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曙山:我国大学文科发展阶段及其办学理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1:12:29
我国大学文科发展阶段及其办学理念
《科学时报》     蔡曙山
我国大学文科的发展经历了从“没有文科照样办大学”到“没有文科办不成综合性大学”,再到“没有文科办不成一流大学”三个发展阶段,关于文科的办学理念在不断发展。新时期,我们应该把培养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当作大学文科发展的真正动力,积极主动地建设文科,发展文科,这应该成为现阶段新的办学理念。
我国大学文科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进程,它是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同样,关于大学如何办文科的理念的发展也是一个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历史进程。按照这样的理解,中国大学文科的发展和相应的办学理念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没有文科照样办大学”
第一阶段是建国初至“文革”时期。20世纪50年代前后,由于受前苏联的影响,我国大学的办学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是,摈弃欧美大学的综合性模式,采用前苏联的单科性办学模式。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是当时办学理念的普遍化。经过这次调整,全国共有高等院校182所。在这些高校中,只有少数几所大学保留了综合性大学的建制。像清华大学这原来文科力量非常雄厚的学校,收缩或完全砍掉了文科。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一批单科性大学和遍布全国的工学院、医学院、农学院、林学院、地质学院、化工学院、石油学院等单科性学院。
“没有文科照样办大学”是这一阶段的办学理念。当时一些大学或学院仅仅保留了作为公共课的政治理论、写作等少数文科课程教学,所以,这些大学或学院都是没有文科的。
“文革”时期,中国的教育受到严重摧残。从1966年起,全国高校停止招生达6年之久,研究生停止招生达12年之久,有6年停止派遣留学生,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造成了一代人科学、智慧上的荒芜。这个时期,“没有文科照样办大学”的理念被推向登峰造极的程度。
从50年代照搬前苏联的办学模式到“文革”中基本上取消大学文科,笔者认为,这样的办学理念造成了重理轻文;学生知识褊狭;大学文科严重萎缩;人文精神缺失等方面的影响。
“没有文科办不成综合性大学”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中国大学的办学理念发生了新的变化。改革开放后,打开国门一看,人们似乎醒悟到:原来大学不是这样办的。此后,中国逐步摈弃前苏联单学科、专门化的办学模式,转而向西方学习,寻求创办更适合于人才成长的综合性大学。因为人们看到,西方著名的大学多为综合性大学。事实上,就连麻省理工学院(MIT)这样以“学院”为名的大学,也有很强的文科。
“没有文科办不成(综合性)大学”是这一阶段的办学理念。为什么说没有文科就办不成综合性大学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回答什么是学科的综合性以及什么是综合性大学的问题。
根据国际的学科划分和我国的学科分类,我们可以将11个学科门类分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四大块。其中,自然科学包括理学(数、理、化、天、地、生);工程技术包括工学、农学、医学;艺术人文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学、哲学;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
综合性大学就是体现了学科综合性的大学。那么,什么又是学科的综合性呢?欧洲的大学传统是“三科四艺”。“三科”是逻辑、修辞、语法;“四艺”是算术、天文、几何、音乐,并规定三科之中至少有两科才能称为大学。现代大学已有很大发展,学科设置要宽广得多,因此,“综合性大学”也是一个学科范围要求更广的概念。
综合性大学应该设有完备的理科和人文学科,此外,也还可以有其它技术性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综合性大学规模较大的,可以包括“四部十一门”的大多数学科门类。正如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是整个现代科学的基础,理科和人文学科则是现代综合性大学的基础。所以,完备的理科和人文学科,是现代综合性大学的最低限度的要求。
“没有文科办不成一流大学”
第三阶段是创建一流大学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1998年5月,江泽民同志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从此,中国大学的发展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世界一流”——我们不是要和自己比,而是要和世界比。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这是我们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中国的教育家们和大学校长们经过不断地探索与思考,逐步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看法。
第一种是比较宏观的标准,如华南师范大学柯汉琳提出的经济和文化两条标准:一是对区域经济和国家经济起重要推动作用;二是对区域和国家的文明和文化做出指导。
第二种是中观的标准,如清华大学前校长王大中提出:“世界一流大学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要有一批一流学科;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出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成果;拥有国际知名的学术大师以及充足的办学经费等。”
第三种是比较微观的标准,实际上是一些具体的指标,以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在《中国大学评价》上提出的标准为代表。
采用什么标准来对大学排名是至关重要的。仅用某一个或某几个标准都是不全面的。最早进行大学排名的英美等国家都采用由若干标准组合而成的指标体系,如英国《卫报》采用教育资源、教育经费、师资比例、就业前景、入学标准、额外加分等6大标准对英国大学进行排名,这种做法值得参考。由于学生就业状况等方面缺乏可信的数据,根据中国大学的具体情况,笔者初步设想,是否可以按照师资条件、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四类标准,每类标准再细化为若干指标,这样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对中国的大学进行评价。更重要的一点,对中国大学的排名和对中国一流大学的评价应采用同一指标体系,在做好这项工作的基础上,可以做世界大学的排名和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下面仅就大学评价的四类标准谈一点看法。
