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教杂谈:以学生的名义解读“学生”(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29:37
现教杂谈:以学生的名义解读“学生” 周彬著

    在中国有一句人人皆知的话:你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最终还是你们的。我们经常用这句话去鼓励学生,希望他们从小培养起社会责任意识,对这个社会有主人翁的精神。可是,当我们真正地分析这句话,就不难发现潜藏在这句话中的味道:其一,尽管这个社会最终是属于学生的,但现在这个社会是属于我们的;其二,学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继承人,而不是“学生世界”的创造者;其三,如果学生要很好地“继承”“我们这个社会”,他们必须接受“我们的”教育。于是,为了延续与发展“我们这个社会”,我们热心于培养我们的“接班人”与“继承者”;同时,为了确保学生是继承“我们这个社会”,而不是去“创造”“学生自己的世界”,我们不得不压制学生的创造性。可是,谁又不想成为自己世界的创造者呢;谁又真正地能够成为他人世界的继承人呢?于是,一个潜在的矛盾就出现了:学生是我们世界的继承人,还是他们自己世界的创造者?前者是以成人的名义看待学生;后者是以学生自己的名义看待学生。
   学生是什么?在成人与教师的眼中,学生就是不谙世事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让家长与教师操心不已;学生就是无知的人,不管是知识的储备还是经验的获得,他们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学生就是不成熟的成人,对社会的认识与参与,他们都还非常的稚嫩。正因为我们赋予“学生”以上的含义,所以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应该接受家长与教师的指示与训斥,以弥补自己“不谙世事”的缺点;学生应该勤于学习,以弥补自己在知识上的无知;学生应该适应这个社会,在适应这个社会的过程中,让自己通过社会化而走向成熟。
   当我们以成人的名义看待学生时,在很多顺理成章的背后,会留下许多难言的尴尬。比如,记得有一次和一位校长讨论学生为什么早恋的问题。校长认为,学生早恋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社会舆论的错误引导,另一是学生性早熟。这让我很自然地问他一个问题:你结婚的原因,是因为性成熟了吗?这个问题问得很是尖锐,让他当时就差一点和我生气;但正因为这个问题那么尖锐,这位校长如此生气,所以才让我们觉得,用性早熟的原因去揣测学生的早恋,错得是那么的彻底。其实,学生早恋最根本的原因,是家庭中父爱与母爱的缺位。试想,恋爱本身就是家庭的补充与延续,怎么能够将早恋的原因完全归责给学校与社会呢。当父亲与母亲忙着自己的事业,只是功利性地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时,谁去呵护孩子的情感世界呢?任何人的感情都是需要港湾来停泊的,当家庭这个港湾变得过于功利而缺少温情时,孩子只好自己偷偷摸摸地营造了,哪怕明知这是不对的,明知这是学校与家长反对的,但在反对早恋的同时,又有谁对他们的情感世界做过研究呢,家长又是否为父爱与母爱的缺位而检讨过呢?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例子,就是小学生选美。在成人的眼中,选美就是让一群大姑娘,穿着泳装,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三点式”,在海边与舞台上走来走去,然后让别人评头论足,最后搞出个世界级或者国家级美女出来。当有学校让小学生选美时,成人就无法容忍了,认为怎么能够让小学生也穿着“三点式”四处招摇呢?可是,真正的小学生选美并不是像成人想象的这样,当然更不会像成人选美这样“低俗”。小学生选出来的美人,远比成人选出来的美人更贴近心灵美与自然美。因为他们的世界观还没有受到社会这个大染缸的浸染呢,因为在他们的审美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还没有被功利所污染。
   可是,在学生的眼中,学生是什么呢?
   在学生的眼中,学生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不管学生年龄的大小,也不管年级的高低,学生都是独立的人,一个有着自己思想的人,一个拥有自我情感的人。尽管在成人看来,这些思想与情感都非常的不成熟,但这并不影响学生作为独立人而存在。既然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那么当“天赋人权”时,就不可能忽略他们。他们既有独立的情感追求,也有独立的利益选择。可是,成人往往以学生的不谙世事,去剥夺学生的自主权利。尽管家长与教师在剥夺学生自主权利的同时,也努力地增进学生的利益。但大家往往注意不到的是,如果学生不再是独立的人,这些利益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学生的眼中,学生是一个日常生活的个体,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工具。虽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过于消极了,但这句话却告诉我们,人的每一天都是生活,它要让每一个人完成相应的社会责任,但它也要为每一个人带来生活的幸福。可是,在成人的眼中,学生是无知的人,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为了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取胜,学生应该牺牲眼前的幸福,投身于当下的学习过程之中,而不论学习过程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于是,今天的学生成为自己未来生活的工具,并因此而丧失了今天的生活。对于极少数眼光极为长远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乐观地估计到自己的远大前程,所以愿意为了未来而牺牲现实。可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不可能去猜想到未来5年或者10年的生活,在他们的心中,未来只是一个理想,甚至于只是一个梦想而已。于是,他们更看重眼前的生活,他们把每一天都当作生活中的一天。在他们眼中,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平等的,不必要用哪一天去“服侍”或者“准备”另外一天。
   在学生的眼中,学生就是学生,他们并不是成人的缩影,更不是未成熟的成人。学生是一个成长的群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有所欠缺的成人。他们是完整的学生,而不是不完整的教师。尽管与成人相比,他们有着或多或少的不足。但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就是最为完整的学生。他们是为了自己而学习与生活,而不是为了让自己成为成人而学习与生活。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将自己认为成熟的观念强加给学生,哪怕他们自己的观念还不够成熟,但他们观念的成熟是靠自己培育的,而不是靠我们去矫正与强制。
   由此可见,对于学生,既可以有家长与教师的眼光,也可以有学生自己的眼光。在家长与教师的眼中,学生是不成熟的与无知的个体,他们为了明天的幸福生活而准备。但在学生自己的眼中,学生就是学生,他们以饱满的精神与激情的生活态度面对社会,他们是成熟的学生,也正因为他们是成熟的学生,所以对学习与理解这个社会有主人翁的精神,有主体意识。需要强调的是,他们学习与理解这个社会,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成熟”,而是因为他们向往“成熟”,但他们向往的“成熟”并不是成人社会已经拥有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