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非洲·神秘埃及(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07:43
',1)">
神秘莫测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静静伫立在尼罗河畔,印证着“尼罗河即埃及”这句谚语;
海拔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山顶峰终年积雪,“赤道边上的白雪公主”由此声名远播;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奔腾着无数鲜活的生命,神秘的马赛族人在这里与他们共享一片蓝天和绿草;
在这块人类的发祥之地,热情的舞蹈,欢快的鼓点,承载着远古的辉煌,明日的希望。
—多彩非洲。
(标题)埃及亚历山大:地中海边的明珠
解说:位于非洲尼罗河三角洲西北部的亚历山大是埃及的第二大城,它北邻地中海,东靠迈尔尤特湖,是地中海有名的良港之一。亚历山大气候温和、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市区沿地中海海岸绵延32公里,素有“地中海上的明珠”的美称。
亚历山大是埃及的历史名城。公元前332年,马其顿帝国皇帝亚历山大统治埃及时期,发现当时名叫拉科德村的港口在水陆交通上的重要性,就命令设计师迪昂·克里索斯托米在这里设计建设城市和港口,并且以亚历山大的名字命名。其后,埃及托勒密王朝曾定都于此。这座新城发展很快,是当时地中海和东方各国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吸引着各地的商人、学者和诗人。它和罗马、君士坦丁堡是世界基督教三大中心。
亚历山大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埃及历史上有名的事件有不少都发生在这里。1882年英国军舰炮击亚历山大港,开始了英国帝国主义对埃及的殖民统治。1952年7月26日,最后一个国王法鲁克就是从亚历山大的皇宫里被埃及人民赶走的。1956年6月,最后一批英国兵是从这里撤走的,同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的有名演说也是在这里发表的。
亚历山大地处欧洲大陆和非洲大陆的交界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也使得这座城市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最初的建立者亚历山大大帝到克里奥佩特拉再到拿破仑,这里留下了众多统治者的足迹。
现在的亚历山大城有600万人口,堪称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这座城市的风格很独特,融合了地中海和中东的特色。市内有许多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古迹,包括卡特巴城堡、阿布·阿巴斯·穆尔西清真寺、圣马科斯教堂等。广场上还竖立着著名历史人物的雕像。
(标题)人类文明成果的资料库--亚历山大图书馆
解说:亚历山大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曾使古埃及文化声名远播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就坐落在这里。
当征服埃及的亚历山大大帝死在漫漫的征途上,埃及在亚历山大少年时代的好友托勒密手上开始了一个新的王朝。托勒密王朝放弃了亚历山大用武力征服世界的做法,而转为用知识征服世界。于是地中海边上便有了亚历山大图书馆。
亚历山大图书馆始建于公元前288年托勒密一世时期,据今已有约2300年的历史。据说当初建亚历山大图书馆唯一的目的就是“收集全世界的书”,实现“世界知识总汇”的梦想。经过发展和扩大,亚历山大图书馆成为当时世界上藏书量最大、文种最多、书录最全的图书馆,鼎盛时期藏书量达90万卷。藏书包括诗人荷马的全部诗稿;欧几里得的许多真迹原件;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的手稿真迹等等。另外,由于四方学者纷纷云集此地,图书馆享有“世界上最好的学校”的美名,并在整个地中海世界传播文明长达200至800年。
亚历山大图书馆是人类早期历史上最伟大的图书馆,它曾是人类文明世界的太阳。但在遭受数百年的朝代变更和战火殃及后,亚历山大图书馆在公元415年被摧毁殆尽。
昔日人类文明的太阳黯淡了光辉,而文明的继承和传播并未因为人为的毁坏而中断。人们在地中海滨重建了亚历山大图书馆。
古代亚历山大图书馆彻底被毁后,埃及的亚历山大大学早在1974年就提出重建图书馆问题,并希望尽可能在原址原样恢复。20世纪70年代,埃及政府开始着手重建亚历山大图书馆,以再现古埃及辉煌的文明。经过多年策划和世界各国的援助,失落1600年的人类智慧宝库终于在21世纪重现。由挪威建筑家设计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于1995年动工,工程于2001年全部完工,总共耗资两亿多美元。亚历山大图书馆成功“复活”。
图书馆主体建筑呈圆柱形,顶部是半圆形穹体,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整个建筑最具特色的部分是一个由航空用钢和玻璃构成的倾斜屋顶斜插入地面,没入环绕图书馆的水池中。这一造型寓意着古埃及文明的光辉将世界上所有人类文明吸纳于此。图书馆外墙是用埃及南部阿斯旺地区的大理石建成的,呈圆形日冕造型的墙壁上刻有各种古文字,借指包含丰富信息的人类文明。
图书馆阶梯式开放的阅览平面让人视野开阔,这里不仅是亚历山大学生和市民经常光顾之地,也是来此游览的各国游客不可错过的一站。尽管人来人往,开敞的空间并不显得拥挤,偶尔发出的声音也被建筑本身巨大的宁静而掩盖。
今天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仍然践行着“用知识征服世界”的诺言,人们置身其中,可以尽享建筑之美和历史之美。