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年似烟非烟 五 陈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12:36:25

难道当团员就这么叫人头疼吗?也不是。当团员也有高兴的时候,那就是过“团日”。

“大一”的学生最喜欢过“团日”,外地考来的同学也想乘机去玩玩北京的文化景点,过“团日”基本上是全班都去,团员要动员群众都去!

一路上年轻男女有说有笑有唱到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天坛、北海、颐和园等地。

由系团总支开了一封介绍信,“兹有我院我系某级某班团员共若干名至你处过‘团日’。”介绍信就是免门票证。守门人清点人数与介绍信上人数相符就说“进!”同学们鱼贯而入,找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围坐成一圆形,主持人找出一份材料念念。大家再谈谈体会。大约一小时,剩下的就是好玩的了。跳舞(集体舞)、唱歌(中俄文均有)、游戏……。

要玩得青年男女拍手哈哈大笑,倒地仰面朝天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后已……。下午在园内自由活动,有些调皮的小男孩在女同学身后轻轻地揪一下人家的辫子,或踢一下人家的脚后跟,惹得她回头嗔骂一句,于是大家又哈哈大笑。这就是青春,这就是活力,这些青春男女“发乎情”又严格地“止于礼”。

已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家才负者歌手归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咏而归。回到学校已是华灯初上,到了宿舍人们意犹未尽,计划下一次到何处!后来过“团日”扩大到了外校,有一次我们班和“北师大”俄文系同级某班结为友好班,在“北海”共过“团日”。两班同学准时到达目的地,年轻人的热情友好倒也可贵,互相用俄语问好致意。

然后两班团支部用俄语发表热情友好的欢迎致词。这如花般的岁月,可贵的青春……。

于是你鼓掌我唱一支歌;我欢迎你跳一个舞。还有用俄语演出的小品,大家又唱俄文歌,又跳集体舞……。游人为之驻目也为之艳羡我们这一群“天之骄子”!我们高兴得就差一点来一个苏联人的狗熊式男女大拥抱了!中午时分两班团支部用团费买了些面包,这群青年男女觉得这面包的滋味美极了;和他们的青春一样地美!

那年头什么都要集体活动,每天下午5:00-6:00时有一个活动时间,大家集体做游戏“丢手帕”。

全班坐成一圆圈,某人起而将手帕丢在某同学背后,此人发现后又将手帕丢在别人后面,如此人未发觉手帕就在自己身后被抓住就要在圆圈中唱个歌或出一节目。这种在幼儿园玩的节目居然从幼儿园玩到小学,再到中学,最后玩到大学一年级的我们身上,只见同学们一个个又回到幼儿园时代,居然一个个玩得笑得前仰后合!

这种游戏大约玩了一个月左右;大概大家玩得有点不好意思了,后来改为唱俄文歌。

周末院方照例有舞会,青年男女们基本上都来。我校女同学占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我校同学大部来自京、津、沪三地)。乐曲一响,青年男女翩翩起舞;在乐曲声声脉脉含情的双眼向舞伴互尽倾倒之忱。

舞曲有“广东音乐”、“蓝色多瑙河”、“杜鹃圆舞曲”、“大学生进行曲”、“意利大花园”、“划船曲”等。

我院团委共三人,一个书记,小刘管宣传,小秦管组织,小刘和小秦是北京市高中学生中的地下党,这三人和我们打成一片,有说有笑。

1956年小秦以调干生考入“人大”,1957年传来消息,他在‘人大’被划成‘右派’。

我校鲍家街旧址在清朝为一公主府,1954年我进校时除了进门有一‘门’字形平房尚可令人想到当年公主府框架外,校内已无旧王府遗迹。

前几年有一‘北大’女硕士写了一本‘旷代才女顾太清’。此书涉及该王府旧事,清名士龚自珍与顾太清在此府内有一段文字佳话。这是‘大一’时上语文课老师告诉我们的,他说这校址在大清朝小有名气。叫‘宣内太平湖府邸’。我们搬到西郊后,此址留给了‘中央音乐学院’。

鲍家街(石驸马大街)还有两处值得一谈。一处是我校“留苏预备部”在原“女师大”旧址。这是许广平的母校。这里旧时风貌依稀,走在它那二楼上,楼板吱吱作响!

每年我校接受千余名留苏(包括留学东欧)学生,他们在我校学习一年俄语,经审查合格后男生发西装,女生发旗袍,每人一口箱子出国,他们上课在我校,住宿在旧‘女师大’。

另一处是‘留苏预备部’对面的‘光明日报社’,它那磨砖对缝的四合庭院深几许?我没有进去过。只知道它是原‘筹安会’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