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生了什么事?【玄机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55:54
发生了什么事?【玄机原创】 (2010-06-02 17:20:25)转载 标签:

人生

解惑

灭苦

杂谈

分类: 断惑离苦

    印度有位开悟上师给人治病的方式十分独特,患者来了他首先做的不是向病人问诊,而是检讨自己——我发生了什么事?使得这位患者生这种病?然后他会找到症结,以“治愈”自己的方式治愈患者。作为肉眼凡胎的我们不可能有这样的智慧,可以明察内心与客观外境之间如此细枝末节的联系,但我们至少可以学习和借鉴这种从自身找矛盾症结的思维方式,从而破解种种难题(客观难题也是内心难题的外在投射)。
    近来连续被好几个朋友问到,生活的意义究竟何在、为什么会遭遇不幸、人如何才能摆脱各类痛苦……结不结婚,离不离婚,辞职不辞职,改变不改变……我发生了什么事?使得这些朋友对生活产生怀疑和不满、甚至是绝望?或许这些疑问并非只是他们在询问,而是自身问题的外在投射。解答他人问题即是破解我之痛苦和无明。如果能想明白形而上的宏观问题,或许就能解决形而下的微观问题。


一、物质财富问题。

    人不是因为拥有财富少而痛苦,只是因为所求太多。物质财富只能带来暂时的满足和平衡感,新一轮的贪求会打破平衡再建矛盾结构,推动新一轮的物质追逐。物质追求跟精神追求一样,都是可贵的,只是追求物质财富的心态要端正。可以追求财富,但不要把幸福感寄希望于物质财富,金钱只是金钱,与内心快乐无关。若为追求幸福而追求财富,只能是舍本逐末。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只要心念一转,明白富足感的根源在内心而不在外界,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二、情感问题。

    人不是因为缺少爱而痛苦,而是因为自身的不完善。真正的爱情是这样的——我满了,他满了,溢出来的爱给对方用。我不会向对方求什么,因为我早就满了。但是现代人绝大部分的爱情是:我缺爱,他缺爱,凑到一起找找爱。那么找到的爱当然是残缺的,当然永不满足,当然要相互指责。更有甚者,情感中的两个人,各自都是填不满的黑洞,在各取所需中相互折磨,用行动诠释“他人即是地狱”的警言。

    宇宙依照两个法则发展,一是统一,即是合,是回溯到共通的源头。另一个是对立,是分,即变成二。如果有人能够彻底平衡内在对立的本性,让阴阳交融,收摄彼此的力量,他对异性的欲望就会消失,而达到真正纯净的无欲境地。无欲是心中没有欲念,不是无能,而是把活力转化为创造的力量,不论站在哪里,都会成为众人环绕的中心。对于世间男女而言,所有的人都在追求内心缺少的那一部分,异性成为这种所缺的典型代表。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办公桌上曾有一张照片,是一座塑像的照片。他常问访客,照片里的塑像是男的还是女,多数女性访客会说是男的,而男性访客会说是女的。雕刻那座塑像的艺术家所营造出来的是一张同时具备男女两性优点的完美脸庞,看照片的人看到的是自己内在弱的一面,即自己在追寻的那一面。如果明白情感的本质是什么,就会知道在情感中的痛苦都是源于自己的内心。没有人能在情感上伤害你,别人在做别人的事情,你却认为对方伤害了自己的情感。

 

