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彦芳:焦裕禄身后纪实(续一)--任彦芳民心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44:10
首页 |博客群 |公社 |专栏 |论坛 |图片 |资讯 |注册 |帮助 |博客联播 |随机访问
任彦芳民心网
任彦芳:焦裕禄身后纪实_我和兰考- -|回首页 |2007年索引 | - -焦裕禄身后纪实(续二)
任彦芳:焦裕禄身后纪实(续一)
第一章              凤凰大视野: 寻找英雄
海内外来鸿:要问详情
秋去冬来,春秋代序。话说我正在为书的问世苦恼之时,为书中所写真相不能让广大读者知晓而焦急时刻,2006年6月10日,香港凤凰卫视台的记者来找我,他们是为寻找英雄,为了解焦裕禄而来。记者说,他们看过我写的长诗,最近更看到我在国际网上发表的关于焦裕禄及身后继任者命运的文章,便决定来采访我,为了寻找我,他们费了好多周折,找到了我所在的单位,这才知道我的电话,才和我联系上,向我采访也经过了我所在的单位。
记者并没有采访提纲,让我说我想说的话,海阔天空,没任何限制,说办就办,让我找个地方,便支起了机器,对好灯光,我便打开了历史的闸门,让回顾的流水顺流而下,流进记者的录音盒里。 我们一气谈了近五个小时,记者最后说谈得很好,说哪天播出他们会提前说给我,为了能听到香港凤凰卫视的声音,我特意在农村按上了卫星天线,以便接收。
他们临行前,让我和焦裕禄的继任者周化民通了话,他们立即去河南省。
一个月后,七月十五日晚上,我从凤凰大视野里,又看到了我的老朋友,我的前辈张申同志,看到了周化民同志,也看到了焦裕禄的大女儿焦守凤,大儿子焦国庆,看到了老朋友相识四十多年的兰考县委原宣传部副部长刘俊生。
记者把我们的谈话剪接成一个集体交谈。
这之后,我便接到了海内外的电话,说他们在香港凤凰卫视上看到了我,更有不少朋友向我提出,说谈得太简单,还似乎没有说透,他们希望能把这段历史写出来。我回答说,我早就写出来了,但愿你们能够看到这部书。我说,这香港凤凰大视野,算是我写的书的提要吧。
现在把香港凤凰大视野录制的《寻找英雄》原样录下,以让没有机会看到这节目的朋友能看到它的内容:
寻找英雄

主持人:
1966年2月7日,一篇由穆青、冯健、周原三人撰写的题为<县委书记的榜样__焦裕禄>的通讯,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送。有人说这篇通讯无异于在兰考上空爆炸了一颗精神原子弹。
(画面:电影<焦裕禄>中的镜头=)
这是电影<焦裕禄>中的一个情节,是焦裕禄初到兰考,在火车站看到的灾民逃荒的景象。
(焦裕禄照片)
这是1962年的焦裕禄。这一年的冬天,受开封地委委托,从尉氏县调任到兰考。前任兰考县委书记王金碧由于生活作风问题被调离;时任开封地委书记的张申提议由焦裕禄来担任兰考县委书记,这一年他四十岁。
任彦芳 作家:
兰考穷,兰考富,兰考出了个焦裕禄。
兰考后来是以焦裕禄出名的,以前是以穷,以讨饭有名。妆时的干部为穷发愁,都不愿在这儿。
张申  原开封地委书记:
当时的县委书记也不行,也懦弱;因为他本身在那样困难的情况底下,发生了生活作风问题。发现这个情况,我觉得兰考不行,县委书记得换人。把县委书记给换了,换了调谁去呢?当时考虑的是另外调个县委书记,可这个同志不愿去,他怕困难;我就想到焦裕禄了。
任彦芳:
而找到焦裕禄的时候,焦裕禄二话没说。既然党派我去,这个地方最穷,我希望地委帮助我。我去,努力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
张申:
因为对焦裕禄,我知道他。1948年,我在尉氏县当县委书记,他在县委宣传部当干事,以后当团委书记。这个人很能干的。
(焦裕禄照片)
记者:
接到地委通知的焦裕禄,于这一年的十二月来到兰考,不久他把妻子和六个孩子也接了过来。
焦裕禄的长子 焦国庆:
我父亲在去兰考之前是尉氏县委书记。我们全家从尉氏到兰考的时候,这一看兰考县城就不一样。。。。
焦裕禄的长女 焦守凤
一下车全都是白茫茫的,就是那盐碱,没有长树;这里确实是自然环境很差的,都是盐碱地,又连续几年下大雨,淹的淹了,都不长庄稼。
记者:
