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着力探索环保新道路,奋力挺进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 创新政策措施 构建生态屏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26:12
中国环境报记者 曹小佳 成都报道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四川省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四川省环保厅厅长姜晓亭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四川将以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目标,着力创新环保工作思路、方法,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践行者,让环境保护挺进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

  ■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姜晓亭说,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首先要有生态,要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从地理区位来说,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是长江、黄河和各大支流的重要水源涵养地,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直接关系长江流域乃至国家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未来四川环保工作将围绕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倡导和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姜晓亭认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环保部门要做引导者、践行人。就四川的情况来看,从经济发展水平来说,目前四川仍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仍然是毋庸置疑的主旋律。环保部门如何在服务发展中优化发展,以优化发展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做引导者、践行者?首先,要在发展大局中把握环保定位。环保与发展从来都是相伴相生,到今天已经融为一体,目前出现的问题是发展带来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来解决。第二,要在服务中提升环保地位。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来优化发展;通过加快环评审批速度、提高审批质量来推进发展;通过强化污染治理、总量减排来为发展提供更大容量和空间。第三,要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中树立环保形象。环境问题的本质是民生问题,环境问题处理不好,会累积并显性暴发,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削弱政府权威和公信力。相反,如果很好地解决了环境问题,维护好了群众环境权益,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所以环境保护要立足民生、改善民生。有了这些认识的提升,才会不断地探索创新环保工作思路方法,才有望尽快进入主干线、挺进主战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上发挥更大作用。

  ■坚持“创建推动提高”的思路

  怎样通过探索创新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姜晓亭认为,首先是思路、方法的调整。

  长期以来,环保工作处于“灭火”状态,哪里出了问题、哪里出了事故,环保部门就扑向哪里、解决哪里的问题,始终是自己在单打独斗。而近年来四川省积极开展的生态省(市、县、区)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和生态乡镇、生态家园等系列创建工作,则将环境保护的责任交还给政府,让政府切实承担起了“对辖区环境质量负总责”的第一责任,充分调动了各级党委政府抓环保的责任感、积极性。“毕竟,地方党政部门能够调集当地所有行政资源,而环保部门的力量十分有限。通过各种创建载体,使环保工作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意志、党内共识、全民行动,进而整合多种资源,集中力量干成大事。”姜晓亭强调,要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创建”这个载体不能丢,要继续通过创建工作来推动环保工作,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以生态创建为抓手,推动农村环境保护;以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为载体,推动城市环境保护。通过系列创建载体,让环保工作进入党政主干线、主战场,把各级党委政府的视线都聚焦在环保大旗下,让党政力量都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进而提升环保工作水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姜晓亭强调。

  ■运用经济、技术手段破解资源环境约束

  姜晓亭指出,我国环保事业起步较晚,无论从历史实践还是从世界范围来看,环境保护对我们来说都是一项新的事业,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行政的办法来解决环境问题。过度使用行政手段,一方面容易出现污染反弹率高、激化基层矛盾、加剧市场不公平竞争等问题,另一方面也严重制约了多渠道、多视角、可持续地破解环境资源约束。

  “经济手段具有现代性管理、柔性管理、潜移默化管理等特征,如果能综合运用市场手段、价格调控,能很好地弥补单一行政办法的缺陷。”姜晓亭说,四川正在积极探索运用经济、技术手段开展环境保护,一系列新的制度将从“十二五”起正式施行。

  首先,将在岷江、沱江流域试行《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四川以强化地方政府环境责任为目标,以流域跨界断面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按照“谁污染、谁出钱,谁受害、谁受偿”的原则,将经济手段融入环境监管之中,在岷江、沱江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试行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姜晓亭透露,这项制度目前已经报送四川省政府,预计明年初、“十二五”一开年即可正式试行。

  第二,将在全省重点行业试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四川省环保厅和四川省保监局已经制定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实施意见》,将首先在石油化工企业,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以及容易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行业和处于环境敏感区的重污染企业开展保险试点,然后逐步向钢铁、有色、电镀等行业推进。《意见》已经报送省政府待批,预计这项工作也可以从明年起实施。

  第三,正在抓紧出台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等系列具体办法。今年9月,由四川省环保厅编制的《四川省钒钛钢铁行业绿色信贷指南》已在成都发布。姜晓亭表示,这一制度的出台,既弥补了钒钛钢铁行业环境信息和环境风险评价标准的缺失,推动了钢铁行业绿色信贷工作,也为国家出台更多行业性的绿色信贷指南提供了依据与示范。

  此外,四川还在积极研究生态补偿有关政策、探索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这些都是运用经济手段合理配置环境资源、推进总量减排、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改革措施和有效的环境政策。

  ■“十二五”将加强环保能力建设

  姜晓亭指出,环境保护事业要进入主战场,参与综合决策,要挑起生态文明建设主阵地的重任,必须强化科技支撑和环保能力建设。

  “十一五”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保能力建设,省财政不断加大环保投入,每年环保部门预算增幅都高于上年GDP增幅。5年来全省企业环保投入每年逾50亿元以上,全社会环保投入每年在100亿元以上。

  “‘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强化环保能力建设、特别是运用好科技支撑、发展好环保产业。”姜晓亭强调,四川要抓住“十二五”规划机遇,争取更大投入,着力加强环境监测、监察、信息、宣教、统计五大能力建设。特别是要长足发展环保科技和环保产业,要制订出台全省环境科技产品设备、技术、工艺推荐发布管理办法,开展推荐和公布全省优秀实用的环境保护技术、工艺、产品工作,积极开展地方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大力发展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生态保护技术与设备、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以及环保新材料和生物技术产品,进一步把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