人的机会,也是不善于交流的人的噩梦。其实,签证难,在于这种类似的考验,在我们生活中也不是很常见。比如,Jim,我们在求职的时侯,会遇到很多难题,其中一个经典难题就是‘电梯演讲’——在搭乘电梯从一楼到二楼的时间里,你应该可以概述你的工作经历,并说服电梯里偶遇的老板雇用你,你看,这是多大的一个挑战,比签证难吗?不,这个比签证简单,因为这个电梯演讲的前提是老板现在想招人,而你现在有机会,老板对你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偏见,但是,签证却不一样,你的时间短,对方还是已经先入为主的判断你有移民倾向的一个人。这就是签证难点的本质——在最短的时间去说服一个对你有偏见的人。但是,Jim,这个本质很容易理解,但是,你明白为什么我们要这样的强调这个本质吗?我们对每一个客户培训,首先就是强调这个难点本质。”
我想了想,回答说:“是不是因为,在签证领域,有太多乱七八糟的奇怪观点,结果弄得真正的关键被淹没了。我真的可以理解,中国对于签证的理解真的已经混乱到了极点,大家在一起,很少去讨论究竟如何去有效说服签证官,而更多的讨论最近的形势,到底哪个是杀手,到底穿什么衣服能最终让签证官心情好之类的无聊话题,但是,这种话题是那么的泛滥,以至于,真的没有人去思考最核心的东西了。你看,我之前,也每天总是想,要是我遇到杀手了,怎么办呢?当你一个人脑海里满是这种东西的时候,他是不可能去真正的把握签证的本质的。”
太傻点点头:“你要是在太傻签证咨询中心待一段时间,会感觉更明显,有的客户找到我们格外关心的并不是如何回答签证官的问题,而是我们到底有什么诀窍能让他们什么都不说,就直接通过了,他们宁愿相信有这样玄而又玄的所谓的技巧,也不愿意去真正的为这个自己的未来作出努力,就好像很多人宁愿相信,签证不用怎么准备就可以通过一样,但是当他们拒签的时候,并不是后悔自己的轻率,而是去抱怨运气的不公,宁愿去继续做无谓的尝试,也不愿意真正的反思,到底我为什么失败。我们有时候很奇怪,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在拒签三到四次以后才来求助太傻,这些客户都无一例外的告诉我们,原来以为自己可以解决的,那么多人都很轻松的通过了,我想自己肯定也没有什么问题,结果没想到,就被拒签了。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根本在于,每一个面对签证的人,并没有真正的正确的理解签证的难和签证的易,而把自己的命运用一些虚无的道听途说的观点来寄托,所以,正确的把握签证的本质难点是正确理解签证的第一步,没有这一步,任何所谓的技巧,原则,都是没有任何基础的空谈。”
我一边思考着太傻的话,一边回答到:“事实上,如果一个签证者能够真正的把握这个难点的核心,他就可以真正的正确的掌握签证准备的方法,就好象今天我和你谈话之前,我一直很犹豫签证到底应该怎么准备,我想系统的看签证经验,但是却不知道怎么看,但是,现在,虽然我还是有很多疑惑的地方,但是,至少 已经有了一个头绪——我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短时间去说服一个对我有偏见的人,不是去解决运气问题,也不是去理解形势,那么我的准备的要点,就应该是,到底如何最完善的运用这短短的几分钟,同时,还要理解签证官到底有哪些偏见,我到底应该如何说服,如何使用的语言更有说服力。掌握了这个签证的核心难点,很多其他的问题,马上就成为了次重点,比如什么口语呀,什么文化差异呀,什么材料的包装方式呀,什么衣着呀,甚至填表,这些都不应该是签证准备的重点,对吗?”
太傻赞赏的点点头:“Jim,你看,你其实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很多东西稍微一点拨,走到了正确的路上,很多问题你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对吗?”