位于黄河故道的兰考,受到盐碱、风沙、内涝三大自然灾害的侵袭,兰考人称为“三害”。
张申:
大家为了逃命啊,这就往西跑,扒上火车往外边走,有上西边去的,有上南去的;上西边去的多。所以兰考难民出去逃荒,比较出名了。
任彦芳:
当时称为兰考路线。什么叫兰考路线?就是逃荒讨饭的路线。兰考的小车站,给全国的压力挺大。全国铁路都提出来到处都是兰考要饭的,他们都是管扒火车叫扒大轮;他们不是坐那客车,而是扒货车;见到货车一来,这些人便蜂涌而上,挤上去;这车拉到哪儿就是哪儿,到那儿便下车讨饭。有的拉到大西北去,到那里去讨饭。
记者:
面对粮荒和饥饿,焦裕禄想从外省购粮救急;但是当时粮食属于国家物资,实行统购统销;想到外地购粮,需要冒极大的政治风险;
刘俊生  原兰考县委宣传部干部:
这时候焦裕禄是极积的想办法,在粮食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到外地购买了很多代食品,比如萝卜干呀,红薯干呀,这不要粮食这边;当时粮食是不能动的。
记者:
在暂时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以后,焦裕禄总结了很多近几个县治理风沙的经验,开始在兰考境内,大量地栽植泡桐,用来防治风沙。若干年后,那些栽种的泡桐树都已经成材,砍伐后,成了几家乐器厂的上好的木料。唯独这一棵,兰考人却把它留了下来。因为它是当年焦裕禄亲手种下的,兰考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焦桐”
任彦芳:
1957年,兰考的粮食产量是历史的最高水平。1957年以前,兰考是粮丰林茂;泡桐树都起来了。没有内涝,也没有盐碱。
刘俊生:
1958年,那时候号召大炼钢铁。用什么炼哩?就是用树木。有很多树木就是这时候被砍伐了,泡桐统统给砍了!大树小树都砍光了!砍的树,便云炼钢去了。结果是钢也没有炼出来,树木全砍掉了;树没有了,风沙便又起来,再也没有挡风沙的了。兰考的风沙就是这么起来的。
张申:
人民公社化了。很多劳动力都调出来了。地里的粮食也没有人收了。那年是丰收啊,花生在地里都没有人拾没人收。吃饭不要钱,所以把粮食糟塌了。
记者:
有人说1958年的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和浮夸风也是“三害“。是比自然灾害更厉害的灾难。
任彦芳:
说谎话说瞎话,说粮食亩产多少万斤;完了以后,便是高报了高征购,都征购上去了,老百姓没有粮食了。
记者:
1963年前后,焦裕禄冒险对兰考的经济体制进行了一些变通。
刘俊生:
为了使群众的生活比较能有稳定性,固定性,刺激群众生产积极性,所以把当时的一些荒地,把一些边远地承包给社员,让社员来耕种。
任彦芳:
他先看到有的村的枣树包给个人了,结果枣落住了;他受到启发,他就采取了林木的几包,搞了承包责任制。
张申:
这样逃荒出去的就少了,出去的人也回来了;人们有盼头了。
任彦芳:
那时候是谈包色变哪。谁敢说一个包字,那包产到户便是资本主义,那就是立场问题,路线问题;焦裕禄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说包下去,出了错我负责。
记者:
1963年前后,焦裕禄的肝病数次发作,剧烈的疼痛,使他多次倒下;1964年,焦裕禄住进了郑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在附属医院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张申:
他去兰考工作的时候有肝炎,那时还没有肝硬化;后来,我知道他肝硬化了,我叫他去医院检查。。。
焦守凤:
他去医院时,身体非常虚弱,脸上疙疙瘩瘩的,说话也非常吃力。我去医院看父亲,他就问我:兰考下雨了没有,地淹了没有?我对他说没有。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当时在开封。我想,你都病成这样了,你还管兰考干么呀?
任彦芳: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与世长辞。我的母亲受到巨大的刺激,也住进了医院。她给我写信说:一个最好的好人焦裕禄,老焦不在了!
