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是否开始“退出”反危机政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28:44
新华网北京12月8日电(记者 刘欢 王建华 倪元锦)北京的经济分析人士说,明年货币政策回归中性的同时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表明中国正在审慎稳妥把握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时机、节奏和力度,这有利于其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相机抉择、科学调控。
受访的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为了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向好的势头,中国不会轻言全面“退出”经济刺激政策,而将相机择策应对危机的后续影响。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近期召开。本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明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显然,经济社会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以及通货膨胀压力上升是中国货币政策回调的主要原因。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0.6%。根据世界银行最新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全年可能增长9.5%。
中国10月份的CPI数据同比上涨了4.4%,为年内首次突破4%,并创25个月新高。多数分析人士预计,今年11月份CPI将继续上扬,而明年上半年CPI很可能达到4%以上。
“无论是出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还是出于抑制通胀的需要,中国的货币政策都需要适度调整和转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说。
他认为随着明年中国通胀趋势可能进一步蔓延,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和力度也将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今年以来,中国央行已先后通过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加息和持续的公开市场操作,适度控制货币信贷投放力度,对经济运行的货币环境进行了一系列微调。    “当然,有所缩紧并不意味着将实施全面的紧缩政策。”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说,“稳健的货币政策实际上还是根据经济形势相机抉择、可松可紧。”
当前,欧洲债务危机又起新的波澜,欧美发达经济体复苏依然乏力,均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犹存的证明。
中国官方研究机构的研判结论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有可能持续到“十二五”(2011-2015年)前半期。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十二五”规划要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
“明年中国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经济刺激政策并未全面退出的信号之一。”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
他预料未来两到三年内财政政策不会大幅转向,但是“投资方向主要会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及民生领域”。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了一系列安排,提出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社会保障薄弱环节建设,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重点工作任务,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等。
“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十二五”前期要确保国家扩大内需的重点在建和续建项目顺利完成并发挥效益。发挥产业政策作用,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
“估计明年、后年的财政支出不会出现大幅减少。”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
今年10月份,全国财政收入7860.31亿元,同比增长14.8%。前10个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70899.82亿元,同比增长21.5%。    从中国的整体财政状况看,虽然一些地方政府面临融资平台债务问题,但风险尚属整体可控。目前中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在3%以内,累计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在20%左右,均在公认的国际警戒线内,状况良好,为未来几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了重要支撑。     从世界范围看,无序的、不合时宜的“退出”只会带来严重后果,历史的教训不可不吸取。上世纪30年代,正是由于各国在退出机制上未能协调一致,结果破坏了复苏进程,并导致很多国家陷入“二次衰退”。
庄健认为,在反危机期间,强化全球各经济体之间宏观政策的协调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退出”方面。而鉴于在全球的巨大影响力,中国的协调配合尤为重要。
中国领导人曾多次在重要的国际场合指出,世界各国在“退出策略”方面应加强协调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