我有点无奈的笑道:“可是,真正困难的就是如何走到正确的路上呀,也许,这就是老师最大的作用吧,在你走向错误的方向的时候,点拨你回到正确的路上。那太傻,你能详细的解释一下,刚才说的三点中的第二点——签证官的立场和判断标准吗?虽然这个问题已经发布的《签证的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章节,但是,我还是很想听你系统的阐述一下,我想这样我可以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太傻点点头,说,“其实,Jim,你看我们今天谈话的次序,看似很随意,事实上,它完全就是《太傻签证》的章节顺序,先走出误区,然后找到核心,然后判断要点,然后了解对手,事实上,这也是我们解决任何一个难题的必然途径,对吗?”
我点点头,说“是的,这也是用科学的方法进入解决问题途径的最合理的途径,如果不是这样,而简单的根据一些简单的经验判断,得出的结论,肯定是有问题的。”
太傻接着说:“其实,对签证官的了解,是签证过程中,最简单的一个步骤,但是,这个简单的步骤,却是每个准备签证的人最容易忽视的步骤,原因一方面是他们接受了很多根深蒂固流传的观点,这些观点都把签证官妖魔化了,一旦一个人接受了这些观点,就走入了最大的一个误区,错误的理解你的对手,这种错误,不管是简单化,还是复杂化,都会带来未来签证准备的巨大误区。另外一方面,很多人认为签证官是一群神秘的人群,感觉就好像007一样可望而不可及,大多数人认为,签证官心理到底在想什么是根本没法理解的。有了这两重障碍,理解签证官,对于很多人来说,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
说实话,对于未来要和我面试的签证官,我真的很好奇,于是我问道:“那,签证官到底是怎样一群人,你真的可以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吗?”
太傻笑了笑:“其实,首先签证官是一个外国人,他们在中国工作,就好象一个外企的白领一样,你的公司不是也有很多外国人吗,你觉得他们的生活神秘吗?”
我笑着摇摇头,“当然不了,他们也许有一些特别的习惯,但是,确实没有什么可神秘的。”
太傻点点头说:“你就把签证官当成是中午在丰联吃午餐,餐厅里经常可以遇到的那个外国人就是了,有一天,要是这个外国人代表一个什么公司和你谈什么项目,你会紧张吗?”
我回答道:“当然不会了,其实,我已经理解你说的身分问题了,其实这个问题确实很简单,签证官就是给美国国务院打工的,其实,这份工作真的很辛苦,要是我肯定不会去做的,比外企的驻中国的工作人员待遇肯定差多了。其实,要是这么去理解,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比如,签证官是不是有很强的文化差异,这个肯定是有的,但是,肯定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大,这些签证官和那么多中国人接触,就算没有被同化,你和他说的话,他肯定可以理解。不过,我觉得首先应该体谅的是,签证官的工作是很辛苦的事情,想一想每天无聊的坐在台子后面,问每一个人大同小异的问题,还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做出判断,还没有多少休息时间,要是我,肯定是不干这种事情的。”
太傻点点头:“确实是这样,但是,几乎所有我见过的签证官都显得格外的敬业,这是让我最感动的一点。很多中国人总是以为做一个签证官是一项多么有权利的事情,其实,这就好象银行的柜台服务人员一样,这是一件又辛苦,又不讨好的事情,你是学金融的,你肯定知道,没有什么人在银行工作是愿意在前台做事的。签证官也是一样,美国大使馆,签证官是最辛苦,最累的工作,没有人愿意做。可是,这项工作又不能不做,也没有办法像英国,加拿大那样简单的处理。美国法律规定要面试,就是一个都不差的面试,谁也不能例外,如果你能够真的理解签证官的难处和辛苦,你就会很容易理解签证官判断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了。比如有的时候,签证官确实很累,确实很容易疏忽一些事情,但是,如果是你很累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你肯定会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做完这份工作,对吗?签证官也是一样,每个人都在履行自己的责任,即使这份责任是一项非常辛苦的责任,但是,要是你是签证官,你会草率的去决定什么吗?将心比心,你就会真正理解签证官了。”
我点点头:“你在《签证的艺术》里面说:签证是肯定没有配额的,也没有什么规定每天通过人数的,是真的这样吗?”
