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添加剂DHA真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38:36

奶粉添加剂DHA真相

文汇报2010-12-08   第十一版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第43期  作者:钱炜
 

    DHA,学名叫“二十二碳六烯酸”,它通常和AA(即“花生四烯酸”)一起,作为营养强化剂,被添加在目前市售的绝大多数奶粉中,并被作为卖点大肆宣传。
    
    关于DHA从商业到科学上的种种争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国内奶业人士认为,DHA的作用可能被商业营销手段过分夸大。美国政府已宣布,将禁止在婴儿有机奶粉中添加DHA。
    
生产:鱼油、藻油之争
    
    目前市场上DHA来源有两种:深海鱼油和藻油。此前有人质疑从深海鱼油中提取的DHA,由于含有EPA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品科学技术室主任霍军生表示,很多食物中都含有DHA,只不过深海鱼类和海藻中的DHA含量较高,因此,DHA产品主要是从这二者中提取而来。
    
    据霍军生介绍,由于鱼油是从动物身上提取而来,除了含DHA,还有EPA(二十碳五烯酸)和胆固醇。EPA对预防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有一定作用,对中老年人健康有益,婴幼儿则不应特别补充,否则会对其正常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而藻油所含EPA水平极低,因此近年来藻类DHA在婴幼儿食品中的应用发展较快。
    
    “并不是来自鱼油的DHA就一定不能添加在奶粉中,只要符合标准,极其微量的EPA是不会影响婴儿发育的。”霍军生补充说。
    
    湖北福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宁超美则指出,此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已经表明,由于受海洋污染影响,从深海鱼提取出的DHA可能残留砷、铅、汞等重金属。为去除这些有害物质,就要在鱼油生产过程中添加额外的工艺和设备。而以生物发酵法生产的藻油DHA,则无需额外工艺就能有效控制这些重金属物质。
    
    据他介绍,由于EPA在分子结构上与DHA非常相似,因此在技术上很难在鱼油中将二者完全分离开来。“实际上,藻油里也不并都是纯的DHA,其含量大概在40%~45%,此外还含有一些其他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生产上只能通过提高技术和工艺水平来尽量提高DHA的浓度。”
    
    的确,藻油本身也并非完美无缺。2005年,国家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曾对国内市场上销售的两种海藻油DHA产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其中一款产品中月桂酸和豆蔻酸的含量高达22%。
    
    而医学上早有定论,这两种饱和脂肪酸可升高人体胆固醇和破坏血管内膜。为此,当时包括北京大学医学院刘泽伦教授在内的16名专家曾向有关部门提交了一份建议书,要求藻油DHA产品的说明书上,除了要标明DHA含量外,还应标明豆蔻酸和月桂酸的含量。
    
    据宁超美透露,他们目前正与湖北省卫生厅一起起草DHA产品的国家标准,而对于豆蔻酸和月桂酸的含量,则并未考虑纳入这个标准草案中。
    
    卫生部于10月15日公布的新版《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征求意见稿)在某种程度上可看作是对DHA鱼油和藻油来源之争的定论。该方案明确规定:婴儿奶粉中添加的DHA,其来源可以包括双鞭甲藻和金枪鱼油两种。
    
    需要提及的是,卫生部的标准只允许婴儿食品添加DHA,具体包括婴儿调制乳粉和调制奶油粉、用于儿童食品的大米及其制品和小麦粉及其制品。与此相冲突的是,目前在国内市场上,除了婴儿奶粉普遍添加DHA,还有某些厂家的食用油也宣称添加了DHA。
    
科学:未确定的功效
    
    那么,DHA到底是什么?简单地说,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基本单位,它又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而DHA就是一种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在人体中,DHA多集中在眼部视网膜和大脑。据介绍,作为直接构成人体的物质,DHA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在网上搜DHA的作用,会找到很多答案,比如可减少妇女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等等。其中最被看重的还是它对婴儿脑部发育的促进作用。
    
    1978年英国营养学家的研究表明,DHA等脂肪酸摄入不足会导致脑功能障碍,这一结论随后为加拿大、日本学者所证实。这也是厂家向奶粉中添加DHA的科学根据。
    
    不过,在霍军生看来,需要在奶粉中添加DHA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人体自身能合成的DHA很少。胎儿在子宫里,可以通过胎盘获得所需的DHA;出生后,则可从母乳中获得,而对于那些早产儿或吃奶粉的婴儿来说,可能就需补充额外的DHA。
    
    尽管如此,在奶粉中添加DHA就一定会起到和母乳相同的功效吗?这个答案至今未获肯定。
    
    10月20日最新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孕妇服用DHA补充剂不会减少患产后抑郁症的风险,同时也不会使她们的孩子早期认知能力和语言发育得到改善。
    
