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没有私心,什么事都好办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52:46

4、没有私心,什么事都好办了

【原文】恭敬而逊,听从而敏,不敢有以私决择也,不敢有以私取与也,以顺上为志,是事圣君之义也。忠信而不谀,谏争而不谄,挢然刚折,端志而无倾侧之心,是案曰是,非案曰非,是事中君之义也。调1而不流,柔而不屈,宽容而不乱,晓然以至道,而无不调和也,而能化易,时关23之,是事君之义也。

若驭朴4马,若养赤子,若食馁5人,故因其惧也,而改其过;因其忧也,而辨其故;因其喜也,而入其道;因其怒也,而除其怨:曲6得所谓焉。《书》曰:“从命而不拂,微谏而不倦,为上则明,为下则逊。”此之谓也。

【译文】恭敬而谦逊,听从而敏捷,不敢有以自己的私利来进行决定和选择的心理,不敢有以自己的私利来取得和给予的行为,以顺从上级为志向,这就是侍奉圣明的领导人的最佳行为方式。忠实诚信而不阿谀,谏争而不谄媚,坚强刚直端庄志意而没有倾覆偏侧的心态,是就说是,非就说非,这就是侍奉中等的领导人的最佳行为方式。协调、调合而不随波逐流,柔顺而不屈从,宽容而不乱来,明白告诉别人正确的道路,因而没有不能调整和谐的,而且能教化改变,时常通告并接纳,这就是侍奉残暴的领导人的最佳行为方式。

就象驾驭未经调教的马,就象养育天真的儿童,就象喂养饥饿的人,所以要根据他所畏惧的,从而使其改邪归正;根据他所忧虑的,从而辨别其根本原因;根据他所喜好的,从而引其进入这个道路;根据他所忿怒的,从而使其去除怨恨;周遍地帮助就能得到了。《书》上说:“服从命令而不违背,轻微地规劝而不厌倦,当了领导就会明白,当了下级就会谦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探讨的仍是作为下级官员的行为方式问题,这里所探讨的其实就是一个“私”字,只要没有私心,什么事都好办了,也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一旦有私心,为私利,也就肯定做不到这些。而对待残暴的领导人,首先要有耐心,然后要象幼儿园的阿姨一样会哄会吓,慢慢引他走上正道。如果对抗他,他就会哇哇大哭,蛮横不讲道理。

——————————————————

【注释】1.调:《诗·周南·汝坟》:“未见君子,惄如调饥。”《诗·小雅·车攻》:“弓矢既调。”《庄子·知北游》:“调而应之。”《贾子·道术》:“合得周密谓之调。”《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调悦者,情之道也。”《说文》:“调,和也。”这里用为协调、调合之意。

2.关:《周礼·秋官·条狼氏》:“誓大夫曰敢不关,鞭五百。”孙詒让正义:“此不关,亦谓不通告于君也。”《易·复·象》:“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史记·封禅书》:“因巫为主人,关饮食,所以言,行下。”王先谦考证:“关,犹通也。所欲饮食,巫先白之。”《资治通鉴·汉哀帝元寿元年》:“欲关公卿示慎重。”胡三省注:“关,会也。”《广雅·释诂四》:“关,驿也。”王念孙疏证:“传译之意也。”《古今韵会举要·删韵》:“关,通也。”这里用为通告之意。

3.内:(na纳)《管子·宙合》:“多内则富,时出则当。”《孟子·滕文公下》:“段干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内,是皆已甚。”《荀子·礼论》:“陶器不成物,薄器不成内。”《礼记·月令》:“无不务内。”《韩非子·扬榷》:“内索出圉,必身自执其度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赵不内。”《史记·项羽本纪》:“欲止不内。”《说文》:“内,入也。自外而入也。”这里用为接纳之意。

4.朴:(pǔ普)《老子·二十八章》:“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荀子·性恶》:“今之人性,生而离其朴。”《吕氏春秋·论人》:“故知知一,则复归于朴。”高诱注:“朴,本也。”《玉篇·木部》:“朴,真也。”这里用为本质、本性之意。

5.餧:(nei馁)同“馁”。《左传·襄公二十年》:“吾有馁而已。”《左传·桓公六年》:“今民馁而君逞欲。”《说文》:“餒,饥也。”《广雅》:“餒,饥也。”这里用为饥饿之意。

6.曲:《老子·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易·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礼记·中庸》:“其次致曲,曲能友诚。”《孟子·告子下》:“五命曰,无曲防。”杨伯峻注:“曲,与《易·系辞上》‘曲成万物而不遗’、《荀子·非相篇》‘曲得所谓焉’、《礼论篇》‘曲容备物之谓道矣’诸‘曲’字同义,有‘无不’、‘遍’之义。”《荀子·王霸》:“儒者为之不然,必将曲辨。”这里用为周遍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