太傻笑了笑:“你看,这些真的都是中国人自己给自己找的烦恼,自己给自己的错误找的借口,明明自己没有表现好,怪签证官是杀手,怀疑签证有配额,这就好象一个人考TOEFL 没考好,却说,为什么我拿到的卷子这么难,一个人考研没考上,却说,录取的那些人都是内定的。多么可笑的说法呀,可是却流行了这么久。 Jim ,就算我不和你说其他的,以你对美国人做事方法的判断,你觉得这种配额的说法可信吗?”
我毫不犹豫的摇摇头,说:“美国企业,尤其是政府机构,是最讲究章程的,如果有什么章程,就一定要执行,如果没有的东西,没人会理睬。如果真的留学签证有配额,肯定这个配额和H1 配额一样是公开的东西,不可能是遮遮掩掩的,这不是美国企业和政府的风格。”
太傻点点头说:“其实,你要是换一个角度,会看得更清楚,这种配额的谣言,只有在中国这种环境里面才会出现,因为,中国人的生活环境,是如此的对配额习以为常,反而很少人真正完全的按照章程去做事情,所以,一遇到签证,这种配额论,马上就会被每个人认为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是,在美国,这是不可想象的,就好像一位签证官曾经对我说,‘就算真的有什么配额,我凭什么要按照配额发签证——我有我的判断的权利,这是宪法赋予我的权利,我只会给我认为应该获得签证的人发放签证,而给我认为不合格的人拒签,这就是我的工作,没有任何人有资格给我任何配额。’Jim ,你看,典型的中国式谣言,对吗?”
我笑着点点头,接着问:“我现在真的可以理解,签证官就是一群很单纯的执行规章制度的人,但是,这些规章制度是公开化的吗?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条款,中国人不知道,或者签证官有什么习惯性的判断方式呢?就算规章是确定的,执行的标准呢?难道每个签证官都可以用完全一致标准去执行吗?”
太傻点点头说:“Jim,你看,你已经深入到理解签证官的核心部分了。事实上,这个问题也很简单,你完全可以自己理解的。比如你们公司有很多规定,规定就要执行,执行的时候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方式,但是这些是矛盾的吗?当然不矛盾,签证官所执行的制度,判断的标准一向都是很明确公开的,任何一个准备美国签证的人都知道,就那三点,合法的学生身份,没有资金问题,没有移民倾向,但是这三点,每个签证官都有自己不同的经验,和不同的处理准则。但是,这些差异是可以接受的,美国签证处对签证官内部的培训也是在消除这些差异——并且每个签证官也都是在做一样的事情,让自己的工作更加的符合规章制度的标准,而尽量的减少失误,尽量减少主观判断的影响。Jim,每一个去签证的人,只有首先相信每一位签证官都是认真负责的,尽力去遵从标准做事的,才能真正的在签证中正确的和签证官沟通,对吗?”