    负责该试验的首席研究员、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MariaMakrides博士将2399名孕妇分成两组,一组服用了DHA鱼油胶囊,另一组接受了相应的不含DHA的植物油胶囊。结果发现,在产后头6个月中,报告罹患严重抑郁症的妇女的百分比在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同时,两组孕妇的孩子在18个月时,在平均认知水平、运动发育上也没有区别。
    
    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儿童食品法典委员会核心组专家丁宗一早在1999年就做过一项试验,将255名初生婴儿分为母乳组、普通配方奶粉组(配方组)和添加DHA和AA配方奶粉组(添加组),按双盲原则进行喂养和数据搜集。3个月后,添加组婴儿的头围和体重的增长都是最多的,体长也居第二位,仅次于母乳组。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2002年的《中华儿科杂志》上。
    
    因此,丁宗一坚持认为,DHA在促进婴儿脑部发育上确有功效,“但除此以外,别的作用还不好说,科学上并未有定论。”他还强调,DHA只能在婴儿出生几个月内发挥作用,从更长的时间范围来考量,人的智力发育与文化、环境、性格等很多其它因素相关。他说,“如果在18个月或4岁乃至更长的时间里做这样的研究,那么如何剔除外界其它因素的影响?”
    
    10月19日的《纽约时报》报道了Makrides的研究。文章指出,与DHA有关的很多东西还是未知的。它用于儿童及成人食品补充剂中的作用尚待研究。此外,摄入食品补充剂是否能起到和吃富含DHA的鱼类同样的作用,也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问题。
    
商业:美国首发“禁令”
    
    另一个对DHA生产商不好的消息是,美国政府已于今年4月宣布,将禁止在婴儿有机奶粉中添加DHA和AA。美国农业部将起草让奶粉生产商逐步淘汰DHA的指导性文件,预计一年后颁布。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政府这个决定的原因,是因为在DHA的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一种叫正乙烷的化学物质,该物质有可能对人体神经有害。
    
    对于这个消息,宁超美倒不觉得惊奇。他表示,藻油DHA的生产过程会用到一些化学溶剂,从这个角度来说,确实不符合“有机”的概念。但他同时强调,现在国内外的婴儿配方奶粉普遍添加DHA,DHA和AA的生产已形成一个产业。
    
    美国马泰克公司是全球最主要的藻油DHA生产商。该公司常务董事Mike Golden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他们的藻油DHA到目前为止尚未被禁止添加在任何产品中。“在(美国)全国有机食品标准委员会重新评估DHA是否允许出现在有机食品所含物质名单的过程中,你将继续在美国商店的货架上找到添加DHA的食品,包括婴儿有机奶粉。”
    
    该公司发言人此前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曾表示,DHA的生产目前并没有“有机”的选择方案。对此,Mike Golden解释说,藻油DHA的生产方法,是在不锈钢大桶里用生物发酵技术培育两种肉眼看不见的海藻即微藻,再从微藻中萃取出富含DHA的藻油。在萃取过程中,会使用正乙烷。他强调,萃取的方法与植物油的生产方式差不多,而且正乙烷也已在植物油的生产中使用了数十年,并已成为该工业的一个标准流程。
    
    据了解,有机奶粉乃至有机食品,目前已成为美国婴儿食品市场上的新宠。所谓“有机婴儿奶粉”,指的是以3年以上不用合成农药和化学肥料的土壤里生长的牧草作为奶牛饲料,并用这种奶牛生产的奶和有机植物提取的植物油为原料生产,有机原料的含量达到95%以上的婴幼儿奶粉。这种奶粉的原料供应商需获得美国农业部的有机认证。
    
    宁超美表示,不使用化学溶剂生产DHA的方法也有,比如物理压榨法,但此种方法的成本较高,得油率低,目前还不适合大规模量产。而目前国内对DHA产品的管理,主要参照食用油的标准。
    
    同时,鱼油的生产近来也受到质疑。国内曾有媒体报道,鱼油DHA产品很多是用鱼的“下脚料”来生产的。
    
    对此,霍军生指出,这里面可能存在误解。因为DHA在鱼身上最富集的地方就是鱼眼窝,因此,拿来炼油的都是三文鱼、金枪鱼的鱼头,是这一原因导致了“下脚料”之说。据介绍,生产鱼油的成本并不是很高。
    
    实际上,国内奶业最早开始推出DHA的概念是在2005年。当时“美赞臣”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了一个添加DHA的新产品推介会。有中国奶业“大炮”之称的广州市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丁棉也被邀请参加,但并未在会上发言。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时至今日,一方面是对DHA的科学研究还没有定论,大家各有各的道理;另一方面,上百亿吨的含DHA奶制品已经被人们消费掉,也没有出什么大问题。对于奶制品企业来说,这更多的是他们的一个商业手段。DHA的作用,已经被商业营销手段无限放大,有过分夸大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