师资条件。师资标准的提出,非自今日始。当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就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世界一流大学都有一流的师资。以一流的师资作为一流大学的主要标准,应该是没有异议的。对大学师资如何评价,什么是一流学者,国内有人提出不同的标准,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的博士生导师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艺术人文社会科学没有院士,如果将院士指标的权重定得太高,则不利于文科类大学和文理类综合性大学的评价。
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现代大学评价最重要的一项标准,而且有越演越烈之势。究其原因,现代社会中,大学在科技创新、文化引领、精神塑造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所以,社会对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作用的期望也越来越高。的确,科学研究是师资力量和水平的一个客观外在体现,它在大学评价诸标准中应该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当前的一些大学评价却有“走偏”的趋势,似乎科学研究在大学评价中即使不是全部也是主要的标准,这种“走偏”体现在:“科学研究”在中国大学的评价指标中占有最大的权重,但大学的教学和科研这两项最重要的工作都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科研指标“重理轻文”,国际检索期刊论文的分值高于国内论文的分值,而社会科学论文很难在国际期刊上发表。
学科建设。学科的标准是世界各国评价一流大学的另一个重要标准。一流的学科和一流的师资之间的关系满足下面的公式:
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师资+优秀的学术团队+相当的学术积累
这个标准比单纯的师资标准或科研标准更具有综合性。学科的标准当然包括文科。在很多世界一流大学中,文科占有很大的比重。耶鲁大学的教育家就认为,要实现大学教育的目的,最根本的途径是坚持人文传统,发展文科教育。
人才培养。大学的最终产品是它所培养的学生,一流大学培养的是一流的人才。翻开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它们引以为荣的常常只有两类人:它们曾经拥有的一流学者和曾经培养出来的一流人才。
哈佛大学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6位美国总统,还培养了众多的科学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文学家和心理学家,有3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耶鲁大学为美国输送了4位总统,还培养过许多杰出的教育家和科学家,有十几位诺奖得主;英国历史上40位首相中,29位出自牛津大学,著名的政治家、银行家、企业家和学者更是层出不穷,甚至连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挪威国王奥拉夫等外国首脑也都出身牛津。
从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对建设一流大学决不是点缀装饰,也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建设一流大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创建一流大学的过程中,中国大学的办学理念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现在中国的很多大学都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在一流大学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过去的理工科大学和其他单科性大学都积极恢复或创办文科,就是过去以文理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也提出加强和发展文科。“没有一流的文科办不成一流大学”正在成为这一阶段新的办学理念。
全面发展的人是大学文科发展的真正动力
十六大以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时期。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些都需要人文社会科学来作出回答。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具备自然科学知识的科技人才,也需要具备社会科学知识的经济、政治、法律、教育、管理方面的人才,还需要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哲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方面的人才,更需要具备比较广泛的基础知识、文理兼通、中西交融、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前面提到我国文科的三个发展阶段和三种办学理念,应该说对文科的认识是在逐步加深的,但我们同样要看到,仅仅认识到文科对办一流大学的作用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这三种理念之下,要么是完全不要文科,要么是被动地发展文科,而这三种理念只有量的差别,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可以说,在这三种理念之下都是办不好文科的,因而也是办不成一流大学的。
在新时期,我们应该提出关于大学文科发展的新理念,这就是:应该把培养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当作大学文科发展的真正动力,积极主动地建设文科,发展文科。当今中国的大学,不仅要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传授社会科学知识;不仅要培养科学精神,也要培养人文精神。当今中国的大学,关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同等重要”的认识,不仅应当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正确意识,也应该成为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正确意识。我们主张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师和学生要关心和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我们也提倡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老师和学生要关心和学习自然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