我点点头说,“我是肯定相信的,对签证官的职业的精神也没有任何的质疑,同时,我也特别的可以接受不同的签证官由于个人经验的不同,会造成的一些小的标准的变化。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面对签证官,不管是什么结果,首先应该从自己身上去反思,而不应该去责怪对方的失误,就算你自己去做签证官,你犯的失误肯定比对方多的多。”
太傻笑着说,“其实,理解签证官,其实真的很简单,你只要设身处地的去站在签证官的位置,想想签证官的难处,你就会很容易理解很多事情。比如很多人抱怨,为什么每个人谈话的时间那么短,很多人都觉得不公平,为什么要在3 分钟就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但是,你要是换到签证官的位置呢,你怎么不抱怨为什么有那么多中国人留学?每年上万人要在5-7月全部完成签证,但是,却只有那少数的几个签证官,每个签证官对每个充满了期待走到自己面前的人事实上都感到责任重大,但是,他们又不能花多于10分钟去面对一个单独的人,他们又不愿意随随便便的拒绝一个人或者放弃自己的责任,这是让每一个签证官为难的地方。最可惜的是,大部分的去美国签证的人都几乎没有正确的准备签证,他们等待着签证官的提问,提问之后又不能有效地回答,有的人就算回答了往往像挤牙膏一样,半天什么东西都挤不出来,说实话,要是我是签证官,早拒了你,但是,我们在无数的签证经验中看到的却是——签证官继续耐心的提问,耐心的引导。你多大程度的理解签证官,你就会多么深刻的理解签证,当然,如果你有机会和一些签证官有一些私下的交流,你会有更深刻的体会,要是没有这种机会,就将心比心的想一想就明白了。”
我点点头:“签证之所以难,其实并不难在签证本身,是难在中国学生的交流能力的差劲,大多数中国学生,整整大学四年,只知道埋头苦读,一点点社会交往的个人能力都不知道,甚至连基本的礼貌和常识都没有,还有的人有各种各样自以为是的坏习惯,这些人,有的是直接毕业了,开始找工作,也到处碰壁,但是这些人从来不反思自己的问题,反而今天抱怨工资太低,明天抱怨公司没有发展前景,自己既不会待人接物,也不懂得如何和周围的人相处。事实上,要解决签证的问题,只要一个人找对了方向,专心培养自己交流的能力就足够了!”
太傻笑着说:“Jim,你看,你已经把我要和你说的签证的第三个基本点说出来了,我们理解了签证的难点,理解了签证官,接下来就是要理解自己了,而这也是最难的一个步骤。——我在 《签证的艺术》中已经说得很明确,签证的艺术,就是交流的艺术,也可以说是说服的艺术。但是,对于大多数准备签证的人而言,他们是没有机会上升要 ‘艺术’的层面的,因为他们在签证中能完成基本的交流已经很不错了。其实,中国人应该感谢这些签证官,他们在签证中会尽力的引导每一位签证者,跨越语言的障碍,完成这种基本的交流,但是实在有太多的中国人,连基本的交流的技巧都无法完成,你说,你要是签证官,到底发不发签证呢?我肯定不会发的,这种人去到美国了,也不会创造什么真正的价值。”
我点点头,说:“其实,就好像之前提到的,要在短时间说服一个对自己有偏见的人,要完成这种基本的交流,首先一个要点,就是要主动,对吗,时间本来就很短,要是自己又不主动说,难道会有任何机会吗?”
