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应经得起对策的破坏性考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49:30

好的政策应该经得起对策的破坏性考验

周云龙

      朋友的单位,一两年之内,私家车大增,单位不得不实行限停措施。那天周一,他的车子属于禁停对象,朋友只好将车子停在单位附近的某个旅店,匆忙之中,停得不是地方,被交警贴了罚单。朋友感叹,早知道打车上下班,也用不着50元,而打车还能成全的士司机的生意,现在给了交警部门,不值当,不值当!
      人们买车,本来就是图个方便的。不过,路本来是不堵的,图方便的人多了,路上就堵成了“一锅粥”,堵成了“停车场”。于是,各种限行措施便纷纷浮出“路”面,各地大范围实施的是“单双号限行”制度。
      不去从源头上“限购”,不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简单地“限行”,对治堵或者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而言,显然不是治本之策,甚至还算不上是好的治标之策。有在机关工作的朋友爆料,单双号限行制度推行之后,一些下属单位遭殃了,机关科室动不动就向他们借车出行,单号借尾数为单号的车,双号借尾数为双号的车,而有实力的机关、单位,车辆配置则实现了“倍增计划”,原来只有5台车的,现在变为10台车,领导基本上是“双车位”,管它单号、双号,总有5辆从容上路。而更有实力者,则想办法办到不受单双号限行控制的特权车号,工程抢险车,警车,军车……咱们中国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样的对策,让人有些不安,因为先前的限行政策,并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恰恰相反,政策(其实是衍生的对策)有可能导致城市交通每况愈下。
      放眼看看,媒体上的奇闻怪事,可以说是连篇累牍,常常引得小说家们也妒火中烧:现在的新闻比小说好看!这个结论如果成立,那就意味着,当下的舆论环境是宽松的,过去有些比小说好看的新闻是报不出来的,而另一个问题则是,接连产生的乱象,往往是因为某些政策的错误导向。
      近来,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爆出一条轰动的新闻。新闻的主角不只是70后、80后,还有大量七十后、八十后:前些天,在南京江宁区民政局门口,每天早上6时开始,就排起长龙,居民们乐呵呵地前来办理离婚手续,其中包括各个年龄层甚至年逾古稀的老年人,有的老年人刚补办结婚证,转头就办理离婚手续。区婚姻登记中心负责人披露,近两周离婚人数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量(《羊城晚报》2010-09-17 )。
      排队离婚的怪事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了,这次居民们突发性的“集体离婚”还是因为利益的驱动!按照当地的拆迁政策,一户人家240平方米的房子封顶,也就是说最多只能分到两个中套(90平方米)和一个小套(60平方米),而且只能拿到1.8万元的奖金,而离婚分户后,就能多分安置房面积,拆迁奖金、过渡费也能翻番(《扬子晚报》2010-09-15)。有那样的傻政策,能没有这样的笨对策吗?
      我国各地都有一个智囊机构,叫政策研究室,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和咨询,我猜想,政策研究的大量基础工作可能是进行可行性的调查研究。不过,不可行性的研究可能更为重要,不可行性研究的核心环节就是“对策研究”,如果我们早就预见到“购车倍增”、“排队离婚”等等对策的产生,还会拍脑袋出台那样的限行政策、拆迁政策吗?
      有人说,决策失误是当今中国的最大失误,有人说,决策失误是最大的腐败,破解两个“最大”,我认为,还是要认认真真地从对策研究开始,在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循环往复中,最大限度地堵塞“政策性漏洞”。我一直以为,真正好的政策,首先应该是经得起对策的破坏性考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