三、婚姻问题。

    现代人的婚姻基本没问题了,只是离还是不离的问题。婚姻一亮起红灯,首先考虑的不是化解矛盾,而是离开对方。离婚果真是解决婚姻问题的最佳途径吗?不从内心找原因,只解决外境的表面问题,将来终究要再次遇到同类矛盾。事实上,婚姻密码早就在两人的生命信息中做了埋伏,甚至对善易术者而言,看看生辰则天机尽泄。这里要说的不是“术”的问题,而是“理”的问题。既然别人可以从生辰上看出婚姻端倪,说明这段矛盾前因已定,什么前因?对普通人来说不必多寻,当下要做的是如何处理好“果”。夫妻命理信息是相呼应的,这揭示了夫妻的渊源,包括一切亲人都是如此。有损子的信息,就会召早夭的孩;有不利夫的信息,就会嫁不良的郎。人与人,人与事之间,就这样构成一张无形的,紧密的网,也是联系的观点。前世拉下的课,今世就要重新补。有的人课程是婚姻,有的人是事业,有的人是金钱。课程不同,要修的分值也不同。有些人不承认,比如最普遍的,结婚一遇到问题就要离,实则把课程又积累到下次了。你俩的关系今生没诚意修整,那就下次再来。当然也绝非禁止离婚,有些夫妻的缘分确实是今生要尽,那种人分开会水到渠成,离婚时不会有纠葛,离婚后不会留怨恨,甚至还会成为朋友。但今人有几对是在这种自然状态下分开的呢?


四、人生意义问题。

    不客气地说,如果人生只有这一次,那么无论如何都是无意义的。这也是很多人无法找到活着意义的根本症结所在。尽管科学家们费尽心思研究时间问题,尽管爱因斯坦说时空错觉,霍金说平行宇宙,但我们的思维始终被局限在一个特定的时空中。一世论的结果就是追求短期效益,不必为将来考虑任何后果。我只有这一世,我要巧取豪夺享尽世间荣华,不枉度过这“一次性人生”。一次性人生说白了就是消费人生,所以不断有高官疯狂为自己的一次性人生收集物质并挥霍享受。有人说,多世论是宗教、统治者为了愚化民众而产生的,目的是让民众安于现状,寄希望于来生。我倒认为多世论自有高明之处。把多世论的观点缩小看,即是前世(昨天)、今生(今天)、来生(明天),一世论认为是只有今天没有明天,设想一下,假如没有明天,今天我们要做什么?有钱人会说,买下一座孤岛,在观看日出日落中走向死亡;有情人会说,找回那个错过的心上人,执手相看,死在爱人的怀抱里。貌似都很浪漫,但本质都是消耗,而非积累。几乎没有人会在最后一天里还能安心工作、安心学习,因为这些都没用了,不需要积累了,只需把曾经拥有的东西都消费掉。
    绝不会因为知道有来世,人就不再努力进取了。就如同你在上小学,知道将来还有初中、高中、大学…… 每一个阶段都是基础,每一门功课拉下都要来补,前世缺课今生补,今生缺课来生补,那么你会不会努力过好今生?你绝不会说,啊,反正有高中,高中再去学吧;反正有来世,来世再做吧。
今生的意义绝不在来世。但因为有个因果相续的“来世”,因为有个不生不灭的自性,所以我们才会更加珍惜每一次人世经历。
    凡事都是一体两面,只要有瞬间生灭的一面,就必然有不生不灭的一面。要承载这个瞬间生灭,就有一个不生不灭。在变化的身体之中,有不生不灭的自性:“彼不变者,元无生灭”、“彼知幻者,非同幻故”。瞬间生灭的是我们的细胞、念头、新陈代谢、成住坏空的肉身,不生不灭的就是那个自性所在。时间和空间都是错觉、幻觉,只有当下是真的。
    “书到今生读已迟”,苏东坡的这句感悟要用心去体会。为什么人生来天赋兴趣不同?遗传基因、家族影响、兴趣引导……这些表象都不能全然解释本质。是因为有了本质,才会吸引来这些现象。用“大时空”的观点解释,就是此人累生累世积累下的习气和能力。金子带不走,但总有些东西能保留下来,输入那个永不丢失的自性记忆中。坚信因果轮回对世人而言难于上青天,亦非三言两语可使人生信。信者自信,疑者自疑,但不管相信与否,我们都应该“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以无生之觉悟过有生之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