太傻笑了笑:“你不要现在觉得这个东西这么顺理成章,你知道,在以往,中国学生准备签证,最常犯的一个错误是什么吗?就是用什么签证108问去准备签证。每个人都告诉自己,我连108个问题都准备好了,签证官的什么问题,估计都难不倒我。可是,要是签证官不问你问题呢,或者只问你最基本的问题,怎么办呀。很多人被拒签之后,回来抱怨——签证官什么都不问, 说什么呀?你看,中国学生的交流能力就差到这样的地步,就好象一次谈判结束了,谈崩了,你的员工回来告诉你——这不怪我,我准备好的问题,对方都没有问,对方什么都不说,我也不知道说什么了——你要是遇到这样的员工,是不是气死了,但是这样的事情,每天在美国签证中,经常的发生。我们经常教育我们的客户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签证官没有任何责任或者义务问你任何问题,签证是你要去说服签证官,而不是去回答问题。”
我感慨的叹了口气,说:“其实从考试,到申请到签证,哪一个步骤不是考验中国学生能力的环节呢?但是,中国的学生们又有多少人可以真正意识到这些环节对他们的考验的价值呢?每一个人在每一个过程中体现出的态度,处理方法和原则,也体现了他们自身的水平和价值。有的人把希望寄托在运气,有的人则会努力的去准备所有的东西,不放弃任何一个漏洞,就算这些人在签证中都通过了,在未来的竞争中,也会很快的拉开差距。生活就是这么现实,你付出多少努力,你就获得多少收获,你每天期待运气,运气就从来不会砸到你的头上。”
太傻接着说,“我们之所以这样的强调交流的能力,事实上,也是向所有的准备签证的人强调一条最切实可行的提到的途径,一个人真的如果希望提高自己的交流的能力,他用心的准备,完全可以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获得本质的提高。比如有很多很经典的讲交流的技巧的书籍,都可以拿来做参考,就算你真正的认真的研究一些签证经验中的交流的方法,技巧,把他们很充分的运 ,也会有很大的收获。最怕的就是准备签证的人,一开始还想很认真地准备,但是,不久就慢慢的放弃了,这样的例子每年都在不断的出现,重演,不论怎样的提示,始终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努力——似乎每个人更愿意把自己的命运交给虚无的运气。Jim,你看现在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可以通过签证的,但是每年还是有40%左右的人被拒签,这难道不奇怪吗?真的是签证很难或者这些人条件很差吗?太傻每年跟踪几乎所有拒签的案例,至少有一大半的拒签是因为签证者根本就不懂签证,面对签证官白白浪费签证的机会,我们都可以想象这些人在签证之前是怎么想的——周围的人都告诉他,别紧张,没问题,现在形势很好,肯定可以过的,于是他们就真的不紧张,真的认为没问题,草草的准备一下,就准备顺利的通过,最后被拒签了。事实上呢,你看到的只是签证经验,成功地经验都是大同小异的,你永远都不知道那些顺利通过的人在背后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每一个签证的人都应该记住——肯定有人是因为运气而通过的,但是,那个人肯定不是我,我要用我的实力去说服签证官。”
我回答说:“其实,这些真的不能完全的责怪那些准备签证的人,每一个人都是有惰性的,追求真理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而且,每天,论坛上都是充斥着这种互相鼓励,互相安慰的语言,他们的本意是好的,但是结果却是误导的。对于一个准备签证的人而言,你永远不要希望周围的人能给你多么正确的建议,你必须自己去判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相信什么,不应该相信什么?就好象我们之前说的,首先你必须学会怀疑,然后才是正确的学习,对吗?那么,太傻,既然我们已经明确的签证的准备就是要提高交流的技巧,到底应该如何去做这种提高呢?”
太傻接着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如果说方法,在《太傻签证》中已经写的很明确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看懂。首先看你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真的希望成为签证的7种等级的第4等级以上的签证者,你就必然走上一条很辛苦,也很枯燥范围的研究的道路,你只有像太傻签证咨询中心研究签证那样系统化的对签证进行研究,你才可能真正的把握签证的精髓。这条提高的路没有任何的捷径,除非你本身就是一个交流的天才。至于太傻签证咨询中心做签证研究是如何一步一步进行的,需要经过哪些步骤,《签证的艺术》的第一部分也说得很明确,但是,很少有读者会认真地看那些——很多人始终认为,那些辛苦的研究都是别人的事情,他们只要直接的看结果就是了,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样不劳而获的东西,你不付出辛苦的努力,就算结果在你的面前,你也会当做什么都没有。”
我点点头说:“我很信服太傻咨询中心的研究实力,我相信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所谓的中介能达到现在太傻咨询的专业层次,但是,对于一个自己准备签证的人而言,按照太傻咨询的研究步骤去研究是不是太艰难了,而且他们也根本无法获得向太傻一样的第一手的信息和最直接的客户背景信息。有没有什么更便捷的一些方法呢?”
