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临床肿瘤转移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30:31
 第一节  骨的应用解剖         人体的骨路是由骨和骨连接构成。位于皮肤和肌肉深面的内骨骸,在维持体型、保护脏器和支持体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颅骨和椎骨保护着大脑和脊髓,骨性胸廓保护着心、肺、肝、脾等重要器官。骨骼肌附着于骨面,肌纤维收缩时,肌纤维内的收缩物质具有分解三磷酸腺苷而释放能量的功能,以维持肌肉收缩。以骨连接为支点,牵引骨能改变位置,产生各种运动。所以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骨连接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则是运动的动力,也就是说,骨骼肌是运动的主动部分,骨及骨连接是运动的被动部分。
        骨是人体的一个器官,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骨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和骨基质所组成,坚硬而有弹性,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活体骨是一种有生命的活的器官,具有新陈代谢及生长发育的特点,并有破坏、改建以及创伤愈合、修复再生的能力.它不仅随年龄的增长有缓慢的变化,而且在外伤或疾病时往往发生急剧的反应。经常锻炼下,骨发育良好,长期不用时会萎缩退化。骨基质中含有大量钙盐、磷酸盐沉积,为体内钙与磷的储存库,并参与钙、磷的代谢与平衡。骨髓有造血功能。     一、骨的形态
        成人有骨206块,分成躯干骨、颅骨及四肢骨等三部分。根据骨的形态,一般分为扁骨、短骨、长骨及不规则骨等四种(图8-1)。
   (一)扁骨
        宽扁,呈扁状,多位于人体中轴,组成容纳重要器官的腔壁,起保护作用,如颅骨、肋骨、肩胛骨等。
   (二)短骨
        一般呈方形。除表面为密质骨外,内部全为松质骨,能承运负压,起支持作用。短骨多位于承受压力较大而运动又较复杂的部位,如跗骨和腕骨。
   (三)长骨
        多呈管状,位于四肢游离部分,因其较长,故在肌牵引下,运功幅度亦大。长骨的中间部分稍细,称为骨干,内有空腔,即骨髓腔,内含骨髓。骨干表面因有滋养血管、神经进出而形成滋养孔。骨的两端膨大,称为骨骺(hou),其光滑面即关节面。骨下与骺相邻的部分称为干骺端(图8-2)。                  
    (四)不规则骨
        有些骨如椎骨和颅骨某些部分功能多样,其形态呈不规则状。有的不规则骨内部具有含气的空隙,称为骨窦,如上颌窦等,发音时起共鸣作用,并能减轻骨重量,这些骨统称为含气骨。
        部分肌腱或韧带内常有卵圆形结节状小骨块,称为子骨,直径一般只有几毫米,但髌骨例外,为全身最大的子骨。子骨多在手掌面及足跖面的肌腱中,裸出面软骨层常增厚。
    二、骨的构造
                骨有骨质、骨膜、血管及神经等部分(图8-3)。            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密质和松质两种。骨密质分布于骨的表面而骨松质则位于骨的内部。密质在长骨是骨干的主要层,骨质厚而致密。由规则而且紧密排列成层的骨板构成,抗压、抗扭曲力强,与四肢强有力的杠杆运动有关;在短骨和长骨骨骺的表面仅为一薄层;在扁骨中的颅盖骨则成为内、外板。内、外两板之间介以松质骨,为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为颅内外静脉通道之一。由于内板较薄,且弧度较显著,受暴力时,内板较易骨折。松质由许多交织成网的杆状或片状的骨小梁构成,主要见于长骨骨骺和短骨内部。长骨干密质深面也有薄层松质骨。一般来说,松质骨小梁的排列方向与各骨所承受的压力以及相应的张力方向是一致的。
        骨膜是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膜。被覆在除关节面以外的骨表面者称骨外膜,衬在骨膜腔面的称骨内膜。骨外膜富有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对骨的营养、新生和感觉有重要意义。其外层有粗大的胶质纤维束穿进骨质,起固定骨膜的作用;内层细胞在幼年时非常活跃,进行分裂繁殖,分化为骨细胞,直接参与骨的生成,到成年时转为静止状态。但其终生保持分化能力,一日发生骨损伤,如骨折,又重新分化为成骨细胞,形成骨痂,愈合骨折。骨内膜是薄层结缔组织,其细胞也具有造骨功能。
        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网眼内,主要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和网状结缔组织构成,并有丰富的血管分布。在胎儿和幼儿时期,全部骨髓腔和骨松质网眼内都是红骨髓,因含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及其他幼稚型的血细胞,具有造血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转呈乳黄色,成为黄骨髓,缺乏造血能力。但当大量失血或贫血时,黄骨髓又能转化为红骨髓而执行造血机能。一般的扁骨、不规则骨及部分骨松质中的红骨髓终生存在,因此临床上常选髂骨等处进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以诊断疾病。
       关节软骨紧贴在骨骺端的关节面上与关节构成。        骨的血管、神经保证了骨的正常生理功能,在神经系统作用下,进行物质代谢,使骨的形态结构与体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相适应。 三、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
            骨的物理性质主要表现为硬度及弹性两个方面,它们是由骨的化学成分所决定的。骨含有机物和无机盐类。人体一生中,骨物理特性的年龄变化,即由于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比例不断变化所造成的。干骨内有机物包含有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约占骨总重量的30%—40%。粘多糖蛋白含有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及透明质酸等3种大分子多糖类。电镜下,骨胶原纤维直径为500-700Å,具有的640Å或680Å等间隔横纹的单位原纤维组成。骨胶原纤维在骨板中的成层排列,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盐类即通常所称的骨盐,主要为碱性磷酸钙、碳酸钙、氟化钙、氯化钙等,约占骨总重量的60%。70%。在电镜下,骨盐呈细针状结晶,宽10-30Å,长约200-400Å,它沉积在胶原纤维内,沿纤维长铀规则地平行排列。骨盐的沉积形成了骨的硬度。若用烯酸或络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脱掉钙盐,仅剩下有机物,骨变得柔软易弯曲,甚至可将原来的长骨打成结。如以煅烧法焚烧有机物,剩下的无机物,即骨灰,变得异常酥脆。幼年时,骨组织中有机物相对较多,因此小儿骨柔软性大而坚硬度小,易受压缩发生变形;老年人骨则与之相反,含有机质少,而无机盐类相对较多,故脆性较大易折。
        一般来说,成人骨的有机物、无机盐的比例最为适合、因而骨具有很大的硬度和一定的弹性,非常坚韧。各骨均具有相当大的安全度。以股骨为例,跑步时的安全度为5.68.走路时为11.36,站方时为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