记者: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晚期医治无效,病逝于郑州。终年四十二岁。

记者:
这是1966年2月7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_焦裕禄>。
张申:
焦裕禄去世后,我们认为这个同志很好,精神可嘉;当时地委就发出向焦裕禄学习的通知;以后又报到了省里,省里也通知学习焦裕禄。
任彦芳:
我来开封探望母亲,听她讲了许多焦裕禄的事,我当时非常感动。我就给所在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党委写了一封长信,讲焦裕禄的事迹;1965年2月,长影党委派我来兰考搞焦裕禄的电影剧本。
记者:
这是1966年2月任彦芳发表的一首长诗,<焦裕禄之歌>;
1965年,为了深入兰考生活,任彦芳参加了兰考的四清工作队。就是这时候,新华社三位记者来到了兰考。
任彦芳:
1965年8月,我参加了兰考县四清工作队,和兰考当时的县委书记周化民一起,在他蹲点的城关公社胡集村。搞到12月份,这时才听说新华社来人了,说是要写焦裕禄。
刘俊生:
周原先来的,来了他第一个见到我。
任彦芳:
当时,他们来豫东,是想写兰考的生产救灾情况;因为兰考是豫东最穷的县。到了兰考,一说生产救灾,必然要说到为了兰考救灾,为了兰考除三害而牺牲的,就是说把生命都搭进去的焦裕禄。
刘俊生:
这时,我就和他们谈,我们这个县,为了除三害,把我们的县委书记都累死了。一说到这儿,他问是怎么累死的。我说了焦书记是怎样累死的为了除三害;他听了说好,我们这次就写这个书记,搞一篇大的报导。
任彦芳:
周原,穆青,这些记者都为焦裕禄的事迹非常感动,于是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就开始写焦裕禄的大通讯。据我所知,这个焦裕禄的通讯,是他们采访了四天之后,在开封写的,由周原起草,穆青修改。我知道这消息后,到了县委,见到周原同志,周原说,你们长影抓到了一个很好的题材,你们很有见地呀。
记者:
1965年年底,周原在张钦礼等干部的陪同下,在兰考进行了四天的采访;其间,周原从兰考干部和百姓那里,了解到焦裕禄的许多事迹。为了避免一些宣传口径和中央精神相违背,他们挑选从生产救灾的角度,对焦裕禄进行描写。然后,在县委举行的大通讯的讨论会上,周原和县委其它同志发生了争吵。
周化民 原兰考县委书记:
县委就开会了,周原就念了。念完这后,让大家提意见。提意见不是嘛。我是县委书记 ,提意见,别人没说话,我就说我提几条。我说其它情况我不了解。我听了之后,觉得说兰考的面貌改变了,有点过份了。我说还是留点余地好。
任彦芳:
在通过稿子的当时,因为是周原自己写的东西,非常偏爱吧,所以人家县委的同志提出任何不同意见,他都一一反驳。有的县委同志说他很粗暴,就是不允许不同意见,所以便没有听到多少不同的意见。
周化民:
好多意见被压下了!周原是新华社记者,他说,他已经留有余地了。 他不同意不同的意见,我说那就算了吧,我也就不说了。
任彦芳:
当时周原反驳说,焦裕禄的精神已经变成物质了,就是已经改变了面貌了嘛。实事是,兰考并没有改变什么面貌;有所改变,与根本改变面貌还距离非常远。当时沙荒、盐碱,尤其是盐碱地非常严重。后来大通讯一发表,很多人来参观,才看到原来兰考还是这么贫穷,灾害还是这么重啊。
刘俊生:
但是主要是穆青一直说,焦裕禄的精神非常的好,如果焦裕禄精神能够宣扬出去,兰考的面貌也总要有点突出的表现;没有这个兰考新貌,焦裕禄精神也不好表现。
女主持人  曾子墨:
1966年2月,江青受林彪委托在上海组织有关人员就部队文艺工作的若干问题举行了座谈。江青在会上讲,文艺黑线专了我们的政。她还认为之前有一大批文艺作品,是在暴露社会主义黑暗面。在这次座谈会上,部队的很多文艺作品都被打成了文艺 黑线。在这种压力下,北影和长影要拍摄的电影<焦裕禄>,因为不能够解决描写兰考县自然环境的恶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被迫搁置了;而此时大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_焦裕禄>的发表后也同样面临尴尬境地。
记者:
这是当年的<文艺座谈会纪要>。
座谈会之后,电影<焦裕禄>的创作被迫中断。
(张钦礼的照片)
而这个人的出现,却使得大通讯成功地避免了电影厂遭遇的尴尬。他的出现却也使得大通讯和那段历史也成为今天最大的悬念。
他就是当年被大通讯誉为“焦裕禄亲密战友”的县委副书记张钦礼。
焦守凤:
穆青他们几个去了解我父亲事迹的时候,差不多都是听张钦礼介绍,还有就是张钦礼找人介绍的。
任彦芳:
