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教学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54:20
    上这课之前我就清楚,这样的课文学生会喜欢的。如之前的《太空生活趣事多》,如一年级的《火车的故事》。但他们所喜欢并非朗读和思索,而是在课堂上等待着老师的讲解及多媒体呈现的缤纷图片。而这,也正是我苦恼的。如何让常识性文章上出语文味,是我在这节课的小小探索。 
1 
教学常识性课文切勿上成自然常识课,要上成语文课,就得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咀嚼,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形成听说读写能力。
《活化石》一文语言简练、准确。如一把把一片片小扇子等简单的词语,却极其形象地写出了银杏树的特点。抓住这些词语,让孩子们思索:为何不能换成一把一片?这写出了银杏树的什么特点?让孩子们明白,简简单单的语言,背后却包含着这么多深意,真是妙哉! 
2、读
常识性课文不象其他文体一样富有情感,对这类文章进行有感情朗读则显得很牵强和做作。在《活化石》一课的朗读指导,我重点抓住每种化石的特点,让孩子通过朗读去表现出每种化石的不同之处。如:中华鲟的特点是怪怪的,体重很;大熊猫的特点是可爱,银杏树的特点是生长缓慢;而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十分珍贵。如何通过突出主要词语的朗读去表达你所要表达的重点,是这节课的朗读训练点。 
3、写
科普说明文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也是值得学习的。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每种活化石的介绍分一小节,让人感觉段落清晰,一目了然。这些,我都在课堂上进行了些许渗透。另外,课文在介绍中华鲟的样子时,用了一些深入描写,使中华鲟的样子栩栩如生地展现;介绍银杏树时则说它的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而课文却没有详细地介绍大熊猫的可爱。也许是我们都太熟悉大熊猫了吧?但能不能抓住这个空白点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呢?这这节课上我进行了尝试。为学生出示了这样的句子:
大熊猫的样子可爱极了。它的身子(                      ),四条腿(        ),一双大眼睛(                    )。
孩子们看着图片上憨态可拘的大熊猫,都兴奋不已,跃跃欲试。
它的身子胖乎乎的,四条腿粗粗的,像四根柱子。一双大眼睛大大的,黑黑的,像长着黑眼圈。
它的身子圆圆的,身上的毛一半白一半黑。最可爱的要数它的眼睛,好象没睡好长了黑眼圈似的,肯定是晚上失眠啦!
……
更有学生结合了大熊猫为什么半黑半白的科学知识为大家做了介绍。课堂的语文味骤然浓重了起来。 
4、说
这样的科普文,让孩子们复述是定要的。在本课,我让孩子们勇敢地当一回介绍员,为大家介绍一种你最感兴趣的活化石。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而言,平空复述总还是有难度。我便让他们在充分的,多种形式的朗读后为他们先出示提示话语,如:
中华鲟有(            )的历史。它的样子怪怪的:身披(                      ),眼睛(                    ),一张大嘴(                  )。它生活在(       ),最大的可以长到(      )重。
再让他们看黑板板书介绍,最后再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充分体现了说的层次性,也照顾到了中下水平的学生。
另外为活跃课堂气氛,我在情境创设上动了一番脑筋,伴着音乐让孩子来复述介绍活化石,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反而让人觉得很突然,显得很不和谐。我们能否让孩子的情感流露自然些。不需太大的折腾,只言片语就能融会贯通。 
5、语文味,也别忘了科学性。
牢记语文要姓,但也不能忘记这篇课文的特点。常识性文章不可不顾文章蕴涵的科学与人文因素,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因此,在学完课文后,我位学生讲解了动物们为什么会灭亡的原因,并为他们介绍了其它的活化石,并让他们回家查找资料。虽说查找资料这一环节的反馈结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全班有近一半学生查找了资料却根本无法表述,但我想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想要清楚地表达这么复杂的科学文字总归还是有难度的。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尝试,并要求他们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