太傻想了想说:“其实,太傻的研究方法只是一条循序渐进的路径,没有人可能再象太傻一样花三年的时间去研究签证,一个人自己准备签证,只要首先理解主要的核心要素,包含我这次和你说的三个基础,然后按部就班的去研究和自己背景、专业比较类似的签证经验,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这种提高是有限的,一个人要想真正的在签证领域掌握签证的精髓,就必须学会向MBA 做案例分析一样的去分析签证经验。你知道太傻签证咨询中心是怎么培训员工的吗?每天做一篇深入的案例分析,每周做一篇固定论题的3-5页纸的研究报告。当然,一个自己准备签证的人是没办法达到写研究报告的层次的,但是,每天做一篇深入的案例分析,肯定没有问题,太傻论坛上有那么多素材,你要是真的能够每天深入的分析一篇,一个要点一个要点的分析,一句话一句话的去琢磨,很快你就会获得很大的提高。”
我想了想,还是没有明白太傻说得案例分析是什么样子,于是问太傻要一个参考。太傻随手从桌边的书稿中抽出几页纸,交给我,说:“你看,就是这样,每一个对话后面都进行有目标的详细分析,但是,一定要把这种分析写出来,不要只是在心里琢磨,等你做到第15份案例分析的时候,你就会有意识的在未来的分析中做分类型分析,就是不是每一篇都从头到尾全面分析,而是有目标的分析,比如三篇在一起,横向分析回国计划的处理模式。但是,要注意一个很重要的一点,这种案例分析一定要写出来,否则没用,因为你写出来,未来可以去回顾,回顾的时候你会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另外,这种案例分析,必须在你有相当的经验的情况下去进行,否则你不仅不会有提高,反而会被误导。因为这些签证经验里面的大部分的经验,都是错误型的经验,即使有的人通过了,也并不代表他们是用正确的方法。所以,相对,分析拒签的经验,会更有价值——就好像太傻强调的,拒签了,肯定不是因为运气,那么你就要判断到底错误在哪里。”
我仔细的浏览了那几份样本,觉得这种研究方法真的很直接,鲜明,很多纸上谈兵没有办法明白的东西,在实际的案例中显示的那么直接。我突然间有一个想法,对太傻说:“太傻,你看,我知道你很为难把《签证的艺术》的全部内容完全的公开,但是,你可以把这些案例分析公开呀,比如你可以做一个每日案例分析的小栏目,每天发表一个案例分析,并且让大家回帖讨论,这样肯定会有很好的指导性效果的。”
太傻想了想,回答说:“确实是一个好主意,我安排一下,看看效果吧。要是这种方式确实比《签证的艺术》那种研究说教型的文章更有效果,就重点在这个签证季度用这个方式好了,我估计《签证的艺术》怎么也要到明年才能全部发布的,你知道,我是多么头疼这个事情,又要把道理说得深刻,又不能太乏味!更不能有什么主观因素的误导  真是很麻烦的一本书。”
我笑着说:“但是,我相信这本书一旦公开,将是一本完全改变签证领域的书,仅仅从这本书已经发布的前言部分,我就可以看得出来,只有像太傻这样真正做签证研究的地方,才能够写出这样的书籍。这是任何其他的地方无法媲美的层次。我唯一的希望,就是今年我签证之前,能够多看几章。”
太傻笑了笑,说:“不要对这些寄予太高的希望,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就算没有这本书,你也要去把握自己的命运,对吗?太傻,太傻咨询中心能给你做的,只是一些帮助,也许是一些很关键性的帮助,但是,这些仅仅只是帮助,你必须去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好像,就是你是太傻签证咨询中心的客户,你不是还是要自己去签证吗?《签证的艺术》确实是很有价值的,但是,你要正确的使用它,不要去依赖它,这次的谈话我们很匆忙,不可能在半个小时把签证所有的要点都讲得清楚透彻,你还需要自己回去好好的研读,思考,你什么时候真正的掌握了交流的艺术,什么签证的艺术,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垃圾了,不看也罢。”