张钦礼找人介绍的时候,他其中很多内容实际上是介绍他自己的经历。当时他负责除三害,他介绍的也是介绍焦裕禄关于如何治风沙,如何探水流,如何治盐碱;他是从他做的工作,从除在害的角度来说焦裕禄的。所以穆青听到的更主要的就是这些生产斗争和向自然做斗争;这一点恰好是拯救了这个大通讯。
记者:
对于生产斗争的描写,暂时避免了兰考现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政治风险;然而使穆青始料不及的就在大通讯发表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女主持人  曾子墨:
1966年七八月间,文革进入了新的高潮阶段。1300多万红卫兵在进行全国范围的大串连;9月15日,毛泽东第二次接见红卫兵;这时候有人把年仅十三岁的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领到了毛泽东的面前。当时在场的有林彪等领导人。于是焦守云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留下了一张合影。
消息传回了兰考,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有人说就是凭借着这张照片才使得焦家的人能够顺利地度过了那个混乱的年代。
(毛泽东与焦守云在天安门城楼的合影)
记者:
这就是当年毛泽东和焦守云的照片。
焦守凤:
当时有人给她领过云说她是焦裕禄的女儿,毛主席非常高兴,说我们照处像吧;跟她说了一番话。当时就拉着林彪,来吧,咱们三个照吧。
焦裕禄的长子 焦国庆:
以后,这个林彪又题了词。毛主席没有题词。其它领导人,董必武有题诗。
记者:
由于毛泽东和林彪的眷顾,焦裕禄的家人平安地度过了那个十年;然而这样的眷顾,却没有惠及更多的兰考人。
文革中,兰考的干部群众分化为两派,而两派当时共同的口号都是保卫焦裕禄。
任彦芳:
文革过程是一个神化过程,就是把焦裕禄变成了神,变成了打人的棍子。。。。
张申:
当时省里开会的时候,刘建勋传达毛主席的指示,说要支持少数派,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
任彦芳::
从省到下边都有两派,兰考一派就是以张钦礼为首的一派,在河南省叫二七公社派;另一派就是当时称为老保派。由于观点的不同而形成,两派斗起来越来越烈。
焦守凤:
兰考两派都是为了维护我父亲的名誉;以这个名义想达到个人的目的。
记者:
长达数年的派性斗争中,接替焦裕禄成为县委书记的周化民和地委宣传部长秦一飞成了造反派攻击的目标。
就是这块墓碑也成了周化民他们反对焦裕禄的铁证;理由是焦裕禄的墓碑立的太小了。
周化民:
为这个碑,我不知被打了多少次。
任彦芳:
焦裕禄的墓地,变成了批斗老干部的一个流血的场地;他们逼迫老干部到那里,要人喊管焦裕禄叫爹。。。。
周化民:
我们能喊不能啊?说你们反焦裕禄,你们管焦裕禄叫爹!打死也不能喊哪!秦一飞不喊,我也不喊!
记者:
周化民终被<人民日报>点名批判为死不改悔的走资派。直到好多年后,中共河南省委才为周化民平反落实了政策。
因为在文革中与周化民的对立,这个人再一次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张钦礼在文革结束后被判处十三年徒刑。这就是当年的县委副书记,大通讯中的“焦裕禄的亲密战友”。
任彦芳:
他的灾难是由于大通讯把张钦礼树为“亲密战友”之后。大串连的红卫兵来这儿串连都知道这里有一个焦裕禄的亲密战友;所以因为好多红卫兵不了解兰考的内情的时候,都在支持张钦礼。
周化民:
当时文化大革命厉害了。林彪是毛主席的亲密战友,焦裕禄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张钦礼是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的亲密战友。
中央有个林彪,兰考有个张钦礼。。。
张申:
张钦礼思想不好。这个人能干,有本事;但思想有毛病。他个人主义比较突出,爱出风头;他自己总想当第一把手;结果没有当成一把手,他就心里不高兴。
文化大革命中间,他就拿着焦裕禄这个旗子当成棍子,到处打人。谁在对张钦礼有点意见,就是反对焦裕禄,反焦裕禄就是反毛主席,反毛主席就是反革命。
记者:
这是张钦礼最后的一张照片。
2004年,他埋葬在了自己工作过的兰考县。关于那段往事,随着他的死而凝固了。
任彦芳:
张钦礼多年感到怀才不遇。他见到穆青同志,看到新华社大记者要宣传焦裕禄,他便想借宣传焦裕禄之名,要把自己树上去。所以说了一些瞎话,把自己说成是焦裕禄的亲密战友。他因为这些瞎话,造成了他一生的悲剧。如果他这时不说瞎话,他不可能被写成焦裕禄的亲密战友,就不可能在文革期间走上这个路;不是这个路,也就没有后来这个悲剧,以致被开除党藉,判处十三年徒刑。本来是一个好干部,就这么毁了!
