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们的行为方式决定着自己的结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18:24

2、人们的行为方式决定着自己的结局

【原文】曰:“呜呼!天难谌1,命靡2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3常,九有4以亡。夏王弗克庸5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监于万方,启67有命,眷8求一德,俾作神主。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9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师,爰1011夏正12

“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僭13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

【译文】伊尹说:“呜呼!上天很难相信,因为天命无常。经常保持道德,就能保住地位。如果道德不保恒常,既有九州也会灭亡。夏王不能需要道德,怠慢神灵虐待人民。皇天就不保佑他,皇天监视万方,启发开导有天命之人,眷顾寻求一种有道德的人,使他成为神灵之主。有我伊尹及成汤王,都有一种道德,能够适应上天心意,接受上天明确命令,以九州所有人民的意愿,改易变革夏朝的政治。

“并不是上天偏爱我们殷商,只是上天会佑助一种道德;并不是殷商去求下层民众,只是民众愿意归向一种道德。道德惟有一种,行动就没有不吉利的;道德有二三种,行动就没有不凶险的。吉凶不会超越人的行为,是由于上天降灾降祥的根据在于人的道德。

【说明】本节仍是伊尹的教导,他首先说明每一个人都需要道德,但不是乱七八糟的道德,而只是一种道德。无论上天降下什么,都是人们自己作出来的。所以人们的行为方式决定着一切,决定着自己的结局。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呢?

——————————————————

【注释】1.谌(chén尘)《书·君奭》:“天命不易,天难谌。”《诗·大雅·荡》:“天生烝民,其命匪谌。”《尔雅·释诂上》:“谌,信也。”《说文·言部》:“谌,诚谛也。”这里用为相信之意。

2.靡:《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靡所与同。”《诗·小雅·四牡》:“王事靡盬,我心伤悲。”《诗·大雅·皇矣》:“比于文王,其德靡悔。”《荀子·儒效》:“乡也,胥靡之人,俄而治天下之大器举在此。”《战国策·秦策》:“靡不有初。”《尔雅》:“靡,无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靡不毕现。”这里用为没有之意。

3.匪(fěi翡)《易·无妄·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诗·陈风·株林》:“匪适株林,从夏南兮!”《诗·小雅·杕杜》:“匪载匪来,忧心孔疚。”《诗·大雅·文王有声》:“匪棘其欲,遹追来孝。”《诗·周颂·桓》:“天命匪解,桓桓武王。”《广韵·释诂四》:“匪,非也。”这里用为表示否定之意,相当于“不”之意。

4.九有:即指九州。《诗·商颂·长发》:“九有九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5.庸:(yong雍)《书·康诰》:“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庸。”《诗·鲁颂·閟宫》:“锡之山川,土田附庸。”《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礼记·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孟子·告子上》:“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刦之以师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父子或怨譟,取庸作者进美羹。”《说文》:“庸,用也。”这里用为用、需要之意。

6.启:《书·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无越厥命以自覆。”《左传·定公四年》:“皆啟以商政。”《论语·述而》:“不愤不啟,不悱不发。”《孟子·滕文公下》:“佑啟我后人。”《礼记·祭统》:“啟古献公。”《说文》:“啟,教也。从攴,启声。”这里用为启发、教育之意。

7.迪:《书·益稷》:“迪朕德,时乃功,惟叙。”《书·太甲上》:“启迪后人。”《说文》:“迪,道也。”这里用为开导之意。

8.眷:(juàn倦)《书·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书·太甲中》:“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诗·大雅·皇矣》:“乃眷西顾,此维与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眷顾楚国。”《说文》:“眷,顾也。”这里用为照顾之意。

9.享:《书·康诰》:“无我殄享,明乃服命。”《书·酒诰》:“有斯明享。”《诗·周颂·载见》:“率见昭考,以孝以享。”《文选·王粲·从军诗》:“自非圣贤国,谁能享休斯。”这里用为适应之意。

10.爰:《书·盘庚上》:“既爰宅于兹,重我民,无尽刘。”《诗·邶风·击鼓》:“爰居爰处?爰丧其马?”《诗·小雅·斯干》:“爰居爰处,爰笑爰语。”《诗·大雅·公刘》:“干戈戚扬,爰方启行。”《孟子·梁惠王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这里用为改易、更换之意。

11.革:《易·鼎·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书·尧典》:“厥民因,鸟兽希革。”《诗·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诗·大雅·皇矣》:“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国语·周语下》:“厉治革典。”《韩非子·扬榷》:“根干不革,则动泄不失矣。”《吕氏春秋·执一》:“天地阴阳不革而成。”《汉书·任敖传》:“故因秦时,本十月为岁首,不革。”《玉篇》:“革,改也。”这里用为变革、更改之意。

12.正:通“政”。《墨子·兼爱下》:“古者文武为正均分。”《荀子·大略》:“虽天子三公问正。”《尚书大传·皋陶谟》:“有不贡士谓之不率正者。”这里用为政治、政事之意。

13.僭:《诗·小雅·巧言》:“乱之初生,僭始既涵。”《诗·大雅·抑》:“不僭不贼。”《诗·商颂·殷武》:“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诸侯僭于天子。”《汉书·五行志》:“庶位逾节兹谓僭。”这里用为超越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