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走出去”战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29:19
本报记者对话商务部有关负责人:
我国“走出去”战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本报记者 任彦宾 马北北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2-15    [打印] [关闭]
编者按 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投资流量一直加速提升,中国企业快步融入全球化分工和竞争格局当中,有些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与此同时,这些企业也随着世界经济动荡,不得不面对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对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和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真实情况如何?他们如何整合资源,寻找市场经济规律,通过竞争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从今日起,本版力图从政策、现状和企业微观层面,梳理“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对中国经济发展关键时期的贡献。通过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实践者的视角,全面再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关键历程。通过一批企业海外开拓整合市场要素,建立品牌、通道,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更大范围的消费者的故事,反映中国企业的快速成长过程,以及不得不面对的一些问题。
在商务部一位负责人的办公室,一张照片格外引人注目:茫茫沙海中,一座现代化的大型水泥厂拔地而起——这是中国公司在沙特承建的万吨水泥厂。
随着中国工程企业的技术和实力不断增强,在境外承揽项目的档次和技术含量也不断提高,工程总承包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业务的主流形式。2009年以来,对外承包工程,是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经贸领域为数不多的业绩不降反升的业务之一。
那么,中国企业“走出去”整体状况如何?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商务部有关负责人。
商务部的统计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6年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对外承包工程连续7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对外劳务合作在外人数约80万人。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世纪之交,中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对外投资合作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战略新选择:“引进来”结合“走出去”
据商务部上述负责人介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初期主要集中在进出口贸易、简单加工和餐饮等行业,近年来已拓展到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资源开发、航运物流和农业合作等众多领域。目前,跨国并购已成为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2003~2008年间,跨国并购金额超过500亿美元,约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40%。
商务部在2006年启动了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推动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广大中小企业集群式“走出去”,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新模式。目前,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等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
统计表明,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已超过1800亿美元,分布在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
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波及全球,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达到559亿美元,是2000年的20倍,境外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5343亿美元、境外纳税93.4亿美元,境内投资者通过境外企业实现进出口额达到1792亿美元。
今年前3季度,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仍累计实现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328.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0.5%。
目前,我国企业开展跨国投资并购的意愿强烈,有多个项目正在协商谈判中。世界各国对于加强与我国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充满期待。因此,预计今年我国对外投资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如果说,过去30年,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引进来”,那么,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从多双边谈判中的重点是国内市场开放和吸引外资,转向继续坚持吸引外国投资的同时,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普遍经验。    对外承包工程: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一抹亮色
像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办公室里那张照片显示的一样,中国公司在国际上承揽重大工程越来越多,项目档次和技术含量也不断提高,充分显示了我国企业在该领域的竞争力。
2000~2008年间,上亿美元大项目数从9个增至195个,最大项目金额从几亿美元增至几十亿美元。项目涉及交通、建筑、电力、石化、冶金、煤炭、通信、地质勘探、港口设施等各个领域。
工程总承包已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展业务的主流形式,国际通行的PMC(项目管理承包)和BOT(建设-运营-转让)等方式也已涉足。2008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66亿美元,新签合同额1046亿美元,分别增长了39.4%和34.8%。
对外承包工程在拉动出口和扩大国内就业等方面的效果十分明显。2008年,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带动的国产设备出口达到350亿美元,有力地支持了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同时还带动了20万人次外派劳务。
数字是枯燥的,但也是最有说服力的。2009年以来,对外承包工程成为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经贸领域为数不多的业绩不降反升的业务之一。前三季度,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08.9亿美元,新签合同额876.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4.3%和41.3%。    外派劳务:80万人遍布五大洲
现在,走到每一个国家,除了能看到中国的商品外,还能经常看到中国的企业和勤劳的中国工人。这是近年来大家走出国门后的一个深切感受。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我国有近80万外派劳务人员工作在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82万人。他们当中既有建筑、纺织等普通劳务,还包括大量的海员、空乘、医护、教师、工程师等各领域专才。他们聪明、勤奋、友善,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也成为中外交流的使者。
目前我国外派劳务已形成行业种类齐全、低中高级劳务完备的输出格局,并逐步摸索出团队成建制派出、基地先培训后派出、政府间协议派出等成功方式。据初步测算,我国劳务人员每年汇回或带回的外汇收入超过20亿美元,约300万个家庭通过境外务工得到实惠。
通过外派劳务,不仅缓解了国内就业压力,还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河南新县老区15年来累计外派劳务人员1.3万人次,创汇折合人民币40多亿元,直接带动5.7万群众脱贫致富。当地人称之为,“利民产业”、“惠民工程”。
保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是做好外派劳务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外派劳务的管理。今年6月至9月,针对国际金融危机下涉我外派劳务纠纷案不断增多的情况,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会同外交、公安、监察、交通、国资、工商等7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清理整顿外派劳务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外派劳务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走出去”队伍发展壮大
随着“走出去”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实力不断增强。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近8500家境内投资主体设立境外投资企业12000家;具有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分别超过 2000家和500家。
在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业务中,国有大型企业发挥着主导作用,非公有制企业逐步成为“走出去”的新兴力量,部分优势企业正在发展成为集境内外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跨国公司。2008年,35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50家内地企业入选美国《工程新闻纪录》评选的世界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一个典型事例是:改革开放初期,江浙一带民营塑料制品企业的技术、设备都很差,那些从“手工作坊”出来的产品,无论如何不会受到欧美人的青睐。但后来,通过投资购买发达国家的企业和技术,“手工作坊”逐渐变成了跨国企业,他们生产的玩具等各种塑料制品大量出口欧美市场。    互利共赢:履行社会责任
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是我国企业“走出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我国开展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不以牺牲对方利益为代价谋取自身利益,在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注重促进东道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目前,我国企业投资和建设的一大批关系东道国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提升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了我们与当地的经贸合作关系。
中石油苏丹石油项目,不仅帮助苏丹建立了石油工业体系,还为当地创造了4000多人就业,并捐资修建了医院、学校、公路等公共设施,在非洲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中建总公司按期保质完成了阿尔及利亚松树俱乐部喜来登五星级酒店项目,保证了第35届非统首脑会议如期举行,受到阿政府及与会各国首脑的高度赞誉。
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对多哥、马达加斯加、塞拉利昂、贝宁的糖厂实施租赁经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东道国创造税收2000多万美元、就业8000多人。
当然,由于文化差异和利益原因,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仍会遇到不少问题甚至冲突。商务部要求我国企业“要更加谦和守法,尊重当地民俗民风,注重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因为这是中国企业更加成熟、不断壮大所必须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