我点点头,说:“不管怎么样,我很感激太傻网,它已经给了我这么多的东西,以至于有时候我再向它索取什么会特别的心虚,我希望,未来我也能够有机会为这个地方做一点点贡献,也许我会把握留学的经历写出来,不过,这肯定不是一本研究论文,终究,我不是专门研究留学的。太傻,今天真的很感谢你,我来这个地方的时候,还对签证充满了疑虑,不知道应该如何着手,但是,现在我已经很清晰的找到了方向,你还给了我那么多那么好的意见还有方法,我相信,我一定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克服签证的难关。”
太傻笑了笑,说:“不是我帮助你,是你自己帮助你自己!不过,Jim,我想,等你完成签证之后,我们应该还有最后一次谈话,我把这次谈话作为送给你前往美国学习的一份礼物吧,等你签证通过了,你记得和我约时间呀。我们下一次谈话,主要谈两个问题,一个是也许你即将感到迷茫的问题——为什么要留学美国,这种选择你真的认为是一种值得的选择吗?另外一个问题,是一个更高层次的问题——必杀技。我们讨论了很多留学签证的方法理念和技巧,但是,这些技巧方法都是一个层面的,事实上,还有一个更高的层面,到达了这个层面,你就会掌握一份必杀技,不管是对留 、申请、签证、还是你未来的学习,事业,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全部通杀,而且,这个话题我们之前都从来没有讨论过,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缺憾,下一次,我们把它补全了好了。”
我很无奈的说:“太傻,你又在钓我的胃口了,我都恨不得明天就去签证了,不管怎么样,我会好好的思考你的这两个问题。再见了!”
说完,我向太傻告别,走出了太傻的办公室。
晚上回到家,我给太傻写了一份致谢信。
太傻:今天和你的谈话,我不断的思考,慢慢的理解,它事实上是我们之前八次关于留学申请谈话的缩影,我们再次将那些我们熟悉的原则运用到了签证,你再次向我展示一个真正专业的人的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最令我感动的是,太傻在申请和签证领域的不懈努力和深入的钻研,这种钻研的结果,又让这么多人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签证是一个独特的领域,它比申请难很多,也复杂很多。在同你谈话后,我再次研读 《签证的艺术》的书稿,更感到你的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观点。这本书也许没有完稿,但是,我相信,太傻所公布的每一个章节都会造福更大的一群人。另外,请考虑我提出的每日案例分析的想法,希望这也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以下是我总结的这次谈话的要点,仅供参考。
1.正确的理解签证首要的任务是走出签证的误区。签证是一个独特的充满了谣言和歪曲事实真相的见解的领域,还被各种运气论和形式论的扭曲。如果你不能真正的摆脱这种影响,你将永远找不到签证的正确路径。
2.签证是一种交流,而不是一种对抗,你要做的是去说服签证官,而不是去驳倒签证官。你只有真正的理解签证官,才能真正的理解签证的精髓。
3.签证难点的本质在于——在很短的时间去说服一个对你有偏见的人。这是唯一的一个难点,也是最本质的难点,其他任何因素都是次要因素。所以你要理解如何把握时间的优势和劣势,你要深刻明白签证官到底有哪些偏见,更重要的是你要掌握说服人的技巧。
4.交流和营销一样,是一门巨大的学问,也是中国学生最缺乏的素质之一。有效的交流,主动的交流只是签证交流的基础,你如果希望在交流中获得控制权,并确保最后的结果,你必须从更深的层次理解交流的艺术。
5.做一个研究者,是深入理解签证精髓的唯一途径。你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尝试很多模式和领域的研究,但是请务必在纸上记下你的思考,以便供未来参考,你还需要小心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6.任何一本书,一个机构甚至太傻咨询中心都只能给你有限的帮助,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的掌握自己的命运。
Jim - 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