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最差教师害了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55:25
最差教师评选呼唤"快乐教师"  12月6日《华商报》报道,从11月28日开始,宜川县宜川中学高二年级组在教师中开展了一项评选活动,这项在教师看来是在评选“最差教师”的活动,该校高二年级组的60名教师人心惶惶,不知所措;学校却认为是为了找出教学实力弱的教师,帮其提高教学能力。

  “最差教师”,好一个“精神大棒”,就算是此举能提高教师业务,可这种来自同行和学校的专业评价,等于将教师的上进心打入了18层地狱,教师得到了专业进步,却会承受巨大的心理痛苦、尊严扫地,“赏罚有度的施政能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苛政却令人齿冷,只会吓走人才。我觉得学校搞这一活动是对老师人格的不尊重。”长久在学生和同行面前低人一等,一蹶不振,精神上站不起来。为何,我们的每一个教育进步都要充满“血泪仇恨”,而不能温情脉脉呢?

  本来,现在教师的生存压力已经够大了,要应付考试,要提高分数,学校不提供心理体恤也就算了,反而还强行加压、上纲上线。只能加剧教师的职业心理倦怠,这种所谓的“帮助”更像是一种无形的心理鞭挞和故意折磨。

  这就是笔者呼唤“快乐教师”的理由,教育管理者不能光盯着管理效应,而更应该精神的愉快成长、和谐发展;不能光考虑看得见的东西,也应挖掘“看不见的教育人本文化”,让老师们始终不知疲倦,充满激情,乐观从教。因为只有教师快乐了,才能释放出更多的积极能量,给学生和教育带来更多的精神幸福。

  很多地方的管理更倡导赏识效应,只要教师有一点进步,管理者就大力表扬。表扬先进,就意味着对落后者进行无声批评,那些业务能力不强的老师也得到了无形的带动。不伤和气还能提升管理效应,何乐而不为呢?

  这就是“霍桑效应”。美国霍桑工厂在一段时期,虽然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生产效率仍难以提高。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该工厂开展了“谈话试验”,即用两年多的时间,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耐心倾听工人们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对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谈话试验”使产量大幅度提高。——提升教育效率,学校同样适用这种原则。

  再说了,就算是在行政高压下,教育技能、业务能力提高了,心理素质却降低了,教师成了“不快乐教师”,教师就会将不良情绪发泄给学生,这样的课堂还是快乐课堂吗?这样的老师还是好老师吗?最多是“专业高手”。最大吃亏者肯定还是教育、学生和管理者。

  对农民工的关怀已经提升到了“有尊严的劳动”的高度,比如提供“夫妻房”,教育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总不能还不如企业吧,也应多一些心理幸福意识,为教育带来更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