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池子只能是央行负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1:48:31

围绕央行的“池子论”,官学两界多有解读。一说是股市,一说是债市,一说是系列组合,还有人说是楼市……

 

有一点是明确的,在不改变现行外汇管理体制及思路的前提下,进入国内的境外热钱显然首先会被央行悉数吸收为外汇储备,随后再透过央行票据发行将相应的人民币外汇占款加以回收,即对冲因央行增加外汇储备而释出的人民币。

 

这样看来,所谓热钱池子,只能是央行负责。

 

国内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显示,过去10年,央行负债由最初的3.93万亿(人民币,下同),急剧扩张至今年9月末的24.87万亿,累计扩张5.33倍。其中,因外汇储备扩张形成的央行负债由最初的1.48万亿扩张至19.52万亿,累计扩张幅度高达12.19倍。不难看出,依据央行资产等于央行负债的原理,外汇储备扩张是过去10年央行负债扩张的主要原因。具体情况是,10年间外汇储备扩张金额多达18.04万亿,占央行负债扩张合计的86.15%。

 

如果没有说错的话,“池子论”的核心是以央行负债为池子吸收热钱,其结果自然是央行负债的进一步扩张;待热钱回流时,再从池子里放出去,由此削减央行负债。

 

那么,“池子论”到底有何用意呢?这也不难理解,说白了就是防止因热钱流入导致的人民币流动性泛滥,进而防止热钱冲击股市、楼市、债市以及信贷市场,最终的目的是防止新的不良贷款损害国内金融安全。

 

看上去,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逻辑。但是,如果不能有效阻止人民币大幅升值,待热钱回流时,少不了要带着丰厚的汇兑收益,其结果是让热钱狠狠赚了央行一把。央行的损失,就是财政的损失,当然也是国内居民财富的损失。背的抱的一般沉,热钱冲击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

 

话说到此,“池子论”毫无新意,所不同的,只是此前往“池子”里注入的是因贸易顺差形成的外汇储备,此后往“池子”里注入的是因热钱流入形成的外汇储备。

 

换一个角度看,“池子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也毫无新意,过去是紧缩,今后还是紧缩;过去是将外汇储备作为主要紧缩工具,今后还是将外汇储备作为主要紧缩工具。不同的是,过去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是贸易顺差,今后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是热钱。

 

未来的担心有两个,一是担心未来国内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将前所未有;二是担心未来人民币升值压力会与日俱增。想想看,你把人家多发的钞票揣在腰包里不花,人家不会跟你急红眼吗?

 

其实,钱是用来花的,不是用来囤积的。央行囤积的钱多了,市场上的钱就少了,市场上的钱少了,经济就会趋冷,失业就会增加,居民收入增长就会受到牵制,有钱的就会继续有钱,没钱的就会更加缺钱。一味紧缩货币,中国将失去基于人口周期的发展机遇。等到哪天想通了再去花钱,恐怕钱就不值钱了。结果是鸡飞蛋打,人也没了(指劳动人口减少),票子也毛了。

 

所以,规避热钱冲击固然重要,抗通胀固然重要,但对比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终究还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