记者:
这是张钦礼追悼会的录像。
据说兰考人万人空巷,其场面不亚于当年焦裕禄的送葬场面。
随着生命的结束,张钦礼成为那段历史中最具有争议人人物。
而大通讯的主人穆青,在文革中也遭遇到了尴尬。
刘俊生:
在文化大革命一开始的这个后期,北京学生,大学生们也把穆青揪出来了。说穆青写的这个东西有问题。有啥问题哩?说当时焦裕禄是带着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的文件来兰考的,是抓阶级斗争的;他是从抓阶级斗来打开兰考局面的;穆青写的大通讯光写生产斗争,不写阶级斗争,这和中央唱对台戏,说穆青别有用心。
任彦芳:
因为最重要的是举旗抓纲。焦裕禄最重要的是抓阶级斗争,举毛泽东思想红旗;你为什么不写这个举旗抓纲,抓阶级斗争,抓两条路线,两条道路的斗争,你这不是歪曲焦裕禄嘛!
周化民:
说兰考人民没有阶级斗争,焦裕禄不抓阶级斗争,那是骟人的;我现在可以说,新华社社长穆青也会说荒言对不对?人嘛,他也是人嘛!
焦国庆:
我记得我父亲在县委大院举行过一次搞阶级斗争的展览;摆的都是兰考阶级斗争的实物和图片。
张申:
兰考的困难这么狠,生产斗争得强调;人民生活过不去不行啊。他虽然抓了阶级斗争,但是他并没有把这个东西突出起来。所以大通讯里没有写,现在看来是对的。如果写了,恐怕焦裕禄也难树起来了。
记者:
从那以后,焦裕禄成为不朽。成为不朽的还有一个创造不朽的人。不论怎样,他留给我们一个英雄,留给我们一段至今还在回味的历史:回味那至今让我闪感动的英雄,回味他们的音容笑貌,只言片语。。。。
任彦芳:
他曾说过这话,在他的讲话里说:我们不能只想作清官哪。清官,那是封建主义的概念;我们是老百姓的长工啊,不是清官啊!
(兰考高大的桐林发出了回声:
我们是老百姓的长工啊,不是清官啊!)
女主持人  曾子墨:
在今天,关于英雄,关于什么样的人能够成为英雄,已经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人说这是时代的进步;然而在过去的年代里,那些时势造就的英雄,我们又如何看待呢?那些往昔的英雄,总是能让我们感受到一分纯真,一分执着,一种尊敬;寻找英雄,或许是在寻找一个逝去的并不久远的年代,寻找我们早已空白的记忆。
感谢你收看凤凰大视野。
这个节目播出后,我收到了海内外的一些来信,提出了不少问题,他们或者觉得没有说清楚,因为这是每个人的谈话,由电视台剪接到一起的,每个人说的不可能是这样的对话,这也难为凤凰台的记者了。
人们关注着张钦礼的命运,关注着他的演变历史,说这是一个悲剧人物,让我多写一些焦裕禄身后,几届县委书记的命运;这些要求正是我早写出的那部<谎言的悲剧>。那就让我们从头说起吧。这就是我在那场动乱的文革中,我写的<我和兰考>的交代,现在我把它公开于世,也做为我对世人的一个真实交代。
【作者:任彦芳】【访问统计: 141】【2007年08月16日 星期四 18:35】【注册】【打印】
Google Adsense
学不会英语看这,不看就后悔
哈佛独创,不用看,不用记,只需听 只需30天,让你说一口流利英语!
www.world90.com


你可以使用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 http://publishblog.blogchina.com/blog/tb.b?diaryID=6417245
发布人: 邮箱:
主 页:
验证码:   
评论内容:

2003-2004